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校秘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17:2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我国高校秘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我国高校秘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论我国高校秘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高校秘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高等教育秘书专业概况

我国高等教育秘书专业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上海大学文学院首先招收秘书专业学生为标志。由于秘书专业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到1985年全国设秘书专业或秘书学课程的高等院校已达120多所,到90年代达到300余所。2005年,仅安徽省设置秘书专业的高校就达37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一半以上。秘书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高校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近十年来,全国又有近50所院校陆续将秘书学专业从专科提升到本科层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秘书人才。

与此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上海、广东等沿海省市先后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设置了秘书专业。1993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将“秘书学”列为全国自学考试常设专业。此后,全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在职文秘人员和青年学子通过自学考试接受秘书专业教育。

二、高校秘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新学科,秘书专业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有的是一切新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共性问题,有的则是秘书专业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存在的特殊问题。

1、秘书学的本科专业地位有待确认

虽然自学考试和成人学历教育部正式列有秘书(文秘)专业,但“秘书学”到目前为止没有被教育部列入全日制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全国虽然有不少院校开设了秘书学本科专业,但通常是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方向)”的名义招收本科生的,因此无法在本科教育基础上招收秘书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但是,一般高等院校(包括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通常又将硕士学历作为师资引进的前提条件,这就造成秘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难题:秘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不是秘书学“科班”出身,他们不仅没有秘书学硕士不历,而且绝大多数不具有秘书专业本科教育背景,因此难以形成一支既符合学历要求又热爱秘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基本队伍。这一现状如果不解决,将严重阻碍高等教育秘书专业的发展。

2、有些院校秘书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一些院校主要根据本校师资条件设置秘书专业课程,而不是根据现代社会对秘书的知识、技能要求来安排课程和课时,结果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安排了过多的与秘书工作没有直接联系的课程,如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现代汉语等等,而对至关重要的秘书实务、秘书写作、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等课程则是有的不开,有的虽然开课但只是象征性的。例如,有一所“211”重点大学的秘书学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为“面向21世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企事业单位高级秘书及管理人才”,而开设的主干课程则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文献学、中国文化概论、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秘书学、应用写作、外国文学等。又如,华东沿海某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方向)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为6门(括号内为课时数):现代汉语(96)、古代汉语(64)、中

国文(340)、文学概论(87)、秘书学概论(57)、秘书写作(87)。这6门主干课中,秘书专业课课时仅占五分之一不到,而且该计划的“非主干课”中竟然没有“秘书实务”这一至关重要的课程,“办公自动化”则仅仅安排了38个课时。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使学生的专业水平达到胜任秘书工作的要求。

3、秘书学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虽然二十多年来出版了不少质量较高的秘书学教材,但多数教材所阐述的秘书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工作规范以及对秘书个人素质的要求等等,仍以党政机关秘书为主,这远远不能适应目前高校秘书专业主要为工商企业输送秘书人才的要求。例如,有一本国家级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秘书学教材在当时看来体例合理、适合教学,是一本优秀教材,但这本教材在2002年2月第12次印刷的版本上仍然保留着“我国从事秘书工作的都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即公职秘书”的陈旧观点。按照此观点,目前高校秘书专业培养的主要对象——商务秘书都不是秘书!像秘书学这种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应用性学科的教材,居然十几年不修订,即使当年算是很优秀的教材,也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秘书学专业师资严重缺乏

由于我国几乎没有秘书学专业硕士点,也就无法正规增减秘书专业高校师资。目前各高校秘书专业课教师一般都由其他专业教师转任或兼任,这些教师缺乏秘书工作实践经验,上课也谈不出多少切身体会,学生听起来自然就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有些学校虽然也聘请有实践经验的秘书工作者兼职任教,但由于他们本职工作较书记,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又缺少教学经验,上课虽能结合工作实际谈出一些体会,但往往缺乏必要的理论深度;况且兼职教师课余没有与学生共处的机会,也难以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具体指导。近几年高校扩招后,各高校陆续招聘了一些其他专业的硕士生充实秘书学教师队伍,但这些青年教师缺少秘书专业本科教育背景,原研修专业与秘书专业差别很大,其中多数人不安心秘书专业教学,有的准备考博,有的希望转岗,将主要精力用于原修专业研究,因此通信班以提高秘书学专业课的教学水平。

三、解决高校秘书专业存在问题的对策

在西方国家,秘书是从业人数最多的职业之一。在美国,秘书与教师、医生等从业者的人数不相上下,是律师的十几倍。美国在1990年设置秘书学系(或专业)的高校达1300多所,主要是两年制的大专技术学院或商学院,但1990年四年制大学毕业获秘书学学士学位的也有2178人,与我国现在秘书学本科生的培养规模相当。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越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秘书人员在总的从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高,秘书学高等教育也越发达。

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2005年10月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企业总数已达787.8万户(《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1日第二版)即使每家企业平均只有一名秘书,全国的企业秘书也应该有800万人。而党政军群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存在着文秘人员更新和业务素质提高的问题。根据社会对秘书人员的需求,我国高校的秘书专业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要解决以上所列举的制约秘书专业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确认秘书学的专业地位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目前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是1998年颁布的,当时我国高校本科秘书专业还不多。近几年来,秘书学(本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级秘书人才的需要而创办起来,并且已经形成规模,因此建议教育部在下次修订专业目录时将“秘书学”列为“文学(05)——中国语言文学类(0501)”下的一个子学科,与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等并列。考虑到秘书学的管理科学性质,秘书专业也可列为“管理学(11)——公共事业管理类(1103)”的子学科,与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等并列。与此相应,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目录中亦应增加秘书学专业。

在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明确秘书专业地位的情况下,高校可以采取变通的办法确立秘书学实际上的专业地位。例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就设有与中文系并列的“编辑出版与高级文秘系”;苏州大学也设有文秘系,与中文系、新闻系、广告系、对外汉语系并列。这些都是十分妥当的变通办法。

2、优化、调整秘书专业课程的设置

秘书专业不同于中文专业,也不同于管理专业,它的课程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必须按照胜任中等以上企业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秘书工作的要求来设置,不能采取仅仅在中文专业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加上两三门秘书学课程的办法。秘书专业不京戏将中国文学、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等作为主干课程。笔者认为,假如要列出本科秘书专业最重要的十门主干课程,它们应该是: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秘书写作、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文书学、档案管理学、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企业管理学、中国秘书史(对于以增减中小公司文秘人员为主要的职业技术学院的秘书专业,可将后三门课程换成市场营销学)。而文学、逻辑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常识等等,也应该作为秘书素质教育课程来开设。

3、与时俱进地搞好秘书学教材建设

在秘书学教材建设方面,秘书学教学和研究者已经作了很大努力,出版了多种优秀著作。但是,由于教育主管部门要求高校普遍使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甚至把“是否使用国家级出版社教材”列为教学证明估的一项指标,这就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使用一些十多年前出版又没有修订的内容相对陈旧的教材,给秘书专业教学带来了极大不便。我们认为,要改变教材内容陈旧的现象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取消“使用国家级出版社教材”的限制,让多种教材并存竞争。出版教材的出版社级别高并不等于教材质量高,尤其是那些内容明显陈旧的教材即使在刚出版时很优秀,十几年不修订也难以保证其先进性。优胜劣汰是学术竞争的规律,在自由造反的情况下最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就是最优秀的教材。现在连中小学教材都放开了,为什么要把“是否使用国家级出版社教材”作为高校教学评估的一项指标呢?

二是国家级出版社不能躺在政策保护的温床上不动,应该增强竞争意识,积极组编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教材,至少也应该对十几年前出版的教材进行全面修订,否则必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笔者认为,秘书专业是应

用型专业,秘书学是应用性学科,其教材修订的周期不宜超过五年。如果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确实优秀,且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即使没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倾斜人们也会考虑优先选用的。

4、解决秘书学师资队伍不稳定的问题

目前秘书学师资队伍不稳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专业不对口。即新引进的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全部是其他专业的硕士,他们想深造考博(正规高校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是必然趋势)就不可能安心于秘书学教学,因为秘书学连本科地位都没有得到确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可能有博士点。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引起教部的重视,应该首先承主本科秘书专业的地位,然后设立秘书学硕士点,身先士卒到条件成熟时再考虑建立秘书这的博士点。二是职称晋升难。提职称要在正规刊物上发表论文,目前秘书学只有四家公开发行的杂志,且这些杂志发表的文章大多为秘书工作者所撰写,秘书学教师发表的理论文章不多。而秘书学由于没有取得本科专业地位,一般高校学报和综合性学术期刊很少刊用秘书学理论研究的文章。因此秘书专业教师要想晋升高级职称真是何其难哉!解决的办法是:提升秘书学的专业地位,扩大秘书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影响,增加秘书学文章在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杂志和学报上发表的机会。同时我们建议几家秘书学杂志增加理率研究性质栏目的容量,开辟“高校秘书学教学研究”园地,为高校秘书学教提供更多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阵地。

第二篇:论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与社会稳定系统,担负着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公平与效率的使命。文章简要阐述了当前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制;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对策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因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但是,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及特点

(一)、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多种就业形式的出现,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也在逐步扩大,不仅覆盖到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还将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的职工覆盖进来。2005年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1.75亿人、1.38亿人、1.06亿人、0.85亿人和0.54亿人。社会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使老年、失业、患病、工伤等低收入社会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促进了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

(二)、建立了多方共担的筹资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资金来源主要由企业、职工个人和政府共同负担,其中,企业和职工各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1998年以来,中央财政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较大幅度的提高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弥补地方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养老金支付缺口。2000年,国务院设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 1

金理事会,通过中央财政拨款、减持国有股及其他方式筹集社会保障的战略性储备资金。多方共担的新机制的建立,拓宽了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也增强了劳动者的自我保障意识。

(三)、创新了社会保险制度模式

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社会统筹部分按社会平均工资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依据个人账户累计额计发。基本医疗保险也实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个人缴费的全部和单位缴费的30%划入个人账户,主要用于个人支付门诊费用;单位缴费的其余部分形成社会统筹基金,主要解决住院医疗等大病费用。

(四)、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目前,全国95%以上城市街道建立了劳工保障工作机构,为企业退休人员和低保对象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这项工作的开展,减轻了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也为社会保障对象更好的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全国所有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都已经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0多万城市贫困人口被纳入保障范围。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仍然较窄、城乡发展失衡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主要覆盖城镇企业职工,而广大的农民则以自我保障为主,其覆盖面只有2%,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的社会保障费支出也只占总额的11%,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很突出。鉴于此,构建一个覆盖面较为广泛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统筹层次低、制度被分割

目前,养老保险仅陕西、吉林等几个省份实行省级统筹,多数地区仍为市、县级统筹,全国有近2000个统筹单位,形成了统筹单位内各自为政、区域自治和统筹单位间无法联接、协调和共济的分割格局。其结果,不仅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存在制度公平问题,而且地区之间保障水平和筹资责任也失衡,养老保险关系难以转移和携带,无法适应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三)、社会保障基金收缴和管理上存在缺陷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方法不科学。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办法是现收现付制,即当前的基金收入完全用于当前的给付。这个办法最大的缺陷是存在社会保障负担的代

际转移问题。而且,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主要靠行政手段、缺乏规范性。在基金的管理上也存在缺陷,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来源构成和循环运转等管理较为混乱,也缺乏财政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四)、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缺乏有效监督

我国目前对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职能监督逐渐弱化。从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上看,应有的财政监控管理也非常乏力。主要表现在:社保资金既未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也未实行财政部的统一管理;对财政部下拨的财政性资金,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尚未建立一套统一完整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财务会计制度,致使各地各部门执行的会计制度各种各样。因此,在社会保障改革的过程中,社保基金被挤占、挪用、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降低了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益,还造成相当部分基金的流失。为此,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保障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管理机构的内部控制非常重要。

(五)、立法滞后

在我国,除1953年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可视为社会保障立法外,还没有第二部社会保障法律。虽制定了规定和条例,但不能代替法律的作用。首先,规定和条例不具备法律的权威性,执行起来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其次,有的规定或条例规定得较早,已不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最后,有的规定和办法具有明确的临时性,即权宜之计。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康发展。

(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需要完善

政府目前在农村推行的保障项目实质是社区保障,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社会保障的性质。无论是农村医疗保健制度、或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同时农村保障项目的管理混乱,不够科学与规范。管理体制不顺,表现为政出多门,管理多头;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成本高、基金运营不合理,保值增值程度低。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不平衡、农村地区各社会保障项目发展不平衡。现行农村保障项目的推行带来了许多副效应。如加重了一些地区的农民负担、加剧了社区之间的不平等与“壁垒性”等。

三、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对策

(一)、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

一要适应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就业形式变化的格局,以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二要适时改革政府机关和事业

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既适合机关、企业、事业单各自特点,又相互衔接,便于人才流动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三要根据城镇化的进程,研究制定适应农民工就业特点和需求的社会保障政策,适时将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首先解决他们在工伤和大病医疗方面的突出问题,同时探索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试点。

(二)、加强基金筹集和基础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是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必须依法强化社会保险费用的征缴,加强缴费基数的审查与稽核,建立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的诚信制度,做到应缴尽缴。进一步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加大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财政资金投入,逐步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提高到15%-20%,并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制度。同时,采取包括划转部分国有资产等多种形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大社会保障储备基金。

(三)、财政部门加强对社会保障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

财务会计管理是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管好用好保障资金,实现其保值增值的前提。目前我们还未能建立一套统一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财务会计制度。因此,各地在社会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执行的制度各不相同,这种状况极大地妨碍了政府和社会对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审计和监督。因此,财政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全面地社会保障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四)、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要抓紧制度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障法规体系。同时严格执法监察,加强社会保障宣传,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提高用人单位依法参保缴费的自觉性,提高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意识,为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五)、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和规范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系。要使农村社会保障得以健康发展,必须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在宏观管理上要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范,消除“多龙制水”、条块分割的状态,由政府组建社会保障委员会领导管理,负责编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划、收支标准、实施办法,指导地方组织实施具体保障项目,监督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管理、经营和发放等。在具体执行上要依靠基层政权组织及群众性管理组织,分级分类负责各地区的具体社会保障事物的管理、执行、监督,努力建成分工协作的社会

化、法制化的社会保障网络。同时,还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依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确保基金使用的安全、高效。从法律上确认农村社会保障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的性质、对象、内容标准,规范农村社会保障执行者的职责和参保者的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总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经济社会制度,直接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宏观调控的加强,牵动着整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它能够改善居民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同时,对实现劳动力合理流动、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决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劳动部课题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M],中国经济出版社

[2]张鸣起,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规范,人民日报.2004.09.18,第六版

[3]石宏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4(2)

[4] 王国军 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初探 2000(2)

[5] 期刊论文 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立法与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理论月刊

[9]期刊论文 对我国农村小城镇社区化社会保障模式的思考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8)

[11]刘芳.欧阳令南 对上海实施小城镇社会保险的思考 [期刊论文]-社会科学战线

2005(06)

[12]石裕东 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3]王元月.马驰骋 贫困农村社会保障环境的特殊性与保障制度创新 [期刊论文]-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05)

第三篇:论我国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 论我国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名 李亚楠 教育层次 专 科

号 097050115 分

校 邯郸电大

业 行政管理 教 学 点 邯郸电大

指导教师 马红梅 日

期 2011年4月 日

目 录

摘要„„„„„„„„„„„„„„„„„„„„„„„„„„„„„„1 绪论„„„„„„„„„„„„„„„„„„„„„„„„„„„„„„1 第1章 行政执法概述„„„„„„„„„„„„„„„„„„„„„„1 第2章 依法行政是以法治国的关键„„„„„„„„„„„„„„„„1 第3章 目前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3 第4章 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4 结束语„„„„„„„„„„„„„„„„„„„„„„„„„„„„„5 参考文献„„„„„„„„„„„„„„„„„„„„„„„„„„„„6 致谢„„„„„„„„„„„„„„„„„„„„„„„„„„„„„„7

摘 要

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提出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就必须切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因此,本文针对依法行政方面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保证严格依法行政,实施依法治国,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国家权力分工的一般原理、行政机关机关与公民法人的关系,行政机关在实施依法治国中担负的责任、推动整个社会化进程的需要四个方面阐明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这一重要论点;然后针对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执法体制上进行了系统分析,阐明了健全法制,加强执法监督,依法行政的必要性。最后,着重提出了依法行政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行政执法 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

绪论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执行机关,担负着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繁重任务。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许多规定主要是靠行政机关来贯彻执行,行政执法活动是否公正、合法,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权威性。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此,探讨依法行政的问题,严格依法行政,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对于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执法概述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执行机关,担负着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繁重任务。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许多规定主要是靠行政机关来贯彻执行。

(一)、行政执法内涵

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和其他享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依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采取的具体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者对相对人权利的行使和义务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执行机关,担负着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繁重任务。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许多规定主要是靠行政机关来贯彻执行,行政执法活动是否公正、合法,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权威性。

(二)、行政执法特征

1、法定性。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行政执法主体必须合法;二是其权限必须是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三是行政执法的依据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经常性。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是一项经常性、不间断的活动,因此行政执法也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在不间断地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3、相对性。行政执法的法律关系为双方的法律关系,行政机关为一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一方。

4、单方性。行政执法是一种引起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双方法律关系的单方行为。

5、执法与行政的双重性。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主体既是法律的执行机关,又是行政管理机关。

6、强制性。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合法后,即有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得以全部实现的权力。

二、依法行政是以法治国的关键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依法治国要求: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人民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它包括完善法律体系,健全民主监督,严格依法办事,增强法制观念等诸多内容。其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一)、从国家权力分工的一般来看,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在国家权力中,行政权是最活跃、最具主动性的部分。

1、与立法权相比,行政权最活跃,在我国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绝大部分要由行政机关来执行。行政机关在我国国家机关序列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拥有的部门的最多,人数最众,涉及面最广,因此,在纸上的法律变成现实生活中的法律,主要在于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

2、与司法权相比,行政权最具主动性。司法权的运用奉行“不诉不理”原则,不是给予当事人和主管机关请求,司法机关不得径自审判,因而司法权具有被动性;而行政权的运行则具有主动性,它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地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要求,可以说,没有行政权的积极主动运行,依法治国就失去了主要产支柱。

(二)从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的关系来看,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不同,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法人、法人与法人这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而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的法律地位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主要表现在:

1、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之间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非平等协商关系;

2、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决定具有单方面性,即在多数情况下,行政机关的决定并不需要征得公民、法人的同意;

3、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关的决定具在先进性,即公民对行政机关的决定不同意,虽然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但这并不影响决定的执行。由此可见,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二者在事实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行政机关处于“强者的地位,公民、法人处于“弱者”地位,这容易出现“强者”侵犯“弱者”的情况。因此,要维护公民、法人和合法权益,保障行政权的正当行使,就必须把行政管理活动纳入法制轨道,做到依法行政。

(三)、从行政机关在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中担负的重要责任来看,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通过实施法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重要保证。在依法治国的方略实施过程中,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和立法机关的依法立法、司

法机关的公正司法,共同构成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其中,依法立法是基础,公正司法是保障,面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依法立法,就是要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建立起科学、严谨和完备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立法工作,加快了立法步伐,可以说,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已经基本形成。在国家社会、政治、文化和其它领域,已经基本上做到有法可依。那么在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强化严格执法,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则是一个比立法更加迫切和艰巨的任务。法律的实施是所有国家机关的任务,司法机关肩负重任,但更重要的还是行政机关,大量的法律包括经济方面的以及和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许多法律,都有要依靠行政机关去实施、去落实,面行政机关本身对效率的要求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接近于主观决定问题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要树立起法律的权威,使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切实奠定和实施,关键在于依法行政。

(四)、从推动整个社会法治化进程的需要来看,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即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从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依照法律来进行。这就要求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极大提高,要求全体公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要求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以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的社会氛围。而要做到这一切,关键就在于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加为行政机关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关,通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对整个社会生活规范化的、文明的依法管理,不仅能使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同时也能在全社会起到很好的尊重法律、执行法律和遵守法律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公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有助于树立起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法制化进程。

三、目前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一大批行政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已进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健康发展轨道。但是,与行政立法相比较,我国行政执法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是:

(一)、对行政立法的认识不够。有些行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依法行政重要性认识不足,总认为行政还是用发指令、批条子更方便,依法办事束手束脚。

(二)、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泛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法中往往以自身利益

决定对法律法规的态度,对自己有利的就严格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执行不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活动简单化,随意性很大;有的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严重,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破坏法律的权威;有的行政执法机关人员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视法律而不顾,贪赃枉法。

(三)、滥用权力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三乱”违法行政现象严重。有的行政执法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擅自发文,非法向相对人设定义务,规定收费、罚款等项目,侵犯相对人的合法利益;更有的以非法吊销许可证、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等做法违法行政。

(四)、存在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一些行政执法的工作人员,受地方和部门利益的驱使,不依法办事,或出具虚假证明,为当事人开脱罪责;或瞒案不报,内部消化;或以情代罚、减轻处罚。

(五)、执法主体过于分散。执法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互相扯皮等现象严重。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执法,责任不明,互相推诿、互相扯皮,效率低下。

四、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一)行政执法中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行政执法走上法制轨道时间较晚。《行政诉讼法》公布后,才开创了以法律形式规范行政执法的先例。行政执法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缺点。诸如行政执法机构不健全,行政执法权限不清,行政立法不完善,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执法缺乏可操作性,执法人员水平不高,经验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力量薄弱,执法工作的质量不高,执法的物质装备落后和执法人员待遇低等等,都是造成上述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

2、对行政执法的思想认识滞后。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下长官意志治理国家强大影响的惯性作用,我国某些行政领导对行政执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行政法律意识淡薄,存在着许多不利于行政执法的错误意识,如重人治、轻法治;只注意依法治民,不注意依法治官;缺乏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存在着地方主义、本位主义、人情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不负责任的思想影响。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严重破坏了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公正性、有效性。

3、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违法行政的责任追究不够严明。行政执法是一种国

家权力,而权力必须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否则极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产生。应该说我国行政执法监督的法律法规数量不少,也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体系,但实际运行效果却不尽人意。行政执法中的种种不合法、不合理的做法和执法人员的腐败行为,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比如行政执法监督主体的非独立性、监督职能无保障、监督责任不明确、监督缺乏程序保障、监督意识淡薄等等。

(二)、为克服上述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调整和加强行政执法机构,进一步完善行政立法,理顺行政执法体制。通过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组织法,从总体上明确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责权限和隶属关系,建立高效合理、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执法机构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快行政立法的步伐,尽快出台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行政检查法、行政强制执行法等,使我国行政立法体系更加细致和完善,使执行更具有依据性、可操作性。这样可使行政执法有法可依,促进立法与执法的协调发展。

2、强调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大力加强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行政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是严格执法的前提。各级行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并进行定期考核。同时,要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恪守规范,增强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是改善行政执法状况的重要环节,必须建立一支忠于人民、熟悉法律、有高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行政执法队伍。

(1)、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和岗位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2)、实行执法机关领导干部定期交流和重要岗位轮换制度。

(3)、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严格实行错案追究制度,对不适应执法岗位的坚决清除。

3、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为保证行政执法合理、合法地进行,应做好以下工作:

(1)、保障监督主体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我国行政执法主体大都与所监督对象有紧密联系。比如监察机关、审计机关不能独立于其所监察、审计的对象所构成的行政系统,其检查、审计活动受到很大的牵制和拘束。只有站在无利害关系的立场上,监督主体才能作出公正的督查。香港廉政公署之所以能发挥较大的检查监督作用,正在于它的

独立性。

(2)、改善行政监督程序。行政执法监督须有严密合理的程序作保障,否则,许多监督权将无法实现。行政执法监督应公开进行,可以设置听证程序,使监督公开化,将整个行政执法活动置于监督之下。因此,应建立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全面监督体系,以保证执法全过程合法、合理。

(3)、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为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党的十五大报告特别提出了“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度”的工作任务。所谓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就是确定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并对其执法责任实行量化评议考核的工作制度,是政府对行政执法进行监督的一种方式。首先确立执法责任目标,然后将各种法律责任,层层分解到各级部门和相关执法人员,并将其量化,作为其责任的限定和考评的标准,做到各个执法人员明确其执法任务、根限和程序,以及行政违法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建立评议考核制度,来检验行政执法工作完成的好坏。同时,还要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奖惩制度。此外,为了切实地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还应该由人大或政府制定执法责任制的有关条例或规定,如“持证执法制度”、“投诉制度”等,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执法责任制的规范化操作。

(4)、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实行执法公示制度,可以加强执法的外部制约,即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社会监督。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就是行政执法部门从公平、公开执法的基本原则出发,把行政执法各个环节向社会公开宣示,作出郑重承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从而促进行政执法状况的改善,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的一种制度。其内容包括:执法规范责任公示、执法程序公示、工作标准和质量公示、执法的工作时限公示、违示责任追究公示、社会监督公示等。为了保证公示内容得到有效的运行,还必须强化与之相适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如建立违示追究和领导连带责任制度,完善内外结合的监督网络,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监督体系。这样,在行政执法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合力作用下,行政执法监督必然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5)、实行行政机关决策合法性论证制度,保证行政机关决策合法有效,切实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实现国家行政管理法制化。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着国家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因此,行政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及有关规定,建立依法决策和重大行政决策的听证制度,克服违法决策现象,避免决策失误,保证决策合法、科学与民主。切实推进

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结 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要求: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人民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因此,探讨依法行政的问题,严格依法行政,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对于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行政管理学》 夏书章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行政法学》王连昌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讲座》肖扬 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5

4、《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孙金平2005-11-14

5、《中国公共行政学》 郭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6、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致 谢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就已经快毕业了。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心中有一份感激之情。我首先要感谢马红梅老师的悉心指导,从论文开题,拟定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到最后定稿,都给了我精心指导。对于本人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马红梅老师答惑解疑、不厌其烦,并且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作者再次对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其次,我要感谢各位任课老师的辛勤教导,是他们孜孜不倦的工作才使我们能够学习到现代的科学管理知识。

第四篇:论我国农村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农村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村务公开制度是我国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村务公开制度的好坏决定了我国农村民主监督的质量,在农村,无论是村民还是民主监督机构对村务监督乏力的原因主要是村务制度不健全,因而努力推进村务公开制度,实现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不断进步和完善,是推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主要途径。关键词: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监督

一、村务公开的概述

村务公开就是村委会把村民关心的、涉及村民利益的事务定期向村民公布,并接受村民的监督。村务公开是村民民主监督的基础,事关村民的切身利益。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全面推进村级民主监督。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该向村民公开。村民委员会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大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事情,应予纠正。经村民民主评议不称职的村干部,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村务公开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财务,二是自治事务,三是政务。财务是村务公开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主要包括财务收入、财务支出、财产、债务债权、合同兑现等五个方面。自治事务指的是除财务以外的村民委员会办理涉及本村村民利益的各类村务,主要包括兴办公共福利事业情况、农民负担情况、经济建设情况等。政务指乡镇政府下达的、需要村民配合完成的各项国家任务及行政

工作,如:计划生育、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宅基地申请批准、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等项目。

二、村务公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推行村务公开取得了积极地成果,但是在村务公开过程中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内容不真实且失真严重。虽然各地都或多或少公开了村务,但是公开的内容大部分有选择性,专挑一些不痛不痒的写一大堆,而对村干部不利的部分置之不理,让群众看不明白。有的村公务栏设在村里较为显眼的地方,使村民了解村务较为方便,但公开栏上张贴的村务多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对村民关心的或涉及村民利益的内容却不公开,如村集体支付的吃喝招待费,上级拨付的专项款,村集体兴办企业经营收支等从不公开。”即使公开,其内容失真严重,公开不及时,甚至搞”秘密公开”,即将公开的的内容不张贴在村里的”明白墙”,而是贴在村办公室。”[1]村民对村务公开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较多,尤其是涉及村财务方面的内容。有的村民说:”公开栏是糊弄人的,我们才不信呢,来参加会议是为了顶替一天的工作,也是为了不得罪干部。”[2]国家统计局城乡调查队在河北省58个县的调查表明:”有67%的村民认为村务公开内容全部真实或主要内容真实,但也有33%的村民认为虚假的东西较多,属欺骗村民,应付上级检查。”[1]这样,农民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失去兴趣,认为村务公开可有可无,与自己无关,严重影响村民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其次,村务公开的程序不规范,有较大的随意性。一些地方村务公开的程序随意性较大,是否公开、公开的内容都由村委会说了算,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不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十分简单,只粗略的列了大项,而对详细的项目从不公布,对于村民关心的财务收支状况不按程序公开,或者不公开,村民对村财务的状况一点也不清楚,这为村干部假公济私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多数村庄村务公开的形式较为单一,多以固定公开栏和公开表的方式公开村务,缺乏创新,并且公开的次数太少,有的村半年才公开一次村务,群众看到的是往往是半年或一年前的陈账陈事,公开栏成了村干部的形象工程;村务公开没有固定的程序,对于村财务收支状况应先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及村民代表大会的审计才能公布,但是,有的村没有接受审计就随意公开,审计程序完全被忽略。同时,村务公开的后续工作没有做好,村干部将村务张贴到村务栏后,就直接走人,对村民提出的疑问也不管不顾。

最后,上级政府对村务公开监督不力。塞缪尔.亨廷顿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现代改革的实施,没有中央政府的强有力的行政指导很难收到成效。因为在高度集权体制的条件下,没有权力上层的首肯与推进,任何来自下层的创新活动常会被压制或缺乏持久的生命力而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村民自治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与帮助下,才能不断地改进。同样对于村务公开,也要依赖乡镇政府的指导与监督。如果没有乡镇政府的支持与监督,村务公开很可能流于形式。然而

在一些农村地区,乡镇政府由于缺乏利益的驱动而忽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对村务公开只是做一般性号召,疏于认真检查指导、不注重质量和实际效果的现象严重存在,从而造成村务公开难以推进。[1]

三、完善我国村务公开的对策

我国村务公开存在不少问题,由于村务公开制度不健全导致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使村民的民主监督不能落于实处,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农村的社会稳定。因而,加强村务公开,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放在我国村民自治的首要位置。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健全的制度是村务公开正常开展的有效保障”。为了使村务公开完善好,必须从制度方面对其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村务公开按制度实施。除此之外,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大村务公开的力度。

1、加大村务公开的宣传力度,提高村干部的村务公开意识 村务公开涉及面较广,很有可能触动村干部的自身利益,因而推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我们要从思想认识入手,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向村干部宣传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等,提高村干部对村务公开的认识水平。同时,要强化村干部对”村务公开”的学习。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村务公开的有关政策,领会村务公开的精神实质,做到执行党的村务公开政策不走样。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村务公开的业务知识,尤其是财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村

务公开贯彻落实好。

2、明确村务公开的形式和程序,落实村务公开的内容 要坚持公开的全面性,把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全部予以公开,如村级财务收支、宅基地的使用、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等重要事项要及时公开。同时,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机补贴、种粮直补、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的政策落实情况,都要纳入公开的范围,真正做到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什么问题与群众利益最直接就公开什么;[3]总之,从源头上遏制违纪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全面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账目公开、资金使用与去向公开,落实公开的内容。

3、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实现民主监督

上级部门是监督村委会是否积极开展村公务开的主要力量,上级部门要按时督查、检查。在督查过程中,要严格村务公开的标准,完善村务公开的程序;并且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少听村干部的汇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之风,强化审计监督。在村务公开中,财务公开是村民最关心的也是村干部容易出现纰漏的部分,因而在民主理财小组对财务公开进行监督的前提下,上级部门也要严格审查,对财务公开不执行的或执行不好的采取有效措施,限期”补课”。

除了上级监督,还要加强民主理财小组对村务及财务的监督。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坡镇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民主理财小组,根据本村经济活动情况,对每月已发生的经济业务逐笔审核,按照村务

公开的要求,村财务每季度公开一次,保证本村的各项收支情况的真实,以防止胡支乱花,侵吞集体财产,真正向农民群众交一份清白的收支表。[4] 参考文献:

[1]郭磊.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中国政治文明发展中的核心变量[d].浙江理工大学,2011.[2]王铭.村务公开问题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3]王满荣.困境与反思:村监督组织运行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2,(3).[4]陈幼华.提高村级民主监督的时效性[j].现代农业,2008,(1).作者简介:于娟娟(1986-),女,燕山大学文法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方政府管理研究。

第五篇:高校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振兴的重要保证,如何培养出适合时代

要求,高素质的新一代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要担负的重大职责。而高校新生的教育与管

理更是高校学生工作中要面临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做好高校新生工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

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有利于以后各项学生工作的顺利

开展,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高校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自主学习能力差在高校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主要表现

在: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在入大学之前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考取大学,而一旦进入

大学之后,对于社会的生存压力没有明确认识,一时找不到新的学习目标而容易失去学习压

力和动力。加之大学环境相对宽松,学生们有了更多的个人自由选择空间,很多大学新生认

为最终学习目标已经实现,思想上就此放松,于是在新生入学阶段,有部分同学会出现荒废

时间,无所事事的情况,如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和耽于个人情感方面,漠视学习成绩等,情况堪忧。第二,学习方法不当。高中阶段的强化知识和大量的习题训练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的全新环境,新生一时不知如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有效学习,自主学习意识较弱,在寻找新的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高校教学进度、成绩下滑等问题。

1.2生活自理能力差从新生的成长历程来看,在新生接受初等和中等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生活重心大多放在个人课业方面,对于个人家庭事物方面缺乏锻炼和能力培养,尤其

是个人自理能力存在诸多缺陷,加上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呵护溺爱,以致在新生的思维中

逐步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学生的任务就只是学习,其他一切免谈。新生之前很少从

事社会实践活动,生活技能的学习和锻炼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新生入大学报到之时,出现父

母奔忙,孩子淡然以对的现象并不鲜见。

1.3心理承受能力差现在的高校新生大都经历单纯、成长顺利,不曾为衣食问题所困

扰,面对困难与承受挫折的机会也较少,因此缺乏遭遇困难与挫折的锻炼,他们一般意志力

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在高中是学校的佼佼者,进入强手如林的大学校园后,昔日的优势不复存在,自尊心和自信心均未得到满足,从而导致挫折感的产

生;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放松了学习,把时间大部分放到对异性的追求上,当把过多的感

情投入到某人身上而又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挫败感;有的学生自

小娇生惯养,被父母过分保护,他们往往经受不住或多或少的阻抑个人要求、愿望的刺激,经受不住生活中的大小波折,易产生心理挫折。当遇到挫折后,这些学生便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如颓废、失望、苦闷、沮丧、焦虑等,有的甚至心理失常走向绝路。

1.4人际交往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现在的高校新生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在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方面有很多不同,由此造成了同学间的交往障碍,他们一方面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一方面又抱怨同学间缺少真诚。新

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周围同

学的感受,要求得到爱护,而不懂得如何去爱护别人,他们虽然渴望友情,渴望与人交往,但不习惯集体宿舍生活,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也不知

道如何处理和同学之间产生的矛盾。有些新生之间的家庭环境差别较大,相互容易产生自卑

或自大的心理偏差,因此在平时生活中交往起来会出现问题。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新一代的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加强高校新生教育和管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2应对措施

2.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同于高中时代,帮助大学生走好大学

学习生活的第一步至关重要。根据新生的需要,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不断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新生入学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自

己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培养规格和办学特色的教育,更应该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奋斗目标作为其主要内容。新生的入学教育不应该只集中在军训的时间里,它应该贯穿于大学第一个学期的始终。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可以请本专业较权威的专家介绍专业学科基础、发展动态并列出各阶段的必读书目,使其对所学专业有正确的了解,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学习成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介绍经验,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要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新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新生通过对自己的全面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自己的优势、差距,确定自己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并制定出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具体实施步骤,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2.2注重新生班级干部的培养新生班干对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对促进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是学院领导与同学的纽带,发挥着上情下达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对班干的选拔和培养。辅导员应该充分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档案与认真观察相结合的办法,注意有特长、思想素质高、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将他们纳入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对新生班干辅导员可以采用先指定,经过一定阶段的试用后,再由同学以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新生班干虽有满腔热情和良好的工作愿望,但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思路,不能完善地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不少学生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他们虽然工作十分积极、认真负责,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有必要通过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对新生班干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加强他们的学习意识,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注意对时间的利用。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作为学生干部应该在各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同学,起到表率的作用。通过培训,端正他们的工作动机,明确服务意识,培养集体观念。学生干部要善于控制自己,善于与人合作;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坚持原则,敢于与不良现象做斗争。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可以向他们传授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

2.3充分发挥辅导员助理的作用辅导员助理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提高教育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辅导员助理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辅导员助理一般由高年级的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兼任,他们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优秀,热心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辅导员助理在新生的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他们可以帮助新生了解专业背景和未来研究方向,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新生可以避免犯错,少走弯路,尽快掌握专业的学习方法;可以合理规划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树立起一个积极、明确的奋斗目标。第二,他们在年龄和心理上更容易与新生同学交流和沟通,能及时地、正确地帮助和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在他们的帮助下,新生可以学习处理协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室友之间的关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互助的意识。第三,他们可以将进入大学后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传递给新生班干部,具体指导新生班干部开展工作,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新生班干部可以提高工作艺术水平和工作效能。第四,他们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活动,朝夕相处,他们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也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并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他们能及时了解、反馈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隐含在学生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他们能事先觉察,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以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2.4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中指出,辅导员是人生发展的导航人,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权益的保护者,教学科研的承担者。辅导员是大学新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学生工作最基层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和协调者。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做好新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第一,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辅导员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崇高的理想,在重大政治和理论问题上旗帜鲜明。辅导员只有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用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才能真正使大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收到教育人、感化人的良好效果。第二,提高理论知识素质。辅导员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要认真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尽量掌握住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把它很好地运用于日常工作当中。第三,提高工作水平。辅导员要自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应有的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通过学生充分发挥“三自”功能来推动学生工作。要讲究工作的艺术,在语言、行为上应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尽量减少强制的痕迹;批评学生要注意方式,处理问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富有人情味。

3结语总之,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新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高校管理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为培养合格人才贡献我们高校管理人员的一份力量。

下载论我国高校秘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我国高校秘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我国物业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山西煤炭职工联合大学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我国物业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专业: 工商管理 班级: 2007工商企业管理二班 姓名: 史 小平指导教师: 高 文 洁 二零一......

    论我国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心态问题,影响着人们对待社会的态度。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这必然会带来不同社会阶层以利益为核心内......

    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则范文

    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疗卫生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与国民福利息息相关。目前,在中国,医疗问题遭到民众的普遍诟病,与住房、教育并为人民新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级政工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历来坚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理......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从 1999开始, 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贾庆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迫切要求高等教育改变......

    浅议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士良,郑爱平,张建富 ( 浙江大学纪委,浙江杭州,310058) 【摘 要】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是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加强其作风建设......

    高校资助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即(国发[2007]13号)颁布,我国开始全面实施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标志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