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课堂实例分析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课堂实例分析
去年以来,我校开始全面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广泛的讨论,当然也有不少的争议。我的数学课堂以学生训练有素,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表现精彩,教师调控课堂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而得到学生的一致拥护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这里我将结合自己一节课堂实例,谈一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一些感悟和思考,不到之处,请专家斧正。
3月25日,市直学校在我校进行数学教研活动,为此我在多媒体报告厅上了一节研讨课《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节课的总体思路是由学生依据教师出示的预习提纲,结合教材文本,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落实与检验,并在此过程中达到有效的生成。
下面是课堂片段与自我点评:
一、预习交流环节:
师:昨天大家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课进行了预习,现在请大家围绕预习提纲,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难和困惑?时间2分钟,然后派代表发言。
(学生以组为单位,迅速围在一起,在组长的带领下展开交流)
师:(击掌两下)讨论结束。下面请各小组代表自由发言。
下面是学生的发言情况:(中间出现了轻微争抢,但声音小的主动让出,所以显得很有序)
周述鑫:我们组通过预习又学会了一种判断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张正杰:我们组认为使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关键是搞清哪一条边是最长边。
乔少锋:我联想到我们以前学的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也是互逆定理。
冷晓月:我们组有一个问题就是分不清什么是逆命题和逆定理。
潘峰: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疑惑的是怎样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崔梦莹:我们弄清了命题1和命题2之间的关系,但对判断直角三角形的步骤,还有命题2的证明还比较模糊。
点评:习惯培养。虽说课堂不能被模式束缚住手脚,但新的学习
方式必须以一定的课堂模式为载体。而学生适应新模式的习惯的培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1、发言方式的改进。举手发言与自由发言相结合,根据问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自由发言不需要举手,站起来就说,只要有充分的讨论作为基础,学生一定会积极踊跃。比起原来老师先提问,然后目光搜索一周,发现一两个学生举手,点起来又吞吞吐吐地回答的方式要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活跃课堂。自由发言的最佳状态是做到抢而不乱,这种境界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就能达到。
2、小组讨论习惯的培养。一开始,学生并不会交流。为了让小
组间互相学习,我经常让一个组讨论时,其他组观摩,然后提出意见与建议;有时为了进行小组合作能力的训练,我亲自担任组长示范;小组讨论时教师必须深入到小组,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现在,每个小组都能在组长的主持下,热烈讨论,轮流有序发言,不管从形式还是内容看都是真正意义的合作交流。
3、学习状态的切换做到快速有序是经过了强化训练的。现在只
要老师击掌两下,学生30秒内马上就实现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的转换,显得非常有序。而改革初期对此则非常苦恼,让讨论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让停止讨论时喊破了嗓子都不行。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我校的学生座位的摆放方式就是为了适应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有效的训练和培养,大家已经习惯成自然,二、出示目标,明确方向:
师:通过交流,我了解到大家掌握较好或感觉到困难的地方,等一会儿交流展示的时候
要多加关注。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
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会判定一个直角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理解勾股定理与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它们的应用范围;理解勾股数的定义。
3、经历该定理的探索过程,发展逻辑推理能力,体会形与数的内在联系。
4、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点评:有了目标,才有方向。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主动靠标,才
能不过多地偏离预设的学习内容,这在我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里尤为重要,可以说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灯塔。当然,我们对目标的制定还要更加细化,不能过于宽泛。另外,我真切体会到,在小组学习方式下,三维目标的确立,不再是一句空话,例如“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确实成了我们现在每节课都关注的问题,并且也有了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的条件。明确目标有多种形式,可以由教师直接出示,也可以由学生讨论形成。
三、分组合作,展现提升
师:我们这节课是一节展示课,展示的内容一部分是预习提纲中的重难点,另一部分是
提纲以外的应用和拓展。现在老师把任务分配一下,请组长上来领题。大家进行在小组内交流,同时做好展示的准备。(组长领题后,安排一些同学到黑板前抄题、画图,组长带着同学研究本组的问题,有的围在黑板前讨论,每个同学都有任务。老师巡视各组了解情况,予以指导。几分钟后,老师击掌两下,讨论结束,开始按问题的顺序进行展示。
(三组的冷晓月、黄盼):我们事先准备了三角形剪纸,大家请看,第一个图的最大角是…
形状是…,第二个图…,我们组的猜想是:“如果一个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和,那么它是直角三角形。”
这时吴若愚站了起来:“我还有一个猜想,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平方的的三角形是锐
角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小于第三边平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师:若愚同学的猜想很好,下来我们再做探究。这节课先围绕黄盼的猜想进行,我们把
它命名为“三组猜想”,与哥德巴赫猜想并列,下面请一组同学证明一下这个猜想,看是不是真命题。
点评: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保证一节课按预设的方向进行,同
时也要对意料之外的学生思维的延伸有足够的预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组的杜甜甜):三组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下面由我来给大家证明一下吧。首先我们
要明确什么?(学生齐答:题设和结论)那大家一起把已知、证明读一下(学生齐读)。杜甜甜:我们来想一个办法吧,像原来作辅助线类似我们作一个辅助三角形…(师:辅助线用虚线非常好)赵庆,这一步用到了什么?李近海,这一步用到了什么?…于是我们证明了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下面大家一起把证明读一遍,注意读出每一步的依据….点评:学生展示的技巧也是我们平时注意训练的,比如讲解的同学
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一方面,要相信学生,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提高。既不能让学生低水平的展示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不能让个别优秀学生代替老师成了课堂的新霸主。
师:这个命题2课本上称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那么什么是逆定理、逆命题呢?请六组
为我们讲解这个问题。
六组的崔梦莹:(先讲解概念,后提问了同学,老师对方志恒的回答进行了纠偏)对于
这两个概念,我们组的归纳是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每个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
冷晓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今天的这个定理称为逆定理呢?勾股定理难道不能
成为今天定理的逆定理吗?
师:当然可以,我们不妨将今天杜甜甜证出来的命题2称为甜甜定理,大家想想,那勾
股定理该称为什么呢?
大家齐答:甜甜定理的逆定理。
师: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有什么区别呢,大家继续讨论一下。(学生再次进行小组讨
论,然后有张正杰、邹金磊、熊志鹏等人发言)
点评: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放弃了满堂灌的做法,于是我们有
很多老师成了课堂的旁观者,放弃了自己的主导作用。那么,在这种课堂上,教师的作用该如何体现呢?我认为,教师应通过点拨、强调、纠偏、归纳、追问等方式实现自己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接下来,二组就运用新知的问题进行了展示。
1、a=7, b=24, c=25,判断由线段a、b、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2、错题医院:小明在判断以3,4,5为边长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时,这样解答:
因为42+52=41,32=9,而42+52≠32,所以以3,4,5为边长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问:他的解法对吗?为什么?
刘凌豪在展示中引导下面的同学一起响应口述书写步骤,老师表扬了其书写进步,也指
出了没写解的问题)。
范程:我们在做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解题格式。
张正杰:小明的主要错误是没找最长边,我们要吸取教训。
崔梦莹:对这类题我的总结是:1先找最长边,2是算出各边的平方和…
张正杰:真感谢你的归纳。
五组:在△ ABC中,AB=13,BC=10,BC边上的中线AD=12,那么△ ABC是等腰三角
形吗?(王俊龙讲,潘峰补充了几种方法,如全等、中垂线、计算)
四组的问题是:在△ABC中,a=15, b=17, c=8,求此三角形的面积。(由李近海讲,这是一
名学困生,最近积极性高涨,学习进步大)
三组的问题是: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a2+b2、a2-b2、2ab,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冷晓月:我们先找出最长边a2+b2。
李近海:冷晓月,我有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那是最长边呢?
冷晓月:我们可以用作差法…
师:李近海同学的追问很有价值!
点评:学生展示环节是我们大面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法宝。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表达能力普遍提高,特别是精神状态和积极性得到了根本的转变。当然,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听讲的习惯,学生展示时,教师应既关注讲的同学,也关注听的学生,要求任何一个学生不能背对正在展示的黑板,学生的目光应有一个焦点。学生对自己小组的问题一般都比较重视,但对其他组的问题有时不够关注,解决的办法就是发挥点评、提问、追问的功能。有人担心一个小组是否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的分组合作是在广泛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加上学生的展示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每个同学面对的是所有的教学任务。但这种课堂对教师课堂的调控能力要求确实是很高的。
四、穿插巩固,当堂反馈
师:大家展示的很精彩。特别是近海同学善于问问题,他的积极性高,学习进步非常大。好了,下面各小组对今天所学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不懂得问题寻求帮帮助,然后把第四组的题目和下面的题目反馈到黑板上。如图,一块四边形地,测得四边长如图所示,且∠ABC=90°,求这个四边形地的面积。(单位:米)
点评:当堂反馈是保证知识落实的必须环节。我们充分发挥了黑板多,小组形成有力的优势,利用兵教兵的战略,提高了每个学生的被关注度,使学生的学习思维的过程暴露在公开场合,便于老师掌握反馈信息。
最后,我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小组合作下的数学课堂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展示课上,真正实现了学生全部动起来,但小组合作方式下的自主学习,必须高度重视预习。有我的课堂气氛是以前所不能比拟的,学生们上课都能敢于表现自己,抢着发表观点,这其中主要是因为有了充分的预习。预习是学生展示的基础,预习不充分,学生就不知道该说什么,课上的必然不会精彩,所以每节课都应该认真地预习。但是课外预习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与我们改革的初衷——减负增效相悖。为此我做了以下改进:在前一节课的后十分钟抛出下节课的预习提纲,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这样可以有小组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使预习更有效。剩下的任务可以延伸到课外,作为当天的作业。预习提纲的编写还要不断加以改进,特别是问题的设置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篇: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之“五导”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第二初级中学 王建业
数学课堂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笔者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与探索中的感想与体会:
一、导情趣,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 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因势利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教学 “求数轴上两点间距离”时,我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形式,而是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任意报两个有理数,看谁最快地说出数轴上它们之间的距离。当学生才算出两三道题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奥秘?”使得学生们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当学生为初步得出结论而高兴时,我又设计了有关“已知两点间距离和其中一点表示的数求另一数”这一问题情境:一个学生说“只要用距离减去这个数”: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距离减去这个数也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距离”。两位同学谁说的对?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汇报 ,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导操作,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享受到群体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如下面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两个片段: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由面积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纸片与由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纸片。
教学片段一:用由面积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不同纸片能否折叠成多面体?同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
教学片段二:用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不同纸片能否折叠成正方体?折叠方法有何规律?学生先讨论规律,再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
通过操作,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两人(或多人)合作,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三、导质疑,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课之前,教师布置一道预习题:“小丹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丹的哥哥小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妹妹10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老师说:题目没错,小冬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请大家复习小学中“年、月、日”和“一元一次方程”这两部分内容,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四、导讨论,提高思维训练的合作效率。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在规律归纳中,引导学生讨论。
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不仅理解知识,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教学“同类项”时,出示练习:
(1)找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①3x-2y+1+3y-2x-5 ②3x²y-2xy²+0.5xy²-1.5yx²
(2)判断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①-xy²与5y²x ②-2abc与2xyz ③30与-0.33 ④x²y与xy² ⑤3mn²与-4n²m ⑥3x²与2x³
学生完成练习后,组织讨论,尝试归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总结出其中的规律:(1)在多项式里,当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时,这两项为同类项;(2)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以后学生利用 “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规律做类似的题目,速度快,准确率高。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2、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某一知识的重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因为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怎么做。例如,教学“同类项”时,不是把这个规律的关键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引导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规律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在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知识出现难点、疑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秀学生提出新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当及时抓住学生愤悱心理,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时,课一开始,教师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算术平方根的计算,下面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当学生计算中遇到开不尽方,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入课题,并组织小组讨论。这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从而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创新学习的活动中去。
4、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及时表扬鼓励。经常进行发散性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萌发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学应用题:“学校准备添置一批课桌椅,原订购60套,每套100元。店方表示:如果多购,可以优惠。结果校方购了72套,每套减价3元,但商店获得同样多的利润。问每套课桌椅的成本是多少元?”经过学生思考、讨论,找出几种不同的解法:
设每套课桌椅的成本是x元,由题意得: ①60(100-x)= 72(100-3-x)②60×100-60x = 72×(100-3)-72x ③72x-60x = 72×(100-3)-60×100
五、导交流,增强思维创新的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还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样。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学校团委组织65名新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女同学每人每次搬6块,男同学每人每次搬8块,每人各搬了4次,共搬了1800块.问这些新团员中有多少名男同学?”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结果一部分同学的方法是“把男同学搬的砖数与女同学所搬的砖数之和等于总砖数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由题意可得:32x + 24(65-x)=1800,解得x =30 ;有一小组的学生解法是:把所有同学每人每次都搬6块砖的总数,再加上男同学多搬的砖数等于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由题意可得:24×65 + 8x =1800,解得x =30;还有一小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况,把所有同学每人每次都搬8块砖的总数,再减去女同学少搬的砖数等于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女同学,则男同学有(65-x)名,由题意可得:32×65–8x =1800,解得x =35,则65–x =30名。
对于小组讨论的共同智慧,在交流中教师给予充分地分析和积极地赞许,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只有抓住时机做好“五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三篇: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从开学至今,我一直尝试着通过数学教学和与小组成员沟通两个方式促成小组文化的形成,这种小组文化包括诚信、互助、责任三个方面.诚信,既包括考试和作业诚信也包括坦诚面对自己学习中的困难,不掩盖问题;互助,既包括自己有困难是要学会及时求助,也包括尽力帮助小组成员解决学习困难;责任,主要是不拖小组后腿,不因自己的懒惰而连累小组.老师们帮我在学科教学中强化一下这几个方面,也可以对这几个方面的内涵做一些扩充.下一步,我将着手观察和研究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诸多细节.在这里和老师们分享上周一则案例的几个细节及其思考,希望对老师们有所作用.上周全年级进行了《二次根式》的测试,我周二评讲了试卷,紧接着周三我就从试题中挑选几题修改数据进行了跟踪性的测试,测试结果不理想,仅第八组一次性全部通过.周四进行第二次测试,有四个组过关,周五第三次测试才全部过关(有三个特殊情况给予特殊照顾)..听起来很令人沮丧,但好戏在后面,本周日的全年级的数学测试中,大家表现不凡,虽然没有评分但正确率很高!而且,当我把披阅过的试卷下发后,在我并没有要求改错的情况下,大部分同学立马着手去纠错,因为大家知道不纠错就没出路!.这里操作起来有以下几个细节和老师们探讨:
1.平时的考试和作业我主张不评分,不打叉.评分就意味着学生之间有了比较,有比较就有弱者的挫败感.在分数的刺激下,学生会想法去提高分数,极有可能抄袭.作业不评分也不打叉(用圈代替叉),他们知道抄袭没有用,只会掩盖存在的问题,会导致后续的纠错测试中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让学生在考试中诚实的面对自己的掌握知识的缺陷.这样就等于引导学生仅仅直接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其它外在并不具有价值的评价.2.小组纠错测试中,组长不用参与,仅仅是监督和评阅试卷.这样做可以肯定在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弄虚作假,一方面是因为诚信文化在班级已经树立起来.另一方面,小组之间没有竞争,没有外在诱因,学生需要诚实面对的就仅仅是自己的小组成员.组长不参与测试但要批阅试卷,其实也是要重做一次,而且要更加谨慎的做一次.在组长批阅试卷的过程中,他们既希望小组成员不出现错误,又要秉持公平的原则裁判.每一次组长阅卷时,组员都围在一起,内心很紧张,一旦有人出现错误,大家都很失望,出现错误的同学承受的是来自同伴的无形的压力.3.在设定了小组的具体的任务目标后,老师是一个主动帮助者的角色.老师在布置任务后,就该扮演一个积极主动提供援助的角色.主动去鼓励小组成员加油,帮助小组内最可能不能顺利过关的成员解决问题,但一定要把握好帮扶时机!过早或这过晚都不好,过早,学生没有帮助需求,过晚,学生开始有了挫败感,所以我在第一次测试不能过关后就着手帮助学生.4.既要重视知识纠错,也要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方法和反省学习态度.很多同学的学习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有的同学眼高手低,经不起测试,在经历上周屡次测试过关失败后,方才明白学习该怎样做才能做到踏实,成败全在细节.但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也!老师要在关键时刻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做适当的点评.5.集体过关要把握好度.其实这种一人失败,全组重新来,实质上是一种捆绑,一方面要注意捆绑的力度,要适度放宽对特殊案例的要求,同时也要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表扬,缓解捆绑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要在关键的任务上用这种模式来操作,不宜在明目过多,过繁的任务上采用这种模式.
第四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镇城中心校
李晓艳
2016.1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所接受。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这有待于我们教师认真思考。案例一:《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
师:算出一共有5只松鼠,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生:我是用加法算的。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
生:这是把3只松鼠和5只松鼠合起来,要用加法。
师:那算式中的3+2=5中的3、2、5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3表示有3只松鼠,2表示有2只松鼠,5表示合起来一共有5只松鼠。
师:你是怎么知道3+2=5的?
生1:心里想出来的。
生2:我是算出来的。师继续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2:伸手指,3个再加上2个就是5个,所以3+2=5。
生3:我是想分成组成。
师评价并总结,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
小组汇报:①想分成组成②数数
③从3接着数,4、5,一共有5只
此环节的教学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但前提是当学生已经知道不用的算法的基础上运用此数学学习的方法,也许是为了得到教材给定的方法多样化,为了讨论而讨论,即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又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如若在给出问题之后让学生主动地合作交流,再根据不同的结论汇报结果,这样才能使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重复已解决的问题,它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想到与别人交流合作,而非在已解决问题以后进行所谓形式主义的合作交流。案例二:《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
小组合作中,不少是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安排分工,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
在教学《5的加减法》时,分析讨论3+2为什么等于5时,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下面是近观一个小组的讨论: 组长:咱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一个一个说吧?
(其他的三个组员点点头示意赞同组长的意见)
过了一小会儿,组长问:谁想到了?
“我,我”有两个同学直接说,而剩下的一个同学一言不发,看他的表情似乎没有什么想法。
组长:XX(一言不发的那个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XX:(不自信地说)3个再加上2个(边伸出手指比划),不就是5个吗?
其他的两个同学中的A边伸出手比划边说:就是5,我们在幼儿园就是这样学的。(得到了肯定XX的表情立即舒展了许多。)但是我是想着才学习过的分成组成,5可以分成3和2,3和2组成5。
(组长和其他两位成员点头表示肯定)
组员B:从图上就能直接数出来,有1.2.3.4.5,5只松鼠。
讨论结束,组长又将三种算法说了一遍,算是整理了。在全班汇报时,组长很流利得说出了他们组的算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课堂交流量,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另外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及时指导,避免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合理给他们“分工”,给每个同学参与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又能够使学生学会在倾听中吸纳、修正、反思。采用有效的小组合作,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它的优势,为教与学服务。
第五篇: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4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王火炬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茹华
一、实验的缘起
在进修附小成立之初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领导提出从业务上大力扶持该校的号召。我们 在思考一所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需树立教科研促进教育发展的意识加大教科研力度
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以教师的发展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教学质量的提升打造学
校的品牌。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应是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灵活创新的课 堂教学景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2004年7月开始我们便着手课题的选题工作在 省、市、区专家指导下我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再经过仔细地筛选认为新课程下学生主 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更具有时代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
竞争越加激烈合作意识地更成为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研
究虽然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有效性”方面仍存在着缺失探究在数学 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进而形成学生的合作学习文化其实践意义是明显的。基 于这点我们确定了“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为课题。探索与课程改革相适 应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容、条件、形式、目标、结构、功能、途径、方法及相关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可操作 性的经验。以有效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我们研究的基点和目标培养、锻炼由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 科研方法的掌握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归缩。
二、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
确定了研究课题后我们开始着手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背景及国内外对 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基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 该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弄清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 义大胆地进行实验假设。我们从为了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出发确定 以下研究内容
1、分析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对合作学习效果的影响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与合作技能训练的有效内容、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时机、方式、环境等因素及关系的研究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 式和教学策略。
3、探索适于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和内容与方法。
4、通 过对以上各问题的研究,探索合作学习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
三、课题组的成立
课题研究计划制定后我们成立了以专家指导组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三部 分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聘请福建师范大学课程发展中心成员王永、许德凯两位资深专家亲 自指导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进修附小校长为课题负责人以进修附小副校长教导主 任为首的十四名数学教师为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这些一线教师中有八名是小学高级教师六 名一级教师具备本科学历的教师有两名大专学历的教师有八名。这些实验教师虽然缺少 较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但他们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长期在一线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
教学经验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早已积极投身其中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拾撷着课改实
验过程中的一点一滴。
四、课题研究方法根据以上的研究内容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 验法等研究方法。
五、研究对象进修附小所有数学教学班。
六、课题实施步骤
从2004年7月开题至2007年7月结题历经3年时间分以下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04年7月—2005年元月
查阅文献组织落实学生状况分析论证课题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⑴制定课题方案做好成员分工。
⑵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课题组每周活动一次周四下午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 关文献资料。
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实验研究阶段2005年元月——2007年1月
⑴操作运行实施计划。形式①拟订小主题让教师带着问题从事教育教学实行听 推门课制度随后进行议课、评课并就课堂观察进行研讨。②预定或在研讨中生成主题集 体备课进行课例或案例研究包括螺旋式对比案例研究确定捕捉课题研究过程中的
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反思与总结。
⑵阶段验收在2006年10月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第三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
⑴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研究方案继续作深入研究。
⑵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⑶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⑷写出主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
七、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一建立制度坚定课题研究的信念。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 或那样的困难课题研究如何开展课题目标能否实现等各种问题曾经困扰着实验教师。但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建立了学习交流信息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查阅有关合作
学习的文献资料每周安排一两名教师交流所查找的较有价值的资料,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领会、全方位了解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动态。经过一阶级的学习讨论教师们已充分认 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
成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学习文化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等生存能力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问
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理论学习活动中也了解到目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的问 题及其原因。有了这些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意识到这个课题的研究将给日常的教育教学工 作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因而坚定了研究此课题的信念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就此调动起来了。教学环节与教学成效抓住自己所要关注的有关合作学习的焦点问题如当预设目标与课堂
生成有落差时„如何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与次数当学困生不愿与同学交流时„„等 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地分析与评议认真剖析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的原因研究合作时
机把握的技巧问题等等每位教师在教学案例的分析撰写中深刻认识到学生合作基本技能的
训练是至关重要的要正确处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关系并从中明
确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就是加强集体备课发现、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通过案例研究教师们收获颇多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也进一步提高课 题研究的实效性
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视频案例研究的活动即由每年段推荐一节优质课在第一次 公开教学之前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说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开课教师综合 各方面的建议后再上观摩课并拍下录像老师根据自己在课前所确定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所
承担的教研任务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分析思考。而后再组织教师针对课堂中组织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学生的合作技能等问题展开评议。在评议中老师们各抒己见毫无保留提出 自己的看法课题组的教师深深领悟到在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碰
撞、交流、反思师生间进行智慧性对话。研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之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研究者与上课教师共同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作出合理解释和重新决策重新整合教学预设过 程。最后再次选择一位老师作公开教学尝试其余教师观摩思考从而比较两节课的差距 并根据两堂课中的焦点问题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深刻剖析教学中的得与失。这样的教研活动 让我们的老师受益匪浅现在无论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后的评议与反思老师们都上了一 个新的台阶。
“ 数 学 课 堂 小 组 合 作 学习的 有 效 性 ” 课 堂 观 察 表 课题 执教
记录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环 节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合作学习的 形式
合作的有 效性
分
二立足课堂营造人人参与的研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