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省星评委第一次评审会议上的讲话
在省星评委第一次评审会议上的讲话
省旅游局局长、省星评委主任 黄周会
(2010年4月7日)
同志们:
我们用一天半时间,召开了省星评委第一次评审会议,对全省申请星级和绿色的24家旅游饭店进行了评审。首先,我对通过评审的21家饭店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没有通过评审的3家饭店,能够认真按照评审提出的意见,加强整改,尽早加入到绿色旅游饭店的行列。
这次评审会议是新一届省星评委组织的第一次会议,也是《甘肃省旅游星级饭店管理办法(试行)》及星评工作规程实施以来组织的一次重要的评审会议,这标志着我省旅游饭店星级评定的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这次评审会议开得很好,在组织方式和评审内容上都有所创新,体现了我省星评工作的进一步务实求新。
在此,我就星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立星评工作制度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省旅游业及饭店业的快速发展,全省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全省旅游饭店星级及绿色评定工作制度,有一部相对规 1
范、全面、操作性强的评定办法。去年以来,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甘肃省旅游星级饭店管理办法(试行)》及《甘肃省旅游饭店星级评定规程》。在广泛征求各市州星评委和旅游饭店意见,并听取各位委员建议的基础上,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试行。这对于加快旅游星级饭店的建设与规范管理,提高旅游饭店星级评定、绿色旅游饭店创建和星级饭店复核工作质量,提升旅游星级饭店质量水平,维护旅游饭店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建立星评工作制度是改革创新的需要。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进步的源泉。旅游饭店行业作为一个开放性行业,是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旅游客源结构在变化,饭店业的市场需求也在变化,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饭店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国家旅游局以2003版饭店星级标准为基础,起草了新版星级饭店国家标准,有待国家标准委审批发布。我们需要根据旅游饭店业外部环境和市场结构的深刻变化及未来发展走向,未雨绸缪,以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精神,建立完善新的星评工作制度。
其次,建立星评工作制度是科学发展的需要。我省旅游饭店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发展到317家,饭店规模不断壮大,硬件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重建轻管、重硬轻软”的问题依然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明显,管理、服务水平普遍不高,主要依靠数量扩张、高碳排放实现营业增长,亟待由粗放
型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旅游饭店行业以人为本的本质出发,以游客更加满意为目标,增强饭店产品的舒适性,提高饭店服务质量,实现低碳增长、绿色消费、科学发展。
此外,建立星评工作制度也是解决星评工作中突出问题、建设良好作风的需要。自实行星评制度以来,星评制度已经成为旅游行业的一项重要抓手,星评工作也因星级饭店的品牌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广受关注。就全省星评工作来看,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个别星评机构和星评员不作为,有“老好人”思想,不敢坚持原则,拉不下脸面,遇到矛盾和问题绕着走,或把矛盾和问题上交;还有个别星评员作风不正,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越权乱表态,把必备项目缺项较多、硬件设施不达标的饭店评定为星级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我们旅游饭店行业的长远发展,而且影响我们旅游部门的社会形象。建立科学的星级饭店评定机制是对社会负责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要对社会负责,就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解决星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起公开透明的星评工作制度。
二、真抓实干,切实把各项星评工作制度落到实处
这次省上制定的这个《办法》和《规程》,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强化了基层旅游局的作用。针对一些同志反映的基层旅游局在星评工作方面话语权少的问题,我们在这次星评
制度中,从申报、指导创建、现场检查、推荐检查等方面赋予基层旅游局一定的权力,同时基层旅游局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市场的职责。二是注重提前介入服务。制度要求各级星评机构及基层旅游局提前介入在建饭店的服务,并从制度上做了保证。三是强调了必备项目的必备性。制度规定饭店申请评定检查,必备项目要必须达标,经过整改还不达标的,检查组不得推荐上评审会议。评审时发现必备项目没有整改达标的,不予通过评审。四是阳光操作。建立了饭店申报星级、检查结果公示制度,从饭店申报星级到饭店被评定为星级的全过程都在阳光下运作,最大限度地实现星评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五是引导节能环保。制度要求饭店在申报星级的同时,承诺一并创建绿色旅游饭店,把创建星级与绿色旅游饭店结合起来,把创建绿色饭店与主体循环系统的改造结合起来,与倡导低碳消费、打造绿色旅游结合起来,与今年的质量提升年活动结合起来。
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希望各市州星评委及时向本单位主要领导汇报,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及时把《办法》和《规程》转发给县区旅游局与各星级饭店,让社会各界广为知晓。省星评委办公室要本着为全省旅游业发展负责、为全省饭店业形象负责的态度,坚持一把尺子评定,一把尺子复核,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办法》和《规程》。同时要对各地执行星评工作制度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各市州星评委、基层旅游局及旅游饭店的意见和建议,作星评工作制度的实践者、维护者、示范者。
三、增强责任,不断完善星评工作程序
这次,我们改变过去由局务会审批旅游星级饭店的做法,召集省星评委领导、委员开评审会议,让业内专家把关旅游星级饭店的质量等级,目的就是要提高我们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24家饭店负责人及所在市州星评委负责人也列席会议。评审会议主要采取检查组汇报检查情况、PPT演示、饭店资料审查、饭店负责人汇报整改情况、回答评委提问、评委点评等方式进行评审,现场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这些都是有益尝试和创新。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不断探索、完善饭店星评工作程序。
一要认真负责。各级星评人员要从提升旅游饭店质量的要求出发,从全省旅游行风和旅游形象大局出发,对每一家参评饭店负责。要严格按照星级饭店国家标准、《甘肃省旅游星级饭店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及评审工作规则,行使好自己的检查权、表决权,公正公平地做好每一次的评审工作,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使每一家被评审的饭店都能心悦诚服。
二要畅所欲言。这次星评会给我们开了一个好的会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希望各级星评委在以后的评审过程中,能继续坚持这次的会风,针对各检查组及被评审饭店负责人的汇报情况,就评审检查过程、评定结果、整改落实等方面不清楚的地方,向各位检查组组长、饭店负责人随时提问,全面了解情况,提出自己合理科学的评审意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明确指出饭店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帮助饭店发展。
三要廉洁自律。在评审工作中,各级星评委成员都要自觉遵守全国星评委“十不准”及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接受被评审饭店的有价证券、现金、贵重礼品,维护好星评委的形象。
四要加强学习。各级星评委成员、星评员和旅游饭店从业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全面掌握星级饭店和绿色旅游饭店的标准,熟悉省上新出台的管理办法和工作规程。只有掌握了标准,才能按标准工作,达到星级评定工作的高质量、高水平。
这次评审工作方式是一个尝试,当然还有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各市州的星级评定工作要在办法和规程的框架下,进一步改进和创新,使其更加完善。以后的评审工作,一是要按标准讲亮点,检查组汇报、饭店整改情况汇报和评委的点评表述都要讲出特色,饭店的基本情况不再展开叙述。二是突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三是评定的方式方法还可以更加灵活,比如可以按照片区到被评定饭店的现场去评审。四是对评审会议的材料要妥善保管。
最后,我希望各市州星评委负责人按照评委们提出的意见,认真做好星级饭店特别是这次评审出的饭店的管理与督察工作,督促没通过评审的饭店在一定时限内抓好整改,提升服务质量,尽早实现达标。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今年将全面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不久,国务院召开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李克强副总理对做好人口普查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明确要求。为确保圆满完成这次普查任务,省政府下发了做好新一轮人口普查的通知,成立了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今天我们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就是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
口普查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对我省人口普查工作进行全面研究和部署,正式启动人口普查工作。刚才,卫东同志通报了前一阶段准备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省公安厅、财政厅、人口计生委和民政厅的负责同志作了重点发言,讲了很好的意见。会议原则通过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方式、工作进度表等几个文件。会上反映的省级财政分担的普查经费、“两员”的配备标准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问题,请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会后与有关部门进一步沟通协调、修改完善。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人口普查是极为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口状况和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认真做好人口普查工作,及时查清十年来我省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提供科学准确的人口统计信息,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搞好人口普查是推动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省正处于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统筹发展、绿色增长,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创新驱动,人才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在摸清人口底数和素质状况的基础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高素质人才支撑创新型经济发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这就要求我们在弄清劳动力就业状况和行业分布的基础上,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点是加快城市化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掌握全省城乡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前提下,加大政策扶持、资源配置力度,促进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实现绿色增长,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在准确把握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讲,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有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作支撑。
第二,搞好人口普查是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我们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五有”目标,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把惠民生的事情办实办好。这一切都需要全面掌握人口总量、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准确信息。比如,要做到学有所教,就需要弄清学龄人口的规模及变化趋势,优先发展教育;保障劳有所得,需要适应新成长劳动力的需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老有所养,需要针对我省老龄化日益加重的现实,抓紧建立覆盖城乡老年人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等等。总之,无论是增加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还是提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以及保障性住房,都离不开对人口状况的调查分析。同时,还要看到,搞好人口普查,查准人口总量,查清人口构成及地域、城乡分布,对于我们深入掌握基本省情,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搞好人口普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重要任务。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重大的社会动员,是浩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十一五”以来,我省常住人口增加147.3万人,人口迁移流量急剧增加,对人口总量增长的影响不断加大,对公共资源配置构成新的挑战,也增加了人口普查难度,突出表现为“三难”:一是锁定普查对象难。由于我省人口流动数量大,迁移频率高,人户分离现象十分普遍,锁定普查对象难度很大。同时,这次普查还要把常住江苏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如何对这些对象进行普查,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工作难度不小。二是普查对象配合难。现代社会,社会公众保护隐私的意识日益增强,不愿意对外透露个人和家庭在职业、婚姻、住房、收入等方面的信息,对普查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顾虑和防范心理,给普查人员获取全面准确的普查数据增添了工作压力。三是普查工作组织协调难。从我省情况看,这次普查涉及的部门多达26家,需要选调、招聘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近50万人,组织协调工作面广量大,环节多、要求高。希望同志们高度重视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充分发扬和借鉴第二次经济普查积累的好做法、好经验,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有序顺利展开。
二、努力把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
在新形势下做好人口普查工作,必须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扎扎实实地抓好普查工作的各环节、各步骤,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一要坚持依法普查。人口普查是政府行为,必须始终牢记依法实施。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全国人口普查制度》等法规制度开展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谎报、瞒报、拒报普查项目,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要切实抓好普查登记环节,普查人员要增强责任心,实事求是,不能应付了事,坚决防止出现不经调查核实,普查员
擅自填写普查登记数据的行为。要加大对普查工作中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查处的力度,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必须明确并从制度上保证人口普查取得的数据严格限定于普查目的,不允许任何部门和单位作为行政管理工作考核、奖惩的依据,不得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和工作人员要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二要加强质量控制。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以确保普查数据质量为目标来筹建普查机构、制定普查制度、筹措普查经费和选调工作人员。要切实落实普查工作责任制,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健全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普查试点、培训、摸底、划区绘图、入户登记、编码、光电录入、数据审核、汇总等全过程的检查、督查和质量抽查,保证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三要着力抓好重点难点。这次普查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要突出重点难点,狠抓薄弱环节,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集中地、外国人聚居地区等重点地区要加强力量,防止漏查;对流动人口、外来打工人员、国外境外人群等重点人群要查清摸透,应统尽统;对人口总数、流动人口数、就业人口数、失业人口数、出生死亡率等重要数据要着力把握,查准核实。针对普查对象配合难的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把工作做深入、做细致、做扎实。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过程中,各级普查办和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摸底、培训、专项试点、入户登记等工作中探索规律、形成特色,提高普查工作质量和水平。总之,要通过严谨、求实、审慎的工作,查准我省人口总量,查清人口自然构成、地域和城乡分布,查实教育、就业、住房、养老等生活特征,掌握流动人口真实情况,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出应有贡献。
三、进一步加大人口普查工作推进力度
以往的普查经验告诉我们,推动普查工作顺利展开,各地、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至关重要。希望同志们把人口普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责任,加强领导,群策群力,紧密配合,(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确保圆满完成普查任务。
(一)抓紧健全组织工作机构。这是落实工作责任的基础。普查机构不落实,加强领导是空话。目前,省和13个省辖市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已经建立,但县级机构组建相对滞后。国家要求去年底应完成县级机构组建,今年3月底前完成乡级机构组建。省普查办要督促各地对照时间节点,抓紧组建普查机构,尽快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办公场地,抽调相关人员,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级普查机构更好承担起推动普查工作的重任。
(二)统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人口普查是今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统计部门要很好地承担起应尽职责,加强组织协调,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直接责任人,要集中精力抓好人口普查工作。第二次经济普查刚结束,第六次人口普查又接踵而至。希望统计部门的同志再接再厉,抓住机遇,锻炼队伍,提升能力,在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工作中,进一步推动统计事业科学发展。
(三)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团结协作。人口普查是国家动员、政府行为,是各有关部门的共同任务。刚才,卫东同志通报的工作安排,符合省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服从、支持统计部门的指导协调,积极配合,按各自分工做好工作。各级普查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要尽快建立渠道畅通、互动紧密、运作高效的联合协调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次普查需要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资料,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人口计生信息资料,民政部门提供的行政区划变动情况、死亡人口遗体火化资料,卫生部门提供的新生儿信息资料,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地理信息库,宣传部门配合进行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军队、武警和司法部门开展的对特殊人群的调查,各部门要责无旁贷,积极支持,形成高效协调抓好普查工作的合力。各有关部门抽调到人口普查办公室工作的同志也要尽快到岗。
(四)注意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当前,普查工作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围绕大局,尽快研究解决。比如,有关户籍整顿、计生政策调整等问题,相关部门要本着“一盘棋”思想,加强沟通,尽快形成共识,拿出相应政策措施。这次普查,全省需选调选聘近50万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如何管好这支队伍,如何通过培训使他们胜任工作,如何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落实好普查经费,特别是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补贴,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明确要求这次人口普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级负担。各级财政部门在安排财政预算时,要统筹考虑人口普查经费。从历次普查情况看,县及县以下经费落实相对困难。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不仅要亲自抓好本级普查经费的落实,还要亲自关心县级普查经费的到位。对于财政困难地区,上级普查机构要切实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落实好经费。总之,必需的经费开支财政要保证,决不能因经费问题影响普查工作。
现在距2010年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只有不到10个月时间,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已进入准备的关键阶段。我们一定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抓好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确保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地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确保江苏人口普查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第三篇:在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大人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召开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的第一次会议。在上午的议程中,我们通过了关于召开旗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有关议程和日程安排,通过了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同时,常委们还认真学习了《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工作守则》。下午,又依法任命了新一届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今天的会议开得非常圆满、非常成功,这表明本届人大常委会已经开始履行职责,同时也表明,新一届政府工作机构的工作依法正式启动。为此,我谨代表旗人大常委会向新任命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借此机会,我想着重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主要职权及其行使职权的基本原则、人大的监督工作和人大常委会的自身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首先讲一讲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总结我国新民 1 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而创造出来,并且不断得到完善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包括六个方面:
1、它规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核心问题,即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也是国家其他权力如行政权、司法权的来源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是人民给的。”
2、它规定了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就是说,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的。
3、它明确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宪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对于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按照人民意志行使国家权力,保证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4、它明确了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与各级人大的关系。宪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由此可见,在我国,行政权和司法权都不是独立的,它们都由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且要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我国的国家体制,是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个前提下,对于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也都有明确的划分,使国家的权力机关和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能够协调一致地工作。这是我国同西方一些国家实行的“三权分立”的体制最根本的不同,也与列宁讲过的“议行合一”的苏维埃体制不同,是适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体制。
5、它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我国历史上就是单一制的国家,我们不实行联邦制,但我们要总结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注意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所以宪法第三条第四款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和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6、它明确了少数民族管理国家事务的方式。宪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定,它规定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民族自决制度。作这样的规定也是从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出发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它既保证了少数民族能够充分享有和行使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权力,又维护了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二)我们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 者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因为这种政治制度最符合中国国情,并能使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人民手中。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其深刻的历史背井。由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即不可能是资产阶级的专政,也不可能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而只能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也就是现在说的“人民民主专政”与这种 政权性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既不能采用旧民主主义的议会制,也不能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制,而只能吸收革命统一战线内各革命阶级、各方面代表人物共同参加的人民代表会议,最后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只有这样的制度,才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志和要求,才会极大地焕发各族人民的民主意识和革命热情,也才能有力量去完成革命和建设的各项任务。
50多年的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这就能够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将人民组织到国家政权之中,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最本质的区别。(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制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包括了各地区、各民族、各阶层各方面人士,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代表性。他们来自人民,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代表人民决定国家和地方的大事,这能够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共同意见集中起来,又能够反映和兼顾好各方面特殊的、具体的利益,从而达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团结一心,朝着国家发展目标前进的目的。人民代表大会表现出动员、整合各个方面,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无法比拟的。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地运转。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中,各国家机关合理分工,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人大不代行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权,不代行国家司法机关的审判权和检察权。这就保证了各国家机关协调一致的工作,保证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各项事业。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与资本主义国家机关的“三权鼎立”、相互掣肘,从根本上讲是完全不同的。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正确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两个方面,对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都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各地区、各阶层、各民族、各方面代表人物吸纳到政权中来,真正实现民主共和,以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都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国家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巨大价值。
所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和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志都从自己的权力和职责出发,认真体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所从事的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地尊重支持和配合人大工作,更好的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力。
二、人大主要职权及其行使职权的基本原则
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人大十分重要的权职权归纳起来,就是“四权”,即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一)关于立法权。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这就是说,在我国,立法权是单一的、统一的,即国家立法权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旗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没有立法权的,但可以根据上级人大的要求进行立法调研,提出立法建议。
(二)关于决定权。决定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用来表达意志,并解决实质问题的一种实体性权力。作出的决定具有法律约束力。
宪法和法律规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权的内容是:县以上各级人大有权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民族工作的重大事项;有权讨论、决 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民族工作的重大事项;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建议,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部分变更;决定授予地方性荣誉称号。另外,人大常委会还可以决定检察长提请的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
(三)关于任免权。人事任免权是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免职、撤职等诸种权力。
根据地方组织法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任免的对象是:选举或罢免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选举或罢免本级人民政府正副职;选举或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或罢免检察院检察长时,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任免的对象是:本级人大闭会期间,决定本级人民政府副职的个别任免;在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正职领导人不能担任职务时,从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副职领导人员中决定代理人选,决定代理检察长,须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和人大常委会备案;决定任免本级人民政府秘书长、局长、主任、科长;任免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任免人员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任免权的方式,在任职方面,有五种方式:(1)选举。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权的范围是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本级人民政府正副职领导人,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2)决定任命。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决定本级政府副职领导人选;根据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提名,决定本级人民政府秘书长和各部门领导人选。
(3)任命。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对象是:根据本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任命法院其它组成人员的职务;根据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命检察院其他组成人员的职务;
(4)批准任命。批准任命仅限于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5)决定代理人选。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本级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时,从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副职领导人中决定代理人选。
免除方面,有四种形式:即罢免、免职、撤职、接受辞职。罢免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其对象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免职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地方人大常委会根据本级政府正职领导人提名,可以免除本级政府部门领导人的职务;根据法院、检察院正职领导人提名,可以免除法院、检察院其它组成人员职务。撤职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职权。其对象是本级政府个别副职、本级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人,法院和检察院正职以外的其他组成人员。接受辞职是各级人 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凡是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和任命的对象,均可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辞职。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提出辞职。
(四)关于监督权。人大的监督权,是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行政、司法机关滥用权力,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对由它产生的国家机关实施的检查、调查、督促、纠正、处理的强制性权力。
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基本原则
(一)党的领导的原则。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紧围绕改革发展中稳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去开展工作,努力取得深入人心满意的效果,保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人大的党组织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汇报并提出决策建议;上级党组织做出决定之后,人大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执行。从法律上讲“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但人大和“一府两院”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只有分工不同。人大对“一府两院”既要依法监督,又要对他们依法行政给予支持,不要去干预他们的工作。
(二)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这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 的基本原则。这就决定了在人大,个人无权,集体有权。个人不能代表人大,不能做出人大的任何决定,只有人大集体行使职权,经过投票表决产生的结果,才有法律效力。所以人大的工作特点与政府不一样,政府是行政首长负责制,人大是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人大在工作中都要坚持发扬民主,反复酝酿讨论,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并使之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广泛听取各地方、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依照法定程序充分听取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过的法律和做出的决议、决定符合客观实际、切实可行、具有权威性。人大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集体做出的决定,任何机关、组织或者个人,不经过人大的法定程序,都无权改变它。
(三)依法行使职权的原则。人大必须依法、依程序履行职责。人大工作的重要特点就是法律性、程序性很强。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个有机的整体。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都由同级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人大通过制定法律、作出决议和决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个前提下,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法院、检察院正确适用法律。这种国家机关的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制度的重要特征。人大与“一府两院”分工不同、职责不同,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大依照法律规定对“一府两院”实行监督,既是对“一府两院”必要的制约,也 是对“一府两院”的支持和促进。但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不能代行“一府两院”的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三、讲一讲人大的监督工作
监督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的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神圣职责。人大监督是指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对由它产生的机关及工作人员,实施监督检查、调查、督促等进行的工作。人大监督的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权力的体现,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人民的委托行使国家权力,监督由其产生的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行为,以促使其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办事,从而保障公民权力的实现。人大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人大监督是我国最高层次的监督。
人大监督内容一般是指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监督对象实施的一定行为,人大监督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所谓法律监督,是指对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正确实施和遵守进行的监督,对行政、审判与检察机关等做出的规范性行为进行审查和处理。所谓工作监督,是指对“一府两院”工作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是否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一府两院”的组成人员是否尽职尽责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人大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 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人大监督的重点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人大监督的特点是民主性、全局性、权威性。
人大的监督权是一个综合性的权力,它由三个方面的具体权力构成:
第一,了解权。了解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听取工作报告。即人民代表大会听取“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常委会听取法律规定的计划、预算报告以及常委会认为有必要听取的专题工作报告。专题工作报告是否通过,也可以进行表决,如表决未获通过,报告部门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并重新报告,若报告仍不能通过,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应提出辞职。二是质询和询问。法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和它所属各工作部门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在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委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三是视察。视察通常分为常委会组织代表集中视察和代表持证分散视察两种形式。视察内容由常委会或者代表决定。
第二,处臵权。处臵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做出决定决议。二是组织调查委员会。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人大监督的 重要手段,它具有了解情况的性质,也具有处理问题的性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需要和有关法定程序,均可以组成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时,一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都有义务如实向它提供必要的材料。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调查结束后,应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调查报告,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调查报告,可以要求有关人员辞职或做出纠正某问题的决议,或提出罢免案、撤职案,这正是组织调查委员会法律强制性监督的实质所在。三是提出批评和受理申诉。
第三,制裁权。制裁权是人大对监督对象的违法或失职行为的一种最后处理权。这是人大监督权最严厉的手段,是人大监督权具有强制力的表现,也是人大监督权得以落实的保障。人大监督的制裁手段主要罢免、撤职、免职、接受辞职。罢免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答,罢免案不需要有必须违法的理由,有时甚至代表对其选举的对象工作不满意都可以提出罢免。撤职是人大常委会的职权,《监督法》对撤职的法律程序都作了具体规定。总之,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监督对象违法、失职和不当行为的性质、种类和程序,可以采取不同的监督手段,从而保证监督目的实现。
人大的监督工作除应遵循人大行使职权的三条基本原则之外还应遵循一条原则就是:不包办代替。宪法对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与检察机关各处的职责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其各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权力机关进行依法监督,也不能直接干涉或者代替其它机关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一府两院”的工作既要监督,又要支持,不代行“一府两院”的行政权、审判权和检查权。
今天,我在这里之所以要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监督工作,就是因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正式开始履职、新一届政府机构正式依法启动,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履职之前更好地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了解自己的权力和责任,更好地理解、支持、配合人大工作,共同当好人民的公仆,共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共同建设富裕和谐喀喇沁。为此,我想向一府两院的各位同志提几点要求。
一是一定要积极主动、严肃认真地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配合人大的监督工作。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是法律赋予人大最主要的监督形式,也是人民群众检验“一府两院”工作的最直接的形式,你工作做得好与坏、工作称不称职、你行政的能力如何,是不是体现了人民的意愿,是通过人大监督来检验,来衡量的。人大每确定的工作监督也好,法律监督也好,都是经过周密的研究决定的,是围绕着全旗发展大局和群众利益确定的,不但是对一方面的工作进行检查,更重要的是通过监督更好地促使工作中存在的有些困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更好地展示工作的实效和成果,更好地总结和推动工作,赢得人民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所以“一府两院”要认真配合人大的工作,不 要把人大监督片面地理解为找毛病、挑刺,消极应付,那不是负责任的态度。“一府两院”的领导人员和政府各部门的负责同志一定要明确两点:第一,人大的职责是监督。所以,报告工作或配合检查要把重点放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上。第二,人大监督的功能在于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解决问题,人大在监督者的地位,这是法律地位,并不意味着人大一定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也不意味着人大有出主意想办法的责任。也就是说,人大监督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督促一府两院重视并弄清某项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研究解决问题,从而改进工作的过程。所以,要如实地向人大反映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困难和问题,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切实解决问题,向人民有个满意的交代。
二是要认真落实人大的监督意见。人大在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组织视察之后,都要以审议意见等形式提出监督意见。人大提出监督意见,一般都要经过与“一府两院”沟通协调的过程,监督意见的内容一般是针对问题而提出的,有的是目标要求,有的是思路措施,既然是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共识,一府两院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实,落实监督意见,实际上就是要面对矛盾,克服困难,排除阻力,要进行利益协调有的甚至要在体制、机制、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因此,要认真落实人大的监督意见,要有责任感、使命感,经得起检验。今年常委会也提出了要加强对监督意见落实工作的督查,对于效果不好的,要适当运用质询等形式促进意见落实。三是要认真办理人民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代表提的意见建设,绝大部分不是针对个人的,而是针对“一府两院”某一方面的工作,有些可能是些具体的问题,要认真办理,敢于负责,不要将工作的不作为转化为人民群众对你个人的怨恨。能解决了的,要积极想办法进行解决,尽快答复;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说明情况,创造条件进行解决,要通过积极行政解疑释惑,要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关注全旗的发展、关注民生。
三、讲一讲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
这次换届后,人大常委会共由27人组成,常委会新委员较多,共有8位同志是新当选的,占了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从总体来看,这一届常委会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年龄结构更趋年轻,是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班子。但是,新委员来自各条战线,有党务部门的、有行政部门的、有基层单位的、还有企业私营业主。有的对人大工作缺乏认识和了解,有的可能还没有接触过人大工作,新时期对人大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这个集体在发展中研究思考,我们肩负的责任很重。我希望新当选的委员要尽快转换角色,在新的岗位发挥新的作用,做出新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再次当选的委员要不懈努力,争当表率,继续为推进我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工作再创佳绩。在此我也提出几点要求:
一是要牢记履行职责的三项原则。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人大工作,必须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是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做好人大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并对他们进行监督。
第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人大及其常委会主要是通过会议形式,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集体决定问题集体行使职权。在决定事项的时候,严格法定程序进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按照多数人意见做出决定。只有严格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才能保证人大制定的法律、做出的决定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具有极大的权威。
第三,坚持走群众路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这一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因此,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作为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走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 所系,利为民所谋,使人大工作顺应民心,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贴近民生,才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是要加强学习。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职责能否得到认真履行,主要取决于人大常委会的整体素质。而人大常委会的整体素质又是通过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体现出来的。因此,要求在座的各位一定要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要珍惜和重视自己的职务,把学习作为提高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学好党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三是要求大家要积极认真地参加人大常委会会议,人大常委会委员是一项职务,是一种责任,不是虚差,要求各位要按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关系。民主集中制在人大是一项原则,更是一条法律,常委会行使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任免等各项职权,都是通过会议,按照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的规定表决通过。这就相应的产生两个问题,既要按要求出席会议,又要在会上要充分表达你自己的意见,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关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勤于思考,提高自己的议政能力。保证按时出席会议。如果我们连续两次会议缺席,或者一年内有两次以上缺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失职,将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这种情况,缺席委员要向主任会议说明情况,经常 不能参加会议应主动辞去委员职务。因此,今后要严肃会议纪律,严格会议程序,各位要认真服从常委会的调遣,认真积极主动地 18 完成常委会交办的各项任务。在常委会会议召开之前要安排好本职工作,做到人大常委会工作和本职工作两不误。
四是要求大家要积极参加常委会组织的视察、执法检查、调查等活动,要珍惜参政议政的机会,切实发挥作用。人大常委会整体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个体作用的发挥。也就是说,只有每位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都发挥了作用,人大常委会的整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要有责任感,真正深入了解政情、实情,进而推动和改进“一府两院”工作,确保法律法规和人代会决议的贯彻落实。
五是要求大家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要积极发言。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上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但应始终站在全旗发展的高度,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说话。所以,要经常与代表和选民保持联系,了解他们所想所求,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和呼声;要围绕旗人大常委会确定的议题,提前做好调查研究,为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发言作好准备,提高议事质量;要发挥委员的专业特长,在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时,对口专业的委员要主动带头发言。既要做到畅所欲言,不瞻前顾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又做到会后要严守纪律,认真执行旗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大家要明确责任,不要做客人。
同志们:我旗的发展现在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人大还是“一府两院”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让我们在旗委的正确 19 领导下,团结一心,各尽其职,为实现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在管理评审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5年管理评审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12月14日
同志们:
刚才,管理者代表张黎报告了公司2015年“三合一”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对2016年“三合一”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做了规划和部署。另外,公司办、调度室、质管处、安环处等职能部门又从管理职责的角度对2015年体系运行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我均予以认可,公司各单位应按照张总的安排抓好落实。下面,我想强调三个问题:
一、坚持不懈抓好“三合一”管理体系工作,向管理要效益
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这点毋庸置疑。持续提供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的产品或服务、做到保护环境、做好安全生产和关注员工职业健康,这不仅仅是一个有良知、有品位、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的基本义务,还是企业践行依法经营、严守信诺的具体行为。有人可能要问:总是强调“三合一”管理体系,到底运行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我可以告诉大家,“三合一”管理体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是拿个证书就了事,而是从根本上将企业管理方针和各项目标很好的宣贯落到实处,抓出“效益”。大家知道,我们的产品已纳入新能源范畴,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新能源这个中心开展,我们必须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夯实根基,精耕细作,精益求精。通过“三合一”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既定的各项目标和指标,这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因此,这是一项长期任务,就是第三方不来监督审核,我们也要常抓不懈。
二、加强领导,贯标工作要继续实行“一把手”责任制
2016年6月,是管理体系第三方监督审核阶段,监督审核能不能顺利通过,关键在于各单位的领导是不是重视,责任是不是明确,基本功是不是扎实。
首先,各单位一把手是“三合一”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的领导及全员,要积极发现质量、环境、安全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就地解决。领导实行监督制,管理体系运行工作“接地气”,做好自查自纠,将日常管理资料整理好,做好迎接第三方监督审核的各项准备工作。
其次,要层层落实责任制。一把手要对“三合一”管理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上的员工要按照责任制的要求,分兵把口,各负其职,各尽其责。
第三,工作要到位。一是检查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对各岗位的“三合一”管理情况作出评价。二是实行信息反馈制度,在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要限期纠正,跟踪验证,逐项督办,认真反馈。
三、要把“三合一”管理体系要求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合一”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怎么才能体现?我想,最根本的环节就是要把体系文件学深学透,使每个员工都知道应该怎样做,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希望各单位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环境保护视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视为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各级领导都要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压力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本着“谁主管,谁 负责”的精神,做好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辨识,对重大环境因素、不可接受风险做好专项管理,把一切不安全隐患关口前移,做到超前预控,使一切不安全隐患排除、降低、消除。“三合一”管理体系,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涉及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每一名员工。每一名员工都要有一种质量、环境、安全意识,自觉的学习“三合一”管理体系标准,钻研技术,做个能干、会干、知法守法、懂管理的合格人才。
最后,本次管理评审提出的各项决议,各单位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按规定限期组织落实,不得拖延不办。由张总督办,公司办组织验证,各单位将整改结果于会后两周内上报公司办。
第五篇: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议上的讲话
经过大家近3天的紧张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吉林松花江三湖等13处保护区晋升申请和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等12处保护区调整及更名申请的评审任务,一批具有较高典型性、自然性、稀有性、多样性、脆弱性和科学价值,并具备较好管护设施和条件的保护区通过了评审,因各种原因需要调整的国家级保护区也通过了评审。下一步办公室要抓紧做好这些保护区的公示和协调工作,而且评委们对每个保护区形成的一致意见要认真吸纳,并督促各保护区认真整改,争取尽早上报国务院审批。
截至XX年底,我国已经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531个,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2%,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工作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管理,谈几点意见。
一、确保质量,稳步发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目前,我国已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已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2%,占国土面积的10%。加上通过评审尚未报批的10个保护区和我们刚刚评审通过的这批保护区,国家级保护区面积已经占到很高的比例。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义,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为禁止开发区,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制定主体功能区划及相关政策。因此,我们今后在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一定要统筹考虑、积极慎重,既要在确需保护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予以严格保护,又不能脱离国情,划出太多太大的禁止开发区,影响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年来,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已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蚕食、破坏甚至撤销保护区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建立国家级保护区才能依法防范这样的冲击。从最近几年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地方申报国家级保护区的积极性还很高,但整个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速度在迅速下降。一些地方担心影响发展,不愿意建立自然保护区。因此,我们还要保护地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积极性,建立保护区毕竟是在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是破坏。今后,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战略上,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数量和质量、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坚持标准,确保质量,稳步推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健康发展。
二、统筹规划,优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现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实行的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评审、审批制度。由于缺乏宏观指导,造成一些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过于密集,一些需要通过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予以保护的区域,由于地方或部门没有申报而没有建立。另外,国家级保护区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界划建的,没有包含整个生态区域。也有一些国家级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其范围和功能分区需要作一定调整。总体上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与结构还不尽合理。因此,要组织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分区调查和评价,开展自然保护区空间格局研究。我们已经完成《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由于个别部门有一些不同意见,还没有上报国务院审批。下一步要继续协调沟通,争取尽早上报国务院审批,以指导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在调查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批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按照流域、山系等自然地理单元对已有自然保护区进行系统整合,减少重复建设;要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将相对集中分布但无法整合的保护区连接起来;要在认真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范围和功能分区不科学的自然保护区进行适当调整。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使国家级保护区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功能进一步完善,效果进一步提高。
三、开展评估,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状况进行考核评估是重要的监督管理措施。开展考核评估,可以肯定成绩和经验,发现问题和差距,促进整改和管理,提高保护的有效性。XX年,环境保护部在辽宁省开展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估试点,对评估指标和机制进行研究。今年,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和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联合开展了华东六省一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通过评估,基本了解了华东这一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当前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很多具体的针对性意见和建议,促进了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也提高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区工作的认识。综合各省、市的评估结果,福建、上海、浙江3省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总体较好,其他省的稍差一些。评估情况将向国务院报告,评估结果也将在媒体上公布。关于自然保护区评估工作,我们缺少经验,特别是在标准、方法和机制方面,如何能达到评估效果和目的,又不兴师动众,增加地方和保护区的负担,还请各位评委积极帮我们出谋划策,支持我们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四、深化改革,完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机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工作的综合性、政策性、科学性很强,坚持评审标准,严格把关,是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务院多次强调和要求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机制是在过去特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现行的评审机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专家现场考察的时间较短,对保护区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在保护区与地方经济建设及周边社区的关系等方面情况了解不够;每次上会评审的数量较多,时间太紧,评审还欠细致深入,特别是对保护区面积的适宜性、功能区划的合理性研究不够。一些自然保护区多次申请调整也是由于建立时研究不够、不深入造成的。因此,对评审办法进行改进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各位评委的建议,去年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补充了保护区汇报,改变了打分方式,建立了回避制度,提高了评审标准。今年我们又对《申报书》进行了修订。下一届评委会,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评审机制改革,比如,可以考虑将专家评审与部门审查分开进行,建立评审专家库,增加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民委参与评审等,使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另外,还要提高评审工作的数字化水平。现在申报材料太多太散,以后要尽可能将评审材料电子化,节约申报成本。
本次会议是第四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5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届评委会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评审了145处自然保护区的晋升和调整申请,不包括此次评审通过的,有131处通过了评审,有95处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批准。各位评委以科学求实、客观公正、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入实地,考察研究,全面审查,认真评议,工作十分紧张,也非常辛苦。同时,各位评委和专家还献计献策,集思广益,为完善评审机制,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