第一篇: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1.A
2.C
3.A
4.C
5.B
6.古诗文默写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黄发垂髫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带月荷锄归
6)徒有羡鱼情
7)行到水穷处
8)聒碎乡心梦不成7.文学常识填空
1)毛泽东
2)靖节;《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答案不唯一)
3)王维
4)婉约派
8.秋声雁声声声寒(答案不唯一)
9.1)无“文(语文历史等文科)寸步难行”。(意思对且简洁即可)
2)第一、语文是工具,学好语文,才能增强理解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学好文史,通晓古今,有助于理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意思相近突出语文重要性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为我唱首歌吧„„
1、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表现出6个孩子关爱同伴、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
2、(1)表现了孩子们期望得到指导的心情很迫切。
(2)表现出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了病痛、自豪快乐的情景。
3、“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6个同伴已长眠地下。
4、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心都快要碎了”,表现出“我”内心的无比痛苦。(或“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到‘今天’仍然感到震颤,表现出我极为感动的心情。”)
5、示例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要积极乐观,坚强不屈。
示例二: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二)读书养气
1.读书可以养气。
2.⑴多读书 ⑵成为写文章的好手。
3.证明是什么样子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积累运用(28分)
4.可以引用的两项是③④。理由:因为文中作者主要论述的是要大量阅读好书,才能养正气,而不是论证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方法。
5.不仅要大量读书,杂学旁收,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收精华,剔出糟粕,读好书。
(三)桃花源记
1.⑴只,仅仅 ⑵田间小路 ⑶通“邀”,邀请 ⑷都,全
2.⑴(渔人)又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开阔明亮起来。
⑵ 带领妻子、孩子和同乡的人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3.不愿外人来打扰他们与世隔绝、和平宁静的生活
4.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富足、和乐
5.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
第二篇:【新人教】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总分:8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36分,共有18小题,每小题2分)。
1.我国每年电池消费量达140亿只,设立废电池收购站,其主要目的是:()。
A.新加工成新电池以节约成本;B.防止电池中的某些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C.提炼出有用物质;D.进行电池性能调查以改进新产品。
2.下列单位中,不是电功率单位的是:()。
A.千瓦;B.伏安;C.焦耳/秒;D.伏安秒。
3.下列各组仪器中,可以用来测量功率的是:()。
①电能表和秒表;②电能表和电压表;③电能表和电流表;④电流表和电压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④。
4.白炽灯、电烙铁和电动机上都标有“220V 60W”的字样,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时间,比较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是:()。
A.电烙铁最多;B.白炽灯最多;C.电动机最多;D.一样多。
5.如图3,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6.有两只规格不同的灯泡,其中甲为“12V 12W”,乙为“6V 3W”,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灯的电阻和乙灯的电阻一样大;B.甲乙两灯串联时,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12V;
C.甲乙两灯串联在6V电源上时,一样亮;D.甲乙两灯并联在6V电源上时,甲灯比乙灯亮。
7.如图4所示,能正确地表示出通电螺线管极性和电流方向关系的是:()。
8.由公式I=U/R变形得R=U/I,对此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C.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9.如图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UAB>UBCIAB=IBCB.UAB<UBCIAB=IBC C.UAB>UBCIAB<IBCD.UAB=UBCIAB<IBC
10.下列四幅图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11、如图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200Ω,R2的电阻为50Ω,电源电压为10V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从a滑到b时,电 压表的读数变化范围是:()A、2V~0;B、10V~0V;C、10V~2V;D、5V~1V。
12、安全用电的常识之一就是不要靠近高压电.但是,两爪站在高压线上的鸟却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这是因为()
(A)鸟爪上的角质层不导电.(B)鸟爪很干燥.
(C)电线上有绝缘层.(D)鸟的两爪间的电压很低. 13.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3V.当开关S闭合时,却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示数为3V.由这—现象可以判断电路的故障是()
A.灯Ll短路B.灯L2短路C.灯Ll开路D.灯L2开路
14.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对过往的超载货车实施计重收费,小明同学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称重表原理图,对于小明同学的设计你认为()
A、此设计可行,称重表同电流表改装 B、此设计可行,称重表由电压表改装 C、此设计不可行,当车辆越重时电路中电流越小 D、此设计不可行,电路中的R1没有作用
15.如图所示,为接入闭合电路中阻值不同的两个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U图像,从图中可知()A.R1>R
2B.R1、R2串联后,总电阻I-U图线在区域Ⅱ内 C.R1、R2并联后,总电阻I-U图线在区域Ⅲ内 D.R1、R2并联后,总电阻I—U图线在区域Ⅰ内
16、关于条形磁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把它悬挂起来,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B.它的磁性是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C.把它分成2段,每段均各有两个磁极D.把它分成2段,每段只有一个磁极
17、下面关于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磁场是由无数条磁感线组成的B.在磁体周围,画了磁感线的地方有磁场,没有画磁感线的地方没有磁场 C.在磁场中,可通过磁感线的疏密程度看出磁场的强弱 D.在磁场中铁屑被磁化排成一条条曲线,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
18、世界上第一个证实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物理事实是()
A.磁现象B.地磁场的发现C.磁化现象D.奥斯特实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9.单位换算:①178 MΩ=___________kΩ;②3×10kV=___________V。20.在塑料、钨丝、铅笔芯、橡皮、人体、食油这些物质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有_______________,其余属于___________。
21.用一段电阻丝和一根长竹片可制成一把弓型“电热锯”,用于切割泡沫塑料,这是利用了电流的______效应;生产中常用的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这是利用了电流的________效应。
22.历史上最早研究地磁偏角的科学家是 ______,最早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是_______。
23.家庭电路的两条进户线分别叫做_____和零线,生活中我们常用_________(工具)来辨别它们。
24.实验表明:电流具有磁效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___________有关。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的磁场性质与___________相似。
25.夏季为避免遭受雷击,一定要在高大建筑上安装_______.如何防雷再举一例。
三、实验与探究题(26题2分,27、28题4分,29题5分)26.根据图8的磁感线,确定磁极A的极性,并判断电源正负极。
27.在研究“电阻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我们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如以下表格:温度取20C(每空1分):
①则比较金属丝A和B,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比较金属丝C和D,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要讨论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哪两根金属丝________________ 28.小明做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连接如图5所示电路。
(1)同组的小琴又给他补接了两根导线使电路完整,请你将这两根导线画出来。(2)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滑到滑动变阻器的端(填“A”或“B”),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
(3)小明利用上面的电路测小灯泡的电阻,已经记录三组数据如下表,请你将表中的空白 格帮小明补上。
(4)小明处理完数据后发现,三次测得的灯丝电阻相差较大,与其他同学交流也是同样的情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29.为了测定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可用如右图所示的电路图。(1)甲、乙两表中,甲表是____表,乙表是____表。(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状态,滑片应处于____端。
(3)合上开关,发现灯泡两端的电压只有2V,为了测定灯泡的额定功率,滑片应向___端移动,直到____才停止移动滑片。
四、应用与实践题(30题4分,31题5分,32题6分)
30.两个电阻R1=12Ω,R2=24Ω,串联后接到电压为48V的电源上,求:(1)R1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2)R1和R2每分钟产生的热量各多少?
31.20、今春,南宁市电力极度紧张,严重影响了生产和生活,现市上有一种“220 V 11 W ”的节能灯,它的发光效果与“220 V 6O W”的普通白炽灯相当,表中所列为这两种灯的有关参数。
(1)结合生活实际,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电的措施。(2)节能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多少?
(3)根据表中有关参数,通过计算说明: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哪一种灯在经济上更有优势。
32.电饭煲的原理如图所示,它有煮饭和保温两档,10min 可把水烧开.试求:
(l)当温控开关(断开/闭合)时,电热水器处于加热状态;当温控开关(断开/闭合)时,电热水器处于保温状态。(2)电热水器中电阻R1、R2的阻值各多少?
(3)加热过程消耗的电能W 是多少?
第三篇: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
仙游一中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
数学试题卷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函数中,y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
A、y=-3xB、y=-3x2 —1C、y=
2.一次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3D、x
2的结果是().A.72B.C
D
74.已知直线y=(k–2)x+k不经过第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2B.k>2C.0 5. 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以上都不对 6.为筹备班级的中秋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学生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那么最终买什么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A.中位数B.平均数C.众数D.加权平均数 7.下面两个变量是成正比例变化的是() A. 正方形的面积和它的边长.B. 变量x增加,变量y也随之增加; C. 矩形的一组对边的边长固定,它的周长和另一组对边的边长. D. 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 8.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 . ..3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已知x=3,y=4,z= 5_______. 10.已知矩形的两对角线所夹的角为60,且其中一条对角线长为4㎝,则该矩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11.一次函数y=-3x+6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12.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3,2),则k=. 1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分别是∠BAD和∠BCD的角平分线,根据现有的图形,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CF为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即可,图中不能再添加 别的“点”和“线”) 14.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1、S2、S3、S4,则S1+S2+S3+S4=_______.15.已知Rt△ABC中,∠C=90°,若a+b=14,c=10,则Rt△ABC的面积是_______. 16.已知关于x的函数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①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②当 时,对应的函数值; ③当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你认为符合要求的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写出一个即可). 三、解答题(共86分)17.(10分) 18.(8分)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满足a2+b2+c2+338=10a+24b+26c.试判断△ABC的形状.S 1S 2S 3S 4l (2) (2)20 19.(10分)有一个设有进水管、出水管的容器,每单位时间内进、出水量 都是一定的。设从某时刻开始的4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分 钟内既进水、又出水,累计12分钟后只放水、不进水。若容器内的存水 量y(升)与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出y与x之间的 函数关系式。 20.(10分)如图,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PE⊥DC,PF⊥BC,E、F分别为垂足,若CF=3,CE=4,求AP的长.21.(12分)“立定跳远”是我市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项目之一.测试时,记录下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然 后按照评分标准转化为相应的分数,满分10分.其中男生立定跳远的评分标准如下: 注:成绩栏里的每个范围,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 某校九年级有480名男生参加立定跳远测试,现从中随机抽取10名男生测试成绩(单位:分)如下: 1.962.382.562.042.342.172.602.261.872.32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求这10名男生立定跳远成绩的极差和平均数;(2)求这10名男生立定跳远得分的中位数和众数; (3)如果将9分(含9分)以上定为“优秀”,请你估计这480名男生中得优秀的人数. 22.(10分)一次函数ykx1的图像与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交于点M(2,3),并且交X轴于点N.(1)求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4分);(2)求点N的坐标(3分)(3)求△MON的面积(3分).23.(12分)如图,△ABC和△DEF都是边长是6㎝的等边三角形,且A、D、B、F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D,BF.(1).求证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 (2).若AD=2㎝,△ABC沿着AF的方向以每秒1㎝的速度运动,设△ABC运动的时间为t秒,(a)当t为何值时,平行四边形BCDE是菱形?请说明你的理由。(b)平行四边形BCDE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求出t值,并求出矩形的面积。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C 24.(14分)某饮料厂为了开发新产品,用A、B两种果汁原料各19千克、17.2千克,试制甲、乙两种新型饮料共 E D F (1)假设甲种饮料需配制x千克,请你写出满足题意的不等式组,并求出其解集.(2)设甲种饮料每千克成本为4元,乙种饮料每千克成本为3元,这两种饮料的成本总额为y元,请写 出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根据(1)的运算结果,确定当甲种饮料配制多少千克时,甲、乙两种饮料的成本总额最少,最少成本是多少?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周周清 班级:姓名:座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70分) 1.古诗词积累(24分) (1)岂不罹凝寒?。(2),坐看云起时。 (3)长风万里送秋雁。(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5)《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诗 句是:。。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统治阶级滥用民力和战争带来的灾难,表达作者无限感慨 (即点明主旨)的语句是:,。 (7)用古人的话来评价五柳先生安于贫贱,鄙弃富贵的语句 是:。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A.缄默(xiān)恣睢(zì)宫阙(quâ)锲而不舍(qiâ) B.妖娆(ráo)拮据(jū)炽烈(zhì)惟妙惟肖(xiào) C.惬意(qiâ)踌躇(chóu)巷道(hàng)恃才放旷(shì) D.尴尬(gāng)亵渎(xiâ)禅让(shàn)参差不齐(chā) 3、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里迢迢(远)微不足道(脚,引申为“提出”)..B、无可置疑(怀疑)无所事事(做)..C、诚惶诚恐(的确,实在)广袤无垠(古代以南北长度为“袤”)..D、正襟危坐(端正)文坛泰斗(北斗星)..4.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严禁粗制滥造的伪劣商品流入市场。 B.他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就是期盼得到教授的指导。 C.他无意间谱了一首曲,没想到歪打正着,居然得奖了。 D.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B.学校通知大家4月20日前来报到。 C.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D.他是一位有多年从教经验的篮球的优秀教练。 6.依次填入下列一段话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 ①我们生活来做什么?②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③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 有这生命?④它是一个“搏斗”。⑤我认为他说得不错。 A.④①③②⑤B.①③②⑤④C、②⑤①③④D、④⑤①③② 7、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想不 是美丽的绿洲,而是空旷的沙漠。种子靠你去播撒和耕耘,才能收获难以数计的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漠需要你去植树种草,才能变成富饶美丽的绿洲。 8、下面的小故事给人怎样的启示?请你用一段议论性的话为这个故事作结。(3分)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被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就吃不消了。”“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滴答”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多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是的,二、阅读题 (一)古诗文阅读(14分)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 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9、品读这首词,你可以发现出词人怎样的心情和喜好?(2分) 答: 10、请你说说“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句中的“卧”字用得是否恰当?(2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的流下来。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桑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娠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看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丁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才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11. 本文采用的主要记叙顺序是什么?(2分) 12.本文第8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2分) 13.本文第2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4分) 14.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这三次流泪的不同:第一次流出的是的泪 第二次流出的是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的泪。15.概括指出本文主要选取了什么材料来歌颂母亲。(4分) 16、本文用平实的语言歌颂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很多人在读到这篇文章曾泪流满面。你读罢此文有何感想?试写下来。(50字左右) 2.C3.A4.C5.C6.A 8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似乎永远在遥远的天边。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最终的结果,只要想着今天我该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一点一点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一下,最终我们一定会获得成功。(共3分。给出的答案仅供参考,分析较全面,且语言流畅可得满分,其它情况酌情给分。) 心情是开朗喜悦,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1倒叙 2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3爱子,坚强的品质希望儿子读书,自己再苦也无所谓 4对母亲爱的眼泪辛酸的,感动的眼泪思念母亲,体谅母亲的眼泪主要选取了 母亲希望儿子读书而不顾千辛万苦的事迹的材料 13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者:曾 超 命制时间:2014.5.6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分值15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第1页【共 6 页】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B.“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C.“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D.“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C.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D.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17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 第2页【共 6 页】 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的道理。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句子的朗读。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百工:各种工匠。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书和传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下圣人也亦远矣今之众人,其A、B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C、不拘于时 D、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于余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 B.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其子”习句读从师与“其身”惑而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分别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7、翻译:(7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分)(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4分) 三、诗词鉴赏 8、读下面的清词,完成题目。(8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有何作用?(4分) 第3页【共 6 页】(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9、默写(15分,每空一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蜀道难》) (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5)斩木为兵,天下云集响应。(贾谊《过秦论》) (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李白《蜀道难》),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7),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空闻虎旅传宵柝。(李商隐《马嵬》)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 五、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8分) 风雪夜归 何蔚萍 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 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第4页【共 6 页】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10、文章先后两次写到风雪,试分析两次描写的不同作用。(4分) 11、全篇来看,小说塑造“她”这个形象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试简要说明。(6分) 12、文章插入提篮子回家的中年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13、试分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好处。(6分) 第Ⅱ卷 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忖.度(cǔn)纳罕.(hǎn)纨.绔(zhì)笑靥. 如花(yâ)B.悚.然(chù)草窠.(kē)拓.片(tà)歆.享牲醴(xīn)C.羞赧.(nǎn)黏.液(nián)桅.杆(wãi)尘埃.落定(āi)D.湍.急(tuān)迸.发(bâng)脊髓.(suǐ)看.守总理(kàn)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阜盛盥沐蘖根祸胎娇生惯养 B.赦免踌躇百无聊赖沸反盈天 C.湮没畏葸冰雪消融人才倍出 D.猩红瞋视苍海桑田以德报怨 16、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4年1月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构建襄阳市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襄阳市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的经验。 B.中俄两国水产公司将在被日本称为北方领土的国后岛成立合资公司养殖海参,双方已于本月初签署了备忘录并达成一致。 C.马年“春晚”节目中,由开心麻花团队精心打造的喜剧小品《扶不扶》,以生活气息浓郁、喜剧 第5页【共 6 页】效果明显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是毫无争议的。 D.2014年3月全球出现了多起为公众深恶痛绝的恶性事件,每一件都深深地刻着背信弃义的烙印和丑恶心理。 17、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8分)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选项字母)。(2分) 有一次,我和同桌在下面说话,被老师发现了,我害怕极了,心想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呢?可老师只是用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看了看我,又继续讲课了。老师的眼睛是令人生畏的,也蕴含着火一般的热情。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像①________一样明亮。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②________,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A.星星B.明镜C.小兔D.雏鸡 ①处应填写________。②处应填写________。 19、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而走直路却是一种非常态。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而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 第6页【共 6 页】第四篇: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周周清
第五篇:13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