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7:5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第一篇:《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关于印发《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的通知

建村[2000]7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年四月六日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县域(包括县级市、城市远郊区,下同)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承担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具体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格。

第三条 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省(包括由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下同)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乡镇域村镇规划的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三个重点:

⒈确定城乡居民点有序发展的总体格局,选定中心镇,防止一哄而起,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⒉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⒊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至20年,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

第六条 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具备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七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分析全县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

⒉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⒊预测县域人口,提出城镇化战略及目标;

⒋制定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

⒌协调用地及其他空间资源的利用;

⒍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⒎制定专项规划,提出各项建设的限制性要求;

⒏制定近期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及重点;

⒐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

第八条 县情分析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区位分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分析;社会与科技发展分析;生态环境分析;提出县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第九条 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根据经济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空间布局方案;有条件的可划分经济区。

第十条 县域人口预测与城镇化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测规划期末和分时段县域总人口及其构成情况,制定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道路,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

第十一条 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预测城乡、城镇之间人口分布状况,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和空间布局结构,选取重点发展的中心镇,提出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有条件的提出中心村和其他村庄布局的指导原则。

第十二条 用地及空间协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划分用地功能类型,标示各类用地的空间范

围。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防灾减灾等要求,提出不同类型土地及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性和引导性措施。

第十三条 区域性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统筹安排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分级配置各类设施的原则,确定各级居民点配置设施的类型和标准;根据设施特点,分析能够县域共享或局部共享的设施类型,提出各类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 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交通网络规划。在区域大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预测运输需求,提出交通运输网布局方案以及重大效能工程项目的布局,协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与城乡居民点的关系,重点是公路网和水运网。

⒉给排水、电力、电信工程设施规划。根据水源条件和用水需求预测,确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合理分配用水的方案,统筹安排水厂,选择供水方式和管网排放口及处理设施。以大区域供电系统为基础,结合县域电源和电网现状、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结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量需求,统筹安排电网、变电站等电力供应设施。在全国或区域电信发展战略指导下,按照县域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需要,结合电信现状,预测业务量,统筹安排局所设置和电信网络。

⒊教科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根据对不同层次上学人口数量的预测,统筹安排和调整各类学校的规模和布点;根据卫生保健的发展需求,预测所需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统筹布局医疗网点;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统筹布局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安排休疗养等福利设施。⒋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综合评价环境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制定县域环境保护的目标,提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根据需要,划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功能分区,明确各区的控制标准。结合当地特点,深入分析各类灾害的形势以及发展趋势,对防洪、防震、消防、人防等设施的现状情况进行评价,选择主要灾害类型提出防治措施。

⒌其他专项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编制广播电视、供热供气、科技发展、水利、风景旅游、文物古迹保护、园林绿化等规划。

第十五条近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5年内具体发展目标、建设项目,并进行投资估算、建设用地预测,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立项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主要应包括与城乡建设密切相关的土地、户籍、行政区划和社会保障等内容。

第十七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件两部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必须内容简明、文字精炼、用词准确。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应附有关专题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的效力。规划图件至少应当包括(除重点地区规划图外,图纸比例一般为1:5-1:10万):

⒈县域综合现状图;

⒉县域人口与城镇布局规划图;

⒊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⒋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

⒌县域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图;

⒍近期建设和发展规划图;

⒎重点地区规划图。

第十八条 本要点在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试行,其他县(市)可参照执行。

第二篇:江苏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江苏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一、规划目的贯彻全省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战略,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出发,引导城乡及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1、贯彻城市化和城镇现代化发展战略,确定与市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城市化发展途径和城镇体系网络。

2、明确市域及各级城镇的功能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布局,对开发建设活动提出鼓励或限制的措施。

3、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实现区域基础设施的互利共享和有效利用。

4、通过不同空间职能分类和管治要求,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各类用地的空间集聚。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

3、《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

4、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98~2020)》;

6、《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基本思路》;

7、各设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基本思路。

三、规划指导思想

体现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观,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城乡互补、区域协调的整体观和适应竞争、合理分工的市场观。

1、把握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把握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建设。

2、以现代化标准、市场化运作为出发点,在政府调控、市场运作以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动力和组织形式方面突出制度创新,增强现代城市发展动力,提升城镇功能,强化城市化的集聚和辐射带动力。

3、从整体性和协调性出发,妥善协调市域内部以及市域与周边区域的关系,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分工和流动,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城镇有序发展。

4、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区分缓急,注重实施,保证城乡协调发展和各项建设在时序和空间上的有序结合。

四、规划的技术要求

1、规划期限

以1999年为现状,2005年为近期、2010年为中期、2020年为远期。

2、基本内容

(1)城镇发展的区域基础、时代背景和政策条件分析。

(2)城市化进程回顾与评价。

(3)城镇体系现状与特征及原因分析。

(4)城市化战略、发展目标和途径。

(5)城镇功能定位、城镇特色,中心城市和重点中心镇的发展方向、发展策略等。

(6)城镇空间组织,远景城镇空间的演化趋势。

(7)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8)市域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协调。

(9)开发建设管治要求。

(10)市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

(11)市域生态环境建设。

(12)城镇体系与周边区域的协调规划。

(13)城镇体系的管理模式、实施策略构想。

3、规划重点

突出城镇之间、城镇与区域之间的功能协调、产业协调、人口分布协调、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时序和空间利用协调。

(1)以大力推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设,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的城市化发展方针为指导,提出本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和途径。

(2)按照把中心城市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做美”的要求,强调各级城镇的集聚发展,强化中心城市和重点中心镇的功能和特色,按城市化发展需求,提出进一步撤并乡镇的对策措施。

(3)对应全省“三圈五轴”的范围、城镇空间及功能发展内容,在市域内充分深化、细化。

(4)划定市域的农业发展空间、城镇发展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等,确定市域城镇集聚发展的主要空间及重点发展地区、鼓励发展地区、控制发展地区等。

(5)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集约、高效利用资源。

(6)在市域发展的产业选择、城镇规模分布、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和时序等方面进行综合协调。

(7)市域与周边地区的发展协调。

五、规划成果

(一)文件

1、规划文本

2、附件,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项规划报告、专题研究报告。

综合规划报告,是对文本的具体说明。

专项规划报告,是对规划涉及的市域内及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等规划的专项说明。

各市可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有重点地编制下列专项规划:

(1)市域基础设施协调规划

(2)市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3)市域沿江、沿海岸线开发利用规划

(4)市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供水规划

(5)市域区域污水处理规划

(6)市域空间开发综合规划

(7)市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8)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9)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专题研究报告,是根据规划编制需要,对影响市域城镇体系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下列题目可供各市参考、选择:

(1)市域城镇发展的区域定位和协调发展研究

(2)市域城市化与城镇规模等级结构研究

(3)市域核心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4)市域城镇发展空间网络研究

(5)市域的产业发展及其空间选择研究

(6)市域城乡人口迁移与分布的机制与趋势研究

(7)市域基础设施的协调研究

(8)市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研究

(9)市域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10)市域城镇发展的管理模式、实施对策研究

(11)市域旅游发展研究

(12)市域综合防灾规划研究

(二)图纸

1、市域区位分析图

2、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

3、市域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图

4、市域空间开发建设管治图(市域空间开发综合规划图)

5、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图

6、市域交通电力信息设施规划协调图

7、市域水资源利用设施规划协调图

8、市域基础设施规划协调图

9、市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

10、市域旅游发展规划图

第三篇: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建设部关于印发《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精神,加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在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认真实施,其他县(市)可结合当地情况参照执行。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城乡规划司。

二000年四月六日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县域(包括县级市、城市远郊区,下同)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要点。

第二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编制。承担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具体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格。

第三条 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省(包括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下同)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乡镇域村镇规划的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三个重点:

1、确定城乡居民点有序发展的总体格局,选定中心镇,防止一哄而起,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2、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至20年,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

第六条 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具备县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七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分析全县基本情况,综合评论县域的发展条件;

2、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3、预测县域人口,提出城镇化战略及目标;

4、制定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

5、协调用地及其他空间资源的利用;

6、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7、制定专项规划,提出各项建设的限制性要求;

8、制定近期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及重点;

9、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

第八条 县情分析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区位分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分析;社会与科技发展分析;生态环境分析;提出县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第九条 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经济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空间布局方案;有条件的可划分经济区。

第十条 县域人口预测与城镇化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测规划期末和分时段县域总人口及其构成情况,制定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道路,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

第十一条 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测城乡、城镇之间人口分布状况,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和空间布局结构,选取重点发展的中心镇,提出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有条件的提出中心村和其他村庄布局的指导原则。

第十二条 用地及空间协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划分用地功能类型,标示各类用地的空间范围。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防灾减灾等要求,提出不同类型土地及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性和引导性措施。

第十三条 区域性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统筹安排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分级配置各类设施的原则,确定各级居民点配置设施的类型和标准;根据设施特点,分析能够为县域共享或局部共享的设施类型,提出各类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 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交通网络规划。在区域大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预测运输需求,提出交通运输网布局方案以及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布局,协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与城乡居民点的关系,重点是公路网和水运网。

2、给排水、电力、电信工程设施规划。根据水源条件和用水需求预测,确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合理分配用水的方案,统筹安排水厂,选择供水方式和管网布局;根据污水量预测和地形条件,统筹布置污水管网、排放口及处理设施。以大区域供电系统为基础,结合县域电源和电网现状、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结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统筹安排电网、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在全国或区域电信发展战略指导下,按照县域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需要,结合电信现状,预测业务量,统筹安排局所设置和电信网络。

3、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根据对不同层次上人口数量的预测,统筹安排和调整各类党校的规模和布点;根据卫生保健的发展需求,预测所需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统筹布局医疗网点;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统筹布局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安排休、疗养等福利设施。

4、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综合评价环境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制定县域环境保护的目标,提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根据需要,划定

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功能分区,明确各区的控制标准。结合当地特点,深入分析各类灾害的形势以及发展趋势,对防洪、防震、消防、人防等设施的现状情况进行评价,选择主要灾害类型提出防治措施。

5、其他专项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编制广播电视、供热供气、科技发展、水利、风景旅游、文物古迹保护、园林绿化等规划。

第十五条近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5年内具体发展目标、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建设用地预测,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立项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主要应包括与城乡建设密切相关的土地、户籍、行政区划和社会保障等内容。

第十七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件两部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是对规划和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必须内容简明、文字简练、用词准确。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应附有关专题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的效力。规划图件至少应当包括(除重点地区规划图外,图纸比例一般为1:5—1:10万):

1、县域综合现状图;

2、县域人口与城镇布局规划图;

3、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4、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

5、县域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图;

6、按期建设和发展规划图;

7、重点地区规划图。

第十八条 本要点在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进行,其他县(市)可参照执行

第四篇:2011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6月30日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55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五日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城乡规划管理,合理配置省域空间资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是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引导本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指导下层次规划编制的公共政策。

第四条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能源,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五条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并与有关规划相协调。

第六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纳入省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 经依法批准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二章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制定和修改

第八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的具体工作。

第九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委托具有城乡规划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十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一般分为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以下简称规划成果)两个阶段。

第十一条 编制规划纲要的目的是综合评价省、自治区城镇化发展条件及对城乡空间布局的基本要求,分析研究省域相关规划和重大项目布局对城乡空间的影响,明确规划编制的原则和重点,研究提出城镇化目标和拟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为编制规划成果提供基础。

编制规划纲要时,应当对影响本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规划纲要和规划成果进行充分论证,并征求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意见。

第十三条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

在规划纲要编制和规划成果编制阶段,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分别组织对规划纲要和规划成果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第十四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向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交审查规划纲要和规划成果时,应当附专题研究报告、规划协调论证的说明和对各方面意见的采纳情况。

第十五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第十六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送审批前,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成果予以公告,并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第十七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前,应当将规划成果提请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十八条 上报国务院的规划成果应当附具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规划编制工作的说明、征求意见和意见采纳的情况、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等。

第十九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以书面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表达。

规划成果的表达应当清晰、规范,符合城乡规划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二十条 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

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向国务院报告前,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提出规划修改的必要性、修改规划的基本思路和重点,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向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 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

第二十二条 根据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需要,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依据经批准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省域范围内的区域性专项规划和跨下一级行政单元的规划,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

第二十三条 省域范围内的区域性专项规划和跨下一级行政单元的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三章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成果要求

第二十四条 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分析评价现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明确规划编制原则、重点和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按照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提出本省、自治区在国家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综合评价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城镇发展支撑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城镇化进程中重要资源、能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的要求。

(四)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趋势、城乡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趋势、省域内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区域差异等影响本省、自治区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及要求。

(五)按照城乡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优化城乡空间格局的规划要求,包括省域城乡空间布局,城乡居民点体系和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要求;提出省域综合交通和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布局的建议;提出需要从省域层面重点协调、引导的地区,以及需要与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协调解决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相关问题。

(六)按照保护资源、生态环境和优化省域城乡空间布局的综合要求,研究提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划定原则和划定依据,明确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基本类型。

第二十五条 规划成果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明确全省、自治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包括城镇化目标和战略,城镇化发展质量目标及相关指标,城镇化途径和相应的城镇协调发展政策和策略;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城乡结构变化趋势和规划策略;根据省、自治区内的区域差异提出分类指导的城镇化政策。

(二)明确资源利用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和措施。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体现,生态环境保护。

(三)明确省域城乡空间和规模控制要求。包括中心城市等级体系和空间布局;需要从省域层面重点协调、引导地区的定位及协调、引导措施;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的目标、原则和规划要求。

(四)明确与城乡空间布局相协调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包括省域综合交通发展目标、策略及综合交通设施与城乡空间布局协调的原则,省域综合交通网络和重要交通设施布局,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及其规划要求。

(五)明确城乡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包括统筹城乡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原则和规划要求,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设施的配置要求;农村居民点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综合防灾与重大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要求等。

(六)明确空间开发管制要求。包括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区位和范围,提出管制要求和实现空间管制的措施,为省域内各市(县)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四线”等规划控制线提供依据。

(七)明确对下层次城乡规划编制的要求。结合本省、自治区的实际情况,综合提出对各地区在城镇协调发展、城乡空间布局、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和基础设施布局、空间开发管制等方面的规划要求。

(八)明确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城乡统筹和城镇协调发展的政策;需要进一步深化落实的规划内容;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规划实施的方法。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本省、自治区实际,可以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与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协调事项,近期行动计划等规划内容。必要时可以将本省、自治区分成若干区,深化和细化规划要求。

第二十六条 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管制要求,重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省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应当作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十七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还可以对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作出更长远的预测性安排。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省域范围内的区域性专项规划和跨下一级行政单元规划内容和编制审批的具体要求,由各地参照本办法确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1994年8月15日建设部发布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设部令第36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烟台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烟台市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

设计任务书

一、烟台概况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及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烟台市辖4区、1县、7个县级市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港区及昆嵛山保护区,82个镇、6个乡、65个街道办事处,589个居民委员会、6748个自然村。全市总面积13746.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722.3平方公里。201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50.2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80.27万人。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281.3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45元。

烟台交通发达,境内有大中型港口9个,国际空港1处,铁路、公路四通八达;物产丰饶,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也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果产地,黄金、菱镁矿、钼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也有蓬莱阁、云峰山魏碑石刻等众多的名胜古迹,这里还是著名的温泉之乡。

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人文景观、生机盎然的城市风 貌,使烟台受到国内外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创新五十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食品名城、中国绿色食品城等称号,并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2013年7月,国务院批复烟台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工作背景和编制目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战略,将其视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国家和省先后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做出战略部署。《烟台市城镇化发展纲要(2013—2020年)》提出“从我市实际出发,大力实施区域发展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功能区引领作用,走出一条功能区带动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目前烟台市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为指导我市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 发展新格局,根据市统一部署,组织本次《烟台市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编制。

三、研究范围及规划期限

1.规划范围:烟台市全部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3746.5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城镇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2020年,中期2025年,远期2030年。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4.《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5.《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6.《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 7.《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4-2030年)》

8.《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 9.《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10.《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11.《烟台市城镇化发展纲要(2013—2020年)》 12.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

五、重点解决的问题

1、在《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4-2030年)》基础上,确定烟台市不同区域应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的数量;

2、明确烟台市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标准;

3、明确烟台市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建设要求;

4、根据胶东农村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对烟台市农村社区、村庄及建筑风貌进行引导,突出胶东特色;

5、确定特色村分布,提出保护与建设原则,明确发展要求;

6、明确各规划期烟台市及各县市区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及要求。

六、规划内容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按照城乡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以《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4-2030年)》为指导,统筹规划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科学健康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烟台市村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当前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烟台作为沿海开放地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和新 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根据现状条件,结合烟台市城镇化进程和产业发展特征,合理判断烟台市农村人口转移和集聚趋势,提出烟台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策略。

3、按照《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4-2030年)》,对村庄进行分类,确定发展模式,并提出烟台市及各县市区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数量和布局方案。

4、探索符合烟台市发展实际和农村居民需求的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模式。

5、根据烟台市发展阶段特征,提出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城乡道路、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电力、电信、环卫、防灾等各类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社会保障、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6、对具有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的村进行梳理,并对其发展和保护提出引导性建议。

7、探索符合胶东农村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的农村社区、村庄规划及建筑风貌,突出胶东特色。

8、从宣传、管理、投资和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提出实施规划的对策与措施,提出实施行动计划。

七、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拟包括规划文本、综合报告、有关图纸图表 以及专题研究。A3规格。

其中主要图纸包括:

1、烟台市农村居民点发展综合现状图(系列图纸)

2、烟台市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总图

3、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分区引导图

4、分县市区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汇总图(系列图纸)

5、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模式示意图(系列图纸)

6、农村新型社区、村庄及建筑风貌引导示意图(系列图纸)

专题研究包括:

1、国内外及省内先发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经验研究;

2、烟台市农村人口转移趋势研究;

3、烟台市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布局模式分析;

4、胶东特色建筑风貌与特色保护研究。成果标准:

全部设计成果均应制作计算机文件,图形文件除各种分析图、示意图外均应采用DWG、JPG两种格式保存,文本文件采用Microsoft word2003以上的格式文件。汇报多媒体(15分钟以内)。

规划成果提交要求:

(一)阶段性成果:内容包括A3文本10套,包括文本、图纸、说明书、专题研究报告、汇报多媒体,A0图板1套(含主要规划图纸)。所有成果的电子文件,图纸须包括jpg、cad两种格式。

(二)最终成果提交:刻有所有规划成果的电子文件光盘4套,A3文本15套(文本、图纸、综合报告、专题研究报报告、基础资料汇编),最终成果多媒体。

八、时间进度安排

项目主要分为现状调研、规划编制、方案汇报与评审、成果编制等阶段,拟于2015年1月启动,2015年6月完成。

2014年1月初召开动员会,启动编制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布局规划。

2014年1-2月,设计单位调研,各县市区协助提供基础资料,并报送本县市区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布局及发展规划。

2015年3月底完成规划初步方案并向有关领导汇报,分别征求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意见。

2015年4-5月修改完善成果,进行成果论证。2015年6月进一步修改完善,提交规划成果。

下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市化发展战略 按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构筑和完善常州市市域四级城镇体系,大力推进常州主城和主城外围片中心的城市建设,加快发展金坛、溧阳两个中等......

    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专题研究报告

    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专题研究报告 专题研究报告之一 温州市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分析 一、地貌与地质 (一)、地形地貌 (二)、地质地震 二、水系与水资源 (一)、水系 (二)、水资......

    郴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讲解

    参考文献: 郴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 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1、社会经济发展总战略 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二、《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主要内容为: 1.城镇体系的概念 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

    解读巴彦淖尔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巴彦淖尔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解读巴彦淖尔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巴彦淖尔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为了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合理有序的发展,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明确城市定位和发展空间,2004年4月,巴彦淖尔市......

    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一、总则 1.为贯彻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要求,适应武汉市域城乡发展的新形势,指导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引导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村地区的合理......

    城镇体系规划

    第四章A 1.区域经济的概念 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经济地区及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 2.霍夫曼比例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安徽省行政辖区,国土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城镇化发展目标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51%,城镇人口3200万人;2020年,城镇化率58%,城镇人口接近3900万人;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