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奖扶政策共享改革成果
完善奖扶政策共享改革成果
-----对部分边缘群体未享受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的思考
【计生委曹介洪】 自2005年以来,我省分别对计划生育家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两项奖励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人口与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是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启东市自实施该两项制度以来,已经有21656人享受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7831人享受了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
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依法管理、利益导向和优质服务方向转变,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热情和积极性,针对特定人群实施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这两项奖励制度时,我们发现还有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没有纳入到这两项奖励制度的边缘群体: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照顾夫或妻随一方户口落实农转非、“上山下乡”知青政策落实中只落户口未进城、企业用“土地工”农转非、企业改制或因病提前办理退休退养手续的职工、城镇近郊的菜农果农被农转非以及原城镇人口中的无业人员等等。他们中60岁以上的那些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未享受到计划生育奖励,已成为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中的边缘群体,虽然人数不多,但反响较大,经常有人向基层各级政府上访反映,这对他们来说有失政策公允。
我国《宪法》第49条第2款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同时《宪法》45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对60岁以上的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从《宪法》上体现了公民实行计划生育义务与年老后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权利的这一“义务与权利”对等原则。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取消城镇农村二元户口结构势在必行,社会保障也将随着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要体现出政策的公正公平性,不能忘掉哪些实行计划生育的边缘群众。我们认为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在制度层面上体现了两个方面,一是奖励,二是扶助。是奖励的,就该体现公正公平这一原则;是扶助的,可只为部分群众或困难弱势群体,旨在体现“扶助”这一精神。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不能以“户口”性质来划分,只要响应党的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一律实行统一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显现出计划生育的真正涵义,体现出计划生育政策的公平性和《宪法》精神,才能充分体现出让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为此,基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多多向上级反映这些群众的诉求,尽快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政策。
2011年2月21日
第二篇:半边户符合规定奖扶政策
人口计生委 财政部关于将符合规定的“半边户”农村居民一方
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通知
人口政法〔2011〕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计生委、财政厅,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计生委、财政局:
为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以下简称“农村奖励扶助制度”),经国务院同意,从2011年开始,将一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城镇居民的夫妇(以下简称“半边户”)中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一方,纳入农村奖励扶助制度。为积极稳妥地做好这一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各地要按照本通知精神,尽快制定工作方案,谋划做好政策宣传与实施,落实配套资金;及时将政策传达到基层,让广大群众知晓;积极做好符合条件对象申报的动员组织工作。
二要严格资格确认条件。“半边户”中农村居民一方还应满足以下要求:没有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规定生育,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本人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农牧区以及四川、云南、甘肃等省藏区农牧区的为55周岁)。
三要抓紧做好目标对象的确认和信息录入工作。各地人口计生部门要严格按照上述资格要求以及农村奖励扶助制度资格确认的基本要求,做好入户调查、信息核实、公示、抽查等工作,确保做到不漏报,不错报,不多报,并于7月15日之前将相关数据录入农村奖励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各省级财政部门要联合人口计生部门于8月10日以前将申请预算的文件报送财政部和国家人口计生委。
各地要协调督促代理发放机构,及时为已确认的奖励扶助对象建立个人账户,兑现奖励扶助金。自2012年开始,“半边户”农村居民一方奖励扶助资格确认等工作按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有关规定,一并组织实施。
联 系 人:国家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司 张景顺
国家人口计生委财务司 刘蔷
联系电话:62030561 62030621
国家人口计生委 财政部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半边户奖扶政策通知
半边户”农村居民一方纳入农村奖励扶助制度
2011-06-09 14:12:00 来源:国家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司
人口计生委 财政部关于将符合规定的“半边户”农村居民一方
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通知
人口政法〔2011〕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计生委、财政厅,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计生委、财政局:
为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以下简称“农村奖励扶助制度”),经国务院同意,从2011年开始,将一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城镇居民的夫妇(以下简称“半边户”)中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一方,纳入农村奖励扶助制度。为积极稳妥地做好这一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各地要按照本通知精神,尽快制定工作方案,谋划做好政策宣传与实施,落实配套资金;及时将政策传达到基层,让广大群众知晓;积极做好符合条件对象申报的动员组织工作。
二要严格资格确认条件。“半边户”中农村居民一方还应满足以下要求:没有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规定生育,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本人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农牧区以及四川、云南、甘肃等省藏区农牧区的为55周岁)。
三要抓紧做好目标对象的确认和信息录入工作。各地人口计生部门要严格按照上述资格要求以及农村奖励扶助制度资格确认的基本要求,做好入户调查、信息核实、公示、抽查等工作,确保做到不漏报,不错报,不多报,并于7月15日之前将相关数据录入农村奖励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各省级财政部门要联合人口计生部门于7月30日以前将申请预算的文件报送财政部和国家人口计生委。
各地要协调督促代理发放机构,及时为已确认的奖励扶助对象建立个人账户,兑现奖励扶助金。自2012年开始,“半边户”农村居民一方奖励扶助资格确认等工作按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有关规定,一并组织实施。
联 系 人:国家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司 张景顺
国家人口计生委财务司 刘蔷
联系电话:62030561 62030621
国家人口计生委 财政部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2016年政策口径答疑(奖扶)
2016年“三项制度”政策口径个案答疑
一、奖励扶助
1、“只生一个独生女”界定标准是什么?
答:“只生一个独生女”仅指一对夫妻一生中只生育一个女孩的对象;或再婚后没有再生育的,子女数分别认定,只生育一个女孩的一方或双方,可以享受独女户标准。
2、男方初婚、农业户口,女方再婚生育一女、非农户口;双方婚后未生育。请问男方作为“半边户”可以享受独女户的标准?
答:该男可以纳入奖扶,但不享受独女户标准。
3、再婚夫妻,一方初婚,另一方再婚前有过生育史,再婚后合法生育一个女孩,问初婚一方奖励扶助金标准能否按“只生一个独生女”标准执行?如果一方初婚,另一方再婚前也没有生育过的,再婚后合法生育一个女孩的,该夫妇能否都享受独生户标准? 答:第一种情形不能按独女户标准执行。第二种情形可以按独女户标准执行。
4、一对夫妇,一方初婚,另一方再婚,再婚一方再婚前生育过子女,符合奖励扶助条件,再婚后双方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问未生育的一方是否符合条件,如符合条件可享受多少奖励标准? 答: 未生育一方可以纳入奖扶范围,标准同另一方。如另一方违法生育,不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则未生育的一方也不能纳入。
5、一对夫妇无生育史,合法抱养子女。现存子女数符合奖扶条件,其它条件也符合,能否纳入奖励扶助?
答:该夫妇可以纳入奖扶。单身合法抱养的对象,现存子女数符合条件,同时符合奖扶其它条件的,可以纳入奖扶。
6、“半边户”再婚夫妻,城镇户口一方合法生育过子女,农业户口一方无生育史,农业户口一方能否纳入奖扶?
答:可以纳入。但城镇户口一方违法生育或现存子女数不符合奖扶条件的,另一方不能纳入奖扶。
7、一对夫妻,生育一男孩后又于1982年之前抱养一女,后该抱养女和自己儿子结婚(但现在又离婚了),问:该夫妇是否符合奖扶?
答:参照奖扶政策性解释第12条,随着该养女与其子结为夫妻后,即与该夫妇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质 1 的转变,因此不考虑其中离婚的因素,该夫妇可以享受。
8、一对夫妻,男方是本地人,女方是智障人员,无法取得相关证明,结婚后生育一男,后未再生育和抱养子女,在本地已经居住近30年,女方无法说明自己是从何处来,有时说是省外的,有时又是省内的,该夫妇是否符合?
答:参照政策性解释第20条,视为迁入前无婚育史,可以享受。
9、一对夫妻,女方是知青下放,双方婚后生育二女孩,后该女与男方离婚,回原籍(子女也带走),男方离婚后未再婚,也未再生育、抱养过子女,因不知知青下放期间户口性质如何认定,故问:男方是否符合?
答:参照奖扶政策性解释第2条,男方可以享受。10、1981年6月24日以前,生育两个孩子,现有子女数符合条件,这两孩子性别是否考虑? 答:不考虑。(确认时间在1981年6月24日的基础上顺延9个月)
11、一对夫妻曾怀孕6个月,早产,无材料证明婴儿产下是活产,还是死婴,如果周围群众认定为活产,能否可以纳入奖扶?
答:如果没有证据证明该早产儿是死婴,且周围群众均认定为活产,可以纳入奖扶。
12、村改居,居民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户口,如何确定是否享受奖励扶助? 答:由政府统一规划,村改居,居民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户口或城市居民户口的。其他条件符合奖励扶助条件,自2016年起,可以纳入奖扶。
13、再婚夫妇子女数认定分别计算,奖扶金标准是否分别认定? 答:是的。
14、再婚夫妇生育合法性如何界定?
答:1982年3月底之前(1981年6月24日顺延9个月),对再婚夫妇生育没有专门政策规定,生育两个及以下子女的一方,现存子女数符合条件的可以纳入奖扶范围。
原配夫妻:1982年3月31日(1981年6月24日“十二条”出台顺延9个月)之前生育(收养)两个及以下孩子均视为合法,符合条件的纳入奖扶;在此之后,比照不同时期生育政策,按照有利于当事人原则确认。
再婚夫妻:以其本人生育(收养)的子女数分别计算,1982年3月31日之前生育(收养)两个及以下子女均视为合法,符合条件的一方或双方纳入奖扶;在此之后,比照不同时期生育政策,按照有利于 2 当事人原则确认。
二、特别扶助
15、特扶条件第3条:“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那么在政策解释中又说特扶不考虑三个及以上子女同时存活过,应如何理解?
答:对当事人生育和收养子女“数量”合法性进行认定,不考虑早婚早育、生育间隔、生育审批等因素。违法超生的不能纳入扶助范围。
16、如果合法生育两个孩子且同时存活过,现在都死亡无存活子女的是否可作为特扶对象? 答:可以。
17、曾在新疆建设兵团工作过一对夫妇,妻子现死亡,本人说当年曾生过一男孩当时死亡,现无子女。但新疆建设兵团无法出具当时生育情况证明,本人也多次上访,问现可否确认为奖扶对象? 答:如无确切依据证明其没有生育史,群众也无异议,可以纳入。
18、双方再婚,甲再婚前生育一残疾男孩,乙未生育。甲、乙均纳入特扶对象,甲的特扶标准为110元/月,根据政策解释,再婚夫妻子女数分别认定,那么乙的特扶标准是否应为135元/月? 答:因乙没有生育史,他之所以享受特扶政策是因为与甲再婚,所以他的特扶标准应与甲相同。
19、孤寡老人(无婚姻史、无生育史)能否纳入特扶?若不能纳入,孤寡老人在知晓特扶政策后与另一个已纳入特扶的老人合法结婚(领取结婚证)后能否纳入特扶?
答:无婚姻、生育史、也未收养子女的人不属特扶范围。再婚的按有关政策执行。
20、某夫妻再婚,再婚前男女双方各生育一女,婚后男方子女死亡,女方子女残疾(三级以上)。在填写《汇总表》时,夫妻双方因扶助金不一样,应计入死亡家庭还是伤残家庭,还是作为两个家庭分开统计? 答:分别认定扶助金标准。汇总表按人数汇总,不是按家庭汇总。
21、特扶对象女方满49周岁是如何计算?
答:按自然计算,即在资格确认内满49周岁的均符合年龄条件。2013年特扶对象为1964年12月31日前出生。22、1982年3月到1999年3月期间收养子女未办司法公正,算不算违法收养?在特扶确认前补办司法公正后可不可以纳入特扶? 答:补办司法公正或登记,或同民政部门出具证明说明符合当时收养条件的可以纳入。23、1973年以前同时存活过三个或三个以上子女,现无子女或一个残疾子女(三级以上)能否纳入特 3 扶? 答:可以。
24、再婚夫妻以其本人合法生育和收养子女数分别认定,那么夫妻双方的特扶金标准是否也按各自子女数分别认定? 答:是的。
25、一残疾儿童,父亡,母精神失常走失,现和爷爷、奶奶生活,可否把其法定抚养人爷爷、奶奶作为特别扶助对象?
答:扶助对象只能是其父母。
26、男40岁,女50周岁,有一残疾(三级以上)孩子,该男子可否作为特扶对象? 答:可以,女方年满49周岁即可。
27、特扶中“现无存活子女”,是否包括“二女户”子女死亡类型,也就是说两个女孩同时见面后死亡,可否作为特扶对象?
答:可以。没有违法超生,现子女死亡无子女的均可。
28、一对夫妻,男方年满60周岁已纳入奖扶对象,女方未满49周岁,现子女死亡或残疾,这种情况怎么办?
答:女方未满49周岁前,男方继续作为奖扶对象。女方满49周岁后,双方同时转为特扶对象。
29、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小孩后离婚,小孩判给女方,女方再婚后未再生育,现女方带来小孩已死亡又和第二任丈夫离婚,问第二任丈夫能否享受特扶? 答:第二任丈夫不纳入特扶范围。
30、再婚夫妇如果再婚后未生育,子女应分别计算,如果再婚后已生育,还是分别计算孩次吗?还有解释上说夫妻双方(含再婚夫妻)以女方年满49周岁为准,男方年龄不作规定。如果子女分别计算,也是如此吗?
答:再婚夫妇无论有没有共同生育,子女数都分别认定。再婚夫妇也以女方年满49周岁为准。
31、一对夫妇1984年符合抱养条件抱养一孩,当时未办理司法公证或收养登记,现孩子三级残疾或死亡,其他特扶条件均符合,该夫妇可否纳入特扶?
答:1982-1999年期间收养没有办理司法公证或收养登记,补办确有困难的,可请民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证明,符合当时收养条件但没有办理手续的,可以纳入奖扶、特扶范围。
三、节育奖励:
32、一方是本地户口,另一方是外地户口,因种种原因户口迁不来,能否给予奖励?
答:节育奖是按户奖励,只要夫妻一方是所管辖范围,其他条件符合,则可给予奖励。如另一方户口在本省内,要与对方计生部门沟通,避免重复奖励。
33、一侧输卵管因病切除,现施行绝育手术,能否奖励? 答:可以。
34、一侧输卵管结扎,另一侧输卵管未扎能否奖励?
答:需查明原因,如确实因身体疾病等因素另一侧未扎则可以奖励。
35、以前曾经违法生育的,后来因情形变更(如孩子死亡后又生育)属于二女户并采取绝育措施的。答:二女户末子女符合政策生育,且采取绝育措施,即可奖励。
36、农村的行政村成建制转为社区居委会,现户口是城镇的是否符合节育奖条件?
答:只要是按照农村的生育政策合法生育的二女户,采取绝育措施的,可以列为节育奖的范围。
37、因病采取子宫切除或者其他特殊手术造成绝育的二女户,是否享受节育奖? 答:不属于节育奖范围。
38、某夫妻,女方有生育能力,男方无生育能力,夫妻抱养二个女孩,现绝育能否享受节育奖? 答:因不属于提倡绝育的范围,不享受节育奖励。
39、原是非农业户口,从城市嫁到农村生育两个女孩后,户口转入本乡镇,并且是农业户口,能否奖励?
答:如属于合法生育并落实绝育措施,可以奖励。
40、乡镇部分行政村已改为社区或居委会,成建制转为非农业户口,已满三年,能否奖励? 答:如按照农业户口政策合法生育,并落实绝育措施,可以奖励。
41、失地农民,2009年4月份转入非农业户口,已列入城镇低保,将享受每人每月80元补助,能否享受节育奖励?
答:只要是符合农村生育政策生育二女,并落实绝育措施的,可以奖励。
42、生育子女时是农业户口,现已转为非农业户口能否享受节育奖励? 答:可以。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家庭发展处
第五篇:让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让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老干部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为新农村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我们千瓦不能忘记他们。”这是锡山区东港镇全体镇村干部的一致共识。为让老干部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欢度幸福的晚年生活,多年来该镇已把“关爱老干部,为老干部多办实事、好事“摆上了敬老工作的议事日程。
“老干部之家”设施一流
为让全镇50多位离退休老干部有一个品茗、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东港镇党委政府早在2004年倂镇后,就毅然出资200多万元建成“老干部活动中心”。优美的环境,设施齐全宽敞高大的各类活动室、展厅、门球场等,令老干部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为方便东湖塘社区20多位离退休老干部就地开展活动,该镇党委政府又于去年从原东湖塘镇机关大院内辟出一幢250平方米大的何阳雅楼,经重新装潢后一片亮丽、满目生辉。大楼内阅览室、电视室、弈棋室、健身室齐全,空调、彩电、书橱报架、新桌椅、沙发、茶具应有尽有。室外花木葱茏,四季飘香。老干部们每天相聚在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如园林一般的“老干部之家”,心情均感到格外温暖舒畅。
给“兵头将尾”加“薪”
东湖村有16名镇管干部,他们曾分别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会计等职务,俗称“三定员”,是农村基层干部中的“兵头将尾”。这些老干部为大办农业、发展乡镇企业穿过草鞋吃过苦作过贡献,但因年岁大没有搭上“社保”这辆老有所养的“温暖车”。现在这些“老前辈”都享受镇政府按月发给他们的退休保养金,但标准较低,尚难提高和改善一对老夫妻的日常生活。东湖村两委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将心比心,以关心、尊重、爱护老干部为宗旨,毅然决定为镇管老干部加“薪”,由村委向他们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贴。自2007年9月始发至今,三年多来从未间断。此善举令全村老干部及其家属起身夸赞。
连续九年向“三老”送红包
“街道宽敞亮丽,商厦鳞次栉比,公园百花争艳,工厂林立园区……”这是黄土塘村近几年来取得巨大变化的真实写照。可喜的是随着村级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该村没有忘记曾经吃苦耐劳作出过贡献的“三老”,即60岁以上的老队长、老党员、老干部(原大队定员非定员干部)。为表达对“老功臣”的敬重关爱,每年年终,村委便向他们发放“尊老红包”,自2002年首发以来从未间断。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九年来向“三老”馈赠尊老红包的人数、标准也在逐年增长、提高,从开始时的85人每人发500元,至今年已增加到216人,每人发1000.今年尤其还对已满50年党龄的13位老共产党员,每人加发尊老金500元。当年作出贡献,今日常添温暖。“三老”们对村里推出的敬老爱老助老好举措,均翘指赞赏,由衷感谢。
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