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大解放思想应体现三个落实
人大解放思想应体现“三个落实”
杨宏高
解放思想要落实在促进科学发展上。人大要利用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才济济、工作经验和阅历相对丰富、工作相对比较超脱、对法律法规比较熟悉的优势,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紧紧围绕事关本地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新的眼光、新的思路、新的谋略,加强对科学发展中宏观性、综合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改革发展稳定中深层次矛盾的分析,加强对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和难事的对策思考,找准角度,精选课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解放思想要落实在创新机制上。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赋予人大工作越来越多的新内涵和新要求,我们要在遵循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创新重大事项的决策机制,创新现有的监督机制,创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促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解放思想要落实在凝心聚力上。一方面,要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及时了解和反映群众呼声,使群众的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能进入党委、政府的决策视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引导,提高人大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大代表“能说话”、“会说话”、“客观理性地说话”。要通过积极引导和有效疏导,使民声在充分释放的过程中,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进一步和谐,社会大局进一步稳定,从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投入到社会主义科学发展事业上来。作者系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二篇:煤炭价格政策调整应体现三个目标
煤炭价格政策调整应体现三个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大致经历完全计划价格时期、多层次计划价格时期和煤炭价格向市场化过渡时期三个阶段,相应的价格政策也是根据三个时期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出台的。
应客观看待煤炭价格政策成效
从1985年开始,我国煤炭价格政策的主要目标与1985年之前不同,主要是围绕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兼顾宏观经济以及市场主体利益。以1993年为节点,除了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用煤以外,其他煤炭价格国家全部放开。一般来说,1993年至今煤炭价格政策的“主旋律”是以电煤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市场化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为稳定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平衡市场主体利益,对电煤价格不断地临时干预和放松干预的过程。
回顾我国的煤炭价格政策,在非电煤领域,价格政策取得了重要成效,确立了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在电煤领域,煤炭价格政策可以看作是在电力行业改革滞后以及煤炭行业改革不完善的背景下,电煤价格市场化进程中的权宜之计。国家出于方方面面的因素考虑,对电力终端价格始终没有完全放开,电煤价格需要市场化,但又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渐近。特别是2002年,我国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进入名义上的市场化轨道以后,依然存在种种因素在干扰市场化进程,仅仅靠市场化为导向的煤炭价格政策远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要客观地看待煤炭价格政策所能起到的作用,不能期待仅仅依靠煤炭价格政策解决电煤市场化问题。
多方面缺陷依然存在此外,我们必须承认改革开放以来煤炭价格政策本身也存在种种缺陷。
首先,我国的煤炭价格政策导向是引导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实现自上而下改革,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发现和利益分配过程中的作用,改革的灵活性较差。煤炭价格改革市场化的重点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区域之间的有效合理分配。但是现有的改革却没有实现应有的效果,一方面没有考虑到东西部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煤炭对于西部而言属于资源类产品,长期压低煤炭价格不利于西部经济依靠自身丰富的资源实现经济起飞;对于东部制造业发达地区而言,煤炭属于生产的投入要素,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煤炭价格上涨会使得企业失去应有的竞争优势,造成经济下滑和就业减少。另一方面,从煤炭产业与上下游的关系来看,煤电价格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这两个产业共同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同时煤炭与铁路运输之间利益关系没有实现协调发展的机制。
其次,煤炭价格政策虽然针对性较强,但缺乏引导经济健康发展的功能。我国的煤炭资源是最主要的一次能源,煤炭价格水平和调价机制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以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但是现有的煤炭价格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我国煤炭价格政策阶段性较强,缺乏政策的一致性。回顾我国煤炭价格政策,总体目标是实现煤炭价格市场化。但是从1993年以来,历次煤炭价格政策都是在宏观经济出现波动、煤炭严重短缺或者过剩的背景下“仓促”出台,没有对政策产生的影响作出充分的评估,也没有兼顾政策的应用性和一致性。造成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出现反复,不利于煤炭行业的发展。
第四,煤炭价格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煤炭成本核算问题,不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现有的煤炭成本和价格不反映资源成本,矿产资源产权得不到补偿;煤炭成本和价格中也不反映煤矿退出成本和费用。更加没有考虑煤炭行业经营中需要面对的经营风险补偿,以及代际公平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煤炭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在能源经济发展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未来应实现三大目标
未来中国的煤炭价格政策的调整应该体现三个目标:煤炭价格的完全成本核算、促进煤炭与电力、铁路产业协调发展和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三个目标中,完全成本核算是基础。
——应体现完全成本核算
煤炭的完全成本的含义是指在煤炭价格形成的过程中能够将煤炭生产、运输、消费、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未来的发展补偿等成本完全地反映出来。现阶段中国煤炭资源的完全成本的含义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煤炭生产成本的补偿;二是煤炭的产权价值补偿和代际公平成本补偿;三是煤炭的环境成本;四是风险以及不确定性成本的补偿;五是现有的煤炭价格成本组成中存在的过度核算的成本需要核减。例如,原先中国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大多存在企业办社会的问题,煤炭企业经营如医院、托儿所、学校等机构。随着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煤炭企业逐步剥离了这些社会职能,改由社会保障部门承担,这部分原先计入成本的费用应作必要的核减。此外,中国的煤炭企业承担了很多行政性的成本,如铁路建设基金等,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煤炭价格市场化的条件下应从成本中做必要的核减。
中国现有的定价机制侧重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核算,对于动态产权成本、不确定性风险成本弥补以及有效的成本核减缺乏系统的研究。深化中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实现煤炭成本的完全核算。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市场竞争等问题造成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政策进行适度的规制和引导。——应考虑协调产业间关系、合理配置资源
通过深化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协调产业间关系的发展是价格改革第二个重要的目标。煤炭价格形成实现完全的成本核算是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电煤价格形成机制和煤炭与铁路之间的关系改革却更为复杂。
从长期来看,电力市场改革,引入竞争,实现完全的市场定价,或者煤电行业实现一体化经营以后,现有的电煤定价机制问题的表现形式必然发生根本变化。电力市场完全市场化之后,不仅在发电、配电和售电等领域引入竞争,在输电的电网领域也引入竞争,这样的话电力企业的完全成本核算信息将更加清晰,充分的市场竞争也更加利于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增加价格谈判的有效性。如果煤电实现一体化经营,那么电煤价格就是煤电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物资调拨,虽然内部的煤炭调拨也需要反映完全的价值,但是反映在经营上就是内部经营成本和内部利润分配的问题。这两种方式都是比较彻底地解决煤电问题的途径。现阶段,煤炭价格政策调整的根本之道在于将短期的局部调整和长期的根本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改革。建立电煤的基准价格,在基准价格的基础上合理制定电煤合同的契约形式是现阶段改革的有效途径。煤炭基准价格的制定应该在政府的管制下由市场手段完成,这个价格的特征应该满足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这个基准价格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不仅能反映短期的环境,也能反映长期的变动趋势;二是这个基准价格对双方都具有公信力和符合双方行业、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经营理念,双方都没有变动价格的冲动。在基准价格的确定问题上,应充分考虑市场谈判力量、垄断程度、资产专用型、经济周期波动、需求波动、资源耗竭性、环境保护、国家的替代能源政策等因素,在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影响电煤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发挥市场和政府定价结合的优势,明确基准价格水平和基准价格的调整机制。
此外,近年来煤炭价格波动很大程度上是铁路运力不足和运输费用增加造成的,主要缘于经济发展阶段和铁路运输制度改革滞后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如某些地段的铁路建设滞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等。以铁路建设融资改革等制度创新为指导,明确煤、运之间的利润分配原则,是解决煤运难题的指导思想。
——应注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煤炭是中国的主导能源形式,对煤炭资源的利用不仅影响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结构的升级转型。
中国煤炭产业的特点表现为煤炭储备和生产集中在中西部部分省份,其使用和消费的区域比较广泛,较为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同时,煤炭的供给状况和价格水平直接决定了东部制造业省份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煤炭价格水平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煤炭价格高可能会促进经济增长;其二是煤炭价格过高会促进政府或企业加大煤炭开采的力度,鼓励粗放经济增长方式的形成。煤炭价格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煤炭价格过高可能会提高东部省份的经济发展成本,减弱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但是客观上也推动了东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集约增长;二是煤炭价格过低会促进煤炭的粗放使用,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率,也可能会造成煤炭供应不稳定,近年来经常出现的“煤荒”、“电荒”等现象也严重制约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深化中国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应该是以实现完全成本核算、优化能源结构为目标的,这种价格改革的指导思想将使得煤炭价格水平的长期走势趋于上升。从短期来看,煤炭
价格的上升可能带来中西部地区经济的起飞和东部制造业竞争力的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煤炭价格的上升将有利于东部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化的经营,将主导产业扩展到产业链上游的研发、设计以及下游的营销领域,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对中西部省份而言,煤炭价格上升是否可以促进经济真正地起飞还取决于煤炭收益的用途和利用效率,只有当煤炭价格上升带来的利益被真正用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改善居民教育水平,提高技术进步效率等用途时,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煤炭价格的改革与调整对协调中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显现,但是未来煤炭价格政策的调整是否可以促进区域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则需要对煤炭价格上升带来收益的利用途径和效率做认真的研究。在政策上,应侧重生产企业、政府和民众共享煤炭收益;应制定相应的制度,鼓励能源企业将煤炭收益投入到清洁化生产等技术领域,鼓励煤炭的清洁化使用、提高生产和消费的效率;同时形成监督机制,监督政府将收益用于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公共财政领域,推动人力资源素质和社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集约增长。
第三篇:解放思想抓落实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党中央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更大的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县委积极组织开展以“镇坪如何突破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目的在利用思想大解放推动镇坪大发展。就镇坪而言,发展思路已经明确,工作措施已经敲定,关键就是抓落实。下面,围绕工作落实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解放思想抓落实
解放思想就是要敢拼敢干,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努力树立“四种意识”:
一要树立“能快则快,好中求快”的发展意识。发展是硬道理。实践证明,发展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先导,镇坪过去的发展,是思想解放的结果,镇坪要赢得新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用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去适应新形势,推进新发展。
二要树立“抢先一拍,领先一步”的机遇意识。思想解放、开风气之先,就能后来居上、引领时代;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难免不进则退、被动落伍。从地域条件、政策环境、群众基础等方面看,镇坪都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果不抢抓机遇,领先一步,在推进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就会坐等机遇流逝,守着金山过苦日子。
三要树立“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我们既要看到成功、顺利、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曲折、困难、风险的一面。应对风险于未萌之前,才会出思想出办法,才会出成绩出经验。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斗志。
四要树立“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意识。当前,加快发展的形势明显,相互竞争的趋势也更加明显,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谁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谁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要不断破除各种阻碍发展的束缚,不断克服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才能赶超先进,实现突破发展。
二、理清思路抓落实
思路决定出路。县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人均强县,构建和谐镇坪”的总体战略思路,绘制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县委全委会、县人代会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具体要求和工作措施,这些都是在深入思考、广泛调研,经验总结、实践检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完全符合镇坪的发展实际,完全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完全顺应群众的愿望,并取得初步成效,这说明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是清晰的,所以,理清思路的问题实质是思想统一的问题,团结聚力的问题。
团结统一是抓落实的保障,是形成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才能形成抓落实的合力,工作落实才有保障。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县委的决策和部署,加大宣传和贯彻落实力度,紧跟县委步伐推进工作,谋求发展,实施突破。我们必须反对消极错误的思想观念,必须认真开展和参加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特别是要广泛开展问题查找活动,切实消除思想上与县委不同步、不和谐的因素,努力营造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真正把全县各方面的力量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凝聚到县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努力形成全局“一盘棋”,齐心协力抓发展,众志成城克难题,聚精会神求突破的良好局面。
三、突出重点抓落实
“牵牛要牵牛鼻子”,解决问题必须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抓落实也是这样,不能随心所欲,眉毛胡子一起抓,要狠抓当务之急、当务之重、当务之难,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缓急,集中抓好影响全局、关系根本的重点工作,才能推动整个工作的落实。落实的重点在于“重大问题”:一是关键环节。对那些事关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要集中主要精力来抓,当作重点大事来抓,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二是难点问题。对那些大的,久而不决的,严重制约发展进程的问题,必须想方设法积极解决,认真抓好。三是热点问题。群众议论最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热点问题,必须解决好热点问题,才能安抚民心,工作才能得到群众认
可。
当前,关系镇坪发展的重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产重点要突破生猪产业,坚持抓大户、建小区、强乡镇,加快20万头绿色商品猪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增收。二产要重点突破以生猪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建立产业链条,依靠绿色食品认证,占领市场,推进工业强县战略。项目建设要重点突破水电开发,充分发挥镇坪水电资源优势,迅速掀起水电开发热潮,增加财政收入。城镇建设要重点突破县城建设,加快县城改造,提升县城品位,带动集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三个两万人”人居格局。三产要重点突破旅游产业,依托“自然国心”品牌,加快景点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繁荣镇坪市场。
四、强化措施抓落实
抓落实必须措施到位,没有具体的措施,再好的决策都只能束之高阁,落为空话,见不到效果。我们必须不断的想办法、出点子,丰富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运用行之有效的新经验、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施新突破。
明确责任推动落实。工作落实必须依靠责任驱动。一要强化责任意识。要认清当前发展的形势,明确肩负的历史责任,切实增强责任心、进取心和紧迫感,知难而进,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切实担负实施镇坪突破发展的重任,努力抢占发展先机。二要强化责任分解。要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抓落实的积极性。要本着万事抓头的原则,重点落实好“一把手”的责任。三要强化责任考核。进一步完善各级干部、各项工作目标责任、业绩考核和领导包抓等管理考核办法,配套落实重点工作定期督查通报制、绩效评议制、工作落实回告制等制度,促使各级干部抓落实。
用好干部推动落实。实践证明,工作要落实,用人最关键。干部是抓工作落实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干部的工作姿态,干部的工作标准和要求,都直接关系到工作落实的好坏程度。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就到位;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差,工作就难以落实。因此,要把握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大力提拔重用作风扎实、工作诚实和善抓落实的干部,努力形成“人人想事干,个个真干事,大家干正事”的良好局面。
完善机制推动落实。落实要抓住落实的动力,落实的动力在于“机制”。一要发挥监督机制作用,加强对工作的监督,及时评判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工作落实。二是发挥检查机制作用,建立各种信息反馈制度和约束机制,随时了解查看部门干部的政绩,让群众来测评。三是发挥激励机制作用。该奖的要奖,奖出士气,该惩的要惩,惩出痛感。这样领导干部工作才有力度,才能使人信服,领导班子才有内在的感召力。
营造氛围推动落实。抓好落实,促进发展,离不开营造上下同心、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首先就是要善于造势。通过舆论引导、思想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推进重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形成一切围绕落实、一切为了落实的浓厚氛围。其次,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抓好典型宣传,推广先进做法,以点带面,以虚促实,树立以狠抓落实为荣,以作风浮夸为耻的社会舆论导向。此外,还要发动群众监督落实。广泛动员群众,让群众参与监督,共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真正落实。
第四篇:解放思想创新人大工作
解放思想创新人大工作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求。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是与时俱进推动人大工作的力量源泉,也是实现重庆“加快”和“率先”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县级人大常委会必须紧紧围绕贯彻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行使人大职权的方式方法,以思想解放不断推进人大工作创新,为促进落实“314”总体部署、走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实现大开放大发展,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
一、围绕依法行使职权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大开放大发展的支持保障作用
人大常委会在依法行使职权过程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把开县作为对外开放的主战场,建成对外开放的示范县,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关键的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核心所在。因此,人大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创造性地行使监督和重大事项决定等职权,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支持和保障实现大开放大发展。
(一)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在进一步完善人大监督机制上求突破
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在人大工作中解放思想,支持扩大开放,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更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要有利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在工作安排上进一步突出扩大开放的位置,在为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方面,确保党委的主张和意图顺利实现,着力维护党委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同时,要积极争取和依靠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取得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使人大工作在创新发展中,始终保持与党委“一个调”、与一府两院“一台戏”、与工作大局“一盘棋”、与人民“一条心”,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说、事往一处做。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不断探索和完善人大监督工作新机制。注重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修订常委会议事规则、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等系列制度,完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既适应形势发展又适合人大监督特点的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不断促进常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富于创造性。督促政府发挥内部监督部门职能和司法内部监督作用,重视运用人大信访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在促进全县扩大开放,实现“加快”、“率先”发展目标中力求有新的作为。
(二)坚持监督与支持相结合,在促进“一府两院”大开放大发展上求突破
人大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开展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行使监督权必须尽职尽责,依法按程序办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人大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支持和促进。吴邦国同志说,“人大与一府两院不是相互掣肘,不是唱对台戏。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利要尽职尽责,但不代行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善于抓住其中关键问题,把监督工作做实做好。”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在监督中支持,监督是重要的前提,支持才是重要目的。既要依法监督,又要支持“一府两院”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人大监督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法定的形式和程序,建立与“一府两院”良性互动、和谐稳固的权力结构,确保国家机关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事。因此,只要是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十一五”规划实施,有利于“加快”和“率先”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把重庆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就要在监督中予以支持,努力为扩大开放提供强力保障。要围绕“314”总体部署,围绕扩大开放、库区产
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民生问题等工作大局,把党委工作重点、政府工作的难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人大工作的着力点,在服务全局中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开县人大常委会大胆解放思想,充分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为县政府工作排忧解难,为解决新城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资金瓶颈问题,讲程序不唯程序,及时作出决议决定,加快了发展步伐。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支持政府“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大招商”活动,与市内的“万开云”、毗邻地区“开宣开”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对常委会选举和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鼓励他们珍惜在岗的机会,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发挥聪明才智,尽全力干好。
(三)坚持监督方式的创新,在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上求突破
在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对于人大工作来说,需要注意克服那种认为监督会束缚手脚,影响思想解放、扩大开放,一定程度还制约经济发展的错误倾向。因而,要树立敢于监督的意识,只有从思想观念上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才谈得上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在具体监督实践中,一是要敢于监督。监督者必须有勇气和胆识,理直气壮,敢于对事不对人,直面实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为、有位、有威。二是要善于监督。人大监督工作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强,必须技高一筹,使其监督于法于理有据。要认真贯彻实施好监督法,采取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调查、视察等多种形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要把人大监督与党的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监督过程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监督工作。三是要有效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履职的工作机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代表机关,以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标准,依法监督“一府两院”,努力做到“知实情、讲实话、求实效”,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监督实效,促进其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各国家机关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二、围绕开展代表工作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
做好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必须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推动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中,强化代表责任意识,广开知情、知政渠道,积极探索新的履职方式,拓展新的履职途径。开县人大常委会创新代表工作,从今年7月起首次举办历时6个月分五个阶段进行的“人大代表论坛”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314”总体部署,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研讨和寻求把开县建成对外开放的主战场和建设开放型经济示范县的好思路,展现开县各级人大代表的风采,激励各级人大代表为实现“加快”和“率先”目标,扩大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献智出力。通过活动,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水平,切实增强加快重庆大开放大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发挥好代表的参与决策作用。进一步定期做好代表履职培训工作,组织代表深入学习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提高人大代表为重庆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议政决策的能力。强化为代表履职服务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代表执行职务的水平。进一步畅通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扩展代表的思路和视野。充分发挥代表的议政建言、参与决策的作用,立足实际,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引导人大代表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或列席常委会有关会议,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依法行使好民主权利,使通过的各项决议决定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二)发挥好代表的监督推动作用。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是市、县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职责。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准确地把握社情民意,及时提出各项意见建议,督促有关方面加以解决。不断完善代表意见建议督办机制,健全检查督办、跟踪办理等各项工作制度,着力抓好督办环节,规范办理工作,确保代表意见建议办理真正落到实处,推动“一府两院”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发挥好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探索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支持和引导人大代表进一步勇
于创新、大胆实践,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更有效地参与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动员和带动广大群众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贡献。各级人大代表应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特别是在全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关键时期,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突出业绩,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四)发挥好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代表依法履职的各项具体制度,密切代表与人民的联系,确保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视察、走访、座谈、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与选区选民或选举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开县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选举法》、《代表法》有关规定,结合代表工作实际,创立了《重庆市人大代表(开县联系组)述职制度》,明确规定了市人大代表每届任期内至少向原选举单位述职一次,并分期分批实施和从五个方面述职等内容,这一举措,将会促进市人大代表认真执行代表职务,切实履行代表职责,更好地接受原选举单位或选民的监督。
三、围绕指导乡镇人大工作解放思想,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县级人大与乡镇人大之间存在着法律监督、业务指导、工作联系三方面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在加大对乡镇人大工作指导力度,讲究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依法指导上下功夫,做到联系不干预,监督不越位,指导不包办。
(一)大力营造乡镇人大工作良好氛围。进一步对宪法、地方组织法中有关乡镇人大规定内容的宣传,使人们深刻了解乡镇人大的法定地位和法定职权,形成自觉尊重和维护乡镇人大权威的良好氛围。在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例会时,四个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固定列席,并轮流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尽力搭建学习的平台。指导乡镇人大妥善处理好与党委、政府、选民的关系,处理好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增强乡镇人大工作者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监督意识,发挥乡镇人大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大力提供乡镇人大工作保障。开县人大常委会重视基层人大业务工作指导,坚持深入乡镇人大对召开的人代会、主席团会、开展的代表活动、如何督促办理代表议案和抓好人大信访稳定工作、加强人大主席团自身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转变思想观念,拓宽乡镇人大工作思路,促进乡镇人大充分发挥实现党的主张的保证作用、政权体系的基础作用、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作用、维护稳定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开县人大常委会早谋划、争取主动,立足实际抓调研、结合县情抓贯彻,强化督促抓落实、推动设立了乡镇(街道)人大办公室,实现了“五有”:有牌子、有专职办公室主任和1—2名工作人员、有较好的办公条件、有工作任务、有保障工作所需经费,健全的工作机构和强有力的工作队伍,为乡镇人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大力指导乡镇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指导乡镇人大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提高素质,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代表意识,激发代表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热情。鼓励乡镇人大组织人大工作者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到兄弟乡镇交流典型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增强创新发展的内动力。指导乡镇人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密切代表与选民联系、提高代表活动质量、创新代表活动方式、增强乡镇人大监督实效,从而促进乡镇人大工作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四、围绕人大自身建设解放思想,推动人大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强调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要求人大常委会在推进未来五年构建起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一圈两翼”三大板块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的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锐意改革创新,用时代的要求审视人大工作,用战略的思维研究人大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推动人大工作,围绕人大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人大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一)加强思想建设。思想建设关键在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是人大自身
建设的根本。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大工作要解放思想,真正做到积极参与和支持对外开放,必须破除和克服自我感觉良好、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树立责任感和危机感;破除不敢闯不敢试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树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观念;破除和克服坐而论道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法律政策水平,坚定做好人大工作的信心。
(二)加强制度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监督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常委会的各项会议制度和工作管理制度,规范人大工作,提高会议质量;要正确处理好履行法定职责与做好本职工作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凡是涉及全市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集体行使职权,确保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三)加强能力建设。依法履职重在能力,能力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重视提高人大机关干部队伍的素质,加强学习培训,增强人大工作的能力,重在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在学法、懂法、用法。要认真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和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学好用好与各自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节约型的文明和谐机关,更好地发挥机关集体参谋助手和服务班子的作用;要加强人大业务知识和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探索依法履职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人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作风建设。人大工作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大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所以,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充分发挥人大工作贴近社会、联系群众的优势,放下架子,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心群众疾苦,高度关注民生,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乘贯彻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东风,在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热潮中,适应“加快”、“率先”发展需要,创新人大工作理念,更好地发挥好县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的作用。
第五篇:人大新闻宣传要体现时代特征
人大新闻宣传要体现时代特征
人大宣传工作是人大形象提升的阶梯,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形式和手段。人大新闻宣传要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人大工作重点,实现人大新闻宣传政治性、法律性和新闻性三者的有机统一,更好地体现时代特征、人大特点和媒体特色。如何进一步提升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时代特征,应突出抓好以下三点。
一、突出重点,增强人大宣传的针对性。
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涉及范围广,内涵丰富,各有重点。一要突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任务,积极宣传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宣传关于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新要求,宣传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依法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履职情况。二要突出对民主法治的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全面推进民主建设的作出了重大部署,人大及其常委会处于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负有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人大宣传在推进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渠道作用,大力加强宪法法律的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三要突出对监督工作的宣传。要宣传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监督法规定依法开展监督工作情况,包括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项工作评议、开展专题询问等等。要特别重视增加宣传实质性内容,如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相关工作是如何评价的、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提出了什么意见建议、“一府两院”是如何研究落实的。特别要着眼于增强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加强监督工作的跟踪性报道,对人大常委会的一些重大监督事项要进行有重点的持续性报道,使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责的过程更好地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推动政府工作改进与提升。四要突出对代表主体的宣传。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加强对代表履职情况和代表服务保障工作的宣传,理应是人大宣传工作的重点。要着重宣传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密切联系群众、执行代表职务的履职成效,充分激发代表履职的政治热情。
二、选准视角,增强人大宣传的感染力。
在全媒体的信息时代,人大宣传要避免会议报道模式化、程序化,典型报道脸谱化、样板化趋势,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适应公众需求和信息传播业态的变化,实现人大宣传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一要改进会议报道。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政策性、程序性很强,宣传报道既要导向正确、主题鲜明、真实准确,符合宪法法律规定,又要生动活泼、言之有物,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特别是对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的报道,要在做好程序性报道的同时,着力做好专题报道、深度报道、背景报道,以增强宣传报道效果。二要创新工作报道。人大工作程序性、原则性都很强,对人大开展的具体监督、任免等具体工作,如果只是一般性、程序化的报道,必然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难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因此,要善于发现人大工作的亮点,通过形式上的创新和内容上的充实,在生动性、鲜活性上做文章,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可视性。三要把宣传重心下移。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履职有很多先进事迹,是人大宣传的“富矿”,关键是大家要有善于发现的眼力,要有心动后的行动。要坚持镜头朝下,深入反映基层一线代表在各自岗位带头、带动、带领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充分展现人大代表为民履职尽责的典型事迹,传递代表履职正能量,切实增强人大宣传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三、打造精品,增强人大宣传的社会影响力。
做好人大宣传工作,组织策划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策划得好,报道就好,就掌握了报道的主动权。要克服人大宣传自编自唱、单打独斗的地方倾向,提高宣传报道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就要把策划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是要建立新闻例会制度,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要主动加强与新闻单位、镇街人大的定期沟通,通过座谈会、策划会等多种形式,充分挖掘新闻线索,商定宣传报道计划并抓好组织实施。二是要搞好重点策划。要围绕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重点工作,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先想一步、先行一步,精心策划,精心制作。比如:每两月一次的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都是重大事项,如何组织策划好宣传报道,把常委会依法履职的情况和效果宣传报道出来,为人大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办公室在常委会议题确定后,就要组织相关人员及时策划。三是要强化精品意识。要想写出精品稿件,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是造不出来的。一个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不仅要了解事件的过程,还要了解事件的结果;不仅要了解事件的表象,还要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不仅要了解事件落实情况,还要了解落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有什么影响,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的稿子。只有抓住人大工作中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信息,抓住闪光点和创新点,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增强人大宣传的社会影响力,切实提升人大宣传实效。做好人大宣传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它展示的是人大工作的成效,体现的是人大干部的能力水平。作为人大工作者,我们要尽职尽责、认真谋划,开拓创新、积极作为,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