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17:3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

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

发文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号:黔府办发[2003]7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

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事厅《贵州省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

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三年八月十二日

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

(省人事厅 2003年7月1日)

为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规范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管理,维护事业单位和受聘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2]11号)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提出以下试行意见。

一、聘用制的原则

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是指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与工作有关的责任、权利、义务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人员聘用制度主要包括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试行人员聘用制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坚持走群众路线,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职工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机制。

二、试行人员聘用制的范围和对象

政府财政全额和差额预算(核定收支和定额或定项补助)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属于试行聘用制的范围。

经费来源靠政府财政拨款,并列入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和实施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整体转为企业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不列入这次试行范围。

使用事业单位编制的社会团体录用专职工作人员,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以外,也要参照本意见逐步试行人员聘用制度。

三、聘用制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对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可以采用直接聘任、招标聘

任、选任、委任、考任等多种任用形式。

对专业技术人员,要对专业技术职务逐步实行岗位总量控制与岗位结构比例相结合的管

理办法,强化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制。

对管理岗位人员,要逐步实行职员制度,建立体现管理人员能力、水平、业绩、资历的职员等级系列,职员等级要实行结构比例控制。

对工勤人员,要建立符合工人特点的岗位等级规范,明确各岗位(等级)的职责、权限和工作内容,逐步完善和规范工勤人员进、管、出等环节的管理。

四、新增人员试行公开招聘制度

为规范用人行为,防止用人上的随意性和不正之风,事业单位凡出现空缺岗位,除涉密岗位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人员以外,都要试行公开招聘。招聘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实行公开条件、公开报名、公开考试、公开录用、公开监督。按照编制招考计划、在社会上发布公告、报名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核、择优录用的程序进行。

五、科学设置岗位、实行竞争上岗

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任务,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岗位的工资待遇。按照岗位的职责和聘用条件,通过考试、考核的方法竞争上岗或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择优聘用工作人员。

为保证人员聘用工作的顺利进行,聘用人员应当优先从本单位现有人员中选聘;面向社会招聘的,同等条件下本单位的应聘人员优先。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人员编制的事业单位聘

用人员,不得突破核定的编制数额。

六、严格聘用条件和程序

为保证人员聘用工作公平、公正。聘用单位要成立与人员聘用工作相适应的聘用工作组织,严格人员聘用条件和程序。聘用工作组织由本单位领导、人事部门负责人、纪检部门负责人和工会代表组成,根据需要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人员的聘用、考核、续聘、解聘等事项由聘用工作组织提出意见,报本单位负责人员集体决定。

(一)受聘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全面履行本岗位职责的能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4.应聘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岗位的,必须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5.聘用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的其他条件。

(二)聘用的程序:

1.在本单位公布空缺岗位名称、数量、岗位职责、目标任务,聘用条件、工资待遇和聘

用的有关事项;

2.应聘人员按照条件要求申请应聘相应的岗位;

3.聘用工作组织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

4.聘用工作组织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者考核,根据考试(考核)结果择优

提出拟聘人员名单;

5.聘用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

6.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聘用合同期满,岗位需要、本人愿意、考核合格的,可以续签聘用合同。

人员聘用实行回避制度。受聘人员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被聘用从事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组织(人事)、财务、纪律监督岗位工作,也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工作。聘用工作组织成员在办理人员聘用事项时,遇有与自己有上述亲属关系的,也应当回避。

七、聘用合同的内容、聘用期限

(一)聘用合同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以书

面形式订立。聘用合同包含以下内容:

1.聘用合同期限;

2.岗位名称、职责或工作任务及要求;

3.岗位工作条件;

4.工资报酬、社会保障及福利待遇;

5.工作纪律;

6.聘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的条件;

7.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

8.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二)聘用期限。聘用合同分为短期、中长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对流动性强、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一般签定3年以下的短期合同;岗位或者职业需要,期限相对较长的合同为中长期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合同期限。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应聘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年限。

签订聘用合同时,应执行以下规定:

1.受聘人员工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且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人员,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合同的,聘用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该人员退

休的合同;

2.刚分配到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聘用单位应与其签订5年的首期合同;

3.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可以实行试用期。聘用单位与本单位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试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聘用单位招聘的新增人员,试用期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被聘用人员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的,试用期可延长至12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

期限内;

4.因特殊原因需缓签聘用合同的,经征求本人意见同意后,可以缓签聘用合同;

5.聘用单位原固定制职工不愿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又不属缓签的,聘用单位应给其不少于3个月的择业流动期,逾期仍不愿与聘用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又不愿调离或辞职的,聘用

单位有权予以辞退;

6.聘用合同由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书面委托的代理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一式5份,当事人双方各执1份,鉴证机关1份,存入受聘人档案1份。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签订的聘用合同无效:

1.违反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聘用合同;

2.采取胁迫、欺诈等手段签订的聘用合同;

3.权利义务不对等,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聘用合同;

4.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聘用合同;

5.未经当事人委托,由第三者代签的聘用合同。

(四)聘用合同依法签订后,合同双方应全面履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经双方协商一致,按原签订程序变更或解除合同。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除法律法规或本办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原合同继续有效。

八、受聘人员应享受的权利及待遇

(一)受聘人员的待遇要贯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政

策规定和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确定。

(二)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并缴纳有关费用,享受社会保险统筹和其他福利待遇。

(三)受聘人员的工作时间、公休假日、女职工保护、因工负伤、致残和死亡、非因工负伤和患病等福利待遇,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受聘人员在聘期内享有接受国家规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

(五)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后,受聘人员的原身份及工作年限作为档案保存,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聘用单位应承认其连续工龄。

(六)受聘人员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以连续在该单位聘用的时间计算。原固定制职工首次与聘用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前的连续工龄视作该受聘人员的本单位工作年限。

九、解聘、合同终止和赔偿

(一)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1.在聘用期内违反合同的,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

作日的;

2.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本岗位要求又不同意单位调整工作岗位的;

3.违反工作规定或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4.未经单位同意,擅自出国或者出国逾期不归的;

5.未经单位同意在外兼职,严重影响本职工作,或严重损害本单位合法权益的;

6.在聘期内受聘人员被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和被劳动教养的。

(二)有下列解除聘用合同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应根据被解聘人员的实际工作年限向

其支付经济补偿:

1.聘用单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受聘人员同意解除的;

2.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的,聘用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3.受聘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经过调整工作岗位,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聘用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经济补偿以被解聘人员在该聘用单位每工作1年,支付其本人1个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资为标准,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当地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聘用单位分立、合并、撤销的,应妥善安置人员;不能安置受聘人员到相应单位就业而解除聘用合同的,应当按照上述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三)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聘用单位不得终止或者解除聘用合同:

1.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治疗终结后,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1至4级丧失劳动能

力的;

2.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3.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患职业病以及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5.受聘人员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6.国家规定的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其他情形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聘人员可以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考入高等院校的;

3.被录用或者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的;

4.依法服兵役的;

5.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6.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五)受聘人员从事国家机密工作,或曾从事国家机密工作,保密期未满,在聘期内提出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的,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受聘人员在监察、审计、人事、财务以及担负重要的专业技术、科研等特殊岗位上的,在聘期内提出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按照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聘用合同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聘用合同即行终止。若需续签合同由当事一方提出,经双方协商一致后续签。续签合同应在聘用期满前1个月办理。

(七)受聘人员提出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不属前

(四)、(五)款规定范围内的,应

提前30天书面通知聘用单位。

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受聘人员应当坚持正常工作,继续履行聘用合同。6个月后再次提出解聘合同仍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即可单方面

解除聘用合同。

(八)任何一方要求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不得侵害对方利益。聘用合同不因单位法定

代表人的变更而解除。

(九)聘用合同签订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不能变更合同的,聘用单位应按受聘人员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参照前

(二)款规定发

给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受聘人员经聘用单位出资培训的,双方应当在聘用合同中明确约定培训后的服务期限及违约责任。没有明确的,受聘人员应以不高于培训后每服务一年递减20%的标准向聘用单

位赔偿培训费和一定的违约金。

十、对聘用工作的管理、监督

(一)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人事行政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对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有权对违反国家有关人事政策、法规的行为予以纠正,并对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聘用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组织实施和检查督促工作。

(二)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聘用制的实施方案,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主管部门应将聘用单位实行聘用制的方案报同

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

(三)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文本,按人事部制定的聘用合同文本样式由省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印制。各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有权监督、检查聘用合同的内容及执行情况。

十一、完善考核制度

聘用单位应依据聘用合同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受聘人员的聘后管理,健全考核制度。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工作实绩与考核工作态度相统一的方法。考核内容应当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符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聘用工作组织在群众评议意见和受聘人员领导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考核等次意见,报聘用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定。

考核结果是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受聘人员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的,聘用单位可以调整该受聘人员的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岗位变化后,应当相应改变该受聘人员的岗位工资待遇,并对其聘用合同作相应变更。

十二、聘用合同的鉴证、争议仲裁

(一)对聘用合同审核鉴证,是各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依据人事政策法规对聘用合同进行审核,并予以证明的一种监督管理制度。聘用合同签订后,经聘用单位主管部门审查,应在1个月内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鉴证。

(二)聘用合同经合同鉴证机关鉴证后,双方当事人应当严格履行,若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应由违约方付给对方违约金。造成经济损失的,违约方还应当按照实际情况赔偿经济损失。违约金数额由双方当事人在聘用合同中约定。

(三)聘用合同双方当事人履行合同发生的争议,可以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的,可以向单位主管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按有关规定,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由一方当事人书面

向当地政府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十三、未聘人员的安置

未聘人员的安置要坚持以单位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单位要积极拓宽安置渠道,结合实

际,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安置未聘人员。

1.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要结合业务工作创办经济实体,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积极采取各种

措施安置未聘人员。

2.鼓励引导未聘人员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和国有、非国有经济领域流动,到新的领域发挥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为未聘人员创办经济实体或者进入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对到企业、乡镇和农村创业的人员,原单位可视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资金和技术、物资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

3.事业单位的未聘人员,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工作年限满20年的;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本人要求提前退休的,经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其退休待遇按《贵州省人事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后离休、退休人员离退休费计算办法>的通知》(黔人通[1994]05号)规定执行。

提前退休的未聘人员待遇按原来的经费来源渠道解决。

十四、本意见自2003年10月1日施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

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2000〕79号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

安徽省人事厅、教育厅(二○○○年七月十七日)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机关人员定岗实施办法〉和〈省政府机关人员分流 1

安排实施办法〉的通知》(皖办发〔2000〕6号)有关规定,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的有关做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原则

组织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安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后备干部、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做好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对于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培训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形式多样,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做到组织安排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统一安排与部门自行组织相结合。

二、学习和培训的形式

1、研究生学历教育。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进行有关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专业设置见附件,下同)。具有大学本 科学历或大专学历且有两年以上工龄、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并经组织考试后入学,学制二年半。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人员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由承办院校发给国家 承认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2、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农大、安师大等高等院校分别承担相关领域的硕

士生培养工作。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具有学士学位),年龄40岁以下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全国联考合格后入学,学制三年。学习合格者授予相应学科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

3、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学力教育。由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录取,报省教育厅备案,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工作二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且工作三年以上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学员修完规定的课程并考试(核)合格,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发给视为MBA同等学力(省内享受同等待遇)的学业证书。学员的学籍进入本人档案,在省内晋级、评定职称和使用时,享受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待遇。具备条件者可按规定程序申请MBA学位。

4、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开设有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免试入学,学制二年。学习合格者由举办院校发给省学位办统一印制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书,在省内享受毕业研究生同等待遇。其中符合条件并具有学士学位者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5、本、专科学历教育。具有高、中专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省自考办组织的应用型专业自学考试。学员免试入学,集中脱产学习,学习合格者颁发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证书。本科毕业生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学士学位。

6、专业培训。对安排到其他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工

作的分流人员,由接收单位组织开展专业岗位培训。有关培训内容、培训单位和培训时间等,由各部门自行确定。培训合格者可获得专业培训证书。

三、实施步骤

1、各部门要在人员定岗之后及时组织分流人员报名,一次性将参加学习和培训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

2、省人事厅将各部门的报名情况汇总并审核后,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各指定高校根据统一的培训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教学和管理。分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两次入学,有关入学事宜另行通知。

四、有关政策规定

1、学习、培训结束后,分流人员由原行政关系所在单位结合分流人员的考试、考核成绩,推荐安排工作。如机关有职位空缺和选派人员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可优先选用。分流人员也可自愿进入人才市场择业。

2、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学习期间享受机关在职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工龄连续计算。参加学习的分流人员,在三年之内人事行政关系由所在部门管理。

3、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安排解决。

五、组织分工和有关要求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的组织工作,由省人事厅牵

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以及有关高校密切配合,按照统一要求,切实完成这次机构改革中有关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任务。

1、省人事厅负责制定学习、培训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并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下达培训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指导和督促学习、培训工作。

2、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审定培训人数与收费标准。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人事厅按有关规定具体审定省直各部门分流人员培训经费,并将培训经费拨至各部门,专款专用。

3、省政府各部门负责组织报名并及时了解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的思想动态,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培训结束后的推荐安排工作。

4、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针对分流人员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确保培训效果。要按规定进行考核和管理,核发结业或毕业证书,授予相应学位。

对分流人员进行培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分流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尤其是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和组织报名工作,周密安排,搞好衔接。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略)

第三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地行政公署,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人事厅关于《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织部分,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这项改革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在统筹规划、制定方案、抓好试点的基础上,区别不同情况,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分级负责,稳步实施。

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

为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保障事业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聘用目的、范围

1.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是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包括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立聘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2.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必须遵循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按照单位自主用人、职工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逐步建立起竞争、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用人机制。

3.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和与之建立聘用关系的人员。

依法行使行政职能、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工勤人员实行聘用制的,可依照本办法执行。

二、聘用权限、条件及程序

1.聘用各类人员,必须按照国家下达的人员计划,在编制部门批准的编制范围和人事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及岗位限额内,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2.行政领导班子成员的任用,可根据行业和单位实际,由上级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办理;中层领导成员,由单位按干部管理权限聘任。

3.聘用其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由单位自主决定。

4.受聘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思想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3)具有与所聘岗位相适应的文化知识、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4)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5.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应遵照下列程序:

(1)公布聘用名额、职位、条件和办法;

(2)应聘人员提出申请;

(3)进行政治考核、业务考评和文化、专业考试;

(4)单位领导集体讨论,确定人选;

(5)签订聘用合同。

6.对新聘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内。

7.接受军转干部、大中专毕业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原劳动合同制人员与单位签订的合同如下本办法不同,可按本办法重新签订合同,期限不得短于原劳动合同期限。

三、聘用合同的签订

1.聘用合同由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签订聘用合同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合同一经签订,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

聘用合同的鉴证,有主管单位的事业单位由主管单位人事部门鉴证,无主管单位的事业单位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鉴证(中央在甘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鉴证,驻地在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的,由省人事厅鉴证,在兰外的由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鉴证)。

2.聘用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聘用单位、受聘人和鉴证单位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3.聘用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

(1)聘用合同期限;

(2)工作内容;

(3)劳动保护和工作条件;

(4)工作报酬;

(5)工作纪律;

(6)聘用合同的变更、终止;

(7)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

(8)其他约定内容。

4.聘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聘用合同的期限一般为三年,但也可由聘用单位和受聘人,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如受聘人员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可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合同。

5.无效的聘用合同:

(1)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

(2)采用欺诈、威胁手段签订的合同;

(3)权利义务不对等,严格损害一方合法权益的合同;

(4)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第三者合法权益的合同;

(5)未经委托,由第三者代签的合同。

6.原正式职工不愿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单位应给其不少于3个月的择业流动期。择业流动期满仍不与单位签订合同,本人可提出辞职或由单位办理辞退手续。

7.聘用人员时,单位领导要对其亲属进行回避。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配偶关系;近姻亲关系。

8.聘用单位与职工订立聘用合同时,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抵押金。

9.聘用合同签订后,合同双方必须全面履行。确需变更的,由双方协商取得一致意见,按原签订程序变更合同。

四、受聘人员待遇

1.受聘人员的工资待遇要贯彻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聘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享受什么待遇。根据国家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按照工作责任大小、工作量轻重和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2.受聘人员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享受有关社会保险待遇。聘用单位应当为受聘人参加社会保险,承担应当支付的相关费用。

3.受聘人员的工时、公休假日、女职工保护、因公负伤、致残和死亡,非因公负伤、患病等福利待遇,按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规定执行。

4.受聘人员在聘期内享有国家规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

5.受聘人员受聘后原身份作为档案保存,流动时可按原身份办理手续。

6.受聘人员有权参加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的招考。也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被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

7.受聘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的退(离)休制度,无论被聘用到何种工作岗位,在受聘岗位达到退(离)休年龄时,即按原身份办理退(离)休手续,并享受相应待遇。

8.受聘人员在受聘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解聘、辞职、辞退后,待遇取消。

五、解聘、辞聘、续聘

1.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解除合同:

(1)在聘用期内不履行合同的;

(2)严重失职、渎职或违法乱纪,对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3)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年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4)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

(5)公派留学逾期不归的;

(6)符合其他法定理由的。

2.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解除合同,但应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1)没有正当理由,不服从工作安排的;

(2)不遵守工作纪律,完不成工作任务的;

(3)不能胜任工作,且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4)聘用合同签订后,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和变更的;

(5)聘用单位被撤销的,由聘用单位在单位撤销前,与受聘人员办理解聘手续。

3.在聘用期内被开除、自动离职、劳动教养或被判刑的,合同自行解除。

4.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不得解除合同:

(1)合同期未满又不符合解除聘用合同规定的;

(2)患病或负伤在医疗期内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国家另有规定的。

5.受聘人员因公负伤或患职业病医疗终结,经有关部门确认不同程度丧失工作能力的,按以下办法办理:

(1)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聘用单位不得解除合同;

(2)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聘用合同的解除与否,由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商定;

(3)国家另有规定的。

6.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必须提前向单位递交书面报告:

(1)聘用单位不能履行合同或违反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

(2)经考试入学、应征入伍、考入或调入国家机关工作的;

(3)脱离单位,自办非公有制经济的。

7.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一方要求解除合同的,在保证不损害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对履行合同的善后事宜作出妥善处理。

8.聘用合同期满后,需要续聘的可以续聘。续聘须重新签订合同。续聘合同,在聘用期满前一个月办理。

六、违约责任、经济补偿和生活补助

1.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中,任何一方违反聘用合同,都要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要付给对方违约金。违约金数额由双方在聘用合同中自定。造成双方经济损失的,还应按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2.受聘人员系聘用单位出资培训的,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商定培训后的服务期限与违约责任。没有商定的,培训后必须在聘用单位工作满五年;未满服务期限的,要按五年的平均比例向单位交付培训费。

3.凡符合第五项第2条中(3)、(4)、(5)款规定的,由聘用单位按工作年限发给一次性补偿金,每满一年发给相当本人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未满一年的,按一个月发给。

4.解除聘用合同人员的失业救济,在已开展失业保险的地区,按当地失业保险规定办理。未开展失业保险的地区,由原聘用单位根据当地政府规定的职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月发给生活补助费,最多不超过二十四个月。如本人在领取生活补助费期间被其他单位聘用,由原单位从下月起停发其生活补助费。

5.聘用人员被解除合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停发生活补助费:

(1)出境或出国定居的;

(2)受劳动教养或被判刑的;

七、管理与监督

1.政府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负有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责,有权对违反国家有关人事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予以纠正,并对有关责任者进行处理。

2.事业单位应根据聘用合同,加强对受聘人员的聘后管理,拟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和任职条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认真做好考核、考评工作,并把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奖惩、职务升降以及确定工资待遇的依据。

3.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有权监督、检查合同的内容和合同的执行情况。

4.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因履行或解除合同发生争议时,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的,由主管部门调解;调解不成的,可按有关规定向同级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申请仲裁或行政裁决。

八、其他事项

1.民办事业单位、集体事业单位和中央驻甘事业单位,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2.省、地(州、市)、县(市、区)各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方案。省属副地级以上事业单位,方案由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事厅批准后实施;县级事业单位,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各地(州、市)属事业单位,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地(州、市)人事处(局)批准后实施;县(市、区)属事业单位,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县(市、区)人事局批准后实施。各级无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方案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后实施。

各单位的实施方案报上一级备案。

3.实行聘用合同制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聘用登记表》、《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事业单位聘用证书》由省人事厅统一印制。

4.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以本办法为准。

5.本办法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2000年5月12日

第四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

《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2]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是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重要措施,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要注意试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不断总结经验,确保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工作的顺利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

二〇〇二年七月六日

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迫切要求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事业单位活力的重要措施。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工作(简称人员聘用工作),保护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

事业单位与职工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政策和本意见的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关的权利和义务。人员聘用制度主要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通过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建立和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要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走群从路线,保证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事业单位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以及转制为企业的以外,都要逐步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任用,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可以采用招聘或者任命等形式。使用事业单位编制的社会团体录用专职工作人员,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以外,也要参照本意见逐步试行人员聘用制度。

二、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

为了规范用人行为,防止用人上的随意性和不正之风,事业单位凡出现空缺岗位,除涉密岗位确需使用其他办法先拨人员的以外,都要试行公开招聘。

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任务,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岗位的工资待遇;按照岗位的职责和聘用条件,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或者考核的方法择优聘用工作人员。受聘人员应当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能够坚持正常工作;应聘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岗位的,必须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为了保证人员聘用工作的顺利平稳进行,聘用人员应当优先从本单位现有人员中选聘;面向社会招聘的,同等条件下本单位的应聘人员优先。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人员编制的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不得突破核定的编制数额。

三、严格人员聘用的程序

为了保证聘用工作公平、公正,提高工作效率,聘用单位要成立与人员聘用工作相适应的聘用工乍组织,严格人员聘用程序。聘用工作组织由本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纪律检查部门负责人和工会代表组成,根据需要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人员的聘用、考核、续聘、解聘等事项由聘用工作组织提出意见,报本单位负责人员集体决定。

人员聘用的基木程序是:

(一)公布空缺岗位及其职责、聘用条件、工资待遇等事项;

(二)应聘人员申请应聘;

(三)聘用工作组织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

(四)聘用工作组织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者考核,根据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

(五)聘用单位负责人员集团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

(六)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的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聘用合同期满,岗位需要、本人愿意、考核合格的,可以续签聘用合同。

人员聘用实行回避制度。,受聘人员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被聘用从事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岗位的工作,也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 岗位工作。聘用工作组织成员在办理人员聘用事项时;遇有与自己有上述亲属关系的,也应当回避。

四、规范聘用合同的内容

聘用合同由聘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的人与受聘人员以书面形式订立。聘用合同必须具备下列条款:

(一)聘用合同期限;

(二)岗位及其职责要求;

(三)岗位纪律;

(四)岗位工作条件;

(五)工资待遇;

(六)聘用合同变更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

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培训和继续教育、知识产权保护、解聘提前通知时限等条款。

聘用合同分为短期、中长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对流动性强、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一般签订3年以下的短期合同;岗位或者职业需要、期限相对较长的合同为中长期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合同期限。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应聘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年限。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经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上述任何一种期限的合同。

对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人员,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聘用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该人员退休的合同。

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被聘用人员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的,试用期可以延长至12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订立聘用合同时,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抵押金、抵押物或者其他财物。

五、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

聘用单位对受聘人员的工作情况实行考核;必要时,还可以增加聘期考核。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工作实绩与考核工作态度相统一的方法。考核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符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聘用工作组织在群众评议意见和受聘人员领导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考核等次意见,报聘用单位负责人员集体决定。

考核结果是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受聘人员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的,聘用单位可以调整该受聘人员的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岗位变化后,应当相应改变该受聘人员的岗位工资待遇,并对其聘用合同作相应变更。受聘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同意变更的,聘用单位有权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六、规范解聘辞聘制度

聘用单位、受聘人员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一)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

(二)未经聘用单位同意,擅自出国或者出国逾期不归的;

(三)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聘用单位、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

(五)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的,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对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本岗位要求又不同意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聘用单位也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拟被解聘的受聘人员:

(一)受聘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的;

(二)受聘人员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的,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不得解除聘用合同:

(一)受聘人员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三)因工负伤,治疗终结后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1至4级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患职业病以及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五)受聘人员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六)属于国家规定的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其他情形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聘人员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

(三)被录用或者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的;

(四)依法服兵役的。

除上述情形外,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受聘人员应当坚持正常工作,继续履行聘用合同;6个月后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即可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受聘人员经聘用单位出资培训后解除聘用合同,对培训费用的补偿在聘用合同中约定的,按照合同的约定补偿。受聘人员解除聘用合同后违反规定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原所在聘用单位的知识产权、技术秘密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涉密岗位受聘人员的解聘或者工作调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涉密人员管理的规定。

有下列解除聘用合同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应当根据被解聘人员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向其支付经济补偿:

(一)聘用单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受聘人员伺意解除的;

(二)受聘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聘用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三)受聘人员考核不合格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聘用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经济补偿以被解聘人员在该聘用单位每工作1年,支付其本人1个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资为标准;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当地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聘 用单位分立、合并、撤销的,应当妥善安置人员;不能安置受聘人员到相应单位就业而解除聘用合同的,应当按照上述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受聘人员与所在聘用单位的聘用关系解除后,聘用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七、认真做好人事争议的处理工作

为了保障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聘用合同订立后,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双方都应当严格遵守、全面履行合同的约定。受聘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聘用单位的规章制度,认真负责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聘用单位应当保障受聘人员工作条件,保障受聘人员享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应当享受的待遇。

为妥善处理人员聘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维护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及时公正合理地处理、裁决人员聘用中的争议问题。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在公开招聘、聘用程序、聘用合同期限、定期或者聘期考核、解聘辞聘、未聘安置等问题上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当地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结果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

八、积极稳妥地做好未聘人员安置工作

事业单位未聘人员的安置和管理,是人员聘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政策性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将未聘人员尽量安置在本单位或者当地本行业、本系统内,同时要探索多种安置办法。城市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跨行业、跨系统调剂安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为未聘人员创办经济实体或者进入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引导鼓励未聘人员面向基层、农村和中小企业,使他们在新的领域发挥作用、施展才干。

九、加强对人员聘用工作的组织领导

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涉及广大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在工作中,要切实加强领导,坚持原则,防止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等行为的发生,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行政纪律责任。各级人事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认真做好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

要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考虑群众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周密部署、缜密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做到工作不断档,国有资产不流失;另一方面,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事业单位广大职工支持并积极参与这项改革;保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顺利实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五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办〔2005〕4号 【发布日期】2005-01-29 【生效日期】2005-01-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北省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化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冀政办〔2005〕4号 2005年1月29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化试点工作的意见》已经2005年1月26日省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对事业单位传统用人制度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结合各自实际,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精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提下,努力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各试点单位要按照工作意见的要求。大胆改革进取,努力探索创新,认真制定改革方案和措施,加强工作情况的协调和沟通,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确保试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化

试点工作的意见

(河北省人事厅)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各级各部门都选择了一些单位进行不同程度的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试点工作与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求还很不适应,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探索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方面,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方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探索。因此,在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阶段,仍然需要深入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准确掌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手材料,总结基层改革的工作经验,着力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树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典型,为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为了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根据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的要求,对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做进一步规范,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围绕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科学分类、管理自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目标,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进程,大力推进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积极探索配套改革,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总的要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推动配套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探索中寻找规律,边试点边总结,探索建立有利于发展公益事业、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新机制。

二、试点的主要内容

试点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省人事厅在全省范围内选择部分单位为省指导试点。各市、县(市、区)和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在各自系统内,选择有关单位进行规范化改革试点。在选择试点单位时,要充分考虑典型性,注意选择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有代表性的单位。

试点内容要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试点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承担省人事厅有关改革政策的试点工作和任务。

试点中要积极推行正常化、规范化的人员聘用制度,探索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合同管理、严格考核、解聘辞聘、聘用争议处理、未聘人员安置、搞活内部分配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建立岗位管理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改变传统的固定用人方式,探索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完善聘任制度,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探索建立职员制度。完善工人技术等级考试考核制度。

要探索事业单位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的新办法,总结改革经验,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管理体制、编制、分配、财政、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相衔接的具体办法,总结对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的具体经验和监管办法,探索地方区域内未聘人员的安置办法与途径,建立并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同时要突出抓好关键环节:

一是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省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03〕10号)要求,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单位与工作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契约管理,以法律形式确立和规范用人关系,建立能进能出的新用人机制。聘用合同是确立单位与工作人员的基本用人关系(用人合同),单位与个人是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合同的解除即是用人关系的解除。聘用合同要在编制限额、结构比例内,通过竞争上岗签订。签订聘用合同应有岗位保证,聘用人员数不能大于岗位个数。

二是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竞争聘用机制。要建立规范的竞聘程序,公开聘用岗位与条件及聘用期限和聘用办法。采取个人申请、民主推荐、双向选择、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产生拟聘人员。要及时办理聘用手续,对聘用结果要进行公示。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岗位管理。试点单位从试点方案批准起,在编制范围内有空缺岗位需要进人的,要实行公开招聘,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择优聘用。新聘人员一律实行合同管理,有条件的要实行人事代理。

三是积极探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贡献、绩效为主的分配制度,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试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的工资管理办法。把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计入个人档案予以保留。工作人员的工资与福利待遇,根据其工作岗位、所任职务、工作业绩重新确定。可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工效挂钩、项目工资等分配办法,搞活内部分配办法。

四是多渠道安置未聘人员。坚持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安置未聘人员。允许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或到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其离岗期间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险等待遇由企业负责。离岗期满,可重新回单位参加空缺岗位的竞争,也可办理调动手续。对期满1个月仍未回单位办理有关手续的,作自动离职处理。试点单位在首次实行全员聘用制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单位内部退养。单位可鼓励待聘人员辞职,对辞职自谋职业者,单位可根据其经济状况发给一次性辞职费。对待聘1年,又不服从单位合理安排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办理辞退手续。

五是搞好聘后考核与管理工作。要加强聘后管理工作,对聘用人员要按照规定进行和聘期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奖惩和确定工资福利的依据。聘用合同签订后,首先要经主管部门核准,然后及时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进行合同鉴证。聘用合同一式3份,鉴证后,一份存入本人档案,一份由用人单位保存,一份由本人保存。合同到期时,要及时办理合同变更手续。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缜密实施。除抓好省政府确定的试点单位外,还要抓好各自的试点。省政府建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省长定期组织人事、编制、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及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广播电视等部门研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联席会议具体组织工作由省人事厅负责。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收集有关问题,提交联席会议讨论。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作用,做好指导协调工作。要注意研究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试点单位要结合行业体制改革和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并按照动员、部署、实施、总结等四个阶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经主管部门和当地人事部门同意后,进行部署实施。(二)试点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整个试点工作于2005年1月启动。试点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试点实施方案。要加强对试点单位的具体指导,定期召开试点进度调度座谈会,协调试点进度,研讨改革问题。改革试点完成后,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议,表彰先进,总结经验。(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统筹考虑改革的深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单位、职工的承受能力,对一些涉及社会稳定的事宜,一定要全面、仔细、谨慎地处理好,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和事业单位职工的普遍理解和拥护,从而保证试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附:河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河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唐山市

秦皇岛市

沧州市

邯郸市

省社会科学院

省农林科学院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

石家庄市长安区

张家口市怀来县

承德市平泉县

秦皇岛市昌黎县

唐山遵化市

廊坊市永清县

保定市满城县沧州任丘市衡水市景县邢台市临城县邯郸市曲周县、涉县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张家口日报社承德市妇幼保健站秦皇岛市图书馆唐山市眼科医院廊坊市农业局、林业局保定电视台、市第三医院沧州市河北医科大学沧州分校衡水市饶阳县畜牧局邢台市广播电视局邯郸市漳滏河灌溉供水管理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