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社区安全工作
如何做好社区安全工作
现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领导决策提供一点参考,如何做好社区安全工作。
社区是由人组成的若干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一个生活的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它是人们的生存场所,也是产生犯罪的母体。
社区警务有两个主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一是立足于社区各方面力量,预防和控制犯罪。警务工作重点要向社区延伸,组织和鼓励群众开展联防自卫,共同承担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责任。二是改善警-察形象,密切警民关系。公安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合作,警民关系与警-察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社区治安工作的质量和发展过程。社区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高低和形象好坏成为社区警务工作好坏的决定因素。认真做好群众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建立密切的警民关系,是对社区民-警的基本要求。
社区警务是服务群众的第一平台,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是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实现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积极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而群众路线历来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也是我们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更是警务区民-警做好基础工作的法宝。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随着社会大开放,经济大发展,人财物大流动,不安定因素继续增多,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公安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必将愈来愈大。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走群众路线,自觉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与时俱进、适应形势的新思路、新方法,开创性地进行工作。而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安社区警务群众服务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
要通过开展政治学习、参加党组织生活、听党课、听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参加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社区民-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廉政勤政教育和宗旨教育,使广大社区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教育广大社区民-警牢记并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拓宽为民服务的领域,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真正把广大社区民-警培养成为廉洁、公正、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社区守护神。
二、建立社区民-警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要建立社区民-警的培训制度,对民-警进行培训,使之了解社区的职能,全面熟悉社区情况,顺利开展社区实有人口管理、情报信息基础工作、社区安全防范工作、社区治安管理工作和社区群众服务工作,及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一是继续开展好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和培训,以自学考试、函授等形式提高民-警的文化程度和学历。二是开展群众工作能力的培训,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同志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工作总结《如何做好社区安全工作》。三是组织岗前培训和工作中的知识更新培训,加大民-警基本素质培训和考核力度,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实行“缺什么,补什么”,哪方面知识欠缺,就培训哪方面。四是开展体能训练和测试,以提高社区民-警的体质。五是开展岗位练兵大比武,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抓典型,树标兵,促进民-警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三、深化社区警务改革,促进群防群治工作开展
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对群众路线的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加强群众工作,密切警民关系,促进群防群治,实现长治久安而改革传统警务模式的重大创举。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创造条件,克服人、财、物紧缺的困难,不遗余力地深入开展社区警务建设。社区警务改革不仅是警务方式的表面改变,更是警务思想的深刻变革,其核心内容是坚持维护治安与服务社会并举,实现密切警民关系和警民-联手防治治安的“防控战略”的转移。我们每个基层公安机关和基层民-警都应当加强对社区警务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研究,纠正那种认为实施社区警务只是搞形式,换汤不换药的认识偏差,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配套措施,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促进社区警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广大社区民-警要认清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不断提高组织、协调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转变长期来养成的机关化办公习惯和管理者的心理定势,真正沉入社区,融入群众,自觉培养警民间平等互助的新型合作关系。认真开展信息、管理、防范、服务等各项工作,通过服务和发动群众,真正实现警务工作的社会化(即协助公安机关抓打击、管理、防范成为广大群众自觉自愿的自治行动)。同时,要依托社区,充分挖掘、整合社区的人力、物力资源,积极构建以社警为轴心,社区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治安、综治协管员、单位内保人员等一切积极力量广泛参与的巡防网络和帮教、调解网络,大力开展群众性的防治工作。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真正形成了群防群治的格局,社会治安的管控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公安工作的生机与成效也会成倍增加,建设小康社会的治安目标定会圆满实现。
四、强化公关意识,提高交际能力
实施社区警务要求社区民-警运用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开展警-察公关,与各界人士广交朋友,做群众的贴心人。因此,要努力培养社区民-警的公关意识,并要求民-警在日常的本职工作中大胆的运用和创造。平时,要鼓励民-警与各层次、各行业社会成员打交道,在联系交往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协调部门关系的能力。同时,社区民-警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利于警民关系的事不做,不利于警民关系的话不说。
五、立足本职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积极转变角色,适应公安机关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过渡。要放下架子和面子,从传统的“管制型”转向便民利民的“管理服务型”。让警务工作由“被动警务”变为“主动警务”,由“全时警务”变为“实效警务”。由以前的高高在地转换到主动沉入社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以真心暖民心。一是要积极采取措施,为群众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群众有了安全感,才会对民-警心悦诚服。警务区民-警要通过耐心的工作,创造安全文明小区,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加强治安管理,提高辖区的安全系数,控制发案和犯罪。二是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为群众服务。民-警印发警民-联系卡,上有“群众有困难请找民-警”“24小时为群众服务”的承诺和民-警姓名、联系电话等,一张小小卡片,就能使民-警和群众贴近。还要在辖区设立提示牌,长期坚持方便群众,定会赢得群众好评。社区民-警要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视人民如父母,把群众当亲人,一心一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社区和驻村民-警要走街串巷、登门入户,了解群众的安全需求,检查整治安全隐患;及时通报治安形势,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为群众代办户口、身份证件,关心照顾孤寡老人;认真处理群众报警求助,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执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随时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排忧解难。
六、实行监督机制,强化内外监督
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是赢得群众拥戴的基矗要确保社区民-警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战斗力,就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监督管理机制。一方面,社区民-警要自觉广泛的接受外部监督。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实行定期报告工作制度、民-主测评制度、警务通报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群众为执法执纪监督员制度,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另一方面,要严格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公安内部督察队伍建设,强化纪检督察力量,实行8小时内和8小时外监督制度。此外,还要严格实行办事条件、程序、结果公开制度,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搞暗箱操作。
总之,服务群众工作能力只有在群众工作中才能不断升华,每个社区民-警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勤动脑筋、敢于实践、善于总结,只要我们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服务群众工作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只要我们对群众有真感情,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做工作,就能练就服务群众工作的真功夫;只要警民团结一心,就能够筑起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第二篇:做好民调工作 努力创建安全文明社区
我们xxxx居委会位于xxx下、中央北路与纬一路交汇处的东南侧,紧邻白云石矿。全社区共有居民908户,2330人,另有暂住人口434人。由于我段地处城北,邻近栖霞区和长江。社区里居民文化低,房屋结构陈旧老化,违章塔建多,环境脏、乱、差。早几年,这里矛盾纠纷不断,社会治安秩序不好,是有名的**之地,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还居民一个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近几年来,我们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从建立、健全调解组织、调解网络入手,不断完善调解工作的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民调方针,积极开展民事调解工作。自2000年以来,我们共调处民事纠纷128起,至今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民转非案件,有力地维护了社区的安全稳定,先后被授予省“文明社区”、省“市安全文明社区”、省“优秀民调委员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市“绿色人居环境社区”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队伍,健全网络
为了社区的稳定,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我们不断建立和完善社区民调队伍,并明确工作职责,明确目标,明确要求,确保社区稳定,邻里和睦。
(一)建立社区四级民调队伍。社委会明确一名主任主管民调工作,把23幢住宅楼分为七个片,每个片设一名片长;每一幢楼设一名楼长;每幢楼按单位设一名单元长。全社区共设民调骨干(信息员)72名。对各级民调骨干(信息员)都制定了管理范围和工作职责。
(二)建立民调工作接待站,设立接待调解工作台帐,对来访人员热情接待,耐心听取,认真调查,积极调解,使民调工作从接待每一位来访人开始,做到有调解人、调解时间、调解内容、调解结果,力争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三)进一步发动群众,建立多种群防群调队伍。近几年,我们发动群众,陆续建立完善了社委会群众组织,现有治保会、民调委员会、刑释解教帮教小组等,这些群众组织为了社区的稳定和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尽心、尽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区两年来未发生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民事纠纷也大大减少。现在社区的环境变了,群众又有了安全感,更有了邻里之间、朋友之间那种宽容感、亲近感,前几年有些提出要换房的居民现在全部安居乐业了,其中有8户居民单位分了新房后也不愿搬出。
二、化解矛盾,改善关系
及时调解,转化矛盾,改善邻里、家庭关系,是社区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委会十分重视社区各种矛盾纠纷的的协调处理。如26幢201室住户因爱好养鸟,经常把鸟笼挂在104室的窗户上,为此两家产生矛盾,言语比较激烈,26幢单元民调员主动上门调解,耐心说服,使矛盾得到化解,两户的关系和睦如初。35幢104室张某因养鸽子,便在楼顶盖了两间鸽舍,严重影响他人生活和安全,不少人对此意见很大,民调主任了解情况后,会同楼幢民调员找其谈心,肯定其爱护鸟类的活动,同时也指出:养鸟既使是有益活动也应遵守法规,遵守道德规范的道理。由于我们宣传到位,以情说理,终使其拆除鸽舍,还整个楼幢的平静。
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更是社区稳定的重要方面。社区共有刑释解教人员11名,其中刑满释放人员6名,解除劳教人员5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经过改造后能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但也有个别人回归社会后思想改造不彻底,成为社会治安的消极因素。对此,民调会高度重视这些人的教育转化工作。社区居民朱某,人称“无赖”,回来后找到社委会要求安排工作,并隔三差五到社委会吵闹,我们一边对他进行耐心帮教,一边尽力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使他真正感到政府的关心。去年底,朱某过42岁生日,居委会民调主任杨秀兰同志得到这一信息后,认为是一次做思想工作的好机会,代表社委会参加了朱某的宴请。席间,杨主任诚恳地对朱某说:今天我代表社委会一是来祝贺你的生日;二是希望你在不惑之年能更好地把握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要三思而行。一席语重心长的话语说得朱某在内的“铁哥们”连连点头称是。到现在朱某从未闹事、挑事,有时还能帮助社委会做一些清运垃圾等工作。居民群众反映他象变了个人似的。住在30幢的袁某劳改回来后,也常为一些小事惹事生非,一次,他母亲因养狗问题与门卫发生争执,袁某得知后
第三篇:做好民调工作努力创建安全文明社区
做好民调工作努力创建安全文明社
区
做好民调工作努力创建安全文明社区2007-12-16 13:00:0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做好民调工作努力创建安全文明社区做好民调工作努力创建安全文明社区(2)我们xxxx居委会位于xxx下、中央北路与纬一路交汇处的东南侧,紧邻白云石矿。全社区共有居民908户,2330人,另有暂住人口434人。由于我段地处城北,邻近栖霞区和长江。社区里居民文化低,房屋结构陈旧老化,违章塔建多,环境脏、乱、差。早几年,这里矛盾纠纷不断,社会治安秩序不好,是有名的**之地,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还居民一个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近几年
来,我们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从建立、健全调解组织、调解网络入手,不断完善调解工作的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民调方针,积极开展民事调解工作。自2000年以来,我们共调处民事纠纷128起,至今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民转非案件,有力地维护了社区的安全稳定,先后被授予省“文明社区”、省“市安全文明社区”、省“优秀民调委员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市“绿色人居环境社区”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队伍,健全网络为了社区的稳定,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我们不断建立和完善社区民调队伍,并明确工作职责,明确目标,明确要求,确保社区稳定,邻里和睦。(一)建立社区四级民调队伍。社委会明确一名主任主管民调工作,把23幢住宅楼分为七个片,每个片设一名片长;每一幢楼设一名楼长;每幢楼按单位设一名单元长。全社区共设民调骨干(信息员)72名。对各级
民调骨干(信息员)都制定了管理范围和工作职责。(二)建立民调工作接待站,设立接待调解工作台帐,对来访人员热情接待,耐心听取,认真调查,积极调解,使民调工作从接待每一位来访人开始,做到有调解人、调解时间、调解内容、调解结果,力争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三)进一步发动群众,建立多种群防群调队伍。近几年,我们发动群众,陆续建立完善了社委会群众组织,现有治保会、民调委员会、刑释解教帮教小组等,这些群众组织为了社区的稳定和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尽心、尽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区两年来未发生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民事纠纷也大大减少。现在社区的环境变了,群众又有了安全感,更有了邻里之间、朋友之间那种宽容感、亲近感,前几年有些提出要换房的居民现在全部安居乐业了,其中有8户居民单位分了新房后也不愿搬出。
二、化解矛盾,改善关系及时调解,转化矛盾,改善邻里、家庭关系,是社区稳定的一
项重要内容。社委会十分重视社区各种矛盾纠纷的的协调处理。如26幢201室住户因爱好养鸟,经常把鸟笼挂在104室的窗户上,为此两家产生矛盾,言语比较激烈,26幢单元民调员主动上门调解,耐心说服,使矛盾得到化解,两户的关系和睦如初。35幢104室张某因养鸽子,便在楼顶盖了两间鸽舍,严重影响他人生活和安全,不少人对此意见很大,民调主任了解情况后,会同楼幢民调员找其谈心,肯定其爱护鸟类的活动,同时也指出:养鸟既使是有益活动也应遵守法规,遵守道德规范的道理。由于我们宣传到位,以情说理,终使其拆除鸽舍,还整个楼幢的平静。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更是社区稳定的重要方面。社区共有刑释解教人员11名,其中刑满释放人员6名,解除劳教人员5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经过改造后能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但也有个别人回归社会后思想改造不彻底,成为社会治安的消极因素。对此,民调会高度
重视这些人的教育转化工作。社区居民朱某,人称”无赖”,回来后找到社委会要求安排工作,并隔三差五到社委会吵闹,我们一边对他进行耐心帮教,一边尽力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使他真正感到政府的关心。去年底,朱某过42岁生日,居委会民调主任杨秀兰同志得到这一信息后,认为是一次做思想工作的好机会,代表社委会参加了朱某的宴请。席间,杨主任诚恳地对朱某说:今天我代表社委会一是来祝贺你的生日;二是希望你在不惑之年能更好地把握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要三思而行。一席语重心长的话语说得朱某在内的“铁哥们”连连点头称是。到现在朱某从未闹事、挑事,有时还能帮助社委会做一些清运垃圾等工作。居民群众反映他象变了个人似的。住在30幢的袁某劳改回来后,也常为一些小事惹事生非,一次,他母亲因养狗问题与门卫发生争执,袁某得知后就要去打门卫。杨主任立即找到袁某,向他反复讲了事情的原
委和小区的规定,并严肃指出,不能轻易闹事,要做好其母亲的工作,并向门卫赔礼道歉。经过说服教育,终于使其承认了错误。近来,袁某的思想一直较为稳定。目前整个社区7名劳教释放人员中,重新犯罪率始终保持“零”纪录。
三、建立制度,夯实基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五塘新村二段居民调解委员会从成立那天起就高度重视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先后制定了治保委员例会、社区矛盾排查分析会、民调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联系人等工作制度。为了方便民调工作,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了《社区委员会概况》、《社区委员会地形图》、《帮教对象人员名册》、做好民调工作努力创建安全文明社区
第四篇: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又称“社区矫治”、“非监禁矫正”,国外较常见的形式有缓刑、假释、暂时释放、社区服务、工作和学习释放等,它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社区矫正在许多国家的刑罚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惯用、常用的刑罚方式。在我国,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刑罚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在司法机关、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所确定的改造学习期间内,由司法所负责监管落实刑罚,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悔过自新,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方式。从职能概念上讲,是整合政法部门、社区等各方力量,着力对社区范围内的五类外执人员即假释、监外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等罪犯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改造的手段和方法。
社区矫正的功能和意义突显,有公认的六大功能,分别是:惩罚罪犯、教育罪犯、感化罪犯、塑造罪犯、控制罪犯和医治罪犯心理。可以说,社区矫正是一种不失监禁刑的威慑性又有更助于罪犯回归社会、促进和谐的独特效益。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行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改变行刑环境,提倡和实行“人文行刑”,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使之回归社会的需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也是合理配置行刑资源,减轻监狱等机构的行刑压力,降低社会行刑成本的要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从最初的试点到现在的全面推广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也从最初的投石问路,到现在的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的阶段。我们已充分认识到,社区矫正对罪犯的矫正作用凸显,作为一种非监禁刑,在与监禁刑对比上,有着后者无法比拟的优势,优先适用社区矫正对罪犯进行改造,提倡减轻对罪犯肉体和精神的摧残,以另一种“温情感化”方式,以较小的社会代价达到教育和改造罪犯的目的。实践证明,发展社区矫正,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制改革,是我国刑罚执行社会化和现代刑事司法非刑罚化的发展趋势。引入社会治理观念,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非监禁矫正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同时根据我对社区矫正工作的了解,由于社区矫正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该项制度的功能和性能的发挥,没有全面体现党和政府的政策关怀。以下简要分析一下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司法行政机关无社区矫正执法权,对矫正对象没有采取强制矫正的权力。目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依据仍然是两高、两院的《通知》、《意见》和各地方政策性文件,尚无社区矫正法出台,社区矫正立法滞后,法律对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没有明确规定,现实工作中矫正对象脱矫、漏矫、不做思想汇报、外出不请假现象严重,对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矫正对象,应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如果单靠省(市、区)出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收监规定,有悖法理。我国《立法法》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因为司法行政机关无强制收监权力,所以目前如需对矫正对象进行收监,大多实际上无法操作,只得事后寻求公安机关的协助,司法行政机关本身作为社区矫正工作业务的直接承担者,但又没有执法权,难免落得尴尬之境,所以应加强社区矫正立法,赋予司法行政机关强制矫正权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基层司法所人员及装备不足,无力完全满足社区矫正需求。目前基层社区矫正人员严重缺乏,相关装备不足,严重制约该项工作的开展。我国中西部基层司法所人员只有一两个,各地财政难以满足该项工作。因此,国家要从财力上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扶持,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最后,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社区监督者匮乏。社区矫正工作工作量大,任务重,仅仅依靠司法行政人员是不够的,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利用社区志愿者和社区监督者的一线优势,对矫正对象日常工作和生活进行管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早日回归社会。但现实中大多矫正社区缺乏矫正工作志愿者、社区监督,使社区矫正实施力度和效益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以下就规范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做好社区矫正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各相关部门要统一协调、积极配合,明确职责与分工。可以说,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已取得了初步成功,目前工作重心之一是规范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明确职责与分工。两高两部的《意见》规定: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相互支持、协调配合,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开展。社区矫正从试点开始,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密切配合下,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各部门统一协调,形成了较强的工作合力。
第二,加强对社区矫正业务各方面的保障,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序进行。首先是相关部门的业务配合,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劳动部门、社区(村)群众组织等应从业务上密切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发挥各自职能,各司其职,共同做好该项工作。其次是人员保障,目前社区矫正工作一线任务在基层司法所,这就对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求职业化和专业化,取得相应职业资格上岗,多用业务素质高和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配备司法干警,人力资源部门应对此应承担起争取编制,在招录司法行政编制人员应当优先考虑充实司法所,切实把好人员“入门”关,严格标准,择优选配。同时,应充分挖掘社区矫正的社会资源,加强选聘社区志愿者,监督工作者,做好司法所和社区的双重人力保障。再次是装备保障,基层司法所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薄弱,不少单位没有足够的办公用房,缺乏必要的办公、交通设施,具体包括基层司法所业务用警车、着装、通讯设备、文印、档案等方面。根据《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第七次计财装备工作会议文件汇编》报告称,不少司法行政机关装备保障标准相对偏低,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有的县司法局人均办公经费只有几百元,日常工作难以开展。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西部地区基层派出所、乡镇司法所、人民法庭建设规划》明确了中西部地区司法所的投资规模和建设期限。良好行使职能的基础是建立在完善的装备上的,为更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应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第三,加强社区矫正立法工作。我国社区矫正立法严重滞后,目前规范社区矫正试行工作的只有两高、两部联合出台的《通知》、《意见》和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至今未出台规范社区矫正的法律。由于法律的缺位,导致现阶段的社区矫正工作“无法可依”,必然制约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两高、两部《意见》指出:要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立法进程,探索建立中国特色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立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充分论证后制定。只有通过立法,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明确社区矫正性质,法律地位,内容,实施程序等,才能使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走向规范化、法制化道路,才能更好地开展该项工作。
第五篇:依托社区做好老干部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老干部工作纳入社区管理的步伐也日趋加快。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08]10号)文件,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则成了老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区目前的老干部也和其它县区的情况一样,进入了双高期,且居住分散。因此如何依托社区资源,真正把老干部“四就近”工作落到实处,是当前我区老干部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现阶段我区“四就近”工作的现状
1、老干部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属老干部局管理的老干部共有人,其中离休干部人,县处级以上退休干部人。近年来,我们通过对老干部生活、学习、医疗、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的老干部希望参加各类知识的学习;近的老干部表示最担心的问题是生活中无所事事、生病住院、生活孤独;近的老干部离退休之后主要精力用于家务和打麻将;仅占左右的老干部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示满意。的老干部认为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超过以上的老干部表示愿继续有所作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或未完成的心愿,处于日常生活少有人照料状态的近;近的表示“身体
健康,心情愉快”;在居住方面,与子女同住的占独居的占。超过的老干部认为在身体不适时,最好的就诊方式是到离家较近的医院。调查表明,老干部在进入“双高期”后,迫切需要全方位的整体服务。
二、我区老干部“四就近”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深。
首先是有的老干部认为,进社区是将他们当作“包袱”推向社会,因而与原单位脱离了关系,成了“社会老人”。二是有的社区认为,社区服务主要是针对社区弱势群体和社会老人,而老干部待遇较高,无须提供服务,再者为老干部服务是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原单位的事,与社区无关。三是领导的认识不够到位。认为老干部工作政策性强,只要不出问题就是做好了老干部工作。因而老干部工作很难纳入各级领导的决策范围。包括社区的工作人员同样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社区主要工作大多为上级各个部门布臵的硬性任务,包括劳动、卫生等,涉及到社区居民生活各个方面。在人员少,任务繁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有些工作人员对老干部工作认识不强。通过调研,有些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老干部工作“四就近”。更不要提一些更具体的东西了。因此,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是当前极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四就近”工作的最大障碍。
2、管理服务不全面。
我区社区管理服务老干部工作当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服务管理项目不多。对老干部管理服务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生活照料等家政服务方面,对象多为高龄、多病、无法定赡养人的老干部群体。这对于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服务管理形式不多。主要是依托社区现有的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或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和设立的家政服务中心为老干部服务。大部分老干部对社区的服务管理难以认同。通过问卷调查,我区老干部对社区服务的满意率不足50%。资源整合利用率较低。三是服务管理经费不足。很多社区表示,经费缺乏是社区老干部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的主要原因。以大学路桃园社区为例,该社区通过各种渠道,在困难帮扶、发挥作用、就近医疗等方面工作都相对比较扎实,但因为社区条件和场地以及经费等各种原因,老干部活动场地则相当简陋。因此老干部就近活动、就近学习方面则相对困难,难以纳入其工作议题。
3、发挥老干部的作用不明显。
“四就近”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如何积极发挥老干部在经济建设、社区建设以及城市发展的作用。但是在这一方面我们的社区做的还是明显不够。一是受市场经济影响和各种利益的驱动,大部分老干部多取向劳动报酬,无偿为社区服务的老干部,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二是社区为提供老
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很少,只在一些示范性的社区建设中,建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成立了各种老干部自娱自乐的队伍。三是得到社区的重视与支持不够。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老干部工作难以列入社区工作的议事日程,在组织动员、人员经费、机构的建立等方面,难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提供有效平台。
4、制度不够完善
我区大部分社区“四就近”工作的相关制度都不够完善。包括党建、就医、便民服务、就近学习娱乐以及考评等相关方面。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社区工作也做了,辖区内的老同志也认可,但就是缺少相关的文件资料等信息。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被动的局面。
二、改进和加强社区“四就近”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1、提高认识,认真贯彻实施有关政策法规。
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离退休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开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新局面,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良好条件”。河南省委组织部《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四就近”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发挥社区优势,利用社区资源为离退休干部晚年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是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是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离退休干部的迫切需要。”中央、省、市的文件精神充分说明了老干部工作是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是召开全区老干部“四就近”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各乡、镇、办分管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和专干以及社区书记参加。会上宣读省、市关于“四就近”工作的文件精神,使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构建党政领导、老干部工作部门牵头、老干部原单位和社区办理,相关单位支持参与共建的工作格局。二是要依托社区,加大对老干部“四就近”工作的宣传力度。使老干部适应管理体制的转变,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做到与时俱进,尽快适应社区服务、融入社区生活。
2、在社区老干部管理服务方面,可以借鉴兄弟县区的经验
市委老干部局在 月 日 在上街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了关于全市老干部工作“四就近”的交流观摩会,会上上街
区老干部“四就近”工作就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该区健全的“四就近”管理服务制度以及试点参考模式等,对我区的社区老干部工作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多组织社区党支部书记或老干部工作人员深入到先进的兄弟社区参观交流,借鉴经验,取长补短。
3、完善各项制度,使老干部“四就近”工作纳入年终考评 3.1、完善各项制度,使社区老干部工作有所依据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完善社区老干部工作的各项制度是让老干部“四就近”工作上升到另一个高度的重要手段。首先老干部局要出台包括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就近参加活动以及联系老干部、走访慰问老干部、社区老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等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并下发到各基层,基层社区再根据自身的软硬件情况制订付合该社区条件的社区老干部工作制度。
3.2、将“四就近”工作纳入到年终考评
年初将老干部“四就近”工作纳入到全区目标考评细则进行千分量化并下发到办事处,今后“四就近”工作将成为我区老干部工作的考核重点。以区委组织部的名义对基层加强考核力度,对做得好的社区实行加分,年底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可以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鼓励社区发
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老干部工作的新举措,营造各具特色的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老干部“四就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需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作为我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做工作,实实在在做工作,确保老干部“四就近”工作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