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寒暑假读书笔记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
一本厚重而不厚实的泛着油墨气息的千古华章在眼前展开,翻开《论语》,零零星星的闪动着光辉,那是千年前岁月敲击的痕迹。遥想千年前战火纷飞的神州,他乘着木车在激荡的土地上一步步盖筑着儒家的理论,用言与行磊成屏障,以防止社会的混浊黑暗侵袭人民的心灵。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以语录体对话文体记叙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迹。仅二十篇便概括了春秋末年的那批孜孜学者的智慧,辛酸追求与理想。《论语》涉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我认为《论语》主要涉及了做人的道理,学习和教育的道理,为政之理,礼的道理。其中的语录所蕴含的哲理对于当代的我们也是有着深远的意义。于丹出了一本书就叫《论语心得》,以此为题,我也想借以下几条来表达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几条则是在告诉我们该怎么学习,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将来可能会当上老师的人,要对下一代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不断充实自己,想跟的上时代真的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不计其数的课程和考试,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可能随时会半途而废。孔子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如今的大学生,有多少人已经沦为学习的机器,只会死读书,不会灵活运用。复习,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一到期末,图书馆人满为患,大多数人为了分数苦苦挣扎,却忘了学习的初衷,复习已经完全沦为了背书。正如论语所说,复习,一方面为了巩固知识,一方面是为了领悟新知识,这样,我们便是在学习,而不是完成任务。学习之路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我们也要懂得向别人问问题,不要闷在心里。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是比自己小的人,也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我们,可能不会像他们一样对着自己的想法那样执着,有些东西,正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一点一点的流失,有时候执着也是必要的。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古代的思想放到现在就是在告诉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大学里很多同学想必都因为处理不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而苦恼过吧,正如这句话所说,我们也不必一定要学习和工作两样同时进行,觉得自己在做好一件事时有精力去做另外一件时,那就去做好了,也不要抱着一心不能二用的想法,凡事量力而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一条旨在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思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成熟,见解也更加完善。不说要做到和孔子一模一样,也至少是要有一个目标,给自己的人生一个明确的定位,如此,才能在老年时能够“随心所欲”。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在告诉我们凡事得有个度,不能过分,这样凡事才能到达一个不错的境地。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是在告诉我们不要老是沉溺于过去,久久不能自拔,而要把握现在,为将来而做准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在告诉我们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称得上是君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在告诉我们要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至高境界。
当然,读及《论语》,我不得不说凡事都有正反面。《论语》中关于礼的说法,我却不敢苟同;森严的等级观,我也是不能赞同的。“八栯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太过于追求周朝的礼乐制度,却没有看到春秋取代周其实是历史的进步。这也启示了我们不要偏听偏信,不要固执己见,在变换中认清形势,把握时代的潮流。作为历史的推动者之一。“克己复礼”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又何必执着于固有的辉煌,而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呢?因此,我们在看论语是亦不可一味听信,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读《论语》,有感动的、有佩服的、有向往的、有沮丧的;《论语》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多的指导。它过去影响着我,现在影响着我,未来,它势必会影响着我。它是常伴我一生的明灯将始终照亮我的征途。
现在读《论语.》读出这般内容;也许当我再次拿起这沧桑画卷时,又会是另一番光景,我只想说《论语》值得一生珍藏,一辈子去阅读。
第二篇:《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我想《论语》给予我们现代人的意义就在于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之下圆润地融合成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的生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让我们每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论语心得》中共讲述了七道,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地人之道”。天地人之道是《论语心得》中的第一道,读这一道时,我的感触也是最大的。
我们现在常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隆、事业成功的基础。但人的力量如此强大的原因,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达到完美结合的程度,结成一个整体,所以,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的内心的时候,他的强大,无坚不摧。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就是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的共同成长,仅此简单而已。读到这里,我想,在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呢?只要你的胸怀无限大,许多事情就小了,原来如此,就是“忠恕”二字啊!简单的说,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拓展一说,“恕”字就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宽容。但是,真正做到宽容,又谈何容易呢?有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老是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它呢?然后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咀嚼中,一次又一次再受伤害。这就是孔子告诉我们的,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了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的心中充满幸福感。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这么简单。那么,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你自己想要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要实现理想马上也要想到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叫 “仁义”。
读完这一道,联想起生活中的自己,不禁羞愧万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自私、蛮横、无理、霸道,这跟书中相差了多远啊!我仔细的考虑了,我以后一定要做到宽容、关心爱护他人等。这样,自己的人生不是才会更完美吗?我想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约的语言道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以个民族的精神。
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我此刻只是略知皮毛而已,但我的心灵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如今,多少人知道《论语》,多少人会去研读《论语》,更别说有人会去潜心研究和体会《论语》带给我们的真理和境界。
于丹老师以其深厚的古典修养,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让我们有机会来到孔夫子身边,聆听人生的真谛。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于丹说,“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的确,世间的真理不一定是束之高阁、高不可攀的,而应该是平淡的、朴素的、具有普适性的。就像《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而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缓和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这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是多么得令人敬佩啊!
这让我联想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时常提倡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它不仅仅是小区里的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有人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人和社会的一种融合。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拥有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拥有孔夫子那样的态度。
现如今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矛盾比较突出,许多人越来越觉得不平衡了,总是埋怨为什么别人可以住海天别墅,自己却蜗居于简陋的屋子之中,别人为什么可以开名车喝名酒,而自己却还每天挤着公车上班。于丹老师说:“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子贡曾问孔子“贫而无陷,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境界:“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即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内心能时常保持快乐,这种快乐,不会被贫困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的人。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内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那份安宁。
我想,这就是《论语》能给我们的现实启示吧。
第三篇:《论语心得》的读书笔记
《论语心得》的读书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论语心得》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心得》读书笔记(一)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如今,多少人知道《论语》,多少人会去研读《论语》,更别说有人会去潜心研究和体会《论语》带给我们的真理和境界。
于丹老师以其深厚的古典修养,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让我们有机会来到孔夫子身边,聆听人生的真谛。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于丹说,“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的确,世间的真理不一定是束之高阁、高不可攀的,而应该是平淡的、朴素的、具有普适性的。就像《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而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缓和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这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是多么得令人敬佩啊!
这让我联想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时常提倡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它不仅仅是小区里的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有人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人和社会的一种融合。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拥有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拥有孔夫子那样的态度。
现如今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矛盾比较突出,许多人越来越觉得不平衡了,总是埋怨为什么别人可以住海天别墅,自己却蜗居于简陋的屋子之中,别人为什么可以开名车喝名酒,而自己却还每天挤着公车上班。于丹老师说:“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子贡曾问孔子“贫而无陷,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境界:“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即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内心能时常保持快乐,这种快乐,不会被贫困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的人。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内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那份安宁。
我想,这就是《论语》能给我们的现实启示吧。
《心得》读书笔记(二)我想《论语》给予我们现代人的意义就在于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之下圆润地融合成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的生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让我们每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论语心得》中*讲述了七道,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地人之道”。天地人之道是《论语心得》中的第一道,读这一道时,我的感触也是最大的。
我们现在常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隆、事业成功的基础。但人的力量如此强大的原因,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达到完美结合的程度,结成一个整体,所以,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的内心的时候,他的强大,无坚不摧。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就是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的共同成长,仅此简单而已。读到这里,我想,在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呢?只要你的胸怀无限大,许多事情就小了,原来如此,就是“忠恕”二字啊!简单的说,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拓展一点说,“恕”字就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宽容。但是,真正做到宽容,又谈何容易呢?有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老是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它呢?然后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咀嚼中,一次又一次再受伤害。这就是孔子告诉我们的,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了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的心中充满幸福感。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这么简单。那么,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你自己想要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要实现理想马上也要想到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叫 “仁义”。
读完这一道,联想起生活中的自己,不禁羞愧万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自私、蛮横、无理、霸道,这跟书中相差了多远啊!我仔细的考虑了,我以后一定要做到宽容、关心爱护他人等。这样,自己的人生不是才会更完美吗?我想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约的语言道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以个民族的精神。
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我此刻只是略知皮毛而已,但我的心灵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于丹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也就是和谐。
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链接是广泛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 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能够赢得民众的掌声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没有把重点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的心灵之道、处事之道都是帮助人的内心需要,这就是当今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当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以及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下,人们更有对内心平安的追求,当然孔子不能给当代中国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论语》中的一些内容的确能给人某种心灵安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一些处事之道。
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感觉最深的是能启发我们的心智,触动我们的心灵,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对现实是否感到满足,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心态。面对眼前千变万化的世界,调整好个人的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是我们每个人在现实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只有站在个人心理的坐标系上,建立务实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职业生涯中有所担当,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最为重要。于丹教授把《论语》朴素、敦厚的哲理解读后以现代人的理解方式传递到我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就工作学习而言,一个人的目标,不能好高骛远,必须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同样,目标不能太小,不经一定困难能够实现的目标不可能带来多大的勇气,即便是实现了目标也不可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快乐。
在于丹对《论语》通俗化的解读中,无论是“心灵之道”还是“处世之道”,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让我们的精神得以饱满,更从容,豁达,乐观的面对生活。
第五篇:《于丹《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
《论语》中国古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在中国,没有读《论语》也会知道《论语》,不知道《论语》也可能按照《论语》行事。自从汉武帝独遵儒术,《论语》便不只是赵普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而是深入道德、伦理、生活的一部大典。如果将一个民族比如为一个学生,那在中国,《论语》便是学生守则。
对《论语》重新认识的体会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把握自我:
不为外界表象所迷惑。除了法律因素外,我们的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上没有,法律上除了基本准则外也没有。于是,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现在我们身边。人们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都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了。其实,《论语》早就把这问题解决了,只是我们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处理好各项关系,就是要讲求“忠孝”。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领导,要“忠”;对朋友,对工作,要“诚”,对父母,对老人要“孝”,对子女,对孩子要“悌”,对他人,乃至敌人,要有“礼”。把忠深深植入到心中,不是说说了事,有时候要用生命来解读,有时候要用几十年的苦难解读。
二是安贫乐道;
淡薄名利思想。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我认为人要真正获得自在、宁静、最要紧的就是安贫乐道。我们不排斥富裕,我们不崇尚贫穷,但
如果在富贵中,要学子贡一样,要同情、周济贫困的人,并且不要名利。如果在贫困中,不能怨天尤人,要有安贫乐道精神。
三是爱人犹如爱己,敬人犹如敬己;
现代人一般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敬。但自己付出了什么呢?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心中没有别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本来有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爱,并对他人的付出。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诚敬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诚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对待不友好的人,要“以德报恩,以直抱怨”。
记得于丹老师在书中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心胸要宽广,对问题的思考要有虚心的态度。不要盲目的与他人比较。这也是《论语心得》带给我的思考之一。
„„
制作人QQ 121190848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she was once a true love of mine
tell her to make me a cambric shirt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without no seams nor needle work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tell her to find me an acre of land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between salt water and the sea strands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tell her to reap it with a sickle of leathe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and gather it all in a bunch of heather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she was once a true love of m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