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代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5:4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教代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教代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高校教代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教代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大学郁建民金 华

内容提要:本文从剖析教代会工作存在的认识错位、队伍建设滞后、职权虚化和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入手,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教代会 问题 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中明确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

1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世

纪八十年代中期在高校诞生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教代会)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无论在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还是在保障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高等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教代会制度存在着有待进一步革新和完善。本文就高校教代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点个人拙见,与大家商榷。

一、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1)个别领导认识不到位

个别高校领导对教代会的职权不甚了解,往往以行政手段替代教代会,其表现为:(1)不能定期召开教代会和按期换届,会议议题由学校领导办公会议确定;(2)会议议程有较大的随意性,可以随意调整或削减,会议时间一减再减,代表不能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3)一些高校没有教代会专项经费,教代会经费开支没有纳入学校的经费预算,或长期占用工会经费,或东借西挪。(4)需要教代会讨论通过的事项,尤其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有的是部分拿出来讨论,有的是学校领导层已经作出决定拿到教代会上走走过场,有的压根上就不拿到教代会上讨论。

2)职能部门认识不到位

教代会工作无论在会前筹备过程,还是在会议期间或闭会后都离不开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但是,有的部门负责人认为,教代会就是找麻烦,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教代会工作仅仅只是工会一家的事,与自己部门无关,不愿意配合,对分配的工作任务一拖再拖;还有的部门负责人认为,职能部门只接受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教代会无权对他们监督。

3)教职工认识不到位

教职工对教代会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对教代会不寄予希望,认为教代会仅是走民主形式而已,组织教职工听听报告,会前轰轰烈烈,回后冷冷清清。另一种是对教代会寄予很高希望,认识教代会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大”,对学校的重大改革方案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不仅要知情、参与、表达、监督,还要有决策权、决定权。

2、队伍建设滞后

1)工会专职干部综合素质不高

根据《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第十八条“学校工会委员会承担教代会工作机构的任

2务,„„”,然而这项任务往往是工会的工作机构承担,因此工会干部的配备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大多数单位都把工会岗位用来安置闲散人员,并不是将那些年富力强、政策水平高、知识面广、且懂得法律知识的干部选拔任用到这个岗位上来。这支队伍,无论是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还是知识结构、职称结构,都不能适应教代会工作的需要。

2)教代会兼职人员工作时间得不到保证,工作认可度不高

教代会执委会和各专门工作委员会成员大多数都是兼职的,来自教学、科研一线,教代会开展活

动时人员很难到齐,布置的任务也不能按时完成,直接影响教代会的工作效果。另外,学校对他们参与教代会的工作量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尤其是一线的专任教师,如果不能对他们的教学科研任务进行适当的减免,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缺乏对教代会执委的培训

高校教代会执委会和各专门工作委员会成员的突出特点是文化素质高,民主意识强。但缺少劳动保护、社会保障、法律、经济和管理科学等相关知识,不能切实担负起履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的职责。

3、教代会职权的弱化

1)教代会的审议决定权没有落实

教代会职权中有三项审议权,即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但由于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代表们仅仅履行了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被束之高阁。甚至有些学校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不纳入会议议程,代表们无法履行其审议职权。结果是,会前满怀希望,会后感到失望。

2)民主评议监督权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教代会职权中的第四项职权是民主评议监督权,据调查了解,这项职权基本上被“弱化”。分析其原因,一是校级领导的评价,已由上级组织部门组织考核、评议,且这项工作已经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对学校中层干部的评价,学校组织部门依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3制定了相应的干部管理制度,有聘任考核、试用期考核、届中考核和任期考核。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大家普遍认为属于组织、纪检部门的职权范围,教代会没有必要对领导干部进行评议监督;再者,组织、纪检部门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结果直接用于干部的使用过程,影响力大。因此,教代会的评议监督权已经被弱化。

4、工作机制没有活力

1)缺乏有效的协调手段

教代会工作需要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燃而职能部门对待教代会工作存在着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尤其是对提案工作极为明显,对此工会委员会往往缺乏有效的协调手段和制约措施。

2)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目前,需要教代会参与监管的工作面比较广泛,如:工程招(投)表,大宗仪器采购,教材、医药品采购,教学质量检查,危旧房改造,工程验收,人员聘任,职称评聘等。在实际工作中,职能部门随意性比较大,想让你参与你必须参与,不让你参与你想参与也参与不上。监督工作往往只停留在学校规章制度制定层面上,没有进入人员聘任、职称评聘等实质性的层面。

3)缺乏激励手段

学校对那些认真履职的代表和贯彻落实教代会精神、圆满完成教代会任务的代表团、职能部门,缺少表彰奖励;对不履行义务的也没有批评或处罚,只是停留在反映情况、做简单的协调沟通,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对策

为切实解决好上述问题,我们应积极探索适合高校教代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深入宣传政策法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有线电台、工会网站、宣传栏等媒体,向教职工宣传教代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另一方面,上级工会组织可以利用会议、培训班等形式邀请高校领导、教代会执委参加,向他们灌输教代会基本知识。再者,向省委组织部建议,将工会、教代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进党校干部培训教材。通过学习,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增强履行教代会职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教代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教代会代表的素质

1)思想建设

当前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的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大兴认真学习之风,民主讨论之风,团结协作之风,求真务实之风。

2)作风建设

要强化服务意识,教代会要把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学科研、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3)队伍建设

按照《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等规定,配齐配强教代会执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的力量,将那些年富力强、理论水平高、且懂得法律知识的同志选用到这个岗位上。加强教代会代表的培训工作,完善教代会代表培训制度,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积极争取行政领导的支持,把教代会日常经费、代表培训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在培训时间上给以保证。

3、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加大依靠教职工办校的力度

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落实好各项职权,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质询与通报制度、代表巡视制度、民主管理接待制度、教代会报告制度、提案评选制度、代表培训制度等。在关系学校改革与发展、重大事项决策和涉及教职工聘任、社会保障以及相关利益的改革方案时,一定要提请教代会审议,切实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4、大胆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

1)坚持务实、精简、高效的原则

学校教代会工作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有的放失,精减增效。切不可因时间有限随意削减会议议程,也不可用行政职权代替教代会职权。在筹备和召开会议期间务实求真,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用足、用活、有效地行使民主权利。

2)建立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学校党、政、工应把教代会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党政搭台,工会唱戏。工会应做到三个争取:一要争取将教代会工作纳入学校党委工作议事日程,建立专题会议制度和定期汇报制度。二要争取建立工会与学校行政的联席会议制度,讨论和解决民主管理事项以及教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三要争取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达到全面铺开、共抓落实的效果。

3)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工作上台阶

集思广益,充分调动教代会代表参校政、议校事、督校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行提案工作奖励制度,如设立:提案征集优秀组织奖、提案承办先进单位奖、优秀提案奖等。拓宽教代会代表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领域,实现由制度监督到工作监督、形式监督到内容监督,活动领域逐步扩展到人事改革、经费预(决)算等方面。实行校务公开与提案落实责任制,并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履职年度考核相结合,使民主管理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更加扎实。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P28—29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

2、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 P325 《新编教育工会工作实务全书》 中国物价出版社

3、《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单行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郁建民:安徽大学工会主席副研究员

金华:安徽大学工会副主席助理研究员

第二篇:高校资助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即(国发[2007]13号)颁布,我国开始全面实施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标志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一些难点:困难生认定缺乏科学合理的机制、各种资助项目之间缺乏优化组合、勤工助学岗位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精神帮扶与经济资助力度不平衡等。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科学的困难生认定体系,优化配置各种资助资源,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努力发挥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为了保证优秀的困难学生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国家对高校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这一政策也得到了高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就从目前存在的问题谈起,对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以后的资助工作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存在问题、解决建议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贫困生逐渐成为高校的一个突出、特殊群体,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资助制度和扶持政策等,保障所有孩子都有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同年5月,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家和高校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贫困生资助措施,我国逐渐形成了“奖、助、补、减、贷、勤”多种方式有机组成、无偿与有偿手段相辅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高校的资助工作能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关系到国家的奖助学金政策能否得到实施,关系到奖助学金能否发放到真正需要的贫困生手中,对于解决贫困生的问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及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逐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包括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困生补助、通讯、洗澡补贴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教育部2009年第5次新闻发布会的数字显示,2008年,全国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包括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总数为2103.27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为473.96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2.53%;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为158.3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53%。2008年,全国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总金额约为293.7亿元,比2007年的272.92亿元增长7.6%;共资助学生4156.24万人次。具体资助项目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学生无息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伙食补贴、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9项内容。2008年,全国用于高校学生资助的总投入为304.13亿元(含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共10.4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直接投入154.07亿元,占当年资助总投入的50.66%,比2007 年的75.28亿元增长104.66%。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解决路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学生的生活费问题;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分别设立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既帮助了困难学生,又鼓励了优秀学生。二是确立了合理的资金分担机制。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中央所属院校由中央负担,地方所属院校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三是体现了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促进人才资源分布更趋合理。

1.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在我国助学的途径和方式大致只有两种。

(1)国家助学渠道。多年来,在政府方面,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和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现已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学生贷款制度;以国家助学奖学金为主的奖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制度;临时困难补助制度;减免学费制度。为保证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贫困学生按时入学学习,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还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资助。这个体系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考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贫困学生。

(2)民间助学渠道“不让一名贫困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是高校助学的宗旨。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不仅要完善高等教育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还要大力鼓励社会捐资助学,也就是民间助学,也叫个人助学。民间助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也更加复杂。从助学主体来说,有的以个人形式,有的以团体形式的:从助学目的来说,有的是无偿的,有的是有偿的;从助学范围上来说,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从被资助对象来说,有针对公办高校的,也有针对职业教育的。2.高校资助工作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资助政策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解决路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辅;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此外,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高校逐步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总体上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有效落实基本保证了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经济难题.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各层领导都非常重视资助工作,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期能够为以后的资助工作提供建议,保障资助工作的有效展开。

1.贫困生资格认定难度大。

高校贫困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难的学生。贫困生一般分为困难生和特困生。在实践中,多数高校认定贫困生的依据如下:一是学生有无乡、镇、区、县的贫困三级证明以及民政局下发的低保证、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证;二是学生所在院校填写的困难家庭月收入、年收入概况认定表;三是学生支付各种费用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日常开销。但由于某些因素很难量化,导致认定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例如,对不同级别(乡级、镇级、区级、县级)的贫困证明所代表的贫困程度的理解影响着学生贫困等级的划分;一些生活并不贫困的学生却持有贫困证明要求申请助学金;很多贫困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如实说明等。这就使得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未能得到帮助,一些非贫困生却占用了宝贵的经济资源。

2.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不完善。

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和勤工助学是资助贫困生的主要方式。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入学问题,但随着资助的不断深入,很多问题便逐渐突显出来。从资金施予方来看,一些外省市银行并不支持在本省以外就学的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在很多省市若要申请到助学贷款,必须首先由学校出具申请,而学校则会限制高年级学生的申请名额;在助学金和奖学金名额分配上,学校也倾向于将机会留给低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助学贷款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还贷压力,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申请助学贷款。同时,各种助学金和奖学金在很多时候都以成绩为衡量标准,导致一个学生获得多项奖学金的情况。

3.贫困生的心理支持不受重视。

家庭环境和特殊的生活经历,使贫困大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他们也较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一方面,他们把自己视为校园中的弱势群体,自卑心理严重;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被贴上贫困的标签,自我封闭,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不愿承认自己是贫困生。甚至有些学生视“贫困”为羞耻,自惭形秽,采取逃避、退缩的消极态度。因此,高校也需要高度重视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贫困学生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去打工挣钱,除了必要的支出,他们会尽量节约生活花费。学生能够额外支配的钱越少,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往往会越低。这种主动性的降低使得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自卑、不自信、焦虑等特点。但事实上,贫困生本身并不是致贫的原因,因此仅在经济上资助贫困学生是完全不够的,更需要在人际交往、学业、个人成长等方面给予帮助。

此外,很多学校都将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作为贫困生认定的标准之一,这一标准被很多学校所采用。这一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贫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曾经有一位贫困生这样诉说:“当我拿到助学金的时候,宿舍氛围就会很紧张。虽然其他人的生活条件比我优越,但看到我领到一下好几千块钱,他们都会有些不高兴,那段时间我很怕会和他们发生矛盾。”由此可见,这种人际关系上的张力使得受到资助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4.贫困生受助后的管理困难。

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目的是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学习的机会,获得生存的本领。然而,有的受助学生却没有珍惜继续求学的机会,学习状况不佳;有的则是肆意挥霍资助金,甚至产生“等、要、靠”的不良心态。因此,尽管这部分学生的贫困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如果放任其浪费宝贵的社会资源,就无法实现资助贫困生的真正目的。目前,高校只是对资金如何发放、名额如何划分等进行严格把关,却忽略了贫困生受助后的管理问题,这不仅会减弱施予者的信心,也会导致贫困生资助不能长期而有效地实施下去。

三、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必要性

1.“贫困”概念再认识的需要。

“贫困”不是简单的经济概念,它涉及更多难以估量的隐性指标,除了指所拥有的金钱和物质资料达不到某种必需水准这一经济内涵之外,“贫困”的外延还包括贫困主体与所处环境中的物质资源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与知识和技术的关系以及与社会机构的关系等。当个人或者群体失去或者被部分剥夺这些关系,以致其无法得到所需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或者没有能力去调动资源和关系时,该主体就是贫困的或者会沦为贫困。可见,贫困生的形成不仅仅是由于物质的匮乏,也由于在精神、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占有不足,甚至还包括其自身素质及受教育状况等方面的不足。仅仅从经济上来理解和消除贫困,则必然导致资助理念和资助方式的片面性。

2.贫困生多层次需求的需要。

贫困生作为社会贫困群体的一部分,既有贫困群体的共性需求,又有不同于一般贫困群体的特殊需求。在思想上,他们积极构建对社会和他人、对自身价值取向的认知;在行为上,他们急于融入社会,证明自己的成人性,试图减轻家人的压力,具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仅仅对贫困生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并不能完全解决贫困生的多层次需求,贫困生在精神世界上的诉求也是学校和社会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其在精神世界上的诉求主要表现为自尊自强的心理需求、人际关系和谐的需求、得到心理支持的需求、自我成长的需求等。

3.贫困生资助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

贫困生资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工程,它一方面增加了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优越性,为贫困家庭带去了希望和力量。但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后续发展,不仅缺乏完善的认定体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将经济压力转移到就业初期的年轻人身上,就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情况来看,这种压力必然会迫使学生出现不诚信的行为。

综上所述,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贫困生与高校、社会及其他学生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于促进贫困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形成体现“人文关怀”的资助方式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四、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途径

1.建立科学的高校贫困生认定程序。

第一,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在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要保持认定过程的动态性。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家庭生活水平和当地人均收入水平都存在差异,这就造成学生的贫困水平截然不同,有的学生交不起学费,且无力承担生活费用;有的学生勉强交齐学费,但无力承担生活费用;有的学生能基本承担生活费用,但无力交付学费等。以上差异要求高校贫困生认定应该设立等级,形成差异性的贫困生认定标准。此外,在大学期间,学生家庭的情况也会发生改变,保持认定过程的动态性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信息,每学年的定期复核可以保证更多的学生获益。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同伴的监督作用,在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原则下,完善监督举报制度,建立监督的长效机制,保证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公正性。

第二,形成初中、高中、大学一体的贫困生认定体系。如果由高校完全承担贫困生认定工作,要想了解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高校就必然需要派人实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产生高昂的认定成本。由于大部分贫困生家庭的“贫困”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如果能将认定工作延伸至初中或高中,不仅能够节省成本,还可以对贫困生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动态的观察和管理。学生曾就读的初中和高中通常在学生的生源地,初高中教师也比较了解当地的贫困线标准以及高校的教育支出,因此初高中教师能够较为公正地确定该学生是否为需要救助的重点对象,该评价可随学生档案一起进入高一级学校。这样高校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申请、学生初高中的贫困档案、地方的民政证明等进行贫困鉴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认定的准确性。

2.建立更为合理的还贷政策。

建立助学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在就读期间的经济压力,它是以学生未来的收入作为还款保证的。但目前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而就业市场需求增长率却相对缓慢,供需比例失调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也较低。当前的还贷政策为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国家、社会和学校多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就业的同时,制定合理的助学贷款还贷政策是非常必要的。这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顺利还贷;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安心工作,不为贷款所累。完善还贷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最高全额还款年限;将个体的收入所得与还贷比例相挂钩;个体的年收入低于某一水平后,可以免除当年未还款数额的利息等。

3.建立完善的受助贫困生管理制度。

贫困生工作往往是在入学第一年时备受关注,但在之后的几年里,大部分学校均以第一年的调查结果为准,而并不关注受资助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在这种背景下,对受助贫困生的管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明确受助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动态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建立勤工助学奖罚制度等。这些措施能使贫困生在接受经济资助的同时,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认真学习,掌握技能,不断成长。建立完善的受助贫困生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促使受助学生珍惜受助机会,而且能保证资助制度得到长效的发展。

4.创造宽松、安全的心理支持环境。

高校对贫困生的帮助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应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贫困生的精神支持和心理辅导。已有研究表明,贫困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高,其孤独感越小。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创造宽松、安全的心理支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给予学生物质上的帮助,更能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具体来说,学校要重视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注贫困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充分理解贫困生的心理感受。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加强与贫困生的沟通,鼓励其他同学尽可能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努力营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增强贫困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高校助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当我们看到帮困助学体系的日益完善, 以及该体系所取得的成绩时, 不能忽视了帮困助学所应发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育人作用。因此,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讲,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与心理上的疏导,高校助困体系只有同时发挥出其育人功能时, 才能培养出人格完备、知识全面的高素质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冯涛;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困境及措施的完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 2006(3)。

[2]王小敏;对高校资助政策的现状反思。管理观察[J] 2009(35)。[3]程育兰;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J] 2005(11)。[4]胡剑虹;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三篇:浅议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议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 要: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当前高校在党建工作中主要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方式缺乏创新以及工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这要求高校必须深化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认识,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推进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党建工作的评价机制以及加强思想建设等,切实提高高校党建工作质量。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领导高校改革、发展、巩固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和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决议的重要使命,是党基层工作的战斗堡垒。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1]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一、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识不到位

习近平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2]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度符合我国的教育实践,各高校虽在切实贯彻该制度,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认识不到这一制度关乎“为谁培养人”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大问题;二是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认识不深刻。部分高校领导人对“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这两个基本概念认识模糊,对各自职责缺乏准确定位,在工作中易产生分歧。

(二)党员发展的组织工作不完善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38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大党,在这个时期,发展党员时,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困难又更为重要。[3]很多高校在评选发展新党员时存在以下弊病:一是党员发展标准单一,时常以成绩、人际关系好坏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为标准,多注重学习和学生关系层面,而没有真正探讨学生的入党动机和是否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二是缺乏对党员的长期考查机制。党组织多注重从推优到发展成为党员这一阶段的培养考察工作,轻视入党后的再教育工作。所以很难判断新发展的党员是否为合格党员,虽有数量但很难保证质量。

(三)党建工作信息化运用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已势不可挡。信息化的运用能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形式,同时还能提供新的活动载体。各个工作部门在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程度,但在信息化的运用方面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有的高校党建工作方式仍然陈旧老套,干部学习仍采用念上级文件、开会的形式。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还只局限于书本,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反感;二是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滞后,高校党建网页时常不更新,其他党建信息平台迟迟未建立起来。微信和微博这类党建交流平台都是宣传阵地,但很多高校都未予以重视。

(四)部分党员思想理论素养偏低

截止2015年底,我国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共3932.4万名,学生党员共203.4万名,[4]高校中的党员是学校的中流砥柱,大部分党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习近平强调发展党员时要注重思想入党,但目前很多党员在思想方面出现了偏差:一是部分党员的指导思想不明确。个别党员马列理论知识欠缺,不信奉马克思主义。部分党员奉行多元的价值体系,批判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信念不坚定;二是部分党员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把自己看作普通群众,缺乏奉献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怕吃亏,不愿付出;三是部分党员缺乏组织纪律观念。有的党员组织纪律涣散,不按时完成组织分配的任务,经常缺席组织活动,存在脱离党组织倾向。

(五)党建工作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党建工作具有系统性,对其进行评价是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对党建工作进行考核,也取得了相应的工作成果,但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对党建评价工作不重视,多注重党建工作的实施过程,轻视结果的评价,再加上评价工作的涉及面很广,很多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敷衍评价工作;二是党建工作评价体系不完善。在评价内容上涉及面较窄,只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细化针对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党支部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仍多采用查看书面材料的形式,不能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三是缺乏对评价结果的奖惩措施。由于不重视考评工作,考核完后只分出不同的等级,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考核结果对各部门不具有威慑力。

二、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深化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认识,明确党政职责

中央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校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以及完善协调运行机制等。[5]这明确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的各种关系,也为今后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高校要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特别是习近平重要讲话,这是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同时选配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并对领导干部进行定期培训。明确党委班子和行政班子都是学校的领导集体,党委书记和校长都对学校事务负责;二要建立健全规范的办事制度,不断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细化党委常委??和校务会各自的议事范围,修改和规范“三重一大”实施细则,和谐党政关系;三要积极推进全校党建工作的协调性。各个二级学院要围绕学生开展党建工作,同时要赋予学生党支部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学生党支部活力。教代会要积极参与管理与监督工作,表达教师诉求,引导更多有学识的教师参与治学。

(二)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把党员发展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准。高校要严把党员发展的“源头”,确保党员质量。一要制定多元化的评选标准。除了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考察理想信念以及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等;二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除了进行理论学习,还要深入实践,开展实地调查,走进群众,深刻体会党的工作方法,确保发展的党员都是先进分子;三要长期考核党员,及时处理不合格党员。党组织要严格把关,党员在入党前和入党后都要进行严格的理论和实践考核,对问题党员进行及时引导,对反党的党员要严肃处理。

(三)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创新工作形式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正在蓬勃兴起。现代化高校必须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把信息化落实到高校工作中去,逐步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进程。一要提高高校党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高校要跟上时代步伐,掌控网络上的“话语权”,及时对党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建立高业务素养的党建工作队伍。党务工作者要破除思维定势,积极学习网络信息技术,把信息化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二要重视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与管理。及时建立党建信息网页以及微博、微信这类党建宣传平台,为广大师生筛选、传达优质?Y源,畅通师生发言渠道。同时要强化管理,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时回复网上留言以及更新网上信息。

(四)强化高校思想建设,发挥党员先进性

思想政治建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的主要抓手。高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一要加强师德建设,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和思想素质。还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这门课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可积极尝试“慕课”和“微课”这两种新型授课形式。在授课内容上要完整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最新思想;二要严格考核党员的思想动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对思想出现偏差的党员做疏导工作;三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寒暑假三下乡及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参与这一系列的集体实践活动,深刻体会党员的职责与使命。

(五)完善党建工作评价机制,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对高校党建工作进行评价是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同时也是落实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需要。高校首先要构建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要以党建工作的目标为依据,围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置具体考核内容,如: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信息化建设程度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情况等,并根据这些指标制作分值表。在评价方法和程序上,首先开展自我评价,再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最后由主管部门评价,动员各个主体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二要落实奖惩措施。对于考核成绩较好的部门,应该予以公开表扬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的部门,责令整改,取消评优资格并做通报批评。

三、结论

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是高校开展党建工作及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质量是发展党员的生命线,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不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党内民主和提高办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必须牢牢坚守网络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有重大作用。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和完善各项党建工作,才能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协调发展,才能开创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3]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06):3-7.[4]中共中央组织部.2015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16-07-01(008).[5]中办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N].人民日报,2014-10-16(001).

第四篇:当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

当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 高乙森

摘要:高校二级教代会是在新形势下加强民主建设的一种新形式,作为校级教代会的重要补充与延伸,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如何做好二级学院民主管理工作,促进二级学院更快发展,是现代大学搞好学校工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高校建立二级教代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 二级教代会 基层民主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高等学校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简称二级教代会)是学校教代会制度的补充和延伸,是校级教代会在二级单位民主管理中的体现,是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方针的重要措施,是教职工对本单位工作行使民主权利,促进二级单位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基本制度和组织形式,也是体现教职工主人翁地位的良好平台。建立和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对于推动二级单位和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单位和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高校院(系)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始终把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我们加以研究和解决。本文针对高校推进二级教代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1、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广大基层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也是党政领导与群众沟通的一个平台。健全和完善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能够依法保证教职工对本学院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发挥教职工参与学校(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优势,促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高校二级教代会作为学院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建设的基本形式,从制度上保障了基层的民主建设,进一步拓宽了教职工参与学院事务的渠道,培养了教职工民主意识,为学院的院务公开、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提供了载体,为高校的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时代特点,建立以广大教职工为主体的二级教代会的基层民主管理体制就势在必行,这是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提高基层决策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体现广大教职员工当家作主,实现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机机制,是推进学院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

2、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教职工参政议政最有效的途径。随着我国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正由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向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体制、教育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以二级教代会的民主参政形式已以成为二级学院广大教职工参与学院管理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教职工应充分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地对学院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制度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献言献策,充分行使法律赋予教职工的四项职权,不断提高自己参政议政的能力。

3、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院务公开最重要的载体。实行院务公开是在新形势下建设基层民主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推动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目前院务公开的形式主要有院务公开栏、院长意见箱、部门网站等,特别是校园网的开通与学院网站的建立,为院务公开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平台,但是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仍然是院务公开最重要的形式。院务公开使得教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有利于推进二级学院的民主管理、依法办事,有利于基层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建设,大大增强了学院教职工的凝聚力,有利于二级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是改变领导作风和推进学校民主建设的新途径,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举措。

4、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随着学院在办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权的不断扩大,关系着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职称晋升、表彰奖励、津贴发放等相关政策更多地是由学院来进行决断,学院等二级单位也是教职工的利益共同体,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的诉求与保护也越来越多地由二级教代会来保障执行。因此,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正是教职工维护这一共同体合法利益的基本手段。

5、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教职员工有着较强的民主意识和维权观念,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建立一种机制,能协调、均衡各方面的利益,倾听各阶层的不同意见,从而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凝聚力,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学校工会和二级学院工会(简称分会)作为教职工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要通过教代会等形式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正确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岗位考核、职务竞聘、津贴发放等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定,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时发挥好源头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从而为积极有效地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发挥作用。

二、当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存在的问题探析

1、对二级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一是学院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院领导思想上存有顾虑,执行二级教代会制度自觉性不高,存在怕麻烦、怕群众心理,因而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领导对二级教代会工作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足,没有从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高度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有些领导只是把二级教代会当作发扬民主、听取意见的一种途径;有些领导不敢把敏感问题拿到二级教代会上讨论,降低了教职工对二级教代会的信任程度;有些领导存在着二级教代会“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认为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机制已经规范,学校也有教代会了,没有必要再专门召开二级教代会,认为是搞形式,不会取得什么实质效果。反过来,有些领导把二级教代会当成万能钥匙,大事小事都拿到二级教代会上讨论决定,这又增加了教代会工作的难度。

二是教职工对二级教代会的认识不高。有的教职工民主意识不强,权利意识淡薄,对教代会的职权和作用认识不明确,认为教代会是少数人说了算,是形式上的民主;有些教职工没有理清高校二级教代会与二级学院党委、行政、工会及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对二级教代会的地位及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教职工认为学院的教职工人数不多,只要召开全院大会就行了,再开教代会不过是走过场,搞形式。以上这些思想与偏见,大大影响了二级教代会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2、二级教代会的组织建设弱化,运行机制不规范

如果没有有效的运行机制,领导不重视,光凭分会的热情和努力,是难以承担二级教代会推动者和组织者的责任的,最终也难以建立完善的二级教代会制度。因此,二级教代会应建立形成“党委领导,行政主抓,工会运作,有关部门配合,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局面。可有些学院关系理不顺,职责不清,甚至消极应付,特别是组织建设弱化,运行机制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分会干部的配备不力,大多以兼职人员为主,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对于推动和组织二级教代会工作良好运转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有些二级教代会的代表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有的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学院民主程度有怀疑,参会都做旁听者,甚至不去参会;有的代表缺乏培训,不了解教代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清楚自己的义务和权利,不能担负起代表相应的职责;三是二级教代会制度不健全,职权行使不够,随意性很强;四是缺乏激励机制,有些二级学院对教代会履行职责情况,缺乏奖惩措施,没有考核标准,极大地影响了广大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3、二级学院教职工自身参与热情不高

一是不少教职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认为教代会上的评议结果效用较弱,即便有教职工愿意参加教代会,也只是热心于相关议案的讨论,不能从全局上分析问题;有的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足,不能切实担负起履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的职责;有的代表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做好一名教代会代表应尽的义务,表决时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代表甚至不参加教代会问题讨论等等;二是部分职工的参与意识淡薄,对学校的整体利益关心少了,对个人利益的关心多了等,不愿发表意见,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4、二级教代会不能按期正常召开

随着高校办学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学校的管理重心落实到学校二级学院身上,高校赋予二级学院更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但同时,为保证二级学院的管理质量,高校对二级学院的考核任务和力度也大大增加,压力也随之加大。二级学院在抓教学科研等日常工作的同时,既要谋划二级学院自身的改革发展大事,又要接受来自学校和外界的各种检查、考核,管理工作任务比以前更加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开二级教代会,一年一度的教代会有时不能如期召开,教代会履行的四项基本职能停留在表面工作上,没有进入实质阶段。

5、分会组织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分会组织是教代会的工作机构,在推进二级教代会工作中,分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受制于种种原因,有些分会在开展二级教代会的工作中,由于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手段,直接影响二级教代会的积极开展。如有些二级学院领导对分会组织的认识仍留在“福利工会”、“文体工会”层面上,有的学院即使召开了二级教代会,但分会组织也难以担当教代会闭会期间的工作机构任务;对于在二级教代会开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缺乏认真细致的调查与研究。对学院分会来讲,如果只停留在一般性的事务中,长期以开展教职工活动和教职工福利等工作为主,这样如果工作过程中碰到一些困难,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分会组织在推进二级教代会方面的作用发挥。

6、推行二级教代会进程缺少评估与激励机制 目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已经在全国高校中普遍建立起来,使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延伸、完善和加强,推进了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学校二级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因此,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总体呈现良好的、积极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起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各高校的发展参差不齐,就发展较好的高校,各个学院也发展也不平衡。虽然许多省市教科文卫体工会都出台了关于高等学校二级教代会的文件,对于推进及规范二级教代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缺乏评估和激励机制,致使一些学院领导错误地认为,召开二级教代会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而已,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即使认认真真地开展了,也没有评比和奖惩,做好做坏一个样,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二级教代会发展的进程。

三、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对策

1、增强思想意识,提高对二级教代会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要做好二级教代会工作,关键是学校党委重视、院领导认识到位、班子思想统一。学院党政领导必须切实提高对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认识到建设二级教代会制度是一项落实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是一项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思想的民心工程,是一项防范腐败,改善干群关系的廉政亲民行动。因此,要不断地克服“工作忙,没空搞;怕麻烦,不想搞;有私心,不肯搞 ”的思想,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二级教代会制度;二是要明确认识到二级教代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将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制度化、规范化,是解决群众困难、为教职工办实事,解决教职工思想认识问题的正规途径,是新形势下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有效载体。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国家、地方、学校出台的有关法规、制度文件宣传、解读,积极营造氛围,进一步提高对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认识,在广大教职工中形成共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职工参与学校、学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院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进一步促进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2、进一步落实职权,着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充分发挥二级教代会在学院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中的作用,会前应积极听取广大教职工对单位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各基层党组织、行政班子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畅通教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参政议政渠道,增强学院民主管理,加强监督,每次会议议题应该鲜明,多关注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对于一时学院层面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答复或解释,让教职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特别是要将涉及教职工具体利益的事项:如学科建设、分配方案、奖惩制度、院务公开、职称评审方案等,提交教代会讨论或审议通过,既能形成共识有效推进工作,又能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确保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不走过场、不留形式,使二级教代会成为学院民主办院、依法治院的基本形式,也为学院内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一个重要平台。

3、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促进二级教代会的规范化、程序化

民主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制度不健全,容易导致二级教代会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教职工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不能纳入议程,二级教代会形成的决议贯彻不力,从而挫伤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应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二级教代会实施细则或试行办法,用以指导二级教代会工作,规范其运行程序、组织形式以及职权范围,进一步确立二级教代会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做好二级教代会工作的前提。与此同时,要健全二级教代会的具体工作制度,如调查研究制度、咨询与沟通制度、提案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这样才能保证二级教代会真正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运作。同样,教职工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也要有合法的渠道和手段,并在制度上给予保障。这样,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才不会因人因事而弃,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才不会流于形式,二级教代会也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4、建立监督评估机制,不断深化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

随着二级单位教代会在二级单位的不断普及,建立二级单位教代会评估和激励机制,成为巩固、健全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落实二级单位教代会职权、维护教职工主人翁地位、推进民主建设的重要保证。为此,高校要从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出发,制定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评估标准和工作条例,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明确院(系)党政领导对民主建设应负的责任。把高校民主建设纳入督导或考核学院工作的内容,作为学院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优的重要条件,把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评估与各级党政干部评议直接挂钩,提高院(系)领导干部民主管理的意识。在评估中要与学校党政对二级单位的工作考核联系起来,与组织人事部门对中层干部的考核联系起来,与校工会对各单位工会建设“教工之家”的考核联系起来,与学校、工会评先评优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推进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建设向纵深发展。要以二级教代会职权规定为依据,对需要提交审议、讨论、决定、评议的事项应提交教代会,尤其是二级教代会评议监督的权利要努力争取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保障落实。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分会的积极作用 二级教代会能否与时俱进,发挥作用,关键要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为此,要充分发挥分会的积极作用,必须着力抓好分会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学院分会主席,明确工作职责,支持分会主席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要严格把好代表选举关,代表的构成既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又要充分体现代表的先进性,真正把那些素质好、能力强、有工作热情、愿意为教职工服务的同志选为教代会代表;要重视和加强代表培训工作,学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工会干部的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培养其与实际相结合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大家都有归属感;同时,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通过组织培训,可以增进各分会之间的交流,培养对工会工作的认同感;要积极发挥分会干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将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与“职工之家”建设结合起来,动员和吸引更多的职工参与建家的具体活动中来,并把有关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在“建家”的过程有机衔接起来,来加大对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广泛宣传,得到学院教职工的认可,使二级教代会成为二级学院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构建和谐学院的重要途径和院务公开的主要载体。

参考文献:

[1]杨志贵,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工会论坛,2008.5 [2]李美琴,高校二级教代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科技经济市场,2007.11 [3]吴承春,邹庭荣,张涛,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O14.4 [3]朱玉华,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思考,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2 [4]吴晓红,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现状分析,黄山学院学报2010.12月 [5]刘东梅,刘海军,关于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的几点思考,学理论,2012.11 [6]孔丽娟,申锋,施永红,关于切实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的思考,科教文汇,2012.12 [7]陈子德,陈 茜,牟宏晶,新形势下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设与思考,学理论,2012.2

第五篇:高校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振兴的重要保证,如何培养出适合时代

要求,高素质的新一代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要担负的重大职责。而高校新生的教育与管

理更是高校学生工作中要面临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做好高校新生工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

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有利于以后各项学生工作的顺利

开展,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高校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自主学习能力差在高校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主要表现

在: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在入大学之前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考取大学,而一旦进入

大学之后,对于社会的生存压力没有明确认识,一时找不到新的学习目标而容易失去学习压

力和动力。加之大学环境相对宽松,学生们有了更多的个人自由选择空间,很多大学新生认

为最终学习目标已经实现,思想上就此放松,于是在新生入学阶段,有部分同学会出现荒废

时间,无所事事的情况,如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和耽于个人情感方面,漠视学习成绩等,情况堪忧。第二,学习方法不当。高中阶段的强化知识和大量的习题训练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的全新环境,新生一时不知如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有效学习,自主学习意识较弱,在寻找新的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高校教学进度、成绩下滑等问题。

1.2生活自理能力差从新生的成长历程来看,在新生接受初等和中等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生活重心大多放在个人课业方面,对于个人家庭事物方面缺乏锻炼和能力培养,尤其

是个人自理能力存在诸多缺陷,加上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呵护溺爱,以致在新生的思维中

逐步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学生的任务就只是学习,其他一切免谈。新生之前很少从

事社会实践活动,生活技能的学习和锻炼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新生入大学报到之时,出现父

母奔忙,孩子淡然以对的现象并不鲜见。

1.3心理承受能力差现在的高校新生大都经历单纯、成长顺利,不曾为衣食问题所困

扰,面对困难与承受挫折的机会也较少,因此缺乏遭遇困难与挫折的锻炼,他们一般意志力

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在高中是学校的佼佼者,进入强手如林的大学校园后,昔日的优势不复存在,自尊心和自信心均未得到满足,从而导致挫折感的产

生;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放松了学习,把时间大部分放到对异性的追求上,当把过多的感

情投入到某人身上而又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挫败感;有的学生自

小娇生惯养,被父母过分保护,他们往往经受不住或多或少的阻抑个人要求、愿望的刺激,经受不住生活中的大小波折,易产生心理挫折。当遇到挫折后,这些学生便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如颓废、失望、苦闷、沮丧、焦虑等,有的甚至心理失常走向绝路。

1.4人际交往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现在的高校新生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在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方面有很多不同,由此造成了同学间的交往障碍,他们一方面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一方面又抱怨同学间缺少真诚。新

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周围同

学的感受,要求得到爱护,而不懂得如何去爱护别人,他们虽然渴望友情,渴望与人交往,但不习惯集体宿舍生活,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也不知

道如何处理和同学之间产生的矛盾。有些新生之间的家庭环境差别较大,相互容易产生自卑

或自大的心理偏差,因此在平时生活中交往起来会出现问题。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新一代的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加强高校新生教育和管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2应对措施

2.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同于高中时代,帮助大学生走好大学

学习生活的第一步至关重要。根据新生的需要,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不断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新生入学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自

己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培养规格和办学特色的教育,更应该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奋斗目标作为其主要内容。新生的入学教育不应该只集中在军训的时间里,它应该贯穿于大学第一个学期的始终。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可以请本专业较权威的专家介绍专业学科基础、发展动态并列出各阶段的必读书目,使其对所学专业有正确的了解,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学习成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介绍经验,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要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新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新生通过对自己的全面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自己的优势、差距,确定自己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并制定出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具体实施步骤,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2.2注重新生班级干部的培养新生班干对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对促进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是学院领导与同学的纽带,发挥着上情下达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对班干的选拔和培养。辅导员应该充分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档案与认真观察相结合的办法,注意有特长、思想素质高、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将他们纳入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对新生班干辅导员可以采用先指定,经过一定阶段的试用后,再由同学以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新生班干虽有满腔热情和良好的工作愿望,但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思路,不能完善地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不少学生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他们虽然工作十分积极、认真负责,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有必要通过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对新生班干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加强他们的学习意识,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注意对时间的利用。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作为学生干部应该在各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同学,起到表率的作用。通过培训,端正他们的工作动机,明确服务意识,培养集体观念。学生干部要善于控制自己,善于与人合作;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坚持原则,敢于与不良现象做斗争。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可以向他们传授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

2.3充分发挥辅导员助理的作用辅导员助理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提高教育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辅导员助理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辅导员助理一般由高年级的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兼任,他们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优秀,热心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辅导员助理在新生的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他们可以帮助新生了解专业背景和未来研究方向,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新生可以避免犯错,少走弯路,尽快掌握专业的学习方法;可以合理规划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树立起一个积极、明确的奋斗目标。第二,他们在年龄和心理上更容易与新生同学交流和沟通,能及时地、正确地帮助和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在他们的帮助下,新生可以学习处理协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室友之间的关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互助的意识。第三,他们可以将进入大学后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传递给新生班干部,具体指导新生班干部开展工作,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新生班干部可以提高工作艺术水平和工作效能。第四,他们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活动,朝夕相处,他们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也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并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他们能及时了解、反馈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隐含在学生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他们能事先觉察,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以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2.4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中指出,辅导员是人生发展的导航人,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权益的保护者,教学科研的承担者。辅导员是大学新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学生工作最基层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和协调者。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做好新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第一,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辅导员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崇高的理想,在重大政治和理论问题上旗帜鲜明。辅导员只有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用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才能真正使大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收到教育人、感化人的良好效果。第二,提高理论知识素质。辅导员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要认真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尽量掌握住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把它很好地运用于日常工作当中。第三,提高工作水平。辅导员要自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应有的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通过学生充分发挥“三自”功能来推动学生工作。要讲究工作的艺术,在语言、行为上应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尽量减少强制的痕迹;批评学生要注意方式,处理问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富有人情味。

3结语总之,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新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高校管理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为培养合格人才贡献我们高校管理人员的一份力量。

下载高校教代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教代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新时期,做好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对策。......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材料)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在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列入课堂教学,并且普遍举办了......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详解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

    高校监考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目前高校监考中存在着监考态度不端正、规章制度与执行分离、监考安排不合理、教务人员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对此提出了系列对策措施:严格监考程序,坚持巡考制度;严格执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级政工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历来坚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理......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从 1999开始, 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贾庆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迫切要求高等教育改变......

    浅议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士良,郑爱平,张建富 ( 浙江大学纪委,浙江杭州,310058) 【摘 要】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是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加强其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