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策

时间:2019-05-13 15:4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政策》。

第一篇:完善政策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政策支持的完善

由于农业的弱质性以及农户分散、收入水平低、农村信用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过程中普遍面临着风险大、成本高和收益低的经营困境,急需完善相应的政府支持政策。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财税政策支持主要通过财政贴息、不良贷款财政核销、财政奖励、金融基础设施费用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手段增加村镇银行的财务收入,以补偿村镇银行业务经营成本,从而激励村镇银行积极开展涉农业务。目前,在现有优惠政策基础上,对村镇银行的涉农贷款比重不同,应实施不同的税收减免政策和补贴政策;同时,对贫困地区的村镇银行应实行免税政策。

(二)实行差别的货币监管政策

差别的货币监管政策主要通过对村镇银行实行差别的存款利率政策、差别的贷款利率政策、差别再贴现率政策、差别再贷款利率政策、差别监管政策以及发行债券方面的优惠政策等,以增强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提高信贷资产收益率和回收率,降低村镇的融资成本和信贷风险。目前,应把央行的支农再贷款政策的覆盖面扩大到村镇银行,并积极开展村镇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债券融资业务试点,以解决村镇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制约。

(三)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信贷风险保障机制

农业信贷风险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农业保险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等能够降低或分散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信贷风险的制度和机制。现阶段,我国农村信用担保机构不健全,农村可用于抵押品稀缺,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农村借贷一旦遭遇风险,基本由放贷者承担,这是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多层次的农业信贷风险保障机制。当前,应进一步完善担保法对农村担保品的法律规定,加快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村征信系统建设,降低村镇银行涉农信贷的系统性风险。

第二篇:完善二孩政策

完善二孩政策

(生育政策调整与完善 84)建议 3399.一、加强高龄夫妇优生优育知识普及。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宣传国家新的生育政策,并且宣传高龄夫妇如何做到优生优育;二是由乡镇(街道)计生服务所或者乡镇(街道)卫生院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只是讲座,宣传普及营养饮食搭配、生活习惯培养、心理咨询辅导、污染防控等知识。

二、加大高龄夫妇健康检查力度。一是建议出台强制检查规定,对35岁以上的夫妇,有生二孩意愿的要实施强制性检查,检查费用由国家补贴。二是要免费对高龄孕产妇进行孕前、孕中、产前全方位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三是一旦发现有疑似先天愚、畸形儿可能性,应及时跟进筛查,确诊为出生缺陷婴儿的尽早落实流引产手术并做好高龄孕妇的解释工作,杜绝和减少出生缺陷婴儿。

三、改善高龄孕产妇的工作环境。一是各企事业单位主动应该关心本单位高龄孕产妇的身心健康,怀孕期、哺乳期的高龄妇女宜调整到相对轻松的岗位。二是高龄孕产妇妊娠期反应重、生产后身体恢复慢,建议制定政策适当延长高龄孕产妇的产假。4014.1、强化优生优育政府责任。一是简化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增补叶酸等优生优育项目的申请程序,提高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定点服务机构的覆盖率。二是要加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力度,强化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

2、推进打造社会“多孩”生活文化圈工作。

3、扩大妇幼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4、严厉打击代孕、借腹行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当前,我国关于人体生殖细胞买卖的法律规定基本处于空白,要打击相关的不良行为,无疑有待于完善相关法制。4055.在祖辈照料方面,目前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其一,城里人生育年龄增大,二胎生产更是面临高龄化问题,不少祖辈年老体衰,照顾孙辈往往力不从心。其二,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易造成身心方面不良后果,甚至让孩子步入歧途。其三,祖辈和父辈存在养育观念差异,往往催生家庭矛盾。最后,祖辈陷于繁重的照料职责中,不能安度晚年。在雇请保姆方面,问题体现为:首先,市场管理混乱,保姆质量鱼龙混杂。其二,由于其他渠道的缺失,保姆价格高企,二胎政策将进一步推高行情,使不少家庭负担过重。主动辞职者也存在问题:首先,回家的多为妇女,她们因此失去经济上的独立性,影响其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其次,供养人口变多,但收入却减少,会加重一些家庭的经济负担。

总体而言,完善0-3岁儿童照料体系利国利民之举,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二胎政策的顺利推行。第二,有利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推行。

有就业意愿的妇女可免去后顾之忧,花费更多精力投入工作,提升社会经济地位,推动男女平等事业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目前单一的照料形式无法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要。

第四,有利于家庭和睦。照料体系的完善,使广大家庭可以选择最适合自身的照料方式,避免因照料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危及家庭和谐与稳定。

第五,有利于就业率的提升。完善0-3岁儿童照料体系,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需求,为GDP增长做出一定贡献。这些渠道包括: 第一,市场化机构照料。第二,市场化个人照料。第三,单位照料。第四,社区照料。

第五,家庭照料。延长国家产假、育儿假期限,支持有条件的家庭选择一方家长在家照顾儿童。采取必要措施推动回家者的家务劳动获得社会承认。5804.建议一,切实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生育已成为女性遭遇职场隐性歧视的主要原因。放开二孩政策后,更多女性要生育、抚养两个孩子,上述问题将进一步凸显。要通过完善计划生育相关法规,保障二孩母亲的休息权,生育二孩的产假、看护假与一孩的政策相同,防止出现的对生育二孩妇女的隐形就业歧视和差别待遇。

建议二,发展和规范婴幼儿托管行业,提前布局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建议政府重视发展和规范婴幼儿托管行业,将学前教育之前的婴幼儿托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可试点由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办公共的婴幼儿托管服务,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婴幼儿托管行业,建立行业标准,加强引导和监管,缓解和解决有人带孩子、孩子能上学的问题。

建议三,采取适度经济支持措施,降低养育成本。养育成本高,是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妻不愿意生育的重要原因。建议,国家规定生育保险为强制性购买保险,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根据企业生育保险申领情况,给予企业税费减免,填补产假员工替代人手的工资,以补偿企业付出的成本。政府对养育小孩的家庭进行财政支持,方式可以是直接补贴,或按孩子人头抵税。采取综合措施,让家庭养育成本部分外部化、社会化,降低家庭养育成本。6103.三、增加教育资源的配套。优秀的学校资源一直是家长们争夺的焦点。如何保证每个孩子不仅上得起学,而且要上得好学。建议政府进一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公办学位的供给,促进民办学校内涵和优质特色发展,形成管理规范、办学模式多样、国际化水平较高、优质特色的民办教育发展良好格局,满足市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

四、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哺乳给用人单位带来人员紧缺、工作开展不畅,甚至因寻找替代劳动力而增加经营成本等实际困难,是不可否认的社会现实。政策实施之后,如果把所有义务都加在用人单位方面,就会加重用人单位负担,从而不愿招用女性。为此,政府可以考虑通过立法、制定政策等手段,对招录女性的用人单位给予奖励和政策优惠等,平衡保护女性权利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6172.根据1980年以来的两百多次生育意愿调查,中国人整体的生育意愿已经非常低下,目前生育意愿大致在1.6—1.8之间。由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存在落差,实际的总和生育率更低。

加上难以解决的学位紧张,日益飙高的学前教育收费,婚育的机会成本和生养的抚养成本过高,以及男、女产假问题,女性就业问题,等等都成了想要生二胎的父母面前的一道道“大坎”。原先预计“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每年新增200万人。但实际上到2014年底累计新增申请生育“单独二胎”的不到100万。到2015年8月为止,也只有169万对夫妇提出生育二孩申请。

一、建议对生育进行财政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借此可以减少生育的成本负担,减轻生二孩的家庭经济负担,增加民众生育意愿。

二、建议将产假延长,女方产假时间要比第一胎长一个月。保障各种福利,延长男方产假。

三、建议政府需要做好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服务,营造一个愿意生二孩的社会氛围。比如,提高教育的投入,降低养育成本。

四、建议教育部在中小学、幼儿园多宣传二孩家庭的好处,校方主导,开展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通过学校教育层面为家庭营造更幸福、和谐的生活环境。8431

二、对生育二孩的育龄女性要给予贴心的关怀和照顾,延长带薪产假,政府提供免费产检,特别要督促企业真正落实好带薪产假,不搞“变通”,不能“截留”。

四、解决好育龄女性生二孩丢失工作或找不到工作的问题,生二孩女性应给予就业优惠政策,国企、民企要保证育龄女性就业岗位。提案 2987.一是在完善立法上,营造公平的女性就业法制环境。对于众多打算生育二胎的职业女性来说,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是她们最关注的问题。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着眼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如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修改完善晚育假条例,完善《就业促进法》,并对女职工生育率或缴纳生育保险费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以减少企业对生育女性的歧视。同时,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开门立法,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意见,修改完善好去年11月卫计委起草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条例》。

二是在公共服务上,增加妇幼医疗、教育服务供给。妇幼保健需求是生育二胎最直接的医疗服务需求,结合当前妇幼医疗服务设施比较紧张的问题,以及二胎生育女性的年龄问题、身体状况问题,全面两孩政策更需要系统的综合医疗服务保障,如妇女生育产前服务、生育保健服务、生育临床服务、幼儿保健等。加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力度,强化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切实解决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和服务能力短缺问题,确保母婴安全。合理配置托儿所、幼儿园及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人口需求。三是在福利保障上,保留完善相关惠民政策。继续保留对独生子女入托、入园、就学、就医补助,对农村贫困家庭独生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期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减免杂费等原有政策。高度关注并切实关心“失独”家庭,“失独”家庭是独生子女政策下形成的特定弱势家庭群体,政府应在生活、就业、养老保障等方面给予特别的帮助和扶持,特别是在养老方面,要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同时,有必要结合二胎的特殊情况,修改完善医疗保险与生育保险,完善与生育相关的医疗保险内容,适当提高二胎生育时产生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完善生育保险,在女性因二胎怀孕和分娩暂时中断劳动的过程中,适当提高生育津贴,延长产假,改善医疗待遇。四是在经济扶助上,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少生快富制度,实行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对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加大帮扶力度,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和精神慰藉等问题。针对未来独生子女家庭和两孩家庭的实际负担将发生较大改变,原有的“个人制”个税制度造成对两孩家庭税负负担的不平等的问题,可在全国性税收体制暂时无法变更时,在地方税收权限内探索针对二孩家庭实行“家庭制”税收的管理制度,对按政策生育二孩的家庭减免部分所得税,一定程度上缓解二孩家庭经济压力。2988.无 3657.1、产科相关配备不足。2013年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后,2014年全国有107万对夫妻申请生育二孩,全年净增加人口数710万,产妇增多一度导致各地医院产科病床紧张。以浙江为例,人口出生高峰将在2017年出现。2015年,全省产科床位10068张,按照2016年总分娩总数73万人估算,1张床位需要接生73名新生儿,国家标准每年每张床位可接生56名新生儿。据预测,未来5年产科床位尚缺近1万张,产科护理人员缺口4000多名,执业(助理)医生和注册护士分别缺口3.4万余名和3.6万余名,现有配置难以承担高峰期来临时的群众生育保健就医需求。

2、儿科医生配比严重不足。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儿科医患配比严重不足,比照欧美发达国家医生患者1∶1000的配备标准,我国儿科医师的缺口至少有20万,而在过去15年里,全国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人。建议如下:

1、盘活资源,适度增加基础设施配套。建议盘活区域的产科床位管理,适度增加产床等基层设施配套,重点要以孕情动态监测和人口出生预报为抓手,鼓励并落实就近孕检生产,分散“热门医院”压力。加强产科服务能力摸底,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设产科,聘请退休医护专家以应对2017年的第一个生育高潮。适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妇产科医院建设,重点满足高收入人群的特需服务,实行与公立妇产医院的错位竞争。

2、加强合作,提升基层妇幼服务能力。加强妇科和儿科医联体建设,以优质资源双下沉或医联体等形式提升基层妇幼服务能力。尤其要针对产科、儿科配比严重短缺地区,通过医联体形式提升服务服务。调整扩大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模,开展儿科医师转岗培训,重点对内科、全科等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在儿科方面进行继续医学教育,让更多儿童、产妇常见病在社区解决。

3、激增活力,营造儿科医生成长环境。借鉴台湾经验,吸引流失的儿科医生回流。建议儿科按门诊人次和住院床日进行补助;建立儿科医生专项岗位津贴制度;提高财政对儿科建设的投入比例,要求占比数不能低于其他科室。完善儿科的医疗收费体系,使服务性收费更加合理;在业务上,提供更多学习培训机会;在职称晋升上,高职聘任不受编制限制。加大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定向培养力度,增加推免研究生名额,鼓励医学生选择儿科临床。打好组合拳,切实为儿科医生成长提供较为丰厚的薪酬待遇,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4246.一、为年轻父母开辟“接送孩子时间通道”。充分考虑生育二孩所需的时间成本,为年轻的父母提供更宽裕的“生、育”时间。除了国家已经明确的孕期、产期、哺乳期法定假之外,无论一孩还是二孩,建议为在小孩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父母开辟“接送孩子时间通道”,让他们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有需要的年轻父母可以主动申报接送孩子的时间,提出自己的工作时间调整方案,申报的接送孩子的时间量应在合理区间(如:每天1-2个小时)内,并应保证自己工作日的平均工作时间不少于所在单位统一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经所在单位人事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即可开启通道。

二、降低生育二孩的经济成本。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提供以下一些服务,如:一是孕期检查、临产生育、14岁以前疫苗接种等费用全免,孩子参加工作以前均享受社区居民医保;二是以社区为单位,由社区志愿者提供的平价或免费保育、托儿所等服务;三是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要为本单位职工服好务,职工家里有年幼子女,放学后在职工下班前无人照管的,工会要提供托管场所(可以是单位自建场所,也可向社会购买服务),费用由工会或单位承担。

三、加大对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建设投入。全面推行小型化办学和小班教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幼儿园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不应超过30人,小学和初中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不应超过40人。加强幼儿园、中小学校的治安保卫工作,加强对幼儿教育、中小教育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和资格准入管理。引导社区志愿者组织关注和帮助解决年轻父母工作时间有子女需要托管的需求。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托老、托儿服务作为社区和志愿者服务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74.一是积极开展高龄女性生育力评估指导与宣传教育。加强优生优育方面的宣传,让广大育龄妇女在最佳生育期生育。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尽可能准确地为准孕夫妇提供生殖指导。上级计生部门应加大对基层计生部门的相关知识培训。正规辅助生殖中心可专门设置再生育咨询门诊,为希望再生育的夫妇排疑解难。对高龄孕妇这一特殊人群的孕前及孕期检查、诊断及保健给予特殊关注,实施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积极预防出生缺陷发生。110.一是干预支持政策尚不完善。在我国三级干预措施体系中,只有原卫生部于2009年出台《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要求进行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这三项检查为强制性项目,其它一、二级干预措施中的婚前检查、孕前检查以及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目前尚无相应法律法规要求强制进行,仅以行业规范的形式出台相关管理规范。以至于我国目前婚检、孕前检查率以及产前筛查和诊断都处在一个较低水平(婚检2011年41%,产前筛查22.7%)。即使强制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目前也比较低(2011年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为69.6%;2010年全国听力筛查率为39.9%)。

二是监测与干预时段窄项目少。目前我国采用的多是医院监测模式,就是在医疗机构内孕28周到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发现的出生缺陷为监测目标。这种监测模式虽然数据采集方便,但是医疗机构外发生的和生后7天后才发现的出生缺陷并未纳入统计范畴,导致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实际数值相差巨大(监测数据为15‰左右,而实际发生率为5.6%),不能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已经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也较少,如在我国高居儿童死亡前列的先天性心脏病尚未纳入筛查项目进行普及。在一些地方病高发地区(如地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相关疾病也未进行筛查管理。三是专业机构资源和服务能力不足。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对设备、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目前筛查点和诊断中心正在布点中,总体来看都集中在大城市,业务覆盖面小,很难服务到中小城市和农村。以四川省为例,全省仅4个诊断中心(羊水培养和影像学诊断),都集中在成都市,尚不能完全满足各产前筛查点转诊的需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听力筛查要求有专门的仪器和经过培训的人员,普及推广速度较慢。

四是无专项经费支持项目开展。目前一、二、三级出生缺陷干预开展的各项工作均采取由需方付费的形式开展。出生缺陷患儿的治疗和康复尚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畴。以产前诊断为例,羊水培训所需费用约为2600元/例,在实际工作中确有部分妇女因经济原因放弃进一步确诊。

一、强化出生缺陷干预支持政策

二、完善出生缺陷监测模式与干预项目

三、开展出生缺陷诊断机构建设工程

四、落实出生缺陷干预专项经费保障 837

3、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密度和质量。一是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候车室、地铁的换乘站、公园、商场、医院等场所新建或改建一定数量的母婴室。二是增加公立幼儿园、学校数量,鼓励社会资本办园办学,政府加强监管,确保质量。要将相关设施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以落实。

4、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做好儿童保育工作。由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培育示范性社会组织,招聘专业医护人员提供儿童保健服务,可以招聘一些40-50岁有护理经验的护士。

5、合理延长二孩产假,满足看护需求。严格按照优生优育的要求,研究符合实际情况的产假制度。同时,在就业权益方面,通过加大对企业招工、女职工怀孕、男职工休产假等环节的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切实保障育龄妇女在就业等方面享受的平等权利。

第三篇:深化完善财政支农政策

摘 要

摘 要

财政支农政策是党和政府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引导农业经营者行为的基本杠杆。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政策效应得到充分释放,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超常规速度增长。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公共财政框架体系逐步建立的条件下,财政支农政策更趋完善。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各级财政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随着支农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宣传支农政策,管好用好资金,提高使用效益,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愈发重要。

关键词:财政支农 社会保障 保障制度 支农政策

I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 要....................................................................................................................................................I 第一章 绪

论......................................................................................................................................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 研究方法...........................................................................................................................................2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2 第二章 对财政支农的具体分析...........................................................................................................3

2.1.1 支农的含义..............................................................................................................................3

2.1.2 支农的途径..............................................................................................................................3

2.1.3财政支农...............................................................................................................................3 2.1.4财政支农力度.......................................................................................................................3

2.1.5支农资金用在拿些方面...........................................................................................................4

2.1.6我国财政支农目前存在的问题.............................................................................................4 第三章 对财政支农的完善...................................................................................................................5

3.1.1现行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特点…………………………………………………………………..5 3.1.2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的思考…………………………………………………………..6

3.1.3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意见……………………………………………………………………….6

第四章 结 论.......................................................................................................................................8 致 谢...................................................................................................................................................9 参考文献.............................................................................................................................................10

II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财政支农政策是财政支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农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投资等购买性政策工具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也可以通过安排社会保障支出、补贴支出等转移性政策工具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财政支农政策为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新形势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而言,研究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有如下重大的意义 :

(1)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以“四减免”为主的税收政策成功地实现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目标,以“四补贴”为主的支出政策则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粮食生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通过支持“六小工程”、“两免一补”、“三奖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2008年,财政增加了直接补贴额度,扩大了补贴范围,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了防汛抗旱、动物防疫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进一步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此外,还通过支持“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大农村财政减贫力度等方式,拉动了农村消费。

(2)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由于财政支农资金连续多年稳定增长,农业发展形势良好,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居民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促进农业生产方面,2008年财政预算安排了165亿元用于对粮食生产大县的奖励,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预算安排资金1022.8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农村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2008年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两项直接补贴资金规模达到633亿元,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而在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方面,财政支农资金也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

(3)有利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财政支农资金中支持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611.4亿元,用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支出90亿元。由于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投向农村社会领域,农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资金投入的有效性。由于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具有较高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较为充分地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对支农资金的需求,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4)有助于启动农村潜在的巨大需求

(5)有利于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保障,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这一机制正处于初步建立阶段。财政支农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有利于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主要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

本文课题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对近年来对促进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及其意义效果的分析而进行的。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对财政支农的具体分析

2.1 支农的含义、支农的途径、财政支农、财政支农力度、支农资金用在哪些方面、我国财政支农目前存在的问题

2.1.1 支农的含义

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

2.1.2 支农的途径

为支持农业,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和颁布了各种政策,财政上国家在解决农村问题时,主要采取“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这两大条途径。

2.1.3财政支农

财政支农,表现出来的就是支农资金。支农资金是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中国政府自2000年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制订一系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如(1)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实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对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补贴,以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3)政府通过价格杠杆,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

(二)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1)

不断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引导农产品结构调整。(2)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3)在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断探索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通过“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加大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力度,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

(四)疏通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的渠道,为此有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推进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

(五)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落实“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消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加快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1.4财政支农力度

近7年来,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支出的年均增幅超过了20%。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5955.5亿元,增长了37.9%,其中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1027.7亿元,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增长了107.7%。巨额的财政支农资金犹如春天的甘霖,给广阔的农村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

2.1.5支农资金用在拿些方面

1、每年预算安排的农业项目资金以及上级追加的指标,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土地平整,蔬菜大棚建设等)、小型农田水利,中央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2、各种涉及农民的各类粮食及农业生产资料补贴资金,包括民生工程安排的本级及上级追加资金,农业生产资料补贴资金、农机具购买补贴、退耕还林补贴,以及最近新出台的家电下乡补贴等近20项补贴,及代农民垫付的资金,如农业保险农民应承担部分

3、动植物防疫疫苗购买

4、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及实行农业产业化的奖励

5、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6、村级债务化解

7、农产品加工与促销奖励

8、农村村村通道路建设

9、农村义务教育补贴

10、对村委会及村集体经济的补贴

11、农村五保户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2、每年安排的新农村建设资金专项

13、农村文化及精神文明建

2.1.6我国财政支农目前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支农支出不断增加,但增幅波动较大,且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波动性下降趋势

2、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在财政农业投入结构上,用于“养人吃饭”的钱多,而用于“办事建设”的钱少。生产性支出少,非生产性支出多,经常出现行政费挤占事业费、事业费挤占生产性支出的现象。

3、中央与地方支农资金事权划分不明确,资金投入高度依赖中央

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特性,农业的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投入具有明显的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见效慢、收益外部性等特点,因此地方政府在短期利益的诱导下,容易将资本要素向具有高收益率的行业倾斜。农业税的取消更加重了地方财政的困难。

4、支农资金管理交叉,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资金使用效率低

目前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渠道较多,农业财政支出分部门管理。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但由于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条块分割、相互之间协调不够、重复投入等问题。政府部门之间争项目、争资金的现象仍然存在,政出多门,不利于统一监督、管理和协调,不能形成合力。、支农项目资金监管水平低下,缺乏绩效评价 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对财政支农的完善

3.1

现行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特点、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的思考、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建议

3.1.1现行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特点

财政支农政策是党和政府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引导农业经营者行为的基本杠杆。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政策效应得到充分释放,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超常规速度增长。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公共财政框架体系逐步建立的条件下,财政支农政策更趋完善。其显著特点是:

1、突出以人为本,保护发展农民利益。为解决农村体制上的障碍,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财政工作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农民休养生息”的方针,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政策越发突出以人为本,越发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作为各项政策的根本点,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2、突出粮食生产,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多年来,国家始终将粮食的宏观政策目标与种粮农民的微观利益统一起来。一是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破除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传统体制,建立了农户微观经济主体地位,赋予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并从政策和体制上肯定和承认农户自身经济利益。二是全额免征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有效减轻了种粮农民负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实施对种粮农民的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仅遂川县四种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978.61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935.13万元,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四是实施粮食市场价格支持政策,在粮食主产区实施粮食收购保护价格政策,并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稳定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五是实施粮食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和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保护和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和主导产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突出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多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增强财政支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多个方面夯实农业基础,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一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能力,增强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二是实施江河堤防加固和防洪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工程,引导开展“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保障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农业自然灾害的预警应急机制,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增强农业抗御灾害能力,有效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四是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和“科技推广工程”,支持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支撑能力和贡献率。

4、突出生态保护,农业经济不断发展。一是支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加强耕地地力培养,引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保护和提升耕地地力,促进农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节本增效。二是开展退耕还林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建立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截止目前,遂川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7.85万亩,补偿中央、省级森林生态公益林321.94万亩。

3.1.2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的思考

一是突出支持重点。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在支持范围、支持对象、支持力度上要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结构调整,突出支持重点。要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重点支持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支持优质化、专用化农产品、绿色产品以及精深加工的农产品生产,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产业链条延长和产品增值。要重点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紧密结合区域性农村主导产业及已形成的龙头项目,大力支持联结农民和市场的社会化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因地制宜支持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市场、网络化农村劳动力市场、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农用生产资料市场建设。

二是创新投入方式。推进城乡统筹,财政投入是关键。科学制定出台优惠的农业投资政策,调动和引导各投资主体增加农业投入,加大农业利用外资、股份集资和行业内部融资的力度,探索农业资源开发和资本营运的有效形式,支持工商投资农业项目,逐步建立多渠道的农业投入体系。探索建立“政府出资,市场运作”新型财政资金运作模式,加快将财政资金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来,采用补助、贴息、奖励、保险、物资援助、风险补偿、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政策工具和激励措施,支持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把钱用到农民直接受益、最需要建设的项目上。完善贴息、担保、政策优惠等方式,引导并刺激银行信贷资金等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提高农业投资的吸引力。健全财政支农激励机制,通过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规费减免等方式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完善补贴政策。完善贴息制度、配套投入机制和以奖代补办法,通过有效的贴息方式增加农业政策信贷资金投入,把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用活用好。扩大补贴政策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农业和农村资源循环利用机制、农业灾害保险制度以及农村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等,不断扩大补贴覆盖面。加快完善补贴发放方式,推行“惠民直达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民直接补贴规模和范围。

四是加强考核监管。健全农业投入管理考核体系,将农业投入相关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督促各地、各部门切实贯穿好、落实好增加农业投入政策。加强对财政支农项目管理,对符合财政支持范围的农业项目,要组织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评估论证,严格项目立项条件,提高财政支农项目选择的科学性、预见性、准确性。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通过严格约束作用,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并通过项目检查、验收,促进支农项目的如期竣工,提高支农项目建设效益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监督,对支农项目专项资金的挤占和不到位的,要如实通报和限期纠正,对把专项资金挪作它用的单位和个人,应追究其责任,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视不同情况进行严肃处理。此外,还要搞好社会和舆论监督,做到支农投资额公开、支持项目公开、资金落实情况公开,督促农业投资全额到位。

3.1.3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意见

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市场农业的体制框架,建立了公共财政的框架,建立了财政支农的政策框架。今后乃至相当一个时期,应在三个框架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及“五型”财政建设的要求,深化制度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

1、整合支农政策资源。加强支农政策的配套衔接,提高政策的整体效应,必须整合现行支农政策资源。一是加快推进农业大部门体制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不仅总量规模有限,而且对有限资金的使用又处于“多龙治水”的状况。往往同种性质、同种用途的资金,散见于多个部门,重复设置,相互交叉。同时由于资金多头分块管理,各自为政,加上财政支农资金需求面广量大,资金安排往往撒胡椒面,难以形成合力,集中投入度低,项目和资金整体效益不佳。建立职能有效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是顺应农业微观运行机制已发生根本转变的需要,是改变政府支农职能分割、投入分散的需要,是适应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紧密联系的需要。要按照农业事务类别,自上而下推进农业大部门体制改革,优化组合部门职能,同时实行农业大部门预算。二是推进支农资金整合。以县为主的支农资金整合,是实行支农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规范管理的有效方式。继续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为引导、以产业为平台、以统筹为核心的资金整合模式。依据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原则上对同种性质、同种用途的预算专项资金进行调整归并,实行大专项体系。以县为主体依据本级农业发展规划,自下而上对口申报专项资金,实行源头整合。

2、调整农业补贴政策。一是调整补贴品种。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基础农产品(主要是粮棉油),继续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取消对非国计民生、非大宗基础农产品等地方特色品种的补贴,交由市场调节,取消后的补贴资金转为对大宗基础农产品的补贴。二是调整补贴资金的分配管理机制。将现行按种植面积补贴改为按商品量补贴,商品量多,说明种植规模大、产出水平高,对国家的贡献就大;将现行补贴标准改为按商品量贡献度、农资的涨价因素综合测算确定补贴标准;将现行对当年的补贴改为对上年的奖励,并依据上年大宗基础农产品的商品量、当年农资的涨价因素等,将奖励资金切块到县,包干使用。

3、统筹运用政策工具。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财政资金投入或财政政策,都将无济于事。因此一要从偏重财政政策转到综合政策的利用上,充分发挥价格、信贷、税收、土地等政策的独特作用,形成全方位、多环节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二要依靠市场和制度的力量,加强对大宗基础农产品的动态监测,超前开展对策研究,建立政策储备制度,减少临时的、应急的政策出台,提高政策质量和政策执行效果。

4、加强支农资金管理。一是加强支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严格资金管理的程序规范。二是不断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扩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财政政策最大程度符合农村实际需求,提高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有效性。三是建立分配与监督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结 论

总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针对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支农的投入重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这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是科研投入,这是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手段;三是涉农服务体系建设,这是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的基础和平台;四是农民收入保障,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保证农业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世界上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之一。

致 谢

致 谢

我真挚地感谢vv老师

2011年12月于mmm学院

kk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杨凌.谈论财政支农政策创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问题

[2] 李树,陈刚.国外财政支农的经验与启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市长参考2009 [3] 苏丹.加强和改善财政支农的思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社)

第四篇:修改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修改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惹争议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计划生育今年成为热点话题,多位委员和党派提案都涉及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修改完善,这引起了基层群众的广泛争议,其主要观点有:

一、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过度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人口的素质和人均社会资源的拥有量,对环境的保护和减少资源的过度开采也有重要意义,所以应当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大处罚。

二、随着抚养教育子女的成本的提高和大部分家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现在夫妻的生育愿望已经降低且不孕不育患者急剧增加,若持续实行原有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高峰期过去以后人口将急剧锐减,老人将老无所养,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生育政策也严重影响男女比例,加上单身女性,越来越多的单身男性将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故建议逐步废除计划生育政策。

三、计划生育政策在过去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现在也渐渐暴露出它的缺点。中国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人口分布也极不均衡,计划生育政策应根据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期分别作相应调整。果断消除政策的不利因素,积极发挥政策的有利因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五篇:完善政策:促进高校教师创业

完善政策 促进高校教师创业

高校教师由于其丰富的创新成果、一定的社会阅历及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备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高校教师创办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其中也涌现出了大批的行业龙头企业,如华中数控、博云新材料等优秀科技型企业。我国政府审时度势,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正在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职务发明条例》,并依据《关于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深化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工作。

目前,试点单位在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教师技术入股后,学校如何缴纳企事业单位所得税;高校教师技术入股后,若创业失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何解决;高校教师创业后的身份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有如下建议:

——高校教师技术入股,学校在未取得股权分红或股权未发生转让前,不必缴纳企事业单位所得税。按现行规定,学校技术入股掌握一定股权,在实际获得现金收入前,一次性缴纳所得税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并将削弱学校实施技术入股的积极性。因此,应借鉴中关村先行先试的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获奖励者在未取得股权分红或股权未发生转让前,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只需在实际取得相关收益后再行纳税。这将更有助于发挥股权激励效应。

——建立宽容成果转移转化失败的国资管理机制。我国目前对于国有知识产权的管理是与实物资产、其他无形资产一样的管理办法,要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和科技成果转化客观上存在的高风险性形成悖论,严重地束缚了校、所及科技人员的手脚,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的转化。建议出台明确国有知识产权的管理办法及宽容成果转移转化失败的相关政策,以解除教师的创业顾虑,并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教师创业,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能够保留其至少三年教师身份。高校教师作为开发高新技术的主力军,有着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并在国家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引导下,完全有能力以技术入股形式创办企业,但由于许多教师担心创业后无法保留教师身份,导致许多优秀的科技成果不能有效产业化。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教师创业至少保留三年教师身份,并明确相应的实施细则。

下载完善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继续稳定和完善政策(5篇)

    继续稳定和完善政策做好今年粮食直补工作(一)近年来粮食直补工作主要成效和做法 2004年以来,实施对种粮农民的补贴种类不断增多,补贴范围不断扩大,补贴标准不断提高,有效调动了......

    湖南省财政厅完善涉农政策

    湖南省财政厅:完善财政涉农政策的建议 湖南省财政厅 湖南是农业大省,做好农村工作,确保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的稳步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财政涉农政策在湖南的实施成效......

    每周政策--如何完善听证会制度

    如何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 一、事件回放 1、价格听证会成了涨价交响曲 2004年12月,北京市发改委就北京地区6个世界文化遗产游览参观点申请调整门票价格一事举行听证,这次事关全......

    浅谈农村拆迁政策需完善范文大全

    摘要: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大批农民的房屋需要被拆迁。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村老百姓而言,房屋是他们的安身立命的地方,是其最重要的财产,也是其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甚至其它人权的重要载......

    完善社会办医支持政策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办医支持政策的意见 文件号:豫政 〔2014〕54号 [日期:2014-9-2] 阅读: 157 次 来源: 作者: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办医支持政策的......

    完善优抚政策,实现强军目标

    完善优抚政策,实现强军目标 社会优抚是针对军人及其家属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军队的建设和我国民政事业......

    完善农业保险的政策建议

    完善农业保险的政策建议徐立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报告上明确表示,今年将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

    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 国发〔2007〕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