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补助政策
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有哪些补助政策?
答:对每年确定的200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省、市财政主要在七个方面给予资金补助:一是规划编制补助,由省财政每年对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村级规划编制每村补助3万元。
二是街巷硬化补助,每村省级补助10万元,市级配套补助5万元。三是村庄绿化补助,由省里给予大村5万元,小村3万元的绿化苗木补助。四是环境净化补助,由省里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给予垃圾清运工人适当工资补助。五是路灯亮化补助,由各级电力部门按照隶属关系扶持解决,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平均每村投资5万元左右,每50米左右有一盏路灯。六是饮水安全补助,对于饮水问题尚未解决的重点推进村,水利部门要全部列入当年规划予以解决。七是沼气建设补助,沼气适宜农户全部列入补贴范围,每个沼气建设户中央和省给予1000元补助、市补助250元、县补助150元。此外,对于重点推进村的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各业务部门安排支持项目。
县域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县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是全省新农村规划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县域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编制乡镇、村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编制县域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是:统筹城乡、整体规划,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注重衔接、体现特色,节约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基本要求是:在规划设计上,要突出具体的建设项目和建设内容,提出指导性的要求、标准、模式,防止将规划局限于政策层面上的解释,或过于宏观的概括性表述;近期规划要目标具体,突出可操作性,中远期规划要思路清晰,方向明确,突出前瞻性和战略性,提出长远战略目标及相应对策。在指标体系上,目标要明确,指标体系要科学合理,规划指标要定性、量化,充分反映所规划县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情况、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此外,编制规划要严格程序步骤,丰富规划内容,突出地方特色,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的建设目标要求有哪些?
答:一是编制好村庄建设规划。二是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发展“一村一品”,培育形成明显的主导产业。三是治理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行“四化四改”(街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改水、改厨、改圈、改厕)工程。四是开展公益设施建设“五个一工程”(即每个村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一个标准化卫生计生所、一个休闲健身活动场所、一个便民连锁店,每个中心村有一所标准化小学)。基础条件好的地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建设档次,充实建设内容。
第二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建设
**市现有361个行政村,2005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2339万元,村均32万元,其中可支配收入8390万元,村均22万元。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途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1、科学分类,明确扶持重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项长期性的工作,是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同各村的发展条件、发展潜力相结合,突出工作准对性。我们把全市行政村分为欠发达村、较发达村、发达村三类,因村制宜,采取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实行科学分类。为保证分类的科学性,对三种类型村的划分实行三年一定,动态式管理。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根据2005农村经济情况统计年报,将全市361个行政村划分为161个年可支配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78个年可支配收入在10—20万元的较发达村、122个年可支配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发达村,分别为总村数的45、22和33。
二是明确扶持重点。扶持的重点因村而异,对欠发达村的扶持,在财政每年安排运转扶持专项资金,保证正常运转的基础上重点是开辟收入来源;对较发达村的扶持,在稳定原收入基础上重点是挖掘增收渠道;对发达村的扶持,重点是在政策上确保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促进村集体加大投入,确保收入稳定持续增长。
三是开展全程管理。要求各乡镇(街道)根据所属村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村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中长期规划和目标,确保在“十一五”末村级集体经济形成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同时及时了解各种类型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充分挖掘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的作用。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良好、欠发达村逐年减少的乡镇(街道),市财政的扶持资金一般不予减少,对欠发达村连年增加的乡镇(街道),市财政扶持资金一般不予增加。
2、多措并举,形成发展合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不同类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做到经营性资产抓创收、资源性资产抓开发、公益性资产抓管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确保集体组织运转扶持。对经济欠发达村,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实行专项补助,以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以2005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年报为依据,对年可支配收入不足6万元的行政村,补足6万元;其余资金对6-10万元的行政村(包括已补足6万元的村),按补足10万元所需资金额度的一定比例实行补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村干部的工资及日常运转费用。
二是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扶持。3年内,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主要扶持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行政村实施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有明显带动作用的荒山(地)开发、农业基地建设、休闲农业发展、标准厂房建设、专业市场兴建、仓储加工设施建设等项目,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实际投资额的30-70给予补助。项目确定实行由乡镇(街道)统一代理申报、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审理许可的立项准入制度,目前已立项2007年项目75只。
三是部门企业结对联村扶持。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有机耦合、合理流动,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开展了“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组织100家工商企业与100个行政村自愿结对、双向互动,目前100家工商企业已落实帮扶奖金4385万元;组织100家机关事业单位的配套结对联系,通过班子带动、奖金援助和技术扶持等措施,促进欠发达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加强管理,确保运行有序。在大力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从管理上确保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一是修订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行为。根据村级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完善和出台了《**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关于切实做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通知》、《**市村合作经济组织货币资金管理办法》、《**市村级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意见》、《**市农经信息网络管理制度》等专项性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能和岗位责任,实行“谁失误,谁负责”、“谁出问题处理谁”的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有效解决了村级财务管理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二是加强网络建设,优化监管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优势,加快网络建设,实行网上监管,提高监管水平。投入100多万元建立了中心机房,实现了市、乡镇二级联网,对村级财务实行网络化管理。市农林渔牧局按月、按季分别对各乡镇(街道)的结报做账进度、资金出借情
况进行网上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充分利用农经网络的优势,实施市、乡(镇、街道)、村三级联网工程,目前已在12个乡镇(街道)的18个行政村安装了财务查询软件,实现了三级联网监管。
三是实施专项整治,提高监管绩效。在村级工程建设上,规定5000元以上的村级建设项目必须实行招投标管理,工程竣工之后按具体标的额度实行分级审计
制度。在大额资金管理上,对村级5000元以上的大额支出严格实行分级讨论、审核的规范程序;由乡镇(街道)会计代理服务站保管村预留银行印鉴一枚,对村级在提取银行存款时实行事前审核。在财务收支结报上,规定凡有收支等经济业务发生的村实行按旬结报制度;凡支出发生之后二个月内未能结报的票据,无特殊原因的一律不得再予审批报销。在债权债务管理上,采取得力措施,共计回收各类拖欠款3000多万元。建立了新增债务责任追究机制,严控举债搞建设行为。建立了村级债权债务化解与管理的考评机制,把加强债权管理作为考核乡村两级干部实绩和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
四是完善财务公开,强化监管民主。2006年我市在安装村级财务公开软件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按月公开,及时准确地将村级财务向群众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目前全市已有21个乡镇(街道)339个村的财务实现了按月公开,占全市总村数的94。
二、初步成效
1、确保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以往全市有近三分之一的村因集体经济的薄弱而无法保证村干部的工资报酬,不仅挫伤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影响村组织的正常运转。现通过财政的运转扶持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全市已基本消灭了“村干部报酬无法兑现”的现状,保证了农村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2、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潜力。据统计测算,全市2007年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扶持项目投入资金共计将达4450万元,预计通过项目建设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80万元,扶持村平均每村增加7.7万元。通过项目扶持所增加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占全市去年村集体总可支配收入的7。预计2007年可减少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经济欠发达村45个,占全市经济欠发达村总数的28,减少年收入在10至20万元的经济较发达村25个,占全市经济较发达村总数的32。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经济发达村将增加55个,占去年全市经济发达村总数的45。
3、提高了村级开支的合理性。通过强化监管,村级日常性非生产业务费开支渐趋减少,全市2006年村级集体非生产性支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0,而公益性设施投入则比上年同期增加39,集体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逐步提高。2006年全市村一级共计实施建设工程项目950个,账面投入资金总额达6605万元,均实行招投标规范管理。全市全年共计审核退回不符合制度或有关规定的村级支出792万元,集体资金使用的规范性进一步增强。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建设。
第三篇:退耕还林补助政策
退耕还林补助政策
(一)政策解读
国家于1999年开始试点,200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我省在经过2000年和2001年在大安市、敦化市进行退耕还林试点后,于2002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建设工程。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号)规定: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补助。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保证退耕还林健康顺利进行,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4‟34号)。通知规定:“从今年(2004年)起,原则上将向退耕户补助的粮食改为现金补助。中央按每公斤粮食(原粮)140元计算,包干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补助标准和兑现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根据此通知精神,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林业厅、省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联合下发了《关于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改补现金有关问题的通知》(吉财明电„2004‟3号),通知规定:“从2004年起,我省将向退耕户补助粮食实物改为补助现金”,“粮食补助改发现金后的具体标准为每斤粮食补助068元”。这样,国家按每亩140元下拨粮食补助资金,我省按每亩136元标准下拨,每亩留4元,用作省级以丰补歉资金,现存于“国家储备粮油补贴”专户。退耕还林现金补助标准一直没变。
(二)政策问答
1、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是什么?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粮食补助标准为: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00千克。补助粮食(原粮)的价款按每公斤14元折价计算。补助粮食(原粮)的价款和现金由中央财政承担。
现金补助标准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20元。
2、退耕还林补助年限是多少?
粮食和现金的补助年限,退耕还草补助按2年计算;还经济林补助按5年市场计算;还生态林补助按8年计算。
3、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现金补助期满后,是否还继续给予补助?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文件规定: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的生活困难。
4、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现金补助期满后,继续补助标准是什么?
补助标准为: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
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
5、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现金补助期满后,继续补助期限是多少?
继续补助期为:退耕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
6、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如何发放?
粮食补助资金由财政部直接拨入我省“国家储备粮油补贴”专户。市县财政局在同级农发行开设“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专户,乡镇财政所、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在当地金融部门开设“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专户。省财政通过“国家储备粮油补贴”专户对市县“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专户拨付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市县对乡镇也是通过专户拨付粮食补助资金。乡镇财政所、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将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分配情况公示后,将现金直接发放到退耕农户手中。
第四篇:镇和整村推进重点村基本情况
镇和整村推进重点村基本情况
(一)镇基本情况
吴山镇位于省会城市合肥的北郊,南接岗集镇,西依寿县,北靠杨庙镇,东连陶楼乡,是长丰、肥西、寿县三县的结合部,距合肥市区仅28公里(距合肥外三环仅9公里)。我镇属全国206个农贸商品集散地之一,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合肥市卫星城镇和综合改革试点镇,长丰县的经济重镇,是历史文化名镇,传统商贸大镇,特色资源十分丰富:农业有三宝“瓜果、山芋、大雪枣”,畅销各地;养殖有三奇:“白鹅、王鸽、魏河鱼”,誉满江淮;资源有三绝:“吴王遗踪、吴山贡鹅、吴山铁字”,华夏闻名。
全镇辖15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人口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0.9万人,区域面积131平方公里,耕地7.1万亩,城镇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人。
1997年合淮公路偏镇改道,给吴山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城镇建设停滞不前,商贸萎缩,基础设施配套严重滞后,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吴山镇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岗冲交错,起伏较大。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控蓄水能力差,易旱易涝,常常造成我镇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吴山镇为了加快发展,改变集镇面貌,为了让吴山在县域中部率先崛起,要求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抢抓机遇,共谋发展大计。要求各个部门改变工作态度,加快工作节奏,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吴山具有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和交通优势,加之由史以来商贸发达、资源丰富,在合肥经济发展幅射、141组团的建设、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和合淮同城化战略带动下,吴山镇党委、政府确定了集镇东向发展战略,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老镇区改造,配套完善,建设新型社区;一手抓新镇区开发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发展。
近年来,吴山镇围绕“工业强镇、优农稳镇、商旅兴镇、开发建镇”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以电线电缆、电力电气、机械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吴山工业聚集区,以万亩南冬瓜基地建设为抓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通过努力,吴山镇在县域中部已率先崛起,08、09连续两年进入全市“十快乡镇”之列。
(二)重点村概况:
胜岗村:胜岗村位于吴山镇最东端。该村共有人口1612人,其中贫困人口40人,耕地面积2553亩,人均纯收入3520元。是全镇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簿弱,单靠农业增收非常困难,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二、三产业,但由于此路不通,阻碍了发展势头。且群众的思想观念较落后,致富无门。
梨园村:梨园村位于吴山镇西部,原合瓦路西侧。该村共有人口1527人,其中贫困人口475人,劳动力710人,人均纯收入3320元。该村民于1998年结合面上规划新建,基础配套一直没有实施,加之时间长久,村容村貌及污水处理急需改善。
楼南村:该项目位于吴山镇楼南村,该村共有13个自然村民组,315户,总人口1420人,其中贫困人口114人,耕地面积3550亩,人均纯收入3520元。由于自然村庄之间交通设施相对薄弱,农业产业结构不均衡,群众反映强烈。由于受交通环境的影响,且农业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油菜和棉花,种植业产品单一老化,农民增收甚微。
薛店村:吴山镇薛店村位于吴山镇西北,与寿县接壤,该村共有人口3212人,其中贫困人口188人,人均纯收入4500元,是全镇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簿弱,农民增收缓慢。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和节水农业,由于此路不通,阻碍了发展势头。
王楼村:吴山镇王楼村位于镇北2.5公里,全村共辖11个村民组,总人口为1530人,扶贫对象为100人,上年人均纯收入为4720元。该村基础设施一直相对滞后,严重阻碍了农产品外输,从而导致农民增收困难。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开发式、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机制,以贫困村为基本单位,以扶贫对象为主题,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为主要内容,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努力促进农民特别是扶贫对象稳定快速增收,着力推动村级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增强贫困村和扶贫对象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优先安排贫困程度较深的行政村,重点扶持贫困对象;
2、公开透明原则。广泛公开整村推进政策措施、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情况,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3、部门协作、群众参与原则。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增强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亿元,调动群众参与整村推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扶贫资源效益最大化原则。加大资金投入,统筹扶贫资源,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力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5、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整村推进与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整村推进,重点村必须达到以下目标:
(一)巩固温饱成果,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广大村民特别是扶贫对象有稳定快速增收的渠道。主要内容:一是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且在正常年景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各百分点;二是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实现稳定脱贫,贫困人口明显减少。
(二)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内容:一是乡镇至村部实现路面硬化,村部到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通公路,并力争实现路面硬化;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完备,水毁工程全部修复;三是人畜饮水安全有保障;四是生活环境整洁,生态环境优化,垃圾实行集中处理或无害化处理。
(三)扶贫项目带动效益明显,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群众的创业意识被充分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主要内容:一是培育至少1个以上的有市场、有规模、有特色的种养或乡村旅游等支柱产业;二是农村劳动力全部接受生产技能培训,至少熟练掌握一项技能或实用技术,而且在一半以上转移到非农产业;三是开展贫困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资金运行良好,农民得到实惠;有条件的村,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四)农村面貌显著改观,人口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社会文化事业加快发展。主要内容是:一是全部消除群众居住危房和学校危房;二是基本实现电视电话“户户通”;三是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在册扶贫对象的家庭子女上学上学得到扶贫救助;四是加强村级卫生室计生室服务建设,群众就医、计生服务有保障;五是建有集教育、科普、文化、娱乐、健身等功能为一体“农民之家”、“群众文化广场”或“老年之家”。
(五)村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战斗力和凝聚力切实增强,村干部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秩序良好、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主要指标:①扶持贫困户发展一个增加收入的产业,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②每户培训一个科技明白人,掌握1-2门使用技术;③村级经济要有一个特色突出、形成规模的主导产业;④水毁工程得到修复,水利设施得到改善;⑤到村主要干道完成组组通工程;村内道路得到改善,基本解决行路难问题;⑥群众基本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人畜饮水困难得到解决;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在册贫困户子女上大学得到资助;⑧建立村级标准化计生、卫生室,使群众计生保健、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有效改善;⑨村村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⑩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
四、资源统筹
吴山镇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和安排整存推进资金。五年共计划投入资金625万元;
(一)财政扶贫资金。按照不低于省下达到县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70%安排整村推进资金,且保证每个重点村投入资金量不低于50万元(含以工代赈)。五年内预计安排财政扶贫资金412.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25万元)。
(二)部门整合资金。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强化部门协作与配合,按照不低于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量的标准整合资金,共同支持重点村发展。每年四季度,根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达的《整村推进工程计划项目》表,镇政府根据自身财力状况,优先安排重点村项目,落实好资金计划,五年内预计整合部门资金212.5万元。
(三)群众自筹资金。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意识,进一步发挥村民的主题作用和监督作用,灵活运用“一事一议”机制,发动村民自筹资金或投工投劳。
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整合各类扶贫资源,集中力量支持重点村发展:
1、其他扶贫资金。除整村推进专项资金外,在安排劳动力转移培训、村民生产互助资金试点、扶贫到户贷款、扶贫助学等扶贫资金时,向重点村倾斜。
2、定点扶贫。坚持乡镇领导定点联系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制度,我镇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重点联系当年实施的整村推进重点村。联系领导加强组织和协调,帮助重点村解决实际问题。定点扶贫单位要根据扶贫规划,结合自身职能和优势,在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对重点村进行支持和帮助。
3、社会帮扶。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引导和鼓励各类组织和个人捐资捐物,帮助困难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探索本乡镇内企业特别是扶贫龙头企业与重点村结对帮扶的途径和方式,支持重点村及扶贫对象发展经济。
4、社会扶贫项目。争取的社会扶贫项目,优先安排到重点村。有条件的重点村,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优势,积极引进社会扶贫项目。
五、项目建设
胜岗村:
(一)修建胜岗郢至徐郢水泥路,长2.5公里,宽3.5米,计划投入资金87.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57万元;
(二)修建叶岗至岗集青岭砂石路,长2公里,宽3.5米四级砂石路,计划投入资金1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2万元;
(三)中心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道路硬化(1公里水泥路),计划投入资金3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3.5万元.梨园村:
(一)村民服务中心建设,一式两层上下八间248㎡,计划投入资金3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0万元;
(二)中心村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水泥路3500㎡,配套长1公里宽1米的排水排污管网,计划投入资金44.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4万元;
(三)修建蒋岗至程郢水泥路,新建长2.2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含路基),计划投入资金77万元,其中扶贫资金62万元。
楼南村:
(一)楼南村村村通水泥路,新建长3公里,宽3.5米水泥路(含路基垫层),计划投入资金10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60万元.薛店村:
(一)赵埝至梨园前张郢砂石路,新建长2公里,宽3.5米四级砂石路,计划投入资金16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0万元;
(二)罗庙至寿县刘岗镇砂石路,新建长2.5公里,宽3.5米四级砂石路,计划投入资金2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3万元;
(三)赵埝大桥,新建长8米宽5米大桥,计划投入资金2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8万元;
(四)修建舒岗至孙埝砂石路,新建长1.5公里,宽3.5米四级砂石路,计划投入资金12万元,其中扶贫资金7万元;
(五)薛店二站至孙圩砂石路,新建长2公里,宽3.5米四级砂石路,计划投入资金16万元,其中扶贫资金9万元;
(六)邓岗砂石路,新建长1.5公里,宽3.5米四级砂石路,计划投入资金12万元,其中扶贫资金7万元
王楼村:
(一)206国道至沈郢水泥路,新建长2.5km,宽3.5米水泥路,计划投入资金87.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57万元;
(二)修建206国道至四墩小瓦房水泥路,新建长2.5km,宽3.5米水泥路,计划投入资金52.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43万元。
项目实施实行统一领导和分工协作,切实做到层层分解任务。并细化责任、落实到人。重点村村两委是项目实施的直接责任人,对项目进度和质量负责。县扶贫办、发改委和村两委确定项目实施的具体责任人。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动、组织和引导群众参与项目实施。成立由村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对项目实施的全程进行监督。项目管理是为了保证项目效益的长期性,对已投入使用的扶贫项目所采取的一系列后续管理和服务工作,由重点村村两委具体负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根据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维修和养护、加大对生产性项目的后续扶持力度。有条件的村,可以单设项目管理费,财政扶贫资金适当予以支持。
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必须加持公告公示、将项目名称、建设内容、资金来源、投入资金量、项目效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情况向社会公开。公告公示要以报纸、墙报、简报等新闻媒体为主要方式,保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能够听到看到了解到项目的具体情况。公告公示情况报县扶贫办备案。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确保了农产品的增产增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大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发展步伐。
(二)社会效益:扶贫开发整存推进工程的实施,不仅方便了学生上学,便于本地区的农副产品外运和农业生产物资、生活用品的购进,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加快了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项目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20元;项目的建成将会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中心村的作用将充分得到发挥,带动周边基层村级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村镇化步伐加快。
(三)生态效益:整村推进项目建成后,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高,农民不再通过扩大面积来增收粮食,而会更多地去考虑如何改善环境,如何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生态效益明显改善。
(四)扶贫效益:可改善项目区部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可充分利用项目区的自然资源、技术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特色、主导、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可提高贫困村、贫困农户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探索加快贫困村整村推进的步伐、提高实施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和经验,探索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七、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县负责、乡(镇)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相互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把整村推进作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建设新农村的示范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重点村村两委对整村推进直接负责,必须团结和带领群众扎实抓好规划和实施。各级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加大对重点村的帮扶力度,积极帮助重点村和贫困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进一步提高整村推进工作实效。
(二)加强检查监督。整村推进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严格执行报账制,确保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村。重点村制作公示牌,公开整村推进的目标任务、项目内容、资金渠道、项目责任人等情况,接受村民监督。
(三)抓好计划和验收。按照本规划的总体要求,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共同制定全乡镇整村推进实施计划,明确重点村名单,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资金和项目安排等内容。重点村根据规划和本村实际,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制定整村推进计划,明确目标任务、项目实施、项目责任人、项目效益等内容,并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第五篇:新能源公交车补助政策
新浪汽车讯 5月14日从,财政部、工信部、交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
通知强调,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的长期执行,实际形成了鼓励购买和使用燃油公交车、阻碍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的不良机制,不利于优化公交行业能源消费结构,与国家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工作要求不相符,迫切需要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建立鼓励新能源公交车应用、限制燃油公交车增长的新机制。
通过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进一步理顺补助对象和环节,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替代燃油公交车步伐。一方面还原燃油公交车的真实使用成本,遏制燃油公交车数量增加势头,另一方面调动企业购买和使用新能源公交车的积极性,鼓励在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车时优先选择新能源公交车,推动新能源公交车规模化推广应用,促进公交行业节能减排,为大气污染防治做出贡献。
现行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中的涨价补助以2013年作基数,逐年调整。2015-2019年,现行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中的涨价补助以2013年实际执行数作为基数逐步递减,其中2015年减少15%、2016年减少30%、2017年减少40%、2018年减少50%、2019年减少60%,2020年以后根据城市公交车用能结构情况另行确定。
2015-2019年,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中的涨价补助数额与新能源公交车推广数量挂钩。其中,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和重点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海南),2015-2019年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重应分别达到40%、50%、60%、70%和80%。
关于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
财建[2015]1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交通运输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交通局: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等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公交行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实现公交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从2015年起对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进行调整。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调整的重要意义
2006年起实施的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促进了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城市公交行业的稳定发展。但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的长期执行,实际形成了鼓励购买和使用燃油公交车、阻碍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的不良机制,不利于优化公交行业能源消费结构,与国家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工作要求不相符,迫切需要发挥价格 2 机制的调节作用,建立鼓励新能源公交车应用、限制燃油公交车增长的新机制。
二、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通过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进一步理顺补助对象和环节,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替代燃油公交车步伐。一方面还原燃油公交车的真实使用成本,遏制燃油公交车数量增加势头,另一方面调动企业购买和使用新能源公交车的积极性,鼓励在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车时优先选择新能源公交车,推动新能源公交车规模化推广应用,促进公交行业节能减排,为大气污染防治做出贡献。
(一)总体思路。
统筹考虑各类城市公交车购置和运营成本,在对城市公交行业补助总体水平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调整优化财政补助支出结构,平衡传统燃油公交车和新能源公交车的使用成本,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的比较优势。循序渐进,分类实施,推动形成有利于城市公交行业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确保公交行业平稳转型、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筹考虑城市用油、用气、新能源等公交车一定期限内购置及运营成本,调整现行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加大对新能源公交车支持力度,及时研究制订用气公交车支持政策。
二是总量稳定,结构优化。在对城市公交行业补助总体规模稳定的前提下,通过逐年降低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和增加新能源公交车 3 运营补助,加大对新能源公交车支持力度,逐步形成新能源公交车的比较优势,优化城市公交车辆产品结构。
三是分类实施,循序渐进。对现行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中因税费改革产生的补助(即2008年国务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时,对因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后提高汽柴油消费税形成的涨价给予的补助,以下简称费改税补助)和成品油价格上涨产生的补助(以下简称涨价补助)区别对待。费改税补助,以2013年实际执行数为基数予以保留。涨价补助与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完成情况挂钩,补助金额逐步减少。
四是绩效考核,有奖有罚。对各省(区、市)新能源公交车推广情况进行考核,完成新能源公交车推广目标的,给予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对未完成目标的,按照一定比例扣减本省(区、市)成品油价格补助中的涨价补助。
三、政策措施
(一)调整现行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
1.现行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中的费改税补助作为基数保留,不作调整。2015-2019年,费改税补助数额以2013年实际执行数作为基数予以保留,暂不做调整。
2.现行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中的涨价补助以2013年作基数,逐年调整。2015-2019年,现行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中的涨价补助以2013年实际执行数作为基数逐步递减,其中2015年减少15%、2016年减少30%、2017年减少40%、2018年减少50%、2019年减少60%,2020年以后根据城市公交车用能结构情况另行确定。
(二)涨价补助数额与新能源公交车推广数量挂钩。2015-2019年,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中的涨价补助数额与新能源公交车推广数量挂钩。其中,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和重点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海南),2015-2019年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重应分别达到40%、50%、60%、70%和80%。中部省(包括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福建省2015-2019年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重应分别达到25%、35%、45%、55%和65%。其他省(区、市)2015-2019年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重应分别达到10%、15%、20%、25%和30%。达到上述推广比例要求的,涨价补助按照政策调整后的标准全额拨付。未能达到上述推广比例要求的,扣减当年应拨涨价补助数额的20%。新能源公交车推广考核具体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另行制订。
(三)调整后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资金由地方统筹使用。调整后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资金由地方统筹用于城市公交车补助。各省(区、市)财政、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等部门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城市公交车补助问题由地方政府通过增加财政补助、调整运价等方式予以解决,确保公交行业稳定。
(四)中央财政对完成新能源公交车推广目标的地区给予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
为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替换燃油公交车步伐,2015-2019年期间中央财政对达到新能源公交车推广目标的省份,对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 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年运营里程不低于3万公里(含3万公里)的新能源公交车以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按照其实际推广数量给予运营补助。具体标准见附件。2020年以后再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成本变化及优惠电价等因素调整运营补助政策。
四、资金申请和拨付
(一)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
调整后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资金将采取年初预拨、清算的资金拨付方式,即:
1.在每年4月底前,中央财政将各省(区、市)当年应享受的全部费改税补助资金和80%的涨价补助资金,提前拨付给省级财政部门(2015补助资金将在政策发布后一个月内拨付地方)。
2.剩余20%的涨价补助资金,在下一4月底前,对该省(区、市)的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工作核查后,向符合条件的省(区、市)进行拨付,不符合条件的将不予拨付。具体的申报、核查程序以及时间要求如下:
(1)由县、市级交通运输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力量,对本辖区城市公交企业新增及更换公交车数量、新能源公交车实际推广使用数量、新能源公交车行驶里程及车辆购置发票等相关证明材料进行统计、整理、汇总,经核实并公示无异后,于每年2月10日前,逐级上报至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同时抄报同级财政、工业和信息化、审计部门。
(2)省级交通运输部门收到下级交通运输部门上报的车辆信息及相关证明材料后,经审核和重点抽查,将本省(区、市)新增及更换公交车数量、新能源公交车实际推广数量、新能源公交车运营里程等情况整理 汇总,于每年2月底前,上报至交通运输部,并抄送同级财政、工业和信息化、审计部门及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3)交通运输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各省(区、市)公交车推广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核定各省(区、市)新能源公交车推广数量和占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的比例,确定各省(区、市)是否完成相应的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将审核报告于每年3月底前提交至财政部。
(4)财政部根据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核结果,向符合条件的省(区、市)拨付剩余20%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资金。
3.省级财政部门收到财政部下达的补助资金(包括预拨资金和清算资金)后,应当会同同级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部门逐级下拨资金。基层财政、交通运输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及时将补助资金发放到补助对象。
(二)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
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资金将采取存量部分年初拨付、增量部分年终清算的方式,即:
1.在每年4月底前,中央财政对以前(从2015年1月1日起)已购买并上牌,且在正常运行(年运营里程不得低于3万公里)的新能源公交车,按照附件中确定的补助标准,将运营补助资金拨付给省级财政部门,与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预拨资金一并下达。
2.当年新投入运营的新能源公交车,中央财政将于下一4月底前,向符合条件的省(区、市)拨付运营补助资金,与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清算资金一并下达;不符合要求的将不予拨付。
补助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全额用于补助实际用油者和新能源公交车的运营,不得挪作他用。
五、保障措施
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调整涉及城市公交企业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实施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地区要统一思想,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做好有关工作,确保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调整以省(区、市)为单位实施,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分工协作,共同督促地方政府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切实做好政策调整的组织实施工作。财政部牵头负责政策制订和调整、组织实施并具体负责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破地方保护,督促企业加大新能源公交车生产供应和提高质量安全保障等。交通运输部负责对各地新能源公交车替代燃油公交车工作的考核、监督与指导。
(二)加强监督检查。各省级财政、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调整工作的监督检查,规范补助资金的申请和发放程序,加强资金管理。对弄虚作假、套取补助资金的公交企业,一经查实,追回上补助资金,并取消下补助资格;对虚报瞒报新能源公交车推广数量和推广比例、扩大范围发放补助资金、截留挪用补助资金的部门和管理人员,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做好政策宣传。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企业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 关切,争取社会各方理解和支持,确保政策调整平稳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舆论引导。
(四)维护行业稳定。各省(区、市)要加强公交行业动态信息监控,及时掌握改革动态;要充分考虑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公众承受能力和企业运营成本,加快建立城市公交成本票价制度,消化补助政策调整给企业增加的运营成本,维护城市公交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五)做好政策衔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按照本通知要求,尽快完善补助资金的发放管理制度,并将调整后的补助程序、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和金额等内容及时向社会公布。
本通知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2009年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城乡道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1008号)中关于城市公交的内容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