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省级行政机关工勤人员分流

时间:2019-05-12 19:5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省级行政机关工勤人员分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省级行政机关工勤人员分流》。

第一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省级行政机关工勤人员分流

【发布单位】82702

【发布文号】青政办[2000]237号 【发布日期】2000-11-15 【生效日期】2000-11-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省级行政

机关工勤人员分流安排若干意见的通知

(青政办〔2000〕237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省人事厅关于《省级行政机关工勤人员分流安排的若干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十一月十五日

省级行政机关工勤人员分流安排的若干意见

(省人事厅 二000年十月二十三日)

为了切实做好省级行政机关工勤人员的分流安排工作,实现精兵简政的既定目标,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各部门应将确定为分流对象的工勤人员(即机构改革前占编的机关驾驶员、打字员、通讯员),纳入本部门人员分流安排的总体计划,与需要分流的机关公务员同步分流,同步安排。

二、二、分流安排具有国家公务员或干部身份的工勤人员时,可按照青政办〔2000〕3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办理。

三、三、分流安排工人身份的工勤人员时,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1999年12月31日前,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或因病、因公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即可办理退休手续。

(二)1999年12月31日前,工作年限满30年或男年满52周岁、女年满47周岁,本人申请提前退休的,可以提前退休。办理退休手续时,可晋升一档岗位工资。

(三)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可参加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取得学历后,按有关规定报销学费。学习期间的工资待遇按在职人员对待。学习期满并取得相应学历的,由行政关系所在部门推荐安排工作,或到人才市场竞争择业。年龄在35周岁以上,本人自愿参加学历教育的,原则上应予同意。

(四)分流到企业工作的,其养老和医疗保险问题,均按照青政办〔2000〕37号文件规定办理。

(五)自愿辞去公职从事个体经营的,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三年基本工资与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之和的辞职补助金。

四、四、今后省级行政机关的驾驶员、打字员、通讯员,按行政机关工勤人员对待,各部门不得再行调配具有公务员或国家干部身份的人员到工勤人员岗位工作。对现在在工勤人员岗位工作的公务员、干部,要逐步调整到相应岗位工作。

五、五、本意见仅适用于此次机构改革,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

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2000〕79号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

安徽省人事厅、教育厅(二○○○年七月十七日)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机关人员定岗实施办法〉和〈省政府机关人员分流 1

安排实施办法〉的通知》(皖办发〔2000〕6号)有关规定,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的有关做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原则

组织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安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后备干部、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做好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对于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培训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形式多样,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做到组织安排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统一安排与部门自行组织相结合。

二、学习和培训的形式

1、研究生学历教育。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进行有关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专业设置见附件,下同)。具有大学本 科学历或大专学历且有两年以上工龄、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并经组织考试后入学,学制二年半。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人员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由承办院校发给国家 承认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2、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农大、安师大等高等院校分别承担相关领域的硕

士生培养工作。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具有学士学位),年龄40岁以下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全国联考合格后入学,学制三年。学习合格者授予相应学科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

3、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学力教育。由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录取,报省教育厅备案,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工作二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且工作三年以上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学员修完规定的课程并考试(核)合格,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发给视为MBA同等学力(省内享受同等待遇)的学业证书。学员的学籍进入本人档案,在省内晋级、评定职称和使用时,享受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待遇。具备条件者可按规定程序申请MBA学位。

4、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开设有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免试入学,学制二年。学习合格者由举办院校发给省学位办统一印制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书,在省内享受毕业研究生同等待遇。其中符合条件并具有学士学位者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5、本、专科学历教育。具有高、中专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省自考办组织的应用型专业自学考试。学员免试入学,集中脱产学习,学习合格者颁发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证书。本科毕业生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学士学位。

6、专业培训。对安排到其他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工

作的分流人员,由接收单位组织开展专业岗位培训。有关培训内容、培训单位和培训时间等,由各部门自行确定。培训合格者可获得专业培训证书。

三、实施步骤

1、各部门要在人员定岗之后及时组织分流人员报名,一次性将参加学习和培训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

2、省人事厅将各部门的报名情况汇总并审核后,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各指定高校根据统一的培训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教学和管理。分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两次入学,有关入学事宜另行通知。

四、有关政策规定

1、学习、培训结束后,分流人员由原行政关系所在单位结合分流人员的考试、考核成绩,推荐安排工作。如机关有职位空缺和选派人员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可优先选用。分流人员也可自愿进入人才市场择业。

2、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学习期间享受机关在职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工龄连续计算。参加学习的分流人员,在三年之内人事行政关系由所在部门管理。

3、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安排解决。

五、组织分工和有关要求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的组织工作,由省人事厅牵

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以及有关高校密切配合,按照统一要求,切实完成这次机构改革中有关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任务。

1、省人事厅负责制定学习、培训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并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下达培训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指导和督促学习、培训工作。

2、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审定培训人数与收费标准。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人事厅按有关规定具体审定省直各部门分流人员培训经费,并将培训经费拨至各部门,专款专用。

3、省政府各部门负责组织报名并及时了解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的思想动态,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培训结束后的推荐安排工作。

4、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针对分流人员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确保培训效果。要按规定进行考核和管理,核发结业或毕业证书,授予相应学位。

对分流人员进行培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分流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尤其是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和组织报名工作,周密安排,搞好衔接。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略)

第三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局《关于2001年退耕还林

【发布单位】82702

【发布文号】青政办[2001]72号 【发布日期】2001-04-13 【生效日期】2001-04-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局

《关于2001年退耕还林

(草)试点示范实施意见》的通知

(青政办〔2001〕72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省林业局《关于2001年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四月十三日

关于2001年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的实施意见

(省林业局 二00一年二月)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和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等五部委《印发国家计委、国务院西部办关于2001年退耕还林还草试点计划安排意见的请示的通知》(计农经〔2001〕21号)精神,现就我省2001年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一、试点示范县的确定

根据我省2000年的试点情况,2001年退耕还林(草)试点范围仍确定为16个县,仅作个别调整。退耕还林(草)试点县(市)15个:西宁市、乐都、平安、互助、民和、化隆、大通、湟中、湟源、格尔木市、共和、贵南、海晏、门源、玉树县。退牧还草试点县(市)1个:达日县。同仁县今年不承担退耕还林(草)任务。

二、二、退耕还林(草)的任务

全省退耕任务共计25万亩,其中包括2000年超额2万亩。荒山造林种草54万亩(详见附件1)。

三、三、退耕还林(草)的重点

1、今年,全省退耕还林(草)试点的重点是:环青海湖南岸109国道两侧,东部干旱山区,西宁市沿湟水两岸干旱山地,龙羊峡库区周围。

2、对2000年验收不合格的退耕地,抓好补植补播;经过去冬今春,保存率达不到要求的也要进行补植补播。

3、结合退耕还林,在湟源县和乐都县建设“西繁东育”的饲林饲草基地。

四、四、资金概算与筹措

2001年退耕还林(草)工程资金9419万元,其中:人工造林种草种苗补助3950万元;退耕还林(草)粮食折算现金3500万元,粮食运输费500万元,群众生活现金补助费500万元,种子基地建设费820万元,其它补助149万元。

2000年退耕地补助资金4500万元,其中:粮食折算现金3500万元,粮食运输费500万元,群众生活现金补助费500万元。

以上共计资金13919万元。其中:人工造林种苗补助费3950万元。粮食折算现金7000万元,粮食运输费1000万元,群众生活现金补助费1000万元,种苗基地建设费820万元,其它补助149万元。除粮食运输费1000万元由地方财政解决外,其它12919万元均由中央财政支付(详见附件2)。

五、五、基本政策

1、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补助。补助标准为:每退1亩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200斤。补助粮食的经费,每斤粮食按0.7元折算。粮食调运费用按每斤0.1元计算,由地方财政承担。不得将粮食折算成现金发放,不得向农民推销陈化粮,也不得将运粮负担转嫁给农民。

2、国家给退耕户适当的现金补助。按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20元安排。

3、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种苗。种苗费一次性按每亩平均补助50元直接发给农民,由农民自行选择采购种苗,荒山造林种草的种苗补助费直接发给农民或承包经营者。根据作业设计的造林(草)树种,单位面积种苗补助费各县可自行调整。

4、退耕还林(草)实行个体承包。退耕还林(草)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草)、谁经营、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承包到户,50年不变,并核发林草和土地使用权属证。

5、实行“退一还二”。退耕还林(草)实行退一亩耕地,还2亩林(草)地。荒山荒坡面积大的地区,退耕还林(草)要与荒山荒坡的治理结合起来,集中连片,统一实施。

6、免征农业税。试点示范县的退耕地,自退耕之年起免征农业税。

六、六、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责任主要是地方各级政府。各级政府必须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州、县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任务、粮食、资金、责任”五落实,对本地区的试点示范工作负全责。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搞好服务工作。

2、做好宣传工作。要大力宣传退耕还林(草)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加强资金和补助粮食的管理。省上将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草)的粮食、现金和种苗费用指标,逐级分解下达到州(地、市)、县。各州(地、市)、县要将退耕还林(草)的任务逐级落实到户,并分户建卡,签订退耕还林(草)合同,由农民实施退耕还林(草)任务。任务完成后,在地方政府统一组织下,由林业部门按退耕还林(草)检查验收办法组织检查验收,农户凭验收证明和卡领取粮食和补助现金。粮食供应由省粮食储备局负责,按照退耕还林(草)试点计划,组织粮源,就近供应,与省财政进行经费结算,建帐立档。

4、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各地应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立地类型,组织配套一批先进成熟的适用技术,层层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农牧民植树种草的技术水平。继续抓好2000年确定的乐都县、平安县、共和县等省级试点单位。有退耕还林(草)试点任务的州(地、市)、县也要层层抓点,树立典型。要鼓励科技人员下乡开展退耕还林(草)技术承包,进行有偿服务。要鼓励社会其他人员和单位下乡承包退耕还林(草)任务,以加快荒山绿化进程。

5、组织好种苗和草籽的准备工作。今年任务下达后,各地务必抓紧做好退耕地和荒山造林种草的作业设计,按设计迅速组织力量,准备种苗和草籽,有条件的试点县要逐步实行苗木招标。从外地购进种苗必须经省种苗管理部门批准、检验。同时,加快种苗生产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种苗生产能力,以满足退耕还林(草)良种壮苗的需要。

6、抓好作业设计。退耕地及荒山造林种草的作业设计,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合理配置,又要充分尊重经营者的意愿,积极引导,走林草结合,林药结合的路子。

作业设计必须报经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并做为检查验收的依据。

7、退耕还林(草)布局调整要本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脑山,后浅山,稳步推进。

8、切实做好管护工作,妥善处理好林牧矛盾。结合退耕还林(草),建设饲林饲草基地,对牲畜实行舍饲圈养。林草管护难度大的地方,可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筹集管护费用,统一管护。

9、加强检查和验收。按批准的作业设计切实加强退耕还林(草)各项环节的检查和验收,做到退耕面积不落实不设计,没有设计不整地挖坑,没有整地不发放种苗费,不是良种不下种植苗,质量不合格不验收,没有验收的不发粮款补助,并公布检查验收的结果,建立完整的档案。

10、加强审计监督工作。审计、监察部门要提前介入,加强审计、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粮食和现金,挪用资金的,要扣回补助粮食和资金,并追究承包当事人和领导人的责任。

附件:

1、青海省2001年退耕还林(草)试点任务表(略)

2、青海省2001年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资金概算表(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办〔2005〕4号 【发布日期】2005-01-29 【生效日期】2005-01-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北省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化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冀政办〔2005〕4号 2005年1月29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化试点工作的意见》已经2005年1月26日省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对事业单位传统用人制度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结合各自实际,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精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提下,努力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各试点单位要按照工作意见的要求。大胆改革进取,努力探索创新,认真制定改革方案和措施,加强工作情况的协调和沟通,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确保试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化

试点工作的意见

(河北省人事厅)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各级各部门都选择了一些单位进行不同程度的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试点工作与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求还很不适应,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探索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方面,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方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探索。因此,在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阶段,仍然需要深入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准确掌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手材料,总结基层改革的工作经验,着力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树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典型,为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为了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根据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的要求,对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做进一步规范,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围绕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科学分类、管理自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目标,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进程,大力推进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积极探索配套改革,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总的要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推动配套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探索中寻找规律,边试点边总结,探索建立有利于发展公益事业、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新机制。

二、试点的主要内容

试点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省人事厅在全省范围内选择部分单位为省指导试点。各市、县(市、区)和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在各自系统内,选择有关单位进行规范化改革试点。在选择试点单位时,要充分考虑典型性,注意选择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有代表性的单位。

试点内容要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试点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承担省人事厅有关改革政策的试点工作和任务。

试点中要积极推行正常化、规范化的人员聘用制度,探索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合同管理、严格考核、解聘辞聘、聘用争议处理、未聘人员安置、搞活内部分配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建立岗位管理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改变传统的固定用人方式,探索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完善聘任制度,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探索建立职员制度。完善工人技术等级考试考核制度。

要探索事业单位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的新办法,总结改革经验,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管理体制、编制、分配、财政、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相衔接的具体办法,总结对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的具体经验和监管办法,探索地方区域内未聘人员的安置办法与途径,建立并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同时要突出抓好关键环节:

一是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省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03〕10号)要求,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单位与工作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契约管理,以法律形式确立和规范用人关系,建立能进能出的新用人机制。聘用合同是确立单位与工作人员的基本用人关系(用人合同),单位与个人是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合同的解除即是用人关系的解除。聘用合同要在编制限额、结构比例内,通过竞争上岗签订。签订聘用合同应有岗位保证,聘用人员数不能大于岗位个数。

二是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竞争聘用机制。要建立规范的竞聘程序,公开聘用岗位与条件及聘用期限和聘用办法。采取个人申请、民主推荐、双向选择、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产生拟聘人员。要及时办理聘用手续,对聘用结果要进行公示。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岗位管理。试点单位从试点方案批准起,在编制范围内有空缺岗位需要进人的,要实行公开招聘,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择优聘用。新聘人员一律实行合同管理,有条件的要实行人事代理。

三是积极探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贡献、绩效为主的分配制度,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试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的工资管理办法。把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计入个人档案予以保留。工作人员的工资与福利待遇,根据其工作岗位、所任职务、工作业绩重新确定。可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工效挂钩、项目工资等分配办法,搞活内部分配办法。

四是多渠道安置未聘人员。坚持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安置未聘人员。允许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或到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其离岗期间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险等待遇由企业负责。离岗期满,可重新回单位参加空缺岗位的竞争,也可办理调动手续。对期满1个月仍未回单位办理有关手续的,作自动离职处理。试点单位在首次实行全员聘用制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单位内部退养。单位可鼓励待聘人员辞职,对辞职自谋职业者,单位可根据其经济状况发给一次性辞职费。对待聘1年,又不服从单位合理安排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办理辞退手续。

五是搞好聘后考核与管理工作。要加强聘后管理工作,对聘用人员要按照规定进行和聘期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奖惩和确定工资福利的依据。聘用合同签订后,首先要经主管部门核准,然后及时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进行合同鉴证。聘用合同一式3份,鉴证后,一份存入本人档案,一份由用人单位保存,一份由本人保存。合同到期时,要及时办理合同变更手续。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缜密实施。除抓好省政府确定的试点单位外,还要抓好各自的试点。省政府建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省长定期组织人事、编制、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及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广播电视等部门研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联席会议具体组织工作由省人事厅负责。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收集有关问题,提交联席会议讨论。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作用,做好指导协调工作。要注意研究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试点单位要结合行业体制改革和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并按照动员、部署、实施、总结等四个阶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经主管部门和当地人事部门同意后,进行部署实施。(二)试点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整个试点工作于2005年1月启动。试点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试点实施方案。要加强对试点单位的具体指导,定期召开试点进度调度座谈会,协调试点进度,研讨改革问题。改革试点完成后,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议,表彰先进,总结经验。(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统筹考虑改革的深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单位、职工的承受能力,对一些涉及社会稳定的事宜,一定要全面、仔细、谨慎地处理好,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和事业单位职工的普遍理解和拥护,从而保证试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附:河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河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唐山市

秦皇岛市

沧州市

邯郸市

省社会科学院

省农林科学院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

石家庄市长安区

张家口市怀来县

承德市平泉县

秦皇岛市昌黎县

唐山遵化市

廊坊市永清县

保定市满城县沧州任丘市衡水市景县邢台市临城县邯郸市曲周县、涉县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张家口日报社承德市妇幼保健站秦皇岛市图书馆唐山市眼科医院廊坊市农业局、林业局保定电视台、市第三医院沧州市河北医科大学沧州分校衡水市饶阳县畜牧局邢台市广播电视局邯郸市漳滏河灌溉供水管理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人事厅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批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3-09-26 【生效日期】1983-09-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人事厅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劳动人事部关于落实西藏离休退休

人员跨省安置问题的请示的通知》的意见

(1983年9月26日川办发〔1983〕65号)

省人民政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劳动人事部关于落实西藏离休退休人员跨省安置问题的请示的通知》(即国办发〔1983〕33号文),我省将陆续接收安置一部分西藏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这些同志由内地到边疆高寒山区工作,有的已达三十年以上,对发展西藏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教事业,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培养当地民族干部,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离休、退休后,由于年老体弱,身体不能适应高寒缺氧的气候条件,将逐步返回内地,我们应当热情欢迎,给予妥善安置。现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经与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和省财政、民政、公安、粮食、城建等有关厅、局研究,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一、安置去向问题。

1.对回本人或配偶原籍的地专离休、退休干部,可在原籍的市、州人民政府和地区行署所在地安置;其他离休干部和县级退休干部,可原籍的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安置。

2.到成、渝两市的要从严掌握。退休职工夫妻双方,一方原籍是成、渝两市,一方原籍是专县的,一般应在专县安置,夫妻双方都是外省籍,其子女全部在我省工作,既有在成、渝两市,又有在专县工作的,一般应在专县安置。对个别有特殊困难的,可予以照顾。

二、二、接收安置问题。根据国办发〔1983〕33号和川委办〔1983〕35号文件精神,对各级各单位(含企业)的离休干部和退休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干部,由接收地区的市、地、州委组织部门接收安置;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退休工人,由接收地区的县级民政部门接收安置;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其他退休干部和企业单位的退休工人,分别由接收安置地区的人事、劳动部门接收安置。

三、三、管理问题。离休干部和退休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干部,由接收地区的组织部门和安置单位负责管理。其他退休干部、工人安置到配偶;子女工作居住地的,由配偶、子女所在工作单位负责管理;配偶、子女不在我省工作,回四川原籍安置的,由接收地区的县(市)人民政府指定有关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管理。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与当地离休、退休干部、工人同样对待。

四、四、住房问题。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需要解决住房的,其房屋修缮费和建房费,由西藏原单位负担,并由西藏与接收地区的有关部门联系安排办理。具体办法可按以下不同情况确定。

1.离休、退休干部,退休工人,已有住房需要维修、扩建的,维修费用由西藏负责支付,维修、扩建任务由当地房产部门承担。

2.离休、退休干部,退休工人的配偶、子女所在工作单位有住房可以调剂或有建房能力的,可由西藏与之协商,投资部分经费,分房时按当地规定给予调剂解决。

3.安置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时,如安置地区有商品房出售的,可由西藏出钱购买,使用权归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并按当地房管部门租金规定,缴纳房租。房产权归安置地区的房管部门。

4.需新修住房的,由西藏会同安置地区的组织、劳动、人事、民政部门与房管规划部门联系办理。其住房面积和造价标准,按当地同级在职职工的水平确定。房屋分配亦由房管部门统筹安排。新建住房所需木材、水泥、钢材三大指标,均包括在省计经委每年下达给各地区、各部门的指标之内。

五、五、经费问题。按照国办发〔1982〕36号和国办发〔1983〕33号文规定,离休干部的所有经费和退休、退职干部、工人的退休费、退职生活费、医药费、困难补助费等一切费用,在西藏未确定统一拨交单位之前,暂由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原单位,直接负责分别支付给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在西藏确定统一的拨交单位后,经费由西藏统一的拨交单位按以下办法拨付:离休干部和县级(含县级)以上退休干部,按年拨给安置地负责管理的组织部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退休工人,按年拨给安置地的县民政部门;其他退休干部、工人按年拨给安置地基层管理单位(即退休职工子女或配偶的工作单位或指定的管理单位)。年初预拨,年终结算。

六、六、随迁家属问题。随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共同生活吃商品粮的无工作的配偶、子女和由其供养并在一起生活的其他直系亲属可以随迁。

离休、退休干部、退休工人,在安置落实以后,身边无子女的,可商请安置地区的劳动、人事部门调一名已工作的子女到安置地区工作。

七、七、安置办法及户口、粮食关系的办理问题。

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安置办法,由西藏自治区或西藏县以上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携带离休和退休干部、工人的安置材料,直接与我省接收安置地区的市、地、州、县组织、人事、劳动、民政部门联系确定,在住房落实以后,再正式办理安置手续。户口,由接收安置地区的公安部门,凭当地县(市)以上的组织、人事、劳动、民政部门同意接收安置的通知,给予办理。粮食部门根据户口办理粮油关系。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市、地、州、县(市)及有关部门执行。

注:国办发〔1983〕33号文件略

四川省劳动人事厅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省级行政机关工勤人员分流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省级行政机关工勤人员分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