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03:2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议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士良,郑爱平,张建富

(浙江大学纪委,浙江杭州,310058)

【摘 要】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是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加强其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客观需要、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正确分析当前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作风现状,积极研究并提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具体对策,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张士良(1975 -),男,浙江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大之光”基金(188490 -11101)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2011 年 3 月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历史责任[1]。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下称领导干部)作为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其言行直接影响到构建和谐校园的成败以及学校发展的兴衰。2009 年 10 月以来,笔者就部分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有 89% 的受调查者认为“加强学校中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促进本单位和谐发展重要”。因此,要将构建和谐校园的任务落到实处,需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

(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客观需要

客观分析当下影响高校校园的诸多不和谐因素,起因往往与领导干部作风有关。存在于领导干部作风中的各类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损害着校园和谐,也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发展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正确认识和处理其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之间的关系问题,做到把继承优良传统、创新时代新风、丰富作风建设内涵与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结合起来,把转变总体作风与转变具体作风、解决共性问题与解决个性问题、系统改进与专项治理结合起来,才能通过统筹作风建设更好地推进校园和谐。

(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前提

建设和谐校园首先要有党的坚强领导,领导干部是党实现在高校领导核心地

位的骨干力量。其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学校的形象,特别是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最直接、作用最具体、检验最切实,甚至关系着高校的兴衰。如作为和谐校园建设思想道德基础和重要任务的校园文化[2],领导干部挖掘提炼什么样的办学特色、倡导推行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就会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学习什么,摒弃什么;崇尚什么,抵制什么。领导干部只有自身作风优良,才能正确把握和谐校园建设方向、合理选择建设途径、有效凝聚建设力量,开创风正气顺、生动活泼、和谐共荣的局面。

(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高校和谐校园的实现,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大局的“上道工序”,也是实现党内和谐的重要基础。在学校工作中,广大教职工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体,而教职工的精神状态和领导干部的作风紧密相联,如果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不在学校日常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中,不能做到身先示范、深入倾听意见和建议,就会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师生关系、教学成效和科研水平。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可为党内和谐、干群和谐、师生和谐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符

高校领导干部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要求其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思想作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但有些领导干部却思想保守,进取意识差。具体表现在: 有的没有深刻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不能把和谐理念贯彻到和谐校园的构建中;有的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能深入教学科研一线;有的想问题、办事情习惯于凭主观、想当然;有的在“为什么干”的问题上认识模糊,把自身工作视为职业,而不是事业等。

(二)能力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不符

由于高校领导干部面对的主体是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家学者和思维活跃、复杂求变的青年学生群体,要求其须具备特殊或更高的能力素质,做到专业化、知识化管理。但个别领导干部却安于现状,学习精神差。具体表现在: 有的工作标准不高,停留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放不开手脚,患得患失,缺乏魄力,不敢大胆尝试;有的认为自己能力水平已经胜任需要,没

有必要在学习上下功夫,或为学习而学习。

(三)服务意识与师生员工要求不符

“管理也是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应是领导干部要确立的正确思想,从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但个别领导干部却存在宗旨意识淡薄,漠视师生利益。具体表现在: 有的不习惯走群众路线,官本位主义思想较重,说话做事不民主,喜欢搞一言堂;有的喜欢走上层路线,不愿和师生员工打成一片;有的在事关师生员工冷暖,关系到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上,表现得漠不关心、置之不理等。

(四)生活作风与榜样表率要求不符

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不仅关系到管理绩效,而且对本单位成员的思想行为具有极强的导向和凝聚作用。但个别领导干部却存在生活作风不严谨,落实廉洁要求不严格。具体表现在: 有的不能按照党员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习惯于我行我素;有的丢掉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养成了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的生活习惯;有的生活情趣不够高雅,生活习惯不太健康,偏爱于吃喝或游山观景;有的甚至收受贿赂,违纪违法,走上犯罪道路等。

三、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一)实现两个转变

1. 思想观念的转变: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高校科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理念

[3]。实现“以人为本”,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思想,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集中精力,带头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治学,创造和谐的、包容的、创新的学术环境,建设和谐共进的人际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勤勉踏实,把广大师生员工利益放在首位,实现以良好作风促学风、带教风、正校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 思维方式的转变: 系统辩证。遵循系统辩证法,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树立大局观念,运用“系统”和“辨证”的方法,实现学科共生融合、学校整体和谐以及部门稳步发展。特别是在不同地方建有多个不相连校区的高校,有着散(校区分散)、全(学科齐全)、杂(情况复杂)、大(规模巨大)的特点以及突出矛盾,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学校整体性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部门在全校中的位置和发展定位,正确处理部门与学校以及部门间的利益关系。

(二)提升三种能力

1. 科学发展能力。校园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关键靠干部。领导干部应创造条件,提高三种科学发展能力: 一是提高“谋发展”能力,从整体上对学校及部门发展进行思考和谋划;二是提高“善发展”能力,用宽广眼界乃至世界眼光整合配置各种资源、创造良好环境;三是提高“抓发展”能力,以“求真”务实精神抓好各项事业。

2. 民主管理能力。领导干部之间的和谐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和谐,提升领导干部民主管理能力,对于顺利开展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三重一大”事项,班子内可能有思想不统一、言论不一致,干部之间应广泛征求意见,求大同存小异,和而不同;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力求思想上合心、行动上合拍、工作上合力,将每个人的能量凝聚成一股足以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进步的力量。

3. 开拓创新能力。21 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应顺势而为,不断强化开拓创新能力,成为富有创造性思维的思考者、踏踏实实的实干家,有效解决学校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实践证明,善学习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是做好工作的基础。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坚持学以致用、学以创新。

(三)强化四种意识

1. 法律意识。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法治基础。领导干部要强化法律意识,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形成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各种社会现象比较复杂,领导干部更要正确处理好“法治”与“德治”、自主管理与依法办学等关系,提高学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

2. 公仆意识。“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党章对领导干部的肯定和要求。邓小平同志认为“领导就是服务”。服务是现代领导干部的本质特征。高校领导干部要强化公仆意识,牢记服务宗旨,摆正自身位置,最大限度地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办实事,获得最广泛的认可。

3. 宽容意识。领导干部的权力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但最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领导干部的品德,即宽容。领导干部要强化宽容意识,努力做到“三容”。一要“容人”,尽量避免产生摩擦和矛盾;二要“容事”,处理事情尽可能客观公正;三要“容话”,对各种冷嘲热讽、奚落侮辱有强大的“免疫力”,从而提高凝聚力

和战斗力。

4. 自律意识。和谐校园的建设靠的是全校师生员工的精诚团结,靠的是干部良好作风的表率作用。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和作风修养,强化自律意识,在行为上防微杜渐,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决抵御各种腐朽堕落文化思想的侵袭,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自觉接受监督,廉洁从政。

参考文献:

[1]戴跃侬. 和谐校园论[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2.

[2]杨叔子,余东升. 关于高等教育中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9,(09).

[3]陈德文. 把以人为本理念内化为大学办学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2009,(16).

第二篇:高校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振兴的重要保证,如何培养出适合时代

要求,高素质的新一代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要担负的重大职责。而高校新生的教育与管

理更是高校学生工作中要面临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做好高校新生工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

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有利于以后各项学生工作的顺利

开展,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高校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自主学习能力差在高校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主要表现

在: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在入大学之前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考取大学,而一旦进入

大学之后,对于社会的生存压力没有明确认识,一时找不到新的学习目标而容易失去学习压

力和动力。加之大学环境相对宽松,学生们有了更多的个人自由选择空间,很多大学新生认

为最终学习目标已经实现,思想上就此放松,于是在新生入学阶段,有部分同学会出现荒废

时间,无所事事的情况,如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和耽于个人情感方面,漠视学习成绩等,情况堪忧。第二,学习方法不当。高中阶段的强化知识和大量的习题训练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的全新环境,新生一时不知如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有效学习,自主学习意识较弱,在寻找新的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高校教学进度、成绩下滑等问题。

1.2生活自理能力差从新生的成长历程来看,在新生接受初等和中等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生活重心大多放在个人课业方面,对于个人家庭事物方面缺乏锻炼和能力培养,尤其

是个人自理能力存在诸多缺陷,加上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呵护溺爱,以致在新生的思维中

逐步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学生的任务就只是学习,其他一切免谈。新生之前很少从

事社会实践活动,生活技能的学习和锻炼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新生入大学报到之时,出现父

母奔忙,孩子淡然以对的现象并不鲜见。

1.3心理承受能力差现在的高校新生大都经历单纯、成长顺利,不曾为衣食问题所困

扰,面对困难与承受挫折的机会也较少,因此缺乏遭遇困难与挫折的锻炼,他们一般意志力

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在高中是学校的佼佼者,进入强手如林的大学校园后,昔日的优势不复存在,自尊心和自信心均未得到满足,从而导致挫折感的产

生;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放松了学习,把时间大部分放到对异性的追求上,当把过多的感

情投入到某人身上而又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挫败感;有的学生自

小娇生惯养,被父母过分保护,他们往往经受不住或多或少的阻抑个人要求、愿望的刺激,经受不住生活中的大小波折,易产生心理挫折。当遇到挫折后,这些学生便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如颓废、失望、苦闷、沮丧、焦虑等,有的甚至心理失常走向绝路。

1.4人际交往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现在的高校新生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在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方面有很多不同,由此造成了同学间的交往障碍,他们一方面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一方面又抱怨同学间缺少真诚。新

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周围同

学的感受,要求得到爱护,而不懂得如何去爱护别人,他们虽然渴望友情,渴望与人交往,但不习惯集体宿舍生活,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也不知

道如何处理和同学之间产生的矛盾。有些新生之间的家庭环境差别较大,相互容易产生自卑

或自大的心理偏差,因此在平时生活中交往起来会出现问题。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新一代的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加强高校新生教育和管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2应对措施

2.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同于高中时代,帮助大学生走好大学

学习生活的第一步至关重要。根据新生的需要,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不断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新生入学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自

己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培养规格和办学特色的教育,更应该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奋斗目标作为其主要内容。新生的入学教育不应该只集中在军训的时间里,它应该贯穿于大学第一个学期的始终。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可以请本专业较权威的专家介绍专业学科基础、发展动态并列出各阶段的必读书目,使其对所学专业有正确的了解,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学习成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介绍经验,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要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新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新生通过对自己的全面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自己的优势、差距,确定自己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并制定出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具体实施步骤,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2.2注重新生班级干部的培养新生班干对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对促进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是学院领导与同学的纽带,发挥着上情下达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对班干的选拔和培养。辅导员应该充分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档案与认真观察相结合的办法,注意有特长、思想素质高、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将他们纳入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对新生班干辅导员可以采用先指定,经过一定阶段的试用后,再由同学以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新生班干虽有满腔热情和良好的工作愿望,但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思路,不能完善地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不少学生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他们虽然工作十分积极、认真负责,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有必要通过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对新生班干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加强他们的学习意识,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注意对时间的利用。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作为学生干部应该在各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同学,起到表率的作用。通过培训,端正他们的工作动机,明确服务意识,培养集体观念。学生干部要善于控制自己,善于与人合作;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坚持原则,敢于与不良现象做斗争。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可以向他们传授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

2.3充分发挥辅导员助理的作用辅导员助理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提高教育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辅导员助理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辅导员助理一般由高年级的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兼任,他们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优秀,热心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辅导员助理在新生的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他们可以帮助新生了解专业背景和未来研究方向,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新生可以避免犯错,少走弯路,尽快掌握专业的学习方法;可以合理规划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树立起一个积极、明确的奋斗目标。第二,他们在年龄和心理上更容易与新生同学交流和沟通,能及时地、正确地帮助和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在他们的帮助下,新生可以学习处理协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室友之间的关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互助的意识。第三,他们可以将进入大学后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传递给新生班干部,具体指导新生班干部开展工作,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新生班干部可以提高工作艺术水平和工作效能。第四,他们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活动,朝夕相处,他们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也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并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他们能及时了解、反馈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隐含在学生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他们能事先觉察,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以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2.4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中指出,辅导员是人生发展的导航人,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权益的保护者,教学科研的承担者。辅导员是大学新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学生工作最基层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和协调者。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做好新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第一,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辅导员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崇高的理想,在重大政治和理论问题上旗帜鲜明。辅导员只有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用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才能真正使大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收到教育人、感化人的良好效果。第二,提高理论知识素质。辅导员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要认真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尽量掌握住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把它很好地运用于日常工作当中。第三,提高工作水平。辅导员要自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应有的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通过学生充分发挥“三自”功能来推动学生工作。要讲究工作的艺术,在语言、行为上应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尽量减少强制的痕迹;批评学生要注意方式,处理问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富有人情味。

3结语总之,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新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高校管理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为培养合格人才贡献我们高校管理人员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来源: 时间:2011年08月18日作者:桃花仑街道党工委书记唐韬 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十七大报告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当前领导干部的作风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作风方面

主要表现在:

1.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淡化。有的领导干部淡漠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轻视理论学习,缺乏政治理论素养。存在这方面问题的干部所占比重较少,但应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2.思想不够解放。“左”的东西影响还很深,缺乏创造性,害怕担风险。遇到困难或听到不同意见,就犹豫不决,等待观望,止步不前。不善于从本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顺应发展趋势,敢作敢为。

3.精神不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没有争上游、创一流的勇气,工作责任感、事业心不强,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习惯于按照老经验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不急不火,等上级制定政策,看周围市、县是怎么干的。

4.急躁冒进、盲目蛮干。不尊重客观规律,不尊重群众意愿,多凭主观意志决策。对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设施、文化教育、人力资源的培养等事,由于考核指标不健全,表现得不

(二)学风方面

主要表现在:

1.学风不浓,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缺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强调没时间学,却成天忙于不必要的应酬。学习制度缺乏明确考核的指标。

2.目的不明,学习的目的不在应用而在装潢。学习不刻苦,不钻研。

3.照搬照抄,不能用学到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际脱节,喜欢在名词、概念上兜圈子,搞教条主义。

4.适合自己就行,奉行实用主义态度。任意裁剪理论,甚至把自己不正确的理解说成是理论的原意和上级的精神。

(三)工作作风方面

主要表现在:

1.对待群众的态度冷漠。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公仆意识淡化,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实话、摸实情,作风飘浮。

2.工作形式多、内容少。有的忙于迎来送往,有的陷于文山会海,有的热衷于哗众取宠。一些领导干部贪图虚名,心浮气躁,干工作不深、不实。对上级的决议、会议精神、工作要求,只管传达,不抓落实,停留在开会安排、发文布置上,不去督促,不抓检查。

3.办事只讲感情,不讲原则。只讲人情,不讲党性,不敢与违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四)领导作风方面

主要表现在:

1.民主集中制坚持得不好。有的领导干部不坚持民主集中制,无视组织纪律,大局观念淡薄,有的在执行上级决策和政策上搞实用主义,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从部门小团体利益出发,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官僚主义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同群众的关系不是“鱼水关系”,而是“油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

系”。多

3.不能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不能正确的使用手中的权力,利用手中的权力不能很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五)生活作风方面

主要表现在:

1.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享乐化。贪图享受,追求奢华,颠倒了生活中的是非界限。利用职权搞权钱交易,利用公款游山玩水,大吃大喝。

2.在精神生活上空虚颓废。少数干部丢弃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丧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迷失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热衷于搞封建迷信。

3.在社会生活上庸俗。把庸俗作风、市侩习气带进党内、干部队伍内。在生活中傍大款,摆官架子,做老板派。

4.在家庭生活上逐权夺利。有的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己的公仆身份,将自己变成了“社会的主人”。他们不是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自己的家庭生活服务。

二、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到位。现在的各级领导干部基本是建国以后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过政治大风大浪的考验,有一些干部没有系统地接受党的政治理论教育

二是封建传统残余的影响。作为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大国执政的执政党,不可避免受其传统文化的负责影响。

三是教育培训偏少。目前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以及其他培训机构虽然不少,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长效机制不健全。

四是制度不健全。当前导致一些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原因也有制度层面的问题,特别是监督方面的制度。

五是监督力度不够。尽管目前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规章制度,但实际执行中不可避免地受某些因素的干扰。

六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一方面,一部分人和领导干部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另一方面,一些不良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

七是行政事务缠身。当前导致领导干部和政府机关形式主义严重、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

八是社会活动多、交往人员杂。一是社会活动多。二是社会活动多导致的交往人员的多和杂。

九是干部考核、选拔、任用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考察、选拔、任用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领导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跑官要官风气盛行。

十是少数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好。目前领导干部方面的一些不良作风同少数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好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目前领导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要严格按照十七大要求,结合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际,扎实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1.加强思想教育,自觉养成好作风

领导干部的作风,是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素质的外在反映。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应该首先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只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改进作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会有行动上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始终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深入扎实开展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民主集中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集中教育活动,坚持党的原则和严守党的纪律,狠刹歪风邪气、树立新风正气,大力倡导为民、务实、清廉,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干部伍中营造了群策群力谋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的浓厚氛围,呈现出人心思进、团结奋进、开拓前进的新局面。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只要

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和任务,把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往深里抓、往实里做,就能够做到常抓常新、扎实有效。组织工作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培训,启发和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处理好做官与做事、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职位、正确对待事业,自觉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

2.激励和鞭策干部切实树立好作风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章和《干部任用条例》,把干部的注意力引导到干事、创业、为民上来,激励他们不断树立好作风,展示好形象。

一是正确的选人标准引导干部。认真落实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大力选拔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特别要把是否具有好的作风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能够模范发扬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干部,要大胆提拔重用;对那些背离中央的要求,在作风上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干部,不仅不能重用,还要进行严肃认真的批评教育。通过明确用人标准使广大干部清楚认识到,要想得到组织的认可,只有转变作风埋头实干一条路可走。二是用科学的考核办法评价干部。科学地评价干部,是正确使用干部的前提。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全面考察。既要看经济发展的情况,又要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做的工作;既要看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情况,又要看广大群众的评价和反映;既要看干部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其及对长远发展作出贡献、打下的基础。努力做到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的优劣长短、功过是非。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引导干部改进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确保自己的所为经得起群众检验和历史检验。

3.贯彻民主集中制,规范和约束干部始终保持好的作风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具体运用。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是领导班子团结战斗的重要保障,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以此规范工作、端正作风,是摆在组织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一要以民主集中制促进科学决策,按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切实防止和克服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前征求意见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征求下级党组织、相关部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议事决

策规则,明确议事决策的原则、范围、程序等,保证领导班子民主议事、科学决策。二要以民主集中制增进班子团结。通过充分发扬民主,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通过集中统一,形成步调一致的局面。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和群众监督。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在领导班子内部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不断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三要以民主集中制保障工作运行。四要以民主集中制推动工作落实。每个干部都要对工作负责,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认真落实述职述廉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进一步形成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

4.加强监督检查,防止不良风气的出现和蔓延

权力失去有效监督,不良作风就会出现。一种好作风的形成,是多种良性因素互相作用、日积月累的结果。一种不良作风的形成,也总会有一个由小到大、逐渐演变的过程。领导干部作风出现了不良苗头,上级组织能不能及时提醒、打招呼,严肃认真地督促其改正,非常重要。这是防微杜渐、防止和克服领导干部出现不良作风的重要关口。今后一个时期,干监督工作应突出“贵在创新、重在落实”的理念,着力在创新方法、讲求实效上下功夫。一坚持完善已有制度,切实发挥监督作用。按照“坚持有效的、完善不足的、补充需要的”思路,加强干部监督制度建设。对实践证明有效的制度,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一些尚不完善的制度,要继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提高。对实践证明确实起不到应有作用的制度要予以废止,提高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信度。二是创新工作思路,形成监督合力。三是坚持有的放矢,突出监督重点。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战略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秉公用权服务人民,带着感情、责任和追求做好工作情况的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情况的监督;对违反党纪政纪的人和事,要严肃处,切实防止和克服领导干部中出现不良作风。

第四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级政工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历来坚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书记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高校党建工作不仅是宣传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重要载体,更是抵御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分化的有力抓手。凝聚时代力量,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意识,践行创新发展理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党的领导第一位,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复杂形势,任务艰巨。尤其是伴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学校党建工作存在着诸多严峻地问题,亟待解决:一些党员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一些党员存在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主要是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一些党员存在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主要是利己主义严重,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一些党员存在精神不振的问题,主要是工作消极懈怠,不作为、不会为、不善为,逃避责任,不起先锋模范作用等;一些党员存在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主要是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注意个人品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势,以问题为导向,主动思考,及时跟进,是努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发挥服务保证监督作用,促进学校良性发展的首要前提。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件复杂工程,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坚持首善标准,这是主动适应、把握、引领高校党建工作新常态的重要抓手。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说,主要解决的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而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需要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穿于学校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这是学校党建工作的核心要义。

(一)“坐得住”,补足精神上的“钙”

“坐得住”就是安下心来,努力学习,安心工作,并在不断地学习中进一步坚定信仰,提升觉悟,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全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党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出台了一系列党建理论,不仅为学校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学校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战略性问题给出了新思路。这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和依据,要“坐得住”努力学习,消化吸收,并要在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

(二)“行得通”,强化贯彻执行力度

“行得通”是指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真、效果实。空谈没有好处,只有坏处。个别领导的文章,写得特别长、重复、乏味、内容空泛,常常泛泛而谈,离题万里,使人如坠云里雾里;有些“指示”“文件”过于公式化、刻板化,先国际,后国内,最后喊口号,空话、套话一大堆;有的为了“具体”而“具体”,把一些毫不相干的细小之事堆积在一起等等,这些形式主义的做法都是非常可怕的!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作为基层党组织,如何克服形式主义,把脉时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依托上级党委要求,身体力行地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纪律建设”等党建各项工作落做实、做强,使上级的工作思路和意图在实践一线得到充分有效地贯彻执行,杜绝被动应付、工作不力的现象发生,这是责任担当的最好体现。

(三)“事求是”,贵在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是我党的灵魂。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是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抓手。特别是要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与解决学校内部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优势、展示作为的关键所在。针对学校在一定时期某个阶段改革发展出现的特点和困难,从政治角度,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事求是”,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开展工作是关键的关键。

(四)“一体化”,齐抓共管,强化责任担当

学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效开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一体化”发展方针,只有这样,才能将“四个意识”真正落实到位。坚持齐抓共管是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应尽职责。在实际工作中,问题、困难的解决首先是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的。通过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再推进工作的开展,这是完成任务的基本路径。但是,不可否认,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只是党委组织、宣传部门负责人的事,与其他部门、行政领导无关的错误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被动与低效。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一体化”齐抓共管。

三、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打造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有着基本的操作模式。但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全新的工作样态,需要创新发展。

(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世间万物,变动而居。创新不仅需要理论创新,更需要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因时而动”,健全完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机制,杜绝“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痼疾,对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十分必要。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理顺党建工作体系,做到目标同向,各司其职,良性运转;必须创新考核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目标细化到具体工作中,以考促评,以评促进;必须强化竞争意识,推行竞争上岗举措,营造创优争先氛围;必须建立保障机制,加强人财物投入,落实软硬件建设,加大科研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综合品位,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发展需要平台,平台贵在内涵

发展是硬道理,但更需要平台,而平台则更取决于内涵。围绕重、难点问题,通过任务驱动策略强化形势任务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以教书育人为中心实现自我超越的基本路径。要围绕品牌战略,强化管理,落实“工作优质、干部优秀、党员先锋”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要立足解决当前教学规模迅速扩张与教师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加快人才建设步伐,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培育优良人力资源,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三)取法乎上,只得其中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适合学校特色,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要把贯彻上级党委要求与教学管理相结合,分层次,分对象,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学校发展的敏感问题、热点问题,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正确引导,解疑释惑。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全体师生的思想统一起来,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更新观念、适应变革、增长技能。要在增强主动性、超前性和预见性上下工夫,掌握教职员工的思想动态,抓住不良苗头,打好预防针,切忌“事后补漏”。

(四)教师发展学校

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样需要一个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保障。要通过有效方式和渠道着力提升政工队伍素质,优化政工队伍结构;加大培训力度,拓宽政工干部的知识面;下决心选调一批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中青年教职员工到政工队伍中来。而政工人员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的理论和教学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和水平。队伍创新是高效思想政治工作的可靠保障。

总之,凝聚时代力量,增强责任意识,是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所在。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和教学管理实际情况,善于创新,才能真正体现自身价值,才能在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充分发挥“生命线”的作用。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从 1999开始, 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规模扩招的时期, 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大规模增加。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 909万人。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及概况

建国初期1949年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为2.1万,到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毕业生为16.5万,如今的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834万,毕业生人数是建国时的397倍,是恢复高考起始时的50倍。从1998年开始,中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就逐年增长,从1998年的82.98万直线上涨到2021年的909万,在这短短的二十三年的时间里涨了10倍,并还在保持增长的趋势!同时在线高等教育的录取率已经达到了81%,比1998年翻了一倍多,比刚恢复高考时的录取率翻了十五倍。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盈利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14万人。十年前,这个数字仅为约600万。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

“"

2011-2021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分析

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874万人,2021届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到909万人。由于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可抗力地将毕业生就业难度推向顶峰,据调查2020年应届毕业生入职率未达到20%,也意味着2021年将会有更多的2020年应届毕业生加入到找工作的队伍当中,2021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将会更加艰难。

通过调查,2021应届毕业生当中,56.9%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加入就业大军,较去年收缩18.9个百分点;毕业后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应届生占比9.5%,较去年的6.6%也有明显提升。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及对人才要求提高,是驱动专科、本科生继续深造的动力。数据显示,企业招聘应届生的学历门槛逐年提高,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职位数占比由2019年第一季度的17.6%,上升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29.8%。加之在部分雇主的认知中,硕士学历逐渐成为“标配”,因此专科生与本科生为自己“镀金”的意向也更加强烈。数据显示,超过10%的专科生表示将在“国内继续学习”,9.5%的本科生也选择继续深造,高于硕士生4.3%的比例。企业需求变化,也让硕士学历进入单位的比例增高,据调查,硕士学历进入单位的比例较本科学历高出近20%。

”“

在2021届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人员中,有27%在一线城市,73%在新一线城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就业人员比28%,本科学历人员占就业人员比64%,专科学历人员占就业人员比8%;从近日来从公布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选择就业人员中截止目前只有34%的人员找到工作,66%的毕业生还在寻找工作中,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尤其是财经类、政法类院校的就业率比往年明显下降。

”“

三、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面向5762名全国各级在校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大学生认为现在就业难,超八成希望找对口专业工作,超三成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超四成对就业保持期待态度,超四成希望毕业后到省会城市发展。国企成首选就业方向,工资待遇、发展空间、同事相处氛围成就业主要看重条件,近四成希望月薪5000-8000元,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成就业主要困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

(一)就业地域选择问题

地域因素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公司近期通过网络问卷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在线调查。从期望就业城市来看,一线、新一线城市及部分省会城市成为毕业生首要选择。具体来看,期望去北京、广州、成都、上海、深圳、杭州、南京、西安、重庆、郑州等城市就业的学生比例最高,这些城市的知名企业数量及就业机会较多,同时人才竞争也相对激烈。另外,一些二线城市,例如石家庄、沈阳、太原、南宁、长春、呼和浩特、南昌等,这些城市以省会城市为主,近年来发展迅速,也逐渐成为毕业生期望就业的首选之地。

”“

尽管其他城市的不少用人单位企业开出较好条件,希望吸引人才,但是对学子来说,吸引力仍不够强。一些外地学生在一线城市就读,毕业后大都希望在本地找工作,而不是回原籍。当地学生则更不愿意去外地工作。这与待遇,生活环境,个人发展有很大关系。通常不发达地区的人无论进城打工还是求学,都是把其看做脱离原有环境的跳板。都希望在发达地区生活工作,这也无可厚非。然而,国家的发展需要年轻人去创业,这也是责任担当和使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西部地区,偏远地区的学生不愿意回家乡工作也是原因之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策的调整。给内地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待遇,改善地区间差异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

(二)高校毕业生择业问题

大学生普遍感觉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原因是在就业形势方面。近期虽持续好转,但疫情对宏观经济影响依然存在,就业岗位存在一定程度缩减。毕业时就业通常会面临各种选择,去国企还是民企,是进互联网行业还是去金融行业,又或者选择考公务员,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疫情之后,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更加偏向求稳。

其中45%的毕业生选择公务员或事业单位、32%的毕业生选择国企,6%的毕业生选择三支一扶,只有15%的毕业生选择私企及自主创业,还有2%的毕业生暂时未规划。由此可见参加公考进入国家公务事业单位及进入国企成为了高校毕业生的首选。

但从2016年至2020年国考近七年的招考数据来看,国考报名总人数呈现出上升趋势,而招考人数却比较平稳整体来看,平均岗位竞争比在40:1左右,竞争激烈。2021年各省省考招录总人数为152,358人,报名人数为5,371,491人,较于2020年招录人数相比,招录人数同比下跌6.3%,减少招录人数10,264人;相较之下,报名人数2021年则是增长近24万人!同比上涨4.6%。相比高校毕业生人数来说也只是捉襟见肘,竞争十分激烈。

”“

”“

(三)职业技能与职位不匹配问题

当前,多数企业在招聘时一般会更倾向于具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然而对于一些较少参与实践活动的大学生而言,缺乏工作经验也成了毕业求职时的困扰之一。中国青年网的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中令人困扰的事情”这个问题时,76.29%的受访大学生选择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其次是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和缺乏社会关系,分别占比62.76%和59.15%。

”“

据了解,企业的校招通常是面向在校的大三或大四学生,人力资源在面试时也会更加关注求职者是否有相关的实习经历。一名中小企业的人事表示,尽管近些年在校招中遇到不少“完全小白型”的毕业生,但也有许多毕业生在校期间就曾在多家企业实习,相比之下,企业会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历或者有校园实践经历的学生。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会偏向招收专业对口的求职者,但如果是行政或者销售岗就没有相应的专业要求。虽然现在大多数高校在毕业前都有就业指导,但不少学校就业指导局限于如何制作简历和签署就业协议等具体事务,一些老师照本宣科,课程脱离求职、工作实际,不能提供有效就业指导,甚至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是由辅导员兼任,专业化程度明显不足。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建议

(一)正确树立大学生就业观念

正确树立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不正确及好高鸯远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将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结合起来的就业观;树立基层就业的就业观;树立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最好的职业的就业观;具有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创业的思想准备的就业观。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依据职业生涯目标规划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社会实践,循序渐进,为实现理想做积极的准备。同时,要阶段性的进行自我分析和未来职业分析。科学的分析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从而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强化政府部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职能

1、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辅助完善就业市场体系的形成及健康发展。各级政府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改善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合理的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发布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优化人才的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经济落后区域,在那里安家落户。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就业,锻炼成才。

2、各级地方政府还可以建立针对应届毕业生及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障系统和培训机制。大学生是中国巨大的人力资源财富,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对于人力资源的浪费。通过建立健全毕业生的失业保障系统,社会稳定得以维护,人力资源得以充分的重新配置和优化,体现了国家“和谐社会”的政策宗旨。

3、对人才市场上的失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训,加强就业与再就业指导,最大可能的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竞争力。引导扶持创业创新,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服务国家战略,开拓就业岗位,将创业培训向校园延伸,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倾斜创业服务资源,支持毕业生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就业和平台就业。

(三)加大高校生就业能力培养

目前高校学科知识结构陈旧不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所以应当合理的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根据社会及市场的改变,调整办学方式方法,增加毕业生就业的筹码。要发挥高等教育人才“蓄水池”作用,适度扩大研究生、专升本招录规模,把升学扩招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统筹推进,着力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从入学开始就循序渐进的展开就业指导工作,不要把就业指导变成仅仅针对毕业生的招聘指导,要逐步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及规划,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提高高校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学校和社会的运行规则却有很大不同。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因而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注重社会及生存能力的培养,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沉着、冷静的应对所遇到的所有挑战,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一切困难,在毕业后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增加社会实践,从实质上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通过实践,他们可以真正的面对自身的优点和不足,真实地感受到就业环境及形势的转变,有利于他们重新定位与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缩短走入社会后的适应期。

无论面对多么严峻的就业形势及经济状况在校大学生通过高校及全社会的帮助,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制订科学的职业生涯目标及规划,未雨绸缪,在能力和心理上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可以预见,高校毕业生作为未来中国的巨大劳动力资源,将成为一支有活力的生力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浅议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贾庆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迫切要求高等教育改变......

    高校资助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即(国发[2007]13号)颁布,我国开始全面实施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标志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浅议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议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 要: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当前高校在党建工作中主要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大全)

    【摘 要】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十分重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院校 教育 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毕业生顺利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浅谈高校软件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校软件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高校采购软件的数量不断增多,软件的采购管理已成为政府采购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根据软件采购及高校项目采购管......

    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信息系统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迅速普及。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提高......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针对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在借......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