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借条与欠条之异同
浅议借条与欠条之异同李春华(江西添翼律师事务所江西 南昌330077)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将借条与欠条混为一谈,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其实不然,浅议借条与欠条之异同。首先,借条与欠条具有某种相同之处,即它们均可用来作为某种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明或凭证,也就是说,一方应向另一方履行金钱债务。其次,二者也不乏区别之处。借条是一种借款合同关系凭证,证明借款人向出借人借了款、出借人给付了借款的事实。而欠条是对以往双方经济往来的一种结算,是甲方向乙方提供商品或服务,乙方未支付款项而向甲方出具的证明应付款项的凭据,表明自欠条出具之日起双方之间形成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向别人借钱应出具借条,接受别人的商品或服务未付款时应出具欠条。既然如此,二者的诉讼时效又会有什么异同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诉讼时效一般为2年,从被侵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如果借条或欠条上注明了还款日期的,其诉讼时效期间应从双方约定的还款日期届满的第二天开始计算。但是,如果借条或者欠条上面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又该如何计算其诉讼时效呢?(1)对于没有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出借人可以随时要求借款人还款,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时开始计算。权利人再次主张权利的,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新的诉讼时效自中断之日起重新起算。当然,如果出借人在借款人出具借条之日起超过20年没有主张权利的,则丧失胜诉权,借条格式《浅议借条与欠条之异同》。(2)对于欠条上未注明还款日期的,其诉讼时效该如何确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债权人可以随时向债务人要求还款,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时开始计算,但最长不超过20年。第二种意见认为,诉讼时效期间应从债权人收到债务人欠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计算。笔者赞成第二种意见。《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价款。对于支付时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仍不能确定的,买受人应当在收到标的物或者提取标的物单证的同时支付。”换言之,如果买方在收到货物或接受服务后没有付款,此时事实上已经对卖方的权利造成了侵害,卖方也知道或者说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害。因此,诉讼时效期间应该从卖方给卖方打欠条的第二天开始计算,即卖方应当在收到欠条之日的第二天起的两年诉讼时效期间内向买方主张权利,卖方向买方主张权利后诉讼时效中断,新的诉讼时效重新起算。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务人在约定的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诉讼时效期间应从何时开始计算问题的批复》中也明确指出:“双方当事人原约定,供方交货后,需方立即付款。需方收货后因无款可付,经供方同意写了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对此应认定诉讼时效中断。如果供方在诉讼时效中断后一直未主张权利,诉讼时效期间则应从供方收到需方所写欠款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 【作者简介:李春华(1973—),男,江西新干人,江西(南昌)添翼律师事务所(直属司法厅,前身为南昌大学法学院1985年创办的江西省第二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南昌大学统招(公费)刑法学硕士,郑州大学法学学士、法律本科。联系电话:***(南昌);邮箱:chunhuasuccess@163.com;QQ:625627986;网址:chunhuasuccess.fabao365.com.】
第二篇:欠、借、收条及注意事项
欠条范文
截止至*年*月*日,本人尚欠***人民币(大写)元整,(小写),特立此据![附加内容:双方商议于*年*月*日前全部还清]
欠款人:***
*年*月*日
收条范文
现(代)收到***的(物品)(数量)(型号)等。
经手人:***
*年*月*日
借条范文
兹因***近来手头不便,而向***借金额,共计得款项人民币***元整,并承诺在*年*月*日前,全部归还,特立此据。
借款人:***身份证号电话
贷款人:***身份证号电话
担保人:***身份证号电话
(签字、盖章、手印)
*年*月*日
注意:
1、首行不空。
2、收欠的物品内容、数量、大小规格型号等明确。
3、对象明确到个人(经手人),切忌以单位名义,(但经手人须有单位名称)。
4、切勿涂改,中途写错则须重写。
5、字迹清晰,确认无错别字。(如刘宗祥写成刘宗样)
6、收钱条非本人所写,如借口不会写字,不会欠条格式等。可写好再让其誊抄一边。
7、利用歧义,如“还借款”可理解为huan借款,也可以理解为hai借款,即尚欠。
8、已收为借,如“今借到”≠“今收到”
9、两用借条,如归还时,借口一时找不到原来的借条(欠条),就随意打下一个收条。日后再以欠条引起经济纠纷。此时应要求开具声明:包括归还的内容,开具未能欠条丢失的证明,声明原欠条注销作废。
10、写明:“向****借”而不能是“今借到****”
11、作废欠条予以撕毁。
12、确认书写内容为书写人常用书写手书写。即左、右手混淆书写笔迹。(备注:此类应用文切忌马虎大意,须谨慎处之,否则日后容易引起法律纠纷及个人损失。)
编辑:李传飞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三篇: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异同之剖析
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异同之剖析
刘凤娟
[摘要]企业战略起源于军事战略,战场上适用的军事战略对企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商场并非战场,商业活动与军事、政治活动存在本质的不同。无论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军事活动都是破坏性的,其最终目的是消灭或者征服对手,是一种零和博弈。商业活动却是创造性的,是非零和博弈,可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
[关键词]企业战略;军事战略;异同剖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发展,而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要求企业除了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外,还应该有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即通过企业的战略目标使自己在商战中保持不败。有一句行话叫“商场如战场”,就是把企业竞争比作军事战争。的确,商场与战场在指挥原则与发展规律等方面有些相似之处,所以,战场上适用的军事战略对企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其中,我国古代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指导作用最为显著,许多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源头都在《孙子兵法》。但是商场毕竟不是战场,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在商场上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利润”,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可以是竞争也可以是合作。但在战场上,斗争的结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可能出现“竟和“的局面。所以对于军事战略与企业战略这两个概念应当加以区别,不能混而用之,有些军事战略与企业战略是共通的,可以直接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但有些军事战略不能直接应用,只对企业管理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一、对几个概念的理解
1、战略:根据《韦氏新世界词典》中的定义,战略是“计划和指挥大规模军事行动,在与敌人进行实际作战之前,将力量调动到最具优势位置的科学”。它原本是一个军事术语,是指指挥军队的艺术。在中国它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后来指军事力量的运用。现在,战略一词已经开始泛化,其应用面已经很广泛,尤其是企业领域,目前企业战略问题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与核心。
2、军事战略:我国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是以国家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积极防御思想为指导,以打赢高级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建设与运用军事力量,为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而对战争实施全局与全过程的运筹和指导。其实,军事战略就是为保卫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和平生活而制定的防御外敌侵犯的计划。
3、企业战略:对于企业战略,不同的学者与经理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理论界和企业界多数人的意见,企业战略可定义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而我认为,企业战略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超越对手和发展自我为目的,以企业的未来发展为着眼点,为争夺顾客、市场并寻求和维护持久竞争优势而展开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的和长远性的谋略。企业战略实质上是企业的一种“谋划或方案”,它具有总体性、长远性、指导性、现实性、竞争性、风险性、创新性、稳定
()性等特点。[1]P18
二、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比较
1992年,从某旅科长位置上转业的杜克荣并没有想到,当初领着8名下岗职工,从4000元转业费干起,经过9年的艰苦创业,能够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拥有3亿元资产的大公司,而且他所开发建设的鑫茂民营科技园,去年被评为全国最大的民营科技园,他个人也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并被聘
请为西部大开发顾问。回想这个充满艰辛和收获的过程,杜克荣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我是靠带兵的方法来管企业,运用战略技术闯市场。”这只是军事战略运用在企业管理上的成功范例之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由此可见,有许多军事战略、战术能够很好的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从而形成企业战略。可以说,企业战略是军事战略在商场上的延伸,是其应用范围的扩展。正因为军事战略在商场上的成功使用,才导致了众多企业家纷纷效仿军事化管理,然而其军事化管理并未将所有的效仿者引向鲜花之路。成功者不少,但失败者也不乏其人。巨人集团的失败,三株集团的垮台更加深了人们对军事管理的猜疑:到底军事战略与企业战略的界限在哪里?军事化管理是鲜花还是毒草? 为了拨开笼罩在军事战略与企业战略头上的这层谜云,我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谈一下他们两者的异同。
1、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相似性
(1)企业战略起源于军事战略,两者都具有总体性、长远性和指导性的特点。
首先,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之间存在着历史渊源。尽管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企业战略中的确应用了许多军事战略思想,但凡古今中外都能找到例证,尤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多的军事战略思想被应用到了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中,例如企业中的组织管理方式就很类似于军事战略中的组织管理方式。
其次,都是涉及长远的一种谋划。企业与军事都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谋划长远的发展。因为企业与军事都会遇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互关系的问题,既不能只想今天不思未来;也不能只放眼长远,不顾目前。怎样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军事的兴衰,是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三,都是系统工程。在企业与军事中,战略既要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又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把各种复杂多变的因素考虑在内,做出整体的评估与判断,进而决策。这就必须把战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统筹谋划,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决策。
第四,制定军事战略与企业战略时都要考虑周围环境对它的影响。孙子强调在制定战争决策前必须“经
()之以五事”,[2]P8即在用兵前要从五个方面来分析研究胜负的情况:一是政策是否符合人心,二是天气是
否适宜,三是地理环境是否有利,四是是否有德才兼备的将才,五是队伍的组织是否职责明确、制度严明。这五个方面是判断战争胜负的最基本条件,也是战争谋划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历史上记载武王伐纣时“牧野倒戈”就是利用了人心的力量,让纣王的军队掉转长矛,敌我合一攻入朝歌,终于获得胜利,建立了周朝。所以,军事战略的制定必须从整体出发,着眼于未来,只有这样的战略才能对战争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企业战略的制定也是一样,它必须考虑战略环境的影响,因为战略环境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动态的,它不仅能影响企业的现在,而且涉及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例如,瑞士钟表也曾独霸世界钟表市场,当消费者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已不将钟表看作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仅将其视为普通用具,从而增加了走时准确的功能要求时,瑞士钟表业并未觉察到这一战略环境的变化,反而被日本钟表生产企业抓住机遇,率先发展石英表树立了有利的战略地位。瑞士钟表这一失误是灾难性的,它丧失了世界钟表业的老大地位,至今未能追上日本钟表企业。
(2)两者都有战略目标
首先,其战略出发点相同,都是为了指明方向,以最有效的手段配置资源,并协调组织中的不同人员所作出的各种决策。军事战略的目标是消灭来犯之敌,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保卫领土和主权完整。企业战略的目标是为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从发展这一角度来讲,企业发展无疑会增强企业活力,而军事战略目标的制定如放在发展上,则不免带有“扩张”的色彩。
其次,其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竞争,竞争是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本质。政治、军事活动与商业活动的最大相同点,在于其竞争的本质。竞争便是兵道与商道的交点,而这一交点,使军事战略与思想在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市场竞争原则下,企业竞争显得尤为残酷,同一行业,同一产品的竞争有时令人触目惊心,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优胜劣汰的选择。据资料统计,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都很短。相对于企业竞争,军事竞争显得“悄无声息”,但实际上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争空前的激烈。不论是军事还是
企业,竞争都将持续下去,都将日趋激烈。
(3)争利是作战和经营的起点和终点。
追求利益是驱动人们从事社会生产活动和其他活动的最终驱动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军事战略的制定是为了使某一个国家和地区不受外敌侵犯,而是保障社会的和平状态,他的实施最终也是为了这一点。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本企业和集团不被其他的所兼并,并是企业不断改善经营和管理,不断发展和完善。归根结底,二者都是使自身利益不断满足的过程。
(4)二者的发起人均认为存在力量上的强弱。
人类之间的战斗亦是为了生存。由于生存条件的恶化致使人类之间相互争斗,一般也是以较强的一方击败较弱的一方为结果。故往往是“落后就要挨打”。如果各势力方面或各企业之间不存在力量上的差别,战争的结果会是两败俱伤。这是任何能预见到这一结果的军事或企业领导人都不会主张采取战争行动。按《孙子兵法》的观点,企业管理者在未展开竞争或商战前,应衡量决定商场竞争胜败的五个基本因素,然后将本身与对手的优劣条件作估计比较,以探索竞争胜负的可能性。《孙子兵法》名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3](P36),这反映出未战先算及比较敌我双方条件的重要性。
(5)二者的争斗遵循着一般规律。
纵观历史,我们看到不管是军事战争还是企业竞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遵循些规律就有可能取得胜利;违背这些规律,即使是较强的一方最终也会失败。了解走好自己的路,需要掌握主动,不为敌所动,不然,你就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陷入被动的局面。特别是在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下,科技发展迅速,企业面对的市场更是瞬息万变,因此必须在市场中掌握主动权。某航空公司准备在纽约奖励一座大型航空站,要求爱迪生电子公司以优惠的价格提供电力。该公司认为航空公司有求于己,于是采取 部合作的态度,要挟提高价格。航空公司见此情况,便改变策略,主动终止谈判,扬言将自行兴建电力公司,这将比依靠电力公司更划算可靠。电力公司听到消息后,担心失去赚钱的机会,转而改变态度,表示愿意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电力。此例正是处于不利地位的航空公司巧妙利用“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策略,化被动为主动。
2、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差异性
(1)目的不同。
军事战略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或者征服对手,是一种零和博弈,而企业战略的目的是盈利,结果可以是一种“竟合”的局面,是非零和博弈,可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商业活动与军事、政治活动存在本质的不同,军事战争的目的是取得对方的地盘,比谁强大;而企业的竞争的根本目的是取得市场,比谁的成本低。老子说,兵者,天下之凶器。无论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军事活动,都是破坏性的,其最终目的是消灭或者征服对手,是一种零和博弈,二战名将麦克尔瑟甚至认为战争没有赢家。但是,商业活动却是创造性的,是非零和博弈,可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TCL在无绳电话上被称为“电话大王”,但“爱多”、“步步高”等企业纷纷推出无绳电话,在此情况下,甄龙先生则认为,无绳电话这个新市场需要多家企业共同做才能做大,大家只要遵守“游戏规则”,可分摊广告宣传支出,分担培育市场的任务,这无疑对TCL利大于弊。如果一个企业战略思维是以“敌死我活”为商场竞争的潜在假设,就会出现非理性竞争,于是乎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最后是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有的甚至借用黑社会的力量伤害竞争对手,如此种种,最终偏离商业的本质。
战争也好,政治斗争也好,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排他性,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纵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核心也在于一个“屈”字,就是使人屈服。战国争雄也好,三国演义也好,最后都是要消灭敌手,要“大一统”。商战则不同,商业活动是创造性的,是非零和博弈,可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很多时候,对手
()是可以共存的,甚至是必须互存的。前几年,微软就差点被分拆,因为它强大到差点“一统天下”[4]P22。
(2)制定原则及运用的手段不同。
军事上讲“兵不厌诈”,玩弄一种骗术,用骗术迷惑敌人,保护自己。“兵者,诡道也”[5](P17),孙子全部作战之思维,是以“奇袭”为经,以“诡道”为纬交织而成。“奇和诡”的思想贯穿《孙子兵法》全文。历史的经验表明:兵需用诈,兵不厌诈。而这条在企业经营中是万万行不通的,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以诚为本”。日本的雪印公司是一家以主要经营牛奶制品的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时,他们不去考虑如何改善经营,而是通过变换包装来欺骗消费者,骗取国家的补贴,结果以倒闭而告终。由此可以看出,军事战略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坑蒙拐骗”运用各种战术以迷惑敌人。而在企业战略中如若加进了这些成分,企业就走上了不归路。
军事对抗不仅采用的战略或手段比较隐蔽,有时甚至不择手段。而企业竞争是和平竞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受到法律和伦理的约束。在军事对抗的情况下,双方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和手段主要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较少受第三方的制约和影响,而企业竞争时双方除了考虑对方可能的反应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认可,同时受政府相关法律和制度及舆论的制约。事实上,为了保护企业之间的正当竞争和消费者的利益免受不正当商业活动的损害,各国政府普遍对企业的商务活动做了大量立法,如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及药物法案、反托拉斯法案、肉类检验法案等。在企业竞争过程中,为了一时的利益而采取的某些不为社会公众认可的竞争手段和方法将给企业的形象和长期利益带来重大的危害,有些直接与法律相抵触的竞争对手即使在滞后一段时期才暴露其不良后果仍然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相反,在军事对抗的情况下,社会公众和法律的约束要弱化得多,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公正的第三方作为调停人,同时战争双方所采用的手段和信息也很难被第三方或社会公众所知晓。实际上,企业竞争过程中双方的行为不仅受法律的制约,同时还要受社会伦理的约束,如某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应的促销活动虽然有时并不违反具体的法律条款,但却与社会伦理有悖,这样的产品同样难以成功地进入或持久地占领市场。
(3)时间上的不同。
某场军事战争会有明显的起始和结束的时间,并且在两场战争之间一般会有一段较长的和平时期。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有表现的明显或不明显之分,永远不会有结束的时间。这是因为,现代企业的领导人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敌人,也不仅仅是一次战争,而是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严峻。军事对抗、战争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尽管有时须打“持久战”,但大多是在短期集结力量抢占高地,赢得战役。企业经营则是一个永续过程,或是一个“持久战”或“马拉松赛跑”的过程。不少企业家尤其是个别优秀企业家总是存在这样一种心理,希望通过组织几大战役,搞一个大会战、大行动,或施展一两个强有力的战术手段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浮躁的经营心态,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4)影响成败因素不同。
影响军事战争成败的因素远不如影响企业成败的因素多。军事战争的领导人有时可支配与战争有关的所有环境和资源,而任何企业都不能支配其所处的环境和竞争所需的资源,因此环境分析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要比在军事战略中的地位高。另外,企业战略必须考虑自身状况,必须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必须考虑产品的市场前景,政府的政策变化,以及其他因素,必须遵守市场竞争的规则,受法律约束。不能像军事战略一样,可以采取战争以外的手段,如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国际手段等等,更不可能采取讹诈威胁手段,不可能 置身规则之外,他更多的受外部因素制约,需要更多注意外部环境。位日益提高,合理的资源配备成为企业战略的永恒主题。
(5)影响对象及影响程度不同。
军事战争是由社会统治者的意愿所决定的,政治的结局也会影响社会的每个成员。而企业竞争基本上是企业行为,其结果一般只会较大地影响个别企业及他们的员工。
企业战略失误导致企业的灭亡,一般国家不予以干预,企业的战略是企业内部的事务,对社会的影响有限;而军事战略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军事战略上的任何失误国家都要直接出面干预加以纠正,这涉及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任命生活的安宁与幸福。由此可看出他们的影响深度很不相同。
(6)对有些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
由于战争的目的是消灭对手,所以采取的战略和手段比较隐蔽,同时,对抗双方会千方百计地封锁消息,发出“虚假”情报来麻痹对手,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信息比较公开,如上市公司要定期向社会披露公司的重要信息,同时对方也比较容易从市场、社会、甚至对手那里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换句话说,军事对抗双方的有关信息具有隐蔽性,而企业之间的信息则往往比较公开和透明。因此,企业比较容易察觉对手的动态,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而军事对抗则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一方容易对另一方发起猝不及防的攻击。
三、走出军事管理误区,合理借鉴军事艺术
因为企业战略起源于军事战略,并且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军事战略中的精华,并将其用于企业管理中;同时,针对它们存在的差异,警惕兵法管理的陷阱,以避免盲目套用,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借鉴军事智慧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军事谋略是人类竞争智慧的精华,其中的许多原则可以在企业竞争和商战中得到良好的运用,如同心与分治原则、造势原则、伐谋与领导原则、权变与奇兵原则等。
首先,企业在竞争活动中应建立一个共同的团体目标,因为只有在同心的基础上才可以达到分治的目的。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就是要求企业各部门的负责人应具备适当的权力,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动来迅速调整其战略战术,提高适应力与机动性。
其次,企业在竞争活动中必须懂得如何依靠有利的形势与时机来争取胜利。“善战者,求之于势”,企业的领导者对市场环境的变动必须时时留意,本身自然应该具备具有鉴定形式作何种方向变动的能力。从主动的观点来看,企业应有能力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例如良好的中间商与供应商的关系,对敌手展开攻击时,就会发生“势”的力量。[6]
第三,《孙子兵法》把“上兵伐谋”列为上上策,显然是欲避免与敌手直接交战而造成资源的消耗,而设法用不消耗资源的谋略来战胜敌手,例如预估对方的战略,而拟定对策应付等等,这是一种十分高明的商战谋略。同时,它还强调“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即身为企业的领导者应具备沉着冷静的性格与严格公正的管理。重视组织领导者的修养与风度可说是“中国式竞争模式”的特点,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第四,《孙子兵法》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就要求企业在作竞争活动时应具有高度的机动性,而非固定于某一战略或战术。竞争环境与对手的战略有所改变,企业也应作相应的变动,正是以变应变。而当企业与对手竞争所采用的手段彼此相同时,如果企业能出奇制胜,使用不为人所预料到的手段,例如与众不同的产品设计,保证方式、信贷办法、推广手法等,就很容易使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2、走出军事管理的误区
尽管军事战略与企业战略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对企业管理的发展有许多借鉴作用,但在把军事战略用于企业管理中时,也应区分他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警惕其中的陷阱,避免陷入军事管理的误区。
首先,兵法管理推崇“术”与权谋文化,兵法权谋中有很多“术”的东西,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术”的盛行,也使企业经营管理充满了随意性,投机盛行,缺乏整体和长远的战略管理能力。
其次,兵法管理强调“猴性管理”[7]中国的兵法与水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水是流动的,无形的。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包含着几重意思,一个是不局限于规则,另外一个就是讲究实用,非常灵活。国内企业借用兵法管理,使企业管理也具有这个特点,形成一种猴性管理。但兵法权谋中“水”的特性很容易使企业陷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对于规则的蔑视,最后,“兵无常势”发展到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而所谓“手段”,结合现实功利主义,很容易衍变为“诡道”。最后,形成崇尚智巧,蔑视规则,不讲道德的习气。第三,军事管理崇拜威权。无论用兵也好,从政也好,最后都逃不出一个权字。在企业中,很多企业家都有很浓厚的权力情结,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人没有从事政治军事活动,与直接掌握社会领域权力的机会擦肩而过。于是,便在企业内大搞兵法权谋,过一把政治军事领袖的瘾。这些企业家做企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为社会创造价值,还有一个很隐秘的情怀,就是可以当这个企业的国王,做企业的惟一主宰,企业不过是他们满足权力欲望,做领袖人物意淫的“淫具”而已。
第五,把商战等同于战争。军事战争具有非常强烈的排他性,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纵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核心也在于一个“屈”字,就是使人屈服。战国争雄也好,三国演义也好,最后都是要消灭敌手,要“大一统”。商战则不同,商业活动是创造性的,是非零和博弈,可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很多时候,对手是可以共存的,甚至是必须共存的。前几年,微软就差点被分拆,因为它强大到差点“一统天下”。
总之,军事战略是人类竞争智慧的结晶,是竞争艺术的总结。在竞争日益扩大化和复杂化的时代。有许多军事领域的战略在商场竞争中屡建奇功,正所谓“商场如战场”“商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就是对其最好的描述。但是,并不是所有军事战略都能在企业领域取得成功,一些在军事斗争中屡试不爽的谋略也会在企业竞争中遭遇失败,比如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敌人,倘若将其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就不符合管理的规律,必然遭至失败。所以,军事战略用于企业领域还必须符合企业管理的规律,与企业管理的自身特点相符合。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警惕兵法管理的陷阱,不可生搬硬套。只有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灵活变通,与企业融为一体,才能使企业有更强的竞争力,更适应世界这个大市场,长久的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11)
[2]沈杰.万彤.《孙子的智战人生——孙子兵法的谋略艺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12)
[3]金占明.《战略管理——超竞争环境下的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 《质疑企业兵法管理》 [J].《经理人》杂志.2004,(7)
[5]沈杰.万彤.《孙子的智战人生——孙子兵法的谋略艺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12)
[6]程振清.《“孙子兵法”与商战》[J].《甘肃社会科学199706》
[7]《兵法管理8大陷阱》[J].《经理人》杂志.2004,(7)
第四篇: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之异同
----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之异同
答: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共同点实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相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二者均是外部审计。从我国情况看两者存在以下区别:
1.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政府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民间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依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进行的审计。
2.两者的审计标准不同。政府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据《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等进行的审计。民间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依据《注册会计师法》和执业准则进行的审计。
3.两者的经费来源不同。政府审计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民间审计的审计收入来源于审计客户,由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客户协商确定。
4.两者的取证权限不同。政府审计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注册会计师在获取证据时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配合和协助,对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没有强制力。
5.两者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政府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做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给予处理、处罚。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需要调整和披露的事项只能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和披露,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和披露,注册会计师视其重要性水平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
试述审计证据、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审计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是一个数量门槛或金额临界点。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为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小,就要求执行越充分的审计程序,从而获取越多的审计证据;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大,则可执行有限的审计程序,从而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反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越低,这样才能保证终极审计风险在一定水平内。反之,评估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节约审计成本。
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则为反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因为搜集的证据越多,越容易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因而越容易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审计风险也就越小。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也为反向关系,即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终极审计风险就越小。
第五篇:清代工艺美术与罗可可工艺美术之=====================================异同
清代工艺美术与罗可可工艺美术之异同
摘要:一个时代的艺术,就是当时社会精神文化的一种折射。中国清代与西方罗可可风格盛行时代在年代时期上非常接近,在装饰艺术的审美情趣与风格上也具有许多的相似性。
关键词:风格特征 技术 宫廷艺术
康乾盛世为清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清代宫廷风格的装饰艺术在这一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西方的洛可可风格装饰艺术也在18世纪的西方宫廷盛行一时,并表现出与中国清宫美术风格诸多的相似性。
一.整体观之
清代的装饰艺术在内容上主要延续了元明以来的吉祥寓意题材。在形式上,则将马背民族的独特=曲线和不均衡、不对称,甚至带有反秩序、反常规倾向的装饰构成,给人以强烈而充满动感的视觉=。在科学上,其制作水平远远超过前代,使技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同样的,罗可可时期在工艺技巧上的突破和制作技艺上的精湛,也将工艺美术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三.宫廷艺术
清代的宫廷艺术是京城绘画、工艺的主要成就。宫廷绘画的主要任务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因此,在题材、风格上多为歌功颂德类,描绘歌舞升平的“盛世”,矫揉造作,具有匠气和雕琢气。在趣味上迎合帝王、贵族的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是纯粹的宫廷艺术,也表现出宫廷艺术的共有特征,注重装饰性的表现,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由于宫廷性质的局限,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最终走向了追求纯粹装饰的极端,忽略了实用功能的要素,从而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奢靡和单纯追求玩味的倾向。
纵观两者当时众多宫廷画家的作品,无疑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共同的审美特征,渗透着帝王贵族的享乐生活情趣,所展现的风格多为华丽、优雅,描绘手法细致、工整。
虽然两者都显出了共有的艺术风格:华丽、细腻、工整,但由于东西文化的固有差异,两者在选用题材上也相差很远。罗可可艺术在描绘享乐生活时主要选用的贵族男女如痴如醉的爱情题材,这些在清宫廷美术中是很少见的。清代的宫廷美术多为反映皇帝南巡、狩猎的场景,以及所谓“太平盛世”的作品。但有不少正统派的山水花鸟,也有少量仕女。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与礼数是不允许宫廷美术出现“裸女”以及歌唱“男女爱情”这类题材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