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执行案件中涉及被执行人离婚逃债问题的处理
浅谈执行案件中涉及被执行人离婚逃债问题的处理在目前的执行工作中,被执行人采取离婚手段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执行立法中的相应条款却是一片空白,在执行中如何操作,能否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共同被执行人等等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浅谈执行案件中涉及被执行人离婚逃债问题的处理。下面笔者对执行案件被执行人离婚逃债如何处理谈谈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被执行人离婚逃债情况简介
1、进入执行程序后,涉及被执行人离婚逃债的情况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债务产生后,未进入诉讼程序,债务人便和其配偶离婚,以逃避债务;(2)执行法律文书诉讼过程中债务人和其配偶离婚逃避债务;(3)执行法律文书生效后未进入执行程序,债务人离婚逃债;(4)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离婚逃避债务。
2、离婚逃债途径主要有:(1)通过法院(本院或其它法院)调解离婚,双方达成和解协议。(2)通过婚姻登记机关离婚。(3)通过公证机关分割财产后,再通过婚姻登记机关离婚逃债等。
3、离婚逃债行为构成要件,笔者认为、离婚逃债行为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几点:1被执行人必须有离婚逃债的行为存在,即被执行人实施了旨在逃债的违法行为,它是一种违法行为。
2、该行为发生在债务产生后,包括(1)债务产生后诉讼前。(2)执行法律文书诉讼过程中。(3)执行法律文书生效后。
3、该行为必须是被执行人故意所为。(1)在离婚时向有关机关隐瞒债务。(2)分割债务未征得了债权人的同意,是在暗中对可供被执行财产进行处分的。(3)财产分割明显不公平。有的将被执行人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全部分给被执行人配偶,有的被执行人配偶分得全部夫妻共同财产,被执行人仅分得少量随身物品,债务都由被执行人承担,以此逃避债务。
4、行为人必须是实施离婚逃债行为的人。
5、其处分财产尚未被明确为执行标的,即不是法律文书中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也不是已被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是蒋来可能成为执行对象的财产。
二、我国对离婚逃债强制执行制度现状现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宏观上对恶意逃债问题,已明确了打击力度。2002年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立法解释列举了拒不执行的五种情形,第(一)为“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各级法院领导多次强调:执行工作是确保债权人的债权能够真正得到实现的重要法律保障,法院要强化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及时执行各类案件,特别是对恶意逃债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但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对接收逃债财产人或恶意串通协助逃债的人,能否追加其为被执行人法律未作出明确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213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71条至第274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等追加、变更被执行主体的条款,对此类问题都没有涉及,在执行程序中未明文规定对接收逃债财产人或恶意串通协助逃债的人的强制手段,对被执行人躲避执行,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各种情况在法律规范方面缺乏相应的对策,只是有关实体法规定了逃债行为的无效,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第2款规定,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约定(财产分割约定)其约定无效。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第四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调查报告《浅谈执行案件中涉及被执行人离婚逃债问题的处理》。(第七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例合同纠纷,债务人通过离婚逃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可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债权人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在离婚逃债问题的处理上,从我国离婚逃债强制执行制度现状看,被执行人通过与其配偶离婚逃债后,造成债权人的财产损失,现还不能通过执行程序迅速解决。因法律还未明确规定在执行程序中裁定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或接收逃债人财产人为被执行人,如果适用《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条款,通过诉讼行使撤消权,不但给债权人造成了很多不便,易造成债权人财产损失,使逃债的人越来越多,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执行案件被执行人离婚逃债如何处理在执行程序中,发现被执行人离婚逃债的情况,笔者认为,如果被执行人是在执行法律文书诉讼过程中或执行法律文书生效后与其配偶离婚逃债的,应直接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被执行人,体现执行工作“效率优先”的特点,体现公平原则。具体处理,可分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婚姻登记机关或通过公证机关分割财产后再通过婚姻机关离婚逃债的,应根据有关实体法认定被执行人与其配偶分割财产的行为无效,再裁定追加被执行人的配偶为被执行人。二是利用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离婚逃债的,不在执行程序中直接追加被执行人的配偶为被执行人,而是按审判监督程序先撤销被执行人有关财产分割协议后,再裁定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被执行人。在执行程序中,虽然目前根据有关强制执行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离婚逃债的情况下可根据实体法裁定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被执行人,但离婚逃债实属一种无效民事行为,其行为应始终无效。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71条已明确规定:如果依有关实体法的规定有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可以裁定权利义务承受人为被执行人。从以上法律规定可看出,现有关强制执行法已规定了某些方面可依据实体法裁定追加被执行人。依据实体法行使裁判权,法学理论界原争议很大,现观点基本超于一致,承认在执行程序行使裁判权时,可根据实体法作出裁判,在目前情况下,在执行程序中,可根据实体法认定(离婚逃债)被执行人与其配偶财产分割协议无效,裁定追加被执行人配偶为被执行人,此做法已在执行实践中得到一致赞同,也得到法学理论界的支持。在执行程序中,裁判权可由执行局裁判庭行使(未设裁判庭的由综合科行使),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实行听证制度,在目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救济手段为允许当事人向上级法院申请复议。体现“公正、效率”主题。对债权人起诉前,债务人便离婚逃债的,笔者认为,不能在执行程序中直接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被执行人,应根据不同情况,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则根据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实体法,保护债权人行使撤销权。例如,我国《合同法》第七十四条就规定了,债权人行使撤销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无效。
四、对离婚逃债的处理的立法完善在现行法律制度下,被执行人通过离婚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缺乏相应的对策,被执行人离婚逃债后,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债权人依照有关实体法通过诉讼形式行使用权撤销权,其结果是债务人要么达到了逃避债务的目的,要么赢得了时间,债务人“讨了好”,债权人要么失去了债权,要么输了时间,债权人“吃了亏”。要使这一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必须从立法上加以完善。离婚逃债行为属无效民事行为,它既属于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行为,又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它属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列举的无效民事行为的一种,因有关实体法关于离婚逃债如何处理规定的比较原则、简单,条文较少,在执行程序中的措施没有,在具体执行时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从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中,难以找到正确处理的依据,经常出现不同的理解和歧义,导致执行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例如法律文书生效后,债务人通过外地法院离婚逃债,执行法院要求外地法院按审判监督程序撤销被执行人与其配偶的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外地法院不予配合、支持或对此问题的处理在观念上存在分歧,则需要上级法院的协调和答复。规范不够是当前产生执行难和执行乱的相当重大原因,做出比较系统的、统一的操作性强制执行规范,是当务之急。为此,笔者建议,应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凡离婚逃债的,夫妻双方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在执行程序中,夫妻双方均可成为被执行人,对离婚逃债的构成,则由最高法院作出司法解释,这样可以避免法院内部层层请示汇报,必将大大提高执行工作效率。
第二篇:离婚逃债的处理(文章)
夫妻一方对外负有赔偿义务,协议离婚时将共有财产给付另一方,法院如何处理?
编辑同志:
夫妻一方致人身体损伤后,经人民法院审理,应负全部责任并赔偿受害人各种损失。法律文书生效后,义务人不仅没有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赔偿义务,反而去婚姻登记机关协议离婚,财产全部或大部分给了夫妻另一方,致使受害人的权利不能兑现。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有两种意见:一是在胜诉方申请执行后,对于被执行人在法定时限内不履行的,可依法强制执行属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有财产;二是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撤销婚姻登记机关的离婚协议,然后继续执行该夫妻共有财产。请问哪种意见正确?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县人民法院谷瑞海
谷瑞海同志:
夫妻离婚后,如何处理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权债务特别是债务问题,一直是审判实务中的一个难题。因为这里面既涉及到夫妻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与其他债权人等的关系。我们认为,夫妻之间就财产问题如无特殊约定,则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适用法定的夫妻财产共有制,所欠债务被认定为共同债务的,应由双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夫妻协议离婚或者经人民法院判决离婚的,就债权债务问题所作的处理和决定,仅对夫妻内部有约束力,夫或妻都不得据此对抗善意第三人,对于那些假离婚真逃债的行为更是不能认同。信中所述的案件,夫妻一方在对外欠债的前提下,非但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内容,反而通过协议离婚将财产给另一方,致使债权人利益无法得到保护。如果情况属实,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强制执行原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夫或妻在清偿对外债务后,可以离婚协议的内容向原配偶主张相应的权利。此时无需申请撤销离婚协议后再执行其共有财产,故原则上同意信中第一种意见。
本刊研究组
摘自《人民司法》2003年第9期第78页司法信箱
第三篇:执行中涉及刑事案件的款项如何处理
执行中涉及刑事案件的款项如何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资本空前活跃,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一方面民间资本促进了地区、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他们由于规模小、行业冷僻,不为人看好,因此,在银行贷款方面受到不少制约,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小型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大起大落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遭遇全球经济不景气,银根紧缩的情况下,风险就凸显出来。再有一个方面,由于借款人疏于对款项的监控管理,且数额巨大,一旦风险降临,往往不知所措。
在民间资本空前活跃的前提下,各地小额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借款利息节节攀升,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十。虽然民间资本短期内繁荣了社会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表面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这虚假繁荣的背后潜伏了巨大风险,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刑事案件。如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信用卡诈骗等。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下半年,人民法院受理民间借贷纠纷的案件大幅度增长。此类案件的共同特点就是涉案人数多,标的大。少则一、二人,多则数十人。一旦处理不好极易影响社会稳定。
本文需要释明的是执行中涉及刑事案件的款项如何处理,供大家参考。
简要案情如下:卢某等四位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曹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该案执行标的近50万元。执行中,被执行人曹某提出其伙同范某、阮某共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借给了邱某、何某,其中就有在卢某等四位申请执行人处借的款项。前不久,被执行人曹某向法院陈述,邱某因涉及刑事案件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冻结了涉案款2000多万元。卢某等四位申请执行人请求法院到公安机关协调返还被骗的款项。
一种观点认为,公安机关可以返还被骗的款项。理由是 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冻结了涉案物品、款项,理应返还被害人。在实践中,公安机关曾经多次开展返还被害人被盗的车辆的活动。以及犯罪嫌疑人盗窃、抢劫被害人物品被当场抓获的情况下,都是及时将被盗、被抢物品返还被害人的。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公安机关是否能够返还涉案款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涉案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尤其要谨慎。正确的方法是在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向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包含移交相关证据材料以及涉案款项。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且证据确实充分,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附带民事赔偿。在人民法院判决后,各被害人依据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判决书领取涉案款项。如涉案款不足清偿全部被害人的财产损失,则应当由人民法院主持分配。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在当前涉及刑事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信用卡诈骗等情况下,受害人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比较复杂,不仅有个人也有单位。在不同的案件中,每个受害人的具体情况也有千差万别。有的有抵押担保财产,有的没有抵押担保财产。有的抵押担保财产被重复抵押等。因此,公安机关在侦查处理此类案件时,就无权处分涉案的款项。从刑事诉讼法的法律规定上看,公安机关只是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收集犯罪证据,公安机关所采取的冻结保全措施是保证案件最后的权利归属,类似于人民法院诉前保全措施。不同于简单的刑事案件,如车辆被盗、个人财物被盗、被抢。这些案件的被害人人员少,案情简单明了,不涉及到财产的分配。因此,公安机关可以立即将涉案款物立即返还被害人,这也是便民利民原则的体现。
在本案中,据公安机关调查的信息情况看,犯罪嫌疑人邱某、何某涉嫌多个罪名,分别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票据诈骗罪,涉案标的达一亿元之多。被害人有个人也有单位。本案因涉案人员较多、数额巨大,且分别在不同的地点,侦查活动刚刚开展,需要多个公安机关联合办案,本案尚未侦查终结,故不可能返还被害人款项的问题。
那么,如果犯罪嫌疑人假如不构成犯罪,涉案款项如何处理呢?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经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应当撤销案件。对于在侦查过程中冻结的银行账户应当解除冻结,对于查封的其他财产也应当解除查封。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冻结、查封的财产是返还犯罪嫌疑人还是转交给其他部门,或是受害人?
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应当撤销案件,解除对涉案款物的查封、冻结。公安机关无权将涉案款项提交给任何单位或个人。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刑事法律关系当中的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而是转化为普通的民事法律关系。我们知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平等的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平等主体之间因侵权行为产生纠纷受民事法律关系调整。
在本案中,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因执行案件需要,可以向主办案件的公安机关下达协助执行通知书、执行裁定书,请求公安机关扣留上述查封冻结的财产。对于其他尚没有起诉的债务人,可以告诉他们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利,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人民法院根据原告人的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向公安机关发出财产保全裁定,从而保证债务人的权益得到实现。这样做,才能有效防止因返还财产给债务人,导致债权人利益无法实现情况的发生。
第四篇: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
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
1父母离婚后都拒绝抚养未成年子女怎么办?
咨询热线内容
我姓陈,今年60多岁,是一名退休职工。我家对门以前住着一对年轻夫妻,有着体面的工作。他们有一个儿子,叫小波,虽然顽皮,但挺乖巧。小波经常来我家玩,与我和老伴也有些感情。
前年,小波的父母离婚,很快又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离婚后,谁都不愿意要孩子,小波就被送到了外地的爷爷家。去年,他爷爷去世,小波只好又回到了父亲家。但是继母对他很不好,父亲也嫌弃他,我经常能听到小波挨父亲打时的哭声。可怜小波才10岁,我和老伴非常心疼,可也没法管。
小波的父亲不但经常打他,有时还将他赶出家门,不让他上学。小波不敢回家,便只好在外面流浪,实在挺不住了才来找我们要吃的。老伴抱着孩子不停地掉泪,我也担心孩子总有一天要出事。于是我找到小波的父亲,让他把孩子接回家,好好尽一个做父亲的责任,没想到他竟然说我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把我气得够呛。
请问:如果父母离婚后都拒绝抚养未成年子女,那么未成年子女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律师专线解答
陈老先生,小波父母的所作所为已经触犯了我国法律,尤其是小波的父亲,还存在虐待和遗弃未成年人的行为,并且情节恶劣,已构成犯罪。
小波的父母虽然已经离婚,但二人依然对小波负有抚养、教育义务。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1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同时第20条也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根据以上规定,小波的父母离婚后都拒绝抚养孩子,而且他父亲还将小波赶出家门,不闻不问,二人的行为已经严重触犯了法律。
此外,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了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所应承担的义务,这些义务包括:(1)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2)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3)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正确引导未成年人的活动;(4)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本案中,小波的父母已经严重违反了上述规定,使小波不能上学,不能回家,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其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小波今年刚10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生活,也没有经济收入,因此,完全有权利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直到其长大成人。另外,由于小波的父亲虐待、侵害小波的合法权益,已经构成犯罪,所以,其还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症结所在本问题的症结在于咨询者对父母离婚后都不抚养未成年子女时,未成年子女的维权途径等问题不清楚。
律师提醒与注意事项 ☆如果小波还有其他近亲属,则其可以要求变更监护人;没有近亲属的,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小波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也可以作为小波的监护人。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当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A6)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五十三条、第六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A4)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A22)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A3)第二百六十条
2.父母离婚后其中一方是否可以擅自更改子女姓氏并阻止另一方进行探望? 咨询热线内容
我姓陈,与妻子蓝某结婚5年,现在有一个可爱的女儿陈爱。
陈爱5岁时,我因为一次意外,导致脚踝粉碎性骨折,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由于残疾给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也使我的性格变得格外情绪化,总是喜怒无常,我们夫妻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并越来越激化。终于,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妻子提出离婚。而我也没有过多考虑,就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孩子的抚养权给了蓝某,原因是蓝某是大学教师,有一份固定工作,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离婚后没多久,蓝某就和本校的一位老师高某结了婚,还把女儿的姓改为姓高,而且蓝某对女儿看管得很严,从不让我和她见面。我因想念孩子,多次和蓝某发生争执要求女儿每周和我生活一天,可被她断然拒绝。对蓝某的行为,我实在无法忍受便想到向人民法院起诉蓝某,要求其将女儿的姓氏恢复为陈姓,并允许女儿一周和我生活一天。
请问:父母离异后,一方可以擅自更改子女姓氏并阻止另一方进行探望吗?
律师专线解答
陈先生,对于您反映的问题我国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我国《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这就是说对于子女的姓氏,父母均有权主张其随自己的姓,而不一定非要按中国的传统方式随父亲姓。但该规定的另一层含义是子女虽然可以随父姓或随母姓,但是子女的姓氏确定后,父母任何一方都无权随意更改。我国《民法通则》
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由于女儿还未满10周岁,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条第2款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所以你的女儿现在还不能自己行使姓名变更的权利,如有必要更改其姓名,应由其法定代理人(您和蓝某)代理其变更。
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子女姓氏问题的批复》中指出,因子女姓氏问题发生纠纷而父母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时,应以子女自己表示的意志为主;子女年幼尚无表示其自己意志的能力时,应从民间习惯,其出生时所用的姓氏不宜改变(将来户籍法有规定后从其规定)。并且考虑到家庭血缘这种特殊的关系,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9条又进一步规定:“„„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责令恢复。”据此,您与蓝某双方离婚时,可以协商变更子女的姓名,协商未达成协议的,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改变女儿原用的姓名。现在蓝某未经
您同意,就单方面将女儿的姓名改变,显然是不当的。如您提出异议,应恢复女儿的原姓名。
另外,我国《婚姻法》第38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根据该条法律规定,您和蓝某离婚后,作为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您有权探望自己的女儿,并且蓝某有义务进行配合、协助。所以,蓝某严格看管女儿,不让您见她的做法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您可以请求法院判决蓝某允许女儿每周和您生活一天。症结所在 本问题的症结在于咨询者对夫妻离婚后,一方无权擅自更改子女姓氏并阻止另一方对子女进行探望等问题不清楚。
律师提醒与注意事项
☆陈先生,您向法院起诉前,最好先想办法和蓝某协商一下,尽量用缓和的方式解决该问题,以免伤害到孩子的感情。对于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可以由您和蓝某协议确定,如果蓝某固执已见,您再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探望权也不迟。
☆提醒有未成年子女的离婚父母,孩子不是任何一方的私有财产,不管子女跟随哪一方生活,都应当允许另一方探望。这样可以增进子女和父母双方的感情,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也有好处,不要因大人之间的感情问题而给孩子造成伤害。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A4)第二十二条、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A1)第十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A27)第十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子女姓氏问题的批复》(A35)
3.父母离异后未成年子女由谁抚养?
咨询热线内容
艾某与我结婚后一年,便生了个儿子。初为人父,我更是久久沉浸在幸福之中。为减轻妻子的负担,我把母亲从老家接来,想帮妻子带带孩子。
可是没有想到,母亲没什么文化,刚来城里又不太适应,经常给妻子添一些麻烦,而且她带孩子的方式也和我妻子完全不同,二人经常为一些琐事发生争执。我又是个孝子,经常和妻子因母亲而争吵。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在儿子刚满半岁的时候,艾某向我提出离婚,我考虑后也答应了。本来离婚的事一切都很顺利,可在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上却出现了争议。妻子认为她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而且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一直跟着她,所以儿子应该由她来抚养。我对她的意见则坚决不同意,儿子是我的命根子,并且我收入要比妻子高,可以给孩子更富足的生活,所以,抚养权应该归我。可艾某认为由于我长年在外出差,根本没有条件好好照顾孩子。为此,我们一直争执不下。
现在,我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让法院将儿子的抚养权判给我,不知道是否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律师专线解答
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归谁抚养一直是夫妻处理离婚问题的一大矛盾。我国《婚姻法》和法院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一般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实际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来确定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归属。
其中,我国《婚姻法》第36条第1款、第2款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该法第37条也规定,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义务给付生活费。据此可知,虽然您和艾某离婚,双方结束夫妻身份关系,但你们二人与孩子之间的任何关系都不会改变,只是抚养方式发生了变化,即由婚前父母双方共同抚养子女变成离婚后由一方抚养,另一方支付生活费的形式。所以,无论孩子最后归谁抚养,您和艾某都依然是他的父母,你们依然要履行父母的职责。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确定父母离异后子女抚养权的归属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由母方抚养。这里所说的哺乳期是自婴儿出生后2年之内。但是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将2周岁以下的子女判归男方抚养:父母双方协议子女归父方抚养的;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母方有抚养条件而不尽抚养义务的;其他原因导致子女确实无法随母亲生活的。(2)哺乳期后的子女抚养问题,由父母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法院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判决。(3)离婚后,父母轮流抚养子女。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肯定了这种形式,同时也规定双方轮流抚养子女必须由父母双方协议,法院一般不主动判决轮流抚养。
根据您反映的实际情况,您儿子刚满半岁,还处于上面所说的哺乳期内,因此,原则上应由母亲艾某来抚养。同时,根据您和艾某的实际情况来看,您虽然收入很高,有抚养能力,但您的工作性质却需要您长期出差,您没有良好的抚养条件;而艾某的工作则比较稳定,收入也不错,并且从孩子出生时起就与其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相比之下,艾某比您具有更好的抚养孩子的能力和条件。基于以上情况,如果您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一般不会支持您的申请,而会把孩子的抚养权判给其母艾某。但您依然享有探望权,可以随时去探望儿子,所以您也不要过于痛苦。症结所在 本问题的症结在于咨询者对父母离异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不清楚。
律师提醒与注意事项
☆我们很理解您对孩子的深厚感情,但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不能说要就要,必须按法律的规定办事。而且让孩子跟随艾某生活更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所以,为了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理智对待这个问题,不要意气用事。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A4)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A27)第一条、第二条、第六条
第五篇: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问题司法解释
【法规标题】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通知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文字号】法发〔1993〕32号
【颁布时间】1993-11-3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
【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通知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 现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在执行中注意总结经验,有何意见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院。
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603次会议讨论通过)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分清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坚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方,尊重当事人意愿,有利生产、方便
生活的原则,合情合理地予以解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1、夫妻双方对财产归谁所有以书面形式约定的,或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无争议的,离婚时应按约定处理。但规避法律的约定无效。
2、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包括:(1)一方或双方劳动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2)一方或双方继承、受赠的财产;
(3)一方或双方由知识产权取得的经济利益;
(4)一方或双方从事承包、租赁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5)一方或双方取得的债权;(6)一方或双方的其他合法所得。
3、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复员、转业军人所得的复员费、转业费,结婚时间10年以上的,应按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复员军人从部队带回的医药补助费和回乡生产补助费,应归本人所有。
4、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财产时,各自分别管理、使用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双方所分财产相差悬殊的,差额部分,由多得财产的一方以与差额相当的财产抵偿另一方。
5、已登记结婚,尚未共同生活,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具体处理时应考虑财产来源、数量等情况合理分割。各自出资购置、各自使用的财物,原则上归各自所有。
6、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7、对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难以确定的,主张权利的一方有责任举证。当事人举不出有力证据,人民法院又无法查实的,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8、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况,具体处理时也可以有所差别。属于个人专用的物品,一般归个人所有。
9、一方以夫妻共同财产与他人合伙经营的,入伙的财产可分给一方所有,分得入伙财产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入伙财产一半价值的补偿。
10、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生产资料,可分给有经营条件和能力的一方。分得该生产资料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该财产一半价值的补偿。
11、对夫妻共同经营的当年无收益的养殖、种植业等,离婚时应从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经营管理考虑,予以合理分割或折价处理。
12、婚后8年内双方对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进行过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未变更产权的,房屋仍归产权人所有,增值部分中属于另一方应得的份额,由房屋所有权人折价补偿另一方;进行过扩建的,扩建部分的房屋应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13、对不宜分割使用的夫妻共有的房屋,应根据双方住房情况和照顾抚养子女方或无过错方等原则分给一方所有。分得房屋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该房屋一半价值的补偿。在双方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应照顾女方。
14、婚姻存续期间居住的房屋属于一方所有,另一方以离婚后无房居住为由,要求暂住的,经查实可据情予以支持,但一般不超过两年。
无房一方租房居住经济上确有困难的,享有房屋产权的一方可给予一次性经济帮助。
15、离婚时一方尚未取得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归一方所有。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另一方予以适当的照顾。
16、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离婚时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财产抵偿的,不予支持。
17、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
下列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
(1)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2)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3)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4)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
18、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房屋等财物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为购置财物借款所负债务,视为夫妻共同债务。
19、借婚姻关系索取的财物,离婚时,如结婚时间不长,或者因索要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
对取得财物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
20、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未从家庭共同财产中析出,一方要求析产的,可先就离婚和已查清的财产问题进行处理,对一时确实难以查清的财产的分割问题可告知当事人另案处理;或者中止离婚诉讼,待析产案件审结后再恢复离婚诉讼。
21、一方将夫妻共同财产非法隐藏、转移拒不交出的,或非法变卖、毁损的,分割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一方,应予以少分或不分。具体处理时,应把隐藏、转移、变卖、毁损的财产作为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一方分得的财产份额,对另一方的应得的份
额应以其他夫妻共同财产折抵,不足折抵的,差额部分由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一方折价补偿对方。对非法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人民法院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22、属于事实婚姻的,其财产分割适用本意见。属于非法同居的,其财产分割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处理。
1993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