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法制建设提升我国行政管理水平
论文题目:强化法制建设提升我国行政管理水平
摘要
法制建设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工作中十分注重的问题,强化法制建设是提升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强化法制建设、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成效、法制建设的现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法制化建设的改进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在新时期的行政管理工作改进中,应努力从这些方面予以改进,不断提升我国的行政管理水平。
关键字: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管理制度
前言
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情
况,分析研究我国行政管理,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外行政理论和实践经验,广泛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在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建设中,从强化法制建设视角出发,从加强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的改进路径等层面予以分析,对提升我国行政管理水平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强化法制建设,是提升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必由之路。行政管
理法制化是指国家在宪法的基础上,制定完备的行政管理法律规范,把整个行政管理体系置于法律的调整和支配状态,并保证在实际行政管理活动中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我国之所以对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法制化问题十分关注,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
(一)行政管理体制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
行政管理体制在性质和地位上属于广义的政治体制,同时又具有独立性。行政管理的政
策空间主要集中在法律制度层面上,行政管理的目的是实施和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行政管理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行政管理密切关联的事务,提升行政管理旨在清除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但必须要与法治约束行政的程度相当。只有坚持法制先行,才能提升我国行政管理水平,才能取得宪法上的正当性。
在我国过去所进行的多次行政体制改革之所以结果不佳,深刻的教训就是不重视法治建
设,没有将相关层面或变革以法令章程的形式制度化,缺乏制度的规范、法律的支撑和监督,以至于在改革的高潮过后,一些弊端会再现。所以,在今后的行政体制改革中,更需要加强法制化建设,不仅将行政组织的机构、职能、编制等通过法律或行政法规来确定,而且逐步监督落实各行政管理部门能依法开展工作。
(二)强化法制建设是提升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强化法制建设的目的就是: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依据法律,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国家行政机关要在法律的要求和规范束缚下,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按照公正、合理、合法的原则从事公务活动,使得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行使职权的基本准则。
要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一切政府机关都必
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
权司法保障制度”[1]。为保障人民民主,必须要“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因此,各行政部门要强化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行政错误,确保整个行政环境的良好运行,更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实现。因此“强化法制建设是提升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的重要基础”。
二、加强法制化建设,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成效
从改革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几次较大的改革。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不同,目
标和任务不同,但每次改革时都对如何依法行政和加强法制化建设的问题没有明确。实践证明,要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应加强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一)加强普法宣传和执法工作,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才有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五年进行一次普法宣传,使公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加强食
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使我国的行政管理工作成效有了较大的提升。因此,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加强执法工作,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才有保证。
(二)各项管理制度出台,依法行政建设加快
从宏观上讲,我们要依法行政,从行政组织机构设置、权力划分到行政人员的行为规范
等,都要有法可依.从行政组织内部来看,也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以确保行政组织的正常运行和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在十八大上,提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
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完善和出台各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行政管理内容,规范了行政管理形为。到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依法行政为主导、体现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法制化模式,国家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三)多项举措,提升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举措。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
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海域海岛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这些措施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执
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四)推进法制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质量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
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只有推进法制建设,才能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维护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法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
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才能提高依法行政质量。
因此,只有推进法制建设,才能提升依法行政质量。
(五)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提升依法行政监督水平
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为我国依法行政提供监督保障。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
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积极提升依法行政监督水平。
三、我国行政管理中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一)法制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行政权力结构的实际与法律规定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其一,行政
组织法规不完善。行政组织的立法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权力资源和程序保障。实际中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干预太大,导致相当一部分法律带有明显的行政部门利益的色彩,使法律的公平性、权威性、可行性受到影响。其二,行政执法监督法规不完备。目前我国执法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很少,也仅限于行政系统内特设的专门监督有《行政监察法》和《审计法》。法律监督机制并没贯彻到每一个法律法规中,大多数法律法规对行政权行使的范围、权力的法律控制手段、法律责任的具体形式都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其三,行政管理程序法制化不健全,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行政程序还没有法律化,行政行为的步骤、方式、时限等缺乏必要的规范、制度,有关于行政权行使不得侵犯或损害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程序性规定较少。其四,国家公务员素质良莠不齐,公务员的法律意识、自觉地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方面还存不足。
(二)法制建设的对策
一是要把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与经济建设同等的地位,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
法治”。国家对法制建设的投入应当从人力和财力两方面着手,要加强对法治建设的领导,统筹兼顾地抓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使行政执法工作更有成效。
二是理顺立法、司法、行政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司法在法治中的核心地位,在司法活
动中树立法律权威和法院的强势地位;审判与司法行政事务分离,法院只能进行审判活动,不能享有行政权,要加强对司法监督、制约;法制建设要实现从靠人治执政向靠法治执政的转变,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制化管理水平,意味着任何组织机构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权威之上,意味着宪法和法律将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最根本的保障,这才是法制建设所应取得的效果和成就。
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改进路径
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情
况,分析研究我国行政管理,特别是行政管理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新时期行政管理改革中应进一步加强法制化建设,应该以法律为准绳,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确定改进行政管理的方向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健时期,行政管理也面临着不断改进的重要任务。具体
而言,要改进我国的行政管理,我们必须弄清楚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因为改进的实质就是要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之健康发展。进一步探讨基层行政管理改进发展的目标、基本任务、方式,说明行政管理为什么要改进,以及应该如何改进、朝着什么方向改进,以便为我国的行政改进和发展指明方向。
因此,只有明确了行政管理改进的方向,才能达到预期的改进效果。
(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方式
行政监督是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因此,行政监督一方
面要根据各项行政法规,另一方面又要必须符合一般的法理。由行政机关依据行政法规对被监督对象的行政行为实施合法性监督,或行政机关对被监督对象行政活动在合法的前提下,是否符合科学、效率、精简等原则而实施合理性监督。
除实施上述两种监督外,行政管理在强调系统内的专门监督、上下级监督以及横向相关
部门的监督之外,还要强调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更广泛的无处不在的监督,并且不断地、有意识地强化他们的监督观念,迅速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只有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才能有效提升我国行政管理水平。
(三)规范行政管理的法制程序化
现代行政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实现权力行使过程的程序化。所谓的行政管理程序化
就是要将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各种行政行为存在或实现的方式(步骤、方法、时间和顺序),用制度固定下来。一方面,对于具体还缺乏必要的规范行政程序化、制度问题,应积极着手予以完善;另一方面,更要适应世界各国行政程序立法的趋势,加快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的步伐。程序化必须要有法律法规作保障,依法行政不仅要依一般实体法律行政,还必须依一般程序法律行政。合理的程序化规则,可以确保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处事客观公正。
通过规范行政管理的法制程序化,可正确地发挥行政职能,科学地处理政府政务,提高
行政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着力提升国家公务员的法律素质
公务员是行政组织的又一个基本构成要素,也是行政组织的主体。公务员在组织里的特
殊地位决定了要具有高素质。要从智能互补、专业类别、年龄气质等方面保证行政组织有一个合理的人员结构,确保行政组织精简高效。一个国家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素质的提高。因为行政管理工作是由国家公务员去做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公务员素质低,这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水平也不会高。因此,不但要提高公务员的行政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行政管理学在我国恢复和发展以来,我国的各类教育机构对相当数量的公务员进行了行政管理学的培训,但是却忽视了对公务员法律素质的提升。
因此,提高公务员法律素质的培训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对于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实现强
化法治建设,提升我国行政管理水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3日第一版。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第二篇:强化员工培训 提升仓储管理水平
强化员工培训
提升仓储管理水平
在煤矿企业运行过程中,对仓储的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完善的仓储管理可以保障煤矿企业运行链条的流畅,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由于煤矿企业其特殊的职业性质,对操作的安全性有特殊的要求,仓储活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仓储充足、物资供应及时成了保证企业安全的重要要素。现代仓储管理已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仓储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仓储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成为重要内容。1实施背景:
我公司供应科管理着全公司生产、生活所需3万余种物资的收发和储存,掌握着每年出入库一亿余元的资金流量。近年来,我公司产量节节攀升,对物资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年,供应科新进年轻职工数名,为企业的仓储管理部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因此,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仓储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传统的人员培训是以保管员培训教材为基础,人手一册自主学习。学员学习主动性不高,培训效果差。2实施内容
供应科一改过去根据理论教材培训的单一模式,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考核与收入相结合的模式对职工进行培训,从技术到精神领域提升员工素质,提高职工学习业务的积极性、工作的热情和实际操作能力。2.1理论培训 2.1.1思想政治培训
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日、每日一题等形式,以企业文化、公司精神、廉政案例为主要内容,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党风廉政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增强从业的廉政安全。2.1.2业务技能培训
结合手指口述、岗位安全描述、岗位责任制、物流管理达标标准编制仓储管理培训教材,为职工业务培训提供依据,并为今后职工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料。采用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对职工进行专业技能理论培训,帮助职工积累业务技能知识,提高职工的知识水平。2.2实景培训
2.2.1开辟“仓储管理实景培训基地”
从所有仓库中抽调300余种物资放入基地,按“四号定位”的仓储管理要求上架摆放,纳入物资管理系统,成立“实景库存管理”平台。由业务科长和技术员对职工进行现场培训,根据所熟悉的业务技能知识认识仓储物资,掌握物资的编码、名称、规格、计划单价等基本管理信息。
2.2.2熟练掌握ERP物流管理系统
通过物流管理ERP系统,对保管员进行微机操作培训,指导保管员通过物流管理系统对物资进行最基本的收、发管理,打印收料单、领料单,查询仓储物资的库存、实时收发、一定时间段内物资的收发情况、每天对当日的收发情况进行对账等微机操作能力。2.3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2.3.1通过理论考试,考核员工知识水平
以企业文化、业务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采取闭卷、百分制的形式,每月进行一次理论考试,对每名职工的考试成绩纳入个人素质提升档案,全面检查职工对思想政治、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2.3.2通过仓库自查,考核现场管理水平
根据物流达标标准制定“卓越仓库评比标准”,每周对所有库房进行抽查。抽查的内容主要有:每库抽10种物资,查帐、卡、物是否相符;每个库房抽一名保管员进行口头考试,采取现场提问的形式,以仓储管理标准、物资基本性能、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对库容库貌进行检查,查物资摆放情况、查库房卫生情况,查保管员执行准军事化情况。并根据“卓越仓库评比标准”评定得分。
通过仓库巡查,能及时发现仓储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管理漏洞,领导小组共同讨论,制定解决方案,丰富培训内容,完善管理制度,达到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的目的。在过去的两年中,仓库巡查中发现帐卡物不符问题从经常出现到偶尔出现,现在是不再出现;货架和货物上也不再能发现浮尘,物资的摆放整齐划一。2.3.3利用实景基地,考核职工的操作技能
各库抽一人到实景培训基地进行现场操作,考核仓库管理员的微机操作能力和对物资的熟悉程度,考核形式多种多样,现在主要采取两种形式进行:
a从物资管理系统实景基地管理平台上抽取五种物资,要求各位保管员以物资的编码为依据在现场找出对应的实物,并准确说出其名称、基本性能和用途,要求准确、快速。
b从货架上随意取五种物资,要求各位保管员在操作平台上找到五种物资对应的详细信息,要求准确、快速。考核保管员查找物资的准确程度和用时。2.3.4以技术比武激励员工
自公司成立以来,我单位在四季度首次进行仓储管理专业技术比武。成立技术比武领导小组,通过数次会议协商制定出科学严谨的比武实施方案和比武细则,以业务技术理论、ERP物流管理系统微机操作、实际操作(蒙眼识物、手感重量、手感数量)为比武项目,对各参赛队员的比武成绩汇总,排出名次进行奖励。激发广大员工比、学、赶、超的积极性。
2.4考核与收入挂钩,提高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每月的理论考试,对考试成绩的前三名给予50元的奖励。每月对卓越仓库评比、实景考核和理论考试成绩汇总,月度得分最高的仓库评为本月卓越仓库,对该仓库保管员给予50元的奖励。季度得分最高的仓库为“星级仓库”,悬挂流动红旗,并对仓库保管员给予100元的奖励。
对技术比武单项第一名一次性给予500元现金奖励,总成绩前两名命名为“技术能手”上报公司技术比武办公室,由矿按进行奖励。并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全体仓管人员向他们学习,形成学习技术、专研业务、争当能手的氛围,使一些不刻苦学习的职工也积极学习起来,让职工深深感到“有技术吃香,没技术心慌”。3培训创新实施的意义
这次培训创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培训模式,对于员工来说,通过培训,不仅使员工能够掌握完成好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让员工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转化为“知道自己不知道”,并进一步转化为“知道自己知道”,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使有潜力的员工成为岗位接班人,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凝聚力与团队精神。
对于公司来说,通过培训,创建学习型的组织,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让每一名管理人员和员工都能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逐步调整员工知识结构,增强服务意识,确保服务质量,提高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和操作熟练程度,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公司工作效率,更好的为生产服务;培训工作是实现人才储备的重要手段,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篇:强化税收质量管理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强化税收质量管理 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把目前的税收工作目标、业务规程、岗责体系、工作标准、绩效考核等主要内容融入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之中,进行优化整合,创建一个科学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税收管理水平。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顺应了科学管理的发展潮流,符合税收管理的发展规律,是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创新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应当遵循以下五项工作原则。
(一)依法行政原则。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税收管理创新必须遵循依法治税的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一方面应当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应当体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税的要求,严格遵循现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行政许可法》等行政管理法规的规定。另一方面,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本身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提高税收执法水平,提高税务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提高税收执法质量和依法行政的管理效能,促进税务部门依法治税水平的提升。
(二)科学管理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不仅仅是对现有规章制度的补充修订,应当体现科学管理的特征,要借鉴、吸收当代管理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创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确保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先进性。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体现工作流程精简、业务标准精细、绩效考核精确、管理体系精湛,实现税收管理的科学化。
(三)注重实效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求真务实,立足于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应当抓住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和精髓,解决传统税务管理方法的薄弱环节,要注重制定工作标准,实行过程控制,强化绩效考核。通过制定和实施税收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减少征纳双方的办税成本。
(四)简便易行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搞繁琐哲学,应当做到指标科学明晰、标准规范统一、操作简便可行。同时,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应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自动考核为主,设置预警提示,进行过程控制,减少纸质记录。
(五)积极稳妥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循序渐进,先进行试点,完善后再全面推广。如可具体分为五个阶段,即方案制定阶段、体系设计阶段、推行试点阶段、全面推行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体系设计是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总体设计思路围绕“目标引导、面向流程”。所谓“目标引导”,就是指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紧紧围绕提高税收管理质量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体系设计,并将总体目标具体量化,形成质量指标体系,通过将税收质量指标逐层分解到具体的工作岗位,确保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所谓“面向流程”,就是指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针对具体的业务流程进行过程控制,变事后考核为事中监控,明确每一工作环节的工作质量要求及控制要点,确保整个业务流程的顺畅运作。根据以上总体思路,在税收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工作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设计质量指标体系。根据工作的实际,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实现三个总体目标。即:牢固树立质量理念、服务理念、绩效理念,打造“政府放心、纳税人满意”的品牌;制定、实施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实现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全面提升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为了实现上述总体目标,要设计科学、合理、便于考核的具体税收质量指标。分等级,量化指标,应当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岗位进行考核。
(二)制定《管理工作标准》。每项管理工作标准应当明确工作职责、质量目标、业务流程、质量要求、控制要点、绩效考核、责任追究、表证单书和引用文件等主要内容。
(三)编写《岗位操作规范》。《岗位操作规范》不仅包括基层操作岗位,也包括管理机关的工作岗位,按单位层级明确每一具体岗位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要求,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四)整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考核办法》应侧重于具体考核办法的整合优化,结合现有的考核制度,对目前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税收执法责任制、行政管理责任制进行完善和整合,对纳入税收质量指标体系、管理工作标准、岗位操作规范的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采取手工考核与计算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且达标。
第四篇:强化责任 提升乡镇学校管理水平
强化责任,全方位提升乡镇学校管理
骔岭镇教育管理中心王德会
职位不是地位,职位也不等于权力,而更多的是义务和责任。乡镇教育管理中心,既要全面落实与教育局签订的各项目标任务,更高的要求是因地制宜,结合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创新思维、科学管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根据我镇教育的实际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分析优劣态势、为教育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现代管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只有有效的管理才能取得效益,科学的计划和决策是有效管理的关键,管理信息是保证决策和计划科学性的前提条件。每个乡镇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差距,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认真分析本乡镇教育面临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才能制定出适合本乡镇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划。有科学的规划,才能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目前我镇教育面临的发展优势有:
1、学校地理位置独特,靠近县城,为我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顺势而行、乘势而上的良好机遇,为学校特色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学校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特别是新一轮食堂建设、学生宿舍建设、教师公租房建设,解决了边远学生走读、教师走教的难题。更有利于科学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3、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从数量和素质上有较大提高,教师队伍逐步年轻化,有生机、有活力,教师学历和素质逐年提高。
4、贵州省“9+3”计划和毕节新一轮改革发展实验区的机遇,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支撑。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镇教育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1、地势高寒,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许多学校几经搬迁,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影响学校发展。气候恶劣,冬季严寒而漫长,学生上学难。
2、以煤矿开采为支撑的经济发展与薄弱的文化底蕴不相称,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形成一定的格局,阻碍了学校事业的发展。
3、学校布局结构不科学,校点较多且分散,边远学校规模小,条件艰苦,造成教师队伍心态不够稳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扎不了根。
4、领导及教师对确立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主动发展的意识薄弱。部分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育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尤其是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的落差使新课程的目标难以较高达成。
5、学校管理粗放,管理的思想行为层面整体转化不大。需要进一步建立一种科学、民主、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谋划教育发展大局
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清晰的思路,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是一个基层教育管理单位,也必须驾驭好教育管理的“方向盘”。按照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结合我镇教育实际,我们拟定的工作思路是:突出一个核心,即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抓住两条主线,即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强化三个规范,即规范办学行为、规范经费使用、规范绩效考核;围绕四个重点,即控辍保学、提升质量、师德师风、校园安全;实现五个目标,即办学特色得以凸现、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初步均衡、教育思路不断创新,教育民生工作全面落实。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规范管理,促进教育管理上台阶
1、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
从管理人员的工作,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三个层面制定科学严谨的行为规范,要求各校领导和职能处室修订和完善各种条例、标准、要求、制度。形成管理手册,在教职员工和学生中广泛学习,践行,使之内化为行动。根据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对制度进行修订,以满足管理的需要。以达到学校人人有责权、事事有章程。通过依法治校减少人治带来的干扰,使学校内部领导与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简捷化,管理环境优化。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在所有的管理环节上都能做到有章可循,令行禁止,形成了管理的合力,充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2、重视常规管理的过程。
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任何一项工作都应体现出育人的作用。常规管理往往是一些学校育人功能下降的软肋,加强常规管理在过程上要体现一个“细”字,突出一个“常”字,重视一个“活”字,执行一个“刚”字。“细”是指管理必须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人人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人,全方位的、不留空白,分步进行,贯穿始终。“常”是指规范教育经常化,常规管理人人抓、时时抓、反复抓,坚持道理讲透,工作做细,形式多样,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活”是指把静态的制度进行动态管理,防止规章僵化,卡的过死,让制度束缚住手脚,禁锢住头脑,阻碍管理,要不断改革创新,加强管理的针对性。“刚”是指对违反常规管理制度的现象必须坚决制止。
四、树立全员质量意识,提高育人质量,确保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学校教学质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质量意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一个没有质量意识的群体是永远也无法摆脱落后面貌,无法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教学质量低的学校必将被淘汰。因此虽然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牢固树立育人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
1、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的“产品”是培养出来的,其质量表现为教学质量和育人工作的整体质量。教育质量标准的综合性,体现了社会对人才质量的多方面不同要求,所以决不仅仅是升学率,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才是我们追求的质量目标。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我们不仅对智育要有明确的质量目标,还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同时抓好体育、艺术、科普、实践等各种教育活动,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倾向。
(2)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既重视大面积质量的提高,又重视尖子学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进步;既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要重视课外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杜绝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放弃个别学生;只重教不重学的错误倾向。
2、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控。
(1)全程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对学生在校的九年负责,更要对学生终身的发展负责。首先是做好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入学的衔接,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抓好基础,养成习惯。其次是要防止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出现的分化,及时地进行知识缺陷的补救。第三要抓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因素,排除各种干扰,保证质量指标的落实。第四要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考核,特别是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考察,通过学生座谈会、评教评学活动、家长会、教学开放周活动等及时反馈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整改。
(2)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教的方面要从教师的教学计划、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授课教案、课堂教学的五大环节、以及复习检测反馈矫正等环节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学生学的方面应从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师生互动、课后复习巩固、以及独立完成作业、学习方法、心理状况等方面全方位的指导。
(3)评价反馈管理。科学地做好期中、期末、单元考试的组织工作,运用教育统计学的知识,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运用定量、定性两种方法准确的评价出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控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
五、强化教育科研,为学校发展、创造特色提供源泉和动力。
1、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求真务实的原则, 用甘甜的科研源泉去浇灌和滋养我们即将干涸的“田地”。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和出发点,立足校本研究,着眼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学校的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做到组织、制度、时间、经费四落实。
在组织上形成以学校领导、处室主任、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教科研领导小
组,形成以年级组、学科组为管理主体,教师全员参加的教研群体。在制度上,把教师参与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情况纳入专任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去。在时间上,把每周半天教研活动列为专用时间,其他活动不得占用。在经费上,对教研课题实行专项扶持,并适当给于灵活政策。
2、立足实际开展校本教研,解决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学校教师对教科研工作往往态度比较淡漠,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师教研能力不强、缺乏牵头的领路人;学校设立的教科研课题远离教学实际、不能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要结合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的诸多因素,采用设立了龙头课题带出落干个子课题,要求人人参与的教科研模式。在小学与初中阶段教师的教法衔接、学生的学法衔接、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学生的特长培养、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方式、校本资源的开发,以及办学管理体制等涉及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领域都可以开展了全镇性的系统性研究。
六、强化安全管理、落实教育惠民工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严格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着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1)强化校园安全责任。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拉长安全防范链条,真正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层层分解、细化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安全工作全覆盖、无缝隙。
(2)全面落实安全措施。实行全封闭管理,校园监控、安防器材要达标,门卫要着装持械上岗,坚持领导带队值班制度,真正建立起“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网络。根据时令开展消防、交通、疏散等宣传教育和防火、防震、防伤害安全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强化校园安全督查。加强对学校高危人员的排查,认真落实帮教措施,有针对性开展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定期对学校校舍、围墙、厕所、楼梯、走道、运动设施及用电线路等重点部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规范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实行挂牌限时整改。
(4)严格实行安全问责。严格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问题追究谁”的原则,强化和落实安全责任。联合派出所、安监、消防、交通、卫生等各相关部门,把各项校园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2、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大力推进教育公平。
认真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及其他对学生资助等有关工作,使教育惠民政策得以落实。认真落实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政策。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结对帮扶、寄宿优先等制度,开展“代理家长”、“亲情电话”等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努力为留守儿童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3、坚持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统筹全镇内各类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从校内均衡逐步扩展到校际间均衡,最终实现镇域内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第五篇:如何提升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剖析
如何提升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水平
关于如何提升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水平, 我分为四个部分来说明。首先, 介绍 了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取得的一些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 分析了我国 民营企业管理状况;再根据平时老师上课讲的一些方面和在网上看到的资料, 经 过自己的思考, 重点讲述了我对提升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些想法;最后部分是 我对依靠民营企业改制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看法。不足之处,还请老师见谅!
一、我国民营企业现状:
1、取得的成绩:(1、民营企业数量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 民营企业获得了极大发展。我国目前平均每天增加 1500多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每天增加 30亿元;(2、民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 在浙江省, 70%的 GDP , 60%的财政收入来自民营经济,全省从业人员的 90%在民营企业就 业;(3、民营企业缓解了就业压力。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创办的企业大多是民 营企业。同时,民营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4、民营企业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民营企业中 的个体私营企业的税收增长率近年来连续超过 50%;
2、存在的不足:(1、我国民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约占 70%,股份公司约 14.6%。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由最大股东担任 , 且董事长和总经理合一的占绝对地 位。少有外来的职业经理人专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
(2、民营企业中拥有管理股和技术股的不足 10%,拥有职工股的企业 不足 20%,这表明 :民营企业仍然停留在货币资本入股的方式,不重视管理、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股,股权结构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 求。
(3、资本结构单一,融资渠道狭窄。主要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
(4、家族企业占绝对比重,经营管理集权化。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是 家族企业,约占总数的 70%。
(5、设备科技含量低 , 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 , 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民 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 , 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 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6、在产品结构方面,民营企业中上规模的企业数量却相对较少,企 业生产的产品档次较低,品品种较少,高档商品、名牌商品,生产投资类商 品数量较少,产品结构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
二、民营企业管理状况及所引起问题的分析
1、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 “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 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所有权归一个或
一些投资者所有, 企业多数是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或朋友、同事合伙组建的, 这 一发展路径使得大多数企业沿袭传统型家族制管理模式。
2、人才人才引进和机制不灵活。
首先,在观念上,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 , 但现实条件下大 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 ,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 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 , 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 , 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 , 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 , 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 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 , 使优秀 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
其次, 民营企业的管理权力和地位往往是一血缘或者是裙带关系来确定, 管 理者自然而然的具有排斥优秀管理人才的倾向。他们害怕大权旁落, 害怕自身的 利益和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 这样的排外现象使得企业很难积聚优秀的人才, 不 利于发挥内行的管理者的作用以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3、企业文化缺失或模糊。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文化内涵是企业的经营理念,而企 业经营理念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 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层次。由 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普遍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经营者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发 展目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并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层次。
4、技术创新缓慢。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进行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 由于一部分民营企业规模不大、资金有限, 制约了资金投入较大的技术创新。还 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受落后观念影响, 不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 对创新型人才未建 立有效的引进和竞争机制。
5、产权制度不清晰。
民营企业因为是家族式的管理经营, 管理者既是企业的所有者, 又是经营者, 所以大多缺乏明晰的产权制度, 企业和企业的产权往往是混为一体的。企业财产 和个人财产没有明显的界定区分,很容易出现经济问题。
三、提升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1、合理改造家族企业,使家族式管理制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家族企业要在面对外部环境变迁时,学会适度吸收现代公司中先进的且与本 企业相适应的制度,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从而实现家族式管理制度向现代企业管 理制度的转化。现代企业制度包括四个方面:即产权制度、组织制度、财务制度 和管理
制度, 而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重点是对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员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
(1、突破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首先,应该转变民营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具体体现为企业人事结构改革, 使的集权制向分权制过渡。一方面,分权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在家族内部 的权力调整,同时,还在于向社会招聘各种专业性人士,进一步细分经营管 理结构,使得企业运作机制更具灵活性。
另一方面,要将企业视为“公司组织”而不再视为“私有财物”,这才 能表明民营企业开始对社会持积极的态度。不论对于个人,企业或是社会, 公司成为体现个人与社会业绩的联合体。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这种理念的转
变又使得民营企业能够保持其管理体制方面领先的优势。(2、引进职业经理人。
a、完善激励机制。运用先进的激励方式对经理人进行激励;b、完善约束机制。要注重的是企业自身制度的建设,只有企业建立了 一套规范完善的制度,才能够保证约束机制的有效实施,否则,引进经理人 士十分危险的;(3、将权力制约原则贯彻到民营企业的决策管理中
进行合理的分权。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要建立起权责明晰、相互监督、彼此制约、有效沟通、高度协调的机制;一些重要的职能要分由不同的部门 人员来行使。
另一方面, 应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 明确每一部门各层管理人员的目标、权力与职责,促使各职能部门、各管理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正确地行使 权力。另外,企业还应提供一些保障各部门职权能正常实施,达到预定效果 的措施。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其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时,由于一些非客观的因 素的阻碍,而未能达到预定效果。
2、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第一, 要有既有战略远见又符合客观实际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应根据经营 发展战略和企业实际要求来制约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晋升等具体计划, 而且 这些计划信息要尽量让员工知晓, 以便员工据此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 让员工感 到自己在本企业还有发展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员工留任率。
第二要进行工作分析, 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力与工作标准, 它不仅使每 个员工都能明明白白、有条不紊地各负其责,而且通过科学设计、综合平衡,可 避免苦乐不均和员工工作压力过于繁重。同时它也是其它诸如考核、奖惩等管理 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三,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计划,即帮助员工开发各种知识与技能,提供 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铺设职业发展的阶梯。使员工在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兴趣、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尽量使其所长与公司所需一致, 使员工有明确的发展 方向。
3、培养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 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 如企业战 略目标的透明性, 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 人才使用的合理性, 职业保障的安全 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 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 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不是一 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和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 中。
民营企业应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发员工在企 业中的归宿感、成就感,促进员工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进步与发展,发挥其潜 能,完善其人性。
4、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理念,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
创新”的氛围,来带动提升管理水平。
一个企业,优秀人才多了,改革创新业比较容易,也就比较容易提升企业的 管理水平。在这一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民营 企业要借助大专院校、科研机关的人才、技术、信息,形成产、学、研三结合的 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创新激励机制, 把科技人员获得应有的职称, 职务和社会地 位、技术奖励、报酬同创新产品在市场上创造的效益挂钩。
四、民营企业进行体制改革,提升管理水平,要与当前企业发展水平相结合 民营企业体制改革, 提升管理水平, 要与当前企业发展水平相结合, 不能盲 目进行。在大企业成长道路上, 我国企业与美国企业不同。美国的大企业很早就 由经理式取代家族式成为主导,而华人大企业至今仍以家族式为主导。
家族企业并非中国独有, 与会专家给出的资料表明, 家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 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500强中, 有175家为家族控制的企业。家族 企业占GDP总数的比例:韩国48.2%;中国台湾61.6%;马来西亚6 7.2%;菲律宾和印尼,最大的十个家族体现本国市值的一半;泰国和中国香 港, 五个最大家族体现了26%的市价总值;美国的家族企业创造了78%的就 业机会,创造了全美GDP的50%。
由此可见, 家族式企业并非一无是处, 它也有优势的地方和存活空间。民营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何时进行体制改革, 进行哪些改革。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