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字里行间是解放思想
学者析读胡锦涛报告:字里行间是解放思想
2008-12-18 21:31:04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八日电(记者 孙宇挺)中央党校党建部蔡霞教授今天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上午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虽没有专辟一处阐述解放思想,但是解放思想却贯穿在讲话的各个段落。
蔡霞说,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贯穿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解放思想,是解放思想推动中国改革,是改革推动中国变化,没有解放思想,现在中国发生的一切都不可能。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做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
蔡霞认为,“即使在三十年改革中创建的有效的东西,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胡锦涛总书记今天的长篇报告字里行间处处透出解放思想的含义。”
在胡锦涛讲话中,位列三十年改革开放经验总结第一条的就是“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胡锦涛用“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排比,阐述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在十七大报告中,十个“结合”每个只是简单一句话,而在今天胡锦涛的讲话中,每一句话都用一个段落加以仔细阐述,解放思想的理念更是贯穿其中。
蔡霞说,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成为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就之一,但是如何做好,却有不同意见,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打破既得利益者阻挠和惯性力量的制约。
蔡霞表示,只有顺应改革,解放思想,才能够发挥全党智慧,集中人民智慧,寻找到社会主义在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获得制度发展的空间,社会主义才有生命力,中共才有自己的生机和活力,党的先进性才能有新的体现,才能长期执政。完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二篇:什么是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客观事物不断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随之发展变化。解放思想就能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活力。
通过紧扣当前形势,结合实际,认真对照,不足之处主要是思想观念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理念不新、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看问题、干工作、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上缺乏见识和气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作风没有真正树立的问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风没有真正树立的问题。对群众工作缺乏激情,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风没有真正树立的问题。
为了使这场大讨论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解决自已的不足。
首先通过干部职工之间通过交心谈心、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相互征求意见建议。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回避矛盾,又不纠缠细枝末节,不搞无原则纠纷。本着对干部职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真诚帮助他人认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指出问题要明确,不能避重就轻,甚至以成绩代替问题。通过交谈,年轻教师们说,参与到大讨论中来,尤其是有机会与老教师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受益非常明显。一是掌握了以往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点,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二是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努力方向,明白了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任务教师要适应发展,更新观念。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切实解放思想,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以思想大解放带来工作的大活力,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永葆生机的源泉。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1
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实践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其次是扩大开放,树立人人都是学校主人,个个都是发展的重要一环的观念,要强化发展意识和开放需求,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理念,是促进学校不断提升层次、提高质量、增强特色、增进效益的助推器;明确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与办学特色,以育人统揽全局,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其三是要敢于转变工作作风。转变作风。加快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大讨论活动,利用一切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篇目文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深对党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发扬革命传统,要创新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充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把握好原则性。同时,在教学中要能够开拓创新,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拉近距离,热情的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工作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的好教师,不负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期望,多为社会培养人才。
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稳定、更和谐。
第三篇:解放思想是永恒主题
解放思想是永恒主题
当全市人民阔步迈入“十一五”之际,济宁的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首要的必须把解放思想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以新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经济社会大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成为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
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认识不断飞跃的过程。可以说我们每一步发展都遇到了思想障碍,都有过犹豫、疑虑和担心。而每一步我们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从旧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习惯势力包围中突破出来,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我们先后破除了个人迷信的桎梏,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摆脱了姓“社”姓“资”的争论,克服了姓“公”姓“私”的羁绊,一步步确立了实践的标准、生产力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一步步树立了改革开放的观念、市场经济的观念、科学发展的观念,一步步实现了翻番的目标、温饱的目标、小康的目标。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提高。
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源头活水。这些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步步深入地推动解放思想,针对各个时期所面临的不同形势任务、不同机遇挑战,有的放矢地开展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解放思想活动,曾经开展的几次大讨论都收到了显著成效。特别是2003年省委、市委工作会议之后,我们的思想解放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干事创业的热潮,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济宁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事实告诉我们,解放思想的能量是无穷的,威力是巨大的。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解放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就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就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从来就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永恒的主题。在每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都首先面临着解放思想的新任务,需要以新的思想解放打开发展的新通道,开创发展的新局面。如果我们停步不前,认识落后于形势的变化,原来解放思想的成果就可能变成新一轮发展的思想障碍。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站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发展,必须以更高的层次、更高的境界、更高的要求,重新审视我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水平,以改革的思路、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方法、新机制,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
时代呼唤新的思想解放。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改革、大开放、大创新的时代。“十一五”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当前,世界经济全面回升,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大范围的产业转移、大幅度的产业升级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各地都在抢抓先机加快发展。发达地区改革开放力度之大、经济发展势头之强、城市面貌变化之快,超乎想象。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我们已经无安可居。对照先进找差距,我们差就差在思想境界、胆识气魄、思路办法、创业精神上。同样是干事创业,人家是在干大事创大业;同样是加快发展,人家是在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们的观念不如人家新,气魄不如人家大,办法不如人家多,干劲不如人家足。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就没道理,不发展就是死路一条。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思想障碍,思想不解放、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发展就无从谈起。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新的思想解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实质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济宁优势多、基础好、潜力大。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不断进取,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充满活力。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还有很大差距,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层次和素质依然偏低,体制机制制约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经济增长方式亟需转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要解决这些问题,靠什么?靠解放思想。惟有解放思想,才能打开视野打开思路,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才能把思想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济宁大地迫切需要一场新的思想解放。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曾经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产生了伟大的思想,这方热土始终保持了勃勃生机。但是,跳出济宁看济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的标准重新审视自我,思想不够解放,精神不够振奋,环境不够优良,依然是制约济宁发展的最大障碍。发展快一点就自我感觉良好,小成即满,小富即安,标准不高,缺乏大追求。工作有差距不是从自身找原因,反而落后有理。有的干部四平八稳当太平官,一事当前“怕”字当头,怕担风险、怕负责任、怕出漏子,放不开胆子、迈不开步子、闯不出路子;有的坐而论道、好大喜功;有的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甚至造成政策梗阻、工作棚架、政令不畅。体制机制创新顾虑重重、步履维艰,各种条条框框依然很多。有的只顾局部或个体利益,不顾发展大局;有的部门揽权不放、教条死板;有的地方“三乱”问题屡禁不绝、时有反弹。考核监督不到位,责任不清,赏罚不明,不少干部肩上没担子,心中没压力,士气不旺,松松垮垮。凡此种种,迫切需要经受一场新的思想解放的洗礼,切实从触动思想、触及灵魂上作一番深刻思考。惟有直面现实,正视差距,才能从自我满足的虚幻中警醒过来,从不思进取的萎靡中振奋起来,从畏难发愁的悲观中解脱出来,学习先进地区的创业精神、干事胆识、科学态度,切实增强拼搏意识、开拓意识、争先意识,始终做到对事业有激情、对工作有热情、对群众有感情,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言败。
蓝图已绘就,目标已明确。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实现新发展,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贯穿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贯穿到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只要我们高扬解放思想的旗帜,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就能闯出一条加快发展的宽路子,干出一片科学发展的新天地!
第四篇:读《字里行间的哲学》感受
今年暑假我读的书是美国著名学者梅尔泽的作品《字里行间的哲学》,这本书是今年《中国教育报》推荐给全国教师阅读的,同时他也是一本晦涩难读的书。讲述了西方被遗忘的隐微写作史以及和他的阅读方式。这本书字字珠玑,字字真言。我细细的读了其中的第二部分“哲学隐微主义的四种形式”中阐述了“晦涩”再教育方面的益处:教学性隐微主义。梅尔泽强调必须要读书,但是表述了读书也是有危害的,例如:读书会使你有智慧,以至于你会产生错觉,觉得自己学富五车,精明老练。正如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弥尔顿所说的那样“精通书本,自身浅薄”。如何克服这种危害呢?实际上作者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读书要强迫我们自己去思考,在思考中训练我们的思维。真理是藏在各种形象的背后,阅读晦涩的书有助于训练我们深思熟虑的思想,改善我们的心灵。那么我们说作为老师,成年人要读什么样的书?答案也很简单:好书。什么是好书?晦涩、难读的书。读书的另一个危害是会使读者对作者或权威产生过度的信任和依赖。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西塞罗在其著作中表述相信老师的重量不如亲自论证的的重量。例如,数学中学生去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不如去验证这个公式的正确。论证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发现的过程所以,读书过程中让自己去发现,引导学生去发现。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模式就是这样。作者提出读书的两个危害,真是危害吗?叫我们不要去读书吗?当然不是。其实是他再告诉我们如何做到真正的阅读,一是选择好的读本,选择让我们有思考的书本。其次是阅读的方法,读中发现。各位家长、老师、同学,你们知道世界阅读日是哪一天吗?对了,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有媒体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读书的调查,“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看书21本,日本人平均每人每年看书17本,而我国平均每人每年不到3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犹太人读书是中国人的21倍。
让我们来看一看和犹太人有关的数字和名单: 全美200名最有影响的名人中﹐犹太人占一半﹔ 全美近100名诺贝尔奖得主﹐犹太人占近一半﹔ 全美名牌大学教授﹐犹太人占三分之一﹔ 全球最有钱的企业家﹐犹太人占一半……
当看到这一组数据时,我们不能不感慨:阅读改变命运!在阅读成为全民共识后,我们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只能回答两个字:堪忧。
一是阅读量不足。有的孩子少的可怜,除了语文数学,估计就寥寥无几了。其次是孩子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不够。仔细观察孩子阅读的书籍,大部分是漫画,图多字少,书的质量不高。就是前面说的好书太少。
还有就是家长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孩子整天不是在学校读书吗,还要读什么课外书,这不是耽误学习时间吗?家长不重视,孩子的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将来发展会形成后劲不足。
还有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我们孩子的阅读缺少含金量——泛泛而读代替深度阅读,孩子关注的只是书中有趣的情节内容,缺少思考、分析与感悟。
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能在学校、家庭掀起读书的风暴,我们不仅要倡导师生共读,更要鼓励亲子共读。老师和家长联起手来为孩子创造一个阅读的场,让他们徜徉于书的海洋,在阅读中获得成长。老师们、家长们,让我们去反思当下的现状,重视阅读的力量,改变我们的思维,为孩子撑起一片“悦”读的蓝天(愉悦的悦)!
最后给大家大家诵读一首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作为我今天分享结束语:
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五篇:解放思想是改革的先导
尊敬的党组织:
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一刻: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解放思想的壮举的感召下,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揭开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的序幕。文章的主要撰写者胡福明当时是南京大学哲学系一名青年教师,而今,78岁的胡福明已是满头白发,他坚信:解放思想是改革的先导,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近日,记者专访胡福明,谈思想解放,谈改革变化。
从贫穷落后到总体小康
“两次全会时隔35年,但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解放思想。”谈及两次全会,胡福明说,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结束不久,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5年前,中国有2.5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现在我们早已实现了温饱,并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
胡福明回忆说,计划经济时期,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不影响,这极大伤害了劳动者积极性,把资源、技术统统框死了。因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调动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使大家都认识到,现代化建设要有科学、要有技术、要有教育。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番谈话解除了“姓社姓资”的禁锢,冲破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极大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思想的解放,使我们不断冲破重重障碍,释放了社会创造的活力。”胡福明说。如今,我们早已改变了过去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难的面貌,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速度引人瞩目。令人更加振奋的是,这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由基础性提高到决定性的层面,这意味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又跨出实质性一步。
从“臭老九”到最受尊敬的人
观念的桎梏一旦突破,就会推动实践产生裂变式的发展。谈及思想解放对教育事业的意义和作用,胡福明感慨万千:“35年前,我在南京大学任教,学校教职工全部住在筒子楼,一户一间,三代同室的现象十分普遍,现在教师住进了漂亮的公寓楼,一家一套,待遇大大提高,而这背后正是教师地位的深刻变化。”“文革”期间,教师被称作“臭老九”,饱受歧视,待遇差、地位低,没有发展前途,教师走路都要低着头,丝毫没有国家主人翁的精神面貌。1978年解放思想后,知识分子摘掉了“臭老九”的帽子。
思想解放不仅让教师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激活了教育事业的一潭死水。胡福明说,从1978年开始,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展开了一场关于“教育本质与职能”的讨论,这场讨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逐步促成了“教育既服务上层建筑,又服务生产力”“教育既促进社会发展,又促进人的发展”等基本共识。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将教育确定为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此后历届党代表大会,无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战略地位的阐述,也由促进经济发展到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再到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深刻、全面。35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689万人,比1978年增长16.1倍。“今天,我还读到一个数据,近5年回国的留学人员近80万人,接近前30年的3倍,这对于解放思想前,国人根深蒂固地认为‘中国人决不能到资本主义的大染缸里学习’,是个天翻地覆的变化。”胡福明说。从国际经验看,凡是实现经济腾飞的国家,必先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他相信,在教育领域不断解放思想、高举改革旗帜的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从单调贫乏到丰富多彩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5年,也是中国文化事业大踏步前进的35年。谈及文化事业,胡福明说,文化事业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激流中踏浪奋进。解放思想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其单一贫乏,除了“八大样板戏”之外,其他文艺作品都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大批中外文学名著被列为禁书,以‘毒草’的名义被查抄、查禁和焚烧。”回忆当时场景,胡福明记忆犹新。
1978年解放思想后,文化事业得到重生。在文化方面的改革也是老百姓切身能感受到的,不仅各种书店、图书馆、文化站都有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人们接触文化的渠道也更为便捷多样: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使得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化触手可及,充分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进入寻常百姓家,一批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不断感染着、丰富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看到精神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方式更加多元。”胡福明说,不可否认,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社会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看什么,不看什么,这些都难以管理,对此,我们必须提升人民群众文化鉴别力,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汇报人:xiexie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