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八

时间:2019-05-15 15:4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八》。

第一篇: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八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八

致富不忘奉献 发展回报社会

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乃则

(2010年1月30日)

我叫高乃则,是府谷县一个地地道道、普普通通的农民企业家。我在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鼓舞下,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从卖豆腐起家,以后养铲车、开煤矿、上镁电、搞地产、炼电石、办酒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企业发展了,自己有钱了,但时刻想着生我养我的家乡、生活困难的乡亲、贫瘠欠收的土地。先后为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投资2.3亿多元,受到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好评。我做的这些,不是脑子发热,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心里怎么想,事情就怎么做,有多少力量,办多少事。现在我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创业过程和真实想法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寻上致富路,不能忘了生活困难的乡亲

我出生在府谷县最贫困的乡、最贫穷的山村——武家庄乡高庄则村。这里穷山恶石头,村民往外走。由于家境贫寒,我小学没毕业就回家种地,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年年靠亲戚邻居接济。为了养家糊口,自己离开家乡到县城打工谋生。先后打过临活,卖过豆腐。后来在众人帮助下买了一辆铲车,给神华集团修路,挣了五、六万元。95年又贷款办了第一个煤矿,98年成立了兴茂侏罗纪煤业公司。2000年后,煤炭市场看好,自己又办了几个煤矿,用挣下的钱搞起了焦粉厂、镁厂、房地产、电石厂。2003年,公司重新组建为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注册资金21.58亿元,下设10个职能部门、26个子公司,其中煤矿11座、电石厂6个。公司职工达到8718人。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27亿元,上缴国家税费3.85亿元。2007年,县政府组建府谷煤业集团,我被全票推选为董事长。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我认为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自己艰苦创业的结果,当然也与很多乡亲们的帮助分不开。我必须回报过去给我雪中送炭的乡亲们,拉扯一些就像我当年那样贫穷的农民兄弟,于是我接纳当年帮助过我的乡亲们,吸纳在我的企业打工的农民工入股,有钱的让他入股,有物的让他参股,年终都给分红,现在在我的企业入股的有1000多人。这几年分红最高的有一千多万元,最少的也有四、五万元。我还给企业的农民工借钱,让他们发展产业,给我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1000元,大米、白面各一袋,逢年过节回村看望,让他们安度晚年。同时,农民子女上不起学的,看不起病的,只要向我张口的,就没有张空口的;学校有困难的,只要伸手,没有不给的。同时外乡、外县、外市、外省遭灾的、落难的,只要我知道、找到我,我也尽力捐助。比如四川地震,我就一次捐了200多万元,安徽水井王子酒业董事长徐莉救助了200多名孤儿,撑不住了,我捐助了100万元,帮她度过了难关。二00八年,我投资260多万元,招取了540名高考未录贫困生,送到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安工业学院,毕业后全部安置在企业上班。我又投资1000万元,为县医院购置了核磁共振设备,解决了技术培训费用。近年来,我资助过的贫困村、农村学校、医院有20多个,各类困难人员至少三、四千人,资助金额据不完全统计,至少也有六、七千万元。

今年我还计划捐资2000万元,成立基金会,解决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重病家庭就医问题。还想投资4.2亿元新建一所重点中学,改造府谷中学的操场。这样做了,我的心里才舒服,心情才高兴。

二、挣了大钱,不能忘了生我养我的家乡

近几年,由于农村条件差,投入不够,好多地荒了,好多设施废了,好多人走了,好多学校没有学生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几年企业的效益好,我拿出自己的钱,给许多贫困山村解决了基础设施问题,给2个乡镇的农民安装了电话,给16个村子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资助12个村修通了通村道路。近年来,党中央年年出台一个一号文件,年年出台一些支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对我启发很大。我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觉得应该给农村办点大事了,于是我决定结合县上的“双百”帮扶工程建设新农村,开发农业项目。县上对我的举措十分支持,各有关部门派人到我村做了规划,还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村建设项目安排在我村,共同完成这项事业。我村新村建设计划投资2.5亿元,现已投入1.7亿多元。规划建设五大区:一是设施蔬菜种植与生猪养殖区。目前已建成新型节能日光温室100个、万头猪场1座,并形成了区域循环模式。二是牧草种植与羊子养殖区。现已种植牧草5000亩。三是果品种植与禽类养殖区。四是食品与农产品加工区,现正在规划建设中。五是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已经建成文化休闲广场,居民住房120套,办公宿舍80间,完全小学一所,集两委办公室、文化室、会议室、餐厅、医务室等综合楼一座,造林3500亩,其中经济林500亩,水保林2500亩,道路两旁景点常绿树500亩,种植紫花苜蓿1000亩。35KV变电站已经建成。另外,为解决农业开发区的交通运输、人蓄饮水和五大园区用水问题,投资8000多万元新修“李—峰”公路21公里,现已完成;计划投资1亿元实施供水工程,现已完成项目初设。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就业岗位6210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3800元以上,步入小康水平。把我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设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三、企业发展了,不能忽视赖以生存的农业

目前,我的企业已经初具规模,经营领域不断拓展,产业正在做大,正向现代企业迈进。企业发展了,就应该反哺农业,就应该思考像府谷这样立地条件很差,矿产资源富集的山区怎么发展农业,像我村这样的纯农业的村子种什么?养什么?怎么脱贫?如何致富?府谷是开发区,县城的肉、蛋、奶、菜十分昂贵,一颗鸡蛋买到一元钱,猪肉涨到十几元,黄瓜过年买到十几元,为什么涨呢?我认为主要还是没东西,物依稀为贵吗!现在我的企业有8718多人,马上要达到10000多人,府谷县23万人,其中城镇就有十几万人,这些人的生活物资怎么解决呢?我想企业应该投资农业,用办工业企业的理念办农业,就像我在我村搞的,把农村建成自己的粮副产品供应地和后勤基地,企业出钱建设,发展特色农业,村民以土地入股并参与生产经营,成为企业内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工人,产品部分由企业内部消化解决,部分推向市场,这样企业员工能够吃上投资农业产出的无公害农副产品,又节省了费用,又帮助农民确定了产业,农民收入也有了保证,市场也有了副食资源。一个企业这样搞也许成不了气候,如果十个、二十个企业这样搞,再争取国家的扶持,再过几年农村是什么样子?于是,我们成立了兴茂集团农业开发公司,聘请农发办的一名离岗副主任任总经理。计划投资5亿元,建成以我村为中心,辐射全乡的农业开发区,重点生产肉、蛋、奶、菜。目前已完成项目的设计规划,我村的项目已经投产,见虎焉村的100

个大棚菜也已完成建设工程。同时又在黄甫镇川口村规划投资1000万元,新建100个大棚,目前征地工作已经完成。

近几年,自己在扶贫开发、公益事业和建设新农村方面做了一些事情,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好评,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2003年以来,先后获得中省市县党政部门二十多次表彰奖励,特别是2009年9月,我被评为建国60周年全国扶贫典型人物,受到贾庆林主席的接见。2009年底,我又被聘任为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奖牌和职务是荣誉,更是责任和奉献。我要以此为新起点,继续回报社会,报效人民,再做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八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八

高度重视齐抓共管

切实加快贫困人口搬迁工程实施步伐

西乡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西乡县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工程实施总体和进展情况、主要做法作以大会交流发言。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基本情况

西乡县是国务院确定的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位于陕西南部、汉中市以东,全县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267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3万人。全县耕地面积43.2万亩,其中山区丘陵面积占93%。农业主导产业以茶叶、生猪为主,还有核桃、板栗、烤烟和花椒等特色林果产业。2009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

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和《汉中市2001—2010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年我县175个贫困村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村,1.95万户8.2万人需要进行移民搬迁。通过近十年的扶贫移民搬迁,极大地改善了7500户32000人的生存条件,但仍有1.2万户5万余人生活在交通不便、土地贫瘠、高寒、边远的山区,脱贫难度大,急需移民搬迁。为此,我县把扶贫移民搬迁作为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广大贫困群众生存环境、生活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009年省扶贫办下达了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项目计划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集中开发、整体搬迁”工作思路,确定将白龙塘镇碾子沟村、茶镇老渔坝村作为“千村移民示范点”,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精心组织实施,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总投入资金780余万元,建成集中移民安置点2个,搬迁贫困群众45户190人,他们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增收路子更为广阔,移民搬迁成效已初步显现。

二、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实施进展情况

我县白龙塘镇碾子沟村移民点位于西乡县城东北角32公里处,属山区贫困村,全村4个村民小组,232户737人,交通条件差,人多地少,村民居住环境恶劣。该村为2008年启动的扶贫重点村,全村50%的农户靠务农为生,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350元;茶镇老渔坝村是我县东部毗邻石泉县的一个贫困山区村,辖6个村民小组,427户1654人,有耕地2235亩,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680元。该村为2002年实施的扶贫重点村,多数农户居住在公路两边的山坡上,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滞后。

白龙塘镇碾子沟村移民点按照规划,占地41亩,安排移民搬迁46户,总投资855万元。目前,已完成宅基地开挖30亩,首期安置22户搬迁户,投资455万元,其中移民补助资金35.46万元,群众自筹349.54万元,整合部门资金70万元。目前,22户搬迁户房屋已全部竣工,配套设施齐全,21户已迁

入新居。茶镇老渔坝村移民点开挖回垫宅基地200亩,规划安排250户搬迁户,预计投资总额4500万元。目前,200亩宅基地整理回垫结束,首期安排的23户移民户房屋正在修建之中。以上2个移民示范点的道路硬化、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已全部到位。

三、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取得良好成效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移民搬迁示范点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示范点建设事宜,落实县级领导牵头主抓项目建设。县委书记车国珍和县长刘颙多次到2个示范点组织召开会议,指导、协调移民点建设。其他县级领导多次到移民点了解情况,督促工作。县人大主任刘启安先后7次到白龙塘镇碾子沟村示范点现场办公,研究设计规划,确定搬迁对象,现场协调土地、资金等实际困难,并安排人大常委会一名副主任带领有关部门深入到现场具体指导。由于移民点工作进展较快,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于2009年11月下旬对我县白龙塘镇碾子沟村移民点进行了视察,市县人大代表对该移民点的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县政协主席程华新先后6次到茶镇移民点召开有关会议,帮助解决问题,并于2009年11月19日组织县政协委员对茶镇移民点进行视察,邀请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移民点建设出策献计。为方便协调,县委、县政府对两个移民点各安排一名部门主要领导具体负责协调、指导,并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量化,年终进行考核。为了促进移民点建设进度,在2009年10月下旬,县委、县政府组织各乡镇书记、镇长和各部门主要领导对移民示范点工作开展观摩交流。县上四大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参与,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实施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为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项目村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超前设计,长远规划。为保证项目村建房达到美观、实用,超前的效果,白龙塘镇碾子沟移民点根据实用、美观、节省资金和土地的原则,县政府专门安排县设计室对示范点建房图纸重新完善,新设计的效果图、结构图出来后,经搬迁户广泛讨论,又进行了局部调整,直到群众满意。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搬迁户的文化体育建设,将村委会用地、文体广场、路灯,供排水和垃圾处理等都进行了合理规划,确保在建设中同步实施。

茶镇移民点占地200余亩,规划搬迁250户,设计规划单位成都蓝格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和县设计室技术人员深入搬迁户和当地机关、学校、村民中广泛征求意见,并将效果图在移民搬迁点进行展示,设计方案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和满意。该移民点村委会、卫生室、广场、文体娱乐场所齐全,建成后将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三)整合资金,形成合力。为了确保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项目村建设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搬迁户经济负担,我县在实施搬迁项目中,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县委办、县政府办、计划、交通、农业、国土、城建、林业、水利、电力、库区、扶贫、广电、组织、文体、卫生等16个部门,成立协调办公室进行督促检查,部门定期汇报,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针对示范点宅基地整理、供排水、道路硬化、供电、就医、文体活动等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大的实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召集相关部门落实整合项目及资金。白龙塘镇碾子沟移民点由水利、扶贫、农业、交通、电力等部门整合资金70余万元,帮助移民点解决了供排水、街道硬化、用电入户、沼气池建设设施等。茶镇老渔坝移民点由交通、计划、水利、库区办、电力、组织、卫生、农业等部门通力配合,为移民点安全饮水、电网改造、沼气池建设、街道给

排水、阵地建设等配套项目15个,落实资金160万元。同时,针对移民点宅基地回垫工程方量大的情况,县上领导经过多次协调,充分利用“十天”高速路建设中的机械设备,废弃石渣进行回垫碾压,极大地节约了移民点建设的成本投入。

(四)程序到位,对象准确。移民搬迁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搬迁户切身利益的好事。我县为了把这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县、乡(镇)、村干部多次深入到每一户搬迁户家中逐户宣传搬迁政策,了解居住环境、家庭收入、经济来源,确保将最困难群众列为搬迁对象。根据户主申请,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复审查,初步确定搬迁户名单,在搬出地和镇政府公示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直到群众无异议后登记造册,建档立卡,经县、乡审查审批后,最终确定为搬迁户。

在房屋修建中,县上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同时充分尊重搬迁户意愿,愿意统一修建的由搬迁户推选出3—5名代表和施工方进行协商,并全程负责工程监督;群众现有的建筑材料,按照市场价格交给施工方使用,亲朋好友帮工的进行折价计币,由于对象筛选严格,程序规范到位、细致,群众对搬迁户对象的确定和建房质量十分满意。

四、几点体会

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是一项全面提高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质量,切实改善广大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的民生工程,在项目的实施中我县有以下五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是搬迁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我县把移民搬迁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列入部门、乡镇目标责任考核,强化乡镇、部门的责任,明确工作目标,扶贫部门明确干部包抓移民点,督促协调移民搬迁工作开展,保证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及早动手,提前部署,在省上控制规模计划下达前就开展了移民点的确定和安置地选址等工作,有效地保证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的按期完成。

(二)落实优惠政策,是搬迁工程顺利推进的保证。我县在移民搬迁工作中,国土、城建、电力、林业、水利、教育等部门在移民搬迁中均结合各自的行业实际,充分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各项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极大地减轻了搬迁户的经济负担,最大程度地为移民搬迁建设提供了方便。

(三)强化监督检查,加强资金管理是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我县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我县在移民搬迁申报、审批和管理中形成了良性工作机制,资金兑付实行“一卡通”,保证了移民户的补助及时足额兑现,建立健全了资金管理制度,公示制度,强化资金审计,自觉接受监督,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才能确保项目村规划的科学合理。我县的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建设充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小集镇开发相结合,加大资源整合、资金捆绑、部门联动力度,较好地解决了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难的问题,统筹配套一次到位,将厕所、圈舍、沼气等附属设施同时规划,极大地完善了移民户的房屋及配套设施建设。

(五)加强产业扶持,拓宽增收渠道,加快移民户脱贫致富步伐。针对大部分搬迁户增收项目少,影响扶贫效果和新村持续发展的实际,我县结合茶叶、生猪产业发展制定移民户的产业发展规划,信贷扶贫资金、实用技术培训向移民户倾斜,为他们提供产业发展资金和技术保障服务,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加快了他们的脱贫步伐。

第三篇: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

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澄城县人民政府(2010年1月30日).澄城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全县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耕地90万亩,辖8镇6乡266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其中农村人口30万,低收入人口8.9万,占农村人口的28%。2002年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新阶段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000余万元,启动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73个,搬迁贫困人口1122户、5240人,实现脱贫6.1万人。自2008年被确定为互助资金试点县以来,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合力共推、谨慎操作、稳步推进”的原则,创新工作机制,规范运营管理,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截止目前,全县20个试点村入会农户3406户,占试点村5589户的61%,低收入农户入会1227户,入会率66%,赠送171户,配送513户。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591.0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吸纳农户基准互助金280.77万元,社会无条件捐赠10.3万元。累计发放借款397.35万元,借款户占会员总数的55%,按期还款率100%。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坚持统筹协调,推动工作落实。互助资金是提高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上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互助资金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各试点乡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试点工作指导组;各项目村也成立了以村两委负责人牵头,贫困群众参加的筹备小组,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机构。二是落实人员经费。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新增5名事业编制,从全县党政机关和金融机构抽调专业人员充实了力量。县财政专项列支30万元,落实了0910个项目村配套资金,为20个村解决项目开办费用4万元,为主管部门划拨工作经费15万元,有力推进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周密制定方案。按照中、省要求,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由扶贫部门牵头,会同财政、人行、监察、审计等成员单位,结合县情实际,精心制定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工作步骤,确保了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四是强化政策宣传。坚持把政策的学习、领会和宣传贯穿工作始终,对各乡镇分管领导、试点村干部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培训。各项目村还通过会议、板报、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从而使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健全组织机构,精心启动实施。互助资金是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其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扶贫对象的切身利益。在试点村的确定和互助协会组织机构的产生上,我们始终把定好村、选好人作为互助资金工作成败的关键。一是精心选点实施。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全县9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中,按照产业基础好、干部作风硬、村风民风优等条件,经乡镇提名、部门考察、政府审定,层层筛选确定20个贫困互助资金试点村。二是坚持依法选举。把群众信任、公道正派、业务能力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协会管理人员的首要条件。制定《选举办法》,对候选人的产生、参会人数和获得当选两个三分之二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界定。坚持会员全程参与、酝酿提名,筹备小组综合后提出初步候选人,提交会员大会表决产生正式候选人后进行选举,充分体现了会员的意志,为协会的健康运行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明确试点要求。结合试点村群众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基准互助金,明确要求入会户数必须占全村总户数的60%以上。对赠送和配送的农户由本人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张榜公示后确定,总体控制在总户数的5%和15%以内。

三、完善各项制度,强化业务培训。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是项目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强化业务培训是项目可持续运行的有力保障。一是科学制定协会《章程》。坚持以中、省文件为依据,紧密结合县情实际,始终把《章程》的修订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在听取协会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后提出初步意见,提交协会会员讨论通过,最后由县扶贫办和民政局共同审查批准执行。在审查过程中,对协会和监事会届期、联保小组人员组成、借款担保程序、资金月占用费率、年分红率、逾期借款处罚等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严格界定。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照省办建立项目规范管理制度的要求,我们经过与金融机构专业人员多次探讨,建立了组织机构管理、会员情况管理、项目统计监测管理、借款手续管理、帐务管理、项目管理等六项制度,并跟踪落实,从根本上保证了项目工作的规范运行,最大限度地的规避了资金运行的风险。三是强化业务培训。按照先培训后实施的原则,以乡镇主管领导、扶贫干事和项目村的管理人员为重点。多次聘请省办货款处、市银监局和金融部门等专业人员,以省上的《指导意见》、风险防范和会计实务为重点进行专题辅导,组织学习了《贷款通则》、《会计法》、《经济合同法》、《担保法》等内容。在培训学习中,以《章程》的修订为重点,以规范管理为目标,以风险防范为关键,通过讨论提问、集中解答问题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从而确保了培训效果,提高了管理人员胜任工作的能力。

四、狠抓规范运行,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是项目规范运行的先决条件。一是强化宣传引导,使会员树立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积极开展“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诚信大宣传,在审核借款中,引导会员树立权利义务对等意识,在享受借款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监督协会规范运行的义务;在享受担保借款权利的同时,更要履行相关的联保责任。二是严肃《章程》规定,约束会员行为。严格控制借款额度和借款期限,规定会员最高借款上限为3000元,最长借款时间不超过12个月。以扶持产业发展为重点,严把资金用途关。三是严控两条红线,化解资金风险。按照《指导意见》中同一借款周期内借款户必须控制在50%以内和借款资金规模必须控制在资金总额80%以内的两条红线要求,结合我县吸纳互助金占到总资金50%的实际,讨论提出了控制风险的五种方法:即担保消化法。采取一担一借、二担不借(借款后只能担保一次,担保两次后不得借款)的方法,将借款户控制在60%以内;民意调查法。深入调查,全面掌握不需要借款户占协会总户数的比例;额度高限法。规定借款不超过本人缴纳互助金的3倍;调整余缺法。把借款户数和额度交由联保小组确定,以联保小组的稳定来保证协会的稳定;计划控制法。按农业生产周期,一、二季度控制在60%,三、四季度分别控制在20%。四是强化监督管理,促进规范运作。要求村两委会既要加强对互助资金协会的领导和支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又不能干预互助协会的具体管理,确保互助协会独立运行;项目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日常监测和定期评估工作,坚持月报表、季检查、半年和年终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和主管部门对互助资金监督管理的保驾护航作用。

五、突出示范带动,提升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是实施互助资金项目的初衷和目标。从我县项目实施的情况来看,一是培育壮大了贫困村支柱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和果业强县目标,我们重点扶持了罗家洼乡西永固等9个生猪养殖示范村,王庄洛城等6个苹果产业重点村和庄头乡郭家庄等5个特色产业示范村。累计发展苹果面积4500亩,建设生猪标准化圈舍145栋,发展庭院式养殖370户,栽植大棚樱桃150亩,种植中药材2600亩,其中5个村已跻身全省优质苹果示范基地,3个村成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村成为全县生猪养殖示范村,互助协会日益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培育主导产业、加快村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二是互助资金扶贫到户模式,直接促进了会员户增收。贫困户由于底子薄、基础差、缺资金,发展产业举步维艰,扶贫互助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据统计,我县互助协会共扶持种植业106.15万元,养殖业198.2万元,其它产业93万元,会员户收入增幅高于非会员户的30%以上。三是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互济互助的能力。互助协会从筹备到成立,农户全程参与,尤其是协会的运行管理直接由会员自己负责,会员的自我管理、发展能力和民主管理意识明显增强。据调查,在我县实施互助资金项目的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民主管理水平明显高于非项目村。

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互助资金项目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开发方式,必将在提高贫困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户增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先进,寻找差距,创新思路,扎实工作,不断提升互助资金的管理水平和资金利用率,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

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澄城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澄城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全县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耕地90万亩,辖8镇6乡266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其中农村人口30万,低收入人口

8.9万,占农村人口的28%。2002年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阶段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000余万元,启动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73个,搬迁贫困人口1122户、5240人,实现脱贫6.1万人。自2008年被确定为互助资金试点县以来,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合力共推、谨慎操作、稳步推进”的原则,创新工作机制,规范运营管理,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截止目前,全县20个试点村入会农户3406户,占试点村5589户的61%,低收入农户入会1227户,入会率66%,赠送171户,配送513户。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591.0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吸纳农户基准互助金280.77万元,社会无条件捐赠10.3万元。累计发放借款397.35万元,借款户占会员总数的55%,按期还款率100%。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坚持统筹协调,推动工作落实。互助资金是提高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上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互助资金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各试点乡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试点工作指导组;各项目村也成立了以村两委负责人牵头,贫困群众参加的筹备小组,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机构。二是落实人员经费。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新增5名事业编制,从全县党政机关和金融机构抽调专业人员充实了力量。县财政专项列支30万元,落实了0910个项目村配套资金,为20个村解决项目开办费用4万元,为主管部门划拨工作经费15万元,有力推进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周密制定方案。按照中、省要求,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由扶贫部门牵头,会同财政、人行、监察、审计等成员单位,结合县情实际,精心制定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工作步骤,确保了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四是强化政策宣传。坚持把政策的学习、领会和宣传贯穿工作始终,对各乡镇分管领导、试点村干部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培训。各项目村还通过会议、板报、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从而使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健全组织机构,精心启动实施。互助资金是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其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扶贫对象的切身利益。在试点村的确定和互助协会组织机构的产生上,我们始终把定好村、选好人作为互助资金工作成败的关键。一是精心选点实施。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全县9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中,按照产业基础好、干部作风硬、村风民风优等条件,经乡镇提名、部门考察、政府审定,层层筛选确定20个贫困互助资金试点村。二是坚持依法选举。把群众信任、公道正派、业务能力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协会管理人员的首要条件。制定《选举办法》,对候选人的产生、参会人数和获得当选两个三分之二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界定。坚持会

员全程参与、酝酿提名,筹备小组综合后提出初步候选人,提交会员大会表决产生正式候选人后进行选举,充分体现了会员的意志,为协会的健康运行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明确试点要求。结合试点村群众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基准互助金,明确要求入会户数必须占全村总户数的60%以上。对赠送和配送的农户由本人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张榜公示后确定,总体控制在总户数的5%和15%以内。

三、完善各项制度,强化业务培训。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是项目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强化业务培训是项目可持续运行的有力保障。一是科学制定协会《章程》。坚持以中、省文件为依据,紧密结合县情实际,始终把《章程》的修订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在听取协会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后提出初步意见,提交协会会员讨论通过,最后由县扶贫办和民政局共同审查批准执行。在审查过程中,对协会和监事会届期、联保小组人员组成、借款担保程序、资金月占用费率、年分红率、逾期借款处罚等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严格界定。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照省办建立项目规范管理制度的要求,我们经过与金融机构专业人员多次探讨,建立了组织机构管理、会员情况管理、项目统计监测管理、借款手续管理、帐务管理、项目管理等六项制度,并跟踪落实,从根本上保证了项目工作的规范运行,最大限度地的规避了资金运行的风险。三是强化业务培训。按照先培训后实施的原则,以乡镇主管领导、扶贫干事和项目村的管理人员为重点。多次聘请省办货款处、市银监局和金融部门等专业人员,以省上的《指导意见》、风险防范和会计实务为重点进行专题辅导,组织学习了《贷款通则》、《会计法》、《经济合同法》、《担保法》等内容。在培训学习中,以《章程》的修订为重点,以规范管理为目标,以风险防范为关键,通过讨论提问、集中解答问题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从而确保了培训效果,提高了管理人员胜任工作的能力。

四、狠抓规范运行,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是项目规范运行的先决条件。一是强化宣传引导,使会员树立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积极开展“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诚信大宣传,在审核借款中,引导会员树立权利义务对等意识,在享受借款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监督协会规范运行的义务;在享受担保借款权利的同时,更要履行相关的联保责任。二是严肃《章程》规定,约束会员行为。严格控制借款额度和借款期限,规定会员最高借款上限为3000元,最长借款时间不超过12个月。以扶持产业发展为重点,严把资金用途关。三是严控两条红线,化解资金风险。按照《指导意见》中同一借款周期内借款户必须控制在50%以内和借款资金规模必须控制在资金总额80%以内的两条红线要求,结合我县吸纳互助金占到总资金50%的实际,讨论提出了控制风险的五种方法:即担保消化法。采取一担一借、二担不借(借款后只能担保一次,担保两次后不得借款)的方法,将借款户控制在60%以内;民意调查法。深入调查,全面掌握不需要借款户占协会总户数的比例;额度高限法。规定借款不超过本人缴纳互助金的3倍;调整余缺法。把借款户数和额度交由联保小组确定,以联保小组的稳定来保证协会的稳定;计划控制法。按农业生产周期,一、二季度控制在60%,三、四季度分别控制在20%。四是强化监督管理,促进规范运作。要求村两委会既要加强对互助资金协会的领导和支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又不能干预互助协会的具体管理,确保互助协会独立运行;项目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日常监测和定期评估工作,坚持月报表、季检查、半年和年终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和主管部门对互助资金监督管理的保驾护航作用。

五、突出示范带动,提升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是实施互助资金项目的初衷和目标。从我县项目实施的情况来看,一是培育壮大了贫困村支柱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和果业强县目标,我们重点扶持了罗家洼乡西永固等9个生猪养殖示范村,王庄洛城等6个苹果产业重点村和庄头乡郭家庄等5个特色产业示范村。累计发展苹果面积4500亩,建设生猪标准化圈舍145栋,发展庭院式养殖370户,栽植大棚樱桃150亩,种植中药材2600亩,其中5个村已跻身全省优质苹果示范基地,3个村成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村成为全县生猪养殖示范村,互助协会日益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培育主导产业、加快村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二是互助资金扶贫到户模式,直接促进了会员户增收。贫困户由于底子薄、基础差、缺资金,发展产业举步维艰,扶贫互助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据统计,我县互助协会共扶持种植业106.15万元,养殖业198.2万元,其它产业93万元,会员户收入增幅高于非会员户的30%以上。三是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互济互助的能力。互助协会从筹备到成立,农户全程参与,尤其是协会的运行管理直接由会员自己负责,会员的自我管理、发展能力和民主管理意识明显增强。据调查,在我县实施互助资金项目的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民主管理水平明显高于非项目村。

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互助资金项目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开发方式,必将在提高贫困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户增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先进,寻找差距,创新思路,扎实工作,不断提升互助资金的管理水平和资金利用率,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扶贫经验

商南县高级中学电教中心组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指示精神,落实省领导在推进教育领域精准扶贫工作会上的要求,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省教育系统内广泛开展“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通过在全省教师与贫困学生之间搭建结对帮扶体系,实现“三秦教师人人奉献爱心,贫困学生个个得到关爱”工作目标,我校迅即行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实施意见》,制订本校具体帮扶措施和工作办法,按照“全员参与、全生覆盖、全程跟踪”精神,广泛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教师与贫困学生双受益的目标,积极助力了我省教育脱贫工作的开展。现将我们电教中心16位教师结对帮扶42个贫困生的经验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思想上充分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省市县校系列教育扶贫文件精神,我组教师充分认识到,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是教育系统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人民教师发扬良好师风,凸显崇高师德的具体实践,是“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的延续和深化,更是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对于密切师生关系,深化育人工作,提升行风形象,推动全社会尊师重教具有重要意义,二、行动上扎实推进帮扶的各项工作。

1.充分了解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9月中旬,我们根据学校下发的教师结对帮扶学生名单,与各自结对的学生一一见面,了解他们家庭及个人情况,家庭困难原因、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学习现状等等,为后期精准扶贫帮困提供依据。

2.适时谈心,指导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困难。我们在第一次月考前,询问学生入校以来的学习现状,比如能否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听课能否跟得上,作业能否按时完成,吃饭是否习惯,睡觉是否踏实,还有什么学科存在问题等等,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问题,获得他们的信任。同时指导他们怎样备考,搞好第一次月考。在第一次月考和第二次月考成绩公布以后,我们立即找到各自的帮扶学生进行交谈,分析这次月考成绩,指出他们的进步,分析那些科目不足的原因,指导学好该学科的

一些方法,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坚韧不拔,发扬优势学科,弥补薄弱学科,力争在期末考试取得满意的成绩。

3.嘘寒问暖,送钱送物,及时解决贫困生生活困难。每逢跟贫困学生见面的时候,我们组的老师总是满怀深情,嘘寒问暖。每次交谈中都要问及学生家庭最近的情况,了解学生当下存在的困难,及时加以解决。在11月初,天气变冷的时候,我们分别送给每位贫困生至少100元现金,让他们买件衣服或鞋袜,有好几位老师拿来了自己家里的衣服,让这些孩子挑选。我们还经常与学生家长通电话,了解家庭当前情况;到孩子的班主任处了解学生得到了哪些资助。

三、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初见成效

三个多月的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对贫困家庭学生、生活压抑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有侧重地帮扶,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我组16名教师共结对42人,分别建立了档案。截止到12月底,资助金额2100元,衣物20余件。通过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高一5班张林海等39名学生在第一次月考和第二次月考中,成绩提高幅度显著,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或学习困难而辍学。

下载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八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二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二 整合资源合力共建 全面提升连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山阳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县“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七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七 加强协调 突出重点 确保“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0年1月30) 根据《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调整有关......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加大产业化扶贫工作力度 促进贫困群众增收铜川市人民政府(2010年1月30日)铜川市位于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3882平方公里,人口84......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九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九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 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旬邑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 旬邑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咸阳市北部。全县总面积1811平......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二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二 加强管理 狠抓落实 努力搞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渭南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月30日) 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工......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五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五加大力度以城带乡加快扶贫开发进程西安市人民政府(2010年1月30日)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六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六 大力实施板块扶贫战略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靖边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是1935年......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一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一强化扶贫队伍建设 促进扶贫事业发展商洛市人民政府(2010年1月30日)商洛市所辖七县区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