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服要搞好的四个结合 试题
正确
1.所谓单面论证就是只讲正面的道理,双面论证就是正反两方面的道理都讲到。以下关于单双面论证结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2.3.4.A 单双面论证是说服的方法之一B 单面论证是讲正面的道理C 单面论证比双面论证好D 如何运用单双面论证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正确
2.双面论证就是正反两方面的道理都要讲到。以下选项中,适用于使用双面理论的选项是:
1.2.3.4.A 双方观点一致时B 智商和文化层次比较低的人C 沟通之后要迅速决定D 智商和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人正确
3.单面论证和双面论证各有利弊。当双方观点一致时,适合使用单面论证沟通,会越谈越投机。该说法:
1.2.A 正确B 错误
正确
4.先效应就是先入为主的效应,即第一印象,第一感觉。后效应就是后发制人的效应。那么在辩论赛中,先讲比后讲好。该说法:
1.2.A 正确B 错误正确
5.暗示包括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不知不觉接受对方言语或者行为的影响。该说法:
1.2.A 正确B 错误
正确
6.理性沟通是指通过种种方法调动情感,达到影响对方的目的。该说法:
1.2.A 正确B 错误正确
7.暗示包括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他人暗示是指不知不觉接受对方言语或者行为的影响。该说法:
1.2.A 正确B 错误
正确
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暗示的是:1.2.3.A 企业的香烟广告说“劝君莫吸烟,就连我们的皇后牌香烟也不要吸”B 化妆品广告使用光鲜亮丽皮肤好的模特拍摄C 沟通过程中,直接告诉对方,我的方案如何如何好
9.写文章时,开始先入为主,表明自己的正面观点,并进行充分论证,然后罗列几条反面意见,并加以驳斥。这样就做到了:1.2.3.4.A 单双面论证结合B 先后效应结合C 暗示与明示结合D 理性与感性结合正确
10.()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但缺点是持续时间短。1.2.A 感性沟通B 理性沟通正确
11.所谓单面论证就是只讲正面的道理,双面论证就是正反两方面的道理都讲到。如果沟通之后要迅速做决定,则比较适用双面论证的沟通方式。该说法:1.2.A 正确B 错误
正确
12.感性沟通与理性沟通都应因人而异。以下选项中,容易接受感性沟通的是:1.2.3.A 文化素质高的知识分子B 年龄大的人C 文化素质低的人和年轻人
13.辩论赛时也可根据先后效应来选择出场顺序。如果每一名选手规定的演讲时间很短,那应选择:1.2.A 先发表演讲B 后发表演讲
正确
14.单面论证就是只讲正面的道理。以下选项中,适用于使用单面理论的选项是:1.2.3.4.A 双方观点产生分歧时B 智商和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人C 沟通之后过一段时间再做决定时D 智商和文化层次比较低的人
正确
15.感性沟通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论证分析,达到沟通的目的。该说法:1.2.A 正确B 错误
第二篇: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要实现四个结合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要实现四个结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成功靠的是团队而不是个人”。一个团队要想有战斗力,首先要有凝聚力。要有凝聚力,就要通过共同的价值观把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理想的员工聚合在一起,形成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经过长期的总结提炼,并在实践中不断变革、创新和发展,不断进行升华和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传播、整合与变革的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需要明确指导思想,理清工作思路,把握科学方法,实现四个结合:
一、要与企业经营战略制定与实施相结合企业管理既是一种经营活动,同时又是观念塑造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种文化的培育与建设。愿景、使命与价值观是企业战略管理至关重要的 “基石”。愿景告诉人们“我们的企业将成为什么”;使命回答“企业因何而存在”,价值观是企业始终恪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总结、提炼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企业对于自身进行战略思维的过程。
在当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想竞争取胜,就必须与时俱进,加强战略管理,按照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公司愿景、使命与“稳健创新、竞合共赢”的发展理念,专注核心业务,培育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科学发展,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各个时期的经营目标,并把经营目标逐步分解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任务和业务指标,贯彻落实到日常的生产经营中,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走上一条永续经营、追求卓越的成功之路。
二、要与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相结合企业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管“人”和理“事”两大职能,其实质就是企业人和事的组织与协调,使人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和把事做正确。这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管理对人而言,就是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乐于其间工作,并能发挥专长,成就一番事业;对事而言,就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管理规范,组织团队高效执行,并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和反馈,实现组织的高效能和管理的高效益。
在管理学上有个踢猫理论,讲一个主人,养了一只猫、一条狗。当主人不在家的时候,狗看家护院,而那只猫只知道睡懒觉。当主人回来的时候,狗已经累的不行,知道主人回来家里不会有贼了,于是倒地便睡。而那只睡醒的猫,伸一下懒腰,开始极尽全力地讨好主人。长期以往,主人越来越喜欢猫,而对狗越来越冷淡,于是主人就把不断地惩罚狗,并把好吃的都给了猫。于是,狗越来越瘦,猫越来越肥,肥得逮不住老鼠了,主人又开始抱怨狗不帮猫拿耗子,最后气噴地把狗赶出了家门。本来,猫抓老鼠狗看家,天经地义的事,家里没有被贼偷,说明狗是尽责的;家里老鼠成灾,说明猫没有尽到职责,绩效是很差的。但就是这麽一个浅显的道理,被主人搞得颠三倒四,最后把忠诚的看家狗赶出了家门。
制度创新与管理变革的实质是文化创新。一个企业如果文化创新跟不上,理念陈旧、机制不活、体制僵化、技术落后,哪企业管理与制度建设也很难与时俱进。在一个企业里,员工的热心、爱心比文凭重要,忠诚度、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在日常管理中,企业经营者有没有像那位主人一样,对待自己的下属,使哪些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埋头工作的员工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其实,企业的大多数员工都像这位忠诚的看家狗一样,他们并没有过分的要求,只希望能得到合理的报酬、公正的待遇和应有的尊重。所以企业制度创新的任务,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制订合理的管理制度,形成明确的行为导向,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有效保护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让好人自律,能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干成事业;让动机不纯的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使其行为有所收敛,想干坏事也干不成。
制度创新与管理变革,就是要用文化引导制度建设,以企业先进的理念,整合、修订、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制度,剔除现有制度中不合理的成分,使整个文化理念和制度体系主次得当、系统协调、结构清晰、条例清楚,保持集团上下文化的同一性和统一性,规范企业行为,理顺管理秩序,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要与精神文明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属性和结构不同的几个概念。但在化解矛盾、和谐关系、提升素质、改进管理等方面,目标一致,内容互补,彼此渗透,相互影响,有着异曲同工之功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证和精神动力,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深入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核心价值观占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阵地,通过良好的文化养成,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和谐。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传统与组织优势,形成一种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企业上下全员参与,合力创建、共谋发展的企业文化运行工作机制,基于人性、彰显个性、融于管理、体现特色,深入开展群众
性的文明和谐创建和员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有效地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陶冶员工情操,活跃企业氛围,扩大对外影响,提升团队素质,为集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四、要与人才强企和队伍建设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塑造人的灵魂,用明确的远景目标与价值理念,告诉员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为大家指明努力的方向,使大家模糊的认识清晰起来,工作的信心增强起来,创造的热情高涨起来,达到为企业、为社会、为他人、为自己负责的自主管理的境界,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自我管理。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这样一种氛围:由知识的积累和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来决定员工的发展,让员工能够靠知识、技术和业绩来获得报酬、地位与尊重,使拥有知识和技术的员工与拥有职位和权力的管理者同样获得应有的尊严和价值。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和管理机制,在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上不断探索实践,着力培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精通专业技术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提高企业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水平。
第三篇:建设惩防体系要搞好“四个结合”
建设惩防体系要搞好四个结合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设符合各地实际的惩防腐败体系,必须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努力搞好“四个结合”。
预防与惩治腐败相结合构建惩防腐败体系,本身既包含“惩”又包含“防”。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工作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在构建惩防腐败体系工作中,如果忽视或不去查办案件,就达不到遏制腐败的目的,治本也不会取得实际效果;同样,如果只注重查办案件,不注重治本,就会查不胜查。必须做到惩防并举,二者结合,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遏制和预防腐败。与惩治腐败相结合,关键是要创新以案治本机制,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和功能。一是要善于从查办的案件中查找腐败原因,实行对症治理。每一起腐败案件都暴露出案发条件和原因,最集中、最直观地反映出腐败分子从轻微违纪到严重违纪、从隐性到显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查办案件工作中,要善于针对每一起腐败案件滋生的诱因、环境、土壤和条件,认真分析,找准环节,有针对性地对案发单位提出治理措施,亡羊补牢。二是举一反三,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通过总结案发单位的深刻教训,进一步深入分
析,及时发现容易导致同类案件发生的体制、机制、制度缺陷和漏洞,采取措施从源头上消除隐患。三是要利用典型案件进行警示教育。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典型案件为教育素材,通过党内通报、印发忏悔材料和播放案例光碟,在开展“以案论纪、廉洁自律”的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受到警示教育,发挥以案治本的作用。
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各单位要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步步深入,在推进教育、制度、监督等各项工作上取得应有的成效。一是教育要有针对性。要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推进廉政文化与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旅游文化及文明城市建设共同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崇廉、护廉、助廉的良好风尚。二是制度建设要有操作性。各部门要联系自身的职能作用,根据惩防腐败体系中自身承担的制度建设任务,在制度建设中有的放矢,量化细化,便于操作,稳妥推进。三是监督要有实效性。要切实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通过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监督、行政监察、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真正起到监督制约作用。四是改革要有关联性。要针对本地本部门容易发生腐败的环节和部
位,有侧重点地进行改革,不能一哄而上,照抄照搬。如组织人事部门要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解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以及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问题;财政、发改委等部门要重点推进财政体制、投资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弱化权力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行政执法部门要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进审批方式,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等。
与阶段性任务相结合根据中央《实施纲要》的要求,各地均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这些具体意见立足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反腐倡廉工作实际,着眼长远,明确了建立具有各地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各部门在建设惩防腐败体系过程中,要坚持战略上整体规划,战术上分阶段实施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一是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任务相结合。既不能脱离当地经济条件和客观实际,超前实施,又不能严重滞后于改革发展的实践,导致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二是要与民主法制建设的阶段性任务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主导性作用,将各项改革任务与民主法制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捆在一起,整体推进,使改革统揽预防腐败各项工作不断取得实效。三是要与反腐倡廉工作的阶段性任务相结合。落实《实施纲
要》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抓。要坚持把构建惩防体系作为当前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与每年廉洁自律、纠风治乱、执法监察、查办案件、治本抓源头等反腐倡廉任务紧密结合,制定详细计划,作出具体安排,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抓落实,年复一年地抓落实,确保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部门在部署每年的反腐倡廉工作时,必须将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任务统筹考虑,防止出现“两张皮”、分头抓的现象,避免出现分散精力、事倍功半的情况。
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各地各部门要把各阶段各方面的体系构建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总体框架,为贯彻落实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要纳入“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作为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构建惩防腐败体系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负总责,确定一名领导同志具体抓。要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任务,财政管理制度、金融体制、司法体制改革等制度建设任务,审计监督、行政监察等权力监督制约任务,部署、分解和落实到相关部门。并要求宣传、财政、金融、司法、审计等承担牵头任务的各单位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协作单位按照职能分工,主动配合牵头单位抓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二是要纳入以责任考核为重点的工作机制。在落实党委常委、政府党员副职向党委常委会报告个人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制度过程中,党委常委、政府党员副职要将构建惩防腐败体系工作进展情况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进行专题汇报;各单位主要领导在述职述廉时,也要把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接受群众评议。年底,各地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中,对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要进行检查。三是要纳入以责任追究为重点的奖惩机制。在严格责任考核的基础上,要健全表彰机制,对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先进单位和个人一同进行表彰。对搞形式主义、敷衍了事等贯彻不力的地方、单位和责任人,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严肃的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
第四篇:搞好四个结合,开展校本教研
搞好四个结合,开展校本教研
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实践,犹如一股清风吹进校园,荡起阵阵涟漪,展现出一派新气象,为我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所有的这些都归功于课改实验,归功于“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落实,归功于教研向学校、教师、课堂、实践的真实回归。
一、结合课程改革实际,制定校本教研制度
随着课改的逐步展开,虽然上岗前的通识性培训、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真解读、对课改特点及实施要领的初步了解,为广大教师参与实验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但面对这次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仍有一部分教师感到不适应,出现了许多难以消解的困惑,遭遇原先估计不到或者是估计不足的困难。例如: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有效课改;如何将课改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普遍提高教师们的专业化水平、素养与能力等等,现实意义下的教研工作已显得苍白无力,亟需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作为补充,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紧紧抓住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这一有效途径。
学校建立课改第一责任人制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本教研,把“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作为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学校成立“以校为本”教研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直接领导和参与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分管校长具体抓好校本教研的组织管理和有效实施,学校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广泛吸收教育报刊、杂志、教育网络上的前沿信息,亲临课改第一线,零距离接触新课程,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认真听、评、研课,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领导建立学校教科研的导向、激励与保障机制,着力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有力支持,整合资源,建立开放、发展的教研网络,大力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和先进的校园文化,及时、准确地把好学校课改脉搏,做好决策工作。
学校每学期初及时制定出新学期课改工作思路,要求全体教职工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求课程改革之真,务培养人才之实;求文明建设之真,务养成教育之实;求和谐拼搏之真,务工作创新之实;开展“三查、三看”的自我教育活动:查爱心够不够,看综合反映;查课改真不真,看课堂活力;查工作实不实,看业绩成效;追求携手前进,师生成长与学校发展双赢的目标。学校领导班子每周一的校务会议上研究部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制定学校校本教研计划,间隔一周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研究制定本组的校本教研工作安排,建立以教改办、教研组、备课组为组织形式,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的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推崇“用目标激励人,用榜样鼓舞人,用正气感召人,用制度约束人,用感情凝聚人”的现代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课改实验保障机制;对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提供政策、资金和物资的支持和保障,激励实验教师大胆开展课改实验研究与探索;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各自为战的状况,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提高水平;号召教师抓住机遇、敢为人先,提倡创新,鼓励成名成家(成学科名人、课改专家)。
从课改的酝酿准备到实验,校领导、各部门、广大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使命感,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创造性地实施实验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开局,取得了富有成效的进展。近两年来,老师见面谈课改,潜心搞课改,从“走进新课程”到“决战新课堂”,“激活思维、开拓创新,激活工作、追求艺术,激活课堂,提高质量”,老师们的课改理念在实验中提升,课改行为在实验中规范,课改纯净在实验中展现,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学习能力、评价标准、课程管理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新的可喜的变化,形成了宽松健康、和谐融洽、团结进取、民主平等的校园氛围,办学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结合学校教师实际,加强校本培训工作
要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支理念先进,业务扎实,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近年来,我校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学校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校本培训指导思想,坚持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学用一致,坚持先校内再校外,超前培训,按无原则培训,在岗培训,与新课程同行,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学校结合实际制订了《教师培训计划》,构建“集中+自修+反思+研讨”的校本培训新模式,实现校本培训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教师的培训工作重点从基础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逐步转变为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运行机制从主要依靠学校行政行为逐步转变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人行为相结合,为教师找寻自我成长的平台,促使研究型教师的快速生成。
学校创设空间,采取切实措施,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的“加油站”,给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定目标、分任务、压担子,打造“名师”工程。注重教师队伍梯度建设,制定了《关于新进校教师管理的若干规定》,对青年教师实行学习制度、坐班制度、导师制度、定期汇报制度、单列考评制度和教育试勉制度,努力锻造一支有着较强的适应及承受能力,具有良好师德、健康人格、娴熟教育艺术和一定教研成果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学校加强新课程培训,用新理念夯实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每周五是雷打不动的集中培训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手一份),分科学习《课程标准》及《新课标解读》,学习《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湖北教育》、《襄樊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等的有关课改书刊,播放课堂实录,及时下载刊印了《新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新问题》、《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为要求》、《成长记录袋的使用、反思与改进》等若干篇体现课改新理念的书籍,供教师们学习研讨。学校将课改培训做为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学校建立校际之间广泛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支持的工作机制,建立跨组、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教学研究的交流与合格机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外地课改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网络与专家、同行交流、对话;邀请名师、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传经送宝,争取他们的专业指导和支持,用新课程的最新信息和动态贯穿实验全过程,拓展教师课改思路。学校依据本校实际切实开展校本教研,制定枣阳市一实小“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以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作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备课组为研究小组、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优势。学校物色教学业务过硬、教育思想端正、学术民主、具备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教学骨干担任备课组长,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集体备课,做到“三公开”、“六备”、“五统一”,即公开备课过程,公开教学资料,公开教学经验;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实验、备作业;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资料,统一教学测评,倡导同伴互助、合格研究、集思广益,采用“自我反思提出问题-教研组研究确定课题-备课小组共同设计方案-研究者付诸实施并反思-教研组集体(反思)与评价”的运行机制进行校本教研。
由于国情所限,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大班额状况下进行有一定的普遍性,我校比较突出,如何面向学生的全体,又照顾到个体差异,避免学生两极分化;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因此,学校把“大班额”背景下的有效课改作为“校本教研”的总课题,开展“有效课改与提高学生素质”、“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坚持“一个月集中交流、研讨一次”的课改学习制度和“以校为本”的中心教研制度(每周由一个学科的两位实验教师作主题发言),课题研究贴近学校实际,贴近教学实际,既有大样本、长周期的课题,又有“短、平、快”的研究项目,既有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有集体协作攻关。
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课改“开放周”教学观摩,组织一次大型交流研讨会,开展一次“以校为本”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交流研讨,每学年召开一次由“以校为本”教研领导小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对学校校本教研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每位教师每学年要进行1-2次教学公开授课,认真听取同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要有记录,有评议,通过专题性研讨、沙龙式研讨、“会诊”式研讨、单元教学研讨、个案分析研讨、教研观摩研讨、课堂教学创新评比、教学开放周等各组、各类,分散、集中的研讨活动,注重教研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建立教师个人“以校为本”教研档案、重视实验过程的资料收集、积累和经验总结,在实验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为推动课改实验工作向纵深发展,学校开展了“课改抓典型、育人闯新路”活动,对在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课堂教学、校本课程、校本教研、学生成长记录代、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考试与评价改革、多元智能培养等方面涌现出的执行课标好、课改理念强、好用易学的典型榜样进行收集、发掘,通过个人申报、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等形式评出若干典型榜样,并进行广泛宣传和大力推广,使大家学有目标、干有榜样,以达到以点带面,分层推进的目的。
校本教学研究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能直接面对现实问题,开展思考、探索,改进教学活动,使广大教师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铺设的,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走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做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使教师在不断“研究”、“创新”中获得新生,使学校真正具有了生命的意义。
三、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的主渠道。教师们精心设计,认真撰写学习研究型走私案,以自主、合作、探究、发现、反思、提升、拓展为课堂教学框架,做到教案规范、环节齐全、符合课改实验需要、有助于教学目标有效完成、具有个性特色和创新意识,形式不拘一格,内容常写常新,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写好教学后记,进行自我剖析、反思和完善,并形成习惯,学校对教师撰写情况认真检查,动态交流,纳入评估,为教师提供了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合理安排座位,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努力做到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给学生提供有效参与的时间与空间,形成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利用多种途径(图书、网络、实地调查等)广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通过自主探索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合作意识增强。
通过近两年的课改实验,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四、结合校本现状,反思成败得失
近两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完善机构、明确责任、建章立制、科学管理、加大宣传、强化培训、课题引领,以点带面,有效实施校本教研,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学校初步构建了培训、教学、科研一体化研究机制,措施到位,保障有力,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广泛开展,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教师们初步具备了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同伴协作的能力,懂得了如何评价新课程的课,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如何挖掘教材资源,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如何互相启发,平等交流,如何满足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发展。教师之间初步形成在实践中反思,在新生中交流,在虚心中吸纳,在领悟中调整,在合作中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老师们自加压力、自觉“充电”,通过自修、大、函授、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充实提高自我,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我们也意识到要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内容,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首先管理者要切实转变观念,全面把握“科研兴校”内涵,转变工作作风和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校本教研真正兴起并逐步壮大;其次,教师角色的转变、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攀登莫畏难的精神;再者,专家引领的渠道尚不够畅通,校本研究共同体的形成还不稳固,如何建立有效支撑校本教研持续运转的稳固共同体,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同时,为了促进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还需要逐步探索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我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更加艰巨的工作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完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求真务实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实践,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第五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搞好五个结合
领导干部作风要搞好五个结合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党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政治任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推动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坚持教育与监督相结合。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其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
素质的外在反映。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把作风建设的教育同学习贯彻党章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同深入开展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结合起来,同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认识,自觉把加强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通过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把党的理想、宗旨、纪律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作为自己立言立行的根本准则,自觉发现和解决自身作风的苗头性问题,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同时,又要强化外在约束,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职权的行使、权力的运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坚持继承传统与培养新作风相结合。作风建设具有继承性,必须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同时,作风建设又具有时代性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处于什么样的时代,面对什么样的形势,担负什么样的任务,就需要有什么样的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企业跨越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总结发展经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还要紧跟时代,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新的实践中汲取新的营养,勇于创新,积极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作风,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
坚持整体推进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能抓一抓、放一放,不能有空白点,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要结合从事不同工作、居于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进作风建设。在整体推进中,要特别注意抓重点,致力于解决突出问题。对那些涉及全局、情况复杂、难以一时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避免前紧后松、时紧时松的现象;对那些涉及面广、危害性大、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要坚决进行治理整顿,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与严格考核相结合。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牢固树立并自觉实践“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优秀干部。要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干部“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表现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作为奖惩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严格按照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
坚持完善制度机制与经常性建设相结合。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按照一靠教育、二靠制度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做好配套工作。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完善全委会、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领导班子民主议事、科学决策,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要严格执行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坚持亲自处理来信来访、下基层调研和蹲点等制度,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实际,了解实情,转变作风。要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有关制度,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从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