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课文复习题
第一课《窃读记》:
(1)这一课是围绕“我爱读书”这一专题,表达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所以在解答阅读题时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表述自己的理解。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的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本课的表达方法:
一是作者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大的方面——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借口,自我安慰,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
二是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重点段落:3、4、6段。
(3)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围绕本单元的专题:我爱读书,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正是窃读的滋味。(快乐是因为从书中获得知识,得到智慧;害怕是因为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快乐和惧怕交织的的滋味,即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围绕本单元的专题:我爱读书,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咽了一口唾沫”这一个动作,写出了“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1)本文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的方法——“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2)对句子的理解。
①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②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的方法后的感叹,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更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在一、三课复习的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句,以便在解答阅读题时灵活运用。
(二)二单元
专题:月是故乡明.表达思乡怀亲之情。
学习重点: 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想想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第六课:《梅花魂》
(1)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
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
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
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
临走送我墨梅图。(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
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
重点段:
12、13自然段
(2)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梅花魂
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②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诗句写的都是乡思,外祖父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
③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这一大段是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的希望和教诲,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结合日积月累
(二)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三)三单元
专题:学习说明性文章
学习重点: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第9课《鲸》
1、本课是一篇(尝试性说明文)。
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特点。
3、重点段:第1自然段
4、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
(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这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鲸的庞大)。这样写,可以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了鲸的确是个庞然大物。(鲸非常大)
(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在这里作者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11课《新型玻璃》:
重点段:
2、3自然段
1、这篇课文前五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介绍每种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
2、第2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5段的开头用形象的(比喻)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愿望。
3、重点段:
2、3自然段
4、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安然无恙”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不会伤人。
“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本文是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伤人。这两个词语描述出了(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②“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这句话介绍了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因而人们把它叫做“自动窗帘”。“自动窗帘”是指自动拉开或关上的窗帘。这里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恰如其分。
(四)四单元
专题:生活的启示
学习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第13课《钓鱼的启示》
1、重点段:3—10自然段
2、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a)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更能让人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b)从“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可以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能体会到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
②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a)“沮丧”:灰心失望。
(b)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那件“沮丧”的事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
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例如:“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这句话的意思是: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
第15课《落花生》:
1、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品格。
2、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3、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语言朴实无华。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4、重点段:第10-14自然段
5、对句子的理解:
①“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
这里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其中“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如果一个人既外表好看,又有用,当然更好。
③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好处和贡献的人。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课文读后感
五年级上册课文读后感
《窃读记》读后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课,就是林-海音写的《窃读记》,描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很穷,没有钱买书,只能去书店窃读,从书中得到了很多乐趣。
她常常光顾书店,却从不购买书,所以她想方设法地把自己隐藏起来。藏在人群中或者贴在一个大人身旁。有时还会为了看完一本书而跑几家书店。
文章里令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现在,虽然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读书,但有的同学却不怎么爱读书。想一想从前,作者要读一本书有多困难啊,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读完《狼牙山五壮士》,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东西。
《狼牙山五壮士》讲了1941的秋天,五位壮士英雄胜利完成了陆击敌人,掩护人们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认为。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下悬崖。
文中最让我感到的是: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不知不觉,我心中耸起了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让我们永远记住1941年秋日这天吧。狼牙山五壮士向我们展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光照千秋。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当我看到课本《圆明园的毁灭》上面已成了灰烬的圆明园照片,浮想连翩。我们的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那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中国每个地方名胜,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还有西洋景观。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无所不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把能拿走的拿,拿不走的运,运不走的破坏,为了销毁罪证,烧了圆明园。
我们现在只能看见这一片灰烬。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近代的屈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屈辱!每当人们来到这一片灰烬前,心中对英、法联军无比愤恨。
当今世界还有战争的阴影。日本首相不是一直去拜靖国神社吗?美国不是炸掉了我们的大使馆吗?所以,我们要发展,不发展就得受到侵略。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振兴中华。现在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地返回,这标志着我们的科学技术得到世界先进水平。被动挨打的日子将永远成为历史。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④禁止写成流水账!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英语课文
五年级(上)英语课文默写
Unit 1 金发女孩和三只熊
金发姑娘在森林里,那里有一所房子。多么漂亮的房子!金发女孩在屋子里,她又饿又渴,桌子上一些汤。这汤真冷。这汤真热。这汤正好。
金发女孩现在累了,房间里有三张床。
这张床太硬了。这张床太软了。这张床正好。金发女孩害怕了。(因为)在她的面前有三只熊!你是谁?
救命啊!救命啊!Unit2 一个新学生
李老师:你好!杨玲。这是南希•布莱克。她是一名新学生。你能带领也参观一下(我们的校园)吗?
杨玲:好的,李老师。杨玲:这些是教室。
南希:我们学校有多少间教室?
杨玲:有24间教室。我们的教室在二楼。南希:有电脑房吗?
杨玲:有。有两间电脑房。还有一个图书馆。它们在三楼。南希:有音乐室吗?
杨玲:有。它在一楼。乒乓球室也在一楼。让我们去看一看吧。Unit3 我们的动物朋友们
我有两个动物朋友。一个是红色的,另一个是黑色的。它们有大眼睛和大身体。它们没有腿,也没有手臂,但它们有大尾巴。它们会游泳。
我有一个动物朋友。他是白色的。它有四条腿和一条短尾巴。它长着大耳朵。它会奔跑和跳跃。
我的动物朋友是白色的。它长着红眼睛和长耳朵。它有四条腿和一条短尾巴。他会奔跑。
我的动物朋友是黄绿相间的。它有两条腿和两只翅膀。它长着一张大嘴巴和一条长尾巴。它会说话和飞翔。Unit4 业余爱好
我喜欢打篮球和踢足球。我篮球打得好,但我不擅长踢足球。我也喜欢画画。我通常和我的弟弟蒂姆一起在公园里画画。
这是我的朋友刘涛。他也喜欢踢足球。他擅长踢足球。他也喜欢打乒乓球。这是杨玲。她也是我的朋友。她喜欢读故事。她有许多书。她也喜欢弹钢琴。这是苏海和苏洋。她们是双胞胎。苏海喜欢跳舞。苏洋喜欢看电影。她们都喜欢游泳。
Unit5 他们做什么工作?
苏海:你的爸爸做什么工作,麦克?
迈克:我的爸爸是一位老师。他教英语。他有许多学生。苏海:那真好。你的妈妈呢?她也是一位英语老师? 迈克:不是。她是一位作家。她写故事。她在家工作。迈克:你的爸爸做什么工作,苏海?
苏海:我的爸爸是一位医生。他帮组病人。迈克:好极了!你的妈妈做什么工作?
苏海:我的妈妈是一位工厂工人。她做糖果。迈克:哦,真的吗?我喜欢糖果!我吃许多糖果。Unit6 我的网友
刘涛:你好,王兵。让我们去操场踢足球吧。
王兵:等一会儿,刘涛。让我先把这封电子邮件发出去。它是发给我的网友的。刘涛:你的网友是谁?
王兵:他是彼得。他住在英国。刘涛:他多大了? 王兵:他11岁。
刘涛:他会讲汉语吗?
王兵:不。他放学后学习汉语。刘涛:他喜欢什么学科? 王兵:他喜欢数学和体育。刘涛:他喜欢踢足球吗?
王兵:是的,他喜欢。他也喜欢游泳。Unit7在周末
迈克:你在周末做什么,苏海?
苏海:我通常看望我的爷爷奶奶。我和苏洋非常喜欢和他们的猫凯蒂一起玩。我们在周末经常和爷爷奶奶一起吃晚饭。
迈克:我的爷爷奶奶住在英国。我在周末通常和他们在网上聊天。苏海:海伦周末做什么?
迈克:她总是上舞蹈课。她有时和她的朋友们去看电影。苏海:你呢,迈克?
迈克:我在周末通常和刘涛踢足球。有时和家人去公园。我们通常在那儿放风筝并举行野餐。Unit8在圣诞节
我们在圣诞节总是玩得很开心。
首先,我们买礼物给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我们也买一棵圣诞树。我们有时去看圣诞老人。
接着,我们把一些好看的东西挂在圣诞树上。我们也把我们的礼物放在圣诞树下。它看上去好看极了!
然后,平安夜到了。我们把一只长统袜放在床上,等待礼物。
最后,圣诞节到了!我们早早醒来,打开礼物。我们吃一顿丰盛的午餐。我们吃火鸡和圣诞布丁。我们都过得很愉快!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复习题日积月累
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题(日积月累一)
一、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百事荒芜。(陈寿)
2、书犹药也,善读之。(刘向)
3、读书,下笔。(杜甫)
4、读书有三到,谓。()
5、黑发不知,白首。()
请写一句课外的读书名言
6、落叶他乡树。(马戴)
7、,切切故乡情。()
8、,游子久不至。(杜甫)
9、,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10、家在梦中何日到,()
11、,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12、露从今夜白。
13、春风又绿江南岸。
14、独在异乡为异客。
15、春草明年绿。
16、自在飞花轻似梦。
请写一句课外的思乡诗句:
17、春风能解冻。夏风草木熏。
秋风杂秋雨。冬风似虎狂。
18、,只怕有心人。
19、欲要看究竟。
20、虚心,自满。
21、滴水能把石穿透。
22、宝剑锋从磨砺出。
请写一句课外积累的励志名言
23、请写一句歌颂父亲或者母亲的古诗或者名言警句
24、风雪送春归。,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她在丛中笑。
25、外甥打灯笼——()
()——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
上鞋不用锥子——()
四月的冰河——()
隔着门缝吹喇叭——()
和尚打伞——()
(1)带有动物名称的歇后语。
(2)任选上面一句歇后语造句。
(3)你在课外积累的一句谐音歇后语。
(4)沙田的香蕉十分畅销,连外乡人也知道,可以说是
(5)我本来看好我们国家的男子足球队的,可自从开赛以来,球队一直是,令我失望透了。
二、把下列对应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再写一句类似的课外名言警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兄弟敦和睦,不在于饰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孝在于质实,朋友笃诚信。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三、古诗之旅:
1、请默写一首五年级课本里学过的你喜欢的古诗词并完成下面的填空。可别忘
了写诗题和给诗句加上标点符号,书写要整洁啊!
(1)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你喜欢它的原因
2、默写古诗《泊船瓜洲》并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作者多次修改其中的一个汉字,已在文坛上传为美谈。最后决定改用的字是。之前用过
()等字。
请你写出一句有关思乡的诗句,要求是本册书以外的。
四、根据提示的内容填空。
1、看到有的同学学习不努力,不肯下功夫,我会用一句恰当的名言警句来劝
他:;看到有些同学取得一点成绩就高兴的忘乎所以,我要送他的名言警句是:。
2、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正如杜甫所说:“,下笔如有神。”
3、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我会想起诗句:
4、我最喜欢的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是:
我最喜欢的一句有关孝敬的名言警句是:
5、请你写一句课外积累的读书名言。
6、当你的同学不能找到好的读书方法时,你可以借用朱熹的读书名言
“”教他(她)一个好的读书方法。
7、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可以引用
“。”
8、客居他乡的诗人,见到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怎不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通过家书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一句,此情此景真可谓是
“。”
9、描写春天的诗句:“。”
10、小明参加学校书法兴趣小组,几个星期下来,没有明显进步,他想不参加了。
请你送一句格言鼓励他:
11、当你看到同学浪费时间时,你会用“
。”这句名言来劝他珍惜时间。
12、一位身在异乡的诗人,看到满地的落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吟诵道:
“。”
五、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神奇的书》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艾米莉·狄金森。()
2、《森林报》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创办的一份报纸。()
3、《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文章,他的笔名也是“落花生”。()
4、“大公无私”是指办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无私心。它的近义词是铁面无
私,反义词是自私自利。()
5、“滴水石穿”比喻做事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6、《纸船——寄母亲》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鲁迅。()
7、漫画集《父与子》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
8、1997年7月1日澳门正式回归祖国,到现在已经整整十五年了。()
9、192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0、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词牌。()
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对朋友思念的诗。()
12、《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都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13、“不管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我都愿意一遍遍地读书。”这句话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
14、布封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
巨著《昆虫记》。
15、《四时之风》这首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风的不同特点。()
16、仓颉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
17、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18、“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是按时间先后顺
序排列的。()
19、《长相思》中作者写景抒情,表达作者在边塞军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
20、《落花生》一文借物喻人,通过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出做人要向花
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21、“行人临发又开封”中的“开封”是把封好的信拆开的意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题(日积月累二)
六、语文综合性学习。
1、我最喜欢第九册语文书里的课文是,理由是
2、这学期,我阅读了()本课外书,我最喜欢这
本书。因为
3、通过第一单元的“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我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
法,如
4、在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我知道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如
5、座右铭是用来激励或用来提醒自己的警句名言,我的座右铭是
6、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内容、、分工情况等。在“遨游汉字王国”的这一次综合性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7、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知道搜集资料有许多途径,如上网、()、()、()、()等。
8、在仓颉造字之前,古人曾经发明、使用过“”和“”。
9、写梗概,就是把书、()或()的主要内容用()的语言写下来。
10、写读后感,()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是
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
七、课外书屋,把下列对应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
高士其《细菌世界历险记》
房龙《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
李四光《地球的故事》
贾兰坡《十万个为什么》
法布尔《昆虫记》
伊林《穿过地平线》
维·比安基《森林报》
八、课外积累,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字母填在括号里。
1、趣味语文中《“推敲”的来历》主要讲的人物是:()
A、贾岛、韩愈B、刘备、诸葛亮C、张籍、杜甫D、孙权、吕蒙
2、在鲸类中体形最大的是()
A、蓝鲸B、虎鲸C、白鲸
3、《自然史》的作者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
A、达尔文B、布封C、法布尔
4、红军长征途中,其间经过()省,翻越()座大山,跨过()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A、182411B、111824C、241811
九、广告可谓形形色色,但有些广告篡改汉字正规用法,请你给下列广告“消
毒”,恢复成语的原貌。
1、某服装广告:衣衣不舍()
2、某胃药广告:一步到胃()
3、某电动车广告:乐在骑中()
4、某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5、某止咳药广告:咳不容缓()
十、语文实践。
1、用你积累的谐音歇后语写一句话。(2分)
2、猜字谜,把对应的字写在括号里。(1分)河边一蜻蜓。()
3、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许多种类已濒临灭绝。请你用简短、得体的话
劝告人们要保护动物与环境:。
4、小明下课后常在课室内外追逐奔跑,你作为他的朋友,请用几句简短的话,委婉,得体地劝劝他。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一、填空。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著名的日晷有(中国古代石晷)、(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赤道日晷)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地平日晷)。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0.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21.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22.(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23.(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24.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合欢树)、(昙花)、(夜来香)等。
25.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花钟)。
26.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公鸡)、(蝴蝶)、(蜜蜂)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蛾)、(蝙蝠)、(刺猬)等。
二、简答。
1.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什么?
答:(1)不伤害小动物。(2)不惊动小动物。(3)留下小动物活动痕迹。(4)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5)不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6)调查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2.在各个时间段开放的花有哪些?
答:在凌晨(3:00—6:00)开放的花有:蛇麻花、牵牛花、蔷薇花和猫儿菊。
在上午(7:00—12:00)开放的花有:芍药菊、睡莲、山柳菊、大豆花、午时花、半枝莲、酢酱草和郁金香。
在下午(13:00—18:00)开放的花有:万寿菊、晚香玉、月见草和白香水百合。在凌晨(3:00—6:00)开放的花有:丝瓜花、夜来香、昙花和紫茉莉。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呢?
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早上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至于影子的长短,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中午12点,可能并不是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各地的经度不一样,昼夜到来的时间也就不一样,正午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4.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答: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是因为影子每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三、实验操作。1.太阳下影子变化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2.实际实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一、填空。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3.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有:太阳、闪电、萤火等,人造光源有:灯泡、烟花等。
4.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5.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
7.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8.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9.(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0.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的。11.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12.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
13.(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4.(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15.(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16.(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根据(光的折射)的原理制成的。
17.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18.(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凹透镜)有(缩小)作用。19.(凸透镜)能使光线(聚焦),(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20.(凸透镜)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凹透镜)不能。
21.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22.(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23.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24.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25.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26.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27.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28.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29.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30.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
二、简答。
1.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答:点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不透明的物体被挡住去路而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因此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2、医院里的无影灯为什么无影?
答:由于无影灯的灯泡数量多,发光面广,光线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射来,物体相对于某一灯光的影子会被其他的灯照亮,所以就看不到影子了。
3、汽车反光镜能使驾驶员看到车后面的情况,它利用了什么原理?
答:汽车反光镜能看到车窗外的情景,因为它是一种凸面镜,也叫凸镜。射到凸镜上的光,经凸镜反射后不能会聚于一点,而是变得发散开来。这样一来,它比尺寸相同的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可使驾驶员从镜中观察车后侧较大范围的空间,保证行车安全。有的城市在马路交叉处和拐弯处也常常安装一个大的凸镜,使交通民警和行人看到较大范围内的车辆行驶情 况,保证交通安全。所以它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4、医生借助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你知道额镜利用了什么原理吗?
答: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是一种凹面镜,也叫凹镜。就像手电筒小电珠后那个银亮的反光碗,它能把灯泡发出的光集中反射到病人的耳中,使医生能看清楚耳道中的情况。因此,额镜也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5、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答: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6、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
7、夏天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答:夏天我喜欢穿浅色衣服。因为不同颜色的衣服反光本领不同,颜色越浅的衣服反光本领越强。反光越强,吸收光的能力就越弱,吸收的热量就少,使人感到凉爽。所以夏天我喜欢穿浅色衣服。
8、你知道宇航服为什么要用白色且富有光泽的材料来制作吗?
答:因为白色反光能力最强,吸收光的能力就最弱,吸收的热量也最少;另外,白色有光泽又比白色无光泽的材料反光能力强,吸收光的能力弱,吸收的热量少。所以宇航服要用白色且富有光泽的材料来制作。
三、实验操作。
1.设计实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2.设计实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实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第三单元《电和磁》 1.一个简单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
2.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3.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4.只能使用(电池)实验,不能从插座接电。
5.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
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7.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金、银、铜、铁、铝等);酸、碱、盐的水溶液(硫酸、盐酸等);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盐水;湿木头
8.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塑料梳子);橡胶(橡皮);玻璃;陶瓷;干燥的木头;木铅笔等。
9.避免触电的方法有:(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要用湿毛巾擦电器)、(不要把几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
10.通过(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看小灯泡亮不亮,判断电线是否连着。利用这个检测器可以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11.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时,小灯泡不亮——电路不通;小灯泡亮了——电路通了;小灯泡变暗了——电路通了,但增加了用电器;小灯泡变亮了——增加了电池。
12.常见的磁铁有(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菱形磁铁)等。13.磁铁有两个(磁极),指向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N)表示;指向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S)表示。
14.磁铁的性质有:(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
15.(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司南)。16.用(磁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指南针)。17.消去缝衣针磁性的方法有:(用木棒敲)、(在火上烤)、(与大磁铁放在一起)18.指南针总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是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N端),(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S端)。
19.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磁性黑板)、(磁带)、(磁卡)、(软盘)、(带磁性的冰箱门)、(门吸)、(磁性铅笔盒)等。
20.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它由(电池)、(导线)、(铁钉)三部分组成。
21.(电磁铁)的制作方法是: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再接通电路。22.给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2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
24.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或(绕线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25.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相同点是:(都能吸铁)、(都有磁性)、(都有磁极)、(都能指示方向)。
26.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不同点是: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磁极的方向)可以控制和改变,磁铁却不可以。
27.电磁铁的应用有:(电铃)、(电动机)、(电扇)、(电磁起重机)、(电话)、(磁悬浮列车)。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1.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所以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慢慢恢复。
2.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心跳(80次)左右。4.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5.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6.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呼出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7.我们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
8.(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9.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10.测肺活量的方法:深吸一口气吹大一个气球,测气球最宽处的周长;或将装满水的塑料瓶倒立,吸一口气后用吸管向水里吹气,排出的水量就是肺活量。
11.肺活量大对健康的好处是: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
12.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扫地前洒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要吸烟)。13.(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14.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位于(左胸部),在胸骨后面,肋骨内侧。
15.(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16.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相同)。
17.(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18.(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19.保护心脏的方法有:(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
1.(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2.做出正确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思考。3.(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4.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5.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6.对发生在吸水纸上颜色分解的解释是:一些颜色并不是我们所看见的那样,而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
7.科学家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毕达哥拉斯——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柏拉图——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亚里士多德——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托勒密——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阿尔哈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8.(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