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困惑——浅析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解决对策

时间:2019-05-15 07:4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山深处的困惑——浅析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解决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山深处的困惑——浅析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解决对策》。

第一篇:大山深处的困惑——浅析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解决对策

大山深处的困惑

——浅析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和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了作者暑假深入西部落后地区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在宁夏固原贺套村的教育实践,从实践中发现了西部地区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浅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当地教育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西部教育 发展现状 对策浅析

西部地区占国家土地面积的56%, 可见西部地区范围之广, 地位之重, 打开西部这扇隐秘的大门和发展西部教育是刻不容缓的。长期被国内外感觉充满神秘的中国西部地区, 在实施西部打大开发战略后, 有所改善, 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为西部的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家很重视西部教育, 不仅朱镕基在《西部地区开发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确保教育有效发展。而且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 明确提出将“两基”攻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其余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坏境保护放在同等的地位,也可以看出国家对西部教育的重视,也相应的采取了教育大力投资,扩展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引进师资,鼓励大学生支教等措施,以上措施都使西部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内外因素的影响,教育发展仍然很落后,这就需要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不利的因素使西部教育有所改善并健康稳固发展。

一、西部地区教育现状分析

西部地区既有地域辽阔, 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同时,又受地理以及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教育相对落后。人才、知识的匮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不仅制约了西部开发战略的发展速度, 也阻碍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更新, 更重要的是他影响了整个国家人民的素质水平和社会的发展。记得和贺套村小学校长的一次谈话,胡校长说,就算江苏省原地踏步,宁夏回族自治区也需要50年的时间才能追上江苏,不是说经济要落后于江苏50年,而是人们的观念。

(一)西部地区教师存在的问题

1、教师待遇低。西部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代课教师。《南方周末》一篇关于代课教师的报道,《最后的代课教师》一文中,就

反映了当今代课教师在西部地区的贫困遭遇。贺套村小学教师,很多教师“不务正业”,教书之余,还得另谋生计。

2、师资分布不合理。西部地区城乡差距较大,导致教育发展极不平衡。贺套村和其所在原州区城区相比,差距甚大。贺套村经济水平很低,原州区俨然一座“准东部县城”。偏远地区条件差、待遇低,导致无人愿意到偏远地区任教,而学历较低、能力较差的教师被迫到偏远地区任教。这样必然导致师资力量分布的不合理循环,偏远地区——经济落后——教育不发展——人民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对教育需要小——教育需求小发展更缓慢——思想提升不上去——经济更落后。

(二)西部地区学生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质量问题。由于西部地区教师缺乏, 教师的任务重,不能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比较差, 硬件设施缺乏, 软件质量又不高, 这样就使学生学习质量普遍存在问题, 学生的潜力不能很好的得到挖掘。在贺套村小学,我和多名学生谈话中得知,学校几乎没人能考进城里学校。

2、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开放。西部地区相比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信息闭塞,思想观念不开放。西部地区还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受历史和文化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学生对接受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我在宁夏回族聚居县——同心县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大都认为初中毕业就够了,不想再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

3、女童教育出现“三低一高”现象。即入学率低,巩固率低,在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低,辍学率高。回族女童教育,由于受家庭经济状况和民族文化观念、家长受教育水平、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西部贫地区女童往往不能上学或中途辍学。近些年,由于国家较多关注了回族女童问题,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能得到实现。

(三)西部地区教育投资少,劳动力素质低下

教育是一种高投入产业,须由国家、社会、家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保证足额的经费投入,才能保证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1980 年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新体制, 这不仅对缓解中央财政的紧张具有积极作用, 并且对地方投资办教育也是极大的激励。1984 年和1986 年我国又先后开征了专门

用于农村和城镇的小学教育附加费, 进一步明确了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 并提出了以国家为主体, 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措施和办法。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给我国地方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此我国的教育发展有了新的支持机制。但是, 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 上述改革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经费匮乏的问题。因为在人口膨胀、教育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 西部地区要保障基本的办学条件仍然受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紧张的制约。1997 年, 西部地区教育总经费虽然占GDP 的比重为3188 % , 分别比中部(3134 %)和东部(3112 %)高0154 和0136 个百分点, 但因GDP 总体水平比较低, 人均教育经费只有147197 元, 仅相当于东部(276120 元)的54 %。1999 年西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增加到193137 元, 但也只相当于东部(384113 元)的50134 %。由于经费短缺, 西部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未能按基本的教学要求配齐仪器设备,一些贫困地区中小学的危房长期不能得到修善。贺套村小学是一所2005年刚落成的一所希望小学,虽然教学设施简陋,但在当地已算是一所较好的学校。

西部地区对教育的投资少,必然导致西部地区的教育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一方面,教育事业不够发达,人均拥有教育资源如教师、教育投入、高质量学校等,明显比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低。贺套村小学需要负责附近3至4个村庄的学生教学任务,而贺套村小学仅有9名教师;另一方面,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比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低,从业人员中的文盲率和小学文化程度比率则远高于东部地区。如目前青海、宁夏、贵州、和云南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

4.41 年、4.87 年、4.15 年和4.14 年,低于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5.52年。

二、改善西部地区教育对策浅析

(一)改善西部地区教师的待遇,特别是向偏远地区的教师倾斜。目前,教师工资实行绩效工资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按相当于当地公务员水平发放。这一措施,将很好地改善西部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缩小东西部地区教师待遇差距。而对于偏远地区的教师,则应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地提高待遇,提升教师社会地位,以更好地吸引优秀教师到偏远地区任教。

(二)采取积极措施,稳定西部地区师资。鼓励和吸引外来的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去西部贫困地区工作。要调剂城乡教师余缺或者实行“轮教”政策。要求西

部地区同阶段教学的教师, 轮流到各地区或贫困地区任教。实现教师资源在系统内合理流动与调配。

(三)提供学生学习质量,使其可以进入更高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而提高其受教育程度。鼓励和吸引外来教师到西部地区任教,扩大学生人均教育资源如教师、教学基础设施、高质量校舍等,可以有效减轻教师任务,采取措施因材施教,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力。

(四)改变西部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西部地区人们多受历史文化和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对教育的认识不深刻。思想观念可以支配人的行为,人又是社会的一部分。西部地区当然也由部分组成,部分改善了必然会促进整体的提高。那么,改善西部地区教育现状,必须从每个人抓起,从最具支配力的思想观念入手,通过教育提高人们对教育的深刻意义的了解,认识教育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重要作用。并让西部地区有重大影响力的个人进行宣传教育,这样可以更快地取得西部地区人们的信任,从而更快地改善人们的陈旧的思想观念。

(五)加大力度,促进西部地区女童教育的发展。女童教育问题主要受西部人们传统的历史宗教文化观念的侵害,认为女童接受教育无意义,甚至不允许女童入学。一方面需要西部地区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献身于女童教育的改革,比如回族女童教育的先驱——马新兰,进入退休年龄后,仍然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人们认识到陈旧落后的历史传统观念对现代社会进步的阻碍作用,让人们认识到女童和男童一样,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必要性。专门建设负责女童教育的学校,比如回民女子学校等,让人们看到女童教育的重要性。

(六)发展西部教育要继续加大对西部教育资源开发和扶持力度。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要只靠“地方负责, 分级管理”政策是无法顺利进行的。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 要是采用“地方负责, 分级管理”政策就会伴随地方经济的贫困而走入困境。西部教育发展必须要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 而且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才能很好的发展。对西部教育给予资金保障和配套政策支持。在科研课题的审定和经费分配上, 对西部放宽政策, 优先考虑与西部开发有关的研究项目。政府扶贫——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基金扶贫——社会捐资, 以希望工程为代表;国际组织扶贫——引进外资, 以世界银行为代表。这些扶贫项目对

西部的扶持也不可减弱。以保障西部教育健康发展, 推动西部经济快速发展。

(七)西部地区应及时调整教育投资的方向,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重点投入到大众化的中小学教育中去,特别是投入到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去。这样必然对于扫除西部地区文盲有着中作用,势必将提供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避免一场恶性循环:贫困地区——教育投资少——文盲——劳动力素质低下——经济发展落后——贫困。

参考文献:

[1]王必达.贫穷的教育与教育浪费.社会科学研究,2002(2)

[2]施国材.浅谈农村教育的贫困及对策〔J〕.保山师专学报, 2006(1)

[3]华晓慧、施红兵.我国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3

(1)

[4]刘永雷、牛铮超.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兰州学刊,2005(5)

第二篇:浅谈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和解决对策

政法系2009级学年论文200982044005

浅谈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和解决对策

钟泽旭

(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2009级4班陕西宝鸡 721013)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严重滞后于需求的现状,并结合东西方文化和制度差异,深入剖析我国法律制度、行政机关及公益文化等环境因素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转变政府观念、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培育公益文化市场以及慈善组织中的用人机制等途径寻求突破。

[关键词]慈善事业政府法律制度公益文化监管制度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各种社会制度的如何不同,慈善从来都没有消亡过,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趋向社区化、平民化,越来越趋向国际化、全球化,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所必需的组织机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慈善事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发出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的号召,对慈善事业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十七大进一步加快了创建和谐社会的步伐,谋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共享改革成果已成为各阶层的共识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慈善事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资金来源,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公众的公益价值观念进一步加强,慈善活动和志愿服务日趋活跃,参与慈善捐赠的公民和法人不断增加。因此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政治经济基础和法律、道德文化环境都在逐步完善。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仍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存在着总体规模小、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不完善、公益文化土壤贫瘠以及慈善组织用人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本文将通过中西方慈善事业的发展对比,深入剖析我国行政体制、法律制度、道德文化等环境因素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并提出恰当可行的策略以寻求突破。

一、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规模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弱势群体的客观存在呼唤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慈善基金会数量少、规模小、资金来源匮乏、作用有限。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公益基金会近千个,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年募集资金50多亿元,占GDP的比重不到1%。另据民政部的调查资料显示,近半数全国性基金会的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资产规模超过了1亿元的基金会所占比例不到15%;地方性基金会资产更加贫乏,近40%的尚未达到210万元的最低资金标准。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以美国为例,仅一个盖茨基金会资产总额就超过千亿美元,而美国的企业和个人每年通过各【1】【3】---------------------------

[完成日期]2012-3-28

[作者简介]钟泽旭(1989-)男,陕西榆林人,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 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类基金会进行的公益慈善捐赠更高达6700亿美元,占GDP的9%。但与超过20万亿人民币的GDP相比,我国公益慈善基金占比不到0.1%,这与经济总量全球第四的泱泱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也有愧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二)在慈善基金的运行监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我国的公益慈善基金(尤其是公募基金)的运行监管中存在着以下现象:

一、是背离慈善基金的公益性本质和捐赠人意志,违规运用资金,置慈善基金以高风险状态,并使得大量的公益慈善项目得不到资金支持;

二、是慈善基金会内部组织规范缺失、外部监督主体弱化,导致基金组织高层管理者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必要监督;

三、是财务管理混乱,公益资金的使用过程和结果缺乏透明度,缺乏公开化,造成了公益组织的公信力不足。

二、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一)政府观念和职能定位偏差

早期,大多数地方的慈善会都是由各地民政部门发起成立,很多慈善会都属于民政部门的一个处室或科室。但是,政府介入慈善,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角色与定位,“政府今天的介入,是为了明天的退出”。遗憾的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而很多地方的慈善会实质上仍然是民政部门的处室或科室,没有丝毫的改变。这种格局势必造成行政权力对慈善机构善款用途、人事任免的必然干涉,其结果是既削弱了慈善公益组织的独立性,又影响了其社会声誉。同时,行政权力对这些半官方慈善公益组织的干预与参与,也势必形成行政权力对其他社会慈善公益组织的惯性干预。

(二)慈善事业制度层次的缺陷

1.发展慈善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慈善事业的进入、评估、监管、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融投资、退出等完整法律框架尚未形成,不少意愿进入者只能驻步观望。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放开了对非公募基金的限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表明慈善事业的立法在加快,慈善公益机构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宽松。但是,慈善事业的发展长远来说依赖于第三部门的整体进步,并且和私有产权及其转让与继承、企业财产的转让与捐赠、国家税收

或调整。因此,建立并完善慈善事业的法律框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2.公益慈善组织的用人和监管机制存在问题。对中国的许多慈善机构来讲,现在最紧缺的就是人才。大多数服务慈善的人,都是很多退下来的老干部。而这些慈善总会的少数领导,竟把慈善总会办成了家长制的协会,办成了一个人说了算的协会,办成了一个政府的行政机关中的行政单位,导致了行政、协会不分,在社会上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慈善总会的主要领导,人才来了也留不住。更要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依法开展慈善资金的募集和救助。就目前全国慈善资金的募集和救助,仍然是不大规范的。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同时,这种救助和募资,还缺乏一定的透明度,大多数都是事后笼统地在当地的报纸上刊登一下救助的对象和金额,并没有将捐助的过程和结果公开和透明化,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三)公益文化土壤的贫瘠【2】【8】征管及财政转移支付等一系列国家重要制度息息相关,这些政策需要做出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改进

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除了政府的制度安排和法律保证外,还离不开公益价值观念的树立、道德文化土壤的滋润和培养。由于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统包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造成公民慈善观念落后,个人主动性慈善捐赠参与率较低。在美国,75%以上捐赠来自个人日常捐款,加上遗产捐赠,个人捐赠占社会捐赠的水平超过80%。反观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物质逐渐发达的同时,不少人的精神家园却渐趋荒芜,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国内有影响的公募基金会资金多来源于海外:宋庆龄基金会70%的资金来源于海外华侨捐款,中华慈善总会的这一比例为50%。而以企业和个人名义命名的私募基金发展缓慢,偶有名人成立的私募基金会出现,便有媒体竭力吹捧,难免炒做之嫌,舆论更关注的似乎是名人本身,忽视甚至背离了慈善基金成立的初衷。

三、突破环境因素制约,促进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一)扭转政府观念偏差,重新定位政府职能

政府部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对政府职能客观定位,对政府能力合理估计,对政府权利适当限制,让出部分公用和公益事业领域,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既放权,又放钱。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开展以下几项工作来鼓励慈善团体的成长和发展。

第一,对慈善公益组织少干预,多指导和引导。如指导、培训和监督慈善公益组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可以出台各项管理示范文本,对公益组织领导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等。

第二,加强对慈善公益组织的财务审计,加强其财务公开透明机制,保证公益组织的钱切实用在公益上,而不是中饱某些人的私囊。在这方面可借鉴国外对慈善组织的监督模式。

第三,出台对慈善公益组织资金运作的管理措施,保证组织资产在较为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增值。

第四,是加强对慈善公益组织的检查,对不合格的慈善公益组织坚决予以取缔。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慈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在短期内尽快改革慈善事业的准入制度,健全公益财产管理制度、公益机构分类分级监管制度、行业评估制度和信息统计制度,使行业组织的进入和运行初步得到有法可依,在政府之外独立发展。目前迫切需要对公益机构的双重审批、注册的进入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取消公益机构的主管部门审批制,采取直接注册或备案制的进入制度,培育更多的慈善公益组织,由市场优胜劣汰。公益财产的和公益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也需要尽快出台并实施。多年来,公益组织只能借用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在会计科目的核算上牵强附会,给公益机构的财务反映和监督带来很多不便。慈善公益机构要分类分级管理,慈善筹款机构、慈善执行机构要相互区分,全国性、区域性和社区性公益机构要相互依托发展。要建立全国性慈善信息统计制度,对慈善捐赠进行确认、登记、分类、汇总是衡量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规范慈善事业发展所必须的。

(三)加强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

这加强监督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自己内部的上下级之间的监督;二是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和平级之间的职能监督,包括各个社会团体的监督;三是领导与被领导的正常的监督;四是群众和社会舆论及行业之间的监督;五是捐赠者的正常的监督。

另外除了国家要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外,各慈善机构必须要制订出行业的规则,强化体【6】【6】

制内的管理,接受体制外的监督,要努力做到依法办事,树好公正公平的社会新形象

(四)公益文化市场的培育

在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法律制度和公益文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公益文化市场的发展提供示范引导和制度约束,而公益文化的健康发展和深入人心则通过提高公众对法律法规的认同度来改善法律执行的效率和效力。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法律和文化同属上层建筑,但相对于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公益文化市场的培育有更长的路要走。公益文化涉及公众的道德觉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诸多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只能积极引导和培育。

1.政府应责无旁贷地积极引导和广泛宣传,从创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将慈善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和规划中来。

2.要特别强调大众传媒在舆论导向上的重要作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应通过开辟专栏或其他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乐善好施、奉献社会和他人的良好风尚,介绍国内外慈善活动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和公益观,自觉加入公益事业中来。在众多媒体的实践中,央视二套的“春暖2007”就特别值得推崇。

3.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义工组织),培养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弘扬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广和普及志愿者登记、培训、时间积累、绩效评估和表彰制度,引导更多的主体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领域的延伸和拓展,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及城乡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以社会救助、优抚助残、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等为重点服务领域,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常性和制度化。

(五)引导和培育慈善组织的健康发展

1.按照国家鼓励、社会参与、民间自愿的方针,大力培育城乡各类慈善组织,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慈善活动,促进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在慈善组织成立和发展过程中,民

2.改革公募慈善组织的用人制度,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用人制度改革将具备强烈责任心和正确的公益价值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公募基金会的管理层中来;并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发展慈善事业的经验;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提高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3.加强自律和他律,完善监督制衡机制,规范慈善组织的管理和运营,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强化登记机关、业务主管部门、国家审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和社会公众等的多重外部监管机制,通过慈善组织内部组织机构的规范、规章制度的完善等措施,对慈善组织管理者制定必要的、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指标和激励约束机制,逐步改变目前的监督主体弱化甚至虚置的状况,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道路上,政府的观念和行为最为关键:一方面要彻底转变以往的政府观念,让出部分公用事业领域给慈善组织,并从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从道德层面对公益文化的发展积极引导,并为于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及慈善组织监管体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政策法律、公益文化【4】【7】政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在启动资金、办公场地、人员配备、项目开展等方给予必要支持。

等环境的改善,我国慈善事业的春天即将来临。

参考文献

[1]李文新.慈善投资——公益性基金运作的新途径[J].金融经济,2006,(12).[2]唐钧.给慈善捐款免税找个充分的理由[J].社区,2005,(5).[3]卢汉龙.基金会管理与“第三次分配[J].检察风云,2005,(9).[4]茅于轼.社会责任投资——新世纪的慈善事业[N].中国经济导报,2006,(6).[5]葛道顺.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6]徐卫华.对21世纪中国慈善的若干问题的思考[N].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网站

[7]谁阻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关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讨论.中国社会报,2009.[8]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第三篇: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关系国家兴亡。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务之急,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的问题。现在每天都有人在讲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大家也都知道教育要公平公正。但真正去促成教育均衡发展人却不多,落实到行动上还是有一定距离。然而,老百姓对“读得好”和“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教育的公平性成了社会的焦点问题,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农村的教育资源贫乏,这是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现状。我县也不例外。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硬是克服各种困难,把自己孩子往县城学校送。这样的一股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造成很多的农村孩子都往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挤。结果,县城学校班级已人满为患,有的班级人数超过70人,严重超编。通道都坐人,教师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根本就无法上课。学生受到好的教育,变成一句空话。而农村小学有的班级只剩下5、6人,教室里空空然,冷冷清清,没有一点学习氛围,上课效果同样不好。还有,农村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背井离乡求学,寄托在别人家,管理不到位,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家长又得每月多花500元至700元,给本来就不算富裕的家庭增加负担。农村小学教育出路在哪里?教育均衡发展路在何方?

现以山城中心小学实际情况为例,针对教育事业均衡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

山城中心小学现有教师254人,18所小学。(中心校1所,教师112人,学生2100人。13所农村完小校,4所农村初小校,教师142人,学生1877人)除中心校地处县城外,其余均分散在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农村。如汤坑小学、山边小学等学校与邻县交接。农村小学有的虽然只有50到60个学生,却有六个年级。学生少,班级多。7个教师,除毕业班安排2人任教,其他5人都要包班。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紧,基本上没有配备专职的老师,有的学校整年没有歌声。还有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有的学校平均年龄54岁。因为种种原因,山城中心小学很少分配新毕业的师范生。有的是老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代课转正的,有的是在外乡镇任教数年后调入。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研能力相对低,教师素质相差甚远。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小学与中心校的教学质量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差,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就跑到县城学校读书,造成恶性循环。现状令人担忧。

二、存在问题。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年龄大,教学整体水平不高。

随着大量农村孩子进城读书,县城中心小学学生数骤增,大批农村优秀青年教师被选拔到中心小学任教,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农村师资力量越发薄弱,教师配备不全,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整体学历水平较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能力较差,又难有培训的机会,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校“门前冷落车马稀”。学习氛围差,教学质量不好。

因为学生少,教师配备也少,造成学校冷冷清清,校园没有生气。学习氛围差,班级没有优生,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老师上课没有激情。再加上老师少,教学工作压力大,任课要跨班和多科,整天累得直不起腰。配备专职教师更是一种奢望。有的老师长期在农村小学任教,思想有情绪,消极应付,工作积极性不高。学校教学成绩提高慢,造成社会、家长有意见。

3、学校缺少相应的教研评价制度,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不快。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对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考核评价缺乏相应的配套,原有的评价无法体现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付出与价值,这也严重制约着当前的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不高。教师不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更新教学方法,就难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客观环境限制学校教研活动,平时教研有名无实、效果差。

现在大部分农村小学学生数少、学校规模小,年级基本上以单班为主,年级备课组几乎就只有一个老师,许多老师都要身兼数班、多科,教师工作量大,分身无术,想参加教研活动也没时间。教学研究经常是一种奢侈的想法,有心无力。学校教研管理只处于一种低层次的听课、评课上,难以做到集体备课、集体评课,难以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教研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5、学校经费紧张,钱少难办学。

因为学生少,学校经费紧张,捉襟见肘。所以教师较少外出学习,交流进修的机会也少。有的学校的教育刊物报纸等学习资料几乎没有。新教育理论的信息不灵。外出学习没机会,在校学习没资料。如何去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6、送教下乡,效果不显著。

平时我们也组织中心校的青年教师送教下乡,到下面农村小学上课,和农村小学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中心小学上课或听课,让广大农村教师体验中心校浓厚的教研氛围,但力度不够,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三、主要对策。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师风教育,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在教师中倡导“立足本职作贡献,争先创优当先锋”。让教书育人成为教师的工作守则。让爱岗敬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特别要重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全中心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2、整合农村办学资源,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合理整合农村小学,优化教育资源配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要以这次全国“校安工程”的校舍建设为契机,认真进行布局调整。对现有的学校重新规划布点,留下7所完小校,3个教学点。除中心校外,其他的6所布局都是附近村相对中心点,另外设立三个教学点,方便学生上学。要加强对这些学校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把撤并学校的图书、仪器、桌椅等集中起来使用,老师也集中在一所学校上课。彻底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让广大的农民子弟能就近入学读书,并学得好,留得住。既减轻家长的负担,也减轻县城学校的压力。

3、加大送教下乡力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继续做好组织中心校的青年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的工作。青年骨干教师到下面农村小学上课,和农村小学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把最新的教育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村学校。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中心小学听课,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4、实行教师动态管理,促进县城教师和农村教师互动。

鼓励青年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中心小学建立县城青年教师轮流支援农村小学制度,服务期限3年,服务期满调回县城。35周岁以下的老师,人人都要轮岗。对到农村小学服务其间,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方面给予照顾。选派规模大的农村小学、年轻一点的老师到中心小学所在校跟班上课,学习一段时间后回原学校任教。

5、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策。为更好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选择了《城乡协作的教研意义与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就是要加大中心校和农村校教研的合作力度,每学期开展6次的教研互动(中心校教师到农村小学上公开课4次,农村小学教师到中心小学上公开课2次)。目的是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教研质量,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竭力促使山城中心小学范围内的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使农村小学生不再往县城挤,减轻家长负担,减轻县城学校的负担。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又感到这种城乡协作的教研力度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需求,满足不了农村小学提高质量的需求。我感到中心校和农村小学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教学水平等,中心校老师和农村老师在教研方面较难取得共识。结果造成一头热一头冷,我们是想让教师多学一点,但老师们似乎不领情,教研效果不是很明显。为克服这一现象,我们要加强“片区教研活动”。所谓的“片区教研活动”,就是把几所相邻的农村小学联成一个教学片区,在这样的片区内开展教研活动,既省时又方便。大家的教学水平和学校办学条件又在同一个层面上,比较能沟通,教学方法较能产生共鸣,可以说“片区教研活动”是“城乡教研协作”的补充和延伸,效果不错。

“片区教研活动”至少每学期要开展2次。中心小学指定教导处的一位副教导专职负责。每次教研都要求精心准备,每次的活动都进行登记存档,使“片区教研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真正提高农村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以上的对策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贯穿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而教研活动是主线。我们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搞好各种层次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为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创造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又是均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把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抓好,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的学校,就近入学应该是农村广大家长的愿望。广大的农村家长就不必把自己孩子往县城学校挤,就不必让自己孩子,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背井离乡去求学。就不必使学生家长每月多花500元至700元,给本来就不是富裕的家庭增加负担。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第四篇:我局档案工作现状和解决对策

我局档案工作有专人负责,文书档案整理规范,材料收集齐全,关键的人、财、物使用和管理方面的材料都收集进馆,较为特色的内容有:干部教育、人事职评、政府采购等,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做到规范有效,逐年接收进馆,目前档案运行状况基本适合工作需要,但与做好档案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管理软件没有正常运行,进馆档案电子目录只输到2003年,2004—2007年档案未形成电子档案目录,建议由保管利用科负责完成,输入电子目录,我局档案工作现状和解决对策。

2、档案分类方案没有制订,导致档案收集只有传统的文书档案,而忽略了其它门类的档案。建议由监督指导科负责制订,设立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科技档案、人事档案、声像档案。

3、档案管理职责没有明确,导致在档案收集、整理方面职责不明,有推、拖现象。建议由监督指导科负责制订,建立由局长负总责,办公室主任负责抓,专职档案员(文书)具体抓和兼职档案员(各科室相关业务人员王文全工程档案、陶品娟培训档案、单红娣科室产生业务档案、陶关土支部档案、许建青工资人事档案和办公室形成档案、王丽办公室信息材料和大事记、王伟利用科接待档案、杨筱君今古档案和编研材料)协作抓组成的档案管理网络,明确专职档案员做好档案的公文收集工作和整理工作,兼职档案员做好各自负责产生的业务材料收集工作,工作汇报《我局档案工作现状和解决对策》。

4、在档案收集过程中的问题:

1、重大活动档案的材料收集,包括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纸质档案,还有照片档案和声像档案,应由重大活动承办人负责收集。

2、科技档案的整理,如正在开展的数字档案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档案,应有招标前期准备、议标、中标、开标、运用过程中的相关材料,按项目整理成套,应由项目业务人负责科技档案收集。

3、声像档案的缺失,应落实专人负责照片、音像收集,建议由产生的相关人提供,办公室落实专人接收声像档案,同时做好数码照片、录音录像、光盘档案的整理。

5、在档案整理过程中的问题:现任文书基本能胜任传统纸质档案的整理,但不能利用电脑完成数字档案的整理,建议由王丽做好电子档案归档工作,由监督指导科负责指导,主要有当年产生档案的电子目录输入,数码照片档案归档、声像档案归档,有条件的话开展档案原文数字化,即文件一经收文,经扫描入档案管理软件,授予不同权限,按照局长批示在网上传阅,可省去传阅过程,省时又省力。

6、在档案编研方面的问题:档案局大事记、组织沿革、档案年鉴的编写,基础数据汇集、档案局全宗介绍的编写。

第五篇:我国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1、高等教育规模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恢复高考制度的带动作用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日趋繁荣,到现在,更是得到了规模化得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的发展有目共睹。其中包含了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类院校。高等学校的本专科招生规模也日渐扩大,在校生人数增多,尤其是近几年来,研究生群体的队伍日益壮大,毛入学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有资料显示,至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2、高等学校质量受到重视

在中共中央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号召下,我国各大高校深入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改变以前教育落后的旧模式,与时俱进,把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人才作为目标。滨海学院在这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两年,学校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并且成立相关研究小组,要求教师上课时以创新为机制,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成效显著,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都得

以提升。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日益得到重视。

3、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经费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财、税、费、产、社、基”的六字方针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进展非常顺利,特别是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与建立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奖、贷、助、补、免”为主体的助学保障体系同步进行,使改革平稳推进。就我个人而言,在国家政策的惠利下,申办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使得我们这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也能顺利解决学费问题,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在学校综合成绩优异的同学,更是能受到政府下发的奖学金奖励。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在高等学校经费投入的体制改革。

4、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随着办学体制改革的推进,现已形成了公办、民办高等学校共同发的格局。新中国建立后不久,由于当时认识水平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实际上取消了私立高等学校,形成了仅由政府举办高等学校的单一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1982年中华社会大学等学校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恢复。20多年来,民办高等教育突破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况,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方面,滨海学院20年来的发展壮大又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的师资数量逐年有所增加,但是赶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而许多大学教师还担任成人高等教育和许多非学历教育工作,实际负担更重。新教师的学历多为“博士„‘硕士”,但缺乏培养人的理念和教学的经验。同时,每年平均要有6%的老教师“退休”。而教师的学术精神倒退、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导致教师队伍学历职称上升、而学术和教学水平下降也是一大隐患。

2、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从起点、过程之中,还是从结果上都是不公平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也无疑加剧了有限的高等教育的资源紧张和匮乏程度;另一方面,在公平第一还是效率第一的争论上,还没一个很好的定论,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不稳的一个诱因。

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监控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总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而不断被人们关注,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扩招”所言生的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的问题凸显出来。如果不能把教育的“量”的扩张

与“质”的稳定和提高有机结合,必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好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的质量监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有可能冲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4、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影响到家庭与社会的稳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亟待解决。

三、相关解决方案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加大师范类高等院校的经费投入,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教育事业,壮大教师队伍;增加对博硕类教师培养人的理念和教学的经验;完善教育者的文化和道德修养监督机制,强化法律意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2、公平效率方面

追求相对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公平原则。首先应完善助学保障制度,建立相对合理的奖、贷、助、减制度,尽可能保证亲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次,建立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利益”制度,包括对地区弱势、经济弱势、身心弱势的群体的利益补偿,及高等教育向这些弱势群体倾斜。最后,针对不同高校的发展起点的不同所衍生的二次不公平问题,可以建立对弱势高等教育机构的资助制度,鼓励如是高等教育的机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渠道。

3、大众化与质量监控方面

要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适应性和质量的延续性,就必须建立高等教也质量的监控机制。具体地说,一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样化,即学术上的质量观、满足社会需求的质量观和整体性质量关;二是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把质量与法制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治教,依法保质;三是建立内控质量监控机制和外控质量监控机制,即内部建立校、院、系、班四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外部应建立政府、社会和相对独立的评价机构三方互动有互不干涉的质量监控机制。四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从而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达到世界的教育标准。

4、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

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再择业,不要一味眼高手低;其次,高校可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向就业者转变的一系列问题;再次,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也可积极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载大山深处的困惑——浅析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解决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山深处的困惑——浅析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现状及其对策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现状及其对策 作者:尹志东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中......

    农村电影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农村电影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文章来源:中国电影报 复习发布时间:2014-08-06 17:28:33 2006年年初,农村电影“2131工程”正式明确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纳入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中国邮政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2013111134 白玉凤 物流工程 关于EMS的SWOT分析与建议 摘要:在快递市场需求暴增的形势下,中国邮政速递业务正承受着民营快递和国外速递巨头的两面夹击,市场正一步步向自由竞......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一〕传播信息、知识、观念、促进经济贸易、沟通交流的作用。会展业属于服务业,具有服务业的共性,它作为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公众之间的一个有效的商务平台和交流中介......

    宜兴市竹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宜兴市竹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柯建生1,单奇华2,钱洪涛2,周小冬2 (1 湖父镇林业站,江苏 宜兴 214223) (2宜兴市林业指导站,江苏 宜兴214206) 摘要本文论述了宜兴市竹业发展现状、存在......

    都市休闲渔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都市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成都市水务局:叶彬)编者按:笔者虽以成都市都市渔业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出了都市休闲渔业发展对策,但文中提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却是对任何一个城市......

    内蒙古大豆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内蒙古大豆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一、内蒙古大豆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豆在内蒙古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该区第二大粮食作物,是主产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常年播种面积在1100......

    我国外汇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策以前对外汇交易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在脑中有个含糊的概念。但是通过这次的习,我知道了我国的外汇市场主要指银行之间进行结售汇头寸平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