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好典型——襄樊电厂的调查

时间:2019-05-15 07:3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好典型——襄樊电厂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好典型——襄樊电厂的调查》。

第一篇: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好典型——襄樊电厂的调查

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好典型——襄樊电厂的调查

龚益鸣 余 波

2007年第9期 ——经济建设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但资源限制、环境压力及效率不高一直是制约电力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正因为如此,电力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便尤为紧迫。多年来,襄樊电厂围绕如何“循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创造了“做实微观循环,做大中观循环和配套宏观循环”的“三层循环”理念。该电厂自1999年一期工程投产以来,已累计发电400多亿千瓦时,纳税10多亿元;目前总装机容量达到240万千瓦,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做实“微观循环”:围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型企业

传统火力发电是高能耗、高水耗和高污染排放的“三高”行业。襄樊电厂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方面,投资近7亿元安装高效静电除尘器、烟气脱硫设备和采用先进的高效锅炉燃煤及煤场综合防尘技术,降低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按照“3R”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电厂一次能源的“减量化”和废弃物“再利用”及“资源化”,对热能、电能、温排水、粉煤灰等资源进行全面综合利用,使企业真正走上清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降能耗为效益”。为节省油耗,襄樊电厂采用的“等离子点火节能技改”和“高温空气无油点火”技术,以达到机组节能降耗目的。单台炉年度可节约助燃用油约138.78吨,节约启动用油约500吨(按年度6次启停算),扣除水、电、煤耗,节约直接生产成本319.5万元/年。

第二,“变灰山为金山”。襄樊电厂一期工程,用4台300MW燃煤发电机组,配套建成了大型高效精密强制气流分选系统、铁路专线罐车装灰系统、仓泵气输送灰管线系统。自机组投产以来,已累计销售粉煤灰180多万吨。除了供应三峡、清江水布娅、广西龙滩等多个大坝工程外,还供应周边二十多个水泥厂,产品供不应求。同时,他们投资4000多万元,采用国内一流设备,兴建了年产10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砖和年产5000万块标砖生产线,科学利用襄樊电厂的粉煤灰、渣等工业废料,生产质量可靠、品种齐全、数量充足的新型墙体材料。每年因不用和少用实心粘土砖而少毁耕地约85亩,减少粉煤灰(渣)占用土地约59亩,消耗粉煤灰(渣)12万吨,年产增产值约2500万元,年上缴利税上百万元,并为本地提供数百个工作岗位,把本应堆放在灰厂的两座灰山变成了“金山”。

第三,“变废水为银河”。襄樊电厂一期工程4×30万千瓦机组和二期工程2×60万千瓦机组循环水最大排水量为80立方米/s,排水口处与汉江落差为4~8米,如果采用直接排放,这部分能量将得不到利用,而且还会对汉江造成热污染。为了充分利用循环水排水势能,在一、二期排水口之间的汉江右岸堤内布置水能回收装置,一、二期循环水排水通过尾水回收装置发电后经二期排水口排入汉江。该工程总投资约1900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7.5年,动态投资回收期11.04年,内部收益率为13.93%,该电站具有成本低、建设快、经济效益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特点,已于2007年5月正式投产发电。

第四,“化废气于无形”。襄樊电厂采用了高效静电除尘器,烟气除尘效率达到了99.7%,烟尘排放控制在50mg/Nm3以下,低于国家规定排放标准;投资近3亿元加装了先进的烟气脱硫设备,脱硫效率达91%以上;采用效果较好的低NO2锅炉燃煤技术,有效降低了NO2气体的排放。电厂还拟投资4亿元环保资金,以二、三期工程同步配

套建设烟气脱硫工程,通过“以新带老”,计划在2010年前对一期工程4台机组进行脱硫改造,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硫15万吨。

发展清洁生产,使襄樊电厂循环水的水能资源利用率达到70%以上,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0%,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温排水的综合利用率达到80%,废水回收循环利用率达到100%,各种废弃物得到最大程度的资源化利用。

做大“中观循环”:着力打造新农村生态工业区

根据襄樊市的总体规划,襄樊电厂所在地余家湖区域将建成能源、水利、航运、化工等综合性的工业园区。近年来,随着襄樊电厂二期工程、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余家湖区的投资密度和产业规模已居襄樊市之首,襄樊电厂通过自身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一个由电厂带动相关产业及本地经济发展,而相关产业的发展又促使电厂持续跃迁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工业园区,这种生态工业区,将成为襄樊乃至湖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以襄樊电厂为龙头的生态工业园区,具有良好的生产要素可得性和互补性:首先崔家营水利枢纽改善了航运条件,提供了绿水资源;航运条件改善了,崔家营港口煤炭基地就形成了;有了足够的廉价煤炭供应,循环经济导向的襄樊电厂就有了燃料供应的保障;发电产生的尾水由于落差可以进行尾水发电;发电后可利用20℃的尾水进行自流灌溉,大力发展温室高效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家畜家禽和养鱼的粪便可生物发酵,形成沼气;沼气可作为农民燃气和新的能源;有了新的能源和发电厂的低谷廉价电力,可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冷冻冷藏业,续而发展物流配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配套商业和旅游业;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可

作为建筑原材料,经过处理的硫可作为化工原料;建材可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工厂建设的原材料;新农村和工厂的建设又带来电力需求的增加。正好形成一个有机的中观生态循环。

几年来,在襄樊电厂的带动下,园区按市场化模式已形成“五化七区”的发展雏形。“五化”即主品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七区”即电力生产区、仓储物流区、高效生态农业区、水产养殖区、建材生产区、文化旅游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区。通过对区内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进行“一体化”的规划和整合,实现了专业集成、投资集中、资源集约、效益集聚的目标。

目前,襄樊电厂的“废弃物”已催生了“襄樊天健新型墙体材料公司”、“襄樊万基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环保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电厂——农民——相关产业的天然耦合。

配套“宏观循环”:构建支撑西电东送的战略支点

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宏观层次上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我国发电能力的75%以上是燃煤机组,它直接带拉动了煤炭需求的上扬,加大了公路和水路运输的压力和油品的消耗。因此,针对煤电油运环环相扣的联动性,从国家能源战略必须对电力企业进行的科学布局,以全局视角综合考虑煤电油运配置的最佳效能,这是在“宏观层次”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

按照配套宏观循环的理念,把配套三峡火电建设作为襄樊电厂三期2台100万燃煤机组续建工程来实施,努力使襄樊电厂成为支撑“西电东送”的战略支点,不仅符合国家“上大压小”的电力产业政策,也是通盘考虑煤电油运配置的理性选择。

——襄樊电厂最靠近三峡电站,更能发挥“西电东送”的综合效能。随着“西电东送”的实施,三峡水电站、金沙江梯级电站、四川水电站等将向东部经济发达且能源紧张地区供电,全国最大规模的“西电东送”中部通道将逐步形成,如三峡电站已具备送华东420万千瓦和送广东300万千瓦的能力。由于三峡电站在长江枯水期供电能力尚有600千瓦左右的缺口,国家有必要在三峡地区建设大规模火电机组与之配套,以达到水火互济、平衡补偿的要求。就近在襄樊建设补偿火电机组,比在华东、广东地区更能有效借助三峡输出通道,更能提高三峡电力外送通道的利用率,更好地满足受电地区的用电增长。

——襄樊电厂煤炭供应最有保障,煤炭运输成本最低。由于襄樊距我国煤炭产区很近,是焦枝线上的一个理想路口电厂,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燃煤的运输十分便利,运输成本最低。平顶山来煤将在平顶山东站或焦柳线上的宝丰站装车,经焦柳线送抵襄樊的王树岗站,再经电厂专用线送达电厂;郑州铁路局已明确表示孟宝线和焦柳线的综合运输能力均能满足电厂扩建后用煤的运输要求;陕西黄陵矿区及彬长矿区的煤炭运输路径更可经由西康线、宁西线或陇海线(一段)转入焦柳线送达王树岗站。如果按照每吨煤每公里现有运费0.1元测算,在湖北襄樊建设补偿火电与在华东、华南等受电地区建设同等量的火电比较,每度电节约成本0.04元,按照500万千瓦的建设容量和年利用5000小时测算,每年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省近10亿元。

——襄樊电厂的基础设施条件优越,扩建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襄樊火电基地,可在电厂一、二期工程的基础上扩建,建厂条件优越。扩建工程可充分利用现有运煤设施以及生产附属设备、行政管理建筑、生活福利及其它公用设施;电厂位于汉水边,取水便捷,水源可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电厂枯水期取水的可靠性将会进一步提高;电厂的扩建还将进一步提高粉煤灰、温排水等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以电厂为核心的生态型工业园区将进一步发展,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第二篇:发展循环经济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 发展 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 经济 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应从国外吸取那些有益的经验,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分析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从广义上讲,是指围绕资源充分利用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从狭义上讲,就是通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来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使经济活动按照 自然 生态系统的 规律,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和经济系统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开展循环经济研究,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走 中国 特色的新型 工业 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的先进经验

2.1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2.1.1 制定相关 法律 法规。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走在世界前列,1996年颁布实施的《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确立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把废弃物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高度,确立了循环经济“三步走”原则:避免废物产生——废物的循环利用——废物的无害处理。

2.1.2 中介组织。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德国的社会中介组织如双元回收系统(DSD)和绿点计划开展的包装废物回收行动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 就会尽量简化产品的包装,并使包装材料方便回收和循环再生,以降低生产成本。

2.1.3 培养社会环保意识,提倡企业与公众的积极参与。企业是废弃物产生的主要源头,德国政府明确废物处理的企业问责制,所有企业都有分离垃圾的装置,以保证废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2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①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②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系统。③企业承担生产者责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生产模式曾是推动日本企业发展的方式。然而,随着世界性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及资源成本的攀升,日本企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研究开发清洁技术,并在《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明确了企业责任,要求企业采取必要措施,在产品使用后成为循环资源时,自觉进行循环利用,并有义务对循环资源进行处理。④公众强烈的环境理念。我国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首先,我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步,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能源的高消耗,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致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次,由于市场开放,全球制造业不断的向我国转移,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不断增大,对能源的需求激增,给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在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循环经济难以获得大的发展空间。

3.2 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制约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发挥法律法规对行为主体的导向作用,就会造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不足,缺乏主体的参与和互动,而与开展循环经济背道而驰的行为也因缺乏法律依据而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尽管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不足,并且缺乏可操作性。

3.3 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支撑不到位。循环经济要求贯彻“3R”原则,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需要一大批成熟的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这些支撑的供给应当通过科技创新来完成。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还不够高,未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使得循环经济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由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设备尚

不到位,许多理念和思路都无法落到实处。

3.4 相关的财政政策、金融 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资源政策、税收政策不配套,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协调。保证循环 经济 这种 发展 模式既“循环”又“经济”是形成循环经济市场运作的内在动力。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往往出现只“循环”不“经济”的情况,原因在于我国缺乏配套的机制来保证循环经济的实施必定会获得经济效益的增加。配套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行为主体丧失了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利益驱动力,企业 缺乏参与意愿。只有行为主体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才有动力去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政策机制的缺失或者不配套不协调,导致了“政府热,企业冷”的局面。

3.5 人们的循环经济意识还不强。当前,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主要依靠政府的倡导、政策上的强制来实行,企业和公众仅是被动参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和 法律 意识,另外,受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影响,不 科学 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如: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物等,全民节约的良好风气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4 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4.1 建立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体制。通过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可以制定多个层面的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如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法》等。

4.2 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绿色支撑体系是加速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从总体上来说,“绿色技术与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一是资源化技术,二是环境无害化技术,三是高附加价值,少污染排放的高新技术。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行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有污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4.3 探索建立与我国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体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同一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全国推广。因此,分析区域发展状况和经济特色,因地制宜,探究适合当地的循环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可以选择典型企业进行生态 工业 试点,选择一批工业园区,建立废物交换系统,企业间的闭路循环和生态链等。

4.4 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级政府的职责,需要经济综合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定位,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主导作用。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协调的管理体制,科技、财政、金融、税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发展循环经济,政府既有引导责任,又应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激励措施,给予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作为循环经济的实践主体,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建立污染者付费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负责其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生产、使用、收集、回收、再生利用和处理处置。

4.5 加强宣传 教育,提高全民循环经济意识。全民的主动和积极参与是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这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对社会民众循环经济意识的培养和宣传。公众的积极参与对循环社会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成效显著。

我国要特别加强对循环 经济 的宣传与报道力度,增强国民对 发展 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公民资源节约与环保意识,把循环经济的发展与树立,落实 科学 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变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为政府、企业 与全民的共同行动。

第三篇:关于六盘水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调查

关于六盘水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调查

六盘水市经贸委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指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工业 循环经济 调查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企业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结合六盘水实际,在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一、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整合煤炭资源。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将全市521对地方煤矿中的374对整合为136对。通过整合、技改、扩能,将强化矿山资源的优质优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率。

2.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对煤炭、煤化工、冶金、电力、建材等五大行业中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采取“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渐次调整”的方针,列出淘汰时间表,逐步加以淘汰。目前已淘汰了改良型焦炉设计总量为494.5万吨,其中蒙古包1408个,联体炉731节,涉及改良焦炉业主150家。年内将对16家年产20万吨以下、碳化室高度低于2.8米、无侧装捣固装置和环保不达标的小机焦进行取缔;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11家小炼铁企业、小水泥企业2家、铁合金企业2家、电石企业1家。

(二)循环型企业(矿区)建设步伐加快

在企业内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建立循环经济生产经营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照这一原则,支持和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通过原料替代、工艺改造和产品设计、加强管理、扩大规模,优先进行企业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已初步形成盘北洗煤厂煤泥干化利用模式、水矿(集团)公司大湾煤矿片区瓦斯发电模式、矿井水治理回收利用模式、水钢节气减污模式、黔桂发电公司焦炉煤气掺烧发电模式等发展模式,为开展煤泥、煤气、煤矸石、矿井水、瓦斯等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4家企业进行了能源审计,通过能源普查和能源分析,结合企业发展规划,编制了“十一五”节能降耗规划。

对六盘水境内的647家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的煤炭采选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以实现矿井水达标排放和洗煤废水闭路循环。

(三)发挥建材工业消纳工业废弃物的优势

建材工业是消纳废弃资源,在循环经济体系中与其他产业耦合能力很强的产业。我市建材工业立足本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资源,作为水泥生产企业的原料和混合材。制砖企业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高强度、高孔洞率、高废渣掺量的新型墙体材料,这些产品将成为我市新型墙体材料的主要产品。如六盘水恒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拆除原有的烧结砖生产线,新建一个以粉煤灰、水渣为主要原料,年产45万立方米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的特大型新型墙体生产企业。该生产线每年可减少因采页岩而毁地约66亩,每年可减少煤耗约3.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360吨,生产耗电仅为传统烧结页岩砖工业的三分之一;每年可消纳粉煤灰约19.18万吨,减少堆灰占地约21亩,每年消纳水渣13.43万吨,减少堆渣占地约11亩,被列入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及循环经济示范项目。野马寨电厂新型墙体材料厂1亿块/年蒸压粉煤灰砖、10万立方米/年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项目已通过了由省经贸委召开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论证,即将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利用粉煤灰22万吨,占电厂排放量的28%。

(四)工业园区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

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县、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的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老工业基地改造,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的开展。2006年,万元GDP能耗8.56吨标煤,比2005年万元GDP能耗8.82吨标煤降低2.98%,降低率高于全省1.85%的水平。我市虽然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目标,但应该看到,作为重工业比例偏大,正处于重工业阶段的六盘水,下降2.98%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对全省下降1.85%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全市监控的43家重点用能企业与上年相比(停产的8户企业除外),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有24项下降,11项上升,稳定降低率为72.7%;实现节能的21家企业共节约标煤37.85万吨,超耗的11家企业共超耗标煤4.29万吨,节超相抵共节约标煤33.56万吨。其中吨钢可比综合能耗、入炉焦比、炼钢工序能耗、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煤等四项指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十五”以来,在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的同时,我市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全市70%以上工业污染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除二氧化硫排放量因火电装机容量的增加从2001年的6.67万吨上升至2006年的13.99万吨外,其余指标都是呈下降趋势。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从2001年的4417万吨下降到2006年3217万吨,下降27%;化学需氧量从0.56万吨降至0.28万吨,下降50%;工业烟尘排放量从5.95万吨将至4.71万吨,下降21%,工业粉尘排放量从2.67万吨降至2.22万吨,下降16%;固体废物排放量从22.24万吨降至6.03万吨,下降12%。

经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认定的21户企业2006年共消耗煤矸石96万吨,粉煤灰43万吨,其它各种废渣约190万吨,高炉煤气11214万立方米,瓦斯1991万立方米。水泥企业推广散装水泥58.31万吨,节省的包装物可折合节约木材1.92万立方米,节约电419.8万度,产生经济效益1632.68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是煤炭、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焦炭、煤化工等产业,而这些产业都是《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中列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过快增长的行业,并严格控制这方面的新建项目,要求新建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这必然给我市这方面的新建项目实施建设带来极大影响。加之,在我市发展的同时,周边地区也在加快发展,抢占环境总量的态势已非常激烈。

鉴于上述问题,我市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除加快推进新建项目建设,抢占环境指标外,必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采取环保治理与调整结构并举、淘汰落后产能与加强技术改造并举的措施,实施节能减排目标,腾出环境容量和资源空间。按照“规划引导、突破重点、示范推动、持续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六盘水循环经济发展。

(一)以规划引导。坚持“先规划、后治理”,“先治理、后污染”,把末端治理变为过程治理的循环经济要求,结合六盘水发展循环经济重点行业,阶段性目标和试点基地,组织编制各产业和区域循环经济的专项规划。

(二)分重点突破。一是资源开采环节要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推广使用先进的开采工艺和设备,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二是资源消耗环节要加强对冶金、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能源、矿石、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废物产生环节要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不同区域拓宽发展幅。从我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来看,要重点攻克三个难关,就是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的三大隐患。要解决这三大隐患,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建材工业是吸纳废弃资源,在循环经济体系中与其他产业耦合能力很强的产业,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最大出路在于建材工业。因此,我市的建材工业特别是制砖业,要立足本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等资源,进行节约型改造,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高强度、高孔洞率、高废渣掺量,高保温隔热性能的新型墙体材料。水泥生产企业要把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炉渣等作为原料或混合材使用。

矸石发电企业要针对洗矸石热值低的现状,采用煤泥掺烧技术,提高发电量。火电厂的排灰系统上粉煤灰筛选分级装置,增加成品粉煤灰的生产和销售。

交通、建筑、水利建设等领域要充分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及其制品修堤筑坝;把工业固体废弃物应用到建筑回填、填低洼地和荒地,充填矿井采空区、煤矿塌陷区等大宗用量领域以及矸石山的绿化、复垦等方面的推广使用、治理,最大限度地消纳工业固体废弃物,使其对矿产等资源、能源的“减量化”,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的“资源化”。力争实现到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0%的目标。

(三)发展保障。一是一体化安排。按照六盘水的自然禀赋和比较优势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在能源、原材料工业及产业集群和区域安排上,必须走出一条煤电一体化的路子。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单纯的资源争夺将向煤炭多资源重组、市场多要素重组演变。这种延长纵向产业链和拓展横向发展幅的思路,就是要打造煤炭为基础的产业链,实现煤炭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进而增强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形成区域的产业集群,支持产业和特色经济体系及城市化。二是经济政策。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对新建项目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节约型社会以及清洁生产要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项目核准,财政支持、优惠和信贷供应等政策杠杆,引进和鼓励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能耗、轻污染、有利于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的行业。三是技术政策。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政策着眼点,主要在于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主要工业产品的规划标准,引导资金的技术流向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指导相关技术的传播应用,加大对工业企业技改投入力度和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改善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政策环境,在优势产业的关键环节上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技术创新平台,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第四篇:以人为本发展循环经济

以人为本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安全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前提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县委、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的决策部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环保素养,确保园区安全形势稳定、清洁生态、循环发展。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切实做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安全生产,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企业中,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壮大企业文化。所谓“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把人看成企业的主体,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工作和整个过程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人为本理念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以人为本,必须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促进安全发展,在企业中关注每一位职工的安全。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使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首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另

外,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据测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

循环经济是治理环境污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之策,可以把结构性的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治理区域性的污染和推动生态工业发展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问题。2004年3月21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指出,我国现在每增加1元GDP,需要投资高达5元。而在六五、七五时期,只需要2元。2003年我国消耗的各类资源约合50亿吨,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大约分别占世界消耗总量的7.4%、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大约4%。马凯表示,虽然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

9.1%,呈现出多年所期盼的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势态,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着隐患。由于增长方式粗放,尽管我们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这既加剧了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又加大了投资品价格上扬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还带来了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整个经济运行已经绷得过紧。不转变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要说难以维持9.1%的增长速度„„处理不好甚至会引起经济的大起大落。他强调,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控制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源消耗,增强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建立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等。

发展循环经济是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经济质量,“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本质上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循环经济是以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利用资源为特征的,其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要引导经济建设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的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经营,转到追求科技进步、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的轨道上来。同时,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

动社会的科技创新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

循环经济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环境的配置效率,根本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强调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因此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物质资料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共赢”发展的经济运行理想模式。

加强环保意识,切实做到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共同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应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努力做到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减少污染,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让行动带动企业的高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鲁北工业园区不仅各条产业链内部存在密切的关联、自身循环利用,而且产业链之间也存在多种共生关系。盐碱热电联产产业链中的热电厂利用海水产业链中的海水代替淡水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温排海水进行海水淡化,既节约了淡水、提高了30万吨原盐的产量,又节省了9.5万亩的土地资源;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的液体SO2用于海水产业链中的溴素厂提溴;硫元素转化成盐石膏返回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用来生产水泥和硫酸;热电厂的煤渣、脱硫石膏用作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中生产硫酸和水泥;电和蒸汽用于各个产业链的生产过程;海水产业链中氯碱厂生产的氢气用于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中的合成氨,产生的氯气和氢气用于油煤盐三化合一产业链的加氢精制和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海水产业链的盐石膏用于生产硫酸和水泥。以上各个产业链内部和产业链之间的共生关系总数达17个,产生了占总产值17%的经济效益,主要产品成本降低了30-50%。磷铵硫酸水泥联产、海水“一水多用”和盐碱电联产三条生态产业链已有多年的成功运行经验。

1、坚持制度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将生态环

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改变外部不经济这一长期困扰的问题,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产环节的赢利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政策、合理的费用机制。如政府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收费和税收机制等。只有通过制度安排,通过市场机制,企业才会去追求经济的循环。

2、依靠科技,建立绿色技术设计、开发与应用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系统。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是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治本之策。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能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应着眼于积极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材料,加快对新材料的替代和开发研究,实施产品“前端”研发、“中端”控制和产品“末端”治理的研究,加快研究开发低成本的、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产业链延长和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型可持续发展产业的转型,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鲁北化工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遵循生态规律,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和系统工程的思想,通过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创建了磷铵-硫酸-水泥联产、盐-碱产业链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了鲁北循环经济模式的雏形。公司秉承绿色环保、技术创新、回报股东的经营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开拓进取,不断谱写新的发展篇章。全面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持续与客户实现互利双赢。

综上所述,企业充分发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搞好以人为本发展循环经济,做到促进安全发展。为了加大广大员工对环境的重视性,我们公司必须使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思想,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典型经验和取得的成效。

鲁北企业集团作为我国较早的生态工业实践者,形成了结构紧密、共享共生的生态工业模式,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广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将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它的资源共享共管、产业链聚集、开发关键链接技术进行生产过程的共生耦合、物质的循环和高效利用、水和能量的系

统集成的特点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安全意识,切实做到将环保放到重要位置。

第五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编辑:admin 时间:2010-12-30 12:30:00

日前,广西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贺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研讨会在贺州市举行,来自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市场经济研究会和贺州市委党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区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循环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关领导和专家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的粗放型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各种灾难性天气频繁发生,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十分必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树立绿色低碳经济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因此,走广西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位置。

与会专家学者为贺州工业化发展模式“把脉”。大家认为,在探索工业化发展道路实践中,贺州把目光盯住了循环经济,这一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只有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创新发展模式,贺州市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出路,才不会陷入一些地区所走的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发展模式。

专家认为,贺州市建市时间不长,发展起步较晚,底子比较薄弱。立足市情和资源优势,作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决策部署,着力在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先行先试,朝着把贺州建设成为广西新兴工业城市、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目标努力,探索一条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之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开局,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急待解决的新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进行必要的科学论证,对于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很有必要。

对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专家们结合贺州市的实际,提出应着重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题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关闭或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或项目。三是加强高耗能、高耗水项目管理。严格限制新建或续建高耗能、高耗水项目,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进行督查,鼓励废水循环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四是切实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水排放。五是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上节能减排。六是实施优惠政策,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此外,还要构建节约型区域经济体系,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原则,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作者:李福德

来源:《广西日报》

下载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好典型——襄樊电厂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好典型——襄樊电厂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循环经济5篇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历史的选择 张方涛(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工程试验班(交运)1501,1101150120) 摘要:党的十八大宣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济南市作为全省循环经济的试点城市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循环......

    发展循环经济经验交流材料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结合,将上一个环节的废弃物变成......

    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199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济宁高新区管委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积极推动资源使用集......

    发展循环经济[五篇模版]

    发展循环经济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和谐,充分......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区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区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挥循环经济在推进发展实验社区的重要作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手段,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

    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刘克梁 (宜昌市委党校 湖北 宜昌 443001 ) 摘 要:循环经济是符合生态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但在推进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存在认识上和体制上的误区。因此......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江泽民主席在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朱镕基总理在会见第三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