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8:2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习重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篇:复习重点总结

1.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资金、时间、生产经营活动(扩大再生产及其资金流通)-P2

2.影响资金时间价值的因素——四个——理解第三个影响因素-P3;

资金时间价值的换算方法与复利计算利息方法完全相同——利息,资金的一种机会成本-P3

3.利率高低的影响因素-5个-注意:社会平均利润率、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情况

还有风险、通货、期限-P4

4.现金流量图的作图方法和规则——现金流量的三要素-P6-7(投资人上方流入)

5.等值的概念——金额相同在不同时间、金额不同在不同时间、如果两个现金流量等值,则——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P14)

6.等值计算-7个-注意的问题:

(1)读题后判断——已知条件、要求的指标

(2)终值、现值、资金回收、偿债基金系数的表示方式

(3)等额还本利息照付——计算每年还本付息额(F/A,i,n)

(4)名义利率与有效利率换算——与等值计算的结合——P16

7.P19——财务分析应在——基础上进行。

(1)对于经营性项目——从()角度、现行()、分析项目的()能力、考察项目的()——对于非经营性项目,财务分析应主要分析项目的?能力

(2)财务生存能力是根据现金流量表,计算()两个指标

(3)独立型方案、互斥型方案-绝对经济效果检验、相对经济效果检验

(4)项目计算期——运营期分为()阶段,应以()确定

8.财务评价指标——静态指标、动态指标——静态指标的适用范围;基准收益率的概念、测定

9.FNPV的判别准则、不足计算

10.财务内部收益率取决于项目内部

11.投资收益率的优劣、适用范围

12.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投资回收其指标的优点、不足及适用范围

注意问题:P,F,in

13.贷款还本的资金来源——4个

14.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半可变成本的内容——了解“量本利图”的基本含义

15.量本利基本模型公式——应用:(1)盈亏平衡产销量、盈亏平衡生产能力利用率的计算——P46——盈亏平衡点分析(P47)

16.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三种情况如何确定分析指标——敏感度系数、临界点的概念、敏感性分析如何选择方案

17.四张财务现金流量表——每张表:

①从()角度出发(或进行设置)

②计算基础

③分别以()为现金流入和流出

④可以计算()财务指标

18.财务现金流量表的构成要素——四个

(1)营业收入是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的主体

(2)流动资金估算的基础、概念

(3)经营成本的两个公式——P61

(4)项目财务评价中涉及的税费分类——P61——税金一般属于财务现金流出

19.建设项目周期包括()四个阶段——掌握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P65

20.投资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

①基本特征

②主要投入

③产出对总投资的影响

④产出对项目使用功能的影响

⑤影响项目投资的三种因素的变化规律——P67

21.项目建议书——是基本建设程序的最初环节、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单位一般是()——项目建议书的作用(P69)——项目建议书的审批(P70);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涉及拟建项目的()——P7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

22.设备磨损——分为哪两类四种形式——其后果——P74;设备磨损的补偿方式——修理、现代化改装、大修理、更新-P74

23.设备寿命的概念——自然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P75-76)——简化计算经济寿命(P78);设备更新方案比选的概念——P80

24.设备租赁与设备购买相比的优越性、不足之处

25.租赁费用主要包括()三项——影响租金的因素P83——用附加率法和年金法计算年租金

26.价值工程——价值的含义、与工业工程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区别、价值工程的三要素、目标、核心、应用阶段、提高价值的途径、从施工生产方面看的对象选择、确定价值工程改进对象的范围

27.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经济分析——了解增量投资收益率的含义、掌握折算费用的计算、能否在生产中应用取决于()

28.会计的基本职能()两个——记账、算账和报账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P101

29.会计假设()四个——

(1)、会计主体主要是规定会计核算的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有区别

(2)、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为会计工作确定了一个阶段性的时间范围

(3)、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并且通常盈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30.熟悉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31.会计要素()六个——反映财务状况的()三个、反映经营成果的()三个

32.静态等式、动态等式——会计工作中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的重要理论依据是()

33.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34.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本环节是()——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会计凭证可以分为()两种——它们与帐簿的关系——会计帐簿的分类

35.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包括()——P114

36.现金的使用范围、库存现金最高限额

37.银行账户分为()四种——基本账户、一般账户的特点——银行结算方式(了解)

38.其他货币资金的种类及概念-P119

39.应收款项包括()、预付款项包括()-P120

40.应收账款的范围(不包括)——坏账损失确认的条件

41.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贴现所得

42.存货的计量——初始计量、期末计量

43.固定资产——判断的具体标准、计提折旧的范围、影响折旧的因素、折旧计算、日常修理和大修理的特点、改扩建(P131)、出售/转让/报废/盘亏(当期损益)

44.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P133

45.无形资产包括()——了解内容P135-136——摊销的概念

46.施工企业的流动负债包括()P138——两种分类

47.非流动负债包括()四个项目——应付债券的发行价格

48.债务重组——分类、方式()四种、重组结果的处理

49.所有者权益包括(),分别来源于(),其中()来源于所有者投入,()来源于留存收益-P143

50.企业组织形式-了解-P145

51.盈余公积的内容、用途

52.费用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掌握生产成本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内容——了解成本与费用的区别-P150

53.费用的确认应遵循()三个会计原则-P151

54.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三种——掌握合同分立和合同合并的条件——P155、P165

55.施工管理组织体制——两种——工程成本计算的部门-P155

56.管理费用的内容、财务费用的内容——P159-160

57.按收入的性质,收入可以分为()、按企业营业的主次,可以分为()——P16

258.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P163;完工百分比法计算当期合同收入-P167

59.合同收入的内容-合同变更、索赔款和奖励款构成合同收入的条件-P166

60.利润包括()两部分-P167;利润总额的计算——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内容

61.()情况下,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情况下,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P169

62.利润分配的顺序-P171-172

63.财务报表列报的构成-P173

64.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编制基础、结构、静态报表

65.利润表的概念、编制基础、结构、动态报表

66.现金流量表的概念、编制基础、现金流量的分类(了解内容)

67.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披露顺序(了解前三个)

68.比率分析的形式()三种-P190

69.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是()

70.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两个——其中()是核心指标——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71.营运能力指标——四个指标的计算

72.速动资产的两个计算公式、速动比率的使用——P195

73.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两个-P196

74.资金成本包括()两部分、长期借款的资金成本率计算

75.影响资金成本的因素有()-P197-198

76.短期负债筹资最主要形式是()-P199、“2/10,1/20,n/30”的含义

77.无担保借款的信用条件-了解前三个的含义、短期银行借款的利息支付方式()三种

78.长期借款的保护性条款()三类、利率()三种

79.融资租赁的优点、主要特征、租金

80.企业置存一定数量现金主要是为了满足()三种需要、目标现金持有量确定的成本分析模式-P207-208

81.应收账款成本包括()三部分;信用条件包括()-P211

82.存货经济采购批量的计算-P215

83.生产性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非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包括()-P219;建设投资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和动态投资部分,静态投资包括()、动态投资包括()

84.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1)设备购置费组成-概念及计算。

(2)设备运杂费的内容及计算。

(3)进口设备抵岸价的构成-与到岸价的区别。

(4)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的计算

(5)进口关税的计算。

(6)进口增值税的计算。

(7)注意: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与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的区别。

85.工程建设其他费分为()三类——了解“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掌握“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中的联合试运转费及生产准备费

86.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及建设投资的计算——P229-230例题

87.建设期利息的计算

88.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P231表

89.人工费的内容——注意:工资性补贴、生产工人辅助工资的内容

90.材料费的内容——注意:检验试验费-P232

91.施工机械使用费(机械台班单价的组成)——(中小型)、台班折旧费和台班大修理费计算

92.措施费包括的11个项目名称-了解其基本含义——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二次搬运费的计算基础

93.规费的内容包括()

94.企业管理费的内容包括——注意:劳动保险费与劳动保护费、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的区别、房产税等与营业税及其附加的区别

95.利润的计算基数

96.建筑安装工程税金包括()、税率、计税系数

97.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工料单价法、综合单价法的计算基础选择及以人工费为计算基础的计算——了解其他计算基础

98.按生产要素内容分类,建设工程定额可以分为()三种

99.按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建设工程定额可以分为()五种,掌握每一种定额的概念-P241-242

100.编制人工定额主要包括()两项工作-P243

第二篇:景观设计复习重点总结

《景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狭义的景观设计:是指在建筑、园林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组成景观环境要素的地形、山石、水体、植物、构筑物、环境设施等进行整体考虑和综合性设计。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各自代表

园林按照占有者的身份把园林景观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如中国北京的故宫,法国的凡尔赛宫等,私家园林最为著名的就是苏州园林,如留园、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上海豫园等。

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定义和各自包括的类型

按照景观要素分类通常把景观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两类。

硬质景观主要指景观环境中,材质比较硬。可变性较小的人工设施。如建筑、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等;

软质景观主要指景观中相对建筑、硬质铺装而言,材质比较软、可变性比较大富于自然变化的植物、水体等造景要素。美的形式

设计的元素主要包括:点、线、面、形体、色彩等5个方面。各要点参考课本。其中特别提到

线:不同的线型给人的空间感受有很大差异,水平的线给人相对稳定、平衡的感觉,垂直的线条给人以庄重、严肃、挺拔和向上的感觉,倾斜的线具有较强的动感,也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感。曲线给人柔和、放松和柔美的感觉,可以让人放慢速度、放松心情。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产实践中发现和积累起来的,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规定性和共同性。包括对比与协调、对称与平衡、韵律与节奏、多样与统一)

1、对比与协调 对比是把两种具有显著差异的因素,通过互相衬托来突出各自的特点,同时强调主从和重点的关系。

协调是指设计中的各个元素的和谐和统一关系,协调设计的原则会影响到设计的每一个元素,当空间中的各个元素建立起良好的协调关系后,会让人觉得整个空间浑然一体

2、对称与均衡

(1)对称平衡(2)不对称均衡

3、韵律与节奏

4、多样与统一(包括这3种形式)形式与内容的变化与统一、风格与流派的变化与统一、材料与质地的变化与统一 景观空间塑造

景观空间的边界:(景观空间边界的构成有很多种方法,如道路、绿化、铺装材料和高低变化都会形成边界,同时产生空间感。由边界形成景观空间可分为,开敞空间和闭合空间。)开敞空间人们视野开阔,令人振奋,能给人带来壮观、宏大的感觉;闭合空间相对封闭,令人感到安静、安全。

闭合空间封闭性的强弱还可以使空间相互隔断、互相穿插渗透,增加空间层次和引导性 路径,具有连续性、方向性和引导性,此外还具有空间限定功能。景观造景手法

1、主景与配景

2、借景(借景可分为远借、邻借、俯借、仰借、应时而借等类型)

3、前景与背景

4、对景与框景(对景通常处在某个终点,又可分为正对和互对,对景常用于纪念性或者大型公共建筑景观的设计中,以使人产生秩序感和肃穆感。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结构,并引导游人通过框洞欣赏景色,如中国古典园林墙面上开船、门洞)

5、分景与隔景(分景是将较大的景观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小的区域,这些分割后的区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着,增强景观空间景观。

隔景是在分景的基础上运用具体的物质手段来实现分景的意图,隔景有实隔和分隔之分。虚隔是以植物、长廊、水体等相对具有一定通透性的隔断分割空间,虚隔的空间之间隔而不断,互有渗透和层次。)

6、俯景与仰景 地形地貌分类

1、平坦地形

2、凹地形

3、凸地形(在自然环境空间中主要表现形式有土丘、丘陵、山峦和小山峰)

植物景观要素

植物造景是指通过艺术手法将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花卉植物进行景观艺术手法处理和造景,以体现植物的形态、线条、姿态、色彩和组合美。

1、乔木:一般来说按照乔木的高度分,分为大乔木(高20m以上)、中乔木(8-20m)、和小乔木(8m以下)

点;

⒉配景,起衬托作用,像绿叶与红花的关系一样。主景必须要突出,配景则必不可少,但配景不能喧宾夺主,能够对主景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二)借景与对景

1、借景

根据园林周围环境特点和造景需要,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借景能扩大空间,丰富园景,一般借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式:1)远借

2)邻借(近借)3)仰借

4)俯借

2、对景

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线端点的景物叫对景。

(三)抑景与扬景

传统造园历来就有欲扬先抑的做法。在入口区段设障景、对景和隔景,引导游人通过封闭、半封闭、开敞相间、明暗交替的空间转折,再通过透景引导,终于豁然开朗,到达开阔景园空间,如苏州留园。也可利用建筑、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区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逐渐放开,到达开敞空间,如北京颐和园入口区。(四)夹景与框景

2、在人的观景视线前,设障碍左右夹峙为夹景,四方围框为框景。常利用山石峡谷、林木树干、门窗洞口等限定视景点和赏景范围,从而达到深远层次的美感,也是在大环境中摘取局部景点加以观赏的手法。

(五)前景与背景

任何景观空间都是由多种景观要素组成的,为了突出表现某种景物,常把主景适当集中,并在其背后或周围利用建筑墙面、山石、林丛或者草地、水面、天空等作为背景,用色彩、体量、质地、虚实等因素衬托主景、突出景观效果。在流动的连续空间中表现不同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则可以产生明确的景观转换效果。白色雕塑易用深绿色林木背景,水面、草地衬景;而古铜色雕塑则采用天空与白色建筑墙面作为背景;利用背景突出表现前景的手法(六)俯景与仰景

园林景观利用改变地形建筑高低的方法,改变游人视点的位置,必然出现各种仰视或俯视视觉效果。创造制高点给人的俯视机会则产生凌空感,从而达到小中见大和大中见小的视觉效果。创造峡谷迫使游人仰视山崖而得到高耸感;创造制高点给人的俯视机会则产生凌空感,从而达到小中见大和大中见小的视觉效果。(七)实景与虚景

园林景观或建筑景观往往通过空间围合状况、视面虚实程度形成人们观赏视觉清晰与模糊,并通过虚实对比、虚实交替、虚实过渡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八)季相造景

利用四季变化创造四时景观,因蒙山地处中国北方,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蒙山的海拔及茂密的森林覆盖,使得蒙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

三、常用的突出主景的方法(例子可加可不加)

1、主景升高:为了使构图主题鲜明,常把主景在高程上加以突出。升高的主景一般可以蓝天或远山作背景,使主体的造型、轮廓鲜明突出,如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塑,以升高主体,降低视线法来突出主体

2、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园林中常把主景放在视线的焦点处,或放在风景透视线的焦点上来突出主景,如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

3、中轴对称:在规则式园林和园林建筑布局中,常把主景放在总体布局中轴线的终点.而在主体建筑两侧,配置一对或一对以上的配体。中轴对称强调主景的艺术效果是宏伟、庄严和壮丽的

4、对比与调和:配景经常通过对比的形式来突出主景,这种对比可以是体量上的对比,也可以是色彩上的对比、形体上的对比等等,如释迦牟尼青铜像

5、重心处理:在园林构图中,常把主景放在整个构图的重心上,例如中国传统假山,就是把主峰放在偏于某一侧的位置,主峰切忌居中。规则式园林,主景放在几何中心上,例如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碑就是放在广场的几何中心上。

6、动势集中:一般四面环抱的空间,例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周围次要的景色要有动势,趋向一个视线的焦点上,例如西湖中央的主景“孤山”就是放在园林构图的中心上。

7、抑景: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是反对一览无余的景色,主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先藏后露的造园方法。如苏州的拙政园(进了腰门以后,对面布置一假山,把园内景观屏障起来,通过曲折的山洞,便有豁然开朗之感、别有洞天之界,大大提高了园内风景的感染力。)

四、地形的处理原则

1、因地制宜,利用为主

2、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如靠近林缘的大草坪、宽广的林中空地、水中的小岛屿、宽广水面的水滨、小山山坡上、土丘上等。树群主要立面的前方,至少在树群高度的四倍、树群宽度的一倍半距离上,要留出空地,以便游人欣赏。

6、林带

林带在园林中用途很广,可屏障视线,分隔园林空间。可做背景,可庇荫,还可防风、防尘、防噪音等。自然式林带就是带状的树群,一般短轴为1,长轴为4以上。

自然式林带内,树木栽植不能成行成排,各树木之间的栽植距离也要各不相等,天际线要起伏变化,外缘要曲折。林带也以乔木、亚乔木、大灌木、小灌木、多年生花卉组成。

7、林植(树林)

凡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构成林地或森林景观的称为林植或树林。林植多用于大面积公园安静区、风景游览区或休、疗养区卫生防护林带。树林可分密林和疏林两种,密林的郁闭度达70-100%,疏林的郁闭度在40-70%,密林和疏林都有纯林和混交林。密林纯林应选用最富于观赏价值而生长健壮的地方树种。密林混交林具有多层结构,如林带结构,大面积混交密林多采用片状或带状混交,小面积混交密林多采用小片状或点状混交,常绿树与落叶树混交。密林栽植密度成林保持株行距2-3米。

七、孤立树应选择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的树木:

1)植株的形体美而较大,枝叶茂密,树冠开阔,或是具有其它特殊观赏价值的树木;

2)生长健壮,寿命很长,能经受信重大自然灾害,宜多选用当地乡土树种中久经考验的高大树种;

3)树木不含毒素,没有带污染性并易脱落的花果,以免伤害游人,或妨害游人的活动。

孤立树在园林种植树木的比例虽然很小,却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孤植树种植的地点应比较开阔,不仅要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而且要有比较合适的观赏视距和观赏点。

八、绿篱作用和功能(简要说明)

A、范围与围护作用 园林中常以绿篱作防范的边界,可用刺篱、高篱或绿篱内加铁刺丝。绿篱可以组织游人的游览路线,按照所指的范围参观游览。不希望游人通过的可用绿篱围起来。

B、分隔空间和屏障视线 园林中常用绿篱或绿墙进行分区和屏障视线,分隔不同功能的空间。这种绿篱最好用常绿树组成高于视线的绿墙。如把儿童游戏场、露天剧场、运动场与安静休息区分隔开来,减少互相干扰。在自然式布局中,有局部规则式的空间,也可用绿墙隔离,使强烈对比、风格不同的布局形式得到缓和。

C、作为规则式园林的区划线 以中篱作分界线,以矮篱作为花境的边缘、花坛和观赏草坪的图案花纹。

D、作为花境、喷泉、雕像的背景 园林中常用常绿树修剪成各种形式的绿墙,作为喷泉和雕像的背景,其高度一般要与喷泉和雕像的高度相称,色彩以选用没有反光的暗绿色树种为宜,作为花境背景的绿篱,一般均为常绿的高篱及中篱。

E、美化挡土墙 在各种绿地中,在不同高度的两块高地之间的挡土墙,为避免立面上的枯燥,常在挡土墙的前方栽植绿篱,把挡土墙的立面美化起来。

九、水生植物在景观设计的要点

1)水生植物与环境条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水的深浅,在景观设计中运用水生植物,根据其习性不同可分为:沼生植物、浮叶水生植物、漂浮植物。

2)在水体中植物水生植物时,不宜种满一池,使水面看不到倒影,失去扩大空间作用和水面平静感觉;也不要沿岸种满一圈,而应该有疏有密,有断有续。一般在小的水面种植水生植物,可以占1/3左右的水面积,留出一定水中空间,产生倒影效果。

3)种植水生植物时,种类的选择和搭配要因地制宜,可以是单纯一种,如在较大水面种植荷花等,同时可以结合生产;也可以几种混植,混植时的植物。

搭配除了要考虑植物生态要求外,在美化效果上要考虑有主次之分,以形成一定的特色,在植物间形体、高矮、姿态、叶形、叶色的特点及花期、花色上能相互对比调和。

4)为了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常需在水下安置一些设施,最常用的方法是设水生植物种植床。最简单的是在池底用砖或混凝土做支墩,然后把盆栽的水生植物放在墩上,大面积栽植可用耐水湿的建筑材料作水生植物栽植床,把种植地点围起来,可以控制植物生长。

规则式水面上种植水生植物,多用混凝土栽植台,按照水的不同深度要求分层设置,也可利用缸来栽植,在规则式水面上可将水生植物排成图案,形成水上花坛。

十、地面铺装的设计原则

1.确保整个设计统一为原则,至少应有一种铺装材料占有主导地位。2.除了以平面布置来探讨外,还应从透视的角度 来研究铺装形式。

3.在景观中使用铺装地面时的另一原则,是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不能任意变换相邻处的辅料及形式。

4.使用铺装材料和其形式的最后一个设计原则是,2、项目概念方案设计:

(1)、现场踏勘(现场场地梳理、地形、现场构筑物、现场景观资源、可见因素、不可见因素及地下隐蔽项目等)

(2)、概念方案(包括风格定位及景观框架提炼)

① 深度了解甲方要求,依据其提供相关资料展开设计分工。② 制定概念方案设计构架

3、项目扩初设计 :

包括具体景观节点扩初、照明扩初设计、绿化扩初设计等。

4、项目施工图设计

5、施工配合指导

画图题

城市道路绿地布置形式要清楚 举例断面图+分析优缺点

一板二带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与人行道分割线上种植行道树。其优点是:简单整齐,用地经济,管理方便。但景观比较单调,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又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交通管理。

二板三带式:即分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一条分车绿带分隔,构成二板三带式绿带。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著,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由于各种不同车辆,同向混合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

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车绿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行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故称三板四带式。此种形式占地面积大,却是城市道路绿化较理想的形式,其绿化量大,夏季庇荫效果较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互相干扰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更为适宜。

四板五带式:利用三条分车绿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均形成上行、下行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若城市交通较繁忙,而用地又比较紧张时,则可用栏杆分隔,以便节约用地。行道树种植方式

树带式 : 即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有利于行道树的生长

1)行道树树种选择原则:冠幅大、树叶密;抗性强、耐瘠薄;耐寒、耐旱;耐修剪、落果少,没有飞絮;发牙早,落叶晚。

2)合理的株距

3)合理的定干高度

树种相对比较单

一、开发利用工作薄弱 树种的选择上地方特色不够明显 常绿树作为行道树存在一定缺陷

第三篇:软件工程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

软件过程:需求设计实现发布

软件过程三要素: 过程+方法+工具

瀑布rup scrum Iconix

Scrum是一种迭代式增量软件开发过程,通常用于敏捷软件开发。Product Owner、Scrum Master、Team Product Backlog、SprintBacklog、Burndown Chart、Sprint、Sprint Planning Meeting、Daily Standup Meeting、Review Meeting、Retrospective Meeting ICONIX软件开发过程

愿景、业务建模、需求分析、健壮性分析、系统设计„„

思想是重点;过程是方式;方法和工具是载体

第二章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敏

捷是一种思想•Scrum是一个框架

敏捷开发过程知多少?

•Scrum、•极限编程(XP)、•Crystal Methods(水晶方法族)

•特性驱动开发(FDD)

•动态系统开发(DSDM)

•轻量型统一过程(RUP)

调查结果:敏捷开发方法—Scrum最流行!

Scrum的适用场景

•7人,+or-2

•偏小一些会更适合•最好能坐在一起

•客户参不度高

•快速移动互联网项目

•自主性研发的产品

第三章

软件项目是为了改善某个组织的某些方面

–老大就是要改善的组织中最有权力的干系人。

用户建模四步曲列出尽可能多的用户识别关键用户(购买决策者/主要使用者)分类,合并次要用户

4添加虚拟和极端用户

第四章

•产品backlog是Scrum的核心

产品功能列表格式

•ID(标示符)

–统一标识符

•Name(标题)

–简短的、描述性的故事名

•Story(故事)

–故事内容描述

•Priority(重要性)

–产品负责人评出一个数值,指示这个故事有多重要

•Initial estimate(初始估计)

–团队的初步估算,表示不其他故事相比,完成该故事所需的工作量

•How to demo(如何做演示)

–它大略描述了这个故事应该如何在sprint 演示上进行示范

•Notes(注解)

–相关信息、解释说明和对其它资料的引用等等

产品功能列表由谁来写?

•思考:由谁来写?

–主要是Product Owner

–Team也有权利,但最终由PO进行取舍。

用户故事是一种敏捷的需求挖掘方式,其侧重点不是将需求书写出来,而是将需求讨论出来。

按“作为一个„„,可以„„,以便„„”样式和思路写成的用户需求,就是用户故事。

用户故事的三个变量

范围,重要性,估算

好故事的准则

•独立的(Independ)

•可讨论的(Negotiable)

•对用户戒客户有价值的(Valuable)

•可估计的(Estimatable)

•小的(Small)

•可测试的(Testable)

Sprint会议如何迚行

–确定Sprint目标及长度

–讲解Story、估算时间、任务分解

–决定 sprint 要包含的故事

–一些其他问题

第六章

什么是界面原型

•界面原型指使用工具根据客户需求及软件分析人员的理解,将头脑中的界面快速的反映到介质上。

界面原型的目的•尽早验证需求

•尽早明确不确定性的因素

•方便沟通交流

•为后续界面设计提供基础

第八章

ICONIX过程

•ICONIX过程的规模介于RUP和XP之间

•适合中小型的、需求相对明确的软件项目

•ICONIX核心思想

•开源!节流!

ICONIX软件过程是用例驱动的软件过程。

ICONIX过程中的第一步:明确愿景

•愿景是确保项目成功的第一步;

•愿景必须来自老大;

•愿景必须是可度量。

如何获取软件项目的愿景

•获取软件项目愿景的三步曲:

•第一步:找到软件项目的“老大”;

•第二步:得到“老大”对项目的期望(愿景);

•第三步:描述出愿景的度量指标;

要点:系统要改善哪个组织的流程?

老大就是要改善的组织中最有权力的干系人

第九章

业务建模的目的:从组织的角度来定位系统的价值。

业务建模

•业务建模的目的是把视角从系统转向组织,站在客户角度看问题。

•业务用例是对组织为外部业务执行者提供的价值的建模。

•现状业务序列图是对组织价值内部实现流程(业务工人与业务实体的协作)的建模 •改迚业务序列图是对新系统为组织提供的改良的建模。

业务建模的步骤:

1.明确我们为谁服务(选定愿景要改进的组织)。

2.要改进的组织是什么现状(业务用例图、现状业务序列图)。

3.我们如何改进(改进业务序列图)。

第十章

域建模的步骤

第一步:提取名词或名词短语

第二步:排除重复、相似

第三步:排除系统范围外

第四步:画出第一版域模型图

第五步:整理第一版域模型

域模型之间的关系

•泛化[Generalization],一般元素和特殊元素的关系。

•关联[Association],两个类乊间存在着某种语义上的联系。

系统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把视角转向新系统,站在最织

用户(及其它干系人)的角度看问题。

•系统用例是对(新)系统为系统执行者提供的价值的建模

系统用例建模步骤

1.绘制系统用例图

2.编写系统用例描述

3.更新域模型

绘制系统用例图

1.确定系统边界

2.识别系统执行者

3.识别系统用例

4.确定用例间的关系

用例描述的作用

•用例图描述总体,用例文档描述绅节。

•每个用例必须对应有用例描述。

用例描述的基本组成•干系人利益

•基本路径

•扩展路径

•业务觃则

软件产品的典型非功能性需求(RUPS)

•可靠性[Reliability]。

•可用性[Usability]。

•性能[Performance]。

•可支持性[Supportability]。

需求获取的方法

•研究文档。

•问卷调查。

•访谈。

•观察。

•研究竞争对手。

需求分析结果复核

•形式:面对面会议。

•参会人:甲乙双方在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参与者。

•被审材料:域模型、用例图、用例描述、非功能性需求;

•过程:需求分析师主持,最终需求分析成果,所有参与者交流讨论,达成统一理解和确认。•结论:所有参与者签字确认。(当然,也有可能是未达成共识,需要返工。)

•注意:后续的工作基本不需要用户的参不了。

第十一章

健壮性分析的步骤

第一步:创建一个空的健壮性图。

第三步:从基本路径的第一句话开始画健壮性图。

第二步:直接将用例文本粘贴到图上(基本路径和扩展路径)。

第四步:贯串整个用例基本路径,一次一个句子,画执行者、适当的边界对象和实体对象以及控制器,和各元素乊间的连线。

第五步:将每一个扩展路径画在健壮性图上,并以红色标示出。

在用例驱动的开发模式中,用例的准确完整性是关键;

•健壮性分析技术两个主要的价值:其一帮助完善用例分析结果;其二完善域模型,做为需求分析走向系统设计的过度技术;

•丌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在本阶段,本阶段的成果也仅起到过度作用,不纳入最终文档; 第十二章

关键设计是功能性需求的设计,成果为类图和序列图;

•关键设计还没考虑真实实现的平台相关因素,因此不能基于这个阶段的设计成果开始编码; •关键设计的方法就是在域模型、用例描述和健壮性分析的基础上,迭代生成类图和序列图;

关键设计的步骤

•第一步:将现有的域模型直接作为第一版静态类模型;

•第二步:基于用例描述和健壮性分析结果,画出每个用例的序列图;

•健壮性图中的控制类会转化为方法;

•如果也转化为控制类,那么就添加到类图中(注意:边界类丌添加到类图中); •第三步:整理静态类图和序列图;

•第四步:关键设计复核,迭代更新用例图、类图和序列图;

高内聚、低耦合。是判断设计好坏的标准。

关键设计复核的指导建议

•确保关键设计的“如何做”和需求阶段的“做什么”匹配。也就是说每个用例都要和序列图匹配,包含了用例的基本流程和分支流程。

•复核设计的品质。应该至少有一个设计与家在场。

•检查消息的连贯性。检查时序图上消息箭头的指向,有时我们会发现对象乊间缺少消息而造成跳跃,我们必须消除这些逻辑跳跃。

•确保方法分配给了适当的类,类视图中的每一个类拥有适当的方法和属性。

第四篇:证据法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证据法复习重点

一、法定证据制度

1、含义:指法律根据各种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各种证据的证明力以及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裁判的一种证据制度。

2、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

(1)它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必然产物。(2)它与纠问式的诉讼结构密切联系。

(3)崇拜权威的思潮和封建等级制度是法定证据产生的社会及文化原因。

3、基本内容:被告人的自白;证人证言;书证

4、特点:(1)法律预先明确规定了各种证据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

(2)证据的形式化和等级性色彩明显。(3)刑讯逼供是收集证据的合法手段。(4)具有明显的有罪推定思想。

5、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

法定证据制度因应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而建立,它取代神示证据制度具有历史必然性:(1)法定证据制度体现了人类的进步和理性。(2)法定证据制度有助于提高司法裁决的规范性。(3)法定证据制度有助于提高司法裁决的可预见性和权威性。

然而,本质上它是反科学的,是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残酷性和反动性的一种证据制度:(1)法定证据制度违背了认识论的基本法则。(2)法定证据制度束缚了法官的理性,限制了法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法定证据制度容易导致刑讯逼供泛滥。

二、自由心证制度

1、含义:指一切证明力的大小和证据的取舍运用以及案件事实的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性进行自由判断,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度。

2、内容:(1)法官判断证据证明力并决定证据取舍的依据是法官的良心和理性。

(2)法官在认定案情时必须达到内心确性的程度。

3、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在资产阶级与封建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确立并广泛适用至今,其优越性和进步性主要体现在:(1)自由心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符合诉讼文明和民主的发展趋势。(2)自由心证制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好的在个案中实现司法公正。(3)自由心证制度对司法制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自由心证制度较之法定证据制度,有其历史进步性,但同时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1)自由心证制度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或尺度,容易受司法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司法认证实践中的混乱(2)自由心证制度以纯主观的“内心确信”真实为依据,而不是以特定的客观存在性为依据,缺乏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真相的统一,因而在认识论上存在一定的缺陷。(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可能滋生法官的主观擅断和司法腐败现象。

三、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1、证据裁判原则(证据裁判主义),是指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依据有关的证据作出;没有证据不能认定案件事实。主要内容:(1)据以做出裁判的证据,应当是具有证据资格的证据;

(2)需要运用证据证明的事实的范围;(3)关于运用证据进行证明的方式;

2、真实发现原则:指审判员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准确查明犯罪事实、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3、自由心证原则,指对于各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如何认定,法律不预先做硬性的规定,而是由法官本着良心和理性,根据调查和辩论中形成的内心确信予以认定,从而对案件事实作出结论。

4、直接言词原则,直接言词原则是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的合称。直接原则又称直接审理原则,具体是指法官必须亲自接触案件材料、审查证据,然后据以对案件事实作出裁判。言词原则又称言词审理原则,是与书面审理原则相对而言的,具体是指法庭审判过程中的举证、质证等都必须以言词或口头陈述的方式进行。

四、证据概述

1、含义: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某一事物客观存在或某一主张成立的有关事实材料,(证据就是证明的根据或凭据)。

2、特点:(1)证据具有一定的存在形式;(2)证据应该具有能够证明待证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内容,否则便不是证据;(3)证据在证明过程中具有证明作用,这种作用的实现,取决与证据本身是否真实并于待证事实之间是否有联系。

3、证据的基本特征:

(1)证据的关联性;指证据对其所要求证明的事实具有必要的最小限度的证明能力。证据的关联性是客观存在的;关联性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能够为人们所认识。

(2)证据的可采性;即具有被采纳为定案依据的资格。证据必须具有合法的形式、提供收集的主体必须合法、证据内容必须合法、证据必须依据法定程序收集。

4、证据能力:指某一材料能够用于严格的证明的能力或资格。

5、证明力:指证据价值的大小,涉及证据对于要证明的对象是否有证明作用以及以及证明到什么程度。

6、意义:证据是诉讼活动的基本条件;证据是司法公正的基础;证据具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功能。

7、证据规则:

(1)关联性规则:作为证据内容的事实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客观联系,具有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的实际能力。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指违反法定程序,以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具有证据能力,不能为法庭所采纳。(3)非法自白排除规则:

(4)传闻排除规则:指任何证人所提供的包含他人先前陈述的证据,如果提出该证据的目的是证明某人以前所说的事实为真,则该证据是不可采的。适用情形:口头陈述;书面陈述;用行为表明的暗示;(5)意见证据规则:

(6)最佳证据规则:

(7)特权规则:

五、证据种类

(一)物证与书证

1、概念:物证是指以外部特征、物证属性和存在状况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

2、特征:(1)物证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及存在状况证明案件真实情况。(2)物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客观性。(3)物证只能对案件事实起间接证明作用。(4)物证对案件证明的能动性不够。

3、刑事诉讼中物证的具体表现形式

1、实施犯罪行为留下的痕迹

2、实施犯罪的工具

3、犯罪嫌疑人在预备犯罪、实施犯罪的各个场所遗留的物品。

4、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物

5、犯罪行为所产生的物品和痕迹

6、表现犯罪社会危害性后果的物品

7、在犯罪过程中或者犯罪后,犯罪嫌疑人为掩盖罪行、对抗侦查而伪造的各种物品或痕迹

8、能够表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的各种物品或痕迹

9、其他可供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或痕迹

4、书证与物证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1书证的外形载体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材料。因此,书证也属于广义上实物证据的范畴

2、具有书面形式的材料既可能是书证,也可能是物证。(2)区别:

1、书证以客观物质材料作为载体,借助有关的文字、符号或图画来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而物证则以其存在的方式、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来证明案件事实。

2、书证是以其记载的内容反映或表达人的主观思想及其行为的物质材料而物证并不反映人的主观思想。

3、书证所表达、记载的内容和形式一般都能为人所理解,其反映的内容一般都较为明确、清楚;而物证在表现形式上则会受客观存在的特殊状态所影响,有些必须借助专门的技术手段,才能揭示其与案件事实的联系。

4、书证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证明案件主要事实或案件中的某一部分事实,且证明的案件事实情节一般较为完整;而物证往往只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某些片段或情节。

5、书证与物证的保存和固定方法不同。

5、书证: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物品。条件:(1)书证必须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或表达了人一定思想的物品,并且为一定方式所记载和表达的思想内容。

(2)该项材料所记载的内容或所表达的思想必须与待证案件事实有关联,能够借以证明案件事实。

特点:书证具有直接证明性;书证具有稳定性; 分类:(1)文字书证、符号书证和图形书证(2)公文性书证和非公文性书证(3)一般书证和特别书证;(4)处分性书证和报道性书证。(5)原本、正本、副本、节录本、影印本和译本

(二)证人证言

1、含义:证人是指知晓案件的有关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作证的人。

2、证人的条件(1)适格性条件:A了解案情B能够辨别是非、正确表达意志C能够认识作者的法律后果并有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能力

(2)失格性条件:A生理性、精神上有缺陷或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B为了案件处理的公正性,在具体的案件中,本案的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不能同时充当本案的证人。C、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和民事诉讼中的当时人的委托代理人由于其诉讼职责所限定,其心理一般倾向于他所为之辩护或为之代理的人,他们不能作为本案的证人。

3、证人的权利义务(简答)

(一)权利:

1、客观、充分陈述案件情况的权利

2、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提供证言的权利

3、要求出示司法机关的证明文件的权利

4、请求对其个人情况予以保密的权利

5、要求公安司法机关补偿因到案作证所支出的费用的权利

6、要求公安司法机关保障自身极其近亲属安全的权利

7、收到出庭作者通知书的权利

8、对司法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的权利

(二)义务:

1、出庭作证的义务

2、如实作证的义务

3、保守司法机关向其询问的情况以其所陈述内容的秘密的义务

4、遵守法庭秩序的义务

4、证人证言:证人在诉讼过程中向当事人和司法机关所作的与案件情况有关的陈述。特点:(1)证明内容的确定性;

(2)证人证言具有不可替代性;(3)证人证言具有不稳定和多变性。

5、鉴定结论和证人证言的区别(简答)

1鉴定结论是鉴定人对与案件事实有关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后所作出的结论,是一种具有科学根据的意见;而证人证言是证人就其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所作的陈述,是对案件事实的如实反映,而不是对案件事实的评断。

2、鉴定结论是司法机关为解决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鉴定人而作出的书面结论,鉴定结论具有可代替性;而证人证言的特定性而具有不可替代性。

3、鉴定结论的内容是鉴定人对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所作的判断结论,而不是对有关事实所作法律评价,并且是在案件发生后形成的;而证人证言是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是在案件发生过程中形成的。

(三)被害人陈述

1、含义:指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向公检法就其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事实和有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

2、特点:被害人陈述主体的不可替代性;被害人陈述内容的复杂性;被害人陈述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3、被害人陈述与证人证言的区别:证据来源及提供证据的主体不同;证据的内容及真实性程度不同;提供证据的难易程度有别。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1、含义: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就其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及其他案件事实向公检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2、特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做出的供述和辩解是其行使辩护权的基本方式;可能反映出其他证据难以反映的案件事实;虚假的可能性很大;具有反复性和不稳定性。

(五)当事人陈述

1、含义:指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就他们所感知、理解和记忆的有关案件的事实情况,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口头或书面陈述。

2、特点:陈述主体的排他性;陈述指向主体的唯一性;陈述内容的双重性;陈述过程的争辩性。

3、自认:一方当事人承认对方当事人提出的于己不利的事实和证据,承认其真实性或者对另一方当事人所提出的诉讼请求承认其合理性的意思表达。

根据当事人作出自认的时刻范围不同,可以将自认划分为诉讼中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

1、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一方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所作的承认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以及诉讼请求的意思表示,又被称为审判上的自认或裁判上的自认。

2、诉讼外的自认:是指当事人一方在诉讼过程之外,即法院审判之外,所作的承认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及诉讼请求的意思表示,也被称为审判外的自认或者裁判外的自认。3 这样划分的目的在于区分二者的法律效力。诉讼中的自认具有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约束人民法院以及当事人的效力;而诉讼外的自认不具有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的效力,只能是被用作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根据当事人承认时是否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可以将当事人自认划分为明示的当事人自认和默示的当事人自认。

1、明示的自认: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明确表示承认的意思表示。

2、默示的自认: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所陈述的案件事实,既未明确的表示承认,也未明确的作出否认的意思表示,而由法律规定是为当事人承认的情形,也被称为拟制的自认或者准自认。自认的法律效力:(1)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2)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3)对人民法院的拘束力。

自认的撤销:当事人自认原则上不允许撤销,但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下,允许撤销自认。

1、在法庭辩论终结前,对方当事人同意撤销承认的因受胁迫而作出的与事实不符的承认 2因受胁迫而作出的与事实不符的承认3因重大误解而作出的与事实不符的承认4有相反的证据足以推翻先前的承认。

(六)勘验、检查笔录

是刑事诉讼中法定的证据种类,具体是指公安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员对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和尸体进行勘验、检查时所做的客观记载。

勘验笔录,是民事、行政诉讼中法定的证据种类,具体是指人民法院指派勘验人员对于争议有关的场所、物品或物体亲自进行查验、拍照、测量时所作的笔录。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据形式,具体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行政违法行为当场进行调查、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人当场进行处理时所作的记载现场情况的文字材料,包括行政机关对违犯行政法规的当事人进行讯问所做的笔录。

视听资料:只利用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所提供的信息资料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

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与书证的区别:

1、前者是在诉讼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而书证一般是在案件发生前或者发生过程中制作,在诉讼中不得涂改该或者重新制作;

2、前者由执行勘验、检查的侦查人员、司法人员或执行机关的工作人员制作,由参加勘验、检查的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依照法律规定的形式制作,而书证的制作主体没有严格要求,有些书证也不要求有特定的形式;

3、勘验、检查笔录是客观记载,不允许包含任何主观成分,而书证的内容往往反映着制作人的主观意志;

4、勘验、检查笔录如果记载有误或者不明确,可以重新勘验、检查,做出新的勘验、检查笔录,而书证不能重新制作。

(七)鉴定意见

1、鉴定人:指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并接受他人的委托对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的自然人。

特点:鉴定人为自然人而非法人或组织;鉴定人必须具有专门的知识技能;鉴定人为诉讼参加人。

2、鉴定意见:由鉴定人接受委托或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诉讼中所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测、分析和判断后,所出具的书面意见。

特点:鉴定意见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鉴定意见的事实针对性;鉴定意见的书面性;鉴定意见的确定性;

六、证明论(一)证明对象

1、证明主体:指在诉讼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诉讼主张并有义务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构成要件:(1)证明主体不能超过诉讼当事人的范围;(2)证明主体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诉讼主张;(3)证明主体必须是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的承担者;(4)证明主体必须是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的承担者。

2、证明对象:指在刑事诉讼法中用来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的事实,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此罪还是彼罪,罪轻还是罪重,采用何种刑罚以及保证程序公正有关的事实。

特征:客观性;法定性;必要性;层次性;时效性;被动性;

范围:程序法事实;证据事实;法院所不知的地方性法规、习惯、外国法律;

3、刑事诉讼证明对象:有关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有关罪行轻重量刑情节的事实;排除行为违法性、可罚性或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排除或减轻刑事责任的事实;刑事诉讼程序事实。

4、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1)民事诉讼的实体法事实,是指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即引起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

(2)民事诉讼程序法事实,是指对民事诉讼程序问题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包括当事人主体资格条件、管辖、回避,审判组织、诉讼期间等事实。(3)地方性法规、外国法律及特殊经验规则的适用

5、免证事实:是指不需要采用证据加以证明就可以在裁判上加以确认的事实。

内容:

1、众所周知的事实;

2、自然规律及定理;

3、推定的事实:是指根据已经证明的事实或者法律、经验推导出另一事实的行为。其中,作为推定基础的事实,推导出的事实被称为推定事实。

4、预决的事实:就是已为法院的生效裁判或者仲裁机构作出的生效仲裁裁决确认的事实。

5、经公证证明的事实;

6、自认的事实。

6、司法认知:指对于应当适用的法律或某一待认定的事实存在与否或其真实性,法院依申请或依职权初步认定其为真实的一种诉讼证明方式。特点:

1、司法认知的主体只限于人民法院;

2、司法认知的客体是特定的事实(特定的事实:指明显的事实或当事人不能提出合理争议的事实);

3、司法认知具有可反驳性。

司法认知的程序:

1、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或以申请进行司法认知;人民法院进行司法认知之前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

3、采用司法认知时,为当事人提供反驳机会;

4、司法认知的决定用裁定的形式。

(二)证明责任

1、证明责任的概念:指由制定法预先规定由何方当事人就特定的待证事实提供证据并说服裁判者认定其成立,并于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承担不利后果的法律风险分配机制。

2、特点:(1)证明责任总是与一定的诉讼主张相联系;(2)证明责任是提供证据责任与说服责任相统一;(3)证明责任总是和一定的不利诉讼后果相联系;

3、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

1、自诉案件的证明责任由自诉人承担,自诉人举证不能则要承担败诉的后果。

2、公诉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A、人民检察院承担证明责任;B 公安机关对某些程序性事实承担证明责任;C、人民法院不承担证明责任;D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

4、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被告人对某些要件事实承担证明责任:

1、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证明责任;

2、非法持有型犯罪的证明责任;

3、严格责任犯罪的举证责任;

4、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证明责任:由控诉方承担证明控诉证据系合法所得的证明责任。

5、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提出主张的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原则;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将以下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给被告承担:

1、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2、因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4、因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以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就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5、因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6、有关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

担举证责任。

7、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有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8、有医疗行为引起的医疗诉讼,有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观既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三)证明标准

1、含义:指依照法律规定证明主体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所要达到的尺度或程度。

2、意义:证明标准的确立,有利于明确举证责任及其程度,调动诉讼主体的积极性,从而推动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保证诉讼程序的公平与公正,实现诉讼构造的平衡;有利于审判机关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和作出判决;有利于推动证据法学的完善和发展。

3、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证明标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4、民事诉讼法证明标准:盖然性占优势。盖然性占优势,指的应是证据在说服力和证明力上占优势,而与证人数量或者证据的数量无关;盖然性占优势并不是所有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而是普通案件最低限度在的证明标准。

(四)刑事、民事诉讼证明的联系与区别

两大诉讼证明的共同之处:

1、性质和作用相同。证明是沟通实体法和诉讼法的纽带,是横跨两大法域的综合概念。从实体的规定上看,证明源自实体法的要求;从形式上说,证明则是由诉讼法加以调整的。

2、证明的方法基本相同。及都采用逻辑推理、司法认知和推定的等方法进行。两大诉讼证明的不同之处:

1、证明责任的承担者不同;在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构成犯罪及罪责轻重的责任由控诉一方承担。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则上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只有在法律的明确规定的例外下才承担一定的证明作用。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不以诉讼地位的特定化决定证明责任承担的主体,而是根据当事人的主张,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分别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

2、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不同;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证人证言等,是三大诉讼法共同规定的法定证据种类,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有的证据种类,其将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的“当事人陈述”分解为“被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两项。

3、证明对象不同;

4、证明手段和证明的程序规则不同;

七、证据的保全与审查判断

1、证据保全: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有关主体在证据收集时、诉讼前或诉讼中用一定的形式将证据固定下来,加以妥善保管,以便公安司法人员或律师在分析、认定案件事实时的使用。

2、证据保全的方法:

1、提取原物或制作模型;

2、询问(或讯问)并制作笔录;

3、勘验、检查并制作笔录;

4、搜查并制作笔录;5查封、扣押并制作笔录;6

辨认并制作笔录;

7、制作及鉴定鉴定笔录;8试验及有关笔录;9复制、拍照、录音和录像等。

3、证据的审查判断: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等在诉讼过程中,对所有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和鉴别,以确定其有无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从而对案件事实作出结论的一种诉讼活动。

特征:1.证据的审查判断在本质上是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等的一种理性思维活动。2.证据审查判断的主要内容是证据能力和证明力。3.证据审查判断的目的在于鉴别证据真伪,查明事实真相,认定案件事实。

意义:1.证据审查判断是确定证据有无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并运用查证属实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环节。2.证据审查判断是完成诉讼证明任务的必经程序。3.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有利于根据确实、充分的证据定案,为正确适用法律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司法机关正确处理案件。

(1)物证的审查判断:1.审查物证的来源。2.审查物证是否客观真实。3.审查物证与案件事实有无客观联系,有何客观联系。4.审查物证与案内其他证据是否一致,有无矛盾。5.物证应当在法庭上经过被告人、被害人和其他知情人的辨认,确认其是否真实可靠。

(2)书证的审查:1.审查书证是如何形成的。2.审查书证的内容与案件事实有无联系,与案内其他证据能否协调一致。3.审查书证的内容。4.审查书证的形式是否合格。5.审查书证的获取途径。

(3)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1、审查其来源;

2、审查其真实可靠程度;

3、审查其形成过程;

4、审查证人的自身情况;

5、审查收集证人证言的程序是否合法,方法是否得当,有无影响如实作证的违法因素,6、审查证人证言的内容是否合情合理、前后有无矛盾,与案内其他证据及案件事实是否协调一致。

7、证人证言在法庭审理时,必须经过诉讼双方询问、质证。

4、证据的分类:

(1)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言词证据:指以人类语言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

特点:A言词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一般比较明确,具有明确性、主动性; B、言词证据容易受到提供主体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偏差甚至失实的情况; C、言词证据的证据源不易灭失。

言词证据的收集运用规则:A、收集言词证据不得采用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并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并知道案件情况的公民有客观提供证据的条件。B、在审查言词证据的时,应注意查明有无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而失实或者偏差的情况。C、在法庭审判阶段,对言词证据要通过讯问、询问或者宣读的方式提出,经过双方当事人质证、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实物证据:是指以实物形态为存在和表现的形式的证据。

特点:A、实物证据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稳定性B、实物证据与案件事实的联系不明确,要靠人进行分析和研究,显示出被动型和依赖性。C、实物证据本身容易灭失。

(2)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

特点:A、原始证据直接来渝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与案件事实有着直接的关系。B、原始证据的证明作用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原始证据的运用规则:A、应当尽可能地收集和运用原始证据;B、对于亲自感知

案件事实的证人和当事人,司法人员应尽量亲自询问,并制作详细的笔录;在法庭调查中,亲自感知案件事实的被害人、目击证人、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应当出席法庭,亲自陈述并接受询问,以保证原始证据的客观真实性。C、凡能够将原始证据附卷的,都应当附卷作为定案的根据,以便在起诉程序、一审程序、二审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中对其进行审查,保证办案质量。D、对原始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的审查必须依法进行。传来证据:指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而是从间接的非第一来源获得的证据,即经过复制、复印、传抄、转述等中间环节形成的证据。

特点:A、传来证据与案件事实没有直接联系;B、传来证据的证明力的大小,与其同案件事实的传播距离有关;C、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传来证据的证明力大于原始证据。

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A应当尽可能的收集和运用最接近案件事实的传来证据;B在收集和审查运用原始证据时,必须查清传来证据确切的出处;C传来证据必须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3)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指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特点:A能够单独、直接地证明案件主要事实是直接证据的最基本的特点;

B直接证据多表现为言词证据;C直接证据的数量较少,且不易获得。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A以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B、所有的直接证据都必须有其他证据加以印证C、只有当事人一方的陈述一般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间接证据: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根据。

特点:A、间接证据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这是间接证据在证明力上的特点;B、间接证据种类繁多,容易获得;C、间接证据多表现为实物证据,有较强的客观性;D运用间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方法复杂,难度较大。

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A、客观性。客观性是指证明案件事实的间接证据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如果某一间接证据本身的真实性不能肯定,就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为其可采性不能确定。B、关联性。关联性是指证明案件事实的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具有客观的联系性,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具有实际意义。

C、充分性。充分性是指禁用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时,所有的间接证据必须达到证明案件全部事实所需要的量的要求。

D、协调性。协调性是指用于正满件实事的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及各间接证据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

E、完整性。完整性是指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F、排它性。排他性是指运用间接证据构成的证明体系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并具有排它性。(4)本证和反证

本证:指使之能够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存在的依据,既能够支持诉讼中一方所主张的事实成立,证明其主张事实存在的证据;

反正:指能够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不存在的证据。

本正和反正是以证据对当事人双方所主张的事实的证明作用为标准进行的划分,这事区别本证和反证的关键。

第五篇: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一、重点问题

1管理信息系统(MIS)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的思想建立起来的,为一个组织(企业)的各级领导提供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由三种互不相同的系统构成的,即管理系统、处理系统和传输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信息处理、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辅助决策 3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人机系统、综合系统、动态系统 4决策支持系统(DSS)概念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并利用分析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个人机交互的计算机系统,他利用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和友好的人机对话部分和图形部分。帮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国际互联网(Internet)

6现代企业信息管理平台Intranet概念

Intranet是基于Internet TPC/IP协议、使用环球网WWW工具,采用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有连接Internet功能的企业内部网络。7常用MIS开发方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 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评价 8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优缺点

优点: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设计方法结构化、文件标准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繁琐、使用周期长、不能充分预计

9原型法概念、优缺点

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对用户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模型(原始模型),并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评价和意见对原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逐步完善,直到用户满意为止。优点:认识上的突破,改进了用户和系统设计者信息交流方式,满意程度高,开发风险较低,减少用户培训时间、简化管理,开发成本降低

缺点:开发工具要求高,对大型系统或复杂性高的系统不适用,管理水平要求高 10系统开发方式(简答)

自行开发方式:用户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系统开发的各种项目

委托开发方式:企业将开发项目完全委托给开发单位

联合开发方式:用户中精通管理业务、计算机业务的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机构和MIS开发人员

购买商品化软件方式:企业自己不开发,直接向软件市场购买

租赁方式:自己不开发,租用提供系统,双发用合同规范权利义务 1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B/S与C/S混合模式 12信息系统规划活动的三个阶段

制定战略计划,制定总体结构方案,资源分配 13信息系统规划常用的模型和方法 诺兰的阶段模型(图形自己找)、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以及业务系统规划法(BSP)14关键成功因素法概念

关键成功因素:在一个组织中的若干能够决定组织在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法:通过分析找到影响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围绕关键成功因素确定组织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根据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15系统分析的基本步骤 1.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2.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分析

3.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4.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5.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16详细调查的方法 重点询问方式 问卷调查方式

深入实际的调查方式 面谈 阅读

观察和参加企业业务实践

17业务流程图

是业务流程的描述工具,是用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18业务流程图符号及含义

外部单位业务处理单位

信息传递表单

19业务流程图绘制步骤

●确定画图对象

深入现场调查,了解业务处理过程 ●绘制草图

与工作人员讨论,修改草图 ●绘制正式业务流程图

20业务流程分析内容

找出不合理处、进行优化、新图

例题:企业的生产、销售各部门提出材料领用申请,仓库负责人根据用料计划对领料单进行审核,将不合格的领料单退回各部门,仓库保管员收到已批准的领料单后,核实库存帐,如库存充足,办理领料手续,并变更材料库存帐;如变更后的库存量低于库存临界值,将缺货情况登入缺货帐,并产生订货报表送交有关领导。经领导审批后,下发给采购部。

21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DFD)

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系统数据流程的主要工具,它用一组符号来描述整个系统中信息的全貌,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特征:抽象性和概括性 22数据流程图基本符号

购货合同

外部实体数据流

处理逻辑数据存储

23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在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进行详细的定义与描述,起到对数据流程图进行补充说明的作用。

数据字典的内容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贮、处理逻辑和外部实体。常用的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有判断树、判断表和结构化语言等方法。24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应遵循以下的主要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25模块结构设计

模块结构图又称控制结构图或系统结构图,它是反映模块层次分解关系、调用关系、数据流和控制信息流传递关系的一种重要工具。模块结构图由模块、调用、数据、控制信息四种基本符号组成。模块调用

数据信息控制信息

26模块化:把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然后将这些模块汇集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完成指定功能的一种方法。

优点:使整个系统设计简易、结构清晰,可读性、可维护性强,提高系统的可行性,同时也有助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组织管理。

目标: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功能; 模块之间的关联和依赖程度尽量小; 接口简单。度量标准:

★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块间联系)模块自身的聚合性(块内联系)

27块间耦合:系统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联程度的度量。模块间的耦合度越低,模块的独立性越好。

形式有: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28块内聚合:衡量模块内各组成部分的凝聚程度。模块内的聚合度越高,模块的独立性越好。形式有:功能聚合顺序聚合 通讯聚合过程聚合

时间聚合逻辑聚合

偶然聚合(聚合性依次降低)

29代码设计的原则

1. 惟一性 2.通用性(标准化)3.可扩充性 4.简洁性 5.系统性 6.易修改性 种类:顺序码,层次码,特征组合码,十进制码,助记码 30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需求和约束分析2.概念模式设计3.逻辑模式设计4.物理数据库设计5.实施阶段 6.运行和数据库维护(其中,5和6是在系统实现阶段所做的工作)31 E-R模型概念模式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工具: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必考 E-R模型的三要素:实体、联系和属性 矩形框---实体 菱形框---联系

椭圆形框---实体和联系的属性

直线---相互联系的实体之间以直线连接,并标注联系类型 例:学生选修课程

步骤:划分和确定实体;划分和确定联系;确定属性;画出E-R模型 基本的教学E-R模型如下:

32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是指信息系统与用户交互的接口,用户界面设计通常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人-机对话设计等。33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又称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软件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程序测试(单调)、子系统测试(分调)以及系统测试(联调或总调)。最后还有用户验收的过程。(名词解释)34系统转换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中有一个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也就是旧的管理信息系统逐渐退出,由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来代替,我们称之为系统的转换。转换方式:直接转换、平行转换、逐步转换、导航转换 35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的内容

1.程序维护

2.数据文件的维护 3.代码的维护

4.机器、设备的维护

36系统调查和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 项目背景 企业现状 开发原因 系统目标 系统构成 可行性分析

人员分配和工作进度安排 37系统五个功能模块: 销售管理模块 仓储管理模块 结算管理模块 票务管理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

下载复习重点总结(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习重点总结(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可编程控制器PLC复习重点总结

    1.在继电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最初只能进行逻辑运算,叫做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PLC。 2.PLC的功能 基本控制功......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总结 一、 简答 1、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1)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2、基本概念3、基本理论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4、简答题......

    病理学考试重点复习总结

    病理学考试重点复习总结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一)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3坏疽:......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

    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 消费者偏好(嗜好)......

    空间数据库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一、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2、文件系统阶段 3、数据库管理阶段 注意了解各阶段的背景和特点 二、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面向全组织的复杂的数据结构 2、数据的......

    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总结.

    儿科护理学复习题 一、儿科免疫的特点: 1.IgG可通过胎盘给新生儿,IgG3~5个月后逐渐在体内减少。 2.IgA,I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容易患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3.分泌型IgA在婴儿期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