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几何证明中的截长补短法
平面几何中截长补短法的应用 授课内容:湘教版九年级上册《证明》授课教师:张羽茂 授课时间:
讲评内容:证明中的“截长补短法”。
讲评目标:
1、通过讲评,查漏补缺,解决几何证明中截长补短法的应用。
2、规范学生证明过程的书写格式。
3、通过讲评提高审题能力,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讲评重点:规范学生证明过程的书写格式
讲评难点:通过讲评,查漏补缺,解决图形中截长补短法的应用。教具准备:黑板、学生作业本
讲评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公布全班的整体成绩。
2、表扬进步的学生。
二、讲评
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
B=2∠C,求证:AB+BD=AC.方法一:(截长法)
方法二:(补短法)
三、课堂练习
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AE平分∠BAC.求AB+BE的长。
四、课后拓展
1.正方形ABCD中,点E在CD上,点F在BC上,∠
EAF=45。求证:EF=DE+BF。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
截长补短法,是初中数学几何题中一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也是把几何题化难为易的一种思想。
截长:1.过某一点作长边的垂线
2.在长边上截取一条与某一短边相同的线段,再证剩下的线段与另一短边相等。
补短:1.延长短边
2.通过旋转等方式使两短边拼合到一起。
教师工作:
采集信息-----归类点评、指导纠借-----适时检测、落实纠错 学生操作:
作业分析---个体纠借---集体纠错---针对补偿---(依据答案)主动纠错---思考领悟---针对纠错---主动补偿---消除薄弱
教学流程:
作业分析——个体纠错——集体纠错——针对补偿——课堂小结。
第二篇:几何法证明不等式
几何法证明不等式
用解析法证明不等式:
^2<(a^2+b^2)/2
(a,b∈R,且a≠b)
设一个正方形的边为C,有4个直角三角形拼成这个正方形,设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A,另一条直角边为B,(B>A)A=B,刚好构成,若A不等于B时,侧中间会出现一个小正方形,所以小正方形的面积为(B-A)^2,经化简有(B+A)^2=4AB,所以有((A+B)/2)^2=AB,又因为(A^2+B^2)/2>=AB,所以有((A+B)/2)^2<=(A^2+B^2)/2,又因为A不等与B,所以不取等号
可以在直角三角形内解决该问题
=^2-(a^2+b^2)/2
=<2ab-(a^2+b^2)>/4
=-(a-b)^2/4
<0
能不能用几何方法证明不等式,举例一下。
比如证明SINx不大于x(x范围是0到兀/2,闭区间)
做出一个单位圆,以O为顶点,x轴为角的一条边
任取第一象限一个角x,它所对应的弧长就是1*x=x
那个角另一条边与圆有一个交点
交点到x轴的距离就是SINx
因为点到直线,垂线段长度最小,所以SINx小于等于x,当且尽当x=0时,取等
已经有的方法:第一数学归纳法2种;反向归纳法(特殊到一般从2^k过渡到n);重复递归利用结论法;凸函数性质法;
能给出其他方法的就给分
(a1+a2+...+an)/n≥(a1a2...an)^(1/n)
一个是算术,一个是几何。人类认认识算术才有几何,人类吃饱了就去研究细微的东西,所以明显有后者小于前者的结论,这么简单都不懂,叼佬就是叼佬^_^
搞笑归搞笑,我觉得可以这样做,题目结论相当于证
(a1+a2+...+an)/n-(a1a2...an)^(1/n)≥0
我们记f(a1,a2,……,an)=(a1+a2+...+an)/n-(a1a2...an)^(1/n)这时n看做固定的。我们讨论f的极值,它是一个n元函数,它是没有最大值的(这个显然)
我们考虑各元偏导都等于0,得到方程组,然后解出
a1=a2=……=an
再代入f中得0,从而f≥0,里面的具体步骤私下聊,写太麻烦了。
要的是数学法证明也就是代数法不是用向量等几何法证明.....有没有哪位狠人帮我解决下
【柯西不等式的证明】二维形式的证明
(a^2+b^2)(c^2+d^2)(a,b,c,d∈R)
=a^2·c^2+b^2·d^2+a^2·d^2+b^2·c^2
=a^2·c^2+2abcd+b^2·d^2+a^2·d^2-2abcd+b^2·c^2
=(ac+bd)^2+(ad-bc)^2
≥(ac+bd)^2,等号在且仅在ad-bc=0即ad=bc时成立。
一般形式的证明
求证:(∑ai^2)(∑bi^2)≥(∑ai·bi)^2
证明:
当a1=a2=…=an=0或b1=b2=…=bn=0时,一般形式显然成立
令A=∑ai^2B=∑ai·biC=∑bi^2
当a1,a2,…,an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时,可知A>0
构造二次函数f(x)=Ax^2+2Bx+C,展开得:
f(x)=∑(ai^2·x^2+2ai·bi·x+bi^2)=∑(ai·x+bi)^2≥0
故f(x)的判别式△=4B^2-4AC≤0,移项得AC≥B,欲证不等式已得证。
第三篇:“截长补短法”证明线段的和差问题
“截长补短法”证明线段的和差问题典例分析 河大附中 桑静华
线段的和差问题常常借助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将不在一条直线的两条(或几条)线段转化到同一直线上.实际上是通过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目的是为了转移的边、角和已知条件中的边、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无法进行直接证明的情形下,利用“截长补短”作辅助线的方法常可使思路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CED例
1、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点E,则AB与AC+B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A
B 分析: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之和(差)常见的方法是:
(1)在长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短线段,再证明余下的线段等于另一条短 线段,这种方法叫“截长法”
(2)在其中一条短线段的延长线上截取另一条短线段,再证明它们与长线段相等,这种方法叫“补短法”.
FCEDC5E6D1A25634F(1)BA1234
证法一:如图(1)在AB上截取AF=AC,连结EF. 在△ACE和△AFE中
(2)B ACAF 12
AEAE ∴△ACE≌△AFE(SAS)
∵,∴,又,∴∠6=∠D 在△EFB和△BDE中
6D34 BEBE ∴△EFB≌△EDB(AAS)∴FB=DB ∴AC+BD=AF+FB=AB 证法二:如图(2),延长BE,与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F4,又∵34 ∴∠F=∠3 在△AEF和△AEB中
F 312
AEAE ∴△AEF≌△AEB(AAS), ∴AB=AF,BE=FE 在△BED和△FEC中
56BEFE 4F ∴△BED≌△FEC(ASA)∴BD=FC, ∴AB=AF=AC+CF=AC+BD. 例
2、如图,在△ABC中,∠B=2∠C,A ∠BAC的平分线交BC于D,求证:AB+BD=AC.
分析1: 因为∠B=2∠C,所以AC>AB,可以在AC上取一点E,使得AB=AE,B
D 构造△ABD≌△AED,把AB边转移到AE上,BD转移到DE上,要证AB+BD=AC. 即可转化为证AE+BD=AE+EC,即证明BD=EC.
C
证明:在AC上取一点E,使AB=AE,连结DE.
在△ABD和△AED中,ABAEBADDAE ADADA
∴△ABD≌△AED(SAS).
∴ BD=DE,∠B=∠AED.
又∠AED=∠EDC+∠C=∠B=2∠C,B
∴ ∠EDC=∠C.
∴ ED=EC.
∴ AB+BD=AC. 分析2: 因为∠B=2∠C,所以AB<AC,可以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得AE=AC,构造△AED≌△ACD,把AC边转移到AE上,DC转移到DE上,要证AB+BD=AC. 即可转化为证AB+BD=AB+BE,即证明BD=BE. B 证明: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AC=AE,连结DE. 在△AED和△ACD中,AEACBADDAC
ADADE
E
D C
A
D C
∴ △AED≌△ACD(SAS).∴∠C=∠E.
又∠ABC=∠E+∠BDE=2∠C=2∠BDE,∴ ∠E=∠BDE.∴ BE=BD.
∴ AB+BD=AE=AC. A 分析3:若延长DB到点E,使得AB=BE,有AB+BD=ED,只要证出ED=AC即可. 证明:延长DB到点E,使AB=BE,连结AE,E B D 则有∠EAB=∠E,∠ABC=∠E+∠EAB=2∠E.
又∠ABC=2∠C,∴ ∠E=∠C. ∴ AE=AC.
又∠EAD=∠EAB+∠BAD=∠E+∠DAC=∠C+ ∠DAC=∠ADE,C ∴ AE=DE.
∴ AB+BD=EB+BD=ED=AE=AC.
学以致用: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AB,AD=DC,BD平分∠ABC.求证:∠BAD+∠BCD=180°
ADB
C
第四篇:证明(二)中线倍长法和截长补短法[A.B]
周应坤数学(A.B班共用)电话:***
几何证明-常用辅助线姓名:
(一)中线倍长法:
例1、求证: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于其他两边和的一半。
已知: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AD ﹤
分析:要证明AD ﹤1(AB+AC)21(AB+AC),就是证明AB+AC>2AD,也就是证明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而我们只能用“三
2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题中的三条线段共点,没有构成一个三角形,不能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因此应该进行转化。待证结论AB+AC>2AD中,出现了2AD,即中线AD应该加倍。
证明:延长AD至E,使DE=AD,连CE,则AE=2AD。
在△ADB和△EDC中,AD=DE
∠ADB=∠EDC
BD=DCC∴△ADB≌△EDC(SAS)∴AB=CE
又在△ACE中,AC+CE>AE∴AC+AB>2AD,即AD ﹤1(AB+AC)2
小结:(1)涉及三角形中线问题时,常采用延长中线一倍的办法,即中线倍长法。它可以将分居中线两旁的两条边AB、AC和两个角∠BAD和∠CAD集中于同一个三角形中,以利于问题的获解。
课题练习: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且BD=CD,求证AB=AC
例2: 中线一倍辅助线作法
ABC中
方式1: 延长AD到E,是BC边中线使DE=AD,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
作CF⊥AD于F,延长MD到N,作BE⊥AD的延长线于使DN=MD,连接连接CD例3:△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例4:已知在△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DE交BC于F,且DF=EF,求证:BD=CE
课堂练习: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
B
例5: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E在BC上,且DE=EC,过D作DF//BA交AE于点F,DF=AC.求证:AE平分BAC
A
F
CBE
D
第 1 题图
课堂练习: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
作业:
1、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已知:如图,ABC中,C=90,CMAB于M,AT平分BAC交CM于D,交BC于T,过D作DE//AB交BC于E,求证:CT=BE.A
M
B
E
T
C
3: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
4: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5、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二)截长补短法 例1.已知,如图1-1,在四边形ABCD中,BC>AB,AD=DC,BD平分∠ABC.A
D
求证:∠BAD+∠BCD=180°.分析:因为平角等于180°,因而应考虑把两个不在一起的通过全等转
化成为平角,图中缺少全等的三角形,因而解题的关键在于构造直角三角形,B可通过“截长补短法”来实现.证明:过点D作DE垂直BA的延长线于点E,作DF⊥BC于点F,如1-2 ∵BD平分∠ABC,∴DE=DF,AE
图1-
1C
在Rt△ADE与Rt△CDF中,
DEDF
ADCD
B
F
D
∴Rt△ADE≌Rt△CDF(HL),∴∠DAE=∠DCF.又∠BAD+∠DAE=180°,∴∠BAD+∠DCF=180°,即∠BAD+∠BCD=180° 例2.如图2-1,AD∥BC,点E在线段AB上,∠ADE=∠CDE,∠DCE=∠ECB.图1-
2C
D
A
求证:CD=AD+BC.BE
C
图2-1
例3.已知,如图3-1,∠1=∠2,P为BN上一点,且PD⊥BC于点D,AB+BC=2BD.求证:∠BAP+∠BCP=180°.B例4.已知:如图4-1,在△ABC中,∠C=2∠B,∠1=∠2.求证:AB=AC+CD.B
A
P
N
D
C
图3-1
A2
D
C
作业:
1、已知:如图,ABCD是正方形,∠FAD=∠FAE.求证:BE+DF=AE.2、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CD,∠ABC+∠AED=180°,求证:AD平分∠CDE
A
图4-
1AD
F
B
C
E
BE
C
D
A
(三)其它几种常见的形式:
1、有角平分线时,通常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如图1: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EF
C
BD
图
12、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图2: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
A
EF
C
BD
图
2M
练习:已知△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边、AC边为直角边各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4,求证EF=2AD。
E
F
A
BDC
图
43、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
E
例如:如图6:已知AC=BD,AD⊥AC于A,BC⊥BD于B,求证:AD=BC
B A
DC
图64、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为三角形来解决。
AD
例如:如图7:AB∥CD,AD∥BC求证:AB=CD。
CB
图75、有和角平分线垂直的线段时,通常把这条线段延长。
例如:如图8:在Rt△ABC中,AB=AC,∠BAC=90°,∠1=∠2,CE⊥BD的延长于E。求证:BD=2CE
6连接已知点,构造全等三角形。
DA例如:已知:如图9;AC、BD相交于O点,且AB=DC,AC=BD,求证:∠A=∠D。
BC
图10
1九、取线段中点构造全等三有形。
例如:如图10:AB=DC,∠A=∠D 求证:∠ABC=∠DCB。DA
B MC
图10
第五篇:几何证明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_________.推论1: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______________.推论2: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________________.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________________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___________.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______;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外接圆的直径比、外接圆的周长比都等于
_________________;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外接圆的面积比都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中项;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_______与_________的比例中项.5.圆周角定理: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____________的一半.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_的度数.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_________;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_______.o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____;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________.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______________.6.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______;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_____.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______;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_________.7.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__________.推论: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_______;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______.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________.8.相交弦定理:圆内两条相交弦,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积相等.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_____________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__________的比例中项.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____;
圆心和这点的连线平分_____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