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师应该教什么
语文教师应该教什么
最近拜读了我校教科室刚刚发给每位教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没有老师的语文课》这篇文章让我陷入了沉思。这篇文章是讲李希贵校长在山东高密四中任教时,有一年,高一新扩建的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当同学们感到实在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他们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来。”学生们依靠自学,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让语文学科的老师们感到惊讶又尴尬的是:这两个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并不比其他班级差,在阅读题目和写作上的表现,比其他平行班还要略胜一筹。李希贵说,这件事情使得他们开始思考:我们语文老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在课堂上付出的那些汗水和努力到底能起什么作用?李希贵老师的话让我沉思良久。正值研修,结合新修订的课标,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课堂上真正交给学生的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再者就是语文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大量的阅读,让阅读为孩子的语文成绩助跑。
第二篇:语文教学应该怎样教
最近连续听了60多节语文随堂课,常常有一些惊喜,尤其是那些构思精巧、韵味悠远的课,总让人按捺不住兴奋。但也不时有一些焦虑,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课改以后又冒出了一些新问题,感到事关重大,必须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高度注意。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已经非常悠久,具有丰厚的积淀。语文教学应该怎样教,课怎样上才有好的教学效果,历史其实已经形成了很好的路径。但是,我们教学一线的一些同志对语文教学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语文学科的特质缺乏准确的把握,对语文教学的传统缺乏继承的意识,对语文教学的路径缺乏探究的行动,加之本身教学态度、教学素养的缺失,造成语文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不能教出语文的滋味,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削弱了语文教学的效益,不能尽展祖国优美文字内存的魅力。
语文老师要有底线意识,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独特的规律,遵守学科个性,坚守教学法则,切实保证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能够完成,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展示语文学科魅力,尽可能培养学生优秀的语文素养,尽可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1、依体而教,让学生明晰文体之特,有径感悟作品之美。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有个很大的弊端,老师教课文,不管什么文体,都是依式而教,统一的格式:字词疏通、整体感知线索结构、主题分析、特色领略,不注意根据文体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路径,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作品的独特魅力。
现行的语文教材是文体型的,教学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根据文体设计和组织教学,所谓依体而教。只有学生先把握了文体特点,才能根据文体的要素去理解课文的结构、主题和技巧。脱离了文体的分析,很可能就是浮于表面,不能登堂入室。比如小说,它有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但首先它是虚构的,它有突转、象征、超然等特性,其人物形象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杂取种种人而成为一个,把握了这些,才能真正地认识作品形象,理解课文题旨。比如《斑羚飞渡》,有人说动物这么通人性,其实是一种虚构,但表达的是一种象征。知道了这一点,就不要在斑羚做了什么上纠缠,而研究她为什么这样做和做了以后的意义。比如《范进中举》,胡屠户一个嘴巴就把范进打醒了,《最后一课》,一节法语课就让小佛朗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中这是不真实的,但艺术是真实的。这是一种突转,是一种艺术的思维,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才能避免简单地把生活中的形象与小说中的形象对号入座,感悟艺术创作的魅力,并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戏剧怎么教?像《陈毅市长》、《雷雨》,首先要让孩子搞清楚三一律,然后找出戏剧冲突,在此基础上再去分析形象、主题之类,而不是教了《雷雨》,只纠缠于周朴园是好人坏人,坏到什么地步等等。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学了十几年语文,大多数就喜欢读读文学类作品,议论类、说明类、应用类作品,他们不要读,也写不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老师缺乏依体而教的意识和探究,不能把那些文体的特点和美点充分地展示给学生,自然就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2、注重设计,让学生真正喜欢课文,强烈感受文本独特。
语文老师应该是设计师,教学每一篇课文都要精心设计,都要让学生感觉出美来,从而激发阅读的热情。现在的课堂教学给人的感觉是教学流程比较呆滞,看不出老师研究课文后精心设计教学的痕迹。一些学校集体备课,不同老师教同一篇课文,教案如此相似,没有自己的独立研究、思考、设计。如此教学,不可能带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学生也就不能通过老师的精妙构思而对课文产生强烈感情。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位老师教鲁迅的小说《药》,巧用三个标点符号设计流程: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药字,在右下方填上一个小小的句号,说这是一个关于药的故事,同学们陷入沉思,纷纷沉浸入对故事的回忆中;当大家带着沉重的心情又重温了一遍故事情节以后,老师又在药的后面加了一个问号,让学生去提出疑问。学生纷纷献疑:华老栓怎么这样愚昧,花光全部积蓄用不能治病的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痨病,而且满怀希望?革命者的鲜血成了愚昧者给儿子治病的药,这里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标题‘药’难道就是一般意义上治病的药吗?一个个问题正是打开作品内文的钥匙,同学们的认真思考和热烈讨论,就把课文教学一步步引向作品的深处;课堂进行到尾声,老师又在药后面写上一个感叹号,学生顿时热情高涨,纷纷举手慷慨激昂:这是辛亥革命的悲剧!我们要思考悲剧何以会发生!拯救黑暗的中国需要一副真正的良药!拯救民族首先要拯救国民的灵魂!我们要对愚昧的民众下一记猛药,唤醒他们的灵魂!这堂课,老师的设计何等的自然精巧,而产生的教学效果又是何等的强烈!语文老师呀,绝不能做一个文字的搬运工,而要坚决做一个文字的建筑师,只有这样,你才能把学生真正带进文字的王国,去接受美丽的熏陶。
对学生来说,语文老师是向导,走进课文这路怎么走,有了精巧设计就会曲径通幽,登堂入室。没有设计呢,就会到处转悠,迷失方向,最后晕晕乎乎,甚至走不出来。而且从课堂教学的节奏来说,精心设计的课有张有弛,风生水起,避免了平铺直叙,容易引人入胜。所以我们必须坚决杜绝没有设计的语文课。
3、强化朗读,让学生多通道直面课文,充分感知语言魅力。
从古到今,语文教学有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朗读,佳文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学生自然会得到道的熏染和学的悟觉。现在的课堂,学生朗读的声音是越来越少了,老师在刻意地分析,学生在被动地思考,架空于文本之上,游离于文本之外,除了抽象的条条干干,学生没有血肉的亲切,这样的分析越多,学生的感性认识就越少,根本谈不到对母语味道的咂摸。
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母语的特点,架设四通八达的朗读通道,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读中品、读中悟、读中受熏染。而教师则要精于朗读之道:可以自由朗读。以学生熟悉课文、了解课文大概为目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自在地放声朗读课文,读完能勾勒出文章的轮廓;可以沉思细读。学生根据老师或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从课文中寻求答案,一边细细地读,一边静静地思,读思结合,思读有悟;可以协作精读。选择精美的语段进行探究性朗读,一些问题不是读读就能理解,需要大家协作,在读与商量中获得对作品的真情悟觉;可以理性品读。透过字面,跳过大量的感性文字,学生边朗读边品味,获得哲理的启迪、人生的感悟。像教学张洁的《我的四季》、《散步》这样的散文,必须让学生去进行带着思想的品读;可以配乐美读。这是一种欣赏性的朗读,学生把握了作品的精髓,在音乐的伴奏下,醉着心儿朗读作品,领略文章的形之美、情之美、意之美、言之美,沉浸在美轮美奂的境界之中;可以集体演读。这种朗读,师生共同参与,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尾声,以形成高潮,创造余音绕梁的效应,颇像文艺节目中的诗歌朗诵,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震撼力。余映潮老师很推崇这种朗读方法。校园是读书的地方,课堂更是读书的场所。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把书本捧起来,把眼睛盯上去,把声音放开来,有情有声、有滋有味、有觉有悟地朗读课文,让朗朗的书声流进心田,让美丽的意境永驻心间。没有读书声的语文教学是缺失的教学,没有抑扬顿挫的朗朗书声的课堂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4、大局着意,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整体感,渐次形成作品和学科的系统。
园林也好,建筑也好,整体的才能是美好的,残缺的、支离破碎的很难让人产生美感。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也是这样。现在我们有些老师比较地忽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常常是讲到哪里是哪里,课堂教学没有整体感,给人残缺的感觉,严重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这种倾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每篇课文的教学必须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例: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典范的记叙文,教这篇课文,我们要分析阿长这个特殊的形象,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欣赏作者采用铺垫蓄势、对比衬托手法所产生的效果,还要引导学生借鉴本文的结构和手法去写自己熟悉的或难忘的人和事。但所有这些都必须有一个前提,这就是首先必须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写的主要人物是阿长,把作者写阿长的几件事要弄清楚罗列起来,并对阿长的人物性格有所把握,即既粗俗、迷信、守旧,又善良、热心、忠厚、乐于助人,能感觉到作者写阿长主要是通过先抑后扬和对比衬托的手法来表现。我们说,学生有了这种感知,理解起课文来就顺畅了,下面随便分析哪一个角度或者片段,学生就能在作品整体的框架下,从容不迫地去思考和分析。如果不讲究教学的整体性,就顺着课文读读讲讲,或者拉上来就分析人物形象、写作技法之类,学生就会不知所云,思维就会被弄乱,到课文中找答案,那课文在学生眼里也是斑驳散乱,找不到内在的逻辑层次,自然没有美感可言。
其次,一篇课文如果要几课时教完,每一课时都要相对独立完整,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自成体系的教学内容,有完整有致的教学流程,而学生呢,也有实实在在的知能收益。
第三,要通过一节课一节课、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积淀的基础上,形成语文学科独有的知识系统与结构,完善全面的语文能力的建构,真正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能自觉地运用语文工具去生活、工作、创造,优化自己的语文人生。
5、相机穿插,让学生充分了解背景性材料,准确把握作品意图。
阅读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一定要让学生了解作品所涉及的一些背景性材料,这是解开文章思想的一把钥匙,所谓知时论事、知人论事、知境论事。现在教学中有种倾向,以为介绍写作背景之类是一种老掉牙的程式,所以老师不屑于向学生介绍写作的背景以及其他相关的背景性资料,不注意研究作者的思想和写作意图,只从文字上去研究揣摩,导致对作品的理解隔靴搔痒。有的甚至打着多元解读的旗号,弃特定的写作背景于不顾,主观臆测,自说自话,这自然严重影响对作品的正确把握,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缜密性、准确性的培养。当然,介绍背景性材料要与课堂教学的流程推进有机结合,相机穿插,相切相融,避免生硬,真正成为作品教学的有机组成。
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从字面上阅读,也能感受作品的气势,但要真正走进作品,就必须对作者的境遇、写作的背景、赤壁之战的过程、三国重要的历史人物等背景性的东西有充分的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教学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相机向学生作必要的介绍。学生初步阅读作品之后,就要介绍苏轼在词风上所作的里程碑式的贡献,让学生感受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豪放;在欣赏江山如画的美景时,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壮阔,让学生感受建功立业的辉煌;在再现周瑜英姿的时候,就要联系三国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让学生对周瑜产生由衷的敬佩;在词人感叹人生时,自然要介绍作者生平经历与所遭受的挫折,让学生悟到词人想干一番事业的雄心&&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和流程的推进,适时穿插背景性的材料,就让学生把作品放在特定的情境下理解,自然能够获得比较真切和全面的把握。
能进入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文章合为时而作,作品的思想、作品的技艺,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如果不把孩子带进那特定的时期,就难以真正把文章读懂读透,语文学习就可能只懂得了一些皮毛。至于介绍背景用什么样的方法,在什么时候介绍,那当然是根据教学的需要相机而动,但把背景置于一边显然是语文教学的大忌。再说我们让学生写作文,也要指导他们写出时代的声音,绝不能无病呻吟。
6、讲于当讲,让学生悟出课文之韵,充分品酌文章原味。
在坚决反对讲风太盛的时代背景下,现在的课堂教学,满堂灌少了,但满堂问又充彻课堂,看似的热热闹闹中,学生学习的目标性不是太明,深蕴于作品中的韵味并不能真正体味,也就难以实现真正的获益。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毕竟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层面,必要时老师的品鉴、点拨、引导会成为学生登堂入室的台阶。于漪老师在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庄文中的信中指出:我听了一点课,不多,给我的印象是满堂问,满堂闹,现在还有几个教师能侃侃而谈满堂灌?于老师当然不是鼓吹满堂灌,她是希望语文老师还是要有一点讲的功底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对一些不讲学生难以懂、难以通、难以悟的语文材料,还是要精要地讲,不让学生停留在皮毛层面,而是进入深层,实现对作品的真正把握。
一次听一位老师教沈从文的《边城》,有个学生大胆提出了这样的疑惑:三十年代是个烽火硝烟的年代,作者为什么要回避时代主题,选择那闭塞的荒野边城来进行世外桃源般的描写?这里,我多希望老师来一点侃侃而谈,介绍作者的成长经历和人生观念,分析写作的特殊背景,让学生能透过作品形象真挚纯美的心灵世界,去呼应作者田园牧歌般的生命追求,去感受人生本色质朴的生命主张。然而,这位老师没有讲,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讨论,弄了半天,也没理出个头绪来。课后我和执教者交流,我说,你为什么不来点诗画般的语言,为什么不去大胆煽情?执教老师说现在不是提倡少讲嘛?我说不错,但当讲不讲,你会让作品的神韵跑掉的,你看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能体味到作者表达的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吗?
我们不能望讲生畏。语文老师应该有讲的天赋,关键是要把握讲的分寸。只有老师讲于当讲,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传授和点拨,化浅显为深邃,化模糊为清晰,化似是而非为击中肯綮,真正把握作品所内蕴的内容美、结构美、技法美、文字美。
7、以读促写,让学生叹服课文之美,同时找到写作路径。
语文教学是让学生感知母语的魅力,欣赏各种文体文章的美丽,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让学生会写作,会写出各种文体的文章或片段,会写出自己想写、有兴趣写的作品来。所以教学过程必须贯穿一个主题词写,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紧地揉合在一起,以读带写,以读促写,以读引写,以读提升写的水平。
广西柳州四十六中秦思老师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学生一起品味诗歌的语言、推敲重点的词语时,处处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假设自己是诗人会怎样表达,会怎样遣词造句。教学高潮处,老师让学生吟诵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借助想象,把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寄托给天上的世界,编织成美妙的诗句。学生异常的活跃,仿照郭沫若的诗句,纷纷做起了小诗人: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快乐的天堂。那快乐无忧的生活,定没有考试的烦恼!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丰富的书房,我想阅读的书籍,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尽情欣赏!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舒服的床铺,那柔软的白云被子,定能让我睡个饱!这样的以读促写,是激发兴趣,也是教给方法,让学生读了后爱写作,会写作,体现出鲜明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性。以写贯穿,搭梯引路,以读促写,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
当然,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个浸润的过程,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出现为写作而教学的痕迹,一切要讲究圆润,一切要恰到好处。写作水平也不仅仅指书面写作,口头表达同样是写作的重要方面。
8、交互链接,让学生领略例文美丽,自觉走向课外世界。
课文无非是例子,一方面,我们要把例子教好,实现解一例,会一类,带一片的教学旨归;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由此及彼,借助例子,为学生引出博大的语文世界来。
语文教师教语文,在让学生充分领略课文美丽的基础上,一定要有两项基本功:一是把课文与相关作品连缀起来,形成一条美文链,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和感悟。甘肃金昌市金川公司六中刘航军老师教冰心的《纸船》,在带着孩子充分理解了作者用托物言情的手法表达对母亲爱和思念的情怀以后,围绕母爱主题,把学生带向课外的世界,与他们一起品味冰心的《繁星》102、童子的《记忆里有一盏煤油灯》、孟郊的《游子吟》、泰戈尔的《金色花》、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教者自己的下水作品《树的心愿》等作品,通过古今中外母爱作品的广泛浏览,让学生笼罩在浓浓的母爱氛围中,在接受文学熏陶、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拓宽视野,丰富积累。这样的语文课语文味很浓,需要老师的丰厚积淀和备课的惨淡经营;二是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沟通起来,形成一个阅读场,让学生有读不完的佳作。通过教学,要为学生打开一扇又一扇的窗户,映入丰富的阅读世界,真正让孩子伴着阅读成长。江苏如东实验中学李凤老师教郭沫若的《白鹭》,在进行了一系列诸如形象绘描、风韵品味、背景链接、感受抒发、理性把握等环节以后,把学生引向课外的世界,让他们去阅读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白居易《白鹭》(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等,让学生通过古诗的阅读更美地映像白鹭,同时又增加古典的积累、文学的熏染。这种引领,学生是很感兴趣的,而且教学的效果远远高出课堂教学本身。
语文教学承载着重要的教书育人的重任,无论如何马虎不得。很多人批评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我听了大量的课以后,深有同感。我想,语文老师不能怠慢了语文课,他应该有一种自觉,保证日常的语文教学要运行在正常的轨道上。保住了语文教学的底线,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基本质量,才能为语文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论文《小学语文到底应该怎么教》
小学语文教学到底该怎么教
利州区北街小学 吴玉
薄薄几本书,美美几篇文,读起来或朗朗上口,或发人深省。这么些文章,我们的教育专家一次又一次呼吁教师们:你们要带领学生反复读,要把每一本书读厚,把每一个问题剖深!每每此时,我就羡慕古时候的教书先生,不用给学生不停地讲。也很赞赏古时候的孩子,看似囫囵吞枣地读,也不用练那么多题,照样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出了那么多还那么优秀的文学作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由得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到底该怎样教?
闲暇之际,总不忘去翻翻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标》,它是我们教学行为的总舵手。其实课标给小学语文教学分了阶段:第一阶段:一二年级,主要是识字教学; 第二阶段,三四年级主要是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比如教学叙事课文,教给它们什么是六要素,教学游记,教给他们写游记的顺序,教学写人的课文,教给他们怎么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的内心,品格等;第三阶段:到了五六年级,就是一些综合性教学,主要是培养一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了。可现实中的语文教学,是异彩纷呈,各大流派施展浑身解数,争奇斗艳,煞是热闹。但平静过后,往往有如我的凡人们在思考,语文真是这么教的吗?
本人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并非“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的一堂课教学目标必须有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度。本人以为教师在实施教学目标时虽然是有意识的,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无意识的渗透,否则,那不叫语文教学,那叫生吞活剥。
有时我们也深感,教材中为了完成某一个主题教学,编者们会牵强附会地把一些类似教材放在这一单元组,殊不知有些作者的文章有其个性内容,勉强地按这些要求去做,就失去了教材本身应该带给读者(学生)的个性的享受。况且,一本《教参》,很多时候左右着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和内化,有时候甚至充当标准答案的角色,难道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教这些东西?教师的教学也要个性化,应该不仅仅指教学方法或风格,也应该包括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理解、处理、内化。
纵观成功的教育经验,大的方面就是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至于怎么解决则是学会发现问题后的另一个教育目的:学会独立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正是如此,会学习的人要会思考,其中包括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所以孔夫子就说:“学而不思则罔。”本人认为,处理教材,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考虑的并非怎么去教,教师自己首先要去读懂这篇文章,哪怕只懂一点!只有懂得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编者的编组意图,明白了应该教什么,才能着手思考怎么教。否则,手段再高明,而后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没能提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读写层面或会做几个语文试题的初级阶段。
其实作为基础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的。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使疲乏的学生重新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同时,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也至关重要。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当然,一支粉笔的教学时代虽渐去渐远,但我们也不能让它完全走出我们的课堂,现代教学手段再先进,教学资源再丰富,它也代替不了简简单单做学问的那份惬意。这份惬意老师需要,学生需要,我们的教育更需要!
第四篇:绘本教学前教师应该做什么范文
绘本教学前教师应该做什么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沈秋兰
组织一个绘木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做什 么?相信很多教师会说:我要用什么方法 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要怎样设 计才能让活动更出彩?我要怎样衔接才能 让活动更白然·„更多一线教师的关注点是 我该“怎么教”,他们会花人量的时间和精 力考虑白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育 }J L智、活动氛围、问题设计等,而很少有人 在教学前会静卜臼来去关注、研究、解读 绘木。
其实,评价一个绘木教学活动成功与否,不是看教师“教”得多么精彩,而要看幼儿 是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看幼儿是否 真正融入绘木,是否获得了与绘木内容相应 的体验。而要达到这一教学境界,需要教师 J漫慢品味、细细解读绘木,对绘木创作的背 景、绘木的整体、绘木的细节、绘木的情感 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和感悟,多角度分析 绘木的价值点,分析幼儿可能存在的阅读障 碍,确定绘木的重难点等
如,在开展“春天里的动物朋友”这一主题 之后,幼儿通过调查问卷、查阅资料、饲养 观察等各种渠道了解了鸡、鸭、鹅、蚌E抖的 孵化、毛毛虫变蝴蝶等人量春季特有的动物 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用绘木故事的 形式记录了解到的相关动物知识,就能做成 科学类白制绘木。
(3)源于生活体验。在幼儿园和家庭两 种不同类型的生活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新 鲜有趣的小故事,这两个“小社会”里的人 和事又是幼)L非常熟悉的,因而生活体验也 是白制绘木的好主题。如,家长带孩子外出 亲子游,整个游玩的过程就是一个生活故事,制作成生活类绘木能给幼)L留卜终生美好的 同忆。又如,幼儿在幼儿园和同伴交往的过 程中会发生一些“小插曲”,把整个过程用绘 木形式记录卜来,也是有趣又有意义的白制 绘木。
4.多方式“活”指导,促进幼儿自主发展._ 幼儿自制绘木主要有个别制作、小组合
作制作、师幼共同制作、亲子制作四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个别制 作侧重于幼儿独创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制 作侧重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亲子制作侧 重于白由创作、亲情互动,师幼共同制作侧 重于严密思考、分工协作。对难度较低的仿 编类白制绘木可采用个别制作和小组合作制 作的方式。难度较人的创编类白制绘木最好 采用师幼共同制作和亲子制作的方式,因为 原创绘木不仅要进行情节创编,还要进行人 物形象设计、画面布局等多方面的创作,对 幼儿而言难度过人。如,教室里发生了某件 有趣的事,教师先用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及时 记录卜来,再请幼)L根据影像资料描述故事 经过,然后引导幼儿设计绘木的制作,最后 根据幼儿的擅长分配任务:画图、着色、装 帧、装订。根据白制绘木难易程度的不同,灵活运用四种制作方式,能真正从不同角度 满足幼儿白主发展的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 康发展声
立足背景,解读绘本
“图画书作品会反映特定时代和社会的文 学、美学、教育学的观点,体现作者和绘者 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艺术个性。”在 选定绘木后,教师要对绘木创作的背景进行 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如何? 绘者在什么情况卜创作了绘木,他当时的生 活状态和想法是什么?只有我们全方位地去 了解,才能真正站在绘者的角度,去理解他、读懂他,才能走进绘者的心里,和绘者的心 灵对话,和绘木进行对话,才能把握绘木的 精髓。
如,绘木《小蓝和小黄》的创作出白于 一个偶然的灵感,据李欧·李奥尼同忆,当时 他带着孙子、孙女坐火车,两个调皮鬼一刻 也不能安宁,他就顺手撕卜蓝色、黄色和绿 色的小块,即兴讲起了小蓝和小黄的故事。两个孩子着迷了,连邻座的人人也被吸引了。作品生动地讲述了小蓝和小黄快乐的生活、深厚的友谊,虚拟、抽象的色块给予了幼儿 白由想象的空间,幼儿读出了小蓝和小黄的 喜怒哀乐,在小蓝和小黄身上找到了白己的 影子。
又如,绘木《十一只猫做苦工》,作者是 口木的马场登,他擅长创作讽刺漫画,将人 类的可悲与可笑之处描绘得淋漓尽致。绘木 主要讲述了十一只小猫屡屡违规后获得经验 教训的故事。他们漠视“禁i1_采摘”的牌子 而摘花,漠视“危险,禁i1_通过此桥”的牌 子而过桥,漠视“禁i1_攀爬树木”的牌子而 爬树,漠视“禁i1_进入曰袋”的警告而一齐 钻进袋子里,被怪兽抓去白天做苦工,晚上 睡监狱。他们感受到了白己不遵守规则的后 果,想办法逃了出来,在逃出苦海来到马路 边时,他们就没有像过去那样随心所欲,而 是乖乖地从天桥上过了马路。这木绘木实在 是一位非常文明的“老师”,它没有任何说教 意味,不露妊毫训导痕迹,而是巧妙地将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白觉遵守社会规则” 这个“核”碾得细细的、碎碎的,然后融入 充满游戏精神的故事之中,让幼儿白己慢慢 去咀嚼、同味
立足学情,探究绘本
优秀的绘木,蕴涵了多方面、多层次的 内容信息。教师在使用绘木时完全可以基于 现实的需要,基于幼儿的需要,对绘木进行 适切处理,通过对绘木局部的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法,使幼儿的阅读活动达到 更好的效果。当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幼儿 的学情,将优秀绘木设计成系列活动或主题 活动,和幼儿深入分享绘木的精华,满足幼 儿的阅读需求。
如,绘木《我家是动物园》,作者把家比 作动物园,将家里的每一个人比作动物,精 准的观察角度、幽默的想象,必定能带领人 班幼儿经历一次天马行空的畅想。首先,考 虑到绘木内容较多,教师将妹妹、金鱼、曾 祖母删除;其次,幼儿己积累了一定的读图 经验,有了对比、联想、推理能力,对故事 的发展、人物取向能做出预测,所以教师只 讲述了祥太的故事,其余的人物特性则让幼 儿去想象。
活动中,教师巧设悬念,以趣激趣,唤 起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动物?它们 是怎样的?
幼:我见过老虎、狮子,它们很凶猛,喜欢吃肉。
幼:我知道梅花鹿,它身上有漂亮的梅 花。
幼:我见过鹦鹉,它会和人打招呼
师:我们一般在哪里能看到很多的动物?
幼:动物园(异口同声地回答)。
教:(带着神秘的口吻)有一件很稀奇 的事,有个小男孩说他家是动物园,家怎么 会是动物园呢?我们把他请出来„„
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巧设悬念,适当点 拨,引发幼儿思索,在这样的师幼互动中,幼儿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对画面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得出了多样的同 答,而教师也满足了幼儿说的需要,鼓励他 们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
围绕绘木《我家是动物园》,我们还开展 了“人类与动物”主题活动,幼儿积极参与 各种有关人类与动物的教学活动,体验活动 带来的快乐
二、立足整体,感悟绘本
一木绘木通常有几十页画面,这些画面 一幅幅连贯起来,就构筑了一个清晰、完整 的故事。教师要立足整体,引导幼儿泛读绘 木,整体感知绘木、领悟绘木,让幼儿对绘 木的整体轮廓有印象。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 绘木肢解得支离破碎,让幼儿过R_地进行细 节观察,详尽地分析讲解,向幼儿强硬灌输 知识,就不仅会在很人程度上失却了绘木的 艺术价值,而且影响幼儿享受绘木,最终还 会削弱幼儿阅读的兴趣和愿望。
如,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恩斯特·杨德尔 的绘木《第五个》时问:“封面上有谁?他 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小木偶哪里受伤了,他的心情怎样?”“受伤了以后,小木偶会怎 么做呢?”“这个房间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你们瞧,开门的力量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得 出来开门的力量很人?”“谁进去了?他是怎 么进去的?他进去干什么呢?”“谁出来了,他现在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把握不住绘木的要点,结合每一幅 画面都提了琐碎繁复的问题,导致幼儿失去 了阅读的兴趣。
图画书中的图画具有连贯性,通过阅读 图画就可以读懂故事,这对处于形象思维 阶段的幼儿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正如著名的 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说:“一木好的图 画书,即使一个不识字的孩子,挨页翻,看 画儿也能明白故事。”因此,教师在和幼儿 分享图画书时,不一定对每一幅画面都采取 集体阅读的方式,不妨给予幼儿充分的白主 阅读时间,不必急于介入幼儿的阅读,急于 告知答案,可顺着幼儿的疑问提供多次白主 阅读的机会。对于阅读经验较少的幼儿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言提示帮助他们进行 画面的连贯观察和阅读。如,玩具们进了 那个小屋,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个小屋里到 底有什么?为何灯泡也被甩得老高?没有 进去时,玩具们为什么如此紧张;出来后,怎么表情完全变样了·„立足整体让幼儿感 悟绘木.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绘木飞
四、立足生活,拓展绘本
绘木阅读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教师要 密切注意联系实际,重视幼儿直接经验的获 得,立足生活,拓展绘木,同归生活。
如,绘木《小熊宝宝》系列,生动的卡 通形象、简单有趣的故事语言,让幼儿在愉 快的阅读氛围中接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行 为习惯,洗澡、刷牙、整理玩具、排队、吃 饭、打招呼等一件件口常生活中让教师和家 长头痛的事,都在小熊宝宝的故事中迎刀而 解了。类似的绘木还有《鳄鱼怕怕牙医怕 怕》《多多什么都爱吃》《十一只猫做苦工》 《和甘伯伯去游河》。《小肚兜幼儿情感启蒙 故事》则告诉幼儿,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及挫 折,需要正确调控白己的情绪、情感,感知 白我、确认白我。
又如一系列“爱”的绘木—《爱心树》 《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我 爸爸》《我妈妈》《人卫不可以》《逃家小 兔》《罐的礼物》《爸爸,你能给我月亮吗》 《妈妈心妈妈树》等,从不同角度阐述 “爱”,演绎“爱”,幼儿在阅读绘木中懂得了 “爱”的真谛,并将白己的爱衍伸到了生活中。
再如一系列科普类绘木,教师借助绘木 《一寸虫》,让幼儿进行测量,体验一寸的 概念;绘木《一木讲述睡觉的书》引导幼儿 跟着猫头鹰看到了许多小动物睡觉的样 子,他们有的趴着,有的站着,还有的成群 结队;睡觉的声音有的轻,有的响,还有 的动物睡觉时安安静静。《水果在哪里》 《好饿的毛毛虫》《小水珠的冒险》《草巷)> 《我是人象》等则向幼儿传递了生活中的科学 知识。
总之,在进行绘木教学前,教师要立足 绘木,着眼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适合 绘木、适合幼儿的表现方式,进行解读、探 究、感悟,引领幼儿走进多姿多彩的绘木世 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 隋感,让幼儿和绘木产生共鸣,用“心”为 绘木教学领航,让幼儿享受阅读的快乐声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培工作的开展,在学习和实践中,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具备以下基本技能:
一、阅读技能。语文教师需要有较高的阅读技能,每个语文教师天天都要进行大量的阅读:钻研课文,看参考书,看学生的各种作业,读报刊,学习各种文件和专业进修材料等,还要指导学生阅读,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样,语文教师没有较高的阅读技能是不能很好地担负起教学任务的。语文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实际出发,准确地辨文字、释词语、析句子、分段落、理篇章、归主旨、探文法,能运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恰如其分、切中肯綮地对文章思想内容、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和评价;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需要把贮存的各种知识灵活提取使用。语文教师应具有熟练地掌握各种阅读方式的技能。能作朗读示范,声调、重音、停顿语气都能很好地掌握;默读的方法正确,在数量、质量上都高于一般人,能灵活地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同时具有较高的分析文章的能力。能分析内容较深的形式复杂的各类文章。还要具有熟练地查阅各种语文工具书和参考书的能力。语文教师工作要求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准确无误,还要随时运用各类知识,因此需要常查工具书和常翻各种参考书,迅速而准确地从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二、说话技能。语文教师的口头表达技能至关重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说普通话,力求标准、熟练,语文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因此,不善于口头表达,不能掌握教师语言的人,尽管满腔学问也当不好教师,语文教师尤其需要较高的说话能力,因为语文教学有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任务,而且,不善于口头表达的人是很难指导好学生的口头表达的。
三、书面表达技能。教师要教会学生写作文,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丰厚的写作素养,必须掌握写作规律,通晓训练程序,精于执教之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语文教师只有会写、善写,用自己的写带动学生去写,才能体会写作的甘苦,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才能在批改、讲评写作时,抓住关键,批在点子上,改在关键处。较高的写作技能还可以帮助教师对课文的写作方法作出中肯的分析,使教学语言更加精炼。在积累材料、总结工作过程中,不会因为写作水平低而感到困难。总之,它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书法技能。尽管语文教师不是书法家,语文课也不是书法课,但是,语文教师天天在写字:写教案、板书、写计划、写总结、写日记也是常事。特别是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汉字书写正确美观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特别重视书法的学习,能写得一手好字,他们的板书字体清秀隽永,各种书体(楷书、隶书、行书等)兼用,且有章有法,很有欣赏价值。学生在跟着这样的教师上课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教师书法艺术的感染熏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古人云:“文如其人”。学生不只是从教师写字的笔画、结构、章法上体会到艺术美,更重要的是能从这里悟出科学的严谨、治学的严肃、做人做事不可马虎的道理。学生更加“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更加心理相容。做到这一点,教育教学效果就会“更上一层楼”了。
五、设计教学的技能。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对一单元或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定,它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化。教学有了通过教学设计形式的教学方案。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也便于事后检查和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教学。教学设计具有创造性。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具有高度技艺的创造活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切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一篇课文,一堂课的最佳教学方案,是教师创造力的对象化。教师的创造性是教学设计的生命。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切不可简单地模仿和重复现成的模式,而要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不断创新。
六、组织教学的技能。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因此,采取行之有效地的方法对课堂实施控制,使课堂上的气氛朝着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七、编写练习的技能。练习是学生把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的训练,也是学生将知识的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能够编制质量较高的语文训练题,也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设计好练习必须反复钻研。虽然练习人人会出。一个绝好地题目有时可能让学生铭记终生,得到某种启示,从此养成一种好习惯,语文学习便日进有功了。学好语文多半是自修的功夫,重要的是得到指点,受到启发,精心设计练习。
八、科研技能。总结教学经验的形式很多,写心得体会,一种教法成功了,把成功的原因写出来,作点概括,这对整体研究很有好处。写心得体会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一事多议,从几个方面谈看法。写教后记,内容不求集中,只需紧扣教学,还要准确及时地记录实情。这些材料足以作为写科研论文的论证材料。
九、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懂电脑应用知识,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提高教学的容量和质量。
总之,只有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才情睿智,见识广博,学问精深的语文教师才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真正合格的语文教师,才能真正“教”出高质量,“研”出高水平。以上九个方面都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一)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就能够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奉行教书育人的宗旨,积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当前,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检验,作为教师应义无反顾地献身于教育事业,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培育学生身上,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
(2)热爱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并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信仰去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生活;以自己乐观的精神去培育学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质。无数实践证明,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道德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学生;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学生。(3)热爱学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校,关心学校的发展,教师之间要谦虚礼让,团结协作。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卫生等习惯,为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劳动习惯、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个体劳动成果、人才培养依赖于教师群体的长期努力,教师个人的劳动常被隐没在群体的成功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博大的胸怀,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而喜,为集体获得成功而乐。
(4)热爱所教学科。教师要热爱所教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方面知识,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上,在探寻最科学、最有效的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与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径上,在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为了胜任所教学科,教师还要自觉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勤于思考,虚心求教,博采众长,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成果,不断充实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二)文化科学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包括哪些呢?(1)数学专业知识。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熟知各年级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内在联系,较好地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要想当好小学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初等数学知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以及一些数学史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小学数学教师才能透彻地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为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育基本理论。这是教师专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源于正确的理论,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应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以提升教育理论修养。
(3)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发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的过程。为了能正确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如何确定,如何选择研究与论证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教师要着重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方法、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有关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4)相关学科知识。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数学专业知识、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具有与数学学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既有数学专长,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领域,其中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常识及新兴学科等。总之,教师在这些知识结构中,对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与信息,都要有所涉略。有条件的教师,还应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既可以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建立起教师在知识方面的权威性,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信赖,使教师成为学生探求知识与追求真理的楷模。
(三)业务能力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能力素养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小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兴趣、特长、志向等各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与情感、动机、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都不尽相同。教育要取得成效,就一定要了解和研究他们。教师要有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要善于从学生细微的表现中,洞察他们的知识、能力、智力与个性发展的真实状况。教师在各种场合,能通过学生的表情、动作、姿态、语言等外在表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开导与教育。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教师业务能力结构中的基本能力。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辩证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克服片面性和主观性,并要持之以恒。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接受能力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可以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以及一些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可以通过概念间的联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做到有意(自觉)、有机(自然)、有效(针对性、实效性),不要离开教学内容另搞一套,而是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3)钻研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好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与难点,熟悉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全册教科书乃至全套教科书中所处的位置,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与实际智能水平,规划好学期、单元、每课时的具体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要有独立处理教科书的能力,为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补充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造性地把教科书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使教学活动做到概念准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知识系统、训练有素。
(4)课堂教学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小学数学教师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而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来源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所以说,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科学知识、业务能力、心理素质与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课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引人入胜,有的课却是平淡无奇,无精打采,令人乏味。究其原因,这既与教案设计有关,又与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关。
(5)组织数学课外活动的能力。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意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施展学生的数学才能与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都是极为有益的,它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可以结合数学课本的某些内容适当地加深拓宽,可以结合某些数学知识,介绍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数学史料和数学家的故事,可以结合教学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开展社会调查,收集数据和统计资料,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事实,也可以解答数学趣味题,做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唱数学歌谣,走数学迷宫,举行数学文艺会等,形式可以是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竞赛、建立数学园地等,规模可以是个别的、小组的、班级的、年级的,也可以是全校性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指导地将学生组织起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6)教研与科研的能力。在教学领域中,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的目的、要求、过程、方法、手段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与兼顾个别,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问题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除了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选择课题,积极地参加到校本教研、学科科研活动中去,最终能够写出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或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用以指导实践,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
(四)教育心理素养 教师的工作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与内容上的复杂多样性,需要消耗教师大量的精力与体力。小学数学教师要想适应工作的需要,就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教师需要把预定的教学方案实施到流动的教学状态中去。在实施时,教师要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调整原定教案,这里固然要体现执教者的职业道德、文化科学知识、业务能力等素养,但又不尽然。比如,学生学习情绪突然受到外界消极因素的干扰,学生质疑的问题超出了正常范围,课前没有估计到的情况意外发生等,教师面对种种突如其来的情况,该如何处置?如果教师因紧张而导致情绪失控,便会显得不知所措,使情况向更加难以控制的方向发展,如果教师沉着应对,便能“化险为夷”。教师的不同心态,会决定他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其效果也就会大相径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坦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唤起学生融洽的情感交流,又要做到“不露声色”,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这些都是在网上搜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其实我认为作为一个数学老师,你肯定要熟悉一到六年级的教科书。自己会了才好跟学生讲,然后小学老师,要有耐心,爱心,还要细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