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企业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文化:一系列习俗、规范和准则的综合。文化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人及社会发展的作用。
企业文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
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狭义)
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或文化观念。
企业哲学:企业进行各种活动、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总体观点和综合方法,是企业一切行
为的根本指导思想。
企业精神:一个企业中大多数乃至全体职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状态、意志状态、思
想境界和理想追求。
企业家精神:企业精神的人格化,是企业家在长期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品
格、作风、文化修养等个人素质的结晶。
企业价值文化: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基本目标。
企业伦理:一个企业中大多数乃至全体职工认同并在实际处理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善恶标
准、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特别是用以调整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一般员工
与管理者,以及企业与社会等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审美意识教育:企业培养员工先进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绪,提高员工感受、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且使这种能力日臻完善的一种教育活动。
企业思维:企业大多数乃至全体职工认可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或思路。
企业思维的风格:一个企业进行辩证思维的风度和品德。
企业制度文化: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即是一种来自员工
自身以外的、具有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
企业领导体制:企业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主要是领导制度。
企业组织机构: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筹划建立的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企业管理文化:企业为了球的最大利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指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
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
企业物质文化:由企业中的人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构成的器物文化,表现为在企业生
产、管理、销售、生活、娱乐诸方面的环境、设施等物质要素。
企业生态文化: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企业所必须具有的价值理念和以此为指导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的总和。(广义)
企业所具有的生态化价值理念等。
企业形象: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的认知和判断,并由此而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公众态度。
企业的理念识别:企业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阐述 和表达,让内部员工和外部社会公众感觉
并认识其思想意识的一种方式。
企业行为识别:在企业理念识别的基础上,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和统一。
企业视觉识别:企业形象的静态表现,是一种具体化、视觉化的企业形象表达方式。
家族企业:1.家族的持股比例大于临界持股比例;2.家族成员或具有二等亲以内的亲属担任
董事长或总经理;3.家族成员或具有三等亲以内的亲属担任公司董事席位超过公司
全部董事席位一半以上。
跨文化:当两种或更多的文化交遇时,相交文化间即会呈现一种独特地文化现象和状态。
跨文化管理:研究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相异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理论。
第二篇:企业文化名词解释
企业文化名词解释
1、文化: 就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行为方式,以及人类世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P33
2、企业文化: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P35
3、企业文化模式:指一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质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它反映一类企业的整体文化面貌和一般精神状态。P44
4、企业价值观: 指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人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68
5、企业精神:指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发展而于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经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并为整个员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P76
6、企业伦理道德:是用以调整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P82
7、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物质形态、经营管理行为和精神面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或者说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认识和评价。P88
8、企业文化积累:是指企业文化特质的保存以及企业文化新特质不断增长的发展过程。P100
9、企业文化传播:是指企业文化特质从一个群体或个体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过程。P102
10、企业文化冲突:是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质的文化在相互接触、交流时所产生的撞击、对抗和竞争。P105
11、企业文化变革是指由企业文化特质改变所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性的变化。它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P115
12、企业文化整合:企业内部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P112
13、同构易播规律是指相同或相近企业结构的企业文化共同体,企业文化在其间的传播速度陕,影响大,易于奏效。不论是整体同构或部分同构,这条规律均适用。
14、异构传播规律:是指一般说来相异甚或全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体,企业文化在其间的传播速度慢,影响小,不易奏效。
15、企业楷模:也称企业英雄,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和优秀业绩的劳动模范、先进骨干分子或英雄人物等。P191
16、企业家精神: 一般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建立在企业家阶层对企业整体的特征、价值、形象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的,反映着企业家在整个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观念、工作准则和他对事业的追求。P198
17、企业文化定格设计 :即在分析总结企业现有文化状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经营领域、企业领导者的个人修养和风范、员工素质及其需求特点、企业的优良传统及其成功经验、企业现有文化理念及其适应性、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所处地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用确切的文字语言,把肯定的企业价值观念表述出来,成为固定的理念体系。P217
18、企业文化礼仪:是指企业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所形成的交往行为模式、交往规范性礼节和固定的仪式。P220
19、企业家素质:是指企业家本来的品质、特征、知识素养及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能力的综合。
20、企业文化选择: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客观功能,它总是对同质文化中的历史成分和现实成分进行筛选,有选择的积累和储存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部分,摈弃不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部分。
20、企业文化氛围:是指笼罩在企业整体环境中,体现企业所推崇的特定传统、习惯及行为方式的格调。P222
21、企业文化保证体系:是指企业以保持和发展优良企业文化为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科学方法,坚持以人为中心,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P225
22、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简称CI,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三个方面的内容,旨在把企业及产品形象的个性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使其对企业及产品产生统一的认同感和价值观。P237
23、理念识别(即MI),是CI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是CI运作的原动力。企业更新、完善、明确、统一自己的理念,就是设计和实施企业理念识别系统。
24、行为识别(即BI),是以企业理念为核心,表现企业内部的组织、教育、管理、制度等行为,以及对社会的公益事业、赞助活动、公共关系等的动态识别形式。
25、视觉识别(即VI),是通过具体可见的视觉符号,经由组织化、系统化、统一化的识别设计,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各项信息,塑造企业独特的形象。
26、企业文化目标模式:是指以现有企业文化为基础所设计的一类企业的文化特质(要素)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27、7s管理框架:即麦肯锡7S框架,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人员(Staff)、技巧(Style)、作风(Style)、最高目标(Super ordinate poals)。
28、知识经济:与服务型经济具有同等意义,指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对应的后工业文明,它是以现代高科技(尤其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龙头的知识密集型经济。
29、企业行为文化:是通过全体员工的企业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30、企业行为:指企业员工和员工之间以及企业员工和相关的非企业员工之间“与企业工作相关”的一切交往行为。
31、企业物质文化:是以企业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
32、企业精神文化:就是广义的企业精神。
33、企业理念:是企业据以进行事实选择的基本观念。
34、企业规范与制度:是企业中带有某种强制型的制约员工行为的规则,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35、企业伦理:就是企业道德,表明企业的善恶标准和道德标准。
36、价值:作为关系范畴,指的是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的结构、需要和能力是否相符合、相统一的性质。
37、价值观:价值观念,指人们关于价值的一定的倾向、信念、主张和态度的系统。
38、以人为本:即“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手段”。
39、企业管理: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管理的目的无非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方式使企业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以整合成能够完成组织经济及社会目标的整体。
40、企业文化管理:就是提炼和贯彻优质的企业价值观,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使企业员工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41、企业文化氛围:就是企业文化气氛,就是企业员工在企业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所看到,所听到和所感受到的企业中一切行为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中体现出来的文化气氛。
42、企业经营:企业为了赢利而进行的一切活动。
43、企业文化经营:就是将企业文化贯穿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
44、产品文化经营:就是研究如何运用文化来经营产品,即如何使产品地开发和生产能够满足顾客的文化需要。
45、企业竞争:指参与竞争的各方企业,通过扩大自己在市场中力量对比的优势战胜对手的一种方式。
46、企业文化竞争:是参与竞争的各方企业通过扩大自己在市场中文化力量对比的优势战胜对手的一种方式。
47、创新文化:就是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企业不断突破已有的思维模式,以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打破静态均衡状态,引起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全新组合。
48、企业外部形象:就是企业在社会大众,尤其是顾客心中的综合性的品质印象。
49、企业扩张:就是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或连锁经营,实现跳跃式的发展。50、企业文化扩张:就是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扩张的手段,运用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扩张。
51、强势企业文化:指与其他企业文化相比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企业文化。
52、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指的是扩张企业文化的强势特征并不明显,扩张企业文化与被扩张企业文化之间具有互补特征。
53、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指的是扩张企业文化的强势特征比较明显,扩张企业与被扩张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
54、一体化企业文化扩张:指的是扩张企业文化的强势特征十分明显,扩张企业文化纯粹利用自己的企业文化进行扩张,通过自己的文化与其他企业(或个人)的资本联合,构建与自己的企业文化保持高度一致(一体化)的新兴企业
55、民族文化:就是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行为模式,以及民族群体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54、情景管理:反对严格死板地固守某种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反对将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看成是神圣不可动摇的教条,倡导根据具体场合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倡导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55、科学管理:将企业所有地管理活动都纳入以科学方式制定的制度与程序之中,从而使企业中所有的管理行为和经营行为都按照清晰地制度与程序进行实施。
56、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基本含义:指中国企业文化积极与其他民族地企业文化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真正成为国际企业文化的一员。提高含义:指中国企业文化超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地水平,成为国际上领先的企业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际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57、品牌:就是企业名称、标志、吉祥物、主导产品等外显要素和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内在要素的有机整合。
58、品牌文化定位:就是为了产品(或产品链)确定一个既能体现企业文化、产品特征,又能体现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的认知点。
59、广告:就是指把广告者支付一定的费用,采取非人员沟通的形式,通过种种媒体把企业信息和商品信息传递给社会大众和目标市场的一种运动。60、企业的凝聚力指的是企业和职工的相互吸引力,具体说是指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职工对企业的 向心力。
第三篇:设计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部分——修订版(2014-2016谢其龙)
团队设计(不记得是不是考了):是当今设计界比较流行的一种集体工作方式。团队设计是指围绕解决某一项问题而建立起一个包括众多成员的工作团队,要求成员相互激发、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讲究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人机工程学(2015.1考):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跨越不同科学领域,应用多种学科原理、方法和数据的一门边缘学科。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创始人是格罗皮乌斯。其间经历了短短14年时间,三次迁校,由此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首先,它作为现代教育的摇篮,对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次,他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与设计师将现代设计推向了高潮。再次,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现代设计精神,它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新名词。
(三个时期:魏玛、德索、柏林 历史地位:倡导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精神,创立了工业化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发展了现代设计的新风格,为工业设计指示了正确的方向,对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包豪斯是工业设计史、现代建筑史、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标志,是现代设计的摇篮。设计理念:一是坚持艺术与新技术的统一;二是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三是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乌尔姆:1953年,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成立。该学院以理性主义设计、技术美学思想为核心,大力倡导系统设计原则,培养出新一代设计师。乌尔姆设计学院将工业设计完全建立与科学
技术的基础之上,在设计观念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折,是现代设计理性、科学研究的开端,引发了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对设计理论化风格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德意志制造同盟(2016.1考):1907年在穆特修斯、贝伦斯和凡·德·维尔德的发起组织下,联合一群关心现代设计的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企业家们,成立了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意志制造同盟。该同盟的目的是要在各界推广工业设计的思想,推动了“工业产品的优质化”。同盟明确提出了肯定机械生产,主张功能主义的宗旨,并通过同盟年鉴刊登工业设计的理论文章,推广著名设计师贝伦斯、格罗皮乌斯等的设计作品,介绍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装配工厂流水线,为德国工业设计发展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
孟菲斯:1980年与1981年之交,意大利反现代主义设计运动领袖索特萨斯,在米兰组建了自己的设计集团孟菲斯,在它存在的短短的时间里,它成为国际上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典范。孟菲斯设计运动将意大利固有的设计传统与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它的产生轰动世界,成为后现代设计中的璀璨明星。
视觉传达设计:是将要所表达的信息语言通过视觉形象借助媒介来表现,并传递给行为个人的视觉感知设计。
CI设计:将企业经营理念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传达给企业内部与大众,并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或价值观,从而达到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促销产品的设计系统。
书籍装帧设计:以一本或数册书为对象,对其进行美的视觉上的设计。它需要从书籍的内在精神出发,通过从内容到外观的整体系列设计,把作者的思想和设计师的表现形式融为一体,生动而形象地呈现给广大读者。
产品设计:是指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制造出符合人类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
设计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物质生产和器物文化中有美学问题的应用美学学科。设计美学就是把美学原理广泛运用到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种应用美学,它在技术美学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探究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旨在为设计活动提供相关美学的理论支持。设计美学有着自己的特殊的内涵,它是技术美、功能美、形式美、艺术美等范畴的有机融合。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心理的问题、现象与方法,是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在设计中的运用。设计心理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设计师通过设计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波普设计: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群青年艺术家有感于大众文化的兴趣,而以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设计表现的主题,以夸张、变形、组合等诸多手法从事设计。
广告设计:是一种将信息向大众传播的方式,利用视觉符号进行广告信息传达的设计。
标志设计:以精炼的形象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表达一定的涵义,传达特定的信息。相对文字符号,标志表现为一种图形符号,具有更直观、更直接的信息传达作用。
字体设计:指对文字形体按照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精心安排,包括字形提炼、编排酝酿、情调确立、构图想象和表现形式的选择等一系列形象思维创造的过程。
工业设计:即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它是在现代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方法。
产品设计:是指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制造出符合人类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
展示设计: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目的,而进行展示空间环境道具照明、特定展品、展品、陈列方式及各种休息媒体等综合设计,以便创造出一个与观众沟通的活动场所和空间。
包装设计:是商业艺术设计,它以市场营销为目的,综合社会、经济、艺术、技术、心理诸要素,最终的设计应能达到商品信息传达与视觉审美传达之间的完美融合。(包括容器造型、包装结构、包装装潢设计)
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是相对于物质设计而言的;非物质设计有许多不同的层面,既有软件、程序设计的层面;又有功能、价值的层面;还有方法、服务的层面及空间、感觉、思想和哲学等的诸多层面。
室内设计:即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具体地说,是根据对象空间的实际情形与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使用者生理与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空间设计、装修设计、陈设设计、物理环境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指为了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所制订的城市建设综合性计划。
建筑设计:指对建筑物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 的设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艺术设计两个方面。
设计管理:设计管理是对设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设计借鉴和
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设计本身进行管理。即设计管理是在设计范畴中实施的管理。管理是为了对设计活动本身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设计组织的管理,设计程序的管理,设计工程的管理。
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是人类环保意识给设计提出的新课题。在生产活动中把环保利益放在首位,改变了原来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做法。在设计生产中必须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不造成污染的“绿色材料”。绿色材料要满足“整体、和谐、循环、再生”的生态原理。它是人类生存环境和有限的生存资源密切相关的设计理念,是未来每一个设计师需要深刻考虑的。
市场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产品定价、分销、促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经营销售活动,同时,它又是一种观念形态,一种把市场看作为消费者服务的理论。
工艺美术运动:是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期的一场设计运动,由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旨在试图通过完全否定技术和机器生产,来恢复艺术和手工艺之间的联系,以解决当时艺术设计中存在的技术和艺术之间的矛盾,并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建立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但反对工业化,否定机械与大批量生产,过于强调装饰,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
第四篇: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模版]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7、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8、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9、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10、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它是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群体,又称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11、组织管理: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赖于组织自身的管理。
12、社会地位:在这里,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就叫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个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社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各个纽结。
13、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14、社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15、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的根本制度和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人口、人的环境以及道德、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时尚等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叫做社会变迁。
16、社会现代化:是指一个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一般指社会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逐步脱离传统社会的发展过程。
17、社会保障:顾名思义就是社会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最基本的涵义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胜利的残疾、年老力衰、以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有的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些面向全体公民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物质资助。
18、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即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第五篇: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名词解释
1、技术标准
为产品或其加工及生产方法提供规则、准则或特性的、可以通用或反复使用的非强制性的文件
2、保障措施
指WTO成员方在进口激增并对其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
3、合格评定程序
用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相应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的技术程序。
4、国际服务贸易壁垒
一国政府对外国服务生产者(提供者)的服务提供或销售所设置的有障碍作用的政策措施。
5、服务
一方以提供活劳动(包括脑力和体力)的形式满足他方生产和生活需要,并获取报酬的活动。
6、知识产权(广义)
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作的成果,也就是《建立世界知识产权公约》中所划分的范围
7、知识产权(狭义)
狭义的知识产权,也称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著作权两大部分。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禁止不正当竞争权等,著作权包括作者权和传播权等。
8、普遍优惠制
是发达国家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优惠关税待遇。
9、掠夺性倾销
是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了在某一外国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以低于国内销售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该国市场抛售商品,以期挤跨竞争对手后再实行垄断高价,获取高额利润。
10国民待遇原则
对其他成员方的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提供的待遇,不低于本国同类产品、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享有的待遇。
11、TRIPs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涉及的知识产权共有以下八个方面: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商标、地理标记、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对未公开信息的保权和对许可合同中限制竞争行为的控制。
12、TBT
是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其主要内容是:那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某些特征的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以及旨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的认证、审批和测试程序所形成的不合理的贸易障碍。
13、GATs
是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以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方式即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对服务贸易作出了全面的定义。
14、MFN
最惠国待遇。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15、SPS
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是指缔约成员政府采取的防止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有害生物传入境内而采取的有关措施以及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或健康、维护生态平衡而采取的有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