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对被执行人股权的执行
论对被执行人股权的执行
提要]在执行程序中,经常遇到被执行人没有偿债的资金,也没有厂房等实物资产,但却拥有其他公司股权的情况,因此执行被执行人股权等投资权益是法院执行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如何分情况、分种类对被执行人的股权进行查封和变现是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作者在总结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就以上问题作了探讨,供参考。
一、股权或投资权益的冻结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规定》)、《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规定,冻结被执行人在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其他企业法人中的股权或投资权益,除向被执行人送达查封、扣押清单外,应同时向有关企业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其不得办理被冻结的股权或投资权益的转移手续,不得向被执行人支付股息或红利。
笔者认为在执行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情况:
1、被执行人持有上市公司发起人股、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企业法人股权等,为控制股权或投资权益的转让,应向工商部门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
2、冻结被执行人所持上市公司股票,必须向特定的证券交易经营机构或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同时应保护被执行人的配股权,避免因丧失配股资本资格而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被执行人所持股份如送红股,也应一并冻结。
3、冻结上市公司非流通股须赴交易所所在地的证券结算机构办理股权冻结登记。
4、被执行人是国有股份持有人,法院在应告知其于5日内报主管财政部门备案。
5、冻结中外合资、合作公司的股权,应向外资委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备案。
二、股权或投资权益的变现
(一)基本原则
1、不得执行企业资产原则
在被执行人将资产投资到其他企业后,企业对这些资产就享有所有权,而被执行人只享有股权,只有涉及到企业本身的债务,才可以执行具体财产。
2、不得减少企业注册资本原则
企业的注册资本是其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为保持企业注册资本总额不变,在执行被执行人的股权或投资权益时,只能通过转让的方式,否则就会损害企业的债权人和其他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3、保护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原则
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对此应充分保护。
4、等价原则
在查封或拍卖股权和投资权益时应做到与执行标的额相当。股权价值应当按照上市公司最近期报表每股资产净值计算。法院在拍卖股权之前应当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股权价值进行评估。
(二)股权或投资权益的执行
股权和投资权益的变现,可以通过协议转让和强制转让两种方式来实现。
1、对被执行人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权的执行
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执行。记名股票的转让,由股东以背书方式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转让,并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名称及住所记载于股东名册。需注意公司董事、监事、经理所持本公司股票的转让,要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无记名股票的转让由股东在证券交易场所将该股票抵偿债权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也可采取拍卖、变卖的方式变现。采取上述方式,均需对转让股份的价格进行评估。
上市公司股权的执行。国有股、社会法人股必须进行拍卖。评估、拍卖机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选定,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召集双方当事人提出候选评估、拍卖机构,以抽签方式决定。经三次拍卖仍未成交的,按第三次拍卖的保留价折
价抵偿给申请人。社会公众股的执行可按下列程序:①被执行人通过证券公司买卖证券的,人民法院可采用市价委托或限价委托的办法,委托证券公司以市价变卖冻结的股票。②被执行人申请对法院查封财产自行变卖的,法院可以准许,但应当监督其按照合理价格在指定的期限内进行,并通知有关证券经营机构控制变卖的价款,所得收益用于清偿对申请执行人的债务。
2、对被执行人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的股权或投资权益的执行
转让时应注意保护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拍卖、变卖以及被执行人自行转让股权的,都必须进行价格评估。
对被执行人在合伙或紧密性联营等其他法人企业中的股权或投资权益的执行,可参照执行。
3、对被执行人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股权或投资权益的执行
只有经其他全体股东同意和有关机构批准,才能转让被执行人在合资、合作企业中拥有的股权。在其他股东不同意转让又不购买,且被执行人除股权外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强制转让。
4、对被执行人设立的独资公司投资权益的执行
由于被执行人享有独资公司整体投资权益,对整体投资权益的执行,在遵循股权执行一般原则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护独资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应对被执行人设立的独资公司经营状况、赢利情况进行审查,只有无投资收益可供执行或不足以清偿债务,被执行人又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时,方可执行被执行人对独资公司享有的整体投资权益,最大限度地维护独资公司的正常运转。
5、对股息和红利等投资收益的执行
执行中,当发现被执行人在有关企业中有已到期的股息和红利等收益且未支付的,该收益为被执行人所有的财产,法院应裁定冻结该笔收益,并可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有关企业直接支付给申请执行人。对于被执行人未到期的预期收益,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冻结,待到期后再从有关企业中提取。有关企业拒绝协助
冻结或支付上述收益的,由于该笔收益属被执行人的到期债权,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不能直接扣划,但可建议申请执行人通过代位权诉讼实现债权。如在冻结期间其他企业擅自将收益交付被执行人的,法院应当责令其限期追回,逾期未追回的,裁定追加其为被执行人,在收益范围内向申请执行人承担赔偿责任。
三、执行股权或投资权益应注意的问题
1、执行被执行人在独资公司的投资权益时,应保护独资公司债权人利益问题
申请执行人享有被执行人的独资公司部分或全部投资权益后,独资公司的经营行为仍受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公司债权人利益亦受到法律保护。公司债权人可以申请执行公司的具体财产,而申请执行人只享有对该公司的投资权益。当执行独资公司的唯一财产或是唯一可以产生投资效益的财产,导致两个执行行为产生冲突时,独资公司债权人的债权应优先实现。因为独资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一经确定,独资公司就将本公司全部财产对债权设定了担保,这一债权理应较股东权益优先受偿。
2、对被执行人以知识产权作价向其他企业投资的执行问题
被执行人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在执行时应注意保护被执行人的知识产权,特别是事先对知识产权订有保留条款或有特殊约定的,在执行中要处理好执行工作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关系。
3、对被执行人违反《公司法》向其他企业投资的执行问题
《公司法》规定,一般性质的公司向其他公司投资的,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被执行人违反此规定,不能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应在冻结被执行人相关股权和投资权益后,建议申请执行人通过诉讼确认超额投资部分投资无效,在被投资公司减资或清算结束后,执行分配给被执行人的财产。
4、对被执行人非法分立的企业的执行问题
《公司法》规定,公司分立时,债权人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否则公司不得分立。实践中,有些被执行人为了规避债务,采取非法分立的形式,将企业大部分资产或有效资产单独成立另一公司,致使其无力清偿到期债务。法院执行中应按分立后的企业从被执行企业中所得资产的比例,变更或追加分立后的企业为被执行人并承担相应比例的债务。
5、对被执行人以投资形式将资产转移到其他企业的执行问题
有的被执行人和自己的独资企业、承包企业组建新公司,被执行人名义上只占新设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实际上则控制了新设公司,其资产深层地隐藏起来。这种行为通常较难认定被执行人具有恶意逃债的目的,进而追加新设公司为被执行人,径行对其财产予以强制执行。但是可以将被执行人对外股权和投资权益全部转让、变现,所得款项归还申请执行人。
6、对被执行人在假企业的股权执行问题
被执行人与他方组建公司后,他方认缴的注册资本没到位,公司虽然成立但没有开展经营活动,也未办理注销登记。被执行人投资成立上述公司实际已不具有公司的相关法定要件,成为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资产的保护伞。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授权法院将该类企业的资产直接认定为被执行人的财产予以强制执行。但如果新设立的公司对外发生过经营,且有债权债务,笔者认为则只能依法定程序执行被执行人的股权或投资权益,或者在该企业清算注销后执行分配给被执行人的财产。
[作者简介]
唐龙生,三级高级法官,执行庭副庭长、审判员。
胡珏,执行庭助理审判员。
孙咏,执行庭综合组组长、助理审判员。
第二篇:强制执行 对被执行人动产可采取的执行措施
强制执行
对被执行人动产可采取的执行措施!
关注 | 民事强制执行中对被执行人动产的执行措施
1、强制执行程序中,动产一般是指哪些财产?从概念上来说,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的物。在强制执行中,对于个人财产而言,一般动产为车辆,家具或者一些个人贵重物品、牲畜等。而对于公司财产而言,一般动产有公司机器设备、车辆、企业的产品、材料、船舶等。实践中,最为常见的动产主要是车辆和机械设备。
2、对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可采取哪些执行措施?对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可以查询、冻结、划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之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协助办理。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可以在查询银行存款的过程中要求银行提供被查账户近一段时间的来往明细表,这样有利于判断该银行账户是否为被执行人常用账户,甚至从来往明细表中可能查找到被执行人资金走向。尤其被执行人为企业时,所有的来往账目需要解释清楚资金往来用途,对于无法解释清楚的往来款项,甚至可能涉及抽逃出资等违法行为,以此来给被执行人企业施加压力,对执行案件来说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不是所有法院都能做到这一点)。
3、若申请冻结被执行人银行账号,应当提交哪些材料?查封、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可以由法院依职权进行,也可以由申请执行人申请进行。关于提交材料方面,现行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无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申请执行人申请冻结被执行人银行账号应提供冻结申请书以及被执行人银行账户基本信息(账号、户名、开户行等)。在实践中,其实也没有太多的要求,毕竟申请执行人绝大多数并非法律专业人士,所以主要能提交申请书和相关线索即可,不必提出明确的银行账户信息;另这两年国家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大力支持,现最高人民法院已经逐渐在各地推行银行账户查询系统,该系统可以让法官足不出户即可查询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内的银行账户,当然目前该系统所涉银行还不够齐全,仍在不断完斗中,但我们相信这一措施必定会尽快健全起来。
4、冻结被执行银行账号的有效期限为多长时间?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八十七条之规定,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的期限”。实践中对被执行人银行账号的查封有效期为一年,续封的有效期也为一年。
5、银行账户被冻结,被执行人有哪些途径解冻?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途径:(1)主动履行应履行的义务。(2)执行担保。被执行人或保证人提供足额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执行法院同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之规定,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3)与申请执行人达成相应的执行和解协议。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六十六条之规定,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后请求中止执行或者撤回执行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或者终结执行。
6、若申请人向法院申请划扣被执行人银行存款,需提供哪些材料?法律法规未对此进行规定,一般来说,提供相应的申请书即可。另建议同时将申请执行人自身的收款账户提交给人民法院,这样人民法院可以在制作相关划款法律材料的同时将汇款捌料一并准备好,可以提高人民法院执行办案的率。
7、人民院对被执行人的工资部分,该如何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之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費用。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人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8、若法院执行被执行人工资时需要协助,该要求哪个单位协助行?可以要求被执行人所在单位及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相关单位进行协助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之规定,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人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9、协助单位可否向法院提出异议?可以,当协助单位认为人民法院要求协助执行的事项超过其协助范围或者违反法律规定时可提出执行行为异议。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利害关系人提出执行行为异议:……
(四)认为人民法院要求协助执执行的事项超过其协助范围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
10、当收到协助执行通知后,仍向被执行人或者第三人支付的,如何处理?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追问:逾期未追回的,应当裁定其在支付的数额内向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三十七条之规定,有关单位收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被执行人收人的通知后,擅自向被执行人或其他人支付的,人民法院有权责令其期限追回;逾期未追回的,应当裁定其在支付的数额内向申清执行人承担责任。
11、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股息、红利收入该如何执行?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五十一条之规定,对被执行人从有关企业中应得的已到期的股息或红利等收益,人民法院有权裁定禁止被执行人提取和有关企业向被执行人支付,并可要求有关企业直接向申请执行人支付。对被执行人预期从有关企业中应得的股息或红利等收益,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冻结措施,禁止到期后被执行人提取和有关企业向被执行人支付。到期后人民法院可从有关企业中提取,并出具提取收据。
12、对被执行人的车辆可采取哪些执行措施?查封、扣押、拍卖、变卖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之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13、经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协商一致以车辆抵债是否可行?可行。但应当满足如下条件:(1)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九十一条之规定,经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同意,且不损害其他债权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法院可以不经拍卖、变卖,直接将被执行人的财产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对剩余债务,被执行人应当继续清偿。(2)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十九条第一款之规定,拍卖时无人竞买或阡竞买人的最高应价低于保留价,到场的申请执行人或其他执行债权人申清或者同意以该次拍卖所定的保留价接受拍卖财产的,应当将该财产交其抵债。(3)在司法实践中,在以物抵债前还应当洋细了解被执行人是否有其他执行债权人,至少要经所有已参与查封的执行债权人同意,否则会因有查封而无法在车管所办理权利变更的备案手续。因为在有多个执行债权人的情况下,一般正式查封或处置的法院是不会轻易出以物抵债裁定的,如不查清而出具以物抵债裁定很可能会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4)在司法实践中,还应注意该车辆上是否存在优先债权,如存在优先债权,则可能增加以物抵债的成本,因为以物抵债受让方要支付优先债权才能办理过户手续;如不存在优先债权,则要考虑各执行债权人债权数额,因为债权以物抵债受让方要按被执行人债权数额总额和车辆的抵债价值按比例支付给其他执行债权人。实践中需要考虑的其他执行债权人多数根据查封情况而定。
14、若申请查封被执行人车辆,应当向法院提交哪些材料?查封被执行人的财产可以由法院依职权进行,也可以由申请执行人申请进行。关于提交材料方面,现行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一般来说,申请查封被执行人车辆,应当提交查封车辆申请书、车辆的基本信息(如车牌号、权利人等)。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依职权也可以查询被执行人车辆情况,且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确定执行案件承办法官后,例行公事也需查询被执行人名下车辆情况。
15、查封车辆的有效期限为多长时间?续封的有限期为多长时间?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八十七条之规定,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的期限。实践中对被执行人名下车辆的查封有效期为两年,续封的有效期也为两年。
16、什么情况下,申请人可申请拍卖被查封车辆?案件执行法院对被查封的车辆享有处置权(正式查封或享有优先权,实践中为了便于处置,一般由扣押车辆的法院进行处置),且不存在无益拍卖等情况。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一条之规定,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的财产被查封、扣押、冻结后,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进行拍卖、变卖或者采取其他执行措施。
17、申请人申请拍卖被查封车辆时,车辆和车牌是否可以一起拍卖?根据所在省份不同,具体操作方法也是不一的:(1)在上海市内,现在车辆和车牌拍卖要分开进行,对于车牌处置,由政府机构统一收购,具体的价格以上一月车牌拍卖成交价为准,无需进人拍卖流程;而车辆拍卖按照正常的评估、拍卖程序进行;(2)其他地区绝大多数还是可以一起拍卖的,正常按照评估、拍卖程序进行。当然也不排除还有其他处置方法。
18、法院应当如何选择车辆评估机构?需要在多长期限内选出车辆评估机构?人民法院选择评估、拍卖机构,应当在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名册内采取公开随机的方式选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五条之规定,评估机构由当事人办商一致后经人民法院审查确定;协商不成的,从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或者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确定的评估机构名册中,采取随机的方式确定;当事人双方申请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评估机构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对于期限没有具体规定,每个地方根据流程期限不同,一般应在1个月内摇号选出。
19、评估机构选定后,一般在多长期限内作出评估报告?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以上海地区为例,对于非商业性住宅、动产应在巧个工作日内作出,商业性住宅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具体参看当地拍卖协会或者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20、当评估报告作出后,当事人可在多长期限内提出异议?收到评估报告后十日内可以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六条之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评估机构作出的评估报告后,应当在五日内将评估报告发送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评估报告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评估报告后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评估机构、评估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评估资质或者评估程序严重违法而申请重新评估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第三篇:论当前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的表现及对策范文
“执行难”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的顽症之一,已成为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不满意、反映最强烈,也是上访信访率较高的问题,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降低了公力救济在社会中的声誉度。“执行难”的形成有诸多的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被执行人逃避执行。
一、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的表现:
被执行人在法律文书生
效后长期在外打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就是逢年过节回来也四处躲避,住在亲戚家,和执行人员捉迷藏,这些人抱着“案件时间久了,自然就消了”的侥幸心理,想逃避执行,拒不履行应负的义务。
2、被执行人以虚假的保证来拖延执行。这些被执行人在人民法院执行找到他时,表示愿意还款,只是暂时没钱,并向法院写下保证书,可到期后,电话不通,避而不见,找不到人。其目的就是以虚假保证来拖延还款时间和达到要求法院暂缓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性措施。他们根本没有还款的打算。
3、被执行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是不对的,认为只是欠钱,又没犯什么法,人民法院一般的强制措施对他来说无所谓,也愿意主动接受司法拘留15天。所以一旦他有钱,他也会另作他用,而不会主动将钱款交到法院去履行义务。这些被执行人法律观念淡薄,无视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甚至用暴力行为对抗法院执行,有的以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召集族亲共同抗拒执行。
4、被执行人存在拖一天赚一天的思想,对所欠的款项,能拖则拖,能赖则赖。认为有的债权人急于收回所欠的款项或因人力、时间上的限制,往往会作出一些让步,如放弃利息,甚至部分本金,认为时间拖久了,就会打折。
5、被执行人采取隐瞒、转移,变现可供执行财产逃避执行,以造成无履行能力的假象,规避执行。其动机就是使法院无法认定其有否可供执行的财产,造成案件无法执行。有的被执行人在执行前或执行期间,甚至在审理期间将自己较有价值的财产,如房屋、交通工具、银行存款等变更给其兄弟、妯娌等亲属名下。他们坚信只要法院找不到他的人或财产就拿他没有办法。
6、执行人属于有一定履行能力的范畴,但是他们不主动履行原因是坐以观望,看人民法院执行的力度来决定履行的主动性。如果人民法院执行时没有找到他或在执行时力度不大,他就变着法子能拖则拖,即使有钱也先不给;一旦看人民法院执行的决心大,他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将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履行完毕。分析这类被执行人的心里,他们认为人民法院的执行力度是有弹性的,看风向而定。反正钱在他手中,法院不来催他,他就先搁着,法院催得紧了,他去履行一部分。
7、被执行人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有广泛的社会关系,有恃无恐。
二、针对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的对策:
1、抓好诉前、诉中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期间,应具有执行意识,充分考虑到以后的执行工作,积极主动地提前介入,采取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措施,牢牢掌握执行的主动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执行人员的执行水平和执行艺术。注重研究新方法、新对策,要做到执行严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教育疏导与强制措施相结合,依法执行与社会效果相结合。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要依法及时地采取查封、冻结、扣押、搜查、划拨、变卖、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强制执行措施;对未按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限履行金钱给付义务或财产交付义务的,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32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不能让他们在经济上占到便宜。
3、对那些经耐心教育仍不思悔改的要狠狠打击,充分利用司法解释赋予的强制措施,坚决予以惩处;加强公检法部门的相互配合,对那些逃避执行触犯刑律的,应坚决依照刑法追究责任。
4、打破八小时以内工作时间,实行全天候办案,利用春节、节假日突击执行,组织夜间、午间、凌晨突击行动,颁布法院快速反应的执行规定,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可履行义务的线索,执行干警保证随调随到。
5、打破各种人情关系对执行的干预,消除部门与地方保护主义的不利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做到党委重视、政府支持、人大监督,改善执行环境,加强协助执行的权威性,提高公共力量对执行工作的协助,争取更多适公权力加入及配合。
第四篇:浅谈对被执行人擅自处分法院查封财产的执行
浅谈对被执行人擅自处分法院查封财产的执行
人民法院在执行案件时经常遇到被执行人擅自处分已被查封、冻结财产的情形,大多数执行法院只注重加大对被执行人惩罚力度,而对被执行人处分财产的追缴力度不够,这样既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又不能体现出法律的严肃性。如何执行被执行人擅自处分法院查封的财产。笔者谈谈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一、我国对被执行人擅自处分查封财产的效力认定。
被执行人擅自处分法院查封物行为的效力,有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之分。在我国对被执行人擅自处分查封的财产采取相对无效的观点。首先,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查封规定》)实施以来,对被执行人擅自处分查封的财产采取了相对无效的观点。《执行规定》第44条规定,被执行人或其他人擅自处分已被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责令责任人限期追回财产或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第48条规定,经人民法院准许被执行人可以自行处分查封的财产。《查封规定》第26条规定,法院的查封、扣押、冻结没有公示的,其效力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由此可以看出,被执行人擅自处分查封物的行为只是责令责任人追回或承担赔偿损失,并未否认处分行为的效力,也未涉及第三人对于查封物权利的认定。其次,规定中规定了被执行人对已查封财产所作的转移、设定权利负担或者其他有碍执行的行为,不得对抗申请执行人。这与对于申请执行人不生效或无效意思不完全一致。再者,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的规定只涉及对擅自处分查封财产行为的惩罚,并未涉及处分行为的效力。由此可以看出被执行人擅自处分法院查封物行为的效力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二、被执行人擅自处分法院查封财产的形式
当前被执行人擅自处分法院查封财产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与案外人恶意串通,将查封财产转移到案外人名下,特别是涉及没有产权登记或产权登记原来就不在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如一房经几次倒手,被执行人是实际所有权人,但一直未过户。被执行人与案外人串通时,将协议转让日期写在法院查封时间之前,然后案外人向执行法院提出执行异议。
二是被执行人将查封的财产擅自出租给第三人,而且租赁期间较长。法院在拍卖时,第三人以买卖不破租赁来对抗执行。
三是被执行人隐瞒财产被查封的真相将查封的财产擅自抵押给第三人,并到公证机关进行公证。特别是查封尚未进行权属登记的建筑物,被执行人一房多卖、一房多押的现象较为突出。
四是被执行人将查封的财产直接变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已经交付部分或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被执行人取得价款之后下落不明。
五是被执行人利用协助义务部门不予协助法院查封、冻结、扣留财产的机会,将法院要求协助查封、冻结、扣留的财产占为已有。
三、执行过程中对于处分查封财产的处理
(一)通过处理查封的财产可以实现债权的情形
1、由于我国法律规定对被执行人擅自处分查封物的行为采取相对无效的制度。人民法院排除妨害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执行的顺利进行。如果被执行人通过其他方式履行了义务,且申请执行人认可被执行人的妨害行为,法院可以不予排除妨害、不予责令限期追回。因为法院实施查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判决的内容得到实现,此时法院应按照《执行规定》第45条的规定将查封的财产予以解除。
2、凡是遇到被执行人与案外人恶意串通转移被查封财产的,执行机构首先对案外人异议进行审查,通过审查,若被执行人和案外人双方对恶意串通无异议的,法院可以不用裁定驳回,可以直接将查封财产追回。若对法院认定双方恶意串通有异议的,法院可以裁定案外人驳回异议,待异议之诉的判决生效后,再追回查封的财产。无论是那种情形,执行机构必须依照《执行规定》第100条对被执行人和案外人进行拘留、罚款,以警示他人。
3、对于有些单位或公民,在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和执行裁定书后,拒不协助查封、扣留被执行人的财产,造成查封、扣留的财产被转移的。执行法院应当依照《执行规定》第44条的规定责令责任人限期追回,逾期不能追回的,直接裁定责任人在转移财产的价值范围内向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4、被执行人与第三人协议将查封的财产出租、抵押或出卖给第三人,执行法院都应当排除,不论是否涉及到实体权利的审查。只要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情形,执行机构应依照《查封规定》第26条的规定排除妨害。此时在异议的裁定中不能直接认定或宣布合同无效或解除合同,而应当认定合同的效力不影响执行裁定的效力即合同不能对抗申请执行人。第三人将查封的财产交还给被执行人后,持合同可以通过另行诉讼或仲裁程序解决。
5、由于执行法院在进行查封时,采取措施不当、手续不完备等,如查封房屋未张贴公告,未到有关部门办理协助查封手续,造成善意第三人已经交付部分或全部价款,且实际占有同时又取得产权证照,致使查封的财产无法追回。此时申请执行人可以以执行法院执行不当或执行错误为由,申请国家赔偿来实现债权。
(二)由于申请执行人的自身原因,造成无效查封或查封过期,此时不能认定被执行人有擅自处分查封财产的行为。一些案件申请执行人在诉讼程序中申请法院做财产保全查封,后来经审查发现查封财产的所有权不是被执行人的,出现查封主体上的错误。执行法院无权处分,无权追回。另外,《查封规定》第29条规定了查封、冻结期限,查封期满后申请执行人未申请延长期限,造成查封的效力消灭。被执行人有权处分所谓已被查封的财产。执行法院就不能去排除妨害追回财产,只能对被执行人按拒执罪进行刑事处罚。
第五篇:执行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性质
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性质,在理论界一直有不同见解,主要有四种:(1)是继续执行制度的体现。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30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本法第218条、第219条、第220条规定的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仍不能偿还债务的,应当继续履行义务。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应当包括被执行人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2)是一种协助执行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第三人与申请执行人之间没有债权债务关系,只是由于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才使第三人与申请执行人之间建立了联系,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不是基于被执行人的委托代为履行,而是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一种行为;(3)是一种债权保全的执行制度。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申请执行人提出代位执行申请的目的在于对债务第三人的财产获得执行名义从而实现自已债权。(4)是一种执行方法或执行措施。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纵观民事执行法较为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无论制定单行强制执行法的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还是诉讼法、执行法合一的德国,其民事执行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总则,规定执行程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二是执行措施,针对执行客体分别设各种执行措施及其程序,分为:对动产的执行,对不动产的执行,对债权及其他财产权利的执行,对被执行人行为的执行,财产保全的执行等,其中“对债权及其他权利的执行”部分规定了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由此可见,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是专门适用于对被执行人债权及其他财产权利执行的执行方法或执行措施。笔者同意第(4)种观点,执行到期债权应属于执行措施的一部分,它所包括的债权冻结和债权变价与民诉法中设立的如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执行措施在性质上是一样的。而第(1)、(2)、(3)观点均不能体现执行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性质。
首先,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并非“继续执行制度”的体现,我国民诉法第230条中的“被执行人仍不能清偿债务的,应当继续履行义务”指的是被执行人负有的在其未履行全部法定债务时,必须继续履行债务的义务,而不能看作是一种执行制度,与被执行人的继续履行义务相对应的是申请执行人的继续申请执行请求权,故民诉法第230条接着规定:“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该条赋予了申请执行人继续申请执行请求权。此外,将民诉法第230条中的“被执行人其他财产”解释为“包括被执行人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没有法律依据,财产和财产权利不同,《民法通则》规定的财产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债权、知识产权。而财产是指民事主体享有所有权的有体物,不包括无形财产和权利。可见,债权和财产所有权属财产权利的一种,财产是财产所有权的标的,故民诉法第230条中的“其他财产”不应包括“债权”。况且,当时制定民诉法时,并未设立对无形财产及权利的执行,将民诉法第230条中的“其他财产”扩大解释为包括被执行人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是不妥当的,有违立法本意。
其次,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并非是一种协助执行行为,协助执行通常发生在执行标的物由单位或个人占有、使用、保管、登记等情形,表现为:协助冻结、扣划储户存款,协助扣留、提取本单位职工的工资收入,协助办理财产的查封、冻结登记或办理财产的过户手续,协助交出保管的执行标的物,协助调查等等。协助执行是法律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规定的义务,而不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故协助执行人履行的不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而在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中,当第三人对代位支付令不提出异议或异议被驳回时,人民法院即可对被执行人的到期债权进行变价,具体表现为对第三人的财产强制执行,使第三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被执行人应承担的债务范围内向申请执行人清偿,故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三人履行的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被执行人债务。协助执行人不是执行当事人,协助执行的结果是协助法院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并不是对协助执行人的财产强制执行,而在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中,人民法院一旦对第三人强制执行,第三人则处于被执行人的地位,结果是法院对第三人的财产强制执行。
最后,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并非一种债权保全的执行制度,债权保全并不是执行被执行人到期债权所追求的目的,因为债权保全的功能在于排除债务人不当行使权利或怠于行使权利给债权实现造成的障碍,保证债权将来得以实现,债权保全的结果是第三人须向被代位人(债务人)为清偿,而不是直接向债权人为清偿。而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是在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时所采取的一种执行方法,目的是通过扩大被执行主体的范围,最大限度地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其结果是第三人直接向申请执行人清偿,而不是向被执行人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