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外识字课题方案(写写帮整理)
学生课外有效识字的研究
一、课题立论的依据
(一)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内,而应植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课堂以外的生活是最活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活的识字课堂。为此,我们应当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打破只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导他们在沸腾的生活中主动识字,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系统。
本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优化识字学习方法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本校本地区学生识字的最佳方法,着重于识字的学法指导。
课题开发本着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的原则,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趣味识字中开发学生的识字潜能。在语言环境中指导识字,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博采众长,优化各种识字学习方法,构建科学的高速高效语文识字体系。培养识字的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
该课题前瞻性很强,立足于学生,着眼于发展,注重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的论证
研究的目标:
1、让孩子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感受阅读的乐趣。
2、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效率。
3、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实现独立阅读,基本无障碍阅读。
4、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习惯。
主要研究内容
1、新课程下,课外识字的理性研究;
2、新课程下,儿童课外识字与自主阅读现状的调查;
3、新课程下,儿童课外识字的内容选择和实施途径的研究。
二、课题的实施方法与策略
(一)以本为“本”,抓好课堂识字。
从一年级新教材来看,每课生字有十七、八个,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在课堂上教给识字方法,让学生熟练识字,为自主识字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1、突出重点,不平均用力。采取先强调、先入为主的方法加深印象。如学“候”,教师先把它与“后”比较,然后在书写时用红粉笔突出中间的“丨”,引起注意。
2、比较联系,不独立识字。教师注意把本课的字与认识的字或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
3、理序分类,不按部就班。教师把文中的字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归类教学,方便简单,符合按偏旁记忆的规律。
4、趣味识字,不枯燥记忆。汉字的特点是音形义结合紧密。联系实际,采用猜谜语、摘果子、添减笔画、讲字形故事、拆字合字、错字病房等方式来进行趣味识字。
(二)倡导在生活中识字,构建自主识字的平台
生活是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能否将生活之水长久地激活下去,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措施,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外识字的成果,以激励欣赏为主,让学生人人有成功感。
1、建立学生的课外识字成长记录袋
建立识字成长记录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成长记录袋的形成和内容,以学生的主观意愿为基础,教师参与其中,给予修改、补充、启发、引导,使成长记录袋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2、开设课外识字交流课。为了让实验成功,实验者每周开设一节交流课,即校本课程的课时。课堂中有以下流程:①交流所识的字;②交流识字的方法与途径;③评选识字大王,并以小奖励,参与者中每班次只评选五个为宜,④拓展应用,利用所识的字说话、编故事、阅读等。
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在二年级部分班级开展实验,确定其它平行班或同班没参加实验的学生作为参照。研究采用的方法有:调查问卷、测评、案例
与分析、经验总结、与家长沟通、资料展示、行为分析。
四、研究的阶段与任务
整个课题研究期一年。(2012年9月——2013年8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2012、10)
检索有关文献资料,起草课题研究方案,聘请专家论证,修订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组,申报课题立项。制订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对识字教学现状调查,进行课题立项申报。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2、10——2013、6)
开展实验,进行课题研究。重点是在教学实践中对课题进行行动研究,主要工作包括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召开阶段性成果展示会,编写课外识字集,阶段性总结;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巩固率,并对实验的成果进行了推介。
第三阶段:总结完善阶段(2013、6——2013、8)
组织后期调查,与前期进行对比分析,梳理研究全过程的材料,提供必要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理论与实践成果,完成结题,启动优秀成果的推广与运用工作。
(1)运用调查研究法对学生现有课外识字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学生阅读、习作情况的检测,了解不同学生的识字量;通过访谈了解不同学生的识字方法、途径,从而完成调查报告。
(2)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中搜集课外识字途径、方法,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学生都会有自己各自的识字方法与途径,经过全班交流后,大家取长补短,更好地进行课外识字。
(3)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学生生活在多彩的世界中,随处可见的汉字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学生已经掌握了识字的途径和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去认识并采集更多的生字,享受识字的乐趣。
(4)检查,表扬好的,批评不好的。
学生在平时的课外识字中,往往会出现有的孩子能坚持课外识字,而有点学生却不能做到。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更多地进行课外识字,那么平时的检查就不能少,并且为了激发兴趣,就得采取表扬好的,批评不好的。
(5)运用经验总结法,对一年来的研究经验及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并写好结题报告。
五、预期研究成果
(一)提高学生对识字的认识。
学生课外识字的心理机制是满足学生渴望识字、读书的需要,可使识字的紧张感得到放松,自信心和成功感得以建立。课外识字不仅仅是追求识字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在识字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识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逐步达到“开开心心识字、认认真真读书”的境界。这样,儿童大脑的潜能得以开发,汉字的育人功能得以发掘,个性得以发展,审美教育就能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当然就能体现了。这应该是课外识字的目标和价值追求。
(二)探索出一条适应教学的多渠道识字的途径。
可以结合校内外的资源、社会大课堂、家庭资源来拓宽识字途径。
(三)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四)教师积累学生识字的材料,撰写论文,形成论文集。
六、成员组成及分工
负责人:崔玉涛
组员:侯智明、刘军、刘文富、李娓娜、李长荣、张莹、董冉冉、李文凤、刘金玉、吴雯雯
第二篇:有效识字课题方案
课题研讨名称:有效识字教学 研究日期:2012年9月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
识字教学是单调冗长的教学过程,教法也过于简单、枯燥、乏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产生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生对学习汉字就会缺乏浓厚的兴趣,不能进入主动识字的享受状态,识字教学的效率就低下。
2、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负责人是我校三年组组长,一直在学校教学一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为确保试验的研究与发展,我们一年组的其他成员,无论在搜集资料上还是教学教具准备上我们将提供充分的保障。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有旺盛的经历和充足的时间投入研究工作。
3、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1)、课堂内识字
(2)、生活中识字
(3)、活动中识字
(4)、体验识字成功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第一阶段(1)确定课题方案,明确研究方向。
(2)集中学习理论,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
(3)整理上交相关资料。第二阶段
(1)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的教学策略。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的进展情况。
(4)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面的具体设计)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识字过程中学生的死记硬背的机械识记,只会写而不懂得其义,探究并研究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所表现出的各自利弊,结合教材进行合理安排,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充分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思维水平发展的不同特征,结合汉字固有的字理特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认识汉字、理解汉字、欣赏汉字。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应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全体学生在“亲身感知、亲历感悟、积极思维、主动积累、调动情感、体验合作、参与实践、尝试创新、敢于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创新的自信心。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我们三年组的教师,有机会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为课堂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心得。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随时进行记录、整理、进行总结交流。
7、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1)、阶段研究总结,研究案例教学活动设计等。
(2)、学生的作业等。
(3)、教师关于识字教学优秀课堂实录、案例、论文。
第三篇:课题研究--论文-识字
【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识字方法探究
焦中军
识字教学是传承中华汉字文化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识字教学的课堂中,主要是由教师去帮助学生归纳生字的结构、特点、读音、字义、组词,然后再通过反复的读写来强化记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没有积极识字的热情和兴趣,没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更是与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相脱节,所以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记得快,忘得也快,不能准确区分字形,对字义、字理不理解,造成在运用中出现同音字不分,形近字混淆的现象,识字量提高太慢,阅读上有障碍等现象的发生。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并没有提高,相反老师识字教学的热情却在减退,成了一种不变的公式。
因此,我所进行的小课题研究就是针对以上识字现状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即识字教学方法的“发展”与“创新”,识字教学的“创新”就是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借助先进的教学媒体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识字氛围,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以理解认识的汉字变成孩子们的一种学习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觉的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规律,减轻学生识字的负担,创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这将直接关系到识字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今后学习别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所进行的识字教学方法探究的对象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进入学校的大门,识字基础比较薄弱,形象记忆大于抽象思维。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范围狭窄,识字途径单一,识字基础薄弱,兴趣很高但能力有限,记得快忘得也快,形近字容 易混淆,同音字容易写错等现状,我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计划并付与实践,主要分为教学识字实践和环境识字实践两大板块。
一、抓住课堂识字教学的阵地,唤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课堂教学效果明显,首先有学习的氛围,其次有竞争的意识,还有多种形式的方法及老师有效地指导。首先,在于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孩子年龄小,不能单一的用听、认、读、写来强化学生认字,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尊重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我所采用的常用识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多媒体手段,在直观体验中识字。
多媒体技术可将死板的方块字形演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变成了有趣的形象。例如我所讲授的《口耳目》一课,就是让学生认识12个象形字。在授课前,我精心准备了课件,利用课件的动画将象形字到简体字的演变过程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学生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字。如教学象形字“分”时,我用FLASH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一个简笔画“一把刀把西瓜分成两半”然后逐渐变成象形的“分”,最后出现简体字“分”,在这种情境体验中,学生对“分”的造字过程一目了然,不仅把“分”的字型牢记于心,同时对祖国的汉字文化也有了初步的感悟。另外利用动画情境,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
2、创设对比情境,在比较中识字。
研究中面对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教学时,我注意创设换偏旁、辨字形、析字意、纠错别字、入语境等对比情境,学生通过区别比较体验,找出一些字的异同之处来进行识字,加深印象,提高识字的准确率。如:“人、无、午”和“入、天、牛”字的比较。这样比较法识字,可以加深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别,以防写 错别字。
3、创设体态情境,在体态表演中识字。
汉字中有许多会意字,面对善长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我经常创设恰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情境,课堂教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在教学“抱、跑”两个生字,我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说说老师此时在做什么?老师用什么在抱?(提手旁)所以我把这个提手旁先描红。再说说老师用什么跑步?(足字旁)我就把这个足字旁描红。又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演一演“拉、捡、推、拍、挤”等动作,用表情来表现“哭、笑、惊、呆”等表情,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字,从而强化了认识,其识记效果怎能不佳?
4、创设生活情境,在体验中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的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教材中安排的常用汉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在研究中我创设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作为开展教学的丰富资源,让孩子体验到枯燥的方块字跟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有趣,更有意义。
5、在游戏活动体验中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身心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找朋友、连一连。由教师设计游戏规则,让学生将生字与拼音相应的连线或结合,或将生字的偏旁和另一半连线,这样可以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b猜字谜、编字谜。可由教师出谜语或学生自编谜语,互相猜谜语,在游戏中评比出“猜谜大王”和“编谜语大王”。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编一些帮助学生识记,以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编一 编。例如“中”字,可编这样的谜语:“一竖穿过口中间”。又如:教授“清、晴、睛、情”时,可以根据学过的“也”字,编成这样的谜语:“有水能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能行天下。”猜谜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往往会开怀大笑,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c编儿歌、编顺口溜。如在区别一些字形时,引导学生编成“木禾只差一撇,千万不要混淆。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一点趴。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对于形近字“清、晴、睛、情”,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编出了这样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有水河清清,有日天气晴,有目眼睛亮,有心好心情。”编顺口溜、编儿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其间,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
d其他游戏。例如“摘果子”“开火车”“夺红旗”“贴字”“我当小老师”等等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
其次、推进字理教学。学生对汉字不仅要形象感知,更重要的是意义识记,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我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经过漫长的演变和简化的过程,才变成今天的样子。大部分汉字都有字理,推进字理识字,学生对汉字的识字更加准确、牢固,对形近字的区分更加清楚了,写错别字的几率少了,记忆印象更加深刻了。例如:“明”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在一起;“雷、雪、霜”三个都是形声字,富有形象性,都与“雨”有关;“笑”字令人快乐,“哭”字一看就像眼睛在流泪......二、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提供识字经验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上学期,我在本班学生中定期开展一些有趣的识字活动,例如:早读开展阅读比赛,班会进行“识字大王”比赛,每个月评选一次“识字小明星”,进行表彰和奖励。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非常高,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进步了不少。从校园生活到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从电子传媒到日常生活用品,从社区环境到娱乐场所,从名胜古迹到网络世界,汉字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空间。面对如此强烈的视听冲击,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我们就其称为“生活体验”。如果说,课堂识字是“有意识字”的话,那么,在课外生活中学生因接触多了而识的字,就是“无意识字”。
小学语文识字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或学校内,应该置身于广泛的社会环境中。下面就谈谈环境识字实践的具体措施:
1、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充分调动起学生校外的识字兴趣。
发动学生收集广告纸、日用品包装盒、食品包装袋、海报等,认识上面的字,并让父母帮助剪贴成册,每周在班里评比一次,评出“识字小能手”,进行奖励。在家中看电视、读报纸,积累汉字;在马路上看广告、读店名、看站牌,积累识字;教师定期布置检查,及时鼓励表扬。这些措施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巩固识字效果,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用处真大,进而提高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种机会,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有意识、有步骤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点燃智慧的火花。
2、电视媒体识字。
电视媒体基本走进每个家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电视广告、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画面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喜闻乐见。我们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会的就问家长。学生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出现的字,不断地看,听,问,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
3、通过课外读物识字,积累各种语文知识。
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本子,作为《采蜜集》。让学生将从课外书中学到的各种名人名言、成语、谚语、歇后语,优美句子等摘抄下来。每月在班中展示交流一次,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采蜜集》与他人互换欣赏、阅读,不仅可以从中认识到更多的汉字,学到更 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逐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本学期,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积累了许多常见的成语、谚语、优美词句,不仅扩充了识字量,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
4、利用古诗识字。
每周布置两次背诵古诗的任务,学生将背诵的古诗积累在《采蜜集》中,每月进行一次“古诗背诵大比拼”,看谁背诵的又多又好,进行评比。古诗背诵比赛一般放在周五进行,可以男女生选派代表进行比赛,也可以自己推荐自己,题目由老师规定(在已经背诵的古诗中选取),形式是抽到哪一首就背诵哪一首,最后由评委团(选出的同学)进行评比,分出名次,及时奖励。
自从识字教学研究开展以来,学生确实有着很大的变化。从被动识字到主动识字,识字的愿望更强烈了,兴趣更高了,识字的方法也由单一变成多种多样,识字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识字的范围更广泛了并且普遍运用到了生活当中去,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重视了识字的教学,忽略了书写的指导;字理教学没有有效地实施和坚持下来,家庭教育氛围不够,养成习惯难保持,两级分化情况比较严重。
对此,如何解决识字与写字在教学时间上分配的矛盾,如何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克服两级分化的情况,如何能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教育环境,如何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习惯,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的问题,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第四篇:三年级识字课题总结
三年级识字课题总结
三年级组
张美翠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量很大,针对从低年级刚升上读三年级的学生的特点,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在具体的识字教学中采用如下的方法:
一、教学中,明确目标,“会认、会写”各有侧重。
一般来讲,在阅读中识字,包括如下环节:认识读音——了解字义——记忆书写字形——拓展运用。“认和写”这两类教学对象,需要明确各自的目标,分清层次来做具体处理。
认读读音环节的教学要把“会认”字当作重点。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问同学等方式,解决要“认”的“生”字的读音。至于要写的字,一般不做认读教学处理。了解字义环节就把“会认”、“会写”的汉字中字义或者词义影响了阅读理解的当作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来理解“字”或者“字所在词语”的意思。记忆书写和拓展运用环节,要重点处理的是“要求会写”的字,指导他们分析、记忆要求会写的字,练习书写并进行拓展性运用练习。
二、识字教学要坚持“音——义——形”分步走,并把字义教学抓扎实。
中年级的识字教学经常采用的是集中识字的方法,即:在阅读理解课文之前,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音”,结合具体的词语或者句子来理解生字的字义或词语的意思,马上进行“如何记忆”的分析指导。等到课文学完以后,安排书写练习。
在阅读中识字,我试着训练学生分“音——义——形”三步走,就是在阅读课文之前,先解决生字读音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在深入理解课文之前,理解生字生词的意思,也属于读懂课文的范畴,有的词语在深入理解课文之前来理解,借助理解来读懂内容,有的生字词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要作为关键的字词来理解);全文理解完毕,在安排记忆字形、书写生字的指导。
这里强调要把“字义”教学抓扎实并且放在“字形记忆指导”前面,是因为学生在课文时把字放在了一定的背景当中理解了以后,再进行字形记忆相对容易,掌握得也相对牢固。通过一个学期的试验:“结合理解课文充分感受了字义、词义的基础上进行字形分析记忆的练习”。要比“阅读理解之前安排记忆字形的练习”的记忆效果高。
三、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独立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指导。
学生到了三年级,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中,我把“识字任务”放给学生自己来完成。课前预习解决读音的问题,尝试着结合上下文、查字典、问同学和家长来弄懂生字在课文词语中、句子中的意思提出一些问题,自己对字形进行分析,结合词语和词语的意思来记忆等。
教师的指导在学生独立自学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来进行。“认读指导的重点”是学生多数读起来比较困难的、离学生已有生活实际教远的字,在认读上要作为重点;“理解字义或词义”的重点,一般是学 生自己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在课文的表情达意中起重要作用的。“字形记忆与书写指导”的重点是那些笔画比较多的、容易出现笔画错误的或者日常阅读书写出现相对较少的。其他的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
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发现教师应该抓重点指导,也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指导他们自己来学习认读、理解和记忆运用,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开展趣味性的识字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兴趣。要达到会认会写,就要安排大量的读和写的实践;要记忆字形,离不开对生字的书写练习。在“认”和“写”的练习方式的趣味性上面下功夫,学习效率会比较高。比如:针对要学习、巩固的生字安排的“每篇课文的生字教学值日小组”、“为指定范围的生字书写竞赛作准备”、“我找出来的容易写错的字” 等巩固性和拓展性练习,通过趣味性的识字活动,调动学生自己独立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第五篇:低年级识字课题小结
《低年级识字教学》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低年级儿童的识字途径永远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散识字法。分散识字教学法注重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景中进行生字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所以在阅读中识字是一个基本的方法。在阅读中识字的一般步骤如下。
一、边读课文,边圈出生字。
二、读课文,矫正生字。
三、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建立词语意义的初步印象。
四、读课文,理解学习。真正实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初读课文侧重字音,将“读准字音”与“正确读课文”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再读课文侧重字义。如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通过比较、借助插图以及利用直观实物式动作理解等。总结课文侧重字形,要多法记字形。识字教学识记字形是难点,老师在总结全文后,可集中进行字形分析的指导。分析字形不应字字力量均等,方法一律,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生字字形的难点,无论是“编字谜”还是“做游戏”,最终是还是以养成儿童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愿望为目的。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语文教学总结出的识字规律,是指导识字教学的“至理名言”。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学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脱离语言环境单独识字。识字是读书的基础,同时,读书也可以扩大识字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认为阅读识字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教材,在读文中识字。一二年级教材中,阅读内容多为诗歌和童话故事。这样的选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阅读,学生可在阅读中依据语言环境中识字,并从阅读中了解字义,并由此来教学生学词语、学句子。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会念、会读、会朗诵,强调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为不要求学生对所有生字都会用手写,孩子们很快就能做到会认、会读、会组词,可顺利朗读课文。在读文识字中,我们的教学思路应是从课文到句子,由句子到词语,由词语到单个的字。汉字的表意特性,使字形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儿童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凭借字形猜测出词句的大意。汉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又使得儿童在没有教的情况下也能对音和意揣摩个八九不离十,这就使儿童在阅读中实际使用的汉字远远不止课堂中所学得的,他们在阅读中障碍越来越小,使阅读兴趣越来越高,一个生动鲜活充满神奇的世界在他们面前延伸,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不断产生认识未知的动力。
二、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鼓励学生多看书。以书为伴,提高识字量。儿童普遍喜欢看故事书、童话书、寓言书等。老师就根据儿童的心理愿望,每周开设两节“我会读”展示性课外阅读活动课,鼓励学生多识字、早阅读。拼音读物配插图是最好的儿童读物。在阅读课上学生边只读边听老师范读,利用故事的新奇有趣,这样他们不会走神,最终达到识字与阅读兴趣培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