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2省人事厅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加强职称评聘和考试工作中证书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职称评审方面
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加强职称评聘和
考试工作中证书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鲁人科〔1996〕24号
各市、地人事局,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省直各部门(单位):
现将人事部《关于加强职称评聘和考试工作中证书管理的通知》人发〔1996〕72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望一并贯彻执行。
一、要切实加强对各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的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证书)的管理。要确定专人负责证书的管理工作,加大管理工作力度,严肃工作纪律,实行证书管理责任制,建立证书申领登记制度,做到证书管理工作规范化。
二、要建立严格的证书发放验印制度。验印时证书发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各级人事部门必须严格把关。验印时,证书主管部门必须逐一审核《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或有关审核机关公布的任职资格、考试合格人员文件(名单),材料手续不完备的,一律不予验印。对弄虚作假、骗取证书的,一经发现,要坚决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各级人事部门要对证书管理、发放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认真地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一日
人事部关于加强职称评聘和考试工作中证书管理的通知
人发〔1996〕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厅(局)、职改办,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
近期发现,个别地区和部门对职称评聘和考试工作中的证书管理不严,制度不健全,甚至出现个别人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私自办理证书的违法行为。有的地方还发生伪造、贩卖假证书的恶劣案件。这些违法行为和案件虽然已受到应有的查处,但却损害了人事(职改)部门的声誉,在一定程度上给证书管理工作造成了混乱。
为维护职称改革工作的严肃性,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现就加强对职称评聘和考试工作中证书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发放证书和管理证书,是一项涉及专业技术人员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十分严肃的工作。对此,各级人事(职改)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要从维护安定团结和廉政建设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对证书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严格发放程序。
二、对通过全国考试取得的资格证书,要认真贯彻人事部《关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发放问题的通知》(人办职〔1994〕2号)和《关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发放程序问题的通知》(人职司函〔1995〕7号)精神,按职责分工,严格验收考试结果,严格核定发放范围,认真细致地做好证书发放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三、执业资格证书的发放,严格按人事部《关于印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人职发〔1995〕6号)有关规定执行。证书由人事部统一印制,各地人事(职改)部门负责核发。
四、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的发放,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每年评审通过的任职资格数量,须经省人事(职改)部门核准。高级任职资格经报省、部级人事(职改)部门审批备案后再发放证书;中、初级任职资格审批备案程序和证书发放办法,由各地区、各部门制定。
五、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证书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认真调查,对违纪违法的要严肃查处。对社会上出现的伪造贩卖假证书的,要积极与公安部门
2配合,予以严厉打击。
六、各级人事(职改)部门接到此通知后,应对本地区、本部门的证书管理工作进行一次自查和总结。对存在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严格执行证书管理工作地各项规定,以确保职称改革工作健康发展。
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职称工作中证书管理与发放地问题,请与我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司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一九九六年八月十五日
第二篇:山东省人事厅关于转发人事部《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人事厅关于转发人事部《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http:///News/ShowNews.asp?ID=39
山东省人事厅关于转发人事部《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鲁人发〔2002〕14号
各市人事局,省直各部门,各高等院校,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做好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现将人事部印发的《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人发〔1999〕99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
二年四月十五日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和翻译人员。
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第十八条仲裁庭成员应认真审阅案件材料,审查证据,分析案情,查明争议事实。
第十九条仲裁庭认为有必要调查时,可以调查取证。调查人员调查时,应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告知被调查人应实事求是地提供证据。调查人员应当场制作调查笔录,由被调查人、调查人员分别签名或盖章。第二十条在遇到专门问题时,仲裁庭可向专家咨询或者委托专门机构进行勘验或鉴定。
第二十一条各仲裁委员会之间可以互相委托调查。受委托方应按委托方要求的期限完成调查,逾期不能完成的应及时函告委托方。
第五章处理和决定 第二十二条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应当先行调解。仲裁庭应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第二十三条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庆写明仲裁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庭成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效力。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仲裁庭应及时裁决。
第二十四条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或仲裁庭认为不需要或不宜开庭的,可以书面仲裁。书面仲裁应在全面、准确地掌握案件材料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进行。
第二十五条决定开庭处理的,仲裁庭应于开庭前5日内将开庭时间、地点等书面通知当事人。当事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撤回申请处理,对被申请人按缺席处理。第二十六条开庭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书记员宣布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入庭,并宣布仲裁庭纪律。
(二)书记员宣布首席仲裁员、仲裁员入庭。
(三)首席仲裁员核对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的身份。
(四)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宣布案由;宣布仲裁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首席仲裁员应当宣布休庭。当事人申请回避的理由不能成立的,首席仲裁员在重新开庭时予以驳回;当事人申请回避的理由成立,决定回避的,由首席仲裁员宣布延期开庭。
(五)申请人陈述和被申请人答辩。
(六)仲裁庭对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当庭调查,询问证人,对证据进行质证。
(七)调查结束后,应当进行辩论。
(八)辩论结束后,应当当庭再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休庭合议并作出裁决。
(九)仲裁庭复庭,首席仲裁员宣布仲裁裁决。对仲裁庭难作结论或者需提交仲裁委员会决定的疑难案件,首席仲裁员应当宣布定期裁决。
(十)首席仲裁员宣布裁决后,应当宣布闭庭。
独任仲裁员开庭处理案件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二十七条裁决应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记入笔录。仲裁庭对重大或疑难的案件,可以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仲裁庭必须执行。
第二十八条书记员应当庭记录开庭活动。开庭笔录应当庭宣读或交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阅读。当事
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认为笔录无误的,应在笔录上签名;拒绝签名的,书记员应在开庭笔录上记明情况;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差错的,可以申请仲裁庭补正。开庭笔录最后由首席仲裁员、仲裁员、书记员签名。
第二十九条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裁决书。裁决书由首席仲裁员、仲裁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当庭宣布裁决的,应在5日内发给裁决书;定期宣布裁决的,宣布裁决后立即发给裁决书。
第三十条仲裁裁决书应写明: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职务、工作单位和住址及代理人的姓名、职务;
(二)案由、仲裁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三)裁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裁决结果。
第三十一条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一般应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60日内结案。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第六章期间、送达
第三十二条仲裁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仲裁委员会指定的期间。期间开始之日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天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仲裁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第三十三条送达仲裁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三十四条仲裁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仲裁委员会指定代收人的,交代收入签收;受送达人一方是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又没有向仲裁委员会指定代收人的,可以交其负责收件人签收。调解书必须直接送达当事人。
第三十五条受送达人拒绝接受仲裁文书的,送达人应邀请有关组织的代表或其他人到场见证,在送达回证上写明情况,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把仲裁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第三十六条直接送达仲裁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当事人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代为送达,或者挂号邮寄送达。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固执上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三十七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仲裁文书的,可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经过30日,即视为送达。
第七章归档
第三十八条案件终结后,应将案件的全部材料按类别或时间顺序排列,编写目录、页码,立卷归档。第三十九条仲裁案卷分正卷和副卷装订。
正卷包括:申请书、答辩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证据材料、勘验笔录、鉴定笔录、谈话笔录、开庭笔录、调解书或裁决书、送达回证等。
副卷包括:立案表、合议笔录、汇报笔录、请示报告、领导批示、会议笔录、文书底稿、结案表等。第四十条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建立严格的案卷借阅、查阅制度,保证案卷的完整与安全。
第八章附 则 第四十一条本规则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人事争议仲裁工作队伍建设,做好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工作,根据《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人事争议仲裁员(以下简称仲裁员)包括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
第三条各级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负责仲裁员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仲裁员实行聘任制。专职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从其办事机构工作人员中聘任。兼职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从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专家学者、律师以及从事过人事工作的退休干部中聘任。聘任兼职仲裁员应征得其所在单位同意。仲裁委员会聘任仲裁员的数量由仲裁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确定。
第五条仲裁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廉洁自律;
(三)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熟悉人事政策法规,有独立办案的工作能力;
(四)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
第六条仲裁委员会应向被聘任的仲裁员颁发仲裁员聘书,聘书应明确聘任期限等内容。
仲裁员聘书由人事部统一监制。
第七条仲裁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接受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交办的办事争议案件,参加仲裁庭;
(二)查明案件事实,必要时进行与争议事实有关的调查取证;
(三)主持调解,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四)参加仲裁庭合议,对案件提出裁决意见;
(五)及时制作仲裁文书,做好案卷的整理归档工作。
第八条仲裁员根据受理案件的需要,有权向案件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情况,有权查阅当事人的人事档案。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支持和配合仲裁员的工作。
第九条仲裁员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应遵循及时、公平、合理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保护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仲裁员应严格遵守有关人事争议处理的各项规定和工作制度。
第十条仲裁委员会应建立正常的仲裁员培训制度,提高仲裁员的政策水平和办案能力。
第十一条仲裁委员会应定期对仲裁员进行考核,重点考核仲裁员履行职责、遵守有关规定制度的情况。第十二条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委员会应予以解聘;
(一)聘期已满,仲裁委员会决定不予续聘的。
(二)仲裁员在聘任期内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仲裁员职责的。
(三)考核不合格的。
(四)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仲裁委员会交办工作的。
(五)有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不遵守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十三条仲裁员在仲裁活动中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滥用职权,情节比较严重,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人事争议仲裁员聘书式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争议仲裁员聘书证号:兹聘请同志为员,聘请自年月日。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发证日期:年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监制
(专职/兼职)仲裁日至年月 日 发布于: 2007-6-19
第三篇:浙江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通知
浙江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8-6-11 0: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浙江省人事厅
文号:浙人奖[1998]121号
发布日期:1998-6-1
1执行日期:1998-6-11
各市(地)、县(市)人事局(人事劳动局),省级各有关单位:
现将人事部《关于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辞退后有关问题的通知》(人发[1997]83号)转
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一年内联系到工作单位,接收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到干部
岗位工作的,由县以上政府人事部门参照人事部人调发[1991]14号和省人事厅浙人才
[1993]54号文件规定办理干部身份审定手续。
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一日
人事部关于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发[1997]83号
浙江
关于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7年9月22日人事部发 人发[1997]83号)
发布时间:2006-12-25 15:25:0
5《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下发实行后,许多单位来电来函询问,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一些单位原意以干部身份接收,应如何办理有关手续,其工龄应如何计算。
为有利于国家公务员辞职和被辞退后的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考虑与人事部《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
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人调发[1990]19号)、《关于执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人调发[1991]14号)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人调发[1992]18号)有关精神相协调,经研究,暂就该问题作如下通知:
一、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不再保留国家公务员身份,辞职或被辞退后的身份按再就业后所在单位和岗位的情况确定。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一年内联系到工作单位,接收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到干部岗位工作的,可按干部身份办理有关手续。
二、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被全民所有制单位重新接收的,除去待业时间,其工龄合并计算。
(完)
第四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地行政公署,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人事厅关于《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织部分,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这项改革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在统筹规划、制定方案、抓好试点的基础上,区别不同情况,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分级负责,稳步实施。
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
为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保障事业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聘用目的、范围
1.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是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包括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立聘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2.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必须遵循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按照单位自主用人、职工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逐步建立起竞争、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用人机制。
3.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和与之建立聘用关系的人员。
依法行使行政职能、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工勤人员实行聘用制的,可依照本办法执行。
二、聘用权限、条件及程序
1.聘用各类人员,必须按照国家下达的人员计划,在编制部门批准的编制范围和人事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及岗位限额内,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2.行政领导班子成员的任用,可根据行业和单位实际,由上级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办理;中层领导成员,由单位按干部管理权限聘任。
3.聘用其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由单位自主决定。
4.受聘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思想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3)具有与所聘岗位相适应的文化知识、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4)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5.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应遵照下列程序:
(1)公布聘用名额、职位、条件和办法;
(2)应聘人员提出申请;
(3)进行政治考核、业务考评和文化、专业考试;
(4)单位领导集体讨论,确定人选;
(5)签订聘用合同。
6.对新聘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内。
7.接受军转干部、大中专毕业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原劳动合同制人员与单位签订的合同如下本办法不同,可按本办法重新签订合同,期限不得短于原劳动合同期限。
三、聘用合同的签订
1.聘用合同由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签订聘用合同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合同一经签订,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
聘用合同的鉴证,有主管单位的事业单位由主管单位人事部门鉴证,无主管单位的事业单位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鉴证(中央在甘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鉴证,驻地在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的,由省人事厅鉴证,在兰外的由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鉴证)。
2.聘用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聘用单位、受聘人和鉴证单位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3.聘用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
(1)聘用合同期限;
(2)工作内容;
(3)劳动保护和工作条件;
(4)工作报酬;
(5)工作纪律;
(6)聘用合同的变更、终止;
(7)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
(8)其他约定内容。
4.聘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聘用合同的期限一般为三年,但也可由聘用单位和受聘人,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如受聘人员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可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合同。
5.无效的聘用合同:
(1)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
(2)采用欺诈、威胁手段签订的合同;
(3)权利义务不对等,严格损害一方合法权益的合同;
(4)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第三者合法权益的合同;
(5)未经委托,由第三者代签的合同。
6.原正式职工不愿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单位应给其不少于3个月的择业流动期。择业流动期满仍不与单位签订合同,本人可提出辞职或由单位办理辞退手续。
7.聘用人员时,单位领导要对其亲属进行回避。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配偶关系;近姻亲关系。
8.聘用单位与职工订立聘用合同时,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抵押金。
9.聘用合同签订后,合同双方必须全面履行。确需变更的,由双方协商取得一致意见,按原签订程序变更合同。
四、受聘人员待遇
1.受聘人员的工资待遇要贯彻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聘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享受什么待遇。根据国家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按照工作责任大小、工作量轻重和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2.受聘人员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享受有关社会保险待遇。聘用单位应当为受聘人参加社会保险,承担应当支付的相关费用。
3.受聘人员的工时、公休假日、女职工保护、因公负伤、致残和死亡,非因公负伤、患病等福利待遇,按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规定执行。
4.受聘人员在聘期内享有国家规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
5.受聘人员受聘后原身份作为档案保存,流动时可按原身份办理手续。
6.受聘人员有权参加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的招考。也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被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
7.受聘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的退(离)休制度,无论被聘用到何种工作岗位,在受聘岗位达到退(离)休年龄时,即按原身份办理退(离)休手续,并享受相应待遇。
8.受聘人员在受聘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解聘、辞职、辞退后,待遇取消。
五、解聘、辞聘、续聘
1.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解除合同:
(1)在聘用期内不履行合同的;
(2)严重失职、渎职或违法乱纪,对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3)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年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4)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
(5)公派留学逾期不归的;
(6)符合其他法定理由的。
2.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解除合同,但应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1)没有正当理由,不服从工作安排的;
(2)不遵守工作纪律,完不成工作任务的;
(3)不能胜任工作,且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4)聘用合同签订后,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和变更的;
(5)聘用单位被撤销的,由聘用单位在单位撤销前,与受聘人员办理解聘手续。
3.在聘用期内被开除、自动离职、劳动教养或被判刑的,合同自行解除。
4.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不得解除合同:
(1)合同期未满又不符合解除聘用合同规定的;
(2)患病或负伤在医疗期内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国家另有规定的。
5.受聘人员因公负伤或患职业病医疗终结,经有关部门确认不同程度丧失工作能力的,按以下办法办理:
(1)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聘用单位不得解除合同;
(2)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聘用合同的解除与否,由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商定;
(3)国家另有规定的。
6.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必须提前向单位递交书面报告:
(1)聘用单位不能履行合同或违反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
(2)经考试入学、应征入伍、考入或调入国家机关工作的;
(3)脱离单位,自办非公有制经济的。
7.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一方要求解除合同的,在保证不损害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对履行合同的善后事宜作出妥善处理。
8.聘用合同期满后,需要续聘的可以续聘。续聘须重新签订合同。续聘合同,在聘用期满前一个月办理。
六、违约责任、经济补偿和生活补助
1.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中,任何一方违反聘用合同,都要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要付给对方违约金。违约金数额由双方在聘用合同中自定。造成双方经济损失的,还应按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2.受聘人员系聘用单位出资培训的,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商定培训后的服务期限与违约责任。没有商定的,培训后必须在聘用单位工作满五年;未满服务期限的,要按五年的平均比例向单位交付培训费。
3.凡符合第五项第2条中(3)、(4)、(5)款规定的,由聘用单位按工作年限发给一次性补偿金,每满一年发给相当本人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未满一年的,按一个月发给。
4.解除聘用合同人员的失业救济,在已开展失业保险的地区,按当地失业保险规定办理。未开展失业保险的地区,由原聘用单位根据当地政府规定的职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月发给生活补助费,最多不超过二十四个月。如本人在领取生活补助费期间被其他单位聘用,由原单位从下月起停发其生活补助费。
5.聘用人员被解除合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停发生活补助费:
(1)出境或出国定居的;
(2)受劳动教养或被判刑的;
七、管理与监督
1.政府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负有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责,有权对违反国家有关人事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予以纠正,并对有关责任者进行处理。
2.事业单位应根据聘用合同,加强对受聘人员的聘后管理,拟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和任职条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认真做好考核、考评工作,并把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奖惩、职务升降以及确定工资待遇的依据。
3.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有权监督、检查合同的内容和合同的执行情况。
4.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因履行或解除合同发生争议时,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的,由主管部门调解;调解不成的,可按有关规定向同级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申请仲裁或行政裁决。
八、其他事项
1.民办事业单位、集体事业单位和中央驻甘事业单位,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2.省、地(州、市)、县(市、区)各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方案。省属副地级以上事业单位,方案由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事厅批准后实施;县级事业单位,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各地(州、市)属事业单位,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地(州、市)人事处(局)批准后实施;县(市、区)属事业单位,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县(市、区)人事局批准后实施。各级无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方案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后实施。
各单位的实施方案报上一级备案。
3.实行聘用合同制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聘用登记表》、《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事业单位聘用证书》由省人事厅统一印制。
4.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以本办法为准。
5.本办法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2000年5月12日
第五篇:关于新闻和出版专业职称评聘工作中有关外语水平要求的通知新出职改[2007]101号
关于新闻和出版专业职称评聘工作中有关外语水平
要求的通知
新出职改[2007]101号
总署各直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为贯彻人事部《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37号)精神,规范新闻和出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中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做好新闻出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现就新闻和出版专业职称评聘工作中有关外语水平要求通知如下:
一.外语能力是衡量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专
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新形势,对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对外学术技术交流所要求的外语水平。要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区别对待、逐步提高”的原则,不搞“一刀切”。
二.评聘新闻、出版专业技术职务,要按照中央职称
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新闻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职改字[1986]第10号)、《出版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职改字[1986]第41号)及其《实施意见》的规定,严格掌握外语条件。新闻和出版单位拟申报新闻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出版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应按照人事部《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的通
知》(人发[1998]54号)规定的范围,先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外语水平测试,并取得相应的成绩。
三.聘用、申报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的外
语水平要求:
1.凡参加人事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全国出版专业
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中级)的人员,出版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自主决定对应聘出版专业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
2.新闻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自主确定本单位申
报新闻专业初、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外语水平测试成绩合格标准。
四.申报副高级以上职称评审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
1.申报新闻、出版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
相应级别的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达到全国通用标准(含2006年底前已取得全国职称外语测试成绩合格证书的人员),即可申报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该成绩的有效期可延至本人正高级职称评聘通过为止;其相应级别的外语水平测试成绩低于当年全国通用标准10分以内(含2006年底前参加全国职称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达到45分的人员),即可申报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该成绩的有效期至该级别专业技术职称评聘通过为止。
2.1982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新闻出版专业技
术人员申报新闻、出版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相
应级别的外语水平测试成绩低于当年全国通用标准10分以内(含2006年底前参加全国职称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达到45分的人员),即可申报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该成绩的有效期可延至本人正高级职称评聘通过为止。
五.转换系列晋升新闻、出版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外语水平按现从事专业的岗位要求掌握。
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试外语:
1.至申报12月31日以前,连续工龄满30年或连续从事新闻、出版专业技术工作满25年。
2.取得外语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
3.获得博士学位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获得硕士学位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4.参加全国职称外语水平测试,其成绩达到了全国通用标准A级或B级的人员(含1982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并在2006年底前参加全国职称外语水平测试,相应级别成绩达到45分以上的人员),申报正高级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5.在国外留学一年以上回国参加首次职称评审或作为访问学者由国家派出留学半年以上的人员。
6.参加《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简称BFT),通过中级(B级)者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称,通过高级(A级)者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7.取得TOEFL(托福)考试550分以上、IELTS(雅思)考试5分以上或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1800分以上的。
8.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并经两位在职译审审定达到较高外语水平的人员或经国家级外文外事部门认定具有较高翻译水平的。
9.经新闻出版总署职称管理部门认定从事美术编辑、书籍报刊装帧设计和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
10.在新闻出版行业做出重要贡献,取得行业公认的教学科研成果或业绩,或是新闻出版行业某一领域公认的拔尖人材,或获得国家级新闻、出版政府奖以及相当级别的专业奖项的。
七.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新闻出版总署职改办、全国新闻职改办发布的有关职称外语要求的通知、规定停止执行。
八.本通知由新闻出版总署职改办负责解释。
新闻出版总署
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七年五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