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财政管理概述
乡镇财政管理概述 根据区财政局的部署,为全面了解基层财政建设现状,探讨解决基层财政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升基层财政建设水平。就当前基层财政职能、机构设臵、人员编制、存在的主要困难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财政管理的基本情况
乡镇财政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经济职能的财力保障。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推进,乡镇财政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职能,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发挥乡镇财政的监督作用,现将具体情况简报如下:
1、乡镇财政职能、机构设臵、人员配备的演变过程。
一是税费改革前的财政。乡镇财政是基本完整的一级财政,特别是1994年《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乡镇的财权和支出范围扩大,保障能力增强,乡镇财政相对独立的编制财政预决算,管理预算内、外资金,财政管理职能显著增强。但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行,也给乡镇财政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分税制”后形成了一级政府一级财政,财政“分灶吃饭”的格局,一级管一级,财力向上集中,乡镇财政只能听命于上级,乡镇财政成为众矢之的。同时,乡镇财政管理受税收征管体制影响较大,财政职能作用被局限于收收支支的框架内,资金监管和服务职能得不到发挥,乡镇财政基本建设处于停滞局面。
二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乡镇财政。2002年开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费,调整了财政体制与分配关系。税费改革后,随着三提五统、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逐步取消,乡镇财政所组织财政收入这一主要任务大大减轻,仅剩耕地占用税税种。乡镇财政重要职能就是保证乡镇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通过规范的预算编制、合理的资金分配,优先保障干部职工工资发放和单位的公用经费,以维持最低层次的社会管理需要。随着国家支持“三农”力度的加大和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通过乡镇财政下达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各项直接针对农民的补贴逐年增多,乡镇财政不可替代的承担了这些资金的兑付落实工作。面对面服务群众、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成为新时期乡镇财政工作的显著特征。
二、乡镇财政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1、一卡通情况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办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发放278.24万元,惠及21921农户,补贴项目达9项补贴。
从发放补贴资金总额来看,我办一卡通”发放278.24万元,占全区发放第一。从发放补贴资金种类来看,共9项补贴通过“一卡通”发放。补贴种类个数最多。从主管部门管理的补贴项目分布看,财政补贴农民资金项目涉及2个主管部门。其中:财政涉及补贴种类4类、民政4类、农业1类。从财政内部业务科室拨付补贴资金结构看,财政补贴农民资金拨付涉及2个业务科室。其中:社会保障科、经济贸易科拨付补贴资金种类高居榜首。从金融机构代理补贴发放业务结构看,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发放业务由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代理,代理发放的补贴金额为278.24万元。我办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发放主要特点
一是补贴资金发放增长较快,补贴种类不断增多。全办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
发放逐月递增,各类补贴进一步提标扩面,民生工程由应急解难逐步向建立长效机制转变。通过“一卡通”发放的补贴种类从起初的1项增至9项,新增8项。
二是有效遏制了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现象的发生。由于原来补贴资金发放来源多、渠道乱,缺乏监管,导致补贴资金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等情况屡屡发生。实施“一卡通”后,一是对补贴对象基础信息通过入户普查、集中录入、银行联网核查等程序,保证身份的唯一性,数据的统一性,为“一卡通”发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形成了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新格局。三是建立了严格的补贴对象基础信息准入制度,坚持公示制度、公开资金运行,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单一监督为互相监督,确保了基础环节的“阳光”操作。
三是决策支持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改革不断延伸。通过“一卡通”系统,可以及时监控补贴资金发放进度,并能够按行政区划、补贴项目、受益范围、主管部门、财政归口科室等多角度、多层面统计分析补贴发放数据,及时归并整理不同部门发放数据,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实时、准确、权威的数据。能够及时准确掌握补贴资金支出进度,使绩效考评成为现实,并极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特别是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基层财政面临的困难和暴露的问题更加突出。近年来,国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农户一般可得到多项补贴,如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家电下乡补贴、汽车下摩托车下乡、低保五保补贴、奶牛补贴等等。这些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经财政所审核、填报后,由银行直接代发农户。存在人少事多,工作量大问题。随着一卡通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如惠农政策业务培训、电脑等办公设备更新、办公易耗品、下乡所需的交通工具开支、需要打刷大量的农户补贴清册、通知书、公示表等等,没有经费问题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与工作实效。
2、三资代理
府城街道办事处位于焦作市西部,面积24.47平方公里,农业人口21000余人,辖12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我们在坚持“村(组)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变”、“民主理财”、“严格财经纪律”、“政务公开”四项原则的前提下,全面推行了“三资”代理服务制度。“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作为具体的工作部门,以“三资”代理服务为主,融监督和管理于服务之中;实行服务承诺制,对外公布服务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2006年5月份,我们在体现集体理财、民主监督前提下,对收入实行了合同(协议)备案制;对支出实行了“四表三单两级”会审制。10月份,在实行村(组)资金代理服务的基础上,推行了村(组)集体资产、资源代理服务,实行资产资源台账式管理。对各村(组)的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摸底排查、复审、公示后,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各村(组)集体资产、资源建立台账,严格资产、资源报批备案制度。各村(组)集体资产的增加或减少、集体资源的使用除履行村里的有关程序外,须报办事处“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同时 报“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
在实行“三资”代理服务过程中,我们严格实行“重大事项代表会、财务收支联签审、一般事务两委会”等一系列制度,强化了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顺应了民意,取得了初步成效;村级集体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优化;消除了组级资金管理空白点,解决了组级财务管理混乱,组级干部难以管理的难题;提高了村(组)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杜绝了因财务问题引发的信访问题;实现了“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制度民主”向“程序民主”转变“暗箱操作”向“阳光工程”转变、“人管人”向“科学管人”转变、“干部定事”向“群众定事”转变的“五个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农村的稳定
与发展。
3、涉农资金监管情况
加强涉农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是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经过近些年的摸索,涉农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已经进入一个建章立制、不断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但由于某些规范或制度不健全,监管工作未能有效配套,导致涉农资金在这一新阶段里,出现了良好态势与问题并存的矛盾状况。
突出环节程序的规范与问题并存。
为保证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都突出了环节程序的规范和管理,包括涉农资金的分配、拨付和发放,所有资金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和实施项目进行分配。其中涉及农民个人的种粮补贴、农资增支综合补贴等,大力推行“一折通”发放,及时、完整,减少了中间环节。而对于涉农项目资金的规范和管理,对项目资金拨付实行财政报账制,实行涉农资金跟踪检查制度等等。(详情请访问乡村官网
二是合理定位乡镇财政职能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现其管理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合理定位乡镇财政职能,有利于促进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定位职能、明确职责、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可以保证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保证财政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实现乡镇一级财政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突出乡镇财政的服务职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乡镇财政职能,服务是根本,发展是关键。我国从上到下正在构建的公共财政体制,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旨在提高财政对公共服务的保证水平。因此,突出乡镇财政的服务职能,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保服务,既是乡镇一级财政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四是重视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是实现县乡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长远发展来看,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乡镇财政的管理,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县乡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五是建立完善的乡镇财政体制与管理制度是乡镇财政发挥职能的重要举措。财政体制是实现财政职能的载体,财政管理制度是强化和规范财政管理及统一财政职能的重要制度特征,乡镇财政职能更是通过财政体制和财政管理制度实现的。尽快建立有利于乡镇事业发展、社会稳定的乡镇财政体制和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总之,新时期形势下建设一支素质强、形象好的财政所干部队伍就应以制度为依据,从严抓起,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顺各种管理关系,改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创建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新型财政干部队伍。
第二篇:乡镇财政管理
第一篇 第一章同步强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立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A)。P10 A.统一政策,分级管理
B.财权与事权相结合 C.责、权、利相结合D.体制内容相对稳定
2、财政管理体制的最基本内容是(A)。P10 A.划分各级政府之间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范围
B.实行财政分级管理
C.实现体制内容相对稳定 D.实现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相结合
3、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D)。P11 A.实现体制内容相对稳定 B.做到财权与事权相结合
C.实现财政分级管理
D.处理各责任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
4、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员经费支出是(A)。P23 A.必保支出
B.必要支出 C.一般支出 D.专项支出
5、乡镇财政安排的修缮费、培训费、小车燃修费和招待费等具有较大弹性的支出是(B)。P24 A.专项支出
B.一般支出
C.必保支出
D.必要支出
6、乡镇政府机关正常运转所需支出是(B)。P23 A.必保支出
B.必要支出 C.一般支出 D.专项支出
7、乡镇财政安排的基本建设、公共设施工程、设备购置和偿债支出是(A)。P24 A.专项支出
B.一般支出
C.必保支出
D.必要支出
8、确定乡镇财政支出顺序应遵循的原则是(A)。P27 A.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保稳定 B.保稳定、保工资、保重点、保运转 C.保运转、保工资、保重点、保稳定 D.保重点、保稳定、保工资、保运转
9、作为乡镇财政预算的组成部分并且是乡镇财政预算基础的是(A)。P31 A.单位预算
B.部门预算
C.总预算
D.本级预算
10、以上一财政收支执行数为基础,再考虑新的预算国家经济发展加以调整来确定收支指标编制预算的方法是(D)。P34 A.零基预算法 B.单式预算法 C.复式预算法 D.基数预算法
11、乡镇财政整个预决算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P34 A.预算的编制 B.预算的审批 C.预算的执行 D.预算的调整
(二)多项选择题
1、乡镇财政管理的特点是(ABC)。P3-4 A.与乡镇经济管理相结合B.管理形式多样式
C.注重民主理财
D.计划性的财政管理
2、乡镇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ABD)。P5-6 A.乡镇财政的计划管理
B.乡镇财政的法制管理 C.乡镇财政的科学管理
D.乡镇财政的日常管理
3、乡镇财政非税收入包括(ABC)。P21-22 A.政府性基金收入
B.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C.罚没收入
D.财力性转移支付
4、乡镇非税收入管理的原则是(ACD)。P22 A.规范收费行为
B.实现非税收入规模最大化 C.统一专户储存
D.强化监督检查
5、乡镇财政支出管理的原则包括(ABCD)。P26 A.量入为出原则
B.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原则 C.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 D.留有余地、自求平衡原则
6、乡镇财政预算拨款的原则包括(ABCD)。P37 A.按预算计划拨款
B.按事业进度拨款 C.按核定的支出用途拨款
D.按预算对象拨款
7、乡镇单位决算报表数字可以分为(ABC)。P43 A.预算数字
B.会计数字 C.基本数字
D.真实数字
8、乡镇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ABCD)。P22 A.越权立项
B.搭车收费 C.管理分散
D.票据混乱
二、填空题
1、(预备费)是为了解决乡镇财政某些临时性急需和事前难以预料的开支。P25
2、(税收收入)是乡镇财政收入的主体。P19
3、(乡镇财政预算)是乡镇基本的财政计划。P28
4、(单式预算)是按照预算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汇编而成的,从整体上反映财政内乡镇政府预算收支规模和方向的一种预算组织形式。P31
5、(单位预算)是乡镇财政预算的组成部分,是编制乡镇财政预算的基础。P31 2
6、(编制预算收支平衡表)是编制乡镇财政总预算的中心内容。P32
7、预算调整可以分为(全面性调整)和(局部性调整)两种。P38
8、由于乡镇行政区划或企事业隶属关系改变而引起的预算调整称为(预算划转)。P38
9、在乡镇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为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在不超出预算支出总额的前提下,在科目之间进行必要的调整称为(预算科目的流用)。P38
10、(乡镇财政决算)是乡镇财政预算的总结,是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P41
三、判断题
1、在乡镇单位决算报表数字中,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人员、各类人员的比例以及反映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的数字是会计数字。解析:此概念说的是基本数字 P43(×)
2、财权与事权相结合是建立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解析:统一政策,分级管理是建立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P10(×)
3、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处理各责任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
(√)
4、零基预算编制的工作量大,对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四、简答题
1、我国现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哪些问题?P15-16 答:当前我国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乡镇财权和事权相脱节。在乡镇管理体制中,公安、交通、税务、电力、国土等部门属于直管或双管单位,其人事和财务管理权限在县级各级部门,乡镇财政难于协调,形成了财权和事权脱节,削弱了乡镇财政在农村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乡镇财政税制结构不合理,财税结构运行不协调。①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死面多、活面少”,城建税、房产税、资源税等地方财政所掌握的税种同经济增长间的相关性比较弱,收入弹性比较低,增收的潜力也很小,导致地方税收体系缺乏规模和质量。②税权高度集中,地方没有自主调控的余地。③地方财税管理体制不协调,税收成本过高。
第三,乡镇财政预算制度缺失,制约了乡镇工作统筹协调开展。目前,我国财政预算主要体现于县级以上财政,乡镇财政预算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得到严格意义的落实。受分税制的制约,乡镇的财政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是拆西墙补东墙,毫无预算可言。
2、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应采取什么对策?P16-18 答:针对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建立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今后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对策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完善地方税制结构,合理确定乡镇财权。合理确定乡镇财政的主 体税种,切实保证乡镇财政收入加强乡镇财源建设,使乡镇财政有可靠地收入来源,是开展乡镇财政工作的前提。根据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乡镇财政要积极巩固主体财源,稳定基础财源,培养新兴财源,拓展替代财源。
第二,明确乡镇政府事权。目前,乡镇政府承担了过多本应由上级政府承担的责任,乡镇现有的财力和责任极不对称,乡镇财政可供使用和统筹调剂的财力极为有限。因此,必须明确划分乡镇政府和上级政府的职责,协调条块在财政管理体制中的关系。
第三,规范乡镇财政预算和收支监管制度。首先,建立乡镇预算管理制度,把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其次,加强财政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再次,科学界定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经费的供给范围。
第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1)规范纵向转移支付。首先,各级政府要建立本级转移支付基金,此基金原则上由本级财政在年初预算中足额安排,专款专用。其次,缩减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增加一般转移支付。(2)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要做到:第一,从转移支付模式来看,完善纵向财政平衡形式,逐步向纵向结合的财政平衡形式转化。第二,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来看,先确保农村基层政权运转与义务教育的顺利实现。第三,从转移支付数额的计算方法来看,有效收集有关第七代资料和信息,不断调整和完善转移支付计算公式,尽可能做到计算资金和所需资金相符。第四,引入特别需要拨款,主要用于满足一些乡镇的特殊需要。(3)强化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根据中央有关规范转移支付的法律法规,规范一般转移支付的预算编制、分配方法、下达时间和资金使用方向。
第三篇:乡镇财政管理论文
(1)对实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的乡镇,坚持“五不变”原则。一是预算管理权不变。乡镇财政所负责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执行本级预算。二是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各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三是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财务审批程序按各乡镇目前实行的审批制度执行。四是独立核算主体不变原则。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财务核算,结余归各乡镇所有。五是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
(2)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治理方式。一是预算共编。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二是账户统设。统一开设乡镇财政收支账户,各乡镇财政所按县财政局的批复在镇金融机构开设“国库基本结算户”、“工资专户”、“非税收支专户”等财政银行专用账户,办理乡镇财政资金的收支业务。三是集中收付。即乡镇财政税收收入全部上解县级库,纳入预算管理,乡镇收取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县财政专户,由县财政根据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分别进行核算。支出由财政专户拨入乡镇财政收支账户,以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分配。四是采购统办。即镇采购支出凡属集中采购范围的,由镇提出计划和申请,报县财政局审核后,交县政府采购办按有关规定统一办理,采购资金从“财政专户”直接拨付给县政府采购办或供应商。五是票据统管。即乡镇使用的财政票据,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票据由镇会计核算所到县财政局领取,发给各预算单位使用,严格实行“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票款同步、以票管收”的办法。
2.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要完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乡镇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负债资金收支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特别是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约束。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加强债权债务管理,逐步化解现有债务等工作,规范理财行为。
3.加强乡镇财务人员队伍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队伍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要重视乡镇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人事部门在对乡镇财务人员调配时要将熟悉财务知识、精通业务、素质好的人员选拔到财务工作岗位上来;为财务人员自身学习,更新知识提供机会和机制,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考试考核等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明确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建立互相制约机制,规范财务核算;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
4.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处理处罚力度。一是加大监督广度,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增加乡镇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把内部监督与公开曝光结合起来。二是加大监控的深度,加快建立健全乡镇领导离任交接制度,加强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把监督与管理干部结合起来。三是纪检、监(检)察、财政、税收、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对于监督检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处罚,对单位收缴违纪违规资金、罚款的同时,按规定追究有关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乡镇财政作为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在合理分配财政资金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乡镇财政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努力培植税源,积极组织各项税费收入,财政收入呈快速增长趋势。在安排财政支出、平衡财政预算方面,能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量入为出、确保重点,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各部门必须的事业经费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农业、教育、镇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可用财力的同比增长,加上行政性支出增长较快,招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费等一般行政消耗性开支过大,随着对市政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压力也将越来越大,有的乡镇需要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才能得以维持收支平衡。本文就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谈一点看法与体会。
一、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调整不规范、预算执行缺乏刚性。从
审计情况来看,乡镇预算执行总体有所改善,但预算批复、调整及执行过程中仍有违反《预算法》的行为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分配不透明。如有些镇财政部门将部分支出数批复给各预算单位,其余只是在财政帐面直接列支。如某镇财政所以经费指标名义批复各单位的支出数,仅占镇人大批复预算支出的32.67%,而其余67.33% 直接在财政帐面列支。二是预算调整不规范。在预算编制比较粗糙的情况下,追加预算在所难免,但是《预算法》规定追加预算必须报同级人代批准,而目前有些乡镇追加预算未报同级人大审批,超出预算部分实际上脱离了本级人大监督。三是虚列支出、调节结余,收入收缴不及时等人为调节收支现象仍存在。如预算内列支后挂暂存、预算内列支后转入预算外帐户等等;另外委托各单位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仍然存在收缴不及时、滞留收费单位帐户的现象。
2.土地出让金管理不规范,欠缴现象严重。乡镇土地出让管理中存在着收支不归口、核算不规范、收缴不及时等问题。一是土地出让金收支不归口,反映不全面。集体土地流转收入分散于资产公司、民营公司、“综合财务帐”以及行政村等单位核算;二是土地出让金核算不规范,财务与业务严重脱节,有些乡镇财务上提供不出有关土地征用、补偿等方面完整、有效的资料,土地出让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与真实性无法得以证实;土地出让金的帐务处理至今没有统一的规定,收支全貌无法反映。如在土地出让金中直接列支市政工程费用,造成预算外收支反映不完整;在土地出让金中列支企业违规用地罚款等等。三是土地出让价格明显偏低,欠缴现象严重。较多的乡镇不惜以降低土地出让单价引进外资、吸引民营资本,大搞开发区建设;土地出让金欠款情况也较为普遍。
3.行政性支出增长过快,结构不合理。一是招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费等一般消耗性开支过大。如某镇业务招待费支出占镇机关当年行政支出的22.47%;某镇机关一年内购置汽车7辆,占当年总支出的4.9%。二是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科技与农业的投入相对不足,城市维护建设支出与偿债支出所占比重较大。经对某市五个乡镇的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全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占总支出的2.13%;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8.62%,而城市维护建设支出为占总支出的26.23%,这这决不是该市的个别现象,是目前大开发情况下乡镇的普遍情况。
4.政府负债规模较大,财政负担沉重。由于近年各乡镇大办开发区、民营区、创业园等,基础设施投入增大,自身财力又难以应对,因而通过下属资产经营公司或投资公司向银行大量融资搞建设。通过对某市五个乡镇的调查,负债规模达108868.91万元,其中:政府借款11372.50万元、历年结欠工程款31917.64万元、政府提供担保贷款48031万元、其他形式的政府负债17547.77万元。按该债务规模测算,政府负债额为五乡镇该可用财力的1.57倍,如此庞大的负债规模,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5.税收征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乡镇税收征管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为调节税收入库进度。受税收考核计划影响,变相储税现象屡禁不止,税收过度户取消后,地税部门利用企业纳税专户进行储税现象突出。二是对部分“核定征收”企业情况掌握不全面,核定有偏差。如某电力安装公司《鉴定表》认定其不能准确核算成本,导矢闷笠嫡拭娌唤瞿茏既贩从吵杀痉延茫夷茏既芳扑憷舐剩楦闷笠档蹦晟俳伤盟?0多万元。三是税务基础工作有待加强。由于分行业企业税收负担评价体系、企业基础财务数据库建立尚不完善,对企业申报缴纳情况存在审核不细、把关不严的现象,如企业申报计缴的营业税与计缴教育费附加所依据的营业税不一致,主管征收机关却未发现。
二、针对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乡镇政府及财税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规范财政收支行为。一是镇政府及乡镇财政应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明确预算是由镇人大审查批准,政府应严格执行的法定文件,强调预算的法律效力,要依法履行预算追加程序,完善预算调整手续,增强“预算法定”的观念,对违反预算法的行为应追究相关人的责任,切实发挥乡镇人大对本级财政的监督作用。二是乡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真实全面地反映财政收支情况,对政府性收入应全面纳入财政核算中,确保财政收支的完整性;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及时批复各项经费,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坚决杜绝人为调节财政收支的行为,提高预算约束力。三是乡镇应努力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要将预算编制当作镇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杜绝随意调节预算
收支现象,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
2.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规范土地出让业务。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乡镇政府更应该充分认识到,严格土地管理,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维护当前改革开放良好局面的当务之急。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充分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用地,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用地,经营性用地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利用原划拨土地进行经营性开发或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必须按照市场价补缴土地出让金,不得以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价标准协议出让土地,不得随意减免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要坚决纠正低价或变相低价出让土地的做法,严格禁止搞所谓的“零地价”。规范土地出让金管理,将土地出让收入统一归口财政,并逐步纳入预算管理;统一土地出让金核算办法,规范财务管理;对欠缴的土地出让金,应查明原因,及时足额收回。
3.严格控制行政性支出,努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各乡镇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着眼于规范财政性资金收支行为,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要严格按照有关财经法规,进一步规范开支项目和开支标准,坚决压缩招待费、车辆购置费、出国考察等一般消耗性支出,逐步加大对农业、教育、镇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各乡镇政府要及时清理政府隐性债务和在建工程项目,摸清家底,根据实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切忌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防范过度负债带来的财政风险。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家
宏观调控,适度控制新增负债,严格控制隐性负债,减少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支柱产业,拓宽财政收入来源,逐步偿还财政债务,减少财政负债压力,努力化解偿债压力和财政信用风险。
5.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努力提高征管质量。各级征管机关要正确处理税收计划和依法治税的关系,不要片面追求税收高增长,应注意保持财政增长后劲;要进一步完善征管措施和内部考核机制,强化征管与稽查的力度,努力挖掘潜在财源,积极改进税收征管模式,不断提高审核评税工作,规范税收征管办法;要加强对纳税户的指导,及时纠正纳税及会计帐务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加大稽查处罚力度,对长期欠缴和滞留在企业纳税专户的税款、基金要及时收缴入库,做到应收尽收,以维护税法的严肃性。
乡镇财政所自诞生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走过了辉煌灿烂的发展历程。二十多年来,乡级财政干部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合乡镇经济特点和形势发展变化的生财、聚财、理财之道,乡级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收支结构逐步改善,乡级财政精细化管理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乡级财政发展的持续性、协调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乡级财政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为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作为财政系统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乡镇财政管理精细化。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认识乡镇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前些年,一些专家、学者曾就改革我国五级财政体制问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不少人建议取消乡镇一级财政。地方政府有关方面为了精简和分流乡镇财政干部,制定了一系列分流措施。结果,不少乡镇财政所人去楼空。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财政的职能发生了相应变化。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要求每个乡(镇)、村均需要一支服务农民的财政干部队伍,以保证公共产品的及时有效供给。如果没有乡镇财政所,所有的农民为领取几元几十元的补贴,到县城与财政局打交道,其工作难度不可想象。因此,取消乡镇财政不现实,如何培养一支服务农民的财政干部队伍,调动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好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成了当今决策者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精细化。
实行农村综合改革以来,乡级财政围绕农村稳定、改革、发展大局,在完善乡镇财政体制、转变乡镇财政职能、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妥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在乡村财政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协调监管的长效机制上有待建立和完善。为此,全面推行乡镇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全面推行乡镇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以乡村两级所属财政性资金为主要管理内容,以其信息流、资金流为管理主线,以乡镇财税信息网络和相关软件平台为基础,依托于制度建设、程序规范、全程跟踪、效绩考核等手段,达到乡村财政财务全面、精准、细致、规范、高效管理的目标,推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精细化,即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精细化、日常收支核算精细化、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精细化、“村账乡代理”精细化、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管理精细化、债权债务管理精细化。
(一)要细化管理体制机制。乡镇财政要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账乡代管”改革,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实行村账乡管、专户核算、专款专用、方便报账的原则,由乡镇财政所统一设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专门账套和村级运转经费专户,实行分村核算记账,确保村级织织运转经费来源稳定、使用规范。
(二)要细化乡镇预算管理。规定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和监督全部纳入乡镇预算体系,遵循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编制收支预算,核定基本支出,落实定员定额;在支出计划中硬化基本支出、细化公用支出、优化项目支出、强化预算约束。
(三)要细化财务审批流程。明确规定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不得直接分管财务,乡镇分管财贸副职、纪委书记、财政所长原则上参与乡镇财务汇审,并在原始凭证上审核签字;村级财务支出必须由支书、村主任、文书和村理财小组汇审。
(四)要细化涉农补贴监管。对国家直接补贴给农民的种粮补贴等专项资金,以及在职村干部误工补贴、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等直接发放到个人的补贴(助)资金,一律以“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到个人账户,并将所有涉农补贴项目全部纳入到信息化管理渠道,使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做到实时、全程、全面监控。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采用封闭式运行办法,通过“乡财县管乡用”方式直接拨付。
(五)要细化专项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分配和拨付,按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及时拨付资金。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惠农补贴资金的管理、发放模式。
2004年以来,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力度逐年加大,补贴项目也不断增加,各地惠农补贴资金,多达10多个项目,就财政部门而言,农业、经建、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等部门均有一定数量的惠农补贴资金。国家每发放一个补贴项目,有关方面就要进行信息统计、报表汇总、宣传发动,各个主管部门都要乡级财政部门报送相关资料,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往往乡镇财政工作人员要将同一数据进行分解报送,本来一次可以干完的工作,可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报送好几次,不仅加大了乡财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加大了乡镇财政的运行成本。再者,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的不同,他们对惠农补贴项目的理解也不同,分项分次发放,每个项目只十几元,如果将多个项目整合在一起,一次性发放,至少也有一百多元,这样,对农民来说,也至少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此,建议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惠农补贴资金整合为一项补贴,比如说,粮食直补、(早稻、中稻、晚稻)良种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等,完全可以合并在一起,在每年年初一次性下拨,春耕前发放到农民手中,这对农民来说是非常欢迎的。
总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和完善协调监管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乡镇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把党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全面落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怀化市是位于湖南省西部的一个地级市,所辖13个县市区,291个乡镇,地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地区,农村交通极不方便,信息相对闭塞。不过,财政信息化加快了乡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进程,促进了乡镇财政规范化管理,给乡镇财政管理上水平、增效能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对此,基层财政干部感受最深,广大农民群众受益最大。
一、惠农补贴发放信息化将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推向了高潮。
我很清晰地记得首次给种粮农户发放种粮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的情景,省里2004年3月26日发文,要求4月10日前将种粮直接补贴和早稻良种补贴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落实好这一惠农政策,乡镇政府想方设法赶进度,动员乡村所有干部,全力以赴整理编造发放名册,当时忙得基层干部手忙脚乱,编造的发放名册不仅不规范、差错多,而且因部分农户外出打工,有的几个月无法将补贴资金发放完毕,给发放工作带来了麻烦,给补贴资金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乡镇财政干部无不担心。面对这种局面,我市加快了乡镇财税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2005年,在省财政厅乡财处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推进惠农补贴信息化管理,实行银行“一折通”发放,不仅不需再请所有乡村干部帮忙编造发放名册,到村组发放补贴现金了,而且也不需等待外出农户领取补贴款,担心补贴资金的安全问题。这一切的改变都是财政信息化帮的大忙。为了更好地做好各项惠农补贴发放,更加细致、准确地发放好补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对各种补贴发放明确了职责分工。市县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补贴数据的收集整理,按政策规定确定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财政内部业务职能部门负责审核补贴数据,财政乡财部门将业务主管部门提供的、经财政部门内部业务部门审核的补贴数据录入电脑,给每个农户到信用社开一个补贴存折户,将补贴资金和数据从财政拨(传)入到县市农村信用联社,再转送到乡镇信用社,种粮农户可直接到乡镇农村信用社领取补贴,也可放到存折上,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取,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和担心。目前我市惠农补贴年发放资金近6亿元,实现了精准、及时、快捷、安全、可靠地发放和精细化管理。同时,还有效地杜绝了乡村抵扣有关税费和欠款,从而从制度设计和手段措施上,让上级政府放心、农民群众舒心、财政干部安心。财政信息化为惠农补贴发放建起了坚固而宽阔的直达通道,为党和政府与广大种粮农民搭建起了一座连心桥。
二、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为乡财县管搭建了一条高速通道。
对于乡财县管,怀化统一的基本模式是:县里预算,集中国库;乡管财务,集中账户;网上申报审批,跟踪问效监管。即: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局集中统一代理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监督乡镇财政预算的执行;为乡镇财政统一设立一个集中式乡镇国库,集中管理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所集中人力、精力管理乡镇机关和站所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为乡镇机关和站所集中设立一个银行账户,代理村级财务核算;乡镇财政所按年初预算执行进度进行网上申报用款计划,县市乡镇财政管理局根据乡镇财政年初财政预算安排进行审核拨款,并跟踪资金流向,监督管理资金用途。目的是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和预算监督控制,提高乡镇财政预算约束力,为确保乡村组织正常运转提供经费保障,保障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做好农村公共财政服务。由于乡镇与县城路途较远,这种管理方式离不开现代信息化手段,这一改革的初衷就是围绕乡镇财政管理精细化这一目标而设计。
三、信息化将农村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精细化伸向农村深处,为“村账乡代理”构建了一个电子核算平台。包包账、流水账成为了村级财务管理的代名词,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改变。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引起的群众上访、甚至导致基层组织瘫痪的现象时有发生。我认为推行“村账乡代理”是农村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一种新方式和好方式,是信息化将农村财政资金监管精细化这种新方式伸向了农村深处。由于村级财务机构多,记账报账、财务公开工作量大,经济往来频繁、情况复杂,乡镇人手不足,在现有人员情况下(2-4人)实行手工记账,不论是财政所还是经管站都难以完成好“村账乡代理”工作,是信息化为“村账乡代理”构建了一个可靠平台。也只有实行电脑核算和信息化管理,才能做到规范、精细、科学、高效地代理好村账。
四、财政信息化为乡镇财政信息建立了一个交流平台。
2004年怀化市乡镇财政管理系统就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联网。特别是县乡实现了局域网,惠农补贴发放、乡财县管、村账乡代理等工作,全部实行网络管理和核算。文件、政策、报表等文字数字材料全部实行电子邮件形式交换,大大提高了信息交换速度和工作效能。
第四篇:肇州县2011年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
2011年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总结
肇 州 县 财 政 局
(2012年 3月)
肇州县财政局认真贯彻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3 号)和黑龙江省财政厅印发的《黑龙江省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黑财乡[2010]5号)文件要求,在大力推进全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上,不断加强组织领导,主动公开公示,确保信息通达,注重抽查巡查,切实抓好工作督促和保障,着力于指导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联系点以点带面工作,现对我县2011年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属于农业县份,全县有12个乡镇,104个行政村。幅员面积2,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万亩,草原面积85万亩,水域面积9.4万亩,林地52万亩。总人口为45万,其中农业人口35.9万人。2011年乡镇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平均数为329万元,占县级收入的0.44%,乡本级收入平均数为86万元,占县本级收入的0.6 %;一般预算支出平均为5,378万元,为县级支出的7.5%。
二、高度重视
1、我县充分认识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1
和必要性,成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组,由局长任组长、三位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加强对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2、下发并制定了《肇州县财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流程》、《肇州县财政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肇州县财政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考核办法》、指定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联络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检查小组等文件及通告。指导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要求各乡镇财政要切实履行工作的职责,配合好、开展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3、局领导专题召开了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会议,对开展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内容、方式、有关要求进行了宣传动员,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三、主要措施
1、乡镇财政收支情况
我县12个乡镇2008至2011年三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平均数为329万元,其中乡本级收入为86万元。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各乡镇小型定额及金融企业实现的税收,从我县实际看乡镇级财源比较匮乏,大宗稳定的收入还没有,乡镇级收入主要靠县级财政核拨。从2008年1月份开始乡级金库取消,所有乡镇实现收入直接缴入县级,实行“统收统支”型财政体制。教育、卫生早于2003年上收县级管理,实行县乡工资统发同步。按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乡本级收入不到100万元,其余全部由省、县两级财政以转移支付形式予以补助,保证乡镇政府及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2、乡镇债务化解工作
乡镇债务问题是目前困扰乡镇财政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制约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这一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成果,又不利于乡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通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对乡镇债务,得到有效帮助及缓解。截止到2011年末,全县12个乡镇债务总额为10,559 万元比2008年的10,981万元化解422万元。各乡镇都按规定建立健全了债务台账,台账列示反映的债务数额与相关账目及债权人的数据一致。今后我们坚决遏制新债发生,同时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化解乡镇旧债:一是广辟增收渠道,靠发展化解债务;二是加强财务管理,靠节支化解债务;三是争取上级支持,靠政策化解债务。
3、涉农资金监管工作
按照财政部和省厅关于切实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的要求,我们在全县范围内树立大监督理念,拓宽监督范围,形成了乡镇财政所、专职机构和业务股室“共同参与、统一协调、全程监督、规范管理”的乡级财政同步监督新格局。一是加强资金监管,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坚持把项目资金管理作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强化事前参与、事中知情、事后管理的全过程监督。事前参与,即:对乡镇上报的涉农项目,乡镇财政所积极参与可行性论证和资金申报,全面掌握项目建设内容、资金总量、投入方向和预期效益等情况,为项目管理奠定基础。事中知情,即:上级涉农项目资金下达后,财政所全面掌握项目资金信息以及资金管理使用要求。事后管理,即:在项目资金下达后,设立资金管理台账,对项目从实施到竣工验收,从进度到质量,从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进行全程跟踪,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早见效。二是严把涉农补贴关,惠农资金足额兑现。严格执行乡镇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对专项补贴政策、补贴对象、补贴金额等信息全面公示,使国家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为民服务方式,实现涉农资金财政“一户”管、兑付“一卡”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管理方式,避免了截留、挪用、滞拨等问题发生。几年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惠农资金全部足额发放到位,让广大农民享受更多实惠。三是建立议事机制,推进公益事业发展。本着“民主决策、群众监督、公开透明、上下联动”的原则,建立健全村民“一事一议”机制,将涉农资金、债权债务、固定资产、村级财务等通过村民议事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进行公布,让农民参与管理,达到了解民意、化民怨、集民智、赢民心的良好效果。通过开展财政同步监督,资金流向哪里、财政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形成了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机制,提高了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4、对于补助性和项目性资金监管公开公示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各乡镇对补助性资金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信息通过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留有文字、图片等字资料或资料齐备。
四、改进思路
1、加强工作指导。县财政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乡镇财政监管工作职责,量化、细化监管任务和责任,指导督促乡镇财政有效开展监管工作。
2、加强乡镇财政监管能力建设。健全乡镇财政职能,完善机构人员管理,选择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业务人员素质高的干部充实到乡镇财政队伍中来。加强乡镇财政人员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分级培训机制。
3、健全完善制度。健全完善补助性资金、项目建设资金等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制度、专项资金要建立专项资金收支明细账,实行专账核算管理。
4、加强政策宣传。乡镇、村级及时公开各种补助政策,要把有关“一折通”等及时发放到农户,必要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政策宣传,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将村委会上报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信息通过
“村务公开栏”或“财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
5、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县财政加强督促检查,不断规范乡镇财政管理。
第五篇: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目录
摘要……………………………………………………………….一、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改革的现实意义„„„„„„„1
二、现行乡镇财政管理运行成效„„„„„„„„„„„„2
三、现阶段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3
(一)、领导对乡镇财政管理缺乏足够重视;„„„„„„„4
(二)、乡镇财政事权不健全,事权与财权不统一;„„„„„5
(三)、乡镇财政普遍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6
(四)、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庞大,财政支出对土地依存度大;„7
(五)、乡镇财政化债能力薄弱,欠发达地区债务负担沉重;„8
(六)、乡镇财政对上级财政依赖性强,缺乏理财积极性;„„9
(七)、财政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依然突出。„„„„„„„„„10
四、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11
(一)、加快乡镇的财力与事权的统一;„„„„„„„„„.12
(二)、完善和加强乡镇财政预算和收支监管制度;„„„„„14
(三)、进一步完善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4
(四)、优化乡镇财政支出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15.(五)、加强乡镇财政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乡镇财政依法理财。„„„„„„„„„„„„„„„..16
摘要:
作为我国基层政权组织的乡镇,和其他政权组织一样,财政是政府有效运转的保障,它的运行状况和管理工作的好坏对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乡镇财政在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工作中做出饿了较大的贡献,但是,有部分乡镇在预算管理、财务控制、人员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那么,如何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下面我们将对如何通过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培训,促进乡镇财政职能发挥的问题做一探讨,以达到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政策水平、业务技能和规范乡镇财政职能,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监督作用的目的。
一、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改革的现实意义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综合改革的实施,乡镇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乡镇财政管理职能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在理财观念、体制政策、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乡镇财政建设相对滞后于形势发展。因此,推进乡镇财政改革,加强乡镇财政建设,是当前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乡镇级财政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的加大以及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镇级财政的职能作用尤显突出。加强镇级财政建设,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开启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国家财政逐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乡镇财政建设严重滞后,使得乡镇财政的履职能力不能匹配其承担的职责任务。文章首先剖析乡镇财政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分析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揭示出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必要性, 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为加快乡镇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二、现行乡镇财政管理运行成效
1、乡镇财政实力得到增强,乡镇管理体质经过2年多的运行,乡镇的困难状况有所好转。话说要想致富先修路,乡镇财政管理运行后,政府在新农村建设的图纸中标画出了每年必修的道路。
2、乡镇财政支出管理日益完善,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质将所有财政负担人员工资都有县财政国库统一发放,不仅保证了乡镇财政拨款人员的工资拖欠问题,也解决了农村改革,道路整修,人员养老,医保,危房整修问题。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支出和资金管理机制不断规范,基本保证了乡镇政权运转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发面的需要。
3、税收征管体制初步健全,当前对已经形成的政府债务要依据法律法规,全面核查清理,区分情况,落实偿债责任和途径,列出债务化时间表,增强还贷的计划性和主动性。
三、现阶段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对乡镇财政管理缺乏足够重视
乡镇预算每年都要在人代会上通过,但实际上乡镇财政预算并没有多少约束力,财政预算在编制、执行和监督上很不到位,看起来更像是盆景和摆设。收入预算的执行没有控制,收入数据和进度仅在年终凭税务部门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数据入账;支出的随意性较大,仅凭领导的批准即可实现支出。乡镇随意调整预算、超预算和预算调整不经乡镇人大审议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乡镇为实现“收支平衡”,想方设法变通,掩盖“赤字”的真相,在预算安排上存在寅吃卯粮现象。
乡镇财税管理的责、权、利不统一,影响了乡镇政府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是一级预算单位,承担组织财政收入任务,国税、地税均条条统管,而且一个税务分局(所)负责多个乡镇的税收征收,缺乏必要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影响征管秩序,很容易导致偷税、漏税和人情税,甚至产生腐败
(二)、乡镇财政事权不健全,事权与财权不统一
这种情况,客观上造成了乡财政的不稳定性。由于“条 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乡政府对部分市 级部门下设机构没有管理权,部分下设机构 财权没有相应下放,主管部门集中在市一级 管理,乡财政支出纷纷上划,比例逐步增 大。据初步统计,目前乡财政支出中的70% 以上由市管理,乡财政管理范围逐步缩小, 乡财政也因此成为“半边财政”,由于失去 了支出管理对象,乡财政一也因此失去了管理 支出的积极性,“看得见,管不着”的局面 重新出现。此外,税务机构分设后,由于实 行的是垂直领导,人财物的管理权集中在上 级,其税收目标任务由市税务局考核,因此 乡镇在组织收入时很难协调,使一级政府的 财政与税收完全脱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通 过的预算实质上缺乏对收入的约束力。在现 行税收征管体制下,乡政府既不能管住支 出,又不能管住收入,这种财权与事权不 一,征收与管理脱节的状况给乡财政收支平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乡镇增收节支目标难 于落到实处。
(三)、乡镇财政普遍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监管意识不主动。一些乡镇领导主要精力在于乡镇经济发展和资金筹集,资金监管意识不够强,精细管理还做得不够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轻监管”、“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监管”、“重项目申报,轻后期监督”的现象。内控机制不完善。一是涉及财务管理的人员分工不够明确。领导岗位、稽核岗位、会计岗位、出纳岗位的责任制度不够健全,或者执行不够到位,达不到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目的。二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往来款项、票据运行等经济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不够严密。没有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少数地方没有严格执行印章管理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预算管理不规范。一是预算编制不够全面、精细。收入预算编制没有全面完整地反映乡镇所有收入;部门预算中的政府采购预算只是流于形式;项目预算没有实行评审论证制度,没有做好项目支出滚动预算与部门预算的衔接工作,预算编制的前瞻性、计划性受到影响。二是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
四、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庞大,财政支出对土地依存度大
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口失控。乡镇作为一级政府,就要配备政府的全套机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相当一部分乡镇人口偏少或面积偏小,但不管地域多大,人口多少,财政承受能力如何,乡镇机构设置都要求上下对口,导致乡镇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口庞大。调查显示: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个问题越突出,因为这些地区就业机会少,收入普遍较低,进入政府机构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致使乡镇机构臃肿的现象有增无减。
(五)、乡镇财政化债能力薄弱,欠发达地区债务负担沉重
农村税费改革后,基本上从制度上堵死了面向农村收费的渠道。“税不够,费来凑”是前几年乡镇解决经费不足的主要办法。税费改革后国家从政策上、体制上杜绝了向农民收取的各种费用,乡镇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困境。而作为一级政府的事权并未减少,乡镇承担的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缺乏与责任相对应的财力支持,自身调控能力差。
乡镇债务沉重,还债挤占当年经费。之所以债务繁多沉重,主要是乡镇在维持“吃饭”的基础上,运转难以保证,更谈不上发展。对农业、水利、教育、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除上级下达项目专项资金来保障外,配套资金都是靠向农民集资和负债来支撑。甚至为了保运转、填缺口等,靠借新债来维持,财政窟窿越来越大,陷入旧债未还又借新债的恶性循环之中。;
(六)、乡镇财政对上级财政依赖性强,缺乏理财积极性
在我国许多乡镇,基本财力靠县转支付,自身难以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特别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由乡镇财政提供公共产品更是无从谈起。由于财力限制,县乡财力分配形成事实上的“财政承包体制”,县级财政“越俎代庖”,对乡镇政府缺乏激励的政策,难以调动乡镇理财的积极性,造成支出责任上移,乡镇的支出责任也严重淡化,支出的依赖性和随意性并存。要钱成了乡镇领导的主要工作之一,要不来就借,借不到就欠。同时,由于乡镇工作任务以及政策要求与支出责任不对称、农村各类项目建设要求群众自筹的项目多,财政对各项建设的资金补助标准一定嫁年不变等原因,乡镇政府难以监控债务,农村债务仍成增加的趋势。
(七)、财政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依然突出
近些年来,经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财政干部管理和干部的学历层次、工作技能、知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实际能力不断增强。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年龄老化、思想僵化、作风退化、工作一般化的现象在系统上下客观存在,与上级的要求相比、干部队伍仍存在一些问题:是学习氛围不浓,管理落实意识不强。有些干部认为我现在的知识用来做好当前的工作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在学习更多的知识,学习是年轻人的事。少数同志认为加强管理是班子的事、是管机关的事,对内部的管理制度,不是模范的遵守、自觉的执行,而是消极应付,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抵制。有的工作安排下去后。少数同志不主动地抓好落实,而是推一下动一下,有时推都推不动。而没有认识到规范管理与每一名干部息息相关,更没有形成“人人参与管理,自觉接受管理”的氛围。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水平还不够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的思想还不够解放,仍被一些保守的意识、陈旧的观念束缚着手脚,没有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和财政职能转变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和方法,还习惯于分资金、管项目、搞审批,忙于应付;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敢闯敢试意识;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作风飘浮,忙于应酬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少;有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动性不够,对业务缺乏钻劲,对宏观经济和社会情况了解掌握不多,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及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执行制度时紧时松,教育管理严宽失当。在干部队伍的管理教育上,我们缺的不是制度,而是缺乏执行制度持之以恒的韧劲。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现象普遍存在,往往是上级强调了就站出来说一说、管一管,风平浪静的时候就放松了要求。部门领导在抓干部教育管理中有“老好人”思想,不敢也不愿意较真碰硬,面对错误的思想行为缺乏正气,即使有了问题,往往也宽容有加,甚至听之任之。还有的执行条例、规章制度不严格,雷声大雨点小,说到做不到,喜欢搞“下不为例”,不敢搞“以此为例”。以上这些问题,直接损害财政形象,贻误财政事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四、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一)、加快乡镇的财力与事权的统一
中国各地区区域差距巨大,财力和事权对于落后地和富裕地的内涵是不同的,对于我们这一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由于经济实力薄弱,即使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权,地方政府也无法组织到与事权相匹配的财力,因为它缺少丰厚的税源。这时,财权与事权的统一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在现阶段财税改革的总体方向是追求事权与财力的统一,但是考虑到我过的现实情况,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就整个中国而言,由于发达地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与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内涵是基本相同的,而落后地区是财力与事权的匹配,比财权与事权的匹配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落后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和财源的充裕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只要在这种落后状态没有根本性的改观以前,对落后地区而言,财权的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而财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落后区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比财权与事权徐昂匹配更适应现实情况,发达地区则相反。
(二)、完善和加强乡镇财政预算和收支监管制度
预算要尽可能细化,要继续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工作。按事权与财权统一原则,科学制订支出标准,准确测算所需资金量,尽可能地将每一项支出具体到单位和项目,杜绝由于预算过粗造成预算无法完成和扩大主管部门“自由裁量权”等问题。另外预算执行要有刚性。经人大批准的预算必须全面执行,未履行法定程序的预算调整事项不得执行,对合理的调整事项也要严格程序,禁止通过科目调剂等手段变相调整预算。
先将乡镇财政纳入县级管理的轨道上来,再逐步将乡镇所属部门的财务纳入县财政统一管理范畴。实行“乡财县管”,上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监督乡镇财政收支,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改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政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要制定和逐渐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管理内容力求科学化、精细化:
健全乡镇预算管理,完善综合预算,统筹乡镇预算内外财力,管好用活“第二财源”,从源头上实行财政监管。要强化预算管理,加强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的管理。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立支出效益评价、考核监督、跟踪问效、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专项资金效益最大化。明确所长、会计、出纳的岗位职责,建立内部牵制机制。利用计算机加强信息技术管理,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分工明确,防止越权操作。进一步加强审单、记账、报账,实行所长复核、会计记账、出纳管钱的三岗牵制制度,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模式
(三)、进一步完善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进一步明晰县乡两级政府的事权,科学界定支出范围。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确定乡镇政府的支出范围。乡镇财权与事权的划分,关系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利益调整,而且必须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予以实施。乡镇事权包括行政事业人员(含离退休人员)工资(含津补贴)、公用经费、场镇管理运行经费、医疗经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村(居委)干部补贴、村(居委)办公经费、乡村道路维修费、低保配套费、优抚经费、五保户供养费等。并且要根据乡镇收支规模等实际情况,分类制定乡镇财政支出范围和各项开支标准,规定和完善财务审批程序,统一财务核算制度,加强支出管理。
合理划分县乡财政收入。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执行增值税、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分成比例,并把能征收的税种尽量留给乡镇。二是根据乡镇事权范围每年确定乡镇支出基数。按当年预算超收确定一定比例进行县乡分成,乡镇留足刚性支出基数和超收分成的部分后,余下的上缴县财政;属收不抵支的乡镇,由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定额补助。三是不再直接向乡镇下达财税收入任务。预算仍划分县级收入和乡级收入,但乡镇财税收入任务,由县级征收部门负责组织完成,乡镇政府及财政所负责财税工作的协调及税收的具体征管,县对县级征收部门按预算确定的总任务建立财税收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乡镇政府由于招商引资,利用当地资源等开辟新的财源而新增的收入,在超额完成财税收入任务的前提下,县对乡镇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实行超收分成奖励办法。
(四)、优化乡镇财政支出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转变财政支出结构的难点,在于如何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我国目前的一些财政及政绩考核制度安排,限制了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因为地方政府对于当地公共服务的信息最了解,中央不能完全掌握地方实际所需的公共服务信息。而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既要有动力,就是考核机制,也要有能力,就是财力,否则就难以发挥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这两方面的内容都有待改善,这也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难点。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彻底解决政事、政企、事企不分的问题。对乡镇政府的职能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重新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方式要从对经济事务的直接干预和直接管理逐步转移到法制建设和间接调控、间接管理上来,把政府不该管的事彻底分离出来,属于市场的还给市场,属于企业的还给企业,属于社会的还给社会,属于村组管理的还给村组。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减员增效。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农村工作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已经从过去的伸手要钱转变到为群众服务上来。因此,要进行村组合并,精减村组干部职数,从而达到减员增效、降低运行成本,避免重复建设的效果。
要严格控制经费支出。目前乡镇政府运行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排除必要的支出因素外,仍有相当部分支出属于不合理、不合法的支出范畴。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和规定,加强监督。纪监、审计等部门要全程参与,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对任何违法、违纪、违规行为都要严肃处理。
(五)、加强乡镇财政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乡镇财政依法理财
推行政府采购是强化财政管理职能、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实现宏观调控和保护民族工业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客观要求。一是有利于强化支出预算约束,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行政府采购,通过公开招标、公平竞争,货比三家,好中选优,使有限的财政预算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或高效优质的服务,大幅度节减乡镇财政支出。二是减少了流通环节,省去流通环节费用。同时,批量采购降低商品的购进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通过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按招投标程序参与市场竞争,一方面项目预算可通过合同法律化,从而解决传统项目决算突破预算的老问题;另一方面,服务价格可以深入了解,从而有利于细化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四是政府采购制度是以财政资金的直接支付方式和国库的单一账户制度为前提,实现了预算指标和预算资金的分离,财政就能对公共部门的商品和服务采购行为实行有效的监督,保证财政对预算资金的流量和流向的控制。五是有利于从源头上抑制各种腐败现象,提高乡镇政府的信誉和威信。目前我国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法制不很完备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财政体制中“公款消费、分散采购、暗箱操作”的内在缺陷往往成为各种违法腐败行为的“诱因”。导致党员干部误入歧途的“土壤和温床”。不难发现,正是由于传统财政支出管理具有“暗箱”操作的特色、使国有资产遭受巨额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败坏了国家政府形象,从而危及社会经济秩序和政治稳定。政府采购制度是财政监督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实行统一、规范的政府采购制度,特别是公开招投标方式,便于政府和各项采购活动在公开、公平、公正的高透明度环境中运作,形成财政、审计、监察、供应商以及社会公众等全方位参与监督的机制,从源头上有效地抑制各种腐败现象,提高政府信誉,树立政府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结束语:通过这次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活动,深感农村综合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只有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创新求实,不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