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解决调节阀在高、低温下工作不正常的解决途径
一览泵阀英才网用心专注、服务专业
由一览泵阀英才网资深顾问袁工分享一下几种可以解决调节阀在高、低温下工作不正常的方法;
1、统一线膨胀减小双座阀泄漏量法
双座阀在常温试验时,泄漏量不太大.可是,一投入高温使用泄漏量猛增.这是因为双座固定在阀体上的阀座密封面的线性膨胀与阀芯双密封面的线性膨胀不一所致.如一个DN50的双座阀,阀芯为不锈钢,阀体为碳钢,在室温70°F的温度中使用时,阀座密封面与阀芯密封面线膨胀差0.06mm,使泄漏量增加可达10倍以上。解决办法:
①选用阀体与阀芯均用同种材质的,即不锈钢阀。但不锈钢阀比碳钢阀价格高了3倍以上。从经济上讲;应这样考虑;
②选用套筒阀代之,因密封面在套筒上,套筒与阀塞是同种材料。
2、阀座密封焊法
当温度高达750°F时,螺纹连接的阀座在与阀体连接的密封面和螺纹处引起泄漏,并能将螺纹冲蚀,产生阀座掉落的危险,遇到这种故障,应想到对阀座进行密封焊,以防止松动和脱落。
3、衬套定位搭焊法
作为对阀芯、阀塞,阀杆导向的衬套,绝大部分场合是静配合。调节阀在室内组合,在高、低温下工作,因线膨胀不一而造成配合直径产生微小变化,衬套的配合偶尔会遇到过盈量最小,或衬套与阀芯因异物卡住在阀芯运动的拉动下,衬套会脱落。这种故障并不多,却时有发生。对此,可对衬套进行定位搭焊,以保证衬套永不脱落。
4、增大衬套导向间隙法
在高低温下,当轴径与衬套内孔径的线膨胀不一,且轴的膨胀大于衬套内孔的膨胀时,轴的运动或转动将产生卡跳现象,如高温蝶阀。如果这时阀的实际工作温度又符合阀的工作温度要求时,可能就是制造厂的质量问题。对解决问题来讲,自然是增加导向间隙。简单的办法是把导向部位的轴径车小0.2~0.5mm,并应尽量提高其光洁度。
5、填料背对背安装法
对深冻低温阀,在冷却时因管线内形成真空,若从填料处向阀体内泄时,可将双层填料的上层或填料的一部分改为背对背安装,来阻止大气通过阀杆密封处内泄。
一览泵阀英才网用心专注、服务专业
第二篇:在和谐社会下解决纠纷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执政党的政治目标与公众社会理想的真正契合,也是最容易取得社会各阶层共识、最能反映其现实需求,从而也最具动员力的政治倡导。当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执政党政治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时,社会纠纷的解决也获得了新的意义,纠纷解决之道也有异于先前。
首先是解决纠纷的理念的更新。近二十多年来,基于对法治理想的追求,法律的形式化受到普遍的推崇。体现在纠纷解决方面,司法机构偏向于对纠纷涉及的是非作出明确而严格的判定,而不太顾及纠纷各方的情感状态及纠纷处理可能引发的其他社会后果。人们往往把最终的司法或仲裁裁决的作出等同于纠纷解决。而事实上,裁决的作出(乃至裁决内容被强制执行)并不完全等同于纠纷主体之间冲突的消弥。某些情况下,这种冲突还会因国家(或社会)强制力的介入而进一步激化。这些年,涉法上访案件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与此相关(尽管还有其他更复杂的原因)。依据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纠纷解决不应仅仅停留于对纠纷是非的法律判定,也应注重主体间冲突的真正化解,特别是注重当事人对抗情绪的消融。尽管在实践层面,两者往往不可兼得,但理念上对后者的重视会促使司法逐步走出一条更切合社会现实、更富于人性化的道路;促使司法在严格的法律形式与法律的实用之间寻求某种平衡。
其次是解决纠纷资源的综合、合理利用。在普遍的认识中,解决纠纷是司法等专门机构的职责,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有效途径。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任何机构、任何社会力量都应成为解决和处理社会纠纷的资源;组织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应是解决、协调及处置社会纠纷和社会冲突的过程。事实表明,仅仅依靠(哪怕是主要依赖)司法等专门机构解决社会纠纷是远远不够的,各机构、各种正当的社会力量都有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下,依据自己特有的条件与方式,参与纠纷的解决。当然,解决纠纷的诸种力量之间应有恰当的分工,有规范化的秩序与程序,以保证解决纠纷的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司法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恰当配置)。
再次是纠纷的识别机制与应对机制的健全。以和谐社会构建为目标,对社会纠纷的认知和识别也会有一定的变化。牵涉到阶层间、群体间冲突,关联到区域之间、民族之间的社会矛盾,以及影响人与自然关系的事件,被置于更突出的地位,作为纠纷解决过程中的战略重点。这一方面要求全社会对这些“非常规性”纠纷有明确认识,另一方面更应有解决这类纠纷的特殊方式与方法。在司法过程中,需要司法工作者有更强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超越技术主义的局限,全面考量和斟酌相关司法行为的社会后果,使解决这类纠纷的方式与手段同和谐社会构建的总体要求相一致。
顺便说及,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要求法律人重新审视在现代法治化潮流下所形成的一系列经验和判断。这对命运多桀的中国法治化进程来说,无疑又多了一重压力。但如果能在纠纷解决之道方面作出成功的探索,中国特色的法治化道路或许就会不再迷惘。
第三篇:海峡两岸在收养制度方面冲突及其解决途径探讨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海峡两岸在收养制度方面冲突及其解决途径探讨
蒋新苗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教授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在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乃至法律制度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祖国大陆明确宣布废除包括民法典在内的国民党政府“六法全书”的旧“法统”,而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后却继续推行这种旧“法统”,造成现今海峡两岸存在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的客观现实,导致两岸各种民事交往产生许多法律矛盾和冲突,其中收养方面的法律冲突就是典型的一例。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之间的法律制度的差异,不仅目前存在,而且在两岸按“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统一后,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和法律制度仍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基本不变,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照样存在。这对于收养法律制度来说也是一样。随着海峡两岸的民商事交往日趋频繁深入,正视两岸之间法律的区际冲突并寻找解决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海峡两岸在收养方面存在的法律冲突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在收养方面祖国大陆根据1998年11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和《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若干规定》以及《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办理收养事宜,而台湾地区则以国民党政府1930年公布的并经过1982年、1985年修订的民法中有关收养的规定为根据,两者的规定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些法律冲突集中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
祖国大陆有关收养的法律规定,收养人应同时具备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和年满30周岁四个条件,但继父或继母收养继子女的,不受上述四个条件的限制。收养人须无子女包括无养子女,因此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但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及收养一名被收养人的限制;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也不受收养人须无子女的限制。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应大被收养人40岁以上,但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不受此限制。而台湾地区民法除第1073条明文规定,收养人应大于被收养人20岁以上外,对收养人的具体年龄、有无子女及收养子女的数量等均无限制;而且也未禁止收养人同时或先后收养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养子女,甚至对成年人被收养也未作特别限制。但根据台湾地区民法第1075条的规定,除有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配偶者共同收养外,一人不得同时为两人之养子女。根据祖国大陆有关收养的法律规定,被收养人必须是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而且须是丧失父母的孤儿或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或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但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和收养继子女,不受被收养人年满14周岁和其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抚养能力的限制。台湾地区法律对被收养人的年龄无限制,成年人也可以被收养,而且也不限于孤儿、弃婴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子女。但是台湾地区民法对被收养人的限制主要在亲属关系方面,其第1073条规定直系血亲、直系姻亲(除继子女外)、旁系血亲(八亲等以内)及旁系姻亲(五亲等以内)辈份不相当的,不得为被收养人。这就是说,被收养人不得为收养人的直系血亲、直系姻亲、旁系血亲和旁系姻亲中的辈份不相当者。然而,祖国大陆收养法不仅没有这方面的限制,而且对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放宽了收养条件。
此外,祖国大陆收养法对送养人的条件有明确规定,而台湾地区法律则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大陆收养方面的法律规定,孤儿的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可以作为送养人;但监护人送养未成年孤儿的,应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除父母对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外,监护人不得将该未成年人送养;配偶一方死亡,其父母要求抚养孙子女的,另一方也不得将未成年子女送养。台湾地区民法无关于送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养人的规定,加之台湾地区法律允许收养成年人,被收养的成年人理所当然成为收养协议的一方当事人,独立地为意思表示,无需送养人。而台湾地区对末成年人的送养方未作任何规定,一般依民法第1079条规定由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收养的同意权,而对于弃婴、孤儿等未成年人无法定代理人时又允许例外,似乎收养弃婴、孤儿也无需送养人。
2.收养成立的形式要件
祖国大陆收养方面的法律对收养关系成立的程序有较严格的规定,199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15条明确主张:“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女童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订立收养协议的,可以订立收养协议;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而对于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的,不仅要求订立书面收养协议,而且要求必须经过登记和公证。然而,依台湾地区法律,成年人被收养时,由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双方订立书面契约,这是在大陆不可能出现的。台湾地区法律还规定,被收养人如果不满7周岁,不必订立书面协议。但是,台湾地区当局在1985年修订民法亲属编时,增设了收养应经法院审查认可的规定。台湾地区民法第1079条第4 项规定“收养子女应申请法院认可”,该条第5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项进一步规定,收养有无效或可撤销的原因的、有事实足以认为收养对养子女不利的,成年人被收养时足以认为对生父母不利的法院不予认可。可见,在台湾地区,收养未经法院认可,其收养关系不合法。而大陆有关收养的法律法规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要求,在大陆成立收养关系不必经法院程序。
3.收养的效力
祖国大陆有关收养的法律规定,收养关系成立以后,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则因收养关系成立而消除。这就表明,在祖国大陆,收养关系成立后,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建立起完全相当于亲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法律关系,养子女取得了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养子女与生父母间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但由于血缘关系理所当然地存在,故养子女和生父母的近亲属的禁婚规定仍然适用。台湾地区民法第1077条虽明确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之关系,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与婚生子女同”,但对养子女与其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解除却没有明文规定,只在解释上认为理应解除。对于养子女的姓名权,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法律也有不同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24条规定“养子女可以随养父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或者养母的姓,经当事人协商一致,也可以保留原姓。”这与《婚姻法》第16条关于子女姓氏的规定是一致的。而台湾地区法律则不允许养子女保留原姓,台湾地区民法第1078条明确要求养子女应随收养者的姓,如收养者有配偶,则适用台湾地区民法第1059条关于子女姓氏的规定,原则上从养父的姓。
4.收养的无效、撤销和解除
祖国大陆收养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不合法的收养只设有收养无效的规定,而没有收养撤销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25条的规定,收养违背《民法通则》第55条和《收养法》有关规定的无法律效力,收养行为被人民法院确认无效的,从行为开始时即无法律效力。这就是说,在收养关系中,收养人和送养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收养关系无效;收养人、送养所、年满10周岁的被收养人必须自愿成立收养关系,在一方欺骗另一方或在胁迫、乘人之危情况下建立的收养关系无效;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收养关系无效。而台湾地区民法除对收养无效作了规定外,还没有收养撤销的规定,即对撤销的原因、撤销权人、撤销期间及撤销效力作了非常具体的规定。依台湾地区民法第1079条的规定,违反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年龄应相差20岁的规定以及违反台湾民法第1073条关于近亲收养限制规定和一人不能同时为二人的养子的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效,收养的无效亦属自始当然无效。不仅如此,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台湾地区法律还对收养的撤销作了明确规定,收养的撤销并非当然无效,如经过了撤销的请求期限而未撤销,其收养有效;如被撤销,养子女回复其本姓,并回复其与亲生父母的关系,但第三人已取得的权利不因此而受影响,即收养撤销无溯及力。台湾地区民法第1079条规定,未经配偶一方同意而单方收养子女、或收养成年人未经其配偶同意、或收养7 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未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收养人的配偶或被收养人的配偶或法定代理人有权请求法院撤销该收养行为。但自知悉收养事实之日起超过6 个月或自法院认可之日起超过一年的,不得请求撤销。收养被撤销后,养子女恢复其本姓并恢复其与生父母的关系;无过错一方因撤销收养而陷入生活困难的,有权请求他方支付一定的金额。
对于合法的收养关系的解除,两岸法律都作了规定,但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上诸如收养关系解除的理由、方式和效力等问题仍存在一些差异。祖国大陆收养方面的法律规定,除了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以外,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被收养人年满10周岁以上的,解除收养关系须征得被收养人本人的同意。而台湾地区民法在解除收养关系问题上没有关于被收养人在成年以前不得解除的限制性规定。台湾地区民法第1080条规定,被收养人未满7周岁的,由收养关系终止后为其法定代理人的人(如生父母)与收养人协议解除;被收养人年满7周岁以上的,征得收养关系终止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后为其法定代理人的人同意而协议解除;如养子女为成年人,则应由养子女与养父母协议解除,协议解除应采取书面形式。在采取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方式中,大陆法还规定,达成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到民政部门登记。台湾地区法律则未作这方面的程序要求。
祖国大陆收养方面的法律规定了送养人对解除收养关系的请求权,而台湾地区法律无关于送养人对解除收养关系请求权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26条第2款规定:“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台湾地区民法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规定,仅规定了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由于合意签订解除收养契约或一方向法院起诉经判决而终止收养关系。
在采取判决解除收养关系的方式中,台湾地区法律规定的诉请法院判决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定理由的范围要比大陆方面的法律规定广泛。大陆方面有关收养的法律规定,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请求法院判决解除收养关系;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任何一方均可诉请法院判决解除收养关系。而台湾地区法律规定的请求法院判决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定理由则更多,台湾地区民法第1081条规定,一方对他方进行虐待或重大侮辱或恶意遗弃,养子女被处二年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以上的徒刑或浪费财产或生死不明超过三年及有其他重大事由时,当事人均可请求法院宣告终止收养关系。台湾地区民法第1080条对养父母死后的收养关系解除理由也作了特殊规定,当养父母死亡后,养子女不能维持生活而无谋生能力的,养子女或其法定代理人亦可请求法院许可,终止收养关系。
关于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律后果,祖国大陆在收养方面的法律与台湾地区民法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大陆有关收养的法律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恢复;成年养子女与其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而台湾地区法律没有关于“协商确定”的规定,台湾地区民法第1083条只规定,收养关系终止后,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即行消除,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自行恢复。此外,台湾地区法律还规定,收养关系如属判决终止,无过失的一方因此陷于生活困难的,有权请求他方给付“相当之金额”作为生活困难之补助;如果属于协议终止收养关系,只要当事人自愿,一方也可以给他方以生活补助。大陆方面有关收养的法规法则主张,不论收养关系是协议解除还是判决解除,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应对缺乏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养父母给付生活费,养父母因受成年后的养子女虐待、遗弃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养期间所支出的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对于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用,但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导致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不得提出上述要求。
综上所述两岸关于收养在法律规定存在不少差异,双方不同的法律规定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法律冲突。例如,一对住所在祖国大陆的28岁的夫妻,在台湾地区收养一名7岁男孩为养子,而后又回到大陆,这种收养关系是否有效呢?如果按照大陆的法律,收养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关于收养人须年满30岁的年龄条件,因而是无效的;而按照台湾地区民法的规定,这种收养关系是有效的,那么,对该收养关系究竟适用什么法律呢?又如,一大陆居民去台湾地区探亲,在台湾地区收养一名成年人为养子女,并依台湾地区法办理了手续,然后带上被收养人回大陆,这种收养关系是否有效呢?依祖国大陆收养法不允许收养成年人的规定属无效的收养,而根据台湾地区民法又是有效的。这类法律冲突问题,是在海峡两岸各种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变得的愈来愈突出了。
二、解决台湾地区与大陆在收养方面存在的法律冲突的模式和途径构思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同祖国大陆与香港地区或澳门地区在收养方面存在的法律冲突不一样的是,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在收养方面存在的法律冲突,不论是海峡两岸统一前还是以后,都不带有国际性,而是典型的区际法律冲突,与国家之间的法律冲突根本不同。(注:顾倚龙、吕国华主编:《海峡两岸法律冲突及海事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这种区际法律冲突是属于同一国家内不同社会制度的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究竟应采取何种方式加以解决,还需要两岸法律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进行深入地探讨并寻求最佳答案。
从目前世界各国解决区际的收养方面的法律冲突的做法来看,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制定全国统一的收养方面的法律,从而消除各法域在收养方面立法的分歧。这种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实体法”的方法。另一种方式是按照一定规则,从有关地区的法律中选用一个法律作为准绳,以解决法律冲突,处理跨地区收养案件。这种方法,即所谓的“冲突法”的方法。这里所说的一定规则,就是指冲突规范,按照冲突规范的指引,从有关地区的法律中确定一个法律作为标准,即国际私法常说的“准据法”。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三种情况:第一,将国际私法规则类推适用于解决区际收养方面的法律冲突;第二,中央立法机关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私法,以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第三,各法域自行制定自己的区际冲突法,以解决本法域与其它法域的收养方面的法律冲突。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从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要想一步到位制定统一的实体收养法,完全消除两岸之间在收养方面的区际法律冲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一方面,海峡两岸在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和法律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尤其是台湾当局现因拒绝一个中国原则,以政治干扰两岸各项交流活动,使两岸关系难以更深入发展,两岸各种联系管道也停留在非官方途径,根本谈不上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协调与融合阶段,此时,要制定两岸统一的实体收养法的条件根本就不具备。另一方面,即使以后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了两岸的统一,但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它仍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甚至同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一样享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而且台湾特别行政区原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还会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收养法的实体性的统一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目前情况下,解决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区际收养法的冲突,不必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可以先不考虑制定统一的收养实体法,而采取一些临时性的替代办法和措施。具体说来个人以为,关于大陆两岸之间在收养方面存在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可按照分阶段解决的思路来处理。
第一阶段,在与大陆实现统一以前,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解决两岸之间的区际收养法律冲突: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1.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各自适用关于涉及相互之间因素的收养方面的具体规定。祖国大陆有关部门过去发布过一些包含有关处理涉台收养的具体规定,例如,最高人民法院1988年《关于人民法院处理涉台民事案件的几个法律问题》就对法院处理涉台收养案件作了具体指示:“去台人员返回大陆定居后,要求自己的子女承担赡养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和子女的家庭经济状况尽可能给予解决。但是,去台人员的子女已被他人合法收养的,在收养关系解除以前,不承担对生父或者生母的赡养义务。被收养的子女因生父或者生母回大陆需要求解除收养关系,或者去台人员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要根据养父母、养子女、生父母三方面关系的实际情况,慎重地处理。”国务院1991年12月17日发布的《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在处理涉台收养问题时也可参照适用。民政部1992年4月1日发布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若干规定》,1996年又作了修改,其中就对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养子女的程序和条件作了具体规定:凡符合收养法规定的条件的台湾地区同胞在内地收养子女应亲自到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收养登记并提交(1)在台湾地区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即户籍底册影印件;(2)国家主管机关签发或者签注的在有效期内的旅行证件。按照《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的规定,由台湾地区直接来大陆的,由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派出或委托的机关签发旅行证件,有特殊事由的,可以由指定的开放口岸签发旅行证件,由港澳地区来大陆的,可由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派出的机构签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发旅行证件,也可以由外交部驻香港地区签证处和香港地区中国旅行社签发旅行证件。经其他国家来大陆的,可由我国驻该国使领馆签发旅行证件;(3)经过公证的本人年龄、婚姻、家庭成员、职业、财产、健康状况的证明,此证明自出具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因此,祖国大陆对于涉台收养问题,目前有实体规定的,应按实体规定办理,但对无实体规定的则可以比照中国国际私法中有关的冲突规则办理,即依冲突规则确定准据法,再依准据法最后确定适用哪一方法律或规定。
台湾地区涉及关于两岸收养问题的具体规定,主要见之于台湾地区“立法院”1992年7月16 日通过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和1992年9月18 日出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实施细则》中有关两岸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规定。其中《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第41条就对两岸间民事事件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作了规定,即“台湾地区人民与大陆地区人民间之民事事件,除本条例另有规定外,适用台湾地区之法。大陆地区人民相互间及其与外国人间之民事事件,除本条例另有规定外,适用大陆地区之规定。本章所称行为地、订约地、发生地、履行地、所在地、诉讼地或仲裁地,指在台湾地区或大陆地区”。这一条规定也是台湾方面适用于解决两岸收养法冲突的一般原则,但是它带有扩大台湾地区法律调整范围的倾向和台湾地区当局为显示其“法律主权及于全中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国”的意图,存在不切实际之处。(注:徐平:《台湾当局有关两岸民事关系法律适用规定之评析》,载《台湾研究集刊》,1994年第3期。)而同时第56 条对两岸收养关系的法律适用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收养之成立及终止,依各该收养者被收养者设籍地区之规定。收养之效力,依收养者设籍地区之规定”。它实际上主张,有关台湾地区与大陆居民之间的收养成立及终止要件,分别适用台湾地区和大陆的法律;有关收养的效力,适用收养人设有户籍或住所地区的法律,收养人在台湾设有户籍的适用台湾地区的法律,收养人在大陆设有户籍或住所的,适用大陆法律”(注:顾倚龙、吕国华编:《海峡两岸法律冲突及海事法律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3—54页。)可以说,这类规定可适用于台湾方面解决涉及大陆因素的收养问题。
海峡两岸应准备制定各自的区际冲突规范来解决在收养方面存在的区际法律冲突。祖国大陆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照国际私法规则制定一个关于解决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法律冲突的法律文件,供大陆各地法院处理涉台收养案件时适用,或者类推适用解决同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之间收养法冲突的作法。台湾地区亦应制定自己的区际私法,以解决其与祖国大陆在收养方面的区际法律冲突,甚至还得考虑解决与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之间的区际收养法冲突问题。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第二阶段,在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并建立了特别行政区以后,应着手制定收养方面统一的区际冲突法规范,并对其它有关问题,如收养的管辖权、司法合作及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也作出相应的统一规定。在制定统一区际收养冲突法时应考虑到香港地区与澳门地区的情况,甚至可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私法规则。然后再在统一区际收养冲突法的基础上考虑制定全国统一的收养实体法规,彻底解决海峡两岸在收养方面存在的区际法律冲突甚至全国各域之间的区际收养法冲突,保证和促进整个中国境内的收养畅通无阻。
不论采取何种模式、方法或措施解决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在收养方面存在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必须自始至终坚持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基本原则及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有利于海峡两岸人民交往和保护儿童最大利益的原则、有利于两岸交往、交流的原则等基本原则,保证和促进两岸之间的收养行为沿着健康、有序、顺利、合法的轨道发展。
出处:原载于《台湾研究》2000年第3期
第四篇:和谐视域下的家庭伦理关系问题分析及其解决途径
和谐视域下的家庭伦理关系问题分析及其解决途径
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伦理关系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加强家庭伦理关系建设对推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伦理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深入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索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和谐;家庭伦理关系;表征;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目标的提出使三亚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常居人口的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生活的变化进一步影响着家庭伦理关系的发展。当前,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伦理关系整体上比较和谐,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家庭是个人与社会联结的纽带,只有构建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才能够进一步建设和谐三亚、和谐海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一、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理论基础
(一)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基本内涵。和谐的概念。“和谐”从词义上看,“和”者,睦也;“谐”者,协调。“和谐”是指事物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状态。和谐并不是无矛盾的状态,而是整体性、统一性占据主要地位的状态,和谐本身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如古人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②,在这里的“和”即包含着不同之意。
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内涵。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都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自然就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在家庭中,不同的家庭成员扮演着不同角色,而且不同的成员可能会有相异的观念乃至出现利益分立,甚至有时会产生冲突,因而需要一套机制来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保障家庭的稳定与发展,家庭伦理关系就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机制或者模式。和谐家庭伦理关系是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睦、协调的家庭关系处理模式。和谐家庭伦理关系是一种民主化、多元化、包容性的家庭伦理关系,它属于现代化的家庭伦理关系,它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
(二)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重要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伦理关系建设,如古人倡导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关系。韩非子认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乱。”体现出古人对家庭伦理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在现代社会,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能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家庭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如儒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认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④说明家庭和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庭成员也是社会成员,家庭成员的素质代表着社会成员的素质。在当今社会,很多暴力事件等不和谐现象都能够从家庭生活上找到根源,往往一起恶性社会事件的背后有一个残破的家庭。可见,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对推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2)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能够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是衡量家庭和谐的主要标准,也是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的前提。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家庭伦理关系建设,认为“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能够有效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与冲突,使家庭成员团结在一起,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家致富上,创造出丰厚的物质基础,为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创造条件。(3)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可以提高个人幸福指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家庭成为个人心灵的港湾。家庭不但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出发点,也是个人实现人生幸福的理想场所。例如,家庭生活能够满足其成员的物质生活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鼓励和相互支持可以使人坚定人生信心,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家庭生活也可以为工作养精蓄锐;家庭生活可以让人享受天伦之乐等等。由于和谐家庭伦理关系是家庭生活幸福的基础,因此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能够提高个人的幸福指数。
二、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伦理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及其原因
为深入了解三亚市常居人口的家庭伦理关系问题,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以三亚市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常居人口为对象,其中男士占47%,女士占53%,已婚占57%,未婚占43%。调查形式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以访谈为辅,所发问卷共810份,收回810份,有效问卷为797份。除发放问卷外还选择了50户家庭及100位三亚市大学生进行访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伦理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三亚市家庭伦理关系中不和谐因素的表征状况。(1)一些家庭出现关系失和。调查发现,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中有些家庭成员因兴趣爱好不同、思想认识有分歧而失和;部分家庭成员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个人感受而不懂得尊重家庭其他成员,导致家庭关系失和;有的年轻夫妻或是希望过“二人世界”,或是担心配偶不能和父母和谐相处而不赞同和父母居住;有5%的家庭出现家庭暴力的状况。在访谈中了解到,有的家庭成员因为赡养父母、争夺遗产问题反目成仇;有的家庭成员物欲膨胀,信奉等价交换原则,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家庭关系;一些家庭成员“认钱不认人”,完全以金钱为砝码来确定家庭成员间的亲疏关系,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交流日趋平淡;在有些家庭中,父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甚至会遭受很多折磨;出现单亲、空巢家庭增多等问题。(2)婚恋道德观念淡薄,婚姻关系不稳定。恩格斯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的意义就在于此。在当代社会,三亚市常居人口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婚恋观念淡薄,导致出现婚姻关系不稳定的问题。第一,离婚率呈现逐年增长之势。第二,婚外情现象增多。根据调查,三亚市常居人口在如何看待婚外恋现象问题上,4.5%的当事人持赞同的态度,23.5%的当事人持无所谓的态度。从数据上看,一部分人对婚外恋行为持可以理解的态度。第三,婚前性行为流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使三亚市作为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随着国外人口的流入,西方性解放的思潮也传入三亚市,性生活不再是夫妻的专利,性可以与婚姻分离,未婚先孕的现象越来越多。根据调查显示:34.5%的当事人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的态度,30%的当事人持可以理解的态度。从数据上看,大部分人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理解的态度。(3)代际关系失衡。代际关系指的是两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通常一代是20年,但代际关系的两代,泛指老年人与青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既是血亲关系,也是平等关系。血亲关系决定子女享有接受父母抚养与教育的权利,子女则需要对父母履行赡养扶助的义务;平等关系决定父母与子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随着三亚市的发展,其家庭的伦理重心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老年人成为家庭中的弱势群体。调查发现,传统“家有一老,胜过一宝”的尊老观念逐渐淡化,一些家庭视老人为包袱,不愿意尽赡养义务。对于是否把老人送养老院,15%的当事人持无所谓的态度,11.5%的当事人持接受态度。还有些人对老人尽孝只是表现在满足物质需求上。在访谈中发现,有27%的家庭长辈和晚辈之间感情交流少,部分家庭成员认为老人能够吃得饱、穿的暖、住得安稳就够了,对老年人只注重物质方面的赡养,精神生活不够关心。另一方面是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调查发现,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中大部分是三代同堂,个别家庭是“四二一”模式,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子女自然就成为家庭的重心,父母把孩子视若掌上明珠,使孩子认为长辈的付出天经地义,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性。(4)家庭邻里关系变得生疏。邻里关系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前提。调查发现,三亚市常居人口的邻里关系基本状况良好,但也有一些家庭之间邻里关系较为冷漠,出现隔膜,“远亲不如近邻”古训中的互助合作精神缺失了,邻里之间出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一些家庭专注于营造自家小环境,对所居住的大环境却很少关注,对大环境中的其他家庭也不在意。例如,一些居民楼家中装修得豪华气派,收拾得纤尘不染,而门口、楼道等公共场所却脏乱不堪,人们对这种强烈的对比竟也熟视无睹,漠不关心。问卷调查显示,对邻里关系状况选择“关系很好”的人为 56.5%,表明半数以上当事人邻里关系较好;选择“关系一般”的占到了 41.5%,说明相当一部分的家庭邻里关系关系不是很亲密;还有0.5%邻里关系冷漠和1.5%的邻里关系紧张。
(二)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伦理关系不和谐因素产生的原因。(1)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冲击。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会带来新思想、新观念,但也会冲击人们原有的道德观念。例如,市场经济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如果人们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家庭关系中,就会使家庭伦理关系蒙上金钱的色彩;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运用于家庭中就会影响家庭成员的道德、价值取向,进而对家庭伦理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市场经济还强调竞争意识、自主意识等,这些观念进入家庭领域也会使家庭成员只顾个人利益,导致家庭稳定性下降。调查发现,在三亚市一些大学生中流行“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这是带有极强功利性的择偶观,显然是受到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访谈中,当问及女大学生被包养的原因时,有58.5%的人认为是物质需求,27.5%认为为了事业,14%认为为了摆脱贫困,表明三亚市女大学生被包养主要是受金钱等物质利益的诱惑。可见,市场经济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使家庭伦理关系出现不和谐的状况。(2)社会变迁的影响。社会变迁使人们的生活、交往方式也越来越开放,生活空间不断扩大,也提高了个人的自由度,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等观念成为主流,个人对家庭的依赖减弱,家庭由封闭走向开放,导致家庭伦理关系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比如出现家庭婚姻道德观念淡薄、代际关系失衡、邻里关系生疏等。虽然人们为了取得事业的成功,却牺牲了对家庭的关怀,这就使家庭伦理关系陷入困境。然而对一些有一定的收入和存款的老人而言,基本生活不成问题,他们往往更需要精神关怀。(3)文化多元化所产生的影响。国际旅游岛建设使大量外国人涌入三亚,带来多样性的文化。三亚民众在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一些低俗文化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性解放等思想的影响。这些西方低俗文化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关系中不良因素结合,冲击了三亚市人们原有的家庭道德观念,使家庭伦理关系出现不和谐的状况。(4)婚姻家庭方面法律的缺失和人们相关法律知识的缺乏。当前,中国已出台了许多有关婚姻家庭的法律、法规,但关于婚外情、“包二奶”、“第三者”等问题没有在法律上做出明确规定,也缺少具体配套的实施条例,使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调查发现,有43.5%对有关解决家庭纠纷的法律不了解,甚至有人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在解决家庭纠纷时依赖亲朋好友或家庭成员的调节,导致犯法者不知罪,受害者往往自认倒霉,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这样,缺少法律的保障必然使家庭伦理关系变得不和谐。(5)家庭教育中德育的缺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调查发现,三亚市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上,在智力投资和身体营养上不惜下大本钱,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例如,调查显示,对于家长是否会在家里进行“打麻将”等娱乐活动问题上,不少当事人表示会在家里进行一些赌博性的活动,家长的这种不当行为会引起年轻人的学习模仿,给其带来不良影响,导致孩子道德缺失,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三、三亚市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基本途径
(一)加快推进三亚经济建设的步伐,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奠定物质基础。由于过去经济条件大多较差,在家庭生活上,柴米油盐等成为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的主要问题。邓小平曾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使三亚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吸引了许多大量国内外游客,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但三亚市的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足够富裕的程度,人们还会为衣食住行等问题奔波,反映在家庭关系上还会带来纷争。因此,解决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伦理关系的不和谐问题,必须加快推进三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加强三亚社会公德建设,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创造良好氛围。社会是家庭的外部环境,社会公德是家庭伦理关系和谐的外部条件。三亚市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常居人口的社会身份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也发生变化,影响着传统的社会秩序,因此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建设,建立合理的道德约束体制。比如,使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等传统社会真正成为社会的道德信念;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提供老幼病残的专座;在制度和政策上体现出“百善孝为先”的导向作用,引导人们向善,在全社会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良好道德氛围等等,为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在三亚市家庭伦理关系中倡导法制理念,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提供制度保障。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建设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与支持,当道德与舆论的压力不起作用的时候,只能运用法律手段对人们的行为予以规范,因此法制建设是推动家庭伦理关系建设的保障。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消除影响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失范行为,就要做到:第一,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弘扬正气,宣传文明家庭,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的氛围。第二,要增强家庭成员的法制观念,提高家庭成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三,保障女性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女人不但能持家,也对夫妻共有财产有相等的占有、支配、继承等权利。要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提高三亚市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确保女性经济独立的合法权益;保障妇女在生育方面的自主权、对家庭事务的管理权,使家庭事务由夫妻共同决定,等等。
(四)加强三亚的宣传教育和文化引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不但是构成综合国力的内容,也对家庭伦理关系起着导向作用。要善于汲取和借鉴中外文化中的有益因素,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中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如慈、孝、敬、梯等成分;儒家五伦关系中的父子、夫妇、兄弟等规范等扩大了人们对家庭伦理关系的认识,为增强三亚市常居人口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提供理论基础。三亚市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不仅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借鉴吸收西方文化中合理因素,做到“洋为中用”。因此,在构建三亚市和谐家庭伦理关系中,要借鉴吸收西方家庭伦理关系中优秀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
(五)重视三亚家庭美德建设和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养。家庭美德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属于家庭道德范畴,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建设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和谐幸福,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要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家规、家教和家风,家庭成员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品行,给子女做出表率。在赡养老人方面,要加强对老人的精神需求的关心,通过亲情之爱、天伦之乐,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使老人能够从中得到幸福。提高家庭成员责任感是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方面,要通过舆论的导向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加强自律意识,改变家庭伦理关系失范现状。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教育方面,要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遇到问题通过协商方式解决,打破传统社会中家长主宰家庭、子女对家长必须绝对服从的家长制伦理关系,对子女进行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家庭美德教育,使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按朝着民主化、平等化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甘葆露.《伦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 于伟娜.中国现代农村家庭伦理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1.[5] 张学清.关于和谐社会视域下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03.[6] 周剑.当代中国农村家庭伦理问题与对策[D].湖北:湖北大学,2011.06.[7] 卢江.社会转型期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浅析[J].淮阴师范大学学报,2012,11(02):172―175.[8] 严平.我国当代家庭伦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25(02):12―13.
第五篇: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哪些困难?解决的途径在_哪里?
发展科技农业,增强农业实力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无论何时,农业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经济与科技得到发展的同时,我们越来越关注农业的发展。国家提出了“工业发哺农业”、发展科技农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但是由于农业的特殊情况,我国的科技农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与困难,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我国科技农业,甚至直接关系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实现。
首先,农业成果的供需失衡导致其转化率极低。我国农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忽视了产前、产后环节,对农产品的加工研究不足,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极低。
其次,农业科研学科的设置存在问题,最终导致农业科技研究与经济发展脱节。大多数研究资只注重提高农业产量,而对农民增收、环境保护与国际竞争的科技积累非常少,从而使我国农业的发展后劲不足,道路十分狭窄,很难适应新时代社会对农业发展的要求。
第三,农业科技体制还不完善。在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和推广部门都相对独立,不存在利益关系与隶属关系,很难使他们联合与协作,甚至有时这些部门还会产生矛盾,使原本就少的科技资源不能等到充分的利用,浪费了到量的人力物力。
第四,农业科研人员缺乏。一支敬业爱岗、训练有素的科技队伍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每万人农村人口中仅有4名农业科技人员,远远低于世界许多农业发达国家。加上现如今新的价值观与就业观,是我国的农业人才不断减少。人才断层将成为阻碍我国科技农业发展的巨大因素之一。
第五,国家在资金投入上对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上的支持力度不够,也是制约我国农业科研与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农业科技资金的严重短缺,使得许多研究陷入困境。科研设备的落后,科研人员的待遇低下,从而导致研发与推广困难。
第六,我国农民的总体文化水品较低。较低的文化水品是农民对科技的需求降低,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
这些都是我国自身面临的困境,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还将面临来自国际的压力。第一,农产品的品质问题;第二,耕地不断减少;第三,农民增收困难。要想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科技农业,我们就必须解决上述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坚持科技兴农政策,加大农业的科技化。第二,发展优质技术,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根据市场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提供按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三,保护耕地。耕地是农民赖以身存的根本,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月阿里越多的耕地被占用,严重的影响了农业发展。我们必须保持耕地面积。另外,我们还应当因地制宜,耕地各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农业,促进环保农业的发展。第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民是农业的根本,要想发展好农业,就必须是农民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加大对农产品的加工与利用,促进农村产业化。第五,加强体制改革,使科研、开发、经营一体化,将农业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竞争优势。第六,建立健全农业保障体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最后,加强国际交流,注意引进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将农业发展与国际接轨。
我国的科技农业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在以后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完善农业发展思路,加强科技研发,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农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