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5 09:2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设计概论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设计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篇:设计概论名词解释

设计师的社会意识:设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性工作,设计师是为社会为大众所从事设计的,因此设计师的设计职业,其本质内涵就决定了设计师所具备的社会意识和责任,这种社会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协作意识。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非物质设计有许多不同的层面,既有软件、程序设计的层面;又有功能、价值的层面;还有方法、服务的层面及窨、感觉、思想和哲学等诸多层面。信息设计:是设计学科中最新出现的一个专业领域,最初主要是所谓的界面设计。信息设计,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和形式表示、传送、集合、处理信息,或提供某一产品或工具为人使用或了解、获得信息。

明式家具:主要是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精于选才、制作精致、风格简洁、大方的优质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形成独特而被称为明式家具。

生态设计:又称为绿色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勃兴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是在生态技术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并不注重美学表现和设计语言持独特,而以使用再生材料、减少材料消耗为目的,将设计介入产品构想、设计、制造、使用及废物利用的全过程。

能主之人:这种在施工建设中统领全局的设计师在明计成《园冶》中被称作“能主之人”。他能以设计统领全局,规划筹度,经营安排的本领在施工完毕,在建筑上留下其名。“梓人”即设计师。

设计哲学:是关于设计领域根本观点的学说体系,是设计普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虚拟设计:在信息空间中,艺术设计成为一种虚拟方式,或者说艺术设计是以数字化的虚拟为中介,创造和构思艺术形象、设计艺术作品的,艺术以虚拟方式产生和存在。

波普艺术设计:产生于50年代中期,一群青年艺术家有感于大众文化的兴趣,而以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设计表现主题,以夸张、变形、组合等诸多手法从事设计,形成特有的设计流派和风格,产品充满了戏剧性、浪漫性的效果,令人啼笑皆非的波普形象,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和视觉冲击。

设计师的社会意识:设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性工作,设计师是为社会为大众所从事设计的,因此设计师的设计职业,其本质内涵就决定了设计师所具备的社会意识和责任,这种社会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协作意识。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第二篇:设计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部分——修订版(2014-2016谢其龙)

团队设计(不记得是不是考了):是当今设计界比较流行的一种集体工作方式。团队设计是指围绕解决某一项问题而建立起一个包括众多成员的工作团队,要求成员相互激发、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讲究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人机工程学(2015.1考):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跨越不同科学领域,应用多种学科原理、方法和数据的一门边缘学科。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创始人是格罗皮乌斯。其间经历了短短14年时间,三次迁校,由此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首先,它作为现代教育的摇篮,对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次,他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与设计师将现代设计推向了高潮。再次,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现代设计精神,它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新名词。

(三个时期:魏玛、德索、柏林 历史地位:倡导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精神,创立了工业化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发展了现代设计的新风格,为工业设计指示了正确的方向,对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包豪斯是工业设计史、现代建筑史、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标志,是现代设计的摇篮。设计理念:一是坚持艺术与新技术的统一;二是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三是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乌尔姆:1953年,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成立。该学院以理性主义设计、技术美学思想为核心,大力倡导系统设计原则,培养出新一代设计师。乌尔姆设计学院将工业设计完全建立与科学

技术的基础之上,在设计观念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折,是现代设计理性、科学研究的开端,引发了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对设计理论化风格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德意志制造同盟(2016.1考):1907年在穆特修斯、贝伦斯和凡·德·维尔德的发起组织下,联合一群关心现代设计的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企业家们,成立了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意志制造同盟。该同盟的目的是要在各界推广工业设计的思想,推动了“工业产品的优质化”。同盟明确提出了肯定机械生产,主张功能主义的宗旨,并通过同盟年鉴刊登工业设计的理论文章,推广著名设计师贝伦斯、格罗皮乌斯等的设计作品,介绍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装配工厂流水线,为德国工业设计发展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

孟菲斯:1980年与1981年之交,意大利反现代主义设计运动领袖索特萨斯,在米兰组建了自己的设计集团孟菲斯,在它存在的短短的时间里,它成为国际上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典范。孟菲斯设计运动将意大利固有的设计传统与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它的产生轰动世界,成为后现代设计中的璀璨明星。

视觉传达设计:是将要所表达的信息语言通过视觉形象借助媒介来表现,并传递给行为个人的视觉感知设计。

CI设计:将企业经营理念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传达给企业内部与大众,并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或价值观,从而达到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促销产品的设计系统。

书籍装帧设计:以一本或数册书为对象,对其进行美的视觉上的设计。它需要从书籍的内在精神出发,通过从内容到外观的整体系列设计,把作者的思想和设计师的表现形式融为一体,生动而形象地呈现给广大读者。

产品设计:是指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制造出符合人类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

设计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物质生产和器物文化中有美学问题的应用美学学科。设计美学就是把美学原理广泛运用到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种应用美学,它在技术美学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探究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旨在为设计活动提供相关美学的理论支持。设计美学有着自己的特殊的内涵,它是技术美、功能美、形式美、艺术美等范畴的有机融合。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心理的问题、现象与方法,是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在设计中的运用。设计心理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设计师通过设计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波普设计: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群青年艺术家有感于大众文化的兴趣,而以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设计表现的主题,以夸张、变形、组合等诸多手法从事设计。

广告设计:是一种将信息向大众传播的方式,利用视觉符号进行广告信息传达的设计。

标志设计:以精炼的形象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表达一定的涵义,传达特定的信息。相对文字符号,标志表现为一种图形符号,具有更直观、更直接的信息传达作用。

字体设计:指对文字形体按照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精心安排,包括字形提炼、编排酝酿、情调确立、构图想象和表现形式的选择等一系列形象思维创造的过程。

工业设计:即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它是在现代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方法。

产品设计:是指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制造出符合人类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

展示设计: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目的,而进行展示空间环境道具照明、特定展品、展品、陈列方式及各种休息媒体等综合设计,以便创造出一个与观众沟通的活动场所和空间。

包装设计:是商业艺术设计,它以市场营销为目的,综合社会、经济、艺术、技术、心理诸要素,最终的设计应能达到商品信息传达与视觉审美传达之间的完美融合。(包括容器造型、包装结构、包装装潢设计)

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是相对于物质设计而言的;非物质设计有许多不同的层面,既有软件、程序设计的层面;又有功能、价值的层面;还有方法、服务的层面及空间、感觉、思想和哲学等的诸多层面。

室内设计:即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具体地说,是根据对象空间的实际情形与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使用者生理与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空间设计、装修设计、陈设设计、物理环境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指为了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所制订的城市建设综合性计划。

建筑设计:指对建筑物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 的设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艺术设计两个方面。

设计管理:设计管理是对设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设计借鉴和

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设计本身进行管理。即设计管理是在设计范畴中实施的管理。管理是为了对设计活动本身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设计组织的管理,设计程序的管理,设计工程的管理。

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是人类环保意识给设计提出的新课题。在生产活动中把环保利益放在首位,改变了原来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做法。在设计生产中必须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不造成污染的“绿色材料”。绿色材料要满足“整体、和谐、循环、再生”的生态原理。它是人类生存环境和有限的生存资源密切相关的设计理念,是未来每一个设计师需要深刻考虑的。

市场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产品定价、分销、促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经营销售活动,同时,它又是一种观念形态,一种把市场看作为消费者服务的理论。

工艺美术运动:是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期的一场设计运动,由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旨在试图通过完全否定技术和机器生产,来恢复艺术和手工艺之间的联系,以解决当时艺术设计中存在的技术和艺术之间的矛盾,并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建立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但反对工业化,否定机械与大批量生产,过于强调装饰,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

第三篇:设计概论名词解释

答案

1.长信宫灯,出土于西汉,通高48cm。宫灯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六部分分别铸造组合而成,可自由拼拆,便于清除烟灰和擦洗。灯的形象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宫女头上梳髻,戴头巾,身穿长衣,衣袖宽大。宫女左手持灯盘,右臂上举,袖口下垂成灯罩。灯盘可以转动,灯盘上的两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宫女身体中空,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灯的各部分还可以拆卸,有利于清洁。此灯上面刻有“长信尚浴”等铭文共65字,所以被命名为“长信宫灯”。长信宫灯将灯的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个造型自然优美、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

2.《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考工记》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工艺和检验

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3波普文化.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华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波普艺术出现于20 世纪50 年代,又称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新达达主义。代表着流行于大众化的品位。它的鼎盛时期是20 世纪60 年代,主要活动中心在英国和美国,代表着60 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波普艺术的手法是利用现成的工业和商业产品,把它们加以改造、加工、然后重新组合和拼贴,赋予一定的社会思想意义,由此构成一件新的艺术作品。此外,波普艺术还很强调灵活性和可消费性,即产品的寿命应是比较短暂的,以适应多变的社会、文化条件。

4.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收者。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必须具备部分相同的信息知识背景,即是说:信息传达所用的符号至少有一部分既存在于发送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也存在于接收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只有这样,传达才能实现,否则,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就必须有一个翻译或解说者作为中间人来沟通。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

功能是传达信息,有别于直接使用功能为主的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它是凭借视觉符号进行传达,不同于靠语言进行的抽象概念的传达。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设计者将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形式的过程,而对接收者来说,则是个相反的过程。

5.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包豪斯的奠基人是沃尔特.格罗佩斯,他于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他是第一任校长。第二任沃尔特.格洛佩斯于1928年辞职并任命汉斯.迈耶为第二任校长。第三任校长是米斯.凡德洛 于1930年8月接任。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1.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2.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3.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解4.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5.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6.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6.设计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答:1)设计总是受着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

2)设计是在工业革命后开花结果的,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

导致了20世纪初各种设计思潮的产生,同时为设计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

3)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给设计造成重大影响,塑料是对20世纪的设计影响最大的材料,新材料的出现总是鼓励着设计师进行新的形式探索;

4)与再现过程有关的机器的相继诞生使视觉传达的领域不断扩大。历史上最早看到的是印刷术。视觉的表现手法极大丰富,同时大大地扩大了和深化了视觉传达领域;

5)新兴的信息技术引起设计生产及设计模式划时代的变革。技术的高度发达,传统的设计观念已从有形的物质领域扩展到了无法触摸的程序领域。

7.明代家具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种类繁多,用材考究,设计巧妙、制作精美,形成别具一格的设计特色,被称作“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

1、注重结构美;2、注重材质美;3、注重造型美;4、注重装饰美.明式家具不止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在世界家具设计史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

8.水晶宫博览会

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由于博览会是在“水晶宫”展览馆中举行的,故称之为“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水晶宫”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是指向未来的一个标志,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属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并采用了重

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与19世纪其他的工程杰作一样,它在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水晶宫”中展出的内容却与其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国选送的展品大多数是机制产品,其中不少是为参展而特制的。展品中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式样,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为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漠视任何基本的设计原则,其滥用装饰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为市场生产的商品。这次博览会在工业设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一方面较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从反面刺激了设计的改革。举办这次博览会的目的既是为了炫耀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伟大成就,也是试图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以制止对于旧有风格无节制的模仿。

9.设计师的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

设计师首先需要掌握艺术与设计的知识技能,这是所有设计时必要的首要条件,包括造型基础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及与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造型基础技能包括手工造型、摄影摄像造型和电脑造型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与环境设计技能;艺术与设计理论包括美术史论、设计史论和设计方法论。

设计色彩的基本技法包括:混色法、序列法、对比法、调和法、色调组织法,用色彩塑造、表现和装饰形象法,选择与组织色彩实现一定的功能的方法等。

构成造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这“三大构成”以及光构成、动构成和综合构成。

制图技能包括机械制图与效果图的绘制。

材料的表面处理则直接影响设计作品的外观肌理与质感效果,是设计师理应掌握的“面子”技能。

设计师应掌握的艺术与设计理论知识,主要有艺术史论、设计史论和设计方法论等。设计方法论是挖掘创造智慧,展示设计无限可能性的主要方法。价值工程学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设计分析方法,是设计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主要盛行于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大量采用曲线型的贝壳纹样,雅致、精细、轻盈、活泼,结构巧妙,给人一种意趣盎然的感受。洛可可最初是在室内的装饰设计中出现,后来扩展到了雕刻和绘画领域,在法国,它雄踞了整个建筑和家具领域。洛可可轻盈、精美的风格十分适合居住面积不大的现代公寓,因此,最漂亮的洛可可建筑都出现在私人公馆中,大量使用曲线形的花草、贝壳、漩涡纹样。此外,洛可可艺术的特殊贡献是引发了意大利舞台设计的变革。

工艺方面,设计家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把动植物某些生长的规律和外在形态的某些特点作为装饰的因素加以发展,并应用到一切小工艺品中。室内装饰器物的设计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洛可可风格。

第四篇: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名词解释

1、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城市或都市圈范围内以轨道结构进行导向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

2、正线:

正线是指供载客列车运行的线路,贯穿所有车站和区间。正线是独立运行的线路,一般按双线设计,采用右侧行车制。大多数线路为全封闭,与其他交通线路相交处,一般采用立体交叉。

3、折返线:

全线客流分布不均匀时,可组织区段运行,即在尽端站与中间站或中间站与中间站之间进行列车折返调头,在这些地方需要为列车设置折返线。

4、渡线:

渡线(crossover),又称作横渡线、过渡线、转辙段,是指在上下行正线之间(或其他平行线路之间)设置的连接线,通过一组联动道岔达到转线的目的。渡线有单渡线和交叉渡线之分。

5、联络线:

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要使同种制式线路可以实现列车过轨运行,这种过渡一般需要通过线与线之间的联络线来实现。

6、限界: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是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运行所必需的空间。

7、车辆限界:

车辆限界是指车辆最外轮廓的限界尺寸。就是车辆横断面的最大极限。具体来说,当车辆停留在平直铁道上,车体的纵向中心线和线路的纵向中心线重合时,其任何部分不得超出规定的极限轮廓线。

8、建筑限界:

建筑限界是在行车隧道和高架桥等结构物的最小横断面的有效内轮廓线基础上,再考虑其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等因素,为满足固定设备和管线安装的需要而必须的限界。

建筑限界中包含隧道建筑限界、高架桥限界、车站建筑界限。

9、设备限界:

设备限界是指线路上各种设备不得侵入的轮廓线。设备限界是为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等移动设备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所需要的限界。设备限界要在车辆限界的基础上,考虑轨道出现状态不良而引起的车辆偏移和倾斜;此外,还要考虑适当的安全预留量。

10、联锁:

是指在有调车作业的轨道交通车站(或车辆基地等部门),为保证行车安全,而将车站的所有信号机、轨道电路及道岔等相对独立的信号设备构成一种相互制约、互为控制的连带环扣关系,即联锁关系。

11、闭塞:

所谓区间,是指两个车站(或线路所)之间的轨道线路。相邻两站之间的区间称为站间区间。为了确保列车在区间内的运行安全,列车由车站向区间发车时,必须确认区间内没有列车,并需遵循一定的规律组织行车,以免发生列车正面冲突或追尾等事故。这种按照一定规律组织列车在区间内运行的方法,叫做行车闭塞法,简称闭塞。

12、进路:

是列车或调车车列在站内运行时所经由的路径,所有进路都有起点和终点。终点通常是下一个信号机、终点站、调车场或车厂。

13、动力制动:

所谓动力制动,是把电动车中的牵引电机在制动时使之成为发电机,把车辆运行的动能变为电能。

14、再生制动:

如果把这部分因制动而发出的电能送回到接触网,则称为再生制动。

15、地下迷流:

流经牵引轨的牵引电流泄漏到隧道或道床等结构钢上的电流就是杂散电流,也称作迷流。

16、轨道交通线路负荷强度:

路网线路上的客运量要与其运能相适应,这往往以路网上的线路客流负荷强度来衡量,它是反映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线路负荷强度是路网

上每公里线路每日平均承担的客运量,其表示式为:

RqL

Q:线路负荷强度,万人次/日·km;R:轨道的全日客运量,万人次/日;L:轨道的线路总长度。

17、高峰小时最大断面量:

是指高峰小时最大客流断面的客流,是行车组织和车站设备容量确定的一项基础资料。

18、列车交路运行计划:

列车固定运行的回路即为列车交路。列车交路计划会定了列车的运行区段、折返车站以及按照不同交路运行的列车对数。列车交路可分为长交路、短交路、混合交路三种类型。

19、车辆基地:

20、轨道电路:

轨道电路是利用一段铁路线路的钢轨为导体构成的电路,用于自动、连续检测这段线路是否被机车车辆占用,也用于控制信号装置或转辙装置,以保证行车安全的设备。

21、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是利用坐标原理表示列车运行状况的一种图解方式。

第五篇: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4.决策权力,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13.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基本掌握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14.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政策方案是粗线条的设计。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15.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6.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17.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重点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18.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19.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20.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21.顺序决策思维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这种思维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22.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23.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24.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命名。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25.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26.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27.“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使用的。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28.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和彼德G.W.基恩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29.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

30.扁平式组织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扁平的学习型组织因其有利于信息传输的优点而成为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31.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32.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33.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34.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35.公共利益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36.公共责任意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意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2、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3、基本政策:是用以指导方面政策的主导性政策。构成基本政策的主要因素。(1)在层次上,制定和发布政策机关的规格或级别(2)在范围上,政策的适用面是否广泛。(3)在时间长度上,政策是否具有相当的稳定性。(4)在权威性上,政策是否构成相关政策的依据。

4、方面政策:方面政策亦称为部门政策或具体政策,主要指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

5、社会政治法权主体:是指那些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了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并且法律对他们的合法参与提供保护,但由于地位的限制,他们自己并不拥有合法的权力去做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的社会行为主体。

6、社会非法权主体:是指那些其宗旨不在于参与制定公共政策,却有能力在需要的时候直接和强有力地影响公共政策的社会行为主体。

7、国家公共法权主体:是指居于法律规定的法权地位、获得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机关和职位(个人)。通常,他们被称之为官方的决策者。

8、系统议程:又称为公众议程,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系统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同时又与现存政府的法定职权内的事务直接相关的一切问题。

9、政府议程:又称为正式议程,是指那些引起了政府官员的深切关注并在政府议程过程中被提起的政策问题。政府议程包括界定问题议程、规划议程、议价议程和循环议程。

10、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把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11、政策决定是指经由完整的法定程序,由法定的公共权力主体用自然语言表述出来并昭示公众的、关于某一特定政策问题的具有社会公共权威性的规定。

12、政策执行环境:是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之外的诸多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总和。

13、政策的合法性:主要指既定政策的两种属性:即是否符合法律;是否符合传统。

14、政策可行性:是指既定的政策具备执行所需要的基本的客观条件,经过政策执行者的主观认同和努力,可以属性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即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15、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多余的、不必要或无效的政策的过程。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具有双重的地位。

16、政策议程:称之为政策日程,通常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被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

17、政策问题:是指由于客观情势发生了变化,特定的主体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并由于自觉价值标准、经济利益、自我意识等受到伤害而发生困惑、不满、愤怒等,于是向政府提起有关政府公共政策的既定诉求。

18、政策诉求:是指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非官方的社会行为主体或者公共权力主体,就上述某一面临的问题向政府提出来的、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的要求。

19、政策分析:是指政府面对复杂的政策诉求和复杂的价值标准,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起以政策问题专家为主体的政策分析者的组织,而政策分析者会根据一定的理念、应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预测研究、可行性研究,并以此作为政策选择和决定的选择基础。

20、政策选择:是指在政策分析者所提出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基础上,政策决定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偏好、人生态度、谋略思想判断客观情势、权衡利弊、确定价值,择优选择自认为最佳的政策方案。

21、政策决定:是指政策决定者最终作出的、用以“确立公共政策行动的法律地位、指导公共政策的活动方向、确定公共政策的活动内容的决定”。

22、政策宣示:是指在政策决定最终作出之后,通过一定的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式。

23、政策规划:指的是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而提出~系列可接受的方案或计划,并进而制定出政策的过程。

24、政策可行性:是指,既定的政策具备执行所需要的基本的客观条件,经过政策执行者的主观认同和努力,可以属性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即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下载设计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设计概论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设计概论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 答:工业设计是一个外来名词,由英语Industrial Design直译而来。在我国曾被称为工业美术设计、A:工业设计: 产品造型设计、产品设计等。近年统一称为“工业设计”。......

    毛泽东思想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是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

    企业管理概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企业: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得利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2、第三方物流商: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专门从事物......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

    1.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3.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对极其广......

    企业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企业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文化:一系列习俗、规范和准则的综合。文化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人及社会发展的作用。 企业文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企业管理概论_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企业: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得利润,实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2、第三方物流商: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析和评价的一种综合方法......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角色集:中,角色不是孤在社会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都不可能仅仅承。任何一个人担某一种社会......

    社区概论名词解释

    社区概论名词解释2010.10.08 1.社会学: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