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7:0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第一篇: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政府支出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首先,公共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由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税收来提供经费的来源。其次.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公共行政部门提供的经费一经使用,就会引起对社会物质产品的消耗。

政府职能是通过财政部等具体职能部门表现出来的。这些职能部门在财政支出的安排和投放等活动中,实际是在执行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因此说政府的职能活动离不开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也就离不开行政管理支出,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基础性地位,其效率的高低不仅会影响政府的行政效率,而且会给其他的财政支出带来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因此,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相适应,政府机构的结构从而行政管理支出的结构也应相应进行调整。而从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现状来看,我国行政管理支出面临着诸多问题:总量上超越现实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超速增长,结构上不合理,这些都已经严重影响到行政管理支出的支出效率,从多方面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规模内,以保证政府正常、高效行使职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其对其他财政支出的“挤出作用”,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政府职能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行政机构的设置是根据政府履行其职能的实际需要确定的,并经过一定的法律或制度程序确立。它与各级政府之间或职能机构之间的职权划分相联系,体现了国家在既定时期之内管理社会经济工作的需要。

一、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支出总量规模逐年递增。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趋势明显,总量上,从1978年的4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835.4亿元,增长了97.5倍;从相对比重看,行政管理支出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4.37%增加到2005年的14.25%,增加了

9.88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1.35%,增长到2005年的2.64%,增加了1.29个百分点。接当年价格计算,行政管理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53%。这一速度要高于经济建设、社会文教、国防等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迅速。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说来,随着财政支出的增长,行政管理支出也会相应地增长。不过,由于行政经费属于纯消耗性支出,因而其增长速度应小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这样才有利于政府把财政支出增长的大部分用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应如此。

3、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行政管理的费用已经接近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文教支出。在现阶段情况下,政府应该拿出更多的钱来投入到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等事业上来,而不是应该以行政建设费的形式支援政府公款购车、公款购房以及干部的所谓的出国考察学习。

4、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二、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不合理的原因。

1、无主消费和炫耀消费。

行政支出之所以不好控制,主要是因为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公务人员在公务消费中存在典型的“无主消费”和“炫耀消费”意识。所谓“无主消费”,就是“花公家的钱不心疼”,在日常消费中大手大脚。社会上流传的“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屁股底下一栋楼”等民谣就是“无主消费”的形象写照。此外,地方财政实力的持续增长,也让一些政府部门有了讲排场、比阔气的物质基础,出现了“炫耀消费”的攀比心理。如办公楼越建越豪华,车越买越高级,公费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更是愈演愈烈不胜枚举。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长

官意志对行政管理的干预。关于财政支出,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要常在领导面前哭穷,就会比别人多喝一碗粥。在一些地方,领导的条子比编制好的预算还要厉害,条子干预预算盘子的结果,不仅大大增加了行政支出的成本,也让一些部门热衷于和领导拉关系,花起钱来更加有恃无恐。

2、对行政成本攀高的漠视。

在我国,行政成本过高是一个长期未能根治的痼疾。尤其是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万众瞩目,然而,资金投入不足却常被用来“遮羞”。众所周知,不少地方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承担财政供养人口的工资,以及向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提供运转开支。一方面,由于许多地方的财政供养人口过于庞大,“官民之比”居高不下,使一些地方财政不堪重负,甚至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文山会海、“餐桌腐败”、“车轮腐败”、公款旅游等,也在大规模地侵吞有限的财政资金。此外,一些地方财政供养人口中,还混有不少“吃空饷”的“蛀虫”。最近,仅四川省就清理出3.7万多“吃空饷”人员,每年冒领经费达6400多万元。河南也清理出2万多“吃空饷”人员,涉及资金1.53亿元。这无疑暴露出一些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漏洞。可见,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甚至管理失控,很可能诱发官员腐败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对此,不可不察。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解决民生问题的资金就可能受到影响,有时甚至很难得到保障。

3、没有讨价还价必有昂贵政府。

每年两会,“中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问题都会以不同的“议程形式”被代表议案直观地“设置”出来。正如市场上不能讨价还价的商品必然会昂贵一样,“公务成本”如不能讨价还价,也必然会昂贵无比。中国许多事务的改革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之路,即由政府来组织和控制资源的配置。但有一项改革是万万不能由政府主导的,那就是针对政府自身的改革,必须由“公众主导”和“市场主导”。这一点最典型地表现在政府运行成本的改革上,如果由政府自己主导,让官员自己决定花多少钱,成本必然会趋向无穷大。政府主导事关公众福利事务的改革,公众主导事关官员福利和政府运行成本的改革,只有这样的改革事务安排,才能形成一种讨价还价的改革博弈机制。当下的问题正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垄断了对所有改革事务的“主导权”,公众根本不能讨价还价:公车改革如何对官员进行补偿,政府说了算;本地财政收入增加了如何对官员进行奖励,政府说了算;公务员工资涨不涨如何涨,公众也只能当看客。一些地方弄出些老百姓根本看不懂的“天书预算”,毫无接受公众监督的诚意。政府本质上是一揽子公共产品的集合物,公众纳税供养政府的目的正是为了获得廉价的公共产品。因此,财政必须是民主的,民主财政下才会有廉价政府,而民主财政的本质就是“讨价还价”,必须让公众主导事关官员福利和政府运行成本的改革。如果公众失去讨价还价的权利,政府必然趋向于“量入为出”,行政成本必然会趋于无穷大,“行政成本25年增长87倍”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4、不合理财政支出结构亟须纠正。

我们目前的问题在于,行政管理费的比重和增速都太高,而社会性支出比重偏低。应当承认,中央财政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从1997年至今,已有十几倍的增长。但是,按《教育蓝皮书》里的数据,从1995年至2003年的8年中,文教事业经费在财政支出结构中的比重仅增加了不到1%,与此同时,行政管理费增加了4.4%。

三、怎样完善行政管理。

1、严格依法行政,将行政行为契合在法律和理性的框架之内依法行政就要做到既严格地合法行政,又充分地合理行政。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当符合正当的法律目 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

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2、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打破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3、加快行政程序建设,保证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公开,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见,要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并严格实行回避的制度。要切实保证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事前陈述和申辩,事后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以及对重大事项,要求听证的权利。

4、完善行政管理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要完善人大监督,对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严格实行依法报送备案的制度,对报送备案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权力机关必须依法严格审查,要完善司法审查制度,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管理活动依法实施监督,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予以审查。同时,还必须加强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包括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和专门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通过层级监督,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班级:N09国贸-4F

学号:24090100923

姓名:张梦龙

第二篇: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我国中小企业数目约占企业总数的99%,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但是在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却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这既有中小企业的自身原因,又和中小企业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内外结合采取对策。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在我国中小企业数目约占企业总数的99%,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却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

(一)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初期使用的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目前部分中小企业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定程度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二)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

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信息公开制度,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透明度差,相关机构进行审查时的困难非常大;再加上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又非常小,商业银行所能得到的贷款利差相应很少,就更不愿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调查中小企业的财务和信用状况,这直接导致中小企业很难得到信用贷款。

(三)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

从银行对抵押物的偏好来看,一般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抵押,往往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而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占比较高的比例,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风险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

(四)过分依赖银行贷款

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的资金支持是不一样的:在初始阶段筹措的资金一般来自个人投资者和风险资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外部融资成为关键,但是目前受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限制,中小企业无法从资本市场直接筹措急需的资金实现技术更新和产品开发,只能将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锁定于银行贷款,从而提高银行信贷风险集中度,制约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一)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作用非常有限

中小企业融资来源主要分为内部融资渠道和外部融资渠道。在美英等资本市场发达国

家,中小企业外部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而在我国中小企业板刚刚发展起来,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作用非常有限。截至2007年1月30日,共有111家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但经过分析发现,如果根据资产规模判断企业类型,这111家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均为大中型企业,说明中小企业板上市资格存在严重的规模歧视,未对小型企业起到融资支持。今年3月24日中国证监会向社会公开征求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的意见。考虑到创业企业规模小的特点,创业板的标准对创业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标准在主板市场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但是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和投资者的成熟程度,企业申请在创业板公开发行并上市,仍需达到规定的条件,比如家族制企业向股份制企业的转变、在内部管理与规范动作、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整改与完善。同时必须认真考虑企业的主营业务及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并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与创新等等。此外考虑到在征求意见基础上还需要对该办法进行修改和一系列配套规则有待发布,创业板也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推出。

(二)正规金融特别是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

由于直接融资市场的狭窄,尽管从银行获得贷款困难较大,但是银行借贷融资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共有98.7 %来自银行贷款。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金融系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经做了不少努力,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型商业银行,均在尝试开发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但真正形成特色产生规模效益的并不多。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审批效率方面均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尤其是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了2008年执行货币从紧的信贷政策,包括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扩大国债、提高贷款门槛、加大发行央行票据、扩张股市直接融资等,都给银行资金带来很大压力,银行在2008年信贷规模大幅萎缩,向企业发放贷款更加谨慎,中小企业要想从银行得到贷款扶持更加困难。

(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公司法》、《证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的修订,《物权法》等法律的颁布,今年1月1日起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正式施行,全国10多个省市《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出台,20多个省市“非公经济36条”实施意见的出台,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正逐步完善,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如,创业门坎高、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滞后等等。

(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选择部分省市进行试点,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地也都出台了《关于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安排了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3366家,累计担保总额8051亿元。这对便利中小企业的融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质量不高。二是担保体系不健全。三是具体运作管理方式缺陷。担保公司对申请担保企业的审查苛刻。由于担保人资产抵押及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的苛刻条件,使较多的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政

策的优惠,许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样无法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按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现行的规定办理贷款的户数与金额,与中小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差距甚远。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自身要建立健全融资管理

真实、全面、准确的会计资料是银行评价企业还贷能力的主要依据,健全的财务制度也向银行展示了企业健康发展、诚实守信的良好印象,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此外,企业要加强对融资的认识和管理,强化信用观念,在融资前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融资的必要性,认真分析测算融资成本和收益;融资成功后应专款专用,制定明确的还贷计划,根据项目的收益情况,可适时对还贷计划进行修正,争取贷款到期按时偿还。这不仅是企业守信的表现,从长远来看,对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都有很大帮助。

(二)完善健全金融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的间接融资,但是银行的贷款品种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多样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15条规定:“各金融机构应当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努力改进金融服务,转变服务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应当改善信贷管理,扩展服务领域,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调整信贷结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在其业务经营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因此,金融机构应根据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不断开发和探索创造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和机制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刚刚开始成立,业务管理和经营模式都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一方面要在不断摸索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对担保基金的管理、监督,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市场化、规范化的步伐。强化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建立起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登记制度;谨慎选择担保对象,建立起信用担保的风险控制与防范体系;加强对担保项目的跟踪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建立起担保风险预警系统;深化担保机构的内部管理;强化担保机构的外部约束,加强担保业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起科学严格的担保操作管理责任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不同模式的信用担保机构,推动担保产业化发展。

(四)建立和运用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欧美许多国家都在主板市场之外设立了第二板市场,其上市条件较主板市场低,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在国内第二板市场设立之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可借助国外的第二板市场为自身的发展融资。还可考虑设立中小企业产权交易柜台,提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产权转让的场所。同时逐步放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目前我国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对中小企业来说较为苛刻,政府管制也比较严厉。政府要开启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渠道,需逐步放宽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尤其是对于发行企业规模的限制。

第三篇:论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节水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我国城市水资源现状、问题及措施。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节水措施,展望

前言:城市水资源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保证,是城市生存发展的命脉。但随着城市发展脚步的加快,我国城市缺水情况严峻。从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可以看出城市节水成为目前的重要任务。

水是人类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源泉,而城市是国家的心脏,主导着国家发展的命脉。城市人口和工业密集,需水量大,水质要求高。目前,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20%左右,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城市水污染严重,城市水资源保护任重而道远。下面就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介绍。

一、我国城市水资源现状

1、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只有83%,人均日供水量1 6 1 L / d。全国有200多个城市缺水,平均日缺水量为1500万吨。

2、水资源匮乏,分布不均匀,沿海城市水源充沛,西部城市用水紧张

3、水质污染严重,50%左右的地下水和70%的左右河道湖泊受到污染,导致许多城市属于水质型缺水。污水排放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4、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人口的增加造成需水量逐渐增高。

5、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的管理。

6、地下水的开采量过大,地下水源局势危机。

[2]

[1]

二、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浪费水的情况,许多人对水不知道珍惜,尤其是水资源相对富裕的地区,跑、冒、滴、漏现象十分普遍。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洗手水龙头忘关,太阳能一直加水,洗衣服时不关水龙头等情况,严重造成了浪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的生活用水器具中,25%的器具有漏水现象,每年漏失了4亿多立方米水。而且生活用水基本上只用一次就倒进下水道,没有实现一水多用,重复循环。

而在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用水效率低,浪费现象普遍严重。创造同产值的东西,我国的耗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是发达国家的5~10倍。

在公共场合和一些宾馆、饭店等地,人们更不知节约用水,视水白白流走而不顾,令人心疼。浪费成为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2、水资源污染情况严重

日常生活中,居民产生的污水有时随意排放,比如将洗衣水,垃圾水等误倒至雨水管道,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导致水体污染。工业中产生的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就排放到江河湖泊中,严重污染了水质,加剧城市水资源污染,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导致城市供水更加短缺。据统计,1999年全国污水排放量达35568210000立方米,处理量为11355220000立方米,处理率为31.9%,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资源的污染不仅危害了居民身体健康,也会增加了处理污水费用,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从纪录片《水问》中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大城市缺水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些水源充沛的大城市缺水反而越来越严重,归根究底还是水源污染造成的。自然已经给人们只顾发展不顾环境的行为敲响了警钟。

3、城市供水设施落后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会在新闻中看到某路面漏水,水管破裂的新闻。从这个侧面可知,我国的城市供水设施处于落后阶段,经常会有管道年久失修造成的漏水情况,或是因为技术不够精、材料不够好、管网设计不够合理,造成的水管质量差,易破裂 而导致了水源浪费。

4、城市管网布置不合理

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地面上的建筑设施等日新月异,但供水排水管网等设施是埋在地下的,整改相对困难,因此,很多城市的管网布局还是沿用很多年前的,已经跟不上地面上发展的脚步了,在很多时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像近两年频繁发生的城市雨水排不掉的情况(武汉、北京等地在遇到大雨时,雨水迟迟排不掉,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就是城市管网太旧造成的。

5、城市人口多,管理不合理

中国现城市人口众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较集中,供需矛盾较尖锐。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导致城市用水不合理,浪费现象严重,有效利用率低。

6、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在水资源开发上,地下水开采过度,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地面下沉,从而导致海水倒灌地下水,使地下水咸化,破坏了原来的地下水资源系统,加速了水源

[3]污染。所以在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是导致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另一主要原因。

7、水价低,人们节水意识低

在农村,大部分居民使用地下水或河水,不需付水费。在城市用水中,水价也很低,主要用水用户的水价大概在3—5元每立方米左右。价格偏低。这直接导致人们对水的不珍惜。对于见到浪费情况,主动伸手制止的人少,下图是对这一现象的调查结果。

图1

8、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方多,西方少,夏季雨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而秋冬雨水缺乏,供水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性加大了对水资源管理控制的难度。

三、城市节水措施

城市水危机越来越严重,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最核心的途径就是节水。城市节水可以从居民用水,法制教育管理,技术研究开发,工业节水等多种方式结合,达到节水的目的。

1、先从教育入手,加强宣传力度。要想节水,就得让人们明白水的重要性。水是人类生存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它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里,给人们一种它取之不尽的错觉。因此,应该加强教育,告诉人们,水,尤其是淡水,它的储存是有限的,大部分淡水存在于人们难以开发利用的极地地区,可用的淡水极低。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已经很严重了,城市节水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2、对水价进行合理的调整,限定用水量。在经济和法制管理上改善用水现状。合理的调高水价促使人们对水的珍惜,减少浪费,使节水有了动力。而且调整了水价增加了供水部门的收入,这部分收入可以用于新的节水设备开发,建设污水处理厂等。一举两得,对城市节水工程起到很大作用。

3、在小区或办公楼等地建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用于处理集中排放的污水,就地处理后再用来冲洗厕所、灌溉绿地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地方。这种措施降低了污水输送成本,增加了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了污水排放量,保护了生态环境,是一个很好的节水方式。

4、改善日用器具,推广使用节水器具,以达到节水目的。例如:将卫生间的洗脸水连接到坐便器,使用洗脸水冲洗厕所,一水多用。提高日用器具的质量,减少滴漏渗等现象。有数据表明,在居民家庭生活用水中,厕所用水约占39%,淋浴用水约占21%,饮食及日常用水占32%;在公共事业用水中,厕所用水约占公共用水的8%,淋浴用水约占5%,饮食及日常用水量占30%。如果全民使用节水器具,那么每年节约的水量将会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5、开发研究新技术,提高污水处理程度,增加污水回收利用量。城市缺水不紧是水量上的短缺,更是水质上的短缺。开发新的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将会增加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了大自然的压力,同时也缓解了城市供水不足等问题。污水处理目前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技术。其中生物处理污水技术成本低,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因此应该加大在生物处理污水方面的研究,同时与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改善污水处理水质。我国城市1990~1998年的污水处理能力如下图:

[4]

图2

6、对城市管网重新进行设计改造。城市管网使用已久,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就多。对发展快速的城市,城市管网系统已应对不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管网的改造就显得必要了。而且对于一些水利设施等,使用年限基本上已经到了,所以修正改造任务也已降临。在重新改造时注重节水方面,往节约用水方面设计。

7、建设跨区域调水工程,对我国水资源重新分配,南水北调,缓解我国西部等地区紧张的用水压力,可以造福人类。但南水北调是一项大工程,投资大,费用高,需要很长的建设时间,不是个快速的方式,且不知具体效果如何。

8、加强对工业用水的限制管理。对于城市来说,工业用水消耗量大,占据着城市用水的主要地位。因此,管理好工业用水可以节约大量的城市水资源。对于工业节水,可以从产品和行政管理两方面着手,调整产品结构,改良工艺,利用节水设备,加强企业人员用水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业用水行政体系。

9、使用海水,将海水工业冷凝除盐用于生活用水,或是工业用水中,减少淡水的使用量,节约城市自来水的供应量。或是利用雨水,生活中大部分雨水都被流走,如果雨水也能直接被利用,也会达到节水的目的。

四、展望与结语

虽然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浪费现象普遍,水质检测水平低,节水的相关法规措施还不够完善,很多地方还需要改善。但是,政府和人民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开展应对工作,加强了节水教育宣传,开发研究新技术,努力做到建设节水型城市。目前城市节水取得了一些成绩,污水处理能力也不断提高。我相信在人民和政府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城市节水将会取得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任光照,《中国城市用水、节水问题》,水利学报,1991年4月,第4期.[2]李广贺主编,《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魏群主编,《城市节水工程》,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1 [4]罗琳、陶玲俐,城市节水措施及现状研究,科技创业月刊

第四篇:浅谈当前“三公”支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治理对策

18MINI.COMSHLOXOYXJ.COMSIYUANZAOYE.COMXINGCHENGCASTING.COM

浅谈当前“三公”支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治理对策

接到纪检监察系统领题调研任务,我们走访了具有代表性的12个市直单位和3个乡镇,分别和单位法人代表、办公室主任、部分单位报帐员进行了交流,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在市会计核算中心查阅了9个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帐目,结合近几年对全市单位“三公经费”专项检查的情况,简要地谈谈“三公经费”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以及治理对策。

一、当前“三公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务接待方面

(1)、乱接待、高标准接待。不少单位公务接待没有固定的接待标准,没有固定的接待对象,“同城吃请”、私客公待等屡见不鲜,进豪华饭店、上高档菜、喝高档酒、进高档娱乐场所等司空见惯,导致不少单位公务接待费年年居高不下。

(2)、接待费中猫腻多。一些单位把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单位领导个人开支等见不得阳光的费用以餐费名义报销,甚至存在多报、虚报、用接待费发票套取现金的现象。

2、公款旅游方面

(1)、公款旅游乱象丛生。有极少数党政领导干部巧立名目违规公款出国(境)旅游,有的向下属单位或企事业单位摊派出国(境)费用,甚至挤占、挪用其他公共资金;有的领导干部借开会之名转道旅游景点参观;有的以福利形式组织单位职工外出考察学习等等。

(2)、借出差之名办私人之事。有的领导干部陪家属或亲戚去外地看病、送子女到外地上学、陪朋友去办事,期间私人所花的路费、住宿费,甚至包括送朋友礼品的费用都公款报销。

3、公务用车方面

(1)、超标准、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有极少数领导干部通过向下级单位或企事业单位长期借用车辆、将公车挂靠下属单位等形式,超标准、超编制为自己配备公务用车。

(2)、公车私用屡禁不止。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公车私用问题明显减少。但节假日双休日公车私用、公车购物、公车接送子女、公车旅游等不良之风依然存在。

(3)、公车加油、维修存在漏洞。大多数县市已实行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定卡加油制度,但对公务用车定点维修仍在探索之中。少数领导干部及其身边工作人员利用管理上的漏洞,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以多种修车理由报销高额修理费用并据为己有等等。

二、原因:

1、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绝大多数单位都制定了“三公”经费管理制度,但是,都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漏洞。尤其是执行不到位,有的制度归制度,执行归执行,制度形同虚设。

2、监督不严,监管乏力。一方面,各单位基本上已执行了党政正职“六个不直接分管”规定,指定一名副职领导分管财务,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把手”仍为各单位财务的实际控制者,分管的副职领导基本上是按照“一把手”的意愿审批“三公经费”发票,财政部门在报账时也仅仅只是审核发票的形式是否合法、报账手续是否齐全,对发票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无法审核。另一方面,上级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多,缺乏管理,单位内部人员原则性不强,怕得罪人,监督成了“空头支票”。

3、领导以身作则不够,上行下效。普遍反映单位“一把手”执行制度好,能够以身作则的,无论是公务接待、还是公车使用,都比较节俭。相反,“一把手”以身作则差的,“三公经费”浪费就大。

三、治理对策

1、深化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勤俭节约自觉性。加强思想教育,是治理“三公”支出浪费问题的基础之策。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认真遵守公务消费纪律,在全社会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干大事、把钱用在刀刃上”的良

好风气。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模范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使勤俭节约在各地、各单位蔚然成风,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2、强化制度建设,给“三公”消费戴上紧箍咒。加强制度建设,是治理“三公”支出浪费问题的关键环节。一要规范公务接待管理。进一步细化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禁“同城吃请”,对各单位公务接待实行场所定点、费用单列、限额管理。对超过限额数的部分,各级财政部门一律不予报账,从源头上堵住公款吃喝的漏洞。二要规范因公出国(境)管理。严格因公出国(境)审核审批,并按批准的内容、路线、日程执行。建立因公出国(境)经费先行审核制度,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规模,严禁通过中介机构联系或出具邀请函受邀出访,不搞一般性考察和照顾性出访,坚决制止无实质性内容的出访,坚决杜绝公款出国(境)旅游。对花公款和借公差名义旅游的,以贪污行为论处,追究其刑事责任。三要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制定《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车辆编制核定标准等,严格公务用车的购置、处置审批,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严禁公车私用。建立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制度,严控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运行费用。四要全面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工作,将公务卡制度改革覆盖到所有预算单位,将办公费、差旅费、公务接待费、公车购置和运行费等纳入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全面推行使用公务卡结算,降低现金使用率,促进规范消费。

3、加大公开力度,推进“三公”经费阳光运行。推行信息公开,是治理“三公”支出浪费问题的重要举措。将“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列入“三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将公务接待情况、公费出国(境)情况、公务用车购置、运行费用情况通过单位固定公开栏、政府门户网站、党务公开网等每月公示一次。做到公开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形式明了,让群众看得见、看得懂,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防止暗箱操作、违规用权。

4、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强化监督检查,是治理“三公”支出浪费问题的重要保障。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办法,规范报账程序,从严控制支出总量规模,规范并量化“三公”经费。审计部门要加大对“三公”经费的审计力度,确保“三公”经费合法高效使用。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要采取重点检查、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形式,不定时间、不定路线、不打招呼,深入各

乡(镇、街道)、各单位、各部门机关食堂及各宾馆、酒楼、会所、住宅小区、旅游景点等场所,对“同城吃请”、超标准接待、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问题开展常态化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实施惩处问责,是治理“三公”支出浪费问题的必要手段。一要严格对不按规定公开“三公”消费问题的责任追究。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不公开、假公开的,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以公开促进“三公”经费阳光运行。二要严格绩效考核和责任制考核。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把行政支出成本作为行政主体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将行政支出成本考核结果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升降、奖惩紧密结合起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予以坚决查处,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三要严格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各地、各部门要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同时,加大对用公款大吃大喝、违规公务接待、公款出国(境)旅游、超标准购置配备公务用车、公车私用等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削减“三公”消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第五篇:高校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缓慢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缓慢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关系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针对高校预算资金执行缓慢和结余结转资金量大的现象,剖析了影响执行进度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措施。关键词:高校;支出;预算执行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科教事业经费投入的增加,预算执行进度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地关注。预算执行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财政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近几年来,教育部门的结余和结转资金量在中央预算单位中名列前茅。为此教育部通过提前细化项目预算、提前拨付经费、执行情况通报、建立奖惩制度和约谈制度等措施来改善预算执行进度,2011年更是根据对关键时点国库资金支付进度建立了绩效拨款制度,上述一系列措施对加快高校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高校预算执行进度牵涉到高校诸多方面的管理和制度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善预算资金执行进度必须针对滞缓的根本原因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1 影响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的主要原因

高校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有来自外部原因,诸如主管部门年中追加预算资金下达时间较晚,专项资金的预算与项目当年的合理执行额度不符等原因,但主要的原因来自高校内部,而且高校也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来减少外部因素对执行进度的影响。1.1 内部预算下达迟缓,预算年初到位率低

高校上报预算要经过“二上二下”的过程,如教育部所属高校当年预算批复已是3、4月份,大多数高校校内预算编制和下达的时间晚于上报预算,一般年底才开始征集下一预算建议,待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和几经相关决策机构审议通过,下达时间一般都在4月份左右,这时当年预算的执行期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有的高校甚至在上报预算批复后再下达校内预算,预算下达的时间明显迟缓,对于人员经费和日常维持运转费用尚可预支,但对于非经常性的项目经费,无法正常开展。而且预算下达后,很多需要二次分配的“打捆”项目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细化,这样把项目资金真正落实到单位和可执行项目已历时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严重阻碍了预算执行进度。

1.2 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程度低

高校预算编制基本上都建立在的总体目标及其分解的各部门目标基础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预算的编制过程往往缺乏与相关执行部门的必要沟通,预算编制难以做到自下而上,预算不能满足用款单位的实际需要,造成了总体预算平衡、局部预算失衡的隐患,从而导致预算和执行相脱节,预算充裕的部门或业务占用了预算指标而预算紧张的部门或业务又无钱可用,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总体进度都会受到影响。对于项目资金而言,由于储备项目不足或没有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在申报专项资金时仓促填报,使得预算不符合项目实际用款需求,或者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预算指标下达后项目承担单位无法组织实施,只能频繁调整预

算,拖延了项目执行时间。对于通过学校自主安排的项目,缺乏对项目实施的详细计划,下达的预算指标与项目年内可完成进度不符,当年预算不能全部执行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分配给科研、教学人员的项目,在项目筛选和评审中缺乏对资金执行能力的考虑,这些都会影响到执行进度。1.3 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管

高校内部预算过多的关注于预算分配,至于预算下达后完成情况和效果则虑较少。首先预算执行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预算执行情况在财务上表现为资金的支付进度,而实质则是各项事业的推进程度。预算执行责任是财务部门的观念还普遍存在,导致财务部门无力推进执行进度,而各业务部门和项目责任人没有被赋予严格预算执行的责任,预算意识不强。其次,预算执行没有相关的组织管理机构,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同级,对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单方面做出整改和处理。再次,预算执行监管措施不力,对预算执行中的跟踪,信息反馈、推进措施、执行情况评价及奖惩措施等方面没有切实可行的举措。2 加快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的措施 2.1 提前下达预算,提高预算到位率

与上报主管部门预算相类似,高校内部预算一般也要经过“二上二下”的过程,部分高校内部预算第二次上报和下达的时间不集中(项目预算细化一个下达一个),从而使这一过程不够清晰。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完全可以将这一过程提前并明晰化。与上报预算同

步,高校可以提前开展预算建议的征集工作并做好下一预算分配方案。在主管部门“一下”预算控制数下达后,下一预算总盘子及专项基本确定,据此可以在调整预算分配方案的基础上下达校内预算控制数,同时要求上报细化项目预算,在本结束前将下一预算全部下达至各部门和可执行项目,使预算在开始即确定并到位。这种预算管理制度要求学校及各部门提前规划下一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计划。2.2 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对于经常性业务费,高校可以在各部门充分参与和交流反馈的基础上,打破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模式,并结合以前预算执行中的完成率和支出合理性测算预算数,使资金量尽可能与承担工作量相符。在项目预算的编制中,对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应进行充分的论证,最好能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滚动项目储备库,将所属单位每年上报的项目进行归类入库,经过一系列的指标考核和评价,每年按照重轻急缓进行合理的排序,并对实施方案和预算变更的项目进行更新,形成项目的动态管理和报送,这样才能把有限的专项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避免出现有项目无资金,有资金无项目的情况,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的可执行性。此外,对学校自主安排的项目也要尽可能提高预算的精准度,按计划分预算,减少预算指标的占用;对教学科研项目,在筛选时除了业绩和成果方面的标准外,应充分考虑项目承担者当前受资助状况,减少重复资助而影响执行进度的情况发生。

2.3 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

首先,应明确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单位法定代表人为预算执行管理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领导为直接责任人。业务部门不仅要对学校直接分配下达至本部门的项目负执行责任,还要对由该部门负责二次分配的项目承担执行责任,该职责除了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还应包括资金执行进度的管理。其次应建立预算执行管理的组织机构。学校成立预算执行特别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财务副校长,财务处及牵涉项目执行的业务单位负责人为其成员负责审核各责任部门预算执行推进方案,协调解决预算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就预算执行不力的项目做出处理。最后在明确了责任主体和监管组织机构后,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预算执行进度,如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分析工作,并向预算执行单位和责任人反馈或通报;建立约谈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达不到规定时点要求的项目要求相关责任人说明原因并限期改正;加快部分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实施的节奏,项目的招标、政府采购、验收等环节要限期完成;建立奖惩机制,对预算执行率未达标的单位或项目适当调减预算,并将预算执行工作与责任人业绩考核挂钩。此外,在强调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同时,严肃财经纪律,严守规章制度,防止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保障资金安全。参考文献

[1]单轶鸥.高校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

现代化,2009,6(上旬刊).[2]唐龙生.关于财政预算执行进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财政,2010,(22).[3]刘俐.基于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分析与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0,(4).

下载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萌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第09期 [摘要]文章介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况,阐述人口过多会导致农......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内容摘要]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与社会稳定系统,担负着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论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现状、问题及对策 北京今日都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孟祥宁 营销已经跨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在中小企业中的普及率正在不断提高。但中......

    论我国农村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农村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村务公开制度是我国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村务公开制度的好坏决定了我国农村民主监督的质量,在农村,无论是村民还是民主监督......

    论我国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 论我国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 李亚楠 教育层次 专 科学号 097050115 分校 邯郸电大专业 行政管理 教 学 点 邯郸电大指导教师......

    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司 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积极推进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行政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

    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市场化和民主化的不断发展,世界格局改变的 同时,各国政府面临很大压力和挑战。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经济停滞、财政......

    论我国居民保险意识落后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论我国居民保险意识落后的原因及对策一、我国居民保险意识现状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消费者现有财富的增长和风险总量的提高,使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从传统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