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应该读的书
生物学教师读什么书?
1专业性杂志是阅读首选
《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学》
2生物学教育专家的专著
朱正威先生的《我和中学生物科学教育》(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生物学课堂教材改革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和《生物学课程论》(刘恕,叶佩珉合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生物教育展望》(华东师大2001年版)
华东师大郑晓惠的《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广东教育学院胡继飞的《生物学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生物教育科研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温州市教研室余自强的《科学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版)和《生物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版)、江苏教育学院胡明的《生物学教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版)等专著反映了现在生物学教学研究的兴旺景象。
3国外生物学教育著作
比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一套《科学探索者》共15册,该套教材是美国中学普遍选用的综合理科教材,被20余个国家选用,与生物学有关的共有5册,它是新课标、新课程、新学法的最佳参考用书。它还有一本配套的《理科探究性实验80例》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秀参考资料。
4教育理论书籍
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作为新课改的专家,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书在教育界可谓耳熟能详,从这里可以找到新课改的理论支撑。华东师大已故施良方教授的三步曲——《学习论》、《课程原理》、《教学理论》是经典之作。北师大费娣娜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在同类书籍中写得比较平实易懂,深受中小学教师欢迎,立志搞科研的老师最好读一下,以了解教育科研的规范方法。邵瑞珍、皮连生先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多次再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育心理学入门书。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大出版社)能激发每一个教师的教育热情,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教育的视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都由岳麓书社出版)则引导我们进行理性思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真谛是什么。《给教师的建议》,《多元智能》班主任要多读书,但应该读什么书呢?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 著 译 者:蔡汀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6、《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
7、《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8、《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 吴文侃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9、《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著,人教出版社 1998.3.10、《孩子们!你们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2002年2月,11、《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 著 杜殿坤 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2、《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 著,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3、《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 著 颜真 译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14、《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15、《成功智力》[美国]R.J.斯腾伯格俞晓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二、理论视野
16、《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获得国家图书奖
17、《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吕静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8、《爱心与教育》1999年,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有效的管理者》(杜拉克)求实出版社1985年版,吴军译,中译本12万字。
21、《有效教学方法》
22、《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徐光兴主编,2003年6月
23、《回答未来的挑战》1984,7 [美]J.W.博特金等//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教改实践
24、《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7月 2
5、《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7、《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苏教育
28、《向孩子学习》主编:孙云晓;副主编:康丽颖。晨光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29、《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30、《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陈龙安(台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31、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2002年1月(美国)布鲁克菲尔德著
32、《透视课堂》(美)Thomas L.Good 等著,陶志琼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译者: 2001年12月
四、教育人物
33、《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朱永新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34、《教育的奇迹》(主编朱永新)
35、《教师必读书导读》
36、《教育新理念》(袁振国,2001年12月教育科学出版社)面向大众的教育科学图书
37、《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1999年,维果茨基,龚浩然、黄秀兰译,广东教育出版社
38、《我的教育思想》(于光远)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39、《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美]布兰斯福特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0、《非常教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美)F.J.Stephenson 主编周渝毅,2001年7月
第二篇:我们应该如何读书(精选)
我们应该如何读书
10英语教育1班
黄汶珂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精神的食粮。知识的传递、精神的灌输,不都靠的是书吗?著名的作家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很多人看待书,就像看待一位神圣的使者。可见,书是多么的珍贵!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怎样看书呢?
首先,我认为,我们要读好书。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好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有些人听了这句话,并没有把它的意思领悟全面,就盲目地在书海中“遨游”。他们不管书的好坏,拿起来就看。虽然有很多书对我们有利,但也存在一些不适合我们看的书,甚至有些书只会把你教坏,浪费时间其次,读书要适时适量。我们读书要在适当的时候。
大学的教育要教什么,我认为简单地说,就是怎么读书;怎么写论文;怎么思考。所以在这儿就谈两件事:一是怎么读书,二是怎么思考。其实这倒应了孔子他老人家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就是在为这两句话做注脚,谈谈具体来说怎么读书,怎么思考。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在生活中爱看书是一种人生享受的事情,我喜欢看著名作家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饱食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它成为了我最喜欢的课外阅读物之一。
这本名著里,塑造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人物,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作者曾说过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当一个人已经不在人世的时候,他还能以自己所创造的一切继续为人民服务。人应该怎样的活着才有意义?保尔•柯察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完美的回答。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周围残疾的人有很多,但是又有多少人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重新“站”起来了呢?然而,保尔•柯察金,这样一个因为不幸而残疾的人,虽然自己身体行动不便,但是他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他在残疾后毫不灰心,更加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作。但是厄运又一次不幸的降临在他的头上,双目失明对于已经瘫痪的他来说,无疑又是当头一棒!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字,他都需要付出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艰辛劳动。他终于成功地写出了小说《在艰苦暴风里诞生》的前几章。读到这儿时,我的心早已经被深深的震撼了,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柯察金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如此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想就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唤他一次又一次的创造奇迹吧!这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
在我生活中有一件令我十分挫折的事情,在我高二的时候,我患了重病,在医院里治疗病情,当我自己感到很我无奈的时候,因为自己的病情很重,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不禁的想起我曾经看过一本书著名作家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不断地去面对他自己的困难,用自己的意志去战胜一切的困难,想到这里我对自己充满着对生活的向往,正式因为这本书,我重新找回了对生命的热爱,我们在生活中看书时好的,当你有困难时去看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你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读书,我们生活中的趣事,我们生活中的好事。
没有人会怀疑,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网络时代。以信息技术突破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正深入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而这使得读书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对于青年人,网络闻读也是司空见惯。如此,网络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去读书呢?其实,大我看来,一如既往也就可以了。为什么?因为虽然网络改变了我们的读书形式,甚至是改变了我们的读书习惯,但它改变不了读书的本质,即学习与思考。所以,应该怎样读书,其实还是要探讨一个读书的方法的问题,效率,悦情,博闻,升华,满足自我„„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功课那么多,作业要完成,那有时间看书?其实只要你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谈天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最终鲁迅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一小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如此对待书本,则是不求甚解,一味的装书,最终做得一个只会“之乎者也”的书呆子;比如鲁迅描写的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孔乙己。故先人告诫,用这种态度去读书,多么好的书,多么有益的书本知识,在他们手里,也会成为有害的东西。但是,如果用相反的态度和方法去读书,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读书,用一种分析的态度去对待书本知识,那么,应当说,书越读得多,人会变得越聪明,而绝不会越读越呆、越读越傻的。高尔基曾经这样描写:“几乎每一本书都似乎在我面前打开了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口”、“书越读得多,书籍就越使我和世界接近”。我相信,凡是善于读书的人都会有这种体验。
读书的态度。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读书肯定是有用的,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修养是长期积累而成的,读书并不需要有很明确的目的。我们已经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对读书重视,观念的转变很重要。
好了,我的演讲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觉得我讲的好,请大家用掌声告诉我;如果觉得我讲的不好,也请大家用掌声欢送我下台。谢谢。
第三篇:小学生应该如何读书(范文模版)
小学生应该如何读书
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个读书活动大会,目的是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希望同学们能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静静阅读的时间、空间,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与父母、老师、同学共享读书的美好时光,分享读书的浓浓乐趣。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无垠的海洋。在书的世界里,可以领略广阔的天地,欣赏壮丽的山河;可以知文识经,品诗词歌赋;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可见,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何其重要。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籍;一个人的自我完善,离不开书籍;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国家的强盛,同样离不开书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读书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启发。
一、提高你的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我们做好每一件事的动力源泉,只有对读书有了兴趣我们才会用心地去读书,才能读得有效果。有的人可以在书桌前津津有味地坐上几个小时,有的人把书翻了几下就扔掉了。这里就有个读书兴趣的问题,读到这里,你一定会急切地问:怎样提高自己的读书兴趣呢?首先,你可以从自己喜欢读的书开始读起。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读的书,例如有的喜欢童话寓言,有的喜欢科幻读物,有的喜欢看人物传记,有的喜欢看文学名著,你选择最喜欢的书去读,肯定会兴趣盎然,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越读越想读。其次,你可以带着工具书帮助阅读。碰到不识的字,你可以查字典,碰到书上提到的地名或历史背景,你可以翻地图或历史年表。阅读的障碍扫除了,你读起来顺利了,兴趣也会提高。另外,你在读书时要尽可能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边读书边想象,边读书边思考和联想,还可以把书上的情景画成图,或者把书上介绍的试验、制作,自己学着做一做,这样读书一定会更有趣。你还可以和同学一起读同一本书,然后互相讨论,交流体会,共同评论书中的人物性格等,有不同看法的不妨开展争论,争论相持不下,双方回去再看书,从书上找资料,找论据。
下一次再讨论,这样相互切磋,不但会使你的读书兴趣大增,而且也会对书的内容、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读书要有选择
当你走进图书馆或书店,面对满架满柜的图书,真有点像驶进茫茫大海的小船一样找不到方向:这么多书,读什么好呢?确实,读书需要选择。首先当然是选好书。所谓的好书,是指思想健康,内容正确,读后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书。好书引人走正路,坏书使人受毒害。不过现在社会上毕竟好书是多数,平时学校和老师推荐的图书,你完全可以放心地去选择,去读;而面对那些摆在地摊上出售的书,你可得小心一点,那儿可能有坏书或不适合你的书。其次,要选择内容深浅、难易适当的书。一开始就选很深的书来读,你会因读不懂而失去兴趣,若是选一些内容简单的书来读,又不利于你增长知识,所以,最好是根据你的知识基础选择你所需要的并能够读懂的书。选择图书,既要面宽一点,又要有重点。读书的面太窄了不好,如果只读学习参考书、辅导资料,别的书都不读,你的知识面就会狭窄,不利于进一步提高,最好文学、艺术、自然、社会各类书都读一点。但不是平均使用力气,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确定自己主攻的目标,然后围绕目标选择有关的书籍。另外,社会上还有一些武打类的书,这些书,有的文笔不错,故事情节性也很强。但要有所选择,例如武打类的书,描写的人物世界基本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虚幻不实的。如有兴趣,不妨就选一些写得较好的代表作阅读一下,但不要过于沉迷,整天手不释卷,更不要充当其中的某个角色加以模仿。言情小说大多品位不高,与中小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距离太大,读了无益。如果你自己选择图书还不大有把握,可以向老师、家长请教,请他们指导。另外,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选择图书的经验,这样你选择图书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三、读书要有好习惯
读书要有效,习惯很重要,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对你一辈子的学习都是受用不尽的。要养成专心读书的习惯。古人说过,读书要眼到心到。一开卷,你就进入到书的情景中去,不受周围噪音的干扰。有些学者为培养自己专心读书的习惯,执意到城门口或集市上去读书,锻炼自己抗干扰的能力。养成了这样的读书习惯,你就能在各种不利环境中专心读书。要养成努力读懂的习惯。在读书时碰到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决不随便放弃,而要努力把它弄懂。你可以及时向老师、同学和家长请教,也可以借工具书
帮忙,例如查字典等。坚持这样做你就会养成严谨的学风。要养成思考和质疑的习惯。古人说:“全信书,不如无书”。你在读书时要动脑筋思考:书上讲的是否真有道理。你也可以找出几个问题。经过思考、联想、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是用你的切身体会来赞同书上的观点,或者也举出相反的例子对书上的观点提出质疑,这样,你才能真正做书的主人。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书时在本上圈圈点点或摘下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或以眉批形式写上自己的见解、感受,或在读后整理书的内容线索,写出读书的心得体会,都会提高你的读书效果。你如果有志于养成读书好习惯的话,就不妨试试。
四、读书要有好方法
有人不禁要问,读书用眼看就是了,怎么还要有方法?其实,读书方法大有讲究。在这里举个例子给大家听。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几千项发明,这与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早年的爱迪生很穷,少年时代打工糊口,工作之余,常去图书馆借书,而且阅读速度极快,几天就要借还一大迭书。图书馆人员很奇怪,就问他:“你是怎样看书的”,他说:“我是把图书馆的书挨着个借下来翻着看的”。图书馆人员就告诉他,读书要有选择,也要有好的方法。以后爱迪生按照图书馆人员的指导,正确地读了好多书,从而为他今后的科学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讲到方法,首先要处理好读书的数量与质量问题。读书要有个数量要求,因为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涉猎广泛的知识。同时,现在处于信息时代,图书出版的门类、内容越来越多,出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多读是十分重要的。常人说博览群书方能成才,指的也是这个意思。当然,读书不能一味追求数量,囫囵吞枣、浮光掠过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读书要讲究质量,特别对那些质量高、知识含量大、值得品味的书要认真读,加以理解和领会,有的句篇或内容恐怕还应背诵。上面谈了读书方法的基本要求。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主要是看这些图书与我们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今后发展的关系是否密切。如关系较远的书,可以大致浏览即可,以此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这种读书方法称它为粗读;另一种称为深读,就是在掌握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作深入的了解;第三种是精读,在理解重点内容之后,把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的认识,并把该记的都记住,该体会的都体会出来,还可以进行联想、质疑,写出心得体会。这样,你读书的收获就会大得多。当然,好的读书方法不只是上述三种,还有概览、提问、阅读、复述、复习等五步阅读法;将书中的知识归纳成一个个框架,在读书
中随时将合适的内容放进去的“框架读书法”;以及把几种观点相近或相反的书籍进行对照阅读的“比较读书法”;一边读书一边对书上的内容提出疑问的“质疑读书法”等等,你不妨都可以试试。此外,你还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更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到那时,你也把你的读书方法向大家介绍,好吗?
五、怎样做读书笔记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呢?因为做读书笔记有助于理解、记忆和积累资料,又能激发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是阅读的重要辅助手段。读书笔记可以做在原书上(当然最好是自己买的书,对借阅的书一般不宜),也可以作在活页纸上或卡片上。读书笔记大致有摘抄式、评点式、缩写式、感想式四大类。摘抄式,包括抄录书中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和精彩语句,摘录书名、作者、写作日期、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等索引材料等,这种读书笔记可以帮助你积累丰富的资料。评点式,包括在书上作眉批或旁注,眉批是在书页的上下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体会,评语或疑问等;旁注则把这些内容写在书页左右空白处。评点式笔记可以帮助你边读边思考。缩写式,包括拟写情节结构提纲、人物分析提纲、景物描写提纲和内容概要等。这种笔记可以提高你的概括能力。感想式,包括读书随笔和读书心得。读书随笔叫札记,是写出自己在读书中闪出的思想火花,可长可短,文体不限;读书心得是把自己阅读的感受进行系统整理。写心得时可先简单介绍内容概况,可适当引用书中有关文字,然后从中引出自己的联想、感受,以议论为主,也可适当兼顾抒情和叙事。这类笔记可以帮助你总结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书中的精华,还能帮助你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博览群书吧,它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第四篇: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王良675000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毓信在“第六届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使用经验交流会”上作《关于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若干思考》的主题报告,重点就如何深入发展课程改革强调四点意见:首先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其次是教学思想的转变与教学工作的新定位;第三是聚集数学教育目标;最后是要高度重视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郑毓信教授还在报告中向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真正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读一些书;真正静下心来,认认真真想一些问题;真正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做一些事!由此我们应该想到“再出发”的数学课程改革又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进展?一线教师如何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永远处于“被运动”的地位?人生有几个十年?我们又如何才能很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提高?结论:积极实践,认真总结,深入反思,不断前进,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最大的读书心得是什么?许多事情,过去有过;许多问题,前人想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懂得先前的事情,起码不至于轻信,不至于盲从。”(陈四益,《文艺报》,2005,9,17)。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走向未来的一张通行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教育丛书《学会生存》中指出:“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传统教育的这个根本准则正在崩溃。”由此可见,终身学习,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正是终身学习最直捷的途径。担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更应该热爱读书、认真读书,不断给自己充电,以更新理念、丰富知识、增长智慧。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朴素而又深刻地描述成功语文教学的特征:“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依愚之见,不仅仅语文教学如此,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皆应如此,“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是教师共同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道:“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
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教师,需要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终究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林语堂先生说:“人生不能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由梦得来,无梦则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就没有兴趣。”这里的“梦”,即是“理想”。
拥抱理想,读书是一条捷径。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心安茅屋稳,情定菜羹香。”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置身于物欲炽烈、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实难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以书为伴,与书对话,会使你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通俗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教育的目点。”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
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作家祝勇说:“(读书)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读书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
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读书有甜。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树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仰或俯,或高唱或低吟,心态自由,兴味十足,“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是一份提到了开发的天性。读书的佳期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此情此景,大多数人会从心底时里说一句:读书如此,人生足矣!
读书有苦。读书是一桩苦事,夏有蚊蝇之扰,冬有严寒之袭。并非所有的书都是你所爱读的。生活中,你有不喜欢甚至厌烦的人和事,但有时它们恰恰是你必须去相处的人和必须去做的事。读书也如些,比如有的工具书艰涩而枯燥,但身为教师的你,不读通工具书,显然是无法适应你的工作;比如有的哲学典籍抽象而深奥,常常让人敬而远之,但如果你对于哲学一无所知,那么你的思考常常缺乏深度,你的生活往往缺少智慧„„还有,你想读一本好书时,可能无处可觅,可能囊中羞涩,常常让人有“英雄气短”之叹。
读书之甜,让人心向往之;读书之苦,又足以让人望而却步。读书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该有酸甜与苦辣。亲近生活,勤奋读书。读书,让你眼目清亮、神清气爽,让你充实,让你宁静,让你幸福。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唯其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也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魏书生)”。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让我们静静地打开一本书,细细品读,在读书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五篇:《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的读书体会
《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的读书体会
——我读书我进步
大树小学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没错,在没有阅读《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这本书之前,对于教书我自以为还可以,因为所教的班级每次学业考试成绩都在前列。只是觉得在内心深处还欠缺点什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觉得有些吃力,差点底气。直到阅读完这本书,心中才豁然开朗,才觉得内心充实多了。
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什么是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书中强调,要成为高效能的教师,必须能将高效能教学变得简单,那就必须掌握——HPL框架,这个大的框架不是对教师发展的限制,它其实是一个指引,指导教师对复杂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完善,以帮助教师在他们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好。这一框架即有效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以知识为中心——教什么,它为什么是重要的,应当如何组织这个知识;以学生为中心——谁是学生,怎样学,为什么要学;以社区为中心——什么样的课堂、学校和学校-社区;以评估为中心——学生、教师、家长及其他人能利用什么样的实证来考察是否实现了有成效的学习。
这四个要素看似简单,仿佛平时我们的教学都是遵照这样的程序进行思考和实践的,但是,我们是否真正理解透彻了其中的含义,并真正透彻地去实施了呢?
“教什么”,很多教师就孤立地把它理解为教材,尤其是中国的应试教育。在教学中,以完成教材上安排的内容为任务,为应付考试而教,完全是为教教材而教,不是“用教材”来教——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孤立地学习、孤立地练习,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的往往是“迟钝的知识”——大多不会灵活运用,久之就遗忘了。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世界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想在今后取得成功就必须掌握主动学习的本领,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学习,这样才能顺应时代潮流。
“教谁”,可能你会感到奇怪:这谁不知道啊?学生嘛。可是同一年龄的孩子,正常情况下他们的成长状况有相当大的区别,同一个孩子在各个方面的成长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把自己的学生看成是多维的个体,分别对他们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平时在课下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真是恼人得很!为什么一个班的学生同样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有的成绩非常优秀,有的却如此糟糕呢?原来,是他们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直接导致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大相径庭。“鱼就是鱼”的理论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
“鱼就是鱼”是莱奥·利奥尼的童话故事演绎出来的真理。这是一个讲述一条鱼的故事,它想了解地面的事情却由于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上岸。于是,它与一个蝌蚪交上了朋友,后来蝌蚪长成青蛙终于上了岸。几周以后青蛙回到
池中描述了它所看到的动物,例如小鸟、母牛、小羊,当然也包括人。听着青蛙描述的时候,那条鱼把他们都想象成鱼的模样:小鸟就是长了翅膀的鱼,母牛就是有乳房的鱼,小羊就是长了角会叫出声的鱼,当然,人也就是立起来用尾鳍走路的鱼。这就是认知,鱼是把青蛙提供的信息吸收、同化到了既有的知识结构里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创造的机遇以及隐含的危险,因为人们是在目前知识的基础上创建新的知识。这个故事不仅针对幼儿,也针对所有年龄的学生。由此我们想到,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既有理念,在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因为这个问题对于优生看起来简单就泛泛而过,而是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详细地讲述出来,让后进生也听得清楚明白,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必定会大大提高的。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遇到“鱼就是鱼”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考虑我们的教学目标,更要考虑学生的既有知识或理念,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细心策划,为学生搭建一个成长“平台”。而且,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随时调整“平台”以适应某个学生:搭建起学生既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使他们顺利地从既有知识过渡到新的知识,形成对新知识正确的认识。
至于评估学生,我认为就是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肯定。书中指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忽视。因为有证据表明,重视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具体、专门的反馈来进行发展性评估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这一点,在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因为也贯穿了对学生的评估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个例子也可证明。
“怎样评估考证”,也强调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鱼就是鱼”,所以,评估标准允许不一样。对于优生,其评价标准可以抬高一点;对于后进生,其评价标准可以降低一点。例如,优生写一篇五百字左右文质兼美的文章,那他(她)可以得优;可对于一个后进生,如果写一篇比较通顺的二百字左右的亲身经历故事也能得优,因为这恰好就是他的目标。唯有如此,对于学生的评估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除此之外,我还收获了一些理念:
一是针对考试题型进行练习并不会提高成绩,练习的益处只来自于接受一次性练习性考试。
二是低分不应归咎于学生,而应反思教学方法可取不可取。
三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犯错误是学习的一部分。
我还学会了一些方法:一是深入传授概念和技巧,而不是让学生就某一具体考试或题型进行操练;二是在课堂上出现了突发事件,应对概念而不是人进行批评;三是尽量保持教学活动的流畅性,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中断现象。还是西汉经学家刘向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