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七[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7:3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七[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七[最终版]》。

第一篇: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七[最终版]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七

实施突破西山战略 带动全市扶贫开发

宝鸡市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以突破西山为标志,以凤县率先脱贫为示范,带动全市扶贫开发实现新突破”的思路,坚持大板块、拔穷根、全市抓、新机制,实施十万贫困户增收行动计划,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76万下降到目前的22万,实现了54万人脱贫。提前两年完成了突破西山战略五年规划的任务,实现了镇村道路、优质师资、农村养老全覆盖。西山地区经济社会显著变化,发展成果有目共睹,成为宝鸡改善农村民生的起点、统筹城乡发展的亮点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农村扶贫板块开发突破发展的新路子,使扶贫开发的难点在西山点上突破,西山扶贫开发的经验在全市全面推广,带动了整个扶贫开发迈上新台阶。去年省政府在宝鸡召开现场会,推广了西部山区板块式扶贫开发和扶贫互助资金试点经验。

一、坚持大板块,发展优势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增收。宝鸡市西部山区是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生存环境最差的地区。2005年10月,市委、市政府将突破西山战略作为全市“三大战略”之一,出台了《关于加快西部山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制定了《宝鸡市突破西山扶贫开发实施规划(2006-2010年)》和《西部山区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把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开发工作持续力的根本体现,打破镇、村、组三级行政区域界限,作为一个整体板块,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西山北部重点发展肉牛、苹果产业带,南部重点发展花椒、核桃产业带。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产业规模,以龙头企业推进产业经营,以科技示范园区提升产业发展。组织秦宝牧业、华龙肉鸡、红果集团、陕西大红袍花椒公司等龙头企业进西山、送信息、设网点、建基地,参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秦宝肉牛“大户饲养、集中育肥、订单收购、一体经营”模式,在西山建立了12个秦川肉牛养殖重点村。积极扶持培育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型企业网点,完善市场体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西山群众见空建园、集中连片发展果业,筹资出地、共建小区发展畜牧业,建成规模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7个,新栽经济林果15万亩,总面积达到45万亩,比2005年增长50%,人均3亩以上。存栏肉牛5.6万头、土鸡50万只,分别增长55.6%和177.8%。农民人均畜果收入1400元。年劳务输出3万人次,人均增收1200元。2009年西山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0元,是2005年的2.6倍,是全市增长速度的1.37倍,实现6.83万人脱贫。在全市111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发展互助资金试点,为9万贫困户发放小额到户扶贫贷款5.4亿,为48户企业发放扶贫龙头企业项目贷款4.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了全市畜为主导、果为特色、粮为基础的优势产业格局形成。去年全市存栏奶牛17.3万头、其中进口奶牛近万头,稳居全省第一。新建果园53万亩,其中苹果15.2万亩、猕猴桃10.1万亩、核桃、花椒27万亩,水果总面积113.2万亩、干杂果182万亩,这两年水果新栽面积

是2007年以前总面积的58.2%。渭北塬区百万亩优质苹果、秦岭北麓60万亩优质猕猴桃、南山西山百万亩花椒、关山乔山百万亩核桃、川塬城郊百万亩瓜蔬时令水果五大产业带已初具规模。以2万头奶牛场为龙头、12个千头奶牛场为支撑、100个300头标准化小区为依托,形成了以陇县、千阳和东五县区为重点的高产良种奶牛产业带和以扶风繁育、眉县加工、陈仓麟游改良育肥为中心的秦川肉牛产业带以及千阳莎能奶山羊、麟游布尔肉羊产业带,全市畜果产业发展由区域性增长步入了突破性发展新阶段。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86元、同比增长19.6%、净增686元。

二、坚持拔穷根,加快移民搬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移民搬迁和路、桥、水、电等基础建设,一次性从根子上解决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制约西山贫困的瓶颈问题。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分步实施、有土安置”的原则,制定了《宝鸡市西部山区移民搬迁工作管理办法》,采取本镇村内安置、国有农场安置、企业异地安置、空闲校址安置、跨区域川塬安置的“五种形式”,实现零星户移民向整村组移民,村内安置向大跨度安置,分散盖新房搬迁向统一建新村搬迁的“三个转变”。累计实施各类项目146个,投资7.92亿元,年均投入是2005年的20倍。移民搬迁53个村5070户22251人,完成了18个村的整村组搬迁,4160户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配套中省项目和路桥建设,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8亿元,新修道路243条917.6公里、桥梁53座,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89处,长期困扰西山群众生产生活的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突出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贯通大关中经济区的宝天高速去年9月26日建成通车,千北公路全线升等改造,通乡通村道路全部硬化,初步形成了西山交通大环道。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和绿色宝鸡建设,按照公路沿线林带景观、渭河两岸花果飘香的要求,对西山主干道、镇村道路和移民新村统一规划、全面绿化,加快渭滨后山生态建设,推进金台六川河农村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许多贫困村基础设施状况已经明显好于川塬县区水平。凤县实施“三告别、三集中、三推进”安居工程,阶段性率先脱贫目标基本完成。借鉴西山拔穷根经验,在凤翔等川塬农村开展“三无户”住房试点,全面解决贫困问题。全市共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622个,移民搬迁7.2万人,建成集中移民搬迁点156个,解决了21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困难,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三、坚持全市抓,切实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把政府推动、群众主体、社会帮扶结合起来,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大扶贫共识和合力,举全市之力掀起扶贫开发新热潮。市委、市政府将市级领导的扶贫联系点调整到西山,并确定102个市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和47个区级部门在西山开展包村扶贫,一定五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社会各界踊跃伸出援助之手,机关干部、市民群众纷纷捐款捐物、捐资助学。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积极跟进,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了关注贫困、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出台了《关于加强西部山区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农村低保、大病救助、农村生活困难家庭学生救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方面,优先制订了一系列有特色、高标准的保障措施,用制度支持、巩固扶贫开发成效。投资4100多万元建成53所寄宿制学校,确保了23900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从去年秋季入学起,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寄宿生中实施学生奶蛋计划。正是由于农民困难家庭从土坯房中搬进移民新村、学生从危漏校舍中搬进寄宿制学校,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西山无一人伤亡,最大限度减轻了自然灾害的损失。结合灾后重建又投资1020万元,对校舍进行提标加固。陈仓区下功夫清退了540名西山代课教师,公开招考了200名优秀年轻教师,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对西山教师和乡镇卫生院一线技术人员工资上浮15%。投资390万

元建成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环境良好的西山中心敬老院,可集中供养160人。实施基层卫生院建设项目,投资660万元完成了8所镇卫生院的扩建改造,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依托8所职业技术院校,全面推行“9+1”教育培训模式。聘请27名农业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科技知识,免费培训高级农民,组织120名优秀农业科技特派员进村创业服务,加强人人技能工程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贫困群众的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以西山4100户贫困户科学储粮为先导,带动全市1.5万户贫困户科学储粮,对贫困家庭发放科学储粮仓,减少贫困户储粮损失。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启动了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四、坚持新机制,转变工作方式,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创新管理体制,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宝鸡市西部山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常设正县级建制的“中共宝鸡市西部山区工作委员会”和“宝鸡市西部山区建设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直属工作机构,由市政府主管扶贫工作的副市长兼任工委书记,陈仓区区长兼任副书记,西山建委主任兼任陈仓区委副书记。在保持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赋于西山建委相对独立的人事、财政和社会经济管理权限。创新政策投入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加大对西山扶贫开发的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整合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市级部门的项目资金向西山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凤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每年新增财力7%用于扶贫开发,贫困面降低到3%以下。创新运行机制,建立西山项目、资金直通车制度,市级各部门给西山的项目、资金直接到西山建委、决算在陈仓区,减少了报批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创新帮扶机制,把西山扶贫开发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市级部门新提拔的县处级干部一般应有西山扶贫工作的经历,对 16名西山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外出轮训、132名村级主要干部分批培训,连续四年开展市级机关百名优秀年轻干部驻村挂职扶贫,改进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创新考核机制,把西山扶贫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陈仓区的主体责任,对市级部门和单位实行单独考核、单项奖励,确保扶贫任务落实。总结推广西山板块扶贫开发经验,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新格局,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市扶贫开发十年规划目标任务。

宝鸡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仍然不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和产业增收持续力仍然不强。今年是我市实施突破西山战略和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第一年。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机遇,把尽快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主要任务,把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衔接制定新一轮十年扶贫开发规划,进一步加大实施突破西山战略力度,带动南部秦岭山区、西部关山山区、北部乔山地区三大区域板块扶贫开发突破发展,在宝鸡率先发展的进程中,使宝鸡扶贫更有特色,扶贫开发更有作为,为建设西部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

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澄城县人民政府(2010年1月30日).澄城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全县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耕地90万亩,辖8镇6乡266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其中农村人口30万,低收入人口8.9万,占农村人口的28%。2002年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新阶段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000余万元,启动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73个,搬迁贫困人口1122户、5240人,实现脱贫6.1万人。自2008年被确定为互助资金试点县以来,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合力共推、谨慎操作、稳步推进”的原则,创新工作机制,规范运营管理,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截止目前,全县20个试点村入会农户3406户,占试点村5589户的61%,低收入农户入会1227户,入会率66%,赠送171户,配送513户。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591.0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吸纳农户基准互助金280.77万元,社会无条件捐赠10.3万元。累计发放借款397.35万元,借款户占会员总数的55%,按期还款率100%。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坚持统筹协调,推动工作落实。互助资金是提高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上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互助资金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各试点乡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试点工作指导组;各项目村也成立了以村两委负责人牵头,贫困群众参加的筹备小组,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机构。二是落实人员经费。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新增5名事业编制,从全县党政机关和金融机构抽调专业人员充实了力量。县财政专项列支30万元,落实了0910个项目村配套资金,为20个村解决项目开办费用4万元,为主管部门划拨工作经费15万元,有力推进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周密制定方案。按照中、省要求,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由扶贫部门牵头,会同财政、人行、监察、审计等成员单位,结合县情实际,精心制定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工作步骤,确保了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四是强化政策宣传。坚持把政策的学习、领会和宣传贯穿工作始终,对各乡镇分管领导、试点村干部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培训。各项目村还通过会议、板报、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从而使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健全组织机构,精心启动实施。互助资金是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其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扶贫对象的切身利益。在试点村的确定和互助协会组织机构的产生上,我们始终把定好村、选好人作为互助资金工作成败的关键。一是精心选点实施。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全县9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中,按照产业基础好、干部作风硬、村风民风优等条件,经乡镇提名、部门考察、政府审定,层层筛选确定20个贫困互助资金试点村。二是坚持依法选举。把群众信任、公道正派、业务能力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协会管理人员的首要条件。制定《选举办法》,对候选人的产生、参会人数和获得当选两个三分之二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界定。坚持会员全程参与、酝酿提名,筹备小组综合后提出初步候选人,提交会员大会表决产生正式候选人后进行选举,充分体现了会员的意志,为协会的健康运行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明确试点要求。结合试点村群众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基准互助金,明确要求入会户数必须占全村总户数的60%以上。对赠送和配送的农户由本人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张榜公示后确定,总体控制在总户数的5%和15%以内。

三、完善各项制度,强化业务培训。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是项目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强化业务培训是项目可持续运行的有力保障。一是科学制定协会《章程》。坚持以中、省文件为依据,紧密结合县情实际,始终把《章程》的修订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在听取协会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后提出初步意见,提交协会会员讨论通过,最后由县扶贫办和民政局共同审查批准执行。在审查过程中,对协会和监事会届期、联保小组人员组成、借款担保程序、资金月占用费率、年分红率、逾期借款处罚等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严格界定。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照省办建立项目规范管理制度的要求,我们经过与金融机构专业人员多次探讨,建立了组织机构管理、会员情况管理、项目统计监测管理、借款手续管理、帐务管理、项目管理等六项制度,并跟踪落实,从根本上保证了项目工作的规范运行,最大限度地的规避了资金运行的风险。三是强化业务培训。按照先培训后实施的原则,以乡镇主管领导、扶贫干事和项目村的管理人员为重点。多次聘请省办货款处、市银监局和金融部门等专业人员,以省上的《指导意见》、风险防范和会计实务为重点进行专题辅导,组织学习了《贷款通则》、《会计法》、《经济合同法》、《担保法》等内容。在培训学习中,以《章程》的修订为重点,以规范管理为目标,以风险防范为关键,通过讨论提问、集中解答问题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从而确保了培训效果,提高了管理人员胜任工作的能力。

四、狠抓规范运行,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是项目规范运行的先决条件。一是强化宣传引导,使会员树立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积极开展“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诚信大宣传,在审核借款中,引导会员树立权利义务对等意识,在享受借款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监督协会规范运行的义务;在享受担保借款权利的同时,更要履行相关的联保责任。二是严肃《章程》规定,约束会员行为。严格控制借款额度和借款期限,规定会员最高借款上限为3000元,最长借款时间不超过12个月。以扶持产业发展为重点,严把资金用途关。三是严控两条红线,化解资金风险。按照《指导意见》中同一借款周期内借款户必须控制在50%以内和借款资金规模必须控制在资金总额80%以内的两条红线要求,结合我县吸纳互助金占到总资金50%的实际,讨论提出了控制风险的五种方法:即担保消化法。采取一担一借、二担不借(借款后只能担保一次,担保两次后不得借款)的方法,将借款户控制在60%以内;民意调查法。深入调查,全面掌握不需要借款户占协会总户数的比例;额度高限法。规定借款不超过本人缴纳互助金的3倍;调整余缺法。把借款户数和额度交由联保小组确定,以联保小组的稳定来保证协会的稳定;计划控制法。按农业生产周期,一、二季度控制在60%,三、四季度分别控制在20%。四是强化监督管理,促进规范运作。要求村两委会既要加强对互助资金协会的领导和支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又不能干预互助协会的具体管理,确保互助协会独立运行;项目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日常监测和定期评估工作,坚持月报表、季检查、半年和年终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和主管部门对互助资金监督管理的保驾护航作用。

五、突出示范带动,提升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是实施互助资金项目的初衷和目标。从我县项目实施的情况来看,一是培育壮大了贫困村支柱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和果业强县目标,我们重点扶持了罗家洼乡西永固等9个生猪养殖示范村,王庄洛城等6个苹果产业重点村和庄头乡郭家庄等5个特色产业示范村。累计发展苹果面积4500亩,建设生猪标准化圈舍145栋,发展庭院式养殖370户,栽植大棚樱桃150亩,种植中药材2600亩,其中5个村已跻身全省优质苹果示范基地,3个村成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村成为全县生猪养殖示范村,互助协会日益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培育主导产业、加快村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二是互助资金扶贫到户模式,直接促进了会员户增收。贫困户由于底子薄、基础差、缺资金,发展产业举步维艰,扶贫互助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据统计,我县互助协会共扶持种植业106.15万元,养殖业198.2万元,其它产业93万元,会员户收入增幅高于非会员户的30%以上。三是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互济互助的能力。互助协会从筹备到成立,农户全程参与,尤其是协会的运行管理直接由会员自己负责,会员的自我管理、发展能力和民主管理意识明显增强。据调查,在我县实施互助资金项目的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民主管理水平明显高于非项目村。

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互助资金项目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开发方式,必将在提高贫困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户增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先进,寻找差距,创新思路,扎实工作,不断提升互助资金的管理水平和资金利用率,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

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澄城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澄城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全县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耕地90万亩,辖8镇6乡266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其中农村人口30万,低收入人口

8.9万,占农村人口的28%。2002年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阶段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000余万元,启动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73个,搬迁贫困人口1122户、5240人,实现脱贫6.1万人。自2008年被确定为互助资金试点县以来,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合力共推、谨慎操作、稳步推进”的原则,创新工作机制,规范运营管理,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截止目前,全县20个试点村入会农户3406户,占试点村5589户的61%,低收入农户入会1227户,入会率66%,赠送171户,配送513户。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591.0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吸纳农户基准互助金280.77万元,社会无条件捐赠10.3万元。累计发放借款397.35万元,借款户占会员总数的55%,按期还款率100%。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坚持统筹协调,推动工作落实。互助资金是提高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上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互助资金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各试点乡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试点工作指导组;各项目村也成立了以村两委负责人牵头,贫困群众参加的筹备小组,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机构。二是落实人员经费。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新增5名事业编制,从全县党政机关和金融机构抽调专业人员充实了力量。县财政专项列支30万元,落实了0910个项目村配套资金,为20个村解决项目开办费用4万元,为主管部门划拨工作经费15万元,有力推进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周密制定方案。按照中、省要求,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由扶贫部门牵头,会同财政、人行、监察、审计等成员单位,结合县情实际,精心制定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工作步骤,确保了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四是强化政策宣传。坚持把政策的学习、领会和宣传贯穿工作始终,对各乡镇分管领导、试点村干部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培训。各项目村还通过会议、板报、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从而使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健全组织机构,精心启动实施。互助资金是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其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扶贫对象的切身利益。在试点村的确定和互助协会组织机构的产生上,我们始终把定好村、选好人作为互助资金工作成败的关键。一是精心选点实施。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全县9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中,按照产业基础好、干部作风硬、村风民风优等条件,经乡镇提名、部门考察、政府审定,层层筛选确定20个贫困互助资金试点村。二是坚持依法选举。把群众信任、公道正派、业务能力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协会管理人员的首要条件。制定《选举办法》,对候选人的产生、参会人数和获得当选两个三分之二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界定。坚持会

员全程参与、酝酿提名,筹备小组综合后提出初步候选人,提交会员大会表决产生正式候选人后进行选举,充分体现了会员的意志,为协会的健康运行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明确试点要求。结合试点村群众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基准互助金,明确要求入会户数必须占全村总户数的60%以上。对赠送和配送的农户由本人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张榜公示后确定,总体控制在总户数的5%和15%以内。

三、完善各项制度,强化业务培训。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是项目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强化业务培训是项目可持续运行的有力保障。一是科学制定协会《章程》。坚持以中、省文件为依据,紧密结合县情实际,始终把《章程》的修订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在听取协会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后提出初步意见,提交协会会员讨论通过,最后由县扶贫办和民政局共同审查批准执行。在审查过程中,对协会和监事会届期、联保小组人员组成、借款担保程序、资金月占用费率、年分红率、逾期借款处罚等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严格界定。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照省办建立项目规范管理制度的要求,我们经过与金融机构专业人员多次探讨,建立了组织机构管理、会员情况管理、项目统计监测管理、借款手续管理、帐务管理、项目管理等六项制度,并跟踪落实,从根本上保证了项目工作的规范运行,最大限度地的规避了资金运行的风险。三是强化业务培训。按照先培训后实施的原则,以乡镇主管领导、扶贫干事和项目村的管理人员为重点。多次聘请省办货款处、市银监局和金融部门等专业人员,以省上的《指导意见》、风险防范和会计实务为重点进行专题辅导,组织学习了《贷款通则》、《会计法》、《经济合同法》、《担保法》等内容。在培训学习中,以《章程》的修订为重点,以规范管理为目标,以风险防范为关键,通过讨论提问、集中解答问题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从而确保了培训效果,提高了管理人员胜任工作的能力。

四、狠抓规范运行,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是项目规范运行的先决条件。一是强化宣传引导,使会员树立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积极开展“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诚信大宣传,在审核借款中,引导会员树立权利义务对等意识,在享受借款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监督协会规范运行的义务;在享受担保借款权利的同时,更要履行相关的联保责任。二是严肃《章程》规定,约束会员行为。严格控制借款额度和借款期限,规定会员最高借款上限为3000元,最长借款时间不超过12个月。以扶持产业发展为重点,严把资金用途关。三是严控两条红线,化解资金风险。按照《指导意见》中同一借款周期内借款户必须控制在50%以内和借款资金规模必须控制在资金总额80%以内的两条红线要求,结合我县吸纳互助金占到总资金50%的实际,讨论提出了控制风险的五种方法:即担保消化法。采取一担一借、二担不借(借款后只能担保一次,担保两次后不得借款)的方法,将借款户控制在60%以内;民意调查法。深入调查,全面掌握不需要借款户占协会总户数的比例;额度高限法。规定借款不超过本人缴纳互助金的3倍;调整余缺法。把借款户数和额度交由联保小组确定,以联保小组的稳定来保证协会的稳定;计划控制法。按农业生产周期,一、二季度控制在60%,三、四季度分别控制在20%。四是强化监督管理,促进规范运作。要求村两委会既要加强对互助资金协会的领导和支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又不能干预互助协会的具体管理,确保互助协会独立运行;项目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日常监测和定期评估工作,坚持月报表、季检查、半年和年终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和主管部门对互助资金监督管理的保驾护航作用。

五、突出示范带动,提升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是实施互助资金项目的初衷和目标。从我县项目实施的情况来看,一是培育壮大了贫困村支柱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和果业强县目标,我们重点扶持了罗家洼乡西永固等9个生猪养殖示范村,王庄洛城等6个苹果产业重点村和庄头乡郭家庄等5个特色产业示范村。累计发展苹果面积4500亩,建设生猪标准化圈舍145栋,发展庭院式养殖370户,栽植大棚樱桃150亩,种植中药材2600亩,其中5个村已跻身全省优质苹果示范基地,3个村成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村成为全县生猪养殖示范村,互助协会日益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培育主导产业、加快村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二是互助资金扶贫到户模式,直接促进了会员户增收。贫困户由于底子薄、基础差、缺资金,发展产业举步维艰,扶贫互助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据统计,我县互助协会共扶持种植业106.15万元,养殖业198.2万元,其它产业93万元,会员户收入增幅高于非会员户的30%以上。三是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互济互助的能力。互助协会从筹备到成立,农户全程参与,尤其是协会的运行管理直接由会员自己负责,会员的自我管理、发展能力和民主管理意识明显增强。据调查,在我县实施互助资金项目的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民主管理水平明显高于非项目村。

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互助资金项目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开发方式,必将在提高贫困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户增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先进,寻找差距,创新思路,扎实工作,不断提升互助资金的管理水平和资金利用率,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扶贫经验

商南县高级中学电教中心组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指示精神,落实省领导在推进教育领域精准扶贫工作会上的要求,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省教育系统内广泛开展“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通过在全省教师与贫困学生之间搭建结对帮扶体系,实现“三秦教师人人奉献爱心,贫困学生个个得到关爱”工作目标,我校迅即行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实施意见》,制订本校具体帮扶措施和工作办法,按照“全员参与、全生覆盖、全程跟踪”精神,广泛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教师与贫困学生双受益的目标,积极助力了我省教育脱贫工作的开展。现将我们电教中心16位教师结对帮扶42个贫困生的经验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思想上充分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省市县校系列教育扶贫文件精神,我组教师充分认识到,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是教育系统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人民教师发扬良好师风,凸显崇高师德的具体实践,是“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的延续和深化,更是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对于密切师生关系,深化育人工作,提升行风形象,推动全社会尊师重教具有重要意义,二、行动上扎实推进帮扶的各项工作。

1.充分了解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9月中旬,我们根据学校下发的教师结对帮扶学生名单,与各自结对的学生一一见面,了解他们家庭及个人情况,家庭困难原因、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学习现状等等,为后期精准扶贫帮困提供依据。

2.适时谈心,指导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困难。我们在第一次月考前,询问学生入校以来的学习现状,比如能否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听课能否跟得上,作业能否按时完成,吃饭是否习惯,睡觉是否踏实,还有什么学科存在问题等等,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问题,获得他们的信任。同时指导他们怎样备考,搞好第一次月考。在第一次月考和第二次月考成绩公布以后,我们立即找到各自的帮扶学生进行交谈,分析这次月考成绩,指出他们的进步,分析那些科目不足的原因,指导学好该学科的

一些方法,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坚韧不拔,发扬优势学科,弥补薄弱学科,力争在期末考试取得满意的成绩。

3.嘘寒问暖,送钱送物,及时解决贫困生生活困难。每逢跟贫困学生见面的时候,我们组的老师总是满怀深情,嘘寒问暖。每次交谈中都要问及学生家庭最近的情况,了解学生当下存在的困难,及时加以解决。在11月初,天气变冷的时候,我们分别送给每位贫困生至少100元现金,让他们买件衣服或鞋袜,有好几位老师拿来了自己家里的衣服,让这些孩子挑选。我们还经常与学生家长通电话,了解家庭当前情况;到孩子的班主任处了解学生得到了哪些资助。

三、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初见成效

三个多月的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对贫困家庭学生、生活压抑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有侧重地帮扶,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我组16名教师共结对42人,分别建立了档案。截止到12月底,资助金额2100元,衣物20余件。通过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高一5班张林海等39名学生在第一次月考和第二次月考中,成绩提高幅度显著,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或学习困难而辍学。

第五篇: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二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二

整合资源合力共建

全面提升连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山阳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县“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山阳县地处秦岭南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农业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面积3535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324个村(居),总人口4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9.4万人。2006年以来,山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和脱贫能力建设,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9亿元,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166个,搬迁安置困难群众946户4157人,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安置0.58万人,解决温饱3.1万人,6.7万人脱了贫。

2008年8月,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后,我们抢抓发展机遇,严格按照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县情实际,把试点区域确定在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鹘岭南北两侧的法官、长沟、高坝等5个乡镇24个村(涉及9132户3.5万人)。二年来,在省、市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整合资源、联合共建,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思路,累计投入资金9859余万元,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强力推行民居环境整治,均衡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群众出行便民化。新修改造村组道路136条208公里,修建桥涵31座208.6延米,整修河堤8处4300米、土地治理6村790亩,实施坡改梯40亩,铺设饮水管道7.6万米,修建蓄水池(窖)28座,解决了21村3.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初步涌现出了城关桃园、高坝石头梁、漫川小河口等一批新农村示范村雏形。

——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农民增收长效化。完成核桃良种建园12000亩、高接换优5000亩17万株,新建茶园2230亩、板栗基地1000亩、水杂果500亩,存栏猪2.1万头、土鸡29万只,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来源的目标。

——居住环境明显改观,农村民居整洁化。实施民居环境综合治理3678户13425间,建“三位一体”沼气池375口,完成扶贫、工赈移民搬迁187户874人,农村卫生条件和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功能化。新建“双高普九”小学2所,新建村级党员活动室11个、卫生室8个、文化室4个、农家书屋2所、农民健身活动场所2处,建设通讯基站4个,改造、延伸农电线路12公里,投放“村村

通”电视接收器1035套,通讯、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从五个方面切入,开展五项探索。

一、以摸清村情状况为切入点,积极探索规划编制新思路

为了强化项目整合,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水平,我们将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的规划编制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从扶贫、交通、农业、林业、水保等部门抽调15名技术干部,组成3个调查组,对试点区域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开展调查摸底,点上以村为单位,重点摸清了24个村的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条件、农民收入情况;线上以流域为单元,重点摸清了流域内的基础设施、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社会事业及生态环境状况;面上以鹘岭为界分南北两大板块,重点摸清了各板块的地理状况、地形特点、气候条件以及群众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民居特点,正确处理村与村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上的综合差异,川道村、浅山村、深山村的资源差异,岭北与岭南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等三个方面问题,按照“四瞄准”(即瞄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居改造、社会事业),“四解决”(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群众增收和发展问题、民居环境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路,采取“县上拿方案,群众提意见,专家做论证”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制定了连片开发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居环境、社会事业4个专项方案以及24个村的详细建设方案,明确了连片开发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

二、以完善工作机制为切入点,努力探索制度化创建新模式

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从完善工作机制入手,建立健全了试点工作领导机制、项目整合机制、管理机制、实施机制和督查机制,即,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及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32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计划、财政、扶贫等部门为成员的项目整合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工作,按照“集中使用、各负其责”的原则,各项目管理部门承担各自项目的策划、论证、设计、施工、监管、验收和资金管理等工作;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县直各相关部门及项目所在地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具体组织项目实施;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主体的督查考评小组,定期督促检查、考核评比试点工作,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协作、责任明确、各方联动的科学管理机制,确保了连片开发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三、以涉农项目整合为切入点,大力探索多渠道投入新路子

我们坚持以整合涉农项目为重点,采取财政配套、社会聚资等方式,多渠道加大连片开发投入力度,做大资金拼盘。一是建立了计划衔接、项目整合、资金控制联席会议制度,把涉农项目向试点区域安排,县财政局从严控制项目资金流向,使项目资金投入到位;二是县财政设立以奖代补资金,按照“建成一项、验收一项、兑付一项”的原则,及时拨付配套资金;三是通过召开中省市赴山“两联一包”座谈会、山阳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吸纳社会各界和省、市部门扶贫资金;四是鼓励受益群众积极筹资投劳、主动参与项目建设。近两年来,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602万元,市县财政拨付配套资金600余万元,社会捐资596万元,群众筹资投劳折价4061万元,为连片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以重点项目突破为切入点,着力探索提升开发水平新途径

我们在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同时,重点实施农村道路改造、民居环境整治和主导产业培育三项重

点工作,着力提升连片开发整体水平。一是狠抓农村道路改造。针对鹘岭南北两侧山大沟深、路况较差、群众行路难的实际,共投资1856万元,新修改造通村公路136条208公里(其中水泥硬化20条39公里)、通组路105条130公里,绝大部分村组实现了通村公路水泥化、通组道路砂石化目标。二是强力推行民居环境整治。在岭南天竺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漫川古镇等景区周围,按徽派风格统一实施民居改造,着力打造秦风楚韵特色民居群。在岭北,按照白墙化、装饰化、整洁化的要求,对房屋进行装饰美化。全面实施村庄绿化、庭院硬化和村落美化,打造干净、卫生、整洁的新农村聚群。三是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结合试点区域实际,确立了近期靠劳务、中期靠畜牧、长期靠林果和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在岭北,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山阳建立核桃科技示范基地的优势,突出高接换优和良种建园,着力打造“万亩核桃林带”,投入项目资金1300万元,新建了城关桃园、高坝寺沟、石头梁等16个“千亩良种核桃示范村”。统筹发展畜禽养殖,投放扶贫贴息贷款800万元,在高坝、十里等乡镇新建“千头猪、万只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6个,存栏猪2.1万头,土鸡发展到29万只,成为山阳生猪和土鸡蛋的主要出产地。在岭南,坚持以旅游开发为主体,大力发展茶叶、板栗和水杂果等旅游配套绿色农产品,新发展茶叶2200余亩、板栗1000亩、水杂果500亩,成为农民新的增收来源。

五、以责任措施落实为切入点,不断探索推进项目建设新方法

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我们强化工作措施的落实。一是明确县直部门是项目投入主体,乡镇党委、政府是协调主体,村、组是实施主体,群众是建设主体,做到职责明晰、合力共建、整体推进。二是实行县级领导、县直牵头部门、乡镇党委政府包抓制度,选派2-3名干部驻点包抓,专门负责项目衔接、资金落实、技术指导等工作。三是县上把试点工作纳入相关乡镇和部门考核内容,年底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四是对乡村公路、安全饮水、沼气池建设、民居改造等项目,招标确定专业施工队统一进行施工,选派村民小组长或村民代表实行“旁站式”监督,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五是强化督促检查。县上主要领导定期深入试点区域检查指导工作,坚持季度督查、半年评比、年终考核等方式,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建设进度缓慢、质量不高的部门和单位,公开通报,责令整改,极大地推动了连片扶贫开发进程。

两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与扶贫重点村建设相比,具有三大优势效应:一是连片开发扶贫模式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我县试点区域24个项目村占五个乡镇62个行政村的38.7%。通过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试点区域的非项目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整个区域的农村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二是连片扶贫开发对政府、社会资源具有强大的聚合效应。资金捆绑问题是长期制约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大难题,而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这个平台有利于各部门项目积极整合,实施项目相得益彰,实施效果尤为显著。因此目前各部门变被动捆绑项目为主动向试点区域投放项目,通村水泥路、“丹治”工程、小流域治理、核桃建园、土地治理以及教育、卫生、文体、党建、计生、旅游等部门的项目都纷纷向试点区域聚集。三是连片扶贫开发对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促进效应。通过连片扶贫开发,贫困村的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公益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至少提前了5至10年,项目村群众一举越过了贫困线,直接跨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列。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县连片开发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很多项目尚处于实施阶段,特别是产业类项目正在逐步显现。下一步,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措施落实,努力提高连片开发整体水平,全面推进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山阳新农村建设。

下载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七[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七[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八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八 致富不忘奉献 发展回报社会 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乃则 (2010年1月30日) 我叫高乃则,是府谷县一个地地道道、普普通......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七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七 加强协调 突出重点 确保“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0年1月30) 根据《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调整有关......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加大产业化扶贫工作力度 促进贫困群众增收铜川市人民政府(2010年1月30日)铜川市位于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3882平方公里,人口84......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九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九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 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旬邑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 旬邑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咸阳市北部。全县总面积1811平......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二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二 加强管理 狠抓落实 努力搞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渭南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月30日) 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工......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五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五加大力度以城带乡加快扶贫开发进程西安市人民政府(2010年1月30日)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六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六 大力实施板块扶贫战略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靖边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是1935年......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一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一强化扶贫队伍建设 促进扶贫事业发展商洛市人民政府(2010年1月30日)商洛市所辖七县区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