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英语模块学业成绩评价的探索与反思
高中英语模块学业成绩评价的探索与反思
晋江二中袁建民
摘要:高中英语模块学业评价的主要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对教学形成积极的反馈作用。本文从学业评价的策略、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三个方面来探讨高中英语模块学业评价的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 高中英语 模块 学业评价 反思
2004年9月高中英语新课程正式在广东等四个省份使用,2006年秋季开始,我省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它既是一场教育教学的重大改革,更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性发展的社会变革,它标志着中国的封闭式教育逐渐向国际化开放式教育的转化。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学科和模块三个层次构,其中模块是科目的基本单位,它是“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模块教学将使课程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有利于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旧的评价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进行英语课程评价改革已势在必行,而构建适应新课程内容的新型英语学业评价体系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学业评价方案初探
1、英语模块评价的设计思路。评价理念的落后是制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传统的评价过多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人文性,以测试为评价的唯一形式,注重对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重结果,重成绩,从而导致教学活动以考试为中心,学习过程变得僵化,学生身心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和伤害。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自主性学习理论”等多种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同时紧扣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来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英语的学科性质定位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必须同时关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5个方面。
在评价学生的某个模块学习的结果,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综合考虑英语模块评价的设计思路:(1)英语模块的学业成绩评定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2)提倡以等级形式表示最后的评定结果。先评分再转化为相应的等级。(3)过程性评价主要以描述性语言来报告评价结果,也可采取语言描述和等级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要有益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过程性评价以自评为主,兼顾他评、小组评和教师评,在评价内容上除了日常教学活动以外,还应该有平时的测验、自我优秀作品展示等。(4)终结性考试仍以口试加纸笔考试为主要手段,注重考试对学生英语学习所起的导向性作用,试题要加强语境设计, 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及主观性试题的比重, 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和表达空间, 并倡导新的评分标准;同时注意题型必须为学生所熟悉, 在旧有题型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容, 同时希望经过探索, 逐步开发出新的考试题型。(5)模块学分认定不能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方面的内容简单相加,而应分别加以报告,然后再确定是否给予学分。
2、模块学业成绩评价的维度与方法。模块学业成绩评价的维度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法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模块学分
认定三个方面。“知识和技能”主要通过终结性评价来予以实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在过程性评价中来实施,最终以模块学分认定来对模块学业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二、形成性评价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这种评价主张对学习的动机、态度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过程性评价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以及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综合评价。从评价主体来看,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从评价方式来看,有描述性评价、百分制和等级制;从评价目的来看,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及时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并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形成性评价伴随着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实践证明,正确运用形成性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考查,观察和学生的交流等方式,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演讲,朗诵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做出评价。通过评价能不断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成为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以便于教师反思和调整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测试型评价和非测试型评价。评价时则要重视评价对象即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的交互过程。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评价的改进和激励的功能。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应针对评价对象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增强了对自己能力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因而自觉地把握进步,体验点滴成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可产生对自己成果的拥有感,掌握反思学习的技能以及决策技能。
三、高中英语新课程模块终结性测试的思考与完善
新课程注重过程性评价,并不等于不重视终结性评价。作为高中英语新课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一起,共同承担着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任务。终结性评价是基于模块的封闭型测验,一般是在每个模块修完后进行的闭卷考试,其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英语的模块终结性测试是在高中新课程的框架下,学生学完一个模块的课程内容之后,由学校自行组织实施的学业水平考试。它是检查学生在该课程模块的学习活动结果,以判断和衡量学生在该模块课程学习中所达到的水平为主要目的,是学生模块学分认定的基本依据之一。对英语模块终结性测试的把握,必须抓住以下几点:
1、不能把模块测试等同于选拔性考试。高中英语新课程模块终结性测试属于标准参照考试,是学生完成相应模块学习之后的水平性测试,这个水平应该是大多数学生通过正常的学习活动就能够达成的。同时要“淡化分数,提倡等级评分”,避免过分强调模块测试的结果,将其用作比较学生优劣的标准,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衡量学生的相对水平。
2、突出运用语言知识,加强试题的语境设计。高中英语新课程模块终结性测试的主要任务在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测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无法全面考查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因此,如何在终结性测试中突出运用语言知识做实际事情的能力,把握住真实性和交际性原则,加强试题的语境设计,使试题贴近生活,应该成为学校组织英语模块测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比如,对于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应取消,并降低语法测试的难度;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开放性试题的比例。
3、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对人的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根本目标的。在模块终结性评价中,一方面,我们固然要通过考试方式和内容的变革,尝试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考查,但不能只求形式而忽视语言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在终结性测试之外落实过程性评价的各种措施,终结性测试的结果必须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鼓励学生的日常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考虑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过程性评价在最后评价报告中所占的比重。在模块终结性测试过程中,开放性试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观性、模糊性,一般没有确定的条件、方法与答案。
四、高中英语模块学业成绩评价的反思
英语模块学业成绩评价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如改变了理论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变革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等。当然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学业评价的实用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结合问题。新课标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对人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新的评价机制将彻底取代过去高考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武断做法,充分了体现了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我们不仅要把考试作为检测的手段和结果,而且把它作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和提高诸种能力的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二者之间如何有效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模块终结性测试与模块终结性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为便于操作,可对模块终结性测试的结果采取“先卷面评分,再转换为等级”的方式进行呈现。如模块测试原始分满分为150分,参照大学英语八级考试划分为四个级别,150-120分为A,119-105分为B,104-80分为C,80分以下为D,表明测试不合格,必须进行补考。
3、在对待模块终结性测试结果的问题上,如何理解模块测试结果所蕴含的信息、充分利用模块测试结果方面,我们还缺乏系统的认识。评定等级显然不是我们组织模块终结性测试的唯一作用,除了给学生提示是否需要补考或重修、判断自己的等级水平的功能之外,模块终结性测试能否给教师、学生、家长、学校提供更多的信息?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挖掘模块测试结果所包含的价值?在模块学完之后进行,学生对测试结果进行反思的自觉性还不够。
此外,虽然新课标的评价机制淡化了语法和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但是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和工具性学科,教给学生清晰的语法概念,把好学生的语音关,采用各种方式扩大学生的单词量和词组量仍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如何才能客观与真实性问题,过程性评价的可行、可信、有效性问题,学生的学习策略和
元认知问题,模块测验题的等值问题及如何利用过程性评价来体现学生学业进步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
主要参考书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赵淑红·形成性评价及其在校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1,(5)
[4]张玉秀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4,(10)
[5]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课程教材 教法·2004,(10)
[6]陈仕清·从开放式英语作文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4,[7]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6
第二篇: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XX小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强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我校在汲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学生学业评价改革方面进行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1.通过评价,学生能明确学业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业发展目标,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评价,教师能树立正确的学生学业评价观,了解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改变教学行为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评价的原则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2.评价内容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
4.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四、评价的目标体系
学生学业评价的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学科学习目标是学科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学科教学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业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而且要重视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涉及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内容。
五、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一)小学生学业的评价分为形成性、阶段性和终结性评价三大部分。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为师生提供有关教学情况的连续性或失败的反馈信息,具有差异性、针对性、即时性。我校主要采用形式有:即时性评价、成长袋记录、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表现性评价、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评价等。
(1)课堂观察中的即时评价。以《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为依据,通过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给学生以鼓励、指导和调整,多赏识、少批评。
课堂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学习准备、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习表现等。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方法的独特性,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想像的丰富性;关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状况;关注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评价形式是通过课堂评价表,设有态度星、求知星、倾听星、自信星、合作星、思维星等,以小组争星形式来进行。做到每节课随堂评价,学生根据同学、老师的评价相应在自己评价表的对应栏上打勾,课后涂星,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期中、期末汇总,给予相应评价。
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教师、家长对档案袋记录的内容取舍都有参与权,但以学生的意见为主。学习评价中规定成长袋为一学年一袋,袋中有学习记录和评价记录这两块内容。
学习记录有:我最满意的一次作业、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最喜欢一本书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我是小小画家、课内外活动(朗诵、演讲、书法、作文)作品等。
评价记录有:课堂行为学习评价表、分项测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绩单、得到的奖励、自我感想、自我评价、老师的鼓励、家长的希望等。
(3)完成作业情况评价。通过设计完成作业情况评价表,采用学生自订目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建议评价等方式,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作业评价突出“三个开放”:一是向学生开放,教师尽量以多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体现作业和评价的选择性和多样性,提高了做作业兴趣和学习效率。手抄报、数学日记、课本剧、自制作文选等,让学生展示自我。二是向生活开放,通过作业,把学习引向家庭、社会、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向导。如,口语表达实践、观察积累实践、综合性学习、搜集整理实践。三是向评价开放,在作业中我们给学生留有一定自评空间,如,作业前涂星自评、制作评价卡同学互评。
(4)表现性评价。包括对课题或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评价;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对艺术、科技作品的设计及活动展示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活动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一种总结性评价。一般在学期或学年末进行,对学生的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介,是一种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阶段性评价由期末考试和实践检查两部分构成。
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科学等学科既有书面检测,又有实践检测,其余学科只进行实践检测。实践检测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科的不同有所区别,应力求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学生实际,主要有:探究性学习、调查访问、生产劳动、实际操作、信息收集和整理、社区服务等。
实践检测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科不同有所区别,讲究操作的实效性。
语文:学生朗读,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作业等。
数学:计算,动手操作,设计制作等。
英语:英语会话,歌曲及诗歌展示等。
科学:实验操作,科技制作等。
信息技术:通过微机操作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考核等。
学科期末考试的内容主要涉及: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想象力丰富程度。
3.终结性评价。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学习发展水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一学期结束后,给学生予以综合评价。
学期考核分值:学期学科学业成绩=期末考试分数×60%+实践检测分数×20%+学期形成性评价得分(课堂评价+作业情况)×20%。学业成绩在关注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最终用“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来反映其发展水平。
综合性评语应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评语、个性化的评语。既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尽量发现其闪光点,也要委婉地指出其成长过程中的不足,并用激励性语言指明努力方向。评语中既有客现事实的描述,又不乏主观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学生的深切关爱跃然纸上。
(二)结果呈现
1.学业成绩的评定:行成性评价由学校、教师自行组织,将平时的学习表现,单元测试,作业情况等进行有侧重地进行汇总;再和期末检测进行综合,做出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综合性评价。
2.综合评价:
(1)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应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评语,既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尽量发现其闪光之处,也要指出其成长过程中的不足,并指明努力的方向。肯定进步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指出不足,应用激励性语言表述,把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融合起来。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权威性,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准确。
(2)学生评价。自评要强调容观性,实事求是,既不能缩小,更要防止夸大其词,言过其实。鼓励学生在自评过程中自我反思,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互评要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自我评价,要把别人的不足当作检查自己的镜子,把别人的长处看做自己努力的目标。这样,互评就不仅仅是检查一个人学习情况的活动,而且是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过程。
(3)家长评价。家长评价重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主要看自学情况,看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看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
第三篇: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我校制定了学生学业水平测评方案。
(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创造适宜于孩子们成长的环境,使学生实现思想、智力、心理、实践、身体、创新、审美能力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二)体现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状况。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学业评价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全面发展评价,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实现有个性特长的发展。通过评价主体的互动、评价内容的多元和动态的评价过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探索科学可行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根据我校的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方式,规范、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学生评价工作的实效和公正。通过探索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建立健全学生评价制度,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实施学生学业评价方案,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初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初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初中教育与学生以正确的导向。
(二)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为家长老师学生所理解与接受,操作简便、直观。方案的指标体系合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操作实现信息化。
(三)公平性原则。加强学业评价工作的制度建设,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和有关规章制度,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保障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客观、科学。
(四)发展性原则。坚持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当收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正确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
(五)教育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实质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引导过程,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评价的过程、目的首先在于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组织机构
1、学业测试评价委员会领导组组长:冯宗模 副组长:冯彦
成员:各班班主任、行政人员、家长代表(每年级一人)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2、测评组: 各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
四、评价分类
1、日常评价
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习惯、作业完成、课堂发言、参加活动等各种情况进行日常跟踪记录,运用百分考核的方式由班主任、代课教师、班干部、科代表具体操作。
2、阶段性评价
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考科目、实践活动、考查科目、日常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性考查与评价。包括自评、互评与班评。
3、终结性评价
将学生在三年的表现依据我校根据省市县的有关精神制定的方案系统、全面地评价,由本人、小组、教师、家长共同评价,最终结果以等级呈现。
五、评价内容和方法
学生学业评价内容包括
1、日常行为习惯(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2、主要学业成绩考察(全市统一组织的统考科目的考试成绩)、3、非统考科目(音乐、体能体质、美术、书法等)
4、实践能力(实验操作、口语、义务劳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等)四个方面。具体从品德与素养、运动与健康、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等进行非统考科目评价以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各方面情况。
(一)日常行为习惯
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自评和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对本班学生的日常考察与记录,由教师、组长提供实证材料等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根据基本素质的不同内容,采取适当的方法。最终结果按分数记入总分3.评价结果呈现等级
(二)实践能力
1、实验操作考查(1)考查内容 实验操作考查内容涉及理化领域以及技术领域中通用技术科目分对应的模块内容。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按《普通初中实验操作考查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在实验范围内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2)考查方法
学校统一命题,由各学校设立实验考查考场,负责实施考查。有各理化组负责,由代课教师具体执行。(3)考查结果呈现
实验操作考查成绩以等级呈现,分A、B、C、D四个等级。考查结果的等级记入学生档案。
2、信息技术测试非统考科目的成绩评定(1)考试内容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科目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规定各个等级考试的内容,公布考试要求、试卷结构和题库。(2)考试方法
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3)考试成绩呈现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A、B、C、四类。考试的等级记入学生档案。
3、研究性学习(1)考试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与学习问题,写出调查报告(2)考试方法
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D四个等级。
4、口语测试(1)考试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与学习问题,进行日常对话与交流
(2)考试方法
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
(三)非统考科目的成绩评定(总分150分)
1、音乐(1)考试内容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乐理知识与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操作能力的考察。(2)考试方法
采用实践性测试的方式,当场对学生进行测试。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评价人为班主任、音乐教师与学生代表组成的评价组。(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三个等级。
2、体育(1)考试内容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体能的测试,包括初中生身体健康标准要求的所有内容,在测试时选取其中的三项。(2)考试方法
采用实践性测试的方式,当场对学生进行测试。学校派出评价组,有体育教师与班主任组成,采用量化考核,标准执行国家统一标准。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三个等级。
3、美术与书法(1)考试内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欣赏美的能力、美术实践能力及书法进行书面考察。(2)考试方法 采用实践性测试的方式,当场对学生进行测试。学校派出评价组,有美术教师、书法教师负责考核。采用量化考核,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三个等级。
(四)统考科目的成绩评定
统考科目按照全市统一的试卷进行,考核结果为等级。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评价结果是学生综合学业水平的具体反映,学校要将评价结果通知学生及家长;日常评价结果是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评价结果作为学校评价学生与表彰奖励的最终依据。
邻水县九龙镇新合中心学校
2015年3月3日
第四篇: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办法
渠县贵福镇第二中心学校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我校制定了学生学业水平测评方案。
(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创造适宜于孩子们成长的环境,使学生实现思想、智力、心理、实践、身体、创新、审美能力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二)体现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状况。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学业评价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全面发展评价,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实现有个性特长的发展。通过评价主体的互动、评价内容的多元和动态的评价过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探索科学可行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根据我校的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方式,规范、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学生评价工作的实效和公正。通过探索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建立健全学生评价制度,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实施学生学业评价方案,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初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初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初中教育与学生以正确的导向。
(二)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为家长老师学生所理解与接受,操作简便、直观。方案的指标体系合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操作实现信息化。
(三)公平性原则。加强学业评价工作的制度建设,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和有关规章制度,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保障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客观、科学。
(三)发展性原则。坚持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当收录
反映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正确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
(四)教育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实质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引导过程,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评价的过程、目的首先在于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组织机构
组
长:胡亮
副组长:刘欣
成员:
王继权、李志、贾洪军、杨小伟、班主任、各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
四、评价分类
1、日常评价
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习惯、作业完成、课堂发言、参加活动等各种情况进行日常跟踪记录,运用百分考核的方式由班主任、代课教师、班干部、科代表具体操作。
2、阶段性评价
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考科目、实践活动、考查科目、日常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性考查与评价。包括自评、互评与班评。
3、终结性评价
将学生在三年的表现依据我校根据省市县的有关精神制定的方案系统、全面地评价,由本人、小组、教师、家长共同评价,最终结果以等级呈现。
五、评价内容和方法
学生学业评价内容包括
1、日常行为习惯(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2、主要学业成绩考察(全市统一组织的统考科目的考试成绩)、3、非统考科目(音乐、体能体质、美术、书法等)
4、实践能力(实验操作、口语、义务劳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等)四个方面。具体从品德与素养、运动与健康、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等进行非统考科目评价以
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各方面情况。
(一)日常行为习惯
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和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对本班学生的日常考察与记录,由教师、组长提供实证材料等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根据基本素质的不同内容,采取适当的方法。最终结果按分数记入总分 3.评价结果呈现
等级
(二)实践能力
1、实验操作考查
(1)考查内容
实验操作考查内容涉及理化领域以及技术领域中通用技术科目分对应的模块内容。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按《普通初中实验操作考查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在实验范围内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2)考查方法
学校统一命题,由各学校设立实验考查考场,负责实施考查。有各理化组负责,由代课教师具体执行。
(3)考查结果呈现
实验操作考查成绩以等级呈现,分A、B、C、D四个等级。考查结果的等级记入学生档案。
2、信息技术测试非统考科目的成绩评定
(1)考试内容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科目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规定各个等级考试的内容,公布考试要求、试卷结构和题库。
(2)考试方法
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考试成绩呈现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A、B、C、四类。考试的等级记入学生档案。
3、研究性学习
(1)考试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与学习问题,写出调查报告
(2)考试方法
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D四个等级。
4、口语测试
(1)考试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与学习问题,进行日常对话与交流
(2)考试方法
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
(三)非统考科目的成绩评定
1、音乐
(1)考试内容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乐理知识与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操作能力的考察。
(2)考试方法
采用实践性测试的方式,当场对学生进行测试。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评价人为班主任、音乐教师与学生代表组成的评价组。
(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三个等级。
2、体育
(1)考试内容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体能的测试,包括初中生身体健康标准要求的所有内容,在测试时选取其中的三项。
(2)考试方法
采用实践性测试的方式,当场对学生进行测试。学校派出评价组,有体育教师与班主任组成,采用量化考核,标准执行国家统一标准。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三个等级。
3、美术与书法
(1)考试内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欣赏美的能力、美术实践能力及书法进行书面考察。
(2)考试方法
采用实践性测试的方式,当场对学生进行测试。学校派出评价组,有美术教师、书法教师负责考核。采用量化考核,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三个等级。
(四)统考科目的成绩评定
统考科目按照全市统一的试卷进行,考核结果为等级。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评价结果是学生综合学业水平的具体反映,学校要将评价结果通知学生及家长;日常评价结果是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评价结果作为学校评价学生与表彰奖励的最终依据。
第五篇:中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中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我校制定了学生学业水平测评方案。
(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创造适宜于孩子们成长的环境,使学生实现思想、智力、心理、实践、身体、创新、审美能力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二)体现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状况。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学业评价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全面发展评价,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实现有个性特长的发展。通过评价主体的互动、评价内容的多元和动态的评价过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探索科学可行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根据我校的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方式,规范、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学生评价工作的实效和公正。通过探索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建立健全学生评价制度,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实施学生学业评价方案,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初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初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初中教育与学生以正确的导向。
(二)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为家长老师学生所理解与接受,操作简便、直观。方案的指标体系合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操作实现信息化。
(三)公平性原则。加强学业评价工作的制度建设,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和有关规章制度,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保障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客观、科学。
(四)发展性原则。坚持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当收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正确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
(五)教育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实质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引导过程,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评价的过程、目的首先在于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评价分类
1、日常评价
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习惯、作业完成、课堂发言、参加活动等各种情况进行日常跟踪记录,运用百分考核的方式由班主任、代课教师、班干部、科代表具体操作。
2、阶段性评价
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考科目、实践活动、考查科目、日常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性考查与评价。包括自评、互评与班评。
将学生在三年的表现依据我校根据省市县的有关精神制定的方案系统、全面地评价,由本人、小组、教师、家长共同评价,最终结果以等级呈现。
五、评价内容和方法
学生学业评价内容包括
1、日常行为习惯(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2、主要学业成绩考察(全县统一组织的统考科目的考试成绩)、3、非统考科目(音乐、体能体质、美术、书法等)
4、实践能力(实验操作、口语、义务劳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等)四个方面。具体从品德与素养、运动与健康、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等进行非统考科目评价以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各方面情况。
(一)日常行为习惯(总分200分)
包括勤奋进取、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自评和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对本班学生的日常考察与记录,由教师、组长提供实证材料等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根据基本素质的不同内容,采取适当的方法。最终结果按分数记入总分
3.评价结果呈现
等级与分数
(二)实践能力(共150分)
1、实验操作考查(50分)
(1)考查内容
实验操作考查内容涉及理化领域以及技术领域中通用技术科目分对应的模块内容。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按《普通初中实验操作考查要求》(见附件2),着重考查学生在实验范围内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2)考查方法
学校统一命题,由学校设立实验考查考场,负责实施考查。有各理化组负责,由代课教师具体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