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用药总结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7:3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ICU用药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ICU用药总结》。

第一篇:ICU用药总结

肝性脑病昏迷:精氨酸 10g +250mlNS ivgtt谷氨酸钠11.5g+250mlNS ivgttNS100ml+醒脑静。20ml ivgtt,可用bid。白醋50ml+温开水100ml灌肠。

肠穿孔术后:奥曲肽0.1mg ih q6h,GS500ml+3.0 维生素Cqd,水100+去氨加压素16ug。ivgttbid,水100ml +氨甲环酸1.0 ivgtt bid。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冬眠合剂(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哌替啶100mg iv泵入 7ml每小时),亚低温治疗 qd,甘露醇125ml ivgtt q6h到q12h(据病情),甘油果糖(脱水比甘露醇温和)250ml ivgtt qd,氨甲环酸1.0+水100ml ivgtt qd,水100ml+甲氯芬酯0.5 ivgtt qd,水100+小牛血清去蛋白0.4 ivgtt qd,水100+法舒地尔30mg ivgtt qd,水100+鹿瓜多肽16mg ivgtt qd。

高钾降钾:10%GS500ML+胰岛素12u,4:1或者5:1,速尿20mg iv,+(40mg iv +80mg iv+320mg iv 泵入 6ml/h)最大量200mg/天。

低钾补钾:水20ml+钾30ml iv泵入,光钾小于10ml泵入,一般5-6ml泵入。

前列地尔10ug:冠心病、糖尿病足。法舒地尔:颅内出血不用。甲氯酚酯脑出血不用。尼莫地平:10mg 加100的水ivgtt。水100+脑苷肌肽6ml ivgtt。水100ml+银杏达莫20ml ivgtt。降血压:GS250ML+硝普钠25mg 10滴每分。=600滴每小时=40ml每小时。

硝普钠50mg +NS至50ml iv泵入。口服药降压:培哚普利4mg qd+卡托普利25mg qd,氯沙坦50mg 或者厄贝沙坦150mg po qd。

升血压:盐水或者5%糖水100+多巴胺30mg +间羟胺60mg ivgtt 2滴至6滴每分,用250ml的水就把多巴胺和间羟胺加倍,有的对间羟胺敏感,可只用多巴胺,不行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水至50ml,以2-4ml输入。

升心率:水500+异丙肾1mg ivgtt,阿托品0.5mgiv。

降心率:水20ml+西地兰0.4mg iv缓,先用水20ml+胺碘酮150mg iv缓推,再用胺碘酮450mg+水至45mliv泵入6ml每小时.钾镁合剂:GS250ml+钾7.5ml+25%硫酸镁10ml+胰岛素4u iv泵入 60ml/h。

镇静:丙泊酚200mg或400mg iv泵入3-5ml每小时,咪达唑仑50mg+ns至50ml iv泵入。镇痛:芬太尼0.5mg +ns至50mliv泵入。

雾化: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2mg+沙丁胺醇2ml+a-糜蛋白酶4000u 雾化bid。处理烦躁:阿普唑仑:0.4mg po qn。安定:10mg im。

强心:水20ml+西地兰0.4mg iv缓(首剂0.4-0.8mg)。同时降心率。

抗感染:水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q8h。水50+青霉素400万uiv tid,水50+阿洛西林3.0 iv bid,水50+头孢曲松3.0 iv bid,水50+头孢西丁2.0 iv tid,水5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ivtid,水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或者2.25)iv tid,水100+左氧0.3 qd,水100+克林霉素0.75ivgtt bid(或者克林霉素葡萄糖0.9g)。

胃肠道支持:复方营养混悬剂80g+温开水320ml 管喂 tid(可qd渐渐增加数),多潘立酮10mg 管喂tid+莫沙比利5mg 管喂 tid促进胃动力,乳果糖20ml 管喂 tid通便。制酸剂:水100+雷尼替丁150mg ivgttbid。

止吐:胃复安10mg im bid。

防止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钙6000u ih qd。

高钠的原因:

1、药物、饮食(摄入过多)

2、渗透性利尿

3、尿崩症

4、失水过多

5、水摄入过低。

第二篇:ICU用药总结1

营养:肠内营养乳剂口 30ml/KG 常规1500ml

糖尿病患者 补糖配胰岛素比例:胰岛素4iu 配250ml 5%糖;2iu配100ml 5%糖

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g配100ml或250ml盐水 bid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 2.0g配100ml或250ml盐水 bid 特级抗生素 阿米卡星 0.4mg配 100ml或250ml盐水

美罗培南 1g 配 100ml或250ml盐水 bid

青霉素皮试:青霉素钠粉针 160万u 皮下 先锋皮试:头孢唑啉粉针+10ml生理盐水 皮下

抗凝:用于预防长期卧床病人的下肢静脉血栓

参麦注射液 50ml 静滴tid

低分子肝素钙 5000u皮下,一般用约7天后要停10天左右

封管:肝素钠注射液 1.25万u封管

镇痛:瑞芬太尼针 1mg配50ml盐水 2ml/h上下 微泵推注,疼痛明显可加量,需开处方。

吗啡 20mg配20ml盐水 2ml/h上下 微泵推注

镇静:咪达唑仑 50mg配50ml盐水 微泵 3ml/h

丙泊酚400mg静泵

补钙:5%葡萄糖100ml配2u胰岛素 配 10%葡萄糖酸钙 40ml 静滴

或者10%葡萄糖酸钙 20ml 配生理盐水20ml 静推,慢慢推

补钾:10%氯化钾注射液 15ml配500ml林格(15ml为最大剂量,不能再高)静滴

(低于4.0开始补)10%氯化钾注射液 30ml胃管给药或静泵10ml/h(静泵必须是通过深静脉置管泵、严禁周围静脉泵入)补达秀氯化钾缓释片0.5g bid口服

补钠:10%氯化钠注射液 20ml 胃管给

降钾:5%碳酸氢钠 250ml 静滴

50%葡萄糖60ml /胰岛素10u 静脉泵入 10ml/h

止泻:蒙脱石散(思密达)3g tid 口服

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 250ml 静滴

补蛋白:人血白蛋白(10g白蛋白相当50ml液体量;10g蛋白约提升两个单位白蛋白,一般需补至30单位)20-40g 静滴,其相当于血制品,需另配100ml生理盐水冲管

利尿:速尿10mg起,急性期可初次给40m g

托拉塞米 20mg 静推

降颅内压 20%甘露醇

125ml 静滴

甘油果糖(起效较缓)250ml

便秘:开塞露 20ml 直肠给药

预防哮喘:特布他林 0.25mg或复方异丙托溴氨 2.5ml配氨溴索 30mg 雾化吸入 q6h

沙丁胺醇 100微克 气雾剂喷入

哮喘发作时:氢化泼尼松 40mg配100ml盐水 或甲强龙

20mg

配 100ml盐水

多索茶碱0.3g 配100ml盐水

抗炎:地塞米松10mg 静推(使用激素时必须同时补钾!!)

护胃:泮托拉唑 80mg/兰川30mg 配100ml盐水 静滴

止吐:胃复安(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1ml/10mg 口服 tid

升压:应急升压 肾上腺素 20mg 静推

应急维持 去甲肾上腺素 12mg配50ml盐水 微泵 6ml/h

多巴胺注射液 400 mg 微泵 6ml/h、常规 去甲肾上腺素 4mg配50ml盐水 微泵 3ml/h

降糖:胰岛素30u配30ml盐水 微泵 3ml/h,降至11左右减量或停用

应急降血压:硝普钠 25mg配50ml盐水 微泵 走5ml/h 待降至140左右时停药

止血:应急:各种凝血酶,如:白眉蛇毒血凝酶粉针 1单位 配10ml盐水 静推

常规:氨甲环酸 0.5g配100ml盐水 静滴

维生素K1 40mg配250ml糖

卡洛磺那 80mg 配100ml盐水

抗惊厥:25%硫酸镁 10ml配100ml盐水 静滴(可用于妊娠性高压降压)

改善循环:参麦注射液50ml静滴

护肝:异甘草酸镁 200mg配250 ml糖 配4u胰岛素

护肾:尿毒清颗粒 5g q6h

促醒:醒脑静 20ml配100ml盐水 静滴

改善神经系统损伤:神经节苷脂 4ml 配糖水250 ml静滴 补铁:琥珀酸亚铁片0.1g 2片/日

留置针冲管:肝素钠1.25 配生理盐水500ml 冲管

改善急性脑梗:依达拉奉0.03g配100ml盐水 静滴

灌肠:大黄500g配2000ml盐水

导泻:20%甘露醇 100ml 口服

解有机磷中毒:阿托品 5mg 静推 每隔10min一次

第三篇:我的用药ICU笔记

镇静镇痛: 艾贝宁 200ug/2ml, 总剂量7.4ug/kg, 0.5ug/kg/hr 冬眠合剂:氯丙嗪(冬眠灵)50mg + 异丙嗪(非那根)50mg + 哌替啶(杜冷丁)100mg 0.9%NS 50ml + 力月西针(咪达唑仑)40mg + 芬太尼针 1mg + 阿曲库铵 25mg 艾司唑仑片(舒乐安定)1mg/片, 口服 再普乐 10mg/片, 口服 得普利麻 0.5g/50ml, 泵入 竞安 1g/50ml, 泵入

曲马多缓释片 0.1g/片 po 杜冷丁(哌替啶)100mg/支 25-75mg im 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用于缓解肌肉,软组织和关节的轻至中度疼痛。力美松(尼美舒利分散片)

强心,升压: 米力农(鲁南力康)5mg/ml, 25mg配50mlNS, 2ml/h 肾上腺素(付肾)1mg/1ml 2mg 配50mlNS, 1ml/h 异丙肾上腺素 1mg/2ml 去甲肾上腺素(正肾)1mg 配50mlNS, 1ml/h 西地兰针 0.4mg/2ml 0.2mg iv 地高辛片 0.25mg/片 0.125mg po qd 多巴胺20mg/2ml, *3配泵 多巴酚丁胺 20mg/2ml 新活素 0.5mg/支, 配泵

能量针:

极化液:5%GS 250ml + 维生素C 2g + 肌苷针 0.4 + 环磷腺苷针 5ml + 10%氯化钾粉针 0.7g + 胰岛素 3IU + 25%硫酸镁 4ml 缺血损伤的心肌纤维中的钾外逸,且能量不足,而极化液在提供糖、氯化钾的同时供给胰岛素,可使细胞外钾转回心肌细胞内,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谢;促进葡萄糖进入心肌细胞内,抑制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从而减少中性脂肪滴在缺血心肌中堆积。胰岛素并能显著增加心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极化液能使病态的心肌细胞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对保护缺血损伤的心肌、改善窦房和房室传导,防止心律失常均有一定作用。

常规极化液(G-I-K)

组成 用普通胰岛素10U和10%氯化钾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日为1个疗程。

钾离子在保持心肌细胞极化状态和生理功能方面十分重要,而常规极化液所提供的能量和钾离子浓度对某些重度缺血损伤的心肌细胞恢复静息状态不能满足,而提高常规极化液的浓度,保持较高浓度的K + 离子平衡,就能恢复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故称为高浓度极化液。用普通胰岛素20U和10%氯化钾15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和50%葡萄糖6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日1个疗程。能气朗片,10mg/片,10mg,po,tid 贝科能针 1支 注药

力素针 20mg/支,40mg 注药

抗凝: 万脉舒0.4ml 皮下注射 q12h 希弗全 0.4ml 皮下注射 q12h 速碧林 0.4ml 皮下注射 q12h 波立维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片 150mg po qd 拜阿司匹林肠溶片 0.1g/片 po qd 华法林钠片 2.5mg/片 qd 4pm NS 100ml+血栓通针(三七总皂苷)0.4g iv drip NS 100ml+力邦喜通针(前列地尔)2ml iv drip 凯时(前列地尔注射液)5ug/1ml, 10ug + NS 250ml, 治疗慢性动脉栓塞症。贝前列素钠片(德纳)40ug/片,po,tid,改善动脉闭塞。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100ml iv drip 丹参川芎嗪针(恤彤)5ml/支,10ml + 5%GS 500ml,iv drip QD。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培达片(西洛他唑片)50mg/片,100mg bid 改善微循环,改善间歇性跛行症状。迈之灵片 150mg/片 300mg bid 用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曲张,深静脉血栓,痔疮,内外痔急性发作。

血塞通针 0.4g + NS 250ml iv qd。三七总皂苷,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中风偏瘫,淤血活络,脑血管病后遗症。

止血、促凝: 纤维蛋白原针 0.5g/瓶 1g iv drip NS 100ml+VitK1 30mg+邦亭针 3ku 止血敏

毒麻药品处方:

红处方:

吗啡 10mg/1ml, im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杜冷丁)100mg/2ml, 50-75mg, im 芬太尼针 0.1mg×12支, 入50ml液体,4ml/h静脉泵入,12h泵完.精二处方: 力月西针 10mg/2ml, 4mg iv 曲马多缓释片 100mg/片, po, qd 阿曲库铵 25mg/支, 配泵 顺阿曲库铵 10mg/支, 配泵 艾司唑仑片 1mg po

降压: 亚宁定(乌拉地尔)25mg/5ml NS 50ml+亚宁定100mg 泵入 硝普钠(SNP)50mg 配泵

硝酸甘油(NGT)5mg/1ml, 20mg 配泵 佩尔注射用 50mg/支, 配泵

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片,口服

心痛定(硝苯地平)10mg/片 tid 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酯片)5mg/片,口服/舌下 代文(缬沙坦)80mg/粒 qd 得高宁缓释片 10mg 雅施达(培哚普利片)4mg/片 餐前po qd 安博维片 150mg bid 合贝爽缓释胶囊 90mg qd 合心爽片30mg/片 bid NS 50ml+合贝爽 50mg 泵入

拜新同(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片 倍他乐克片 47.5mg/片 哌唑嗪 1mg/片

心痛定(硝苯地平)10mg/片

康忻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5mg qd NS 50ml+佩尔 20mg vp 利尿: 呋塞米(速尿)40mg/支粉剂, 200-400mg 配泵 氢氯噻氢片(双克)25mg/片bid 螺内酯胶囊 20mg qd 托拉塞米针(丽泉)10mg/2ml 营养 扩容: 20%人血白蛋白注射液 50ml 静脉滴注 复方氨基酸(18AA,9AA,3AA)250ml/瓶 30%英脱利匹特注射液(脂肪乳)250ml 水乐维他 10ml 天兴针 2支

降脂: 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10mg/片, po, qn 阿乐(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片, po, qn

降糖: NS 40ml 胰岛素 40IU 静脉泵入

达美康(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片

护胃: 奥西康 40mg/支

泮托拉唑针 80mg iv drip 加斯清片 5mg/片 tid 酚酞片(果导)0.1g/片 qn 欧贝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4/8mg iv/im NS 100ml+欧贝 8mg iv drip 胃复安 10mg/1ml im 新斯的明 1mg/2ml 开塞露

培菲康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10mg/粒 tid

爱西特(药用炭片)0.3g/片,成人3-10片/次,tid,用于食物、生物碱中毒及腹泻,胃胀气等。

开同片(复方α-酮酸片)0.63g/片,配合低蛋白饮食,解痉化痰: 安赛玛 0.3g 阿托品 0.5mg/1ml 654-2(山莨菪碱)10mg/1ml 5-10mg im 沐舒坦 15mg/2ml iv 注药15mg tid,30mg bid

雾化吸入:

普米克令舒 4ml;糜蛋白酶注射液12000u;庆大霉素 2ml;沐舒坦 2ml;地塞米松 5mg.普米克令舒 2ml+可必特吸入液 2.5ml 雾化 q4h

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药: 地高辛片 0.25mg/片 0.125mg po qd 氢氯噻氢片(双克)25mg/片bid 呋塞米片 20mg bid 螺内酯胶囊 20mg qd 补达秀 0.5g/片 tid 华法林钠片 2.5mg/片 qd 4pm 加斯清片 5mg/片 tid 酚酞片(果导)0.1g/片 qn 能气朗片 10mg tid 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片, 40mg qd 万爽力片(盐酸曲美他嗪)20mg/片 tid 培菲康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10mg/粒 tid 保列治片(非那雄胺)5mg qn 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10mg/片, po, qn 得高宁缓释片 10mg qd 雅施达(培哚普利片)4mg/片 餐前po qd

抗生素:(小)益保世灵(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第三代头孢菌素)0.5g/支, 2g iv,成人常用量:一次1~2g(2~4瓶),每8~12小时1次;严重感染者的剂量可增至一次3~4g(6~8瓶),每8小时1次。治疗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时,一次0.5g(1瓶),每12小时1次。6个月及6个月以上的婴儿和儿童常用量:按体重一次50mg/kg,每6~8小时1次。倍能(注射用美罗培南,其他β-内酰胺类)1g+NS100ml q8h 美平(注射用美罗培南,其他β-内酰胺类)可用美平作为单方经验性治疗或联合应用抗病毒或抗真菌药物治疗。已经证实,单独应用美平或联合应用其它抗微生物制剂治疗多重感染有效。治疗肺炎、尿路感染、妇科感染例如子宫内膜炎、皮肤及附属器感染:0.5g/次,每8小时一次;治疗院内获得性肺炎、腹膜炎、推定有感染的中性粒细胞减低患者及败血症:1g/次,每8小时一次;治疗脑膜炎:2g/次,每8小时一次。

泰能(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其他β-内酰胺类)2.0g q12h 对大多数感染的推荐治疗剂量为每天1-2克,分3-4次滴注。对中度感染也可用每次1克,每天2次的方案。创成针(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氨基糖苷类)150mg/支,一次0.1~0.15g,一日2次(每12小时1次),或一次0.2~0.3g,一日1次,凯福隆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第三代头孢菌素)0.5g/支,成人一日2~6g,分2~3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严重感染者每6~8小时2~3g,一日最高剂量不超过12g。

锋替新针(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第二代头孢菌素)0.5g 皮试,通常,成年人一日0.5-2g,分2-4次;小儿一日40-80mg/kg,分3-4次,静脉注射。

加立信(注射用替考拉宁,其它抗生素)0.2g,bid(注射用替考拉宁)凯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第三代头孢)2g q8h 舒普深(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第三代头孢),成人用量1.5-3.0g,q12h 特治星(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青霉素类)肾功能正常的成人和青少年的常用剂量为每8小时给予4.5g特治星 斯沃(利奈唑胺片,其它抗生素),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伴发的菌血症。MRSA感染的成年患者应采用利奈唑胺600mg每12小时一次进行治疗。稳可信(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它细菌所致的感染,通常用盐酸万古霉素每天2g(效价),可分为每6小时500mg或每12小时1g,每次静滴在60分钟以上,可根据年龄、体重、症状适量增减。老年人每12小时500mg或每24小时1g,每次静滴在60分钟以上。儿童、婴儿每天40mg/kg,分2-4次静滴,每次静滴在60分钟以上。新生儿每次给药量10-15mg/kg,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每12小时给药一次,出生一周至一月新生儿每8小时给药一次,每次静滴在60分钟以上。配制方法为在含有本品0.5g的小瓶中加入1OmL注射用水溶解,在以至少100 mL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滴时间在60分钟以上。

希克劳(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第二代头孢菌素)口服,成人常用剂量是0.25g,每8小时一次。

头孢丙烯分散片(第二代头孢菌素)成人(13岁或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每次0.5g(4粒),每天1次;下呼吸道感染,每次0.5g(4粒),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天0.5g(4粒),分1次或2次,严重病例每次0.5g(4粒),每天2次。

2至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每次7.5mg/kg体重,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次20mg/kg体重,每天1次。6个月婴儿至12岁儿童中耳炎,每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急性鼻窦炎,一般每次7.5mg/kg体重,每天2次;严重病例,每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疗程一般7~14天,但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的疗程至少10天。

头孢丙烯干混悬(希能,第二代头孢菌素),成人(13岁或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每次0.5g,每天1次;下呼吸道感染,每次0.5g,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天0.5g,分1次或2次;严重病例每次0.5g,每天2次。

2至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每次7.5mg/kg体重,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次20mg/kg体重,每天1次。6个月婴儿至12岁儿童中耳炎,每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急性鼻窦炎,一般每次7.5mg/kg体重,每天2次;严重病例,每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疗程一般7-14天,但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的疗程至少10天。

体外循环: 乌司他丁注射液 10万单位/支 20万单位 氢化泼尼松注射液 20mg 杜马(磷酸肌酸)1g/支 2g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 50ml

聚明胶肽注射液 9.6g 乌司他丁注射液 10万单位*7 氢化泼尼松注射液 20mg*3 杜马(磷酸肌酸)1g/支*3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 50ml*2 聚明胶肽注射液 1500ml 万汶注射液 1500ml

辅助治疗: 能气朗片(辅酶Q10)10mg/片 tid 贝科能

其他: 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婴幼儿的退热,缓解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轻度头痛、咽痛及牙痛等。口服需要时每6-8小时可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5-10mg/kg/次。或参照年龄、体重剂量表,用滴管量取。使用前请摇匀使用后请清洗滴管。

退热贴

双益健(还原型谷胱甘肽)2.4g iv 松泰斯(还原型谷胱甘肽)鲁米那(苯巴比妥钠注射液)0.1g/1ml im 消炎痛(吲哚美辛)25mg/片 tid 可达龙 0.2g/片 0.15g/支 bid 可达龙针,150mg/支,负荷剂量:150mg 10分钟静注,600mg入50mlGS泵入,前6h 360mg 5ml/h,后18h 540mg 2.5ml/h。

尿激酶 10万单位/支, 10万单位配20ml 冲管,40万单位+50ml 2ml/h泵入 FIB<1.5g/l停用尿激酶.保列治片(非那雄胺)5mg qn 哈乐(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粒 qd 艾朴针(注射用间苯三酚)80-120mg iv drip 双氯芬酸钠 50mg 纳肛

安捷利(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0ml 活化血管 申捷针100mg 用于神经系统损伤 潘南金片(门冬氨酸钾镁)1片/次 tid 善复平(1,6二磷酸果糖)7.5g/支,15g iv 天晴甘安针(甘油果糖)125ml q12h,250ml/瓶,高渗制剂,高渗性利尿,降颅内压,起效缓慢,持续时间长。

天晴甘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用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改善肝功能

天晴甘平(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口服,一次150mg(一次3粒),一日3次,适用于伴有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急、慢性肝炎的治疗。

天晴日安针(盐酸阿扎司琼)10mg/100ml,适用于细胞毒类药物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伊凡利注射液(木糖醇)12.5g:250ml/袋 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NS 50ml+思他宁(注射用生长抑素)3mg/支 4ml/h 泵入 治疗消化道出血,胰腺术后,糖尿病辅助治疗.托百士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5ml,2滴/次,tid 爱丽滴眼液(透明质酸钠)5ml 2滴/次,tid

改善肾功能:

爱西特片(药用炭片)0.3g/片,成人3-10片/次,po,tid。吸附药,用于食物、生物碱等中毒及腹泻、胃胀气等。

开同片(复方α-酮酸片)0.63g/片,4-8片/次,tid,配合低蛋白饮食,预防和治疗CRF而造成的蛋白质代谢失调引起的损害。

尿毒清 5g/袋,1袋/次,qid,通肺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用于CRF早期。

aa 各 a.c.饭前

ad 至 ad.us.ext.外用 a.m.上午 A.s.t.!皮试

aq.dest.蒸馏水 alt.2h.每隔2小时一次 b.I.d.每日二次 Cito!急速地!D.S.给予标记 g.克 h.s.睡时

I.d 皮内注射 I.h 皮下注射 I.m 肌肉注射 I.v 静脉注射

I.v.derp 静脉滴注 I.v.drip 静脉滴注 I.v.gtt 静脉滴注 I.u 国际单位 Lent!慢慢地!m.d.用法口授,遵照医嘱

M.D.S.混合,给予,标记 M.f.pulv.混合制成散剂 mg.毫克 ml.毫升

m.s.用法口授,遵照医嘱 p.a.a.用于患处 p 单位 p.c 饭后 pg.微克 p.m 下午 p.o.口服 pr.aur.耳用 prim.vic.No2 首剂倍量 p.r.n 必要时 pr.nar.鼻用 pr.nar.鼻用 pr.ocul.眼用 p.t.c.皮试后

q.6h.每6小时 q.2d.每二天一次 q.d.每天一次 q.h.每小时 q.I.d.每日四次 q.m.每晨 q.n.每晚 q.o.d.隔日 q.s.适量 q.w.d.每周 Rp.取

S.标记,用法 Sig.标记,用法 s.I.d.每日一次 s.o.s.需要时 St!立即!Staim!立即!stat.!立即!T!皮试

t.I.d.每天三次 t.c.s.皮试 u.单位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心功能不全 医嘱 心外科常规护理、低盐低脂饮食、测血压、测心率、测体重、一级护理、留陪一人、GIK液、血气分析、胸片、ECG、心脏彩超、三大常规检查、术前病原、血型、血糖、术前生化、风湿三项、心梗三项、BNP、凝血功能、地高辛、螺内酯、补达秀、呋噻米注射液、

第四篇:配伍用药总结

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大黄配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苍术配厚朴、陈皮: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第五篇:胃肠病用药总结

总结胃肠病用药

一、按发病原理指导用药

首先应该从胃肠病及其有关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因病机来考虑用药规律。1.胃纳脾运,胃气为本。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并有磨谷之功,脾司运化食物及水湿。在消化过程中,以脾胃气机之升降共建其功,脾胃以此堪称人体气机的枢纽。正常时是“脾气升则健,胃气降则和”,如升降反常是为病态。胃气不降可发生噎膈、脘痛、嘈杂、便秘、下痢;胃气上逆,可发生呃逆、呕吐、反胃、吐血、食积。脾气不升,则脘闷、食后困倦、思睡、腹胀、四肢无力、消瘦、腹泻;脾气下陷,则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陷、大便滑脱不禁等。《临证指南医案》曾概括脾升胃降之论,指出其治疗机要是:“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此种议论,实超出千古”;“总之,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祥辨。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故脾胃之治法,与各门相兼者甚多,如呕吐,肿胀,泄泻,便闭,不食,胃痛,腹痛,木乘土诸门,尤宜并参,互相讨论,以明其理可也。”(《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华云按》)再从治疗技巧来说,“脾胃贵在调,胃贵在养”。胃虽然是腑,但非属一般。《内经》以“胃气为本”,金代医家张洁古以此提出养胃气之说,他的继承者以此进一步提出了“脾胃学说”。而清代叶天士认为李东垣只重视脾而忽略了胃,重视温补而忽视滋补,他再次强调脾胃并重,使脾胃的理论更为完整。

2.脾胃居中,关联五脏。

脾胃居人体腹中,属中焦。人所需要的饮食养料全赖于脾胃,故脾胃又号称“中土”。《内经》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胃之气正常,才能有消化吸收,“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其他诸脏腑的强健皆与脾胃相关。一方面,五脏六腑的疾患,可以通过调理脾胃而得到治疗。早在《脾胃论》中,李东垣就强调五脏有病当治脾胃。至明代张景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前代治疗脾胃病经验;从另一方面反向思考,提出了“安五脏即所以治脾胃”,扩大了脾胃病的治疗思路。对于胃肠疾患,可以根据五脏相关的原理,分别从肝、肾、心、肺诸脏分析病机予以施治。《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如肝气疏泄失常也要影响到胃肠消化功能。故肝病最易犯及脾胃,即临床常见的“木横克土”证。心病也可致脾病,如思虑过度则患心脾两虚证,当从心治疗;肾虚也可致脾虚,如脾肾阳虚的泄泻,可从温补肾命论治;肺之疾患,也可传入脾胃,一般“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胃家实可用白虎、承气辈,太阴脾虚证,用理中汤。

3.脾旺四季,虚则受邪。

按中医五脏主时的理论,作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的脾脏,不仅长夏季节为当令之时,该时多发生胃肠疾患,就是在四季中,也有待于脾胃之气来资助。《内经》关于脾胃对季节配布理论,除“脾主长夏”之说外,还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论,指出每个季节也都有18天为脾胃的当令之时。从实际情况看,一年四季都有胃肠病的发生。在各季节中,脾胃虚实可致病。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强调元气不足引起脾胃虚弱是脾虚致病的常见原因。而水湿邪致病,除多发于长夏外,也可见于其他季节。脾胃除是气机升降中枢外,也是调节体内燥与湿的中枢,脾胃调节燥与湿,可以用“脾燥胃湿”四字概括,尤在泾说:“土具冲和之德,而为生物之本。冲和者,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乃能化生万物,是以湿土宜燥,燥

土宜润,便归于平。(《医学读书记》)”脾喜燥恶湿,胃喜湿厌燥。当脾胃调节湿燥功能障碍,便生湿燥之患;反之,如湿燥之太过与不及,也致脾胃之患。湿的一些病理产物,如痰湿浊饮之类,皆可致胃肠病。从现代医学而论,痰湿浊饮之邪,包括理化和病原微生物等致病因素。这也说明,胃肠疾患,在用药时除考虑季节因素外,还应该从痰湿浊饮等特征选择药物。

4.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胃肠痛,受饮食因素影响最大。凡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食不洁净,皆可致胃肠疾患。《内经》指出“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李东垣提出脾胃病的两大因素“饮食劳倦”,饮食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对老年人和小儿,饮食因素尤为重要。王冰说:“年之长者甚于味、、、、、、甚于味见伤于腑,故求之异也。”盖老人多自知体虚,急欲补养,甚于滋味,恣食甘肥,故脾胃首当其冲。小儿脏腑皆柔弱,而食少之幼儿脾胃素弱,易寒易热,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极易伤及脾胃,或致疳积,或消化不良。这一理论提示,治疗胃肠疾患,在用药的同时,也要注重调理饮食,或选用调理饮食的药物。在药膳疗法中,也有治疗胃肠病的药膳,也可酌情运用。

二、遵循治疗法则用药

治疗法则是治则与治法的总称。治则是治病的基本的原则,《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称为“治之大则”;治法是治病的基本方法。对于胃肠病,其治疗总则包括温、清、攻、补四端;温者治其寒,清者治其热,攻者治其实,补者治其虚。也有的医家把温和补合并为一个“补”字,把清和攻合并为一个“通”字,用“通补”二字来概括。下面从温、清、攻、补四大原则和有关治法来简述治胃肠病的用药规律。

1.温者治其寒。

温者治其寒,主要用于脾胃之寒证、湿证、痰饮等病症,也用于寒性气逆、气滞、疝痛和寒性便秘者。胃肠病中最多见于寒湿困脾证。有口淡纳减,脘闷思睡,腹胀便秘,脘冷便溏,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状和体征,当用燥湿健脾法。

“脾为生痰之源”,寒湿滞于胃肠,可致痰饮,症见腹满,口舌干燥,小便不利,恶心呕吐等。对这种饮停胃肠之病,可按《金贵要略》“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用温化痰饮法治之。

对于寒性呕逆引起胃气上逆之噫气、呃逆、恶心、呕吐可用祛寒降逆法治之。对于寒性胃肠气滞引起的气滞疝痛、全腹痛、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大便不通,可以用温通气滞法治疗。

对于上述诸证,其论治要点是,湿性与寒相关,故治寒与燥湿同用。又因脾胃之阳也有赖于其他脏腑之阳气的温养,故“以温药和之”既是对痰饮之概括也可为对寒湿性胃肠病治疗原则的概括。

2.清者治其热。

对于胃肠热证或湿热之证,见口臭、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呃逆、吐酸、痞满、泻痢、舌苔黄腻、卖数等,以清热为总原则。用清热泄火法治胃火上炎之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用湿热两清法治脾胃湿热之呃逆、吞酸、下痢;用清气平热法治疗阳明胃热之痞满燥实;用清热凉血法治胃肠血热妄行。

3.攻者治其实。

胃肠属性是腑,六腑以通为用,腑气不通,则不能更虚更实,传输化物,是腑之实证。腑之实证可由饮食、寄生虫或瘀血所致,表现为腹胀、腹痛、厌食、小儿疳疾、腹部肿块及便秘等。可用消食导滞法治疗食积、嗳腐吞酸、小儿疳疾;

用泻下燥结法治疗腑实便秘;用驱虫止痛法治疗虫积腹痛;用消瘀破积法治疗胃肠瘀血肿块。另有因大量水饮停蓄胃肠,引起脾湿腹泻,也是实证,当用分消水湿法,从上中下三焦,合用渗湿、利湿、逐水法治之。

4.补者治其虚。

凡胃肠功能不足,皆属虚证。主要为脾气虚、脾阳虚、胃阴虚、中气虚不能摄血、中气下陷等。皆用补法治之。用补脾益气法治脾气虚弱之运化无力;用温补脾阳法治脾阳不足之食不能化、脘腹胀痛;用补气提升法治中气下陷;用补脾摄血法治脾虚胃肠出血;用滋养胃阴法治胃阴不足之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在使用补法时,历代医家又提出“补脾先开胃”、“以通为补”、“药补不若食补”、“补脾胃调阴阳重甘味”、“先补他脏后及脾胃”等技巧,使脾胃之补法理论更为丰富。

三、在选方中把握用药

中医治病是通过处方的形成投用药物的,方剂中直接容括了药物的有关规律。对于胃肠病的选方主要沿以下思路:

1.把握通治方。徐灵胎说:“如一方而所治之病甚多者,则为通治之方。”可通治一类疾病之方剂为通治方。例如,平胃散为化湿之通治之方剂,保和丸为消食导滞通治方,越鞠丸为舒肝通治方等。

2.运用专治方。

专治方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先贤临床经验的总结。运用专治方于临床最为惬意,也如徐灵胎所说:“一病必有一方,专治者名曰主方,而一病又有几种,每种亦有主方。”故专治方又曰主治方。

专治方与病症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它的配伍和剂量都有严密性与科学性,都经过了反正两方面的实践检验。例如,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引起的倦怠、乏力、面黄、心悸、吐血、下血、月经过多,舌淡脉虚等证,常以平淡之药起重疴之疾。只要认证准确,就可拿来使用。又如对心移热于小肠之口腔糜烂,用导赤散;对寒邪犯胃之胃脘痛用二胡散(胡椒、元胡等分,共研细末,每服3至6g);肝强脾弱之风湿泄泻用痛泻要方;气阴两虚便秘用新加黄龙汤;胃有积热之呕吐用橘皮竹茹汤等,皆有药到病除之功。

有时,同是治疗一种病症,因具体症状之异,则选用不同的专治方。例如,同是治疗脾胃虚寒,则选方有补中、建中与理中的不同;中气不足,清阳下陷,临床见少气懒言,食不知味者,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脾气虚为肝气所乘,临床以上腹疼痛,喜温喜按为特点者,用小建中汤;中阳衰微,阴寒内盛,临床见脘腹剧痛,有包块者,用大建中汤;而中焦虚寒,升降失调,以吐泻,腹痛绕脐为主者,用理中汤治疗。

3.有方守方。

在治疗胃肠病,特别是慢性胃肠病时,应该根据病情的变化规律,处方应有方守方。若病程较久,属于陈年痼疾,须长期守方治疗才能获效。有时久病沉疴,通过治疗有较大的改善,甚至临床症状消失。但如贸然停药,则可能在遇有诱因之时复发,也有虽无诱因,过一段时间也复发。对此种情况,在治愈后,还应该用一段时间巩固疗效,也可以把汤剂改为丸剂,连续服用一段时间,达彻底治愈。

4.妙用成方。“治病必求于本”,要“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症状是标,概括病因、病位的病机是本。凡合乎病机之理,不论立方时治疗什么病的方剂,尽可拿来应用,体现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疗技巧,例如,苓桂术甘汤是治疗痰饮的通

治方,如果是胃溃疡病,因脾阳不足,寒饮留中而合乎此方病机者,用之辄效。又如承气汤可用于胃肠热盛气滞者,但如见小儿厌食、疳疾是因气滞而生者,可用小剂量之承气汤治之;又如清胃散专为胃火牙痛而设,但如见胃火太盛之便秘,也可用大剂量之清胃散治之。这些正体现了“医之法在是,法之巧亦在是”。

四、按药性理论指导用药

治疗胃肠病,还应该依据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等基本规律指导用药。中药都是在活生生的人体上体验出来的药性,非常合乎人体的生理病理情况。应从以下几点来考虑胃肠病的用药规律。

1.脾胃性异,用药有喜刚燥、阴柔之分。早在《内经》就指出,“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以泻之”。指出了治脾用药的亲和性。后世医家对脾胃之特性和用药喜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脾为多气少血之脏,脾阳为气,脾阴为血,阳为用,阴为体,气血随阴阳之消长而变化。气多于血,则脾之升运正常。若脾伤反致血多,则以阴从阳,阳为之不足,多见虚寒之证,临床多用温燥之药。故临床上总结出脾为柔脏,喜用刚药。方如四君子汤、平胃散等,药如附子、白术、苍术、肉桂、干姜、木香、砂仁等辛温香燥之品,称为刚药。这些药正与“脾恶湿”之生理功能相对应。

胃为多气多血之脏,其阴阳所得独厚,其体阳,其用阴。与脾恶湿相对应,胃恶燥,性喜柔润。胃受邪后气血均减少,既伤阳又伤阴。因胃受属于脾,故胃之伤阳有赖于脾阳之助而表现为脾阳不足,而胃之伤阴就更为明显,以此胃恶燥,临床多用阴柔之药。医家以此总结出胃为刚脏(腑),喜用柔药,方如益胃汤、沙参麦冬饮等,药如沙参、麦冬、天门冬、石斛、玉竹、鲜生地、元参、茅根、蔗汁、梨汁、花粉等。称为阴柔之品,也称柔药。这些药也与“胃恶燥”之生理功能相对应。

治疗胃肠病,如按脾胃辨证,当从脾与胃的差异考虑用药基础,其刚柔之分,必当审明。

2.通补咸宜,动静结合。胃肠病之治疗可以用“通”、“补”二字来概括,其药性特征也可分为“动药”和“静药”两种。所谓动药,是指具有调理气血,而易伤正损气的药物,如川芎、枳实、当归、柴胡、陈皮、肉桂、香附、大腹皮、砂仁、豆蔻等。所谓静药,指具有补益作用,但易滞气机的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熟地、山萸、鹿胶,甘草等。一般说,调气活血之动药属阳药,补气养血健脾之静药属阴药。在用动静药物组织方剂时一要动静结合,二要注意用量。古人用方,补剂必加疏药,补而不滞;通剂必加敛药,散中有收。如是而用静药,佐以动药;用动药,佐以静药。动静结合,动药可推动静药,使补益作用增强,动药副作用减少,收到好的效果。动静相伍时,一般静药用量大,动药用量小。阴主静,阳主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重用静药,因为阴为阳之基,无阴则无以生;轻用动药,由于阳生则阴长,阴得阳则化。凡补养之静药必重用方能濡之守之,而疏调之动药虽轻用已可煦之走之。例如在异功散中,参、术、苓、草是静药,用量宜重,陈皮是动药,用量宜轻,这样既增强健脾之功,又防止耗气伤血。

3.使用特效专药与配伍。

治胃肠病,某些药物常有特殊疗效,例如: 理气:陈皮、木香、香附、青皮、厚朴。

益脾:山药、扁豆、焦白术、党参、甘草、大枣。

温脾:附子、肉桂、干姜。升气:柴胡、升麻、葛根。

化湿:半夏、苍术、白蔻、薏米。

泻火:黄芩、黄连、黄柏、公英、栀子。生津:石斛、花粉、玉竹、天冬、麦冬。除痞:沉香、槟榔、大腹皮、枳实。止呕:半夏、生姜。

固肠:罂粟壳、赤石脂、石榴皮、诃子。

润肠:火麻仁、栝楼仁、郁李仁、蜂蜜、肉苁蓉。驱虫:使君子、雷丸、榧子、槟榔、苦楝根皮。此外,在临床上还有特殊配伍的“药对”,用之得当,可以提高疗效。如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半夏配黄连,能化痰浊,治湿热郁结,宽胸止呕;厚朴配黄芩,能化脾胃湿热;高良姜配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半夏配陈皮,名二陈,能和胃止呕;神曲配山楂,能消食导滞;豆蔻配砂仁能健脾胃;半夏配硫磺,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山药配扁豆,能补脾止泻;升麻配柴胡,能升提中气;乌梅配甘草,能生津止渴;苍术配厚朴,能除胃肠湿浊;木香配槟榔,能疏肠止痛;三棱配莪术,能消坚化痞;枳实与竹茹,能和胃止呕;旋覆花配代赭石,能平噫气;丁香配柿蒂,能止呃逆;补骨脂配肉寇,名二神丸,能治肾虚泄泻;木香配黄连,名香连丸,能止赤白痢疾;枳实配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赤石脂配禹余粮,能涩大肠。像上述两种药物配合的“药对”很多,或寒热配合,或上下、表里、气血药物配合,既丰富又灵活,用于处方之中,每能获得奇效。

下载ICU用药总结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ICU用药总结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内科用药总结

    心内科总结药物剂量用法 参松养心胶囊 800mg Tid 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 据说效果不错 快慢兼治 ; 美托洛尔片 12.5mg Bid 美托洛尔缓释片 23.75mg Qd 无敌常用 药抗心律失......

    高血压用药总结

    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总结 2014级中医学(五年制)1班 黎咏麟 20140121062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

    中药用药总结

    中药用药总结 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用药咨询总结(★)

    用药咨询总结 为更好做好药事咨询,为病人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我们定期总结咨询个案,向全体药师介绍经验。 此次总结对药事咨询作一较为系统的描述,花的时间多些,占用大家下班时间......

    泌尿外科用药总结

    一 抗感染药 常用抗感染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1. 阻断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 阻止核糖体蛋白的合成:氨基糖甙类(阿米卡星)、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3. 损伤......

    急诊科用药总结

    急诊总结 发热病人:问诊:发热几天,最高多少度,是否咳嗽、咳痰,白/黄痰,有无咽痛,有无流涕,是否外院就诊,有无检查,有无口服药物治疗。有无胸痛、腹痛,大小便? 查体:一定要看扁桃体,是否有......

    泌尿外科用药总结

    一 抗感染药 常用抗感染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1. 阻断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 阻止核糖体蛋白的合成:氨基糖甙类(阿米卡星)、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3. 损伤......

    个人用药总结

    个人用药总结 我家宝宝现在1岁3个多月,通过之前几次感冒发烧的一些症状,总结了几个比较见效的家庭常用必备的小药,仅供大家参考,还有很多不周全的地方,希望大家踊跃拍砖哈~忠告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