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生互动作文评改见实效
师生互动作文评改见实效
在近几年轰轰烈烈的作文教学改革中,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习作指导案例,但关于习作评改的理论与实践,却所见寥寥。其实从重要性来说,习作评改不亚于习作指导,后者更有着激发学生深层次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作用。“作文评改”高耗低效,曾令许多语文教师视为畏途。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把以往那种“教师改学生看”的模式,改为“师生互动评改”模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为了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激发学生参与习作修改的兴趣,使评改真正收到实效,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互动性批语激励学生
“只有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激励,才能让所有的人主动发展”。每次评改作文,我都尽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一番辛苦之后尝到一份喜悦。面对一篇措词不当,语句比较杂乱的文章,如果只是简单评个低分,再加上一句“通篇语句不通顺”,你想,这个学生以后还愿意写作文吗?我采取的办法是寻找他写得比较通顺的句子,稍加润色后,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写上眉批:这一句写得通顺,好!至于写得较好的作文,我更毫不吝啬地批上“这几句真妙”、“外貌描写惟妙惟肖”、“动词准确形象”“令人拍案叫绝”等赞语,这些批语成为学生争取更大进步的动力。我还鼓励学生自写、互写批语,或者在老师的批语旁写下自己的感想。有些学生就写“××,你写得真好,我要向你学习!”“老师表扬我啦!真高兴!”“谢谢,我一定会更努力的!”“我自己也觉得这句写得好”。充满激励的互动性批语,使学生兴趣倍增,不再认为批语只是老师的事了。
二、找准“评改点”
于漪老师说:任何一篇习作都是一个复杂的语言文字结合体,讲评时涉及面太多,就会“讲不胜讲,评不厌评”。因此,在开学初,教师就要根据每个单元训练重点,初步设定“评改点”,避免无的放矢。习作中,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认为最难写的地方;完成后,通读学生习作,发现共同存在的毛病,确定“评改点”。选定有代表性的范文(一般是中等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进行集体评论,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共同修改。以此为例子,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评改点”的确定要有针对性,循序渐进,争取一练一得。如写《校园一角》,我发现部分学生没有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而是信马由缰,因此,本次习作评改点就是“描写的顺序”;又如写《我的家人》,评改点就定为“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出自己真实的家人”。
三、掌握改文的“秘密武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传授给学生的第一个“秘密武器”是修改符号。从三年级开始,我就由浅入深地教学生使用修改符号。如删除号、恢复号、增补号、换位号、连接号等,并告诉他们,出版社的编辑叔叔阿姨就是用这些符号来改稿子的,如果你们会用修改符号,就可以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习作,就像个小编辑了。孩子们个个想当小编辑,于是就兴致勃勃地改起来了。让学生有“改”的欲望,激发兴趣,行动起来,这一步就完成了。第二个“秘密武器”是作文的一般规律。如标点符号的写法和使用,行文换行的格式,叙事、写景、状物的一般顺序,开头结尾的常用方法等等。
四、好习作是“读”出来的不是“看”,是“读”。是朗读,有感情读。叶圣陶也说过:“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学生虽然有了改的欲望,但改什么,怎样改,往往还是很迷惑的。怎样才能迅速发现毛病呢?每次作文写好后,我都给半节课时间读自己的习作。很多语病是经不起读的,有的学生读着读着自己就发现错误了,捂着嘴巴笑起来了。发现语病了,马上改正,边读边改,再读再改。读完自己的,还可以和好朋友交换来读,既能发现问题,帮助修改,又能学习同伴习作的妙处,可谓一举多得。我经常和学生一起作文,一起读文。有时,学生还能给老师的习作提提意见。在融洽、轻松的氛围中,大家手、脑、口并用,气氛热烈,乐不知倦。学生们思维活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也生动起来了。
五、创办《尖尖角》作文报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因此,我把作文报当作培养学生学生兴趣,提高习作水平的催化剂。早先,组织创办作文手抄报《尖尖角》。选择同学习作中的好词、妙句、佳构,署名发表在《尖尖角》上,并发稿费(学习用品)作为奖励。《尖尖角》每两周出一期,由学生组成出版小组独立创办。《尖尖角》现在已改为电子版,从组稿、选稿、改稿都由学生合作完成。学生精心采撷、设计出版的过程,也是兴趣激增的过程。兴趣化为动力,促使学生努力写出好习作、争当小作者。网络的便利,使《尖尖角》吸引了更多的家长、老师、同学的眼球,他们在欣赏习作的同时,也会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评论,有时还引发激烈的争论。在沟通与交流中,使习作又经历了一次深层次的批改。
以上一系列评改办法,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劳动,确立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的。老师不是越俎代疱的保姆,而是有一双慧眼的伯乐。会
沙里澄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老师的赞赏,激发学生自改的欲望,自改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更添信心,最终会改变学生的作文态度。当学生都说:“我喜欢写作文”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成功。
第二篇:公开承诺见实效
宣传部“四行动”公开承诺见实效
宣传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四行动”落实公开承诺事项见实效。一是庄严承诺,严格遵守。7月20日,宣传部支部和党员召开支部会议,会上党支部宣读了2010年宣传部党支部公开承诺书,党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宣读了2010年党员公开承诺书,支部会议上支部书记权国华对党员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天天铭记,时时遵守。公开承诺书不仅在部机关公示栏上粘贴,而且要求各位党员将承诺书放在办公室醒目的位置,时时提醒和警示自己遵守承诺。三是结合实际,初见成效。在工作中,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承诺内容贯穿其中,以承诺书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公开承诺活动开展至今,党员严格按照承诺内容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在工作作风、效能等方面都进一步提高。理论武装、外宣、文明、文化等工作都做出了一定成绩。四是持之以恒,永远牢记。宣传部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将承诺内容牢记在心,创先争优活动结束后也要严格遵守和执行承诺。
第三篇:二年级《师生互动写话评改方式的研究》阶段性总结(推荐)
二年级 《师生互动写话评改方式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课堂教学:限制了作文教学活动范围处于课堂这一特定的环境中,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欣赏与修改,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二、课题立项开展的主要工作。
1、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课题立项以后,我们积极筹划,成立课题组织机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填写小课题研究申请表,搜集有关课题实验的文献资料,并将学习资料分发给课题实验校教师,并且参与了学校对课题实验的教师的培训,努力做好课题实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2、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一是加强学习,理论铺垫。课题一开始,教研组长对我们实验教师加强理论培训,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相关精神,明确批改原则,明确批改的内容,明确习作批改的方法,明确具体实施建议,从理论层面上掌握一些常用的方法技能。先后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作文教学的理念。
二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针对现状,学生作文能力普遍不高的现状,力图通过此次作文批改课题实验,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只管做作文,教师只管批作文,做批分离的弊端。主要采取: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批自改和学生互批互改相结合的形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自批、互批地良好习惯,使学生能自觉地又心情愉快地参与到作文批改当中,使学生能真正地成为作文的主人,最终实现: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欣赏、评价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从而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1、通过强调多种不同方式的作文评改训练,学生初步养成自主评改的意识。
2、学生敢于朗读自己的习作,听同学的评价;并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会欣赏同学的习作,评价同学的习作了。
3、充分调动了学生写话兴趣。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不及时
2、常规教学的负担太重、压力太大。
3、缺乏专家指导。
五、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1、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不断完善作文评改的标准。
2、做好课题阶段性资料的收集整理,设计一节好的习作评改教学设计,为课题的结题做准备。
第四篇:师生互动,点评作文
师生互动,点评作文
高中作文批改可以师生互动,创新作文批改模式。
一、学生评价和教师点评互动的模式
(一)学生自我反思――自评
高中学生从哪几个方面修改自己的文章呢?
自评时看是否符合题意。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是“绿色生活”。在审题时要注意“生活”的基本义和象征义、比喻义。“生活”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绿色”不仅仅是指色彩,更深层的含义是指生命、生态以及表达人们希望的、美好的、和谐的、健康的、低碳的生活方式。从文体的角度,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自评时看文章立意上有没有亮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反映在高考作文中,作文的立意体现了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所以对于高考作文,考生千万不要往一个地方想,立意相同或者相似都会使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何永康教授说:“从思维方法来看,在立意上的出新乃至出奇制胜,就要求除线性的顺向思维向深远处发掘外,还要具有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立体思维等方式。从反面想一想,从事情的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多种层面思考一下,往往可以发现新的观点,新的思路。”
(二)同伴互相反思――互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同伴之间互相修改作文,鼓励学生从别人的作文中汲取优点,避免别人作文中出现的缺陷,一举两得。
互评时要有共同的评分标准。例如江苏省2010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在作文等级中一共化为六个类别,即一类卷:63-70分;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然后判断某类作文属于哪个等级。让评分有相对统一的标准,使学生对高考作文评分有感性的认识。又如在平时练习写议论文“学会接纳”时,让学生共同拟定基本批改标准。就是能够达到高考的基本等级分标准。1.开头段是否提出论点,占7分(总分70分);2.是否阐述为什么要“学会接纳”,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占14分;3.有没有联系实际生活,或者联系社会人生进行论述,占14分;4.是否在结尾阐述怎样学会接纳,占14分。如果符合这四条要求,那么文章基本上成功,可以得到49分。
互评时要建议同学们把对方优秀的习作当做“例子”。1978年3月,叶圣陶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提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同学之间把对方优秀的习作当做“例子”,能够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互评时要注意不同写作水平同学之间的差异、男生与女生写作的差异等。例如2014年我任教高二年级时,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写完作文后让同学之间交流,最后推荐一篇你认为最优秀的习作,后来我把这篇习作投给《宜兴日报》,很快就发表了,发表的文章可以说是同学之间互评的“结晶”。
(三)师生互相点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点评学生作文的作用举足轻重。首先,教师的点评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的优点,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人说:“一个情感冷漠的语文老师,绝对进不了学生的心灵。”特别是学生平时的练笔,语文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角度立意”,发展求异思维,不要写假话、大话、空话。把作文教学和做人结合起来。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表达思想的氛围,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大胆地表达思想。龚自珍在黑暗的时代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振聋发聩!苏轼在仕途顺利时一般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想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仕途失意时,又从佛教中得到安慰。其实中国古代许多诗人都在博大精深的思想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宿。在做诗歌鉴赏类题目时,我经常要求学生发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分析诗歌要知人论世,联系实际时要求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学生说出来是一种表达,写出来是一种能力!教师点评习作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思想,师生点评要有民主的氛围,教师和学生真正做到平等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的互相点评也有助于交流思想,学生与他人习作的对话是学生汲取他人思想营养的一种途径。如果说让学生口头表达思想是第一步的话,那么有意识让学生写出有个性有思想的作文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步。一开始,教师的命题作文要具有现实性。我校经常组织高中生集体收看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类栏目,那么学生在看后肯定有感想,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写自己的感想。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没有他人的指令或暗示,学生只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对于有个性的作文、有创见的想法,教师要大力表扬。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关注学生的心灵,提高写作主体的自我意识。作文最忌人云亦云,教师营造了表达思想的民主氛围,学生写起作文来,定会“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心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画在纸上”(冰心语)。
另外,教师的点评要注意学生的作文思维训练,教师要在作文评讲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学告诉我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那么怎样发掘学生作文中优良的思维品质呢?例如在细微处表扬学生习作中思维的深刻性。学生作文中深刻之处都是文章的精彩之处。只要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一段描写或议论,表现了学生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都要大加表扬。例如,有的学生作文的构思非常奇妙,有的学生的作文语言运用了“陌生化”的手法,有的学生的作文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受、看法、和思想见解,这些都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独立性的表现,没有好的思维品质的人很难写出好的作文。
【参考文献】
【1】何永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M】.人与路.2006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选,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8)
第五篇:师生互动的方式
课堂的师生互动的方式
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或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小到教儿童数手指,大到同学生一起参加社会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因此课堂教学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注重的是学生学习后的真实、独特的感受,而这种感受不仅仅来自于教材,它需要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人。需要其他相关的作品的介入来引起共鸣。课堂上,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应该形成积极的**、有效的互动,从而使课堂“鲜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展开充分的联想、进行换位思考、学会倾听、对话、不断探究、感悟,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平衡有序的行为互动是靠教师对课堂交流的控制和学生的呼应两种因素之间的磨合而形成并得以维持的。一方面,学生参与课堂交际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控制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的参与又会反过来影响课堂活动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课堂活动的认识和他们对课堂活动的呼应。虽然所有教师都努力想在课堂上关照每个学生,但是他们常常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与一些学生较多地交流,而忽略另外一些学生。如教师习惯性地从前往后看、总是提问名字好记的学生、提问成绩优秀学生比提问成绩一般学生多等,就会形成各种形式的教师行为区域,从而使互动面受到**,学生呼应强度降低,互动因此失去了平衡与和谐。使每个学生有均等的实践机会,从而有序有效地参与互动。既能使学生大面积地参与互动实践,又能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情感互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因此,我们应重视师生情感互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情感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双方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与内在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切身体验。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情感对教学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师生间的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可以说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认知互动。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在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认知是互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地认知有利于正确理解对方及其行为所表达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性反映。这一原则既坚持反映论的客观性原则,又承认主体在认识中的创造性过程,而且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桥梁”作用。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的一种心理活动。
依据上述理论,主体所认知的对象,与客体存在的真实对象之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一方面,由于认知对象处于不断表现和变化的过程之中,受认知能力的局限和制约,主体不可能全面深入到认知对象;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并不是简单而直接地模仿,其中包括一定的选择性和重构性,即人们所认知的对象,是按照自己观念所选择出来的、经过加工的部分。
“认知互动教学原则”核心是发展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探索接受知识边缘科学心理学的奥秘,强调有意义学习理论:通过“视读”和“心读”强调学习者消化阅读材料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的学习心向,学习者参与语言实践的参与意识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教师的角色,师生一起评教、评学,突出认知体系,判断与推理的认知能力,拓宽学习者的综合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