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设计的界限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5 09:2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消解设计的界限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消解设计的界限读书笔记》。

第一篇:消解设计的界限读书笔记

《消解设计的界限》读书笔记

08122210

郭玉堃

《消解设计的界限》本书是朱锷与三宅一生、隈研吾、深泽直人、原研哉、佐藤可士和这五位日本著名设计师的对谈集成。本书通过“对话”这种轻松的方式,将五位日本设计大师对于设计的看法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讲述出来,通俗易懂。这五位设计师横跨不同领域,从建筑到产品,再到平面设计,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设计师。我在这里主要阅读了作者与深泽直人、愿研哉二位产品设计时的对话。

深泽直人是日本著名产品设计师,他为松下公司、MUJI设计的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和设计爱好者的喜爱,也拥有自己的独立品牌。他的设计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那就是追求“超级普通”的极简主义风格。为MUJI设计的著名的CD机就是这类设计作品的代表,在《消解设计的界限》中,我读到了关于这款CD机的一个曾经不了解的内容。CD机在打开后有一小段的停顿,因为要等马达在启动后安定下来,所以拉下开关以后过一小会儿音乐才会响起。不仅这台CD机,一般的电风扇和换气扇也是这样,因为它们使用的都是同一种马达,所以也是按下开关后要等一会儿机器才开始运行。这是深泽直人有意设计的,在一开始设计好的,神杂志人在看了马达的运行效果后受到的启发,才决定开关必须用拉绳式的。那个开关是由香港的一个厂家生产的,据说开关的接头越短精度越强,所以开始的时候就试用了那种短接头,结果一拉绳子,机器就立刻开始运转,完全没有停顿的时间。后来改用了长的接头,才制造出了“拉下开关过一会儿才开始播放音乐”的效果。

正是这段空白效果,再加上CD机本身简洁的造型和复古的电扇拉绳式开关,给人一种音乐随风娓娓道来的感觉。不得不让人交口称赞。由此我学到了,产品设计并不仅仅是产品的造型设计,还是对用户使用方法乃至用户情感的设计。

在采访原研哉的部分里,原研哉作为一个设计大师,更是对“设计”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升华。他提出,工具的雏形有两个:“棍子”和“容器”。人类进化过程里面包含着两个系统:一是以改变世界为目的的“棍棒系统”的进化,二是以保存物质和智慧为目的的“容器系统”的进化,我觉得将这两个系统并置起来考虑是很重要的。对设计来讲,设计不仅是创造出改变生活方式或者习惯的工具,他还应该成为承载文化、精神的容器,也就是说,用设计来体现一种文化,一种意识的传播,这也恰恰与原研哉的书《设计中的设计》的主题相吻合。他还提到对装饰的看法,他认为,在古代社会,为了表现出象征性力量,装饰是必需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而现在的社会是追求人人平等的社会,也就没有必要用装饰来威慑人心了,现代社会已是个不需要装饰的社会,简单就好。这从近代设计的装饰风格,如洛可可和巴洛克,到现在以苹果等公司为代表的极简主义设计之中都可以看出,社会在发展,文化、精神在变化,设计也就随之变化。由此看来,设计正是成为精神和文化的一种“容器”,保存着人类在不同时期的智慧与价值观。

正如《消解设计的界限》本书的题目所说,设计不应该被人为的加上界限。设计师也不是人们眼中的“设计杯子的人”、“设计汽车的人”。而是通过设计出来的物品,对这个世界,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合理改变的人,这也是我读完本书之后的最大收获。

第二篇:跳槽并不能消解职业倦怠

心理研究指出:跳槽并不能消解职业倦怠

最近,职场上涌现了一个新名词“暑歇”,专指那些像学生放假一样,以“炎夏难熬”为借口辞职休息的人。

事实上,不只在暑假想歇着,同一个岗位时间长了,热情被磨去,难免疲惫厌烦,出现“职业倦怠”,开始得过且过,甚至出现跳槽的念头。职业倦怠到底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结合意大利心理学家赫苏斯、蒙特罗、马林等人的研究,多数情况下,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糊里糊涂入行。有些人最初可能是被薪酬等表面因素吸引,内心并不是真正的认同和喜爱这一职业,不久之后,就失去兴趣。对这部分人来说,换个选择也许真的是新开始,并不需要太多纠结。

第二种,不能胜任工作。因为以自己目前的能力,不太能胜任工作,总是感到困难重重、特别吃力,时间一久,当然劳心费神了。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最好多向他人请教,提高职业能力。同时,找到让自己愉快的细节,比如某个领导欣赏你,增强成就感和价值感。

第三种,藏有某种心结。还有一些人,因为有某种心结,比如特别不能忍受不爱干净的人等,导致对目前的工作环境产生抵触。对此,最重要的是增强职业认同感,发现这份职业带给你的意义和价值,提醒自己,先抓住主要矛盾。

专家指出,职业倦怠并非完全是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能是迈上新平台的前奏,生活的醍醐灌顶。保持兵来将挡的态度就好,不必过于忧虑。

但美国“心理中心网”的专家也提醒,跳槽未必会让你称心如意。与其到处寻寻觅觅,不如安下心来把手头工作做好,也许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身边。

《心理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投身到岗位中去,对工作保持积极和认同的态度,不仅能提高效率,而且会让你越来越有激情,整体幸福感也会增加。相反,不断转换工作,则会更容易对工作心生厌烦,出现职业倦怠。荷兰鹿特丹伊拉兹大学职业与组织心理学系教授阿诺德·贝克等表示,利用好身边的各种社会资源,打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与同事保持良好沟通等,都有助于你更投入工作。

第三篇:论法的精神与权的界限——《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教科院2011级 专业文献导读作业

论法的精神与权的界限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社会契约论》(又名《政治权利的原理》、《民约论》)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最重要的政治理论著作,与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以及约翰•洛克的《政府论》并誉为西方四大政治名著,成为世界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古典文献之一。若要更好的研读、理解《社会契约论》这一西方经典著作,便不得不事先对本书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

一.《社会契约论》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诞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可以说,当时的法国社会具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封建的社会制度等级森严,处于不同等级的人是不平等的——不仅是身份和地位上的不平等,还包括劳动与财富上的不平等,并且这种阶级的不平等性愈演愈烈;二是受到了当时启蒙运动思想的深刻影响,作为启蒙运动中心的法国,同样涌现出一大批学者及有识之士激励地批判着社会的封建专制和宗教的愚昧无知,大力宣传自由、平等与民主,意欲将法国人民引向新的光明。

而作为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对法国封建社会所进行的批判最为严厉、也最为激烈,其政治理念与思想精华在这本《社会契约论》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或者说,正是由于当时这一大的社会历史背景,激发了卢梭的自由、民主意识,促使他创作了这部永世流芳的《社会契约论》。

二.《社会契约论》的主要内容

在这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以“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P5-6)为其前提假设,认为人们有权享有天赋的自由,没有人生来就是奴隶,也就没有人生来便是僧侣或贵族,人人都是生而平等的。只是当人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时,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转让自己的自由。然而与其说成是“转让”,倒不如说是人们做了“一桩有利的交易”(P41),其最终的结果并不是使自己成为奴隶,而是通过达成一致意见、制定社会公约,结成了一个由公意所指导的人民共同体,即主权者。它使人的“自然的自由”转变为被公意所约束着的“社会的自由”与“道德的自由”(P26),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卢梭认为

教科院2011级 专业文献导读作业

人是被迫自由的。

更为重要的是,主权者所代表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即公意。公意具有既不可分割、又不可转让的性质,但是公意却可以通过法律的形式具体体现出来,也可以任命或者委托——如委托政府来执行主权者的意志。当然,必须明确的是,政府只是在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着主权者所委托给他们的权力,真正的权力依然在于主权者、在于结合成主权者的每个公民。

这便是本书中作者意欲阐述的最核心的两个观点,即:“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此外,作者还对法律及其分类、立法者、适宜立法的条件、不同的立法体系等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同时还注意到了法律的民族适切性问题。继而,作者又分别论述了民主制、贵族制、国君制以及混合政府等不同类型的政府组织形式,并明确指出“没有一种政府形式适宜于一切国家”(P99-105)。因为不同的国家,其发展程度不同、人民幅度不同甚至于自然环境也不同,这些差异都使得各个国家需要“因地制宜”,来选择最适合自己国情的政府形式。然而,不管其具体的组织形式如何,只有那些能够忠实的执行公意、维持主权权威、不滥用职权、使国家人口富足的政府才是好政府。而对于那些不够好的政府,应如何防止它们的篡权行为或者说摧毁公意行为?卢梭在本书中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如举行“以维护社会条约为目的的集会”(P129)等等。

这些,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强调的。无论是他的自由平等意识,还是他的民主共和国主张,不仅对当时的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继续认识“法”与“权”的问题,同样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三、《社会契约论》的启示

(一)论法的精神

当然,这里所说的“法的精神”不完全等同于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所提到的“法的精神”。前者主要侧重的是“法的本质、宗旨”这一层面的含义;而后者则认为法律同社会伦理、国家政体、自然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人口状况以及风俗习惯等一系列的因素有关系,在不同的法律条款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关系,“对所有的关系进行研究,这些关系和观点的综合便构成了所谓‘法的精神’”①。但是如果同样从“法的本质、宗旨”这一角度来看待孟德斯鸠所探 ① 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M]:上册.孙立坚等译.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2.

教科院2011级 专业文献导读作业

讨的“法的精神”,则又与我们这里所要论述的“法的精神”具有一致性。

卢梭认为,公意是国家的灵魂,它所反映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便会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从而公意永远是公平且正义的。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法律乃是公意的行为”(P47),是社会契约的制度化体现。因此,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也就是说,法律应该是由作为立法者的全体人民所共同做出的规定。服从法律,不过是服从了自己的意志而已,人们唯有服从了“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P26)。

既然从公意出发的法律“结合了意志的普遍性与对象的普遍性”(P47),它就必须能够维护每位公民的正当权利、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与此同时还要极力地遏制那些出于“个人意志”或“众意”而违反或损害“公意”的行为的发生。要知道,任何人都不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因为,不管任何一个国家的政体如何,如果在它管辖的范围内有一个人可以不遵守法律,所有其他的人就必然会受这个人的任意支配”①。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法律来对其进行制约,则很有可能会产生专制或集权,进而致使其他公民的正当权利受到侵犯,他们的平等与自由也就无从保证了。所以可以说,法律不仅是自由的基石,而且有助于确保分配的公平与正义。

另外,卢梭曾指出,“号令人的人如果不应该号令法律的话,那末号令法律的人也就更不应该号令人”(P51)。这里所说的“号令人的人”指的是行政官,而“号令法律的人”则是指立法者。很明显,卢梭在这里是主张立法权与法律的执行权相分离的,这无疑是一种类似于孟德斯鸠所提倡的分权的思想。

那么,我们这个时代又需要什么样的法律精神呢?我想,200多年前的卢梭已经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无论时代如何,其法律的精神同样须具有自由、民主、公正及分权的基本特点,方可称得上是正义的法律。这对于当今社会的法理、法治问题均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二)论权的界限

这一部分所说的“权”,主要是针对政府权力而言的,暂不涉及其他方面的权利问题。卢梭认为,主权权力“不会超出、也不能超出公共约定的界限”(P41),政府的权力同样应该具有这样一个界限。因为政府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存在着一 ① 李平沤.主权在民vs“朕即国家”——解读卢梭《社会契约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5.

教科院2011级 专业文献导读作业

种以政府组织内“部分人的意志”来代替“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滥用主权者所赋予的权力的倾向。所以,若要防止政府的这种蜕化趋势,必须将其权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这个范围应该以“公意”做为其基本外沿。

对于政府权力的界限问题,我国学者贾西津在其《个人权利:公权力的边界和责任》一文中,做出过相关的详细论述。他首先将每个人的个人权利大体分为三种类型:自由权、程序权以及福利权。与这三种个人权利相对应的,他认为还存在着三种不同层次的公权力责任:一是不得干预个人自由的责任;二是遵从正当程序并保证个人自由的责任;三是提供公共福利结果的责任。其中,第一个层次是公权力所不能为的领域,也就是说,政府不得干预这一层次内的个人基本的自由权,如生命权、财产权、宗教信仰的自由、言论和出版的自由等等;第二个层次及第三个层次才是公权力(或者说政府)应该为、且需正确的为的领域。并在文章的最后得出了“个人权利及其‘保留权利’,构成了公权力‘不得作为’的边界”①这一重要结论。

而在我看来,政府所要做的最根本的事情(或者说“应该为”的界限)无外乎是——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不干涉其自由,不侵犯其权力。可以说,当代任何一个政府都必须将这些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未能履行上述职能或者是超出了自己“应该为”的权力界限的政府,都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政府,甚至于失去了其存在的真正意义。那些遵守了自己所制定的公约的人民,完全有权力去废除一个违反了自己意愿、剥夺了自己自由的政府。当然,这种革命式的改变总是很危险的,所以卢梭同时也指出,“除非是政府已经变得与公共福利不能相容,否则就千万不要触动已经确立的政府”(P128)。如不这样加以说明的话,卢梭的政治理念很可能会被某些不轨者所歪曲利用,以致为虎作伥。

(三)论法、权、德三者的关系

卢梭认为,使国家解体的情形之一便是“君主不再按照法律管理国家而篡夺了主权权力”(P110)。可见,如果不能以法律来限制政府或君主的权力的话,国家是极其危险的。之前也曾提到,政府只是在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着主权者所委托给他们的权力,因此,政府必须负责执行与维护由主权者所制定的法律,并维持社会的以及政治的自由。否则,“一个不按法律行事的政府,就不可能成为一 ① 贾西津.个人权利:公权力的边界和责任[J].法学研究,2009(4):192.

教科院2011级 专业文献导读作业

个好政府”①。可以说,一个好政府的基本标志应该是且必须是“依法行政”。

卢梭在本书中还提到了“道德的自由”这一概念,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却远不及对宗教问题论述得那么多,至于什么是“道德的自由”更是未加详细说明。不过,它已经起到了促使我们向着“道德”这一方向做出思考的作用。卢梭认为,人不仅具有“以个人的力量为其界限的自然的自由”(P26),同时还具有“被公意所约束着的社会的自由”(P26),此外还应该再加上道德的自由,“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P26)。因此可以说,不论是法律的制定,还是权利的行使,在其过程中都无法、也不应抛开对具体道德问题的思考。在我国,伟大的先哲孔子也已在几千年前便提出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的重要论断,而今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同样不能忽视以德治国的重要作用,应该将“法治”与“德治”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便政府更好地发挥执行公共意志、维护社会契约的基本职能。

总之,法、权、德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以法限权,以权维法,德不离其中。而如何处理好法、权、德三者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在治理国家时均需多加考虑及注意的问题

(四)论其对组织管理问题的些许启示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还谈到了有关政府组织幅度对权力的影响,人民团结的力量以及民俗风气、组织氛围对管理的影响等问题,它们对于当代的组织管理同样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只是这里不再展开说明了。

四、对《社会契约论》的评价

记得挪威作家易卜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独人”。暂不论它正确与否,至少这句话用在卢梭身上是合适的。了解卢梭生平的人不难发现,他的一生是孤独的,但他却着实地以自己思想的强大力量撼动着整个法兰西社会,也影响了当时、今日的整个世界。他的这部《社会契约论》更是颇具盛名,被视为民主主义革命的“福音书”。其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

1、《社会契约论》的影响是现实性的。它针对当时的封建制度和等级特权,提出了“自然权力论”、“人民主权论”以及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等重要思想,不但推动了启蒙运动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更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如日 ①② 李平沤.主权在民vs“朕即国家”——解读卢梭《社会契约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4.

《论语•为政》

教科院2011级 专业文献导读作业

后的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社会契约论》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它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民主主义运动。20世纪初,《社会契约论》被一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介绍到中国,对我国的民主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后,“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曾风靡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对我国的新文化运动、民主主义革命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社会契约论》的影响是历史性的。它带有一种思维方式的复归性,帮助我们在理解问题时能够追溯到事情的本源,进而可以更好地解释当今社会存在的种种现象,尤其是在看待当代的“法”与“权”的问题时,意义更加深远。

尽管其功绩是难以磨灭的,但不得不说其中的一些思想没能超出作者自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政治理想难免带有一定的空想成分。对卢梭这部《社会契约论》的质疑具体体现在:

1、理论基础的不确定性。可以说,卢梭的这套思想理论体系逻辑性较强,读者按照他的思路很容易推导出和他一样的结论。然而问题却在于,卢梭的政治理念是建立在“公意”的基础之上的,只有从社会契约出发的行为,才是正义的行为。可是,什么是公意?公意或者说社会契约从何而来、如何制定?人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何种方式达成了所谓的社会契约?这些问题似乎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作者也没有列举任何事实加以佐证。这样一来,不仅使卢梭的思想理论操作起来较为困难,也因其理论基础的不确定性这一缺陷而削弱了整套理论的说服力。

2、公意具有时代的差异性。按照卢梭的观点,国家或法律的产生,均应基于人民的公意。姑且假定“公意”是可以为我们所明确认识到的,我们始终无法否认,不同时期的人民其共同意志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换句话说,不同时期的公意是不一样的。那么,通常的情况便成了前人为后人建国、立法,后人的国家或法律所反映的只是前人强加于自身的“公意”而已。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前人与后人是生而自由且平等的,前人似乎比后人拥有了更多的权利。然而对于这一问题,卢梭却并未多加关注或略加说明。

总之,对于这部被誉为“福音书”的《社会契约论》中的思想精华,我们应该、也有可能批判地继承下来。比如其中的自由精神、法治精神、民主精神、分权精神„„对于我国构建服务性政府均不无裨益。但是,我们绝不可对其盲目的 6

教科院2011级 专业文献导读作业

崇拜,要知道作者卢梭是主张小国的(这种小主要是针对国家的面积、人口而言),因此其思想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中的适用程度如何,我们不得不多加注意。因为只有做到取其所长、去其所短,才能真正的西为中用、古为今用。

教科院2011级 专业文献导读作业

参考文献:

[1] 卢梭著.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社,2009.

[2] 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M]:上册.孙立坚等译.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2.

[3] 李平沤.主权在民vs“朕即国家”——解读卢梭《社会契约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4-115.

[4] 贾西津.个人权利:公权力的边界和责任[J].法学研究,2009(4):192.

第四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消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消解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一个有名的无名人士,在座的可能有一部分人对我不太了解,所以,先作一下自我介绍。自我介绍: 姓名:李树林

年龄:20岁(20年前)民族:汉 性别:自己看 相貌:不扬 身高:保密

体重:与身高成反比。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工作单位及职务:沈阳矿务局中学高三九班(“致远班”)班主任兼高三九班、十班的历史科教师。高三文科组组长,文科党支部宣传委员。感谢:

1、感谢各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这是非常英明的,让我看到了矿中的希望和未来。在我看来矿中的未来要靠文化和信仰的引导和支撑。其实,我们的教育、我们民族的发展都得依靠优秀的传统文化。

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向大家汇报并与大家交流的机会。

2、感谢各位老师:来捧场。

在座的有很多比我更有资历、更有水平更适合在这儿讲座的领导和名师,只不过今天我脸皮厚,抢先了一步,今天我带着“弄斧必到班门”的勇气站在这里,给您带来的些许不爽,我表示深深的歉意并说声“对不起!”,等下次轮到你。

3、感谢各位同学:用期望的眼神给我以激励。谦虚:

这次讲座对我来说机会难得,我特别重视,准备很充分,但水平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也只是略知一二,另外,在座儿的各位文化差异较大,众口难调,想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实属不易,再加上时间有限,只能蜻蜓点水,讲不全面,讲不透彻,有辱大家视听之处,尽请谅解。另外,以下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具有权威性,有些内容不是一个成功人士在谈经验,而是一个失败者在谈教训。为了能引起大家对传统文化和矿中发展的重视,我在这就抛砖引玉了。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消解

(解释消解:消解一词来源于医学用语,这里借来是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消化、理解、吸收,指导我们现实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一、我们要成为传统文化的品鉴者和继承者

1、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狭义)

内涵: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外延: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法律、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所谓“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生存的土地上,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精神财富的总和。

2、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和背离

误解的例子:

如:《周易》是用来算命的

《周易》里是有算卦的内容,那只是表面现象。卦和命是规律,实际是讲按规律办事的。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利用大雾蒙骗曹军,诸葛亮算出那天有雾,所谓的算是根据自然规律作出的预判,其实是利用自然规律办事。

《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以说它大张旗鼓地宣扬通过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这正是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所需要的精神。

如:“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帮凶”

第一,时间不对,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时,孔子(前551—前479)已架鹤西游了,就是想回来成为封建社会的帮凶,恐怕阎王爷也舍不得放这个大才子出来;第二,孔子思想不等同于儒家思想,说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帮凶还可以,后人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改变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形成了儒家思想体系,但儒家思想不都是孔子的思想。

如:董仲舒“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朱熹“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歧视妇女的思想都与孔子无关。

背离的例子:

如:我们奉孔子为大教育家,但我们今天的教育在极为功利的氛围下与孔子的教育主张相去甚远。孔子的教学是回答学生的问题,不是主动讲,有问有答,与学生坐而论道。但今天我们的教学做到了吗?

3、传统文化留下了哪些优秀遗产?

生: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化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奋的精神;提倡天下大同、克己奉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等,都大有可以弘扬吸收之处。就是在政治制度如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科举选官制度,以及施政为官之道方面,也都有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还有各种艺术和科技等成就。

除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外,在与之即对立又互补的法家、道家、墨家、兵家、佛教以及明末清初带有启蒙性质的思潮等文化遗产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师:传统文化讲究身心和谐、天人协调,强调人对集体、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鼓舞人们向心凝聚、忠于民族、爱国、克己献身,这是今天仍应大力倡导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关心凡身肉体所构成的芸芸众生,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除了对个体意义上的人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外,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对群体,伦理意义上的人的道德规范与教化。这种道德规范与教化对于个体来说,内化为个人人格的修养,外化为在人伦关系中实践道德上的义务:尊老、爱幼等等。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准则。在国际社会交往中,中国文化中所蕴含的“和”的精神内涵,对缓和国际矛盾,解决国际争端有重要意义。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许多外国人所仰慕和倾倒,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把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内力)而不是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外力)来影响别人。(内力比外力更深刻、更强大、更持久。)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预言:“中国文化如果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导,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将是可悲的。”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值得我们去探索!

4、怎样汲取传统文化养分

在向工业文明、现代化迈进的今天,形成于农耕时代的传统文化必然有许多不能适应的滞后之处。我们应该站在新世纪的时代高度,用改革创新的视野对传统文化加以审视解析,决定取舍,并纳入新文化体系中融会创新。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专制、封闭意识等糟粕,则要彻底批判否定,肃清负面影响,以摆脱旧传统习惯势力的束缚,这同样是建设新文化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材说孔子思想中的“礼”是保守的部分,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把这句话纳入新文化体系中融会创新,赋予新的内容。

君是国家主人等同于现在的人民群众,臣是为君服务的,在今天也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公务员,人民群众有人民群众的样子,公务员有公务员的样子,不对吗?我有个学生在皇姑的一个派出所管户籍,她说警察不好当了,所里规定如果警员与来办事的群众吵架,第一次给予警告处分,第二次就免除公职。这就是很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样子。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作用在中国从来没有消失过,而是在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继续挖掘传统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理论,才是发扬时代文化的关键。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创新者和享用者。

二、我们要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创新者和享用者

1、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与时俱进,大放异彩。

孔子学院走进世界各地;以德治国(儒家),依法治国(法家)的观念普遍被接受; 现在流行追星,我也有心目中的偶像,霍尊。

霍尊带着他的《卷珠帘》登上春晚的舞台,并获得中国好歌曲的冠军。霍尊的声音空灵、纯净、这首歌词的意境与情感很细腻,描绘古代仕女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景,寄魂牵梦绕之情于古风古韵之中。《卷珠帘》是词牌名,词这种文学体裁始于宋,这是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很成功的例子。(请欣赏霍尊与费玉清和唱的《卷珠帘》)

每听此曲,总觉悲怆,自古“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一腔热血为谁洒,洒向何方,总觉迷茫。

“韩流”的影响,形成一大批脑残粉。记者采访“脑残粉”时,他竟然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惊呆了。脑残的人也知道用古语来抒发自己的情志,也知道这句话的强大力量,让人无法反驳。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我们的校园广播站播礼仪和国学的内容就是发挥了这样的功能(我认为学校不仅有对内面向学生的教育功能,还应有对外面向社会传播文化的功能)

2、文化(信仰)发挥着强大的力量

当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日益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当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再也找不到价值信仰。中国传统文化“内倾”性品质,以及“内圣外王”原则,给了多少人以心灵慰藉和行事准则,不再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找不到自我。

讲解:幸福观

中国人的吃、穿、住、用、行比绝大多数外国人幸福,外国人也羡慕中国人。

(关于中国人普遍感觉不幸福的原因,有人说贫富差距大。有道理,但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存在感、认同感、成就感,至于怎么能获得存在感、认同感和成就感会在后面讲班级信仰时说到。)

我的博客里有一篇文章 《教师的幸福感》

我是教师,我很自豪——虽然权力不大、地位不高,但能帮助学生进步,奔向美好的生活; 我是教师,我很庆幸——虽然工资不多、福利不高,但不必受制于人,可以有尊严的生活; 我是教师,我很快乐——虽然关系简单、应酬不多,但能与家人在一起,享受快乐的生活; 讲解:成功观(过去认为升官发财是成功,现在价值观多元化,家庭和睦也是一种成功。)希望大家处理好“名、利”与事业的关系。

“名、利”如毛;事业如皮。皮若不存,毛之焉附。“名、利”是“事业”的附属品,“事业”是本,“名、利”是末;有人本末倒置,一心只追求名利,越来越浮躁,永远也不知足,找不到幸福感。人应该干自己喜欢的正事,干事业的过程中充实了自己、提高了自己,事业干成功了,名和利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如魏书生、王金战。

盘锦的教育因魏书生而名扬全国。

魏书生的经历告诉我们,教育事业大有可为,教师也可出大名,挣大钱。大家应该有“校兴我荣”的观念(以杜郎口中学为例讲述集体和个人共赢的观念)讲解:家长、学生对学习、考大学的误解。

以为学习好了,考了好大学就有好工作,这是一种误解。有没有好工作要看你有没有真才实学,孔子告诉我们学习有三个层次,知识、经验、智慧。大多数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但知识是最肤浅的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最不实用,实践中更多是靠经验和智慧来解决问题,但经验和智慧不是单纯依靠学校和老师能教出来的。另外,还要看你是否找到了适合你发挥才能的环境,主客观两方面都得具备。

那么学习到底为了什么?古圣先贤告诉我们是为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仰塑造了文天祥这样忠烈的高大形象。

革命时期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的是勇敢,受尽折磨仍然活下来的更是无比的坚强,这是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

学生远足到伊利参观,我看到生产车间里有这样的标语“尽力做事只能把工作做完,用心做事才能把工作做好”,这是企业文化和信仰。

马云的公司最开始是不挣钱的,但他的下属宁愿从自己腰包里掏钱支持他,马云最初的团队有18罗汉,至今追随马云,无一离开,这是大家对马云的信仰,相信他能带领大家把公司做大做强,这种信仰成 就了后来的阿里巴巴。

我们矿中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以前有“矿中精神”;有现在有“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收获,在收获中体验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快来。”等等。

作为共产党员,我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

作为历史教师,我的信仰:作为教师,最应做的就是通过归纳学科规律,提炼学科特点,挖掘学科内涵,展示学科魅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帮助学生提升学科兴趣,化解畏难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喜欢自己干的事,再苦再累也觉得很快乐。(联系历史课堂改革,让学生乐于上学、乐于上课,乐于学习。情景课、小品课等等,以卢兴硕的王安石变法课、陶情的剧本为例。)

我作为班主任或管理者的信仰:教育和管理源于沟通,沟通基于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通过沟通构建共同的文化和信仰,然后为了共同的信仰而努力奋斗。这是教育和管理的精髓。

教育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育和不管理,要做到不教育和不管理,需要有集体文化和信仰作为学生的内在推动力,实现自我教育和管理。在集体文化和信仰的熏陶下,使学生在自我教育和管理的约束、激励和推动下向着教师或管理者设定的目标前进。其实家庭、班级、企事业单位都是如此。

这里讲的沟通很重要,沟通的能力决定了管理者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现实中上级经常埋怨下属没有远见,只顾眼前利益,小事儿上斤斤计较,没有大局观念;下属经常埋怨上级只往上看,不管百姓死活,瞎指挥,乱决策。双方互相埋怨,都气够呛。其实双方都想把工作做好。上下级互相埋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绝大多数是因为沟通的不好。如果沟通的好,上下级互相理解,支持、配合,减少内耗,形成合力,很多工作会轻松加愉快的高质量完成。提醒同学们,将来想当好领导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不然,小则伤人伤己,大则危害集体的利益和发展。

现实生活中管理水平差异很大:

高水平的是不给钱,老百姓玩命干,临死前还直道歉; 低水平的是多给钱,老百姓也不干,挑三拣四讨人厌。

主要原因就是有没有信仰的问题,其次,就是沟通好不好的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败国民党的百万机械化部队,主要靠的就是信仰。我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注重班级文化和信仰的建设。我带的班级除了有学校统一的编号外,还叫“致远”班。

我们班班长的名字叫“杨致远”。当初他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班长,靠的是“哥”的形象,他是大家的主心骨。但他不爱学习,生活没有目标,混日子,整个班级受他的影响,纪律涣散,上进心不强和学习氛围不浓。

为改变他和班级的状态,我第一次做他思想工作时与他谈父母的辛苦、家庭的责任、未来的前途等等,他根本听不进去,他的回答是要过洒脱的生活,不能委屈自己。一副油盐不进的架势,其实就是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看来,泛泛的说教没有效果。

过了阶段,我又找他谈,这次我说:“大家选你当班长是希望你领大家好好学习将来有好的出路,还是希望你带领大家稀里糊涂混日子,将来抱憾终身?你班长走向何方,班级就走向何方。你是想对得起大家对你的信任,还是辜负大家?自己看着办吧!”

事后我结合他“致远”的名字想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名言,为了激发他内在的潜力,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宣布我们班级以后就以杨致远的名字命名为“致远”班,并举了几个实例表扬杨志远的责任感和广阔的胸襟等优点,以此向全班同学说明以他名字命名班级的理由。我还做了个写有“致远”两字 的班标挂在教室门口,还在教室宣传板上写了那句名言的来历和含义。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这些事极大的刺激了杨致远,从此以后,大变活人了,他上课的小动作少了,曾扬言学不了数学的他开始问同学数学题了,并且成绩进步很快,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了,学了几个月的美术并通过了全国联考。他越来越阳光了、积极进取了,可以说顽石变成了美玉。在他的带领下,班级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学习氛围越来越浓,成绩也提高了,班级纪律也出奇的好,一派积极进取的好景象。当时经常查看各班纪律的校长助理臧浩(人名)找到我高兴的问:“你使了什么招,班级的纪律怎么突然就好了?”

另外,我还要求学生每天轮流在黑板上写自己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座右铭”,这些都使学生有了奋斗目标和信仰,学习有了动力,生活有了目标。

从此以后,我管理班级轻松了,但效果好多了,管理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我在充分尊重杨致远的基础上,帮他树立了一种信仰,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名字有这么深刻的内涵,觉得自己非同凡响,应该有一番作为。同时,他找到了存在感、认同感、成就感,也就是幸福感,这激发了他的责任感,产生了积极进取的强大动力,并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同学。

总之,我把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通过在尊重的基础上与学生沟通,传递给学生和班级一种信仰,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和生活热情,学生和班级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都知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我的理解:授业是教学生生存的技能(学生自己讲课锻炼生存能力),解惑是帮学生解开学习中的疑难和生活中的人生困惑(与学生交流),传道是传递给学生一种信仰(致远班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座右铭”)。

我作为社会中的一名普通的知识分子,还利用业余时间享用和创新着中国传统文化。

欢乐家庭密码(www.hljtmm.om)。宗旨(信仰)是:让教育像旅游、休闲、度假一样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方式。

宣传语:小河流水哗啦啦(歌颂大自然之美);大自然就是我们的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属道家思想);有吃有喝有爸妈(家庭和谐属儒家思想);有玩有乐还差啥(无比的幸福感);快来加入吧!(以开放的胸怀传递快乐,与人分享幸福,人与人和谐共处,这是儒家思想)

怎样实现“让教育像旅游、休闲、度假一样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方式”的信仰哪?

以套圈为例,套圈的游戏孩子们都爱玩,讲寓教于乐,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识、经验、智慧)。周长相同时圆的面积最大,套中的几率大,另外,圆在飞行中始终是轴对称图形,飞行稳定,套中的几率大,这些是几何和物理知识;套的准是经验;现实中,烟囱多数是圆的,这就是人类的智慧。

我儿子的变化(不爱发言到当众喊话,让大家收拾垃圾。后来他去旅游,把垃圾都带回了家。)许多孩子得到了锻炼,收获了快乐和成长。

将来要与电视台联合传播沈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节日,也顺便宣传矿中。人生信仰:让家庭因我而幸福,让世界因我而不同。有信仰的人生才有意义,有信仰的集体才有战斗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节、悌等行为规范的社会教化相关联的,抽去了社会教化,缺少了具体的道德规范,就无以传承。道德的教化是构建文明的必然途径,身为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结束:

可能有人会说,你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个小老百姓,有些话不该你说,你能起多大的作用? 我的回答是:矿中也好,地球也好,离开谁都能转,但没有了我,将来在矿中的辉煌成就面前少了一个鼓掌喝彩的人;没有了我,地球的转动少了几十亿分之一的推动力。我像一粒尘埃,也像大雨过后空气中连肉眼都很难看清的一颗小水珠,但只要阳光照在我身上,我就要在消失之前折射一道彩虹,为湛蓝的天空增添一道绚烂的色彩。

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大家共同能力吧!

第五篇:孤独的消解杂文随笔

今晚突然想起与宋。

如果你的脑子白天只属于一个人,而夜晚只属于另一个人,能不能也算做是专情。

他来了,他走了,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不见,自由意志者从来都是如此,你把他看得很清,他也甘愿被你看清,但你只是观望,以为了解之后就是拥有,但拥有就是当时,转瞬即逝。

和宋两个从来不用关系束缚彼此,灵魂自由而散漫,快乐是快乐,但这样的快乐也一样自由而散漫,并不长期待在同一个地方,也不长期属于同一个人。相爱的时候是热烈又充满了激情,朝着共同期许做着两人都热爱的事,日子是段很美好令人沉醉的日子,随后没有任何争吵也没有任何不快,但想就此结束开始另一段激情澎湃的爱途也就立马结束了。

以为没有枷锁的自由会滋养灵魂,但非也,没有枷锁的自由会滋生孤独。

人寻找一个伴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抵消孤独,一直让自己沉浸在爱里,哪怕是幻想之爱也投入得义无反顾。就好像爱是抵消孤独的唯一途径,而爱的那个人反而变得不重要,只要有爱,是谁都行。

曾认为他滥情无比,但好像给他找到了一个理由开脱。因为惧怕孤独,所以对爱才那么贪婪。一个人的爱始终是不能时时刻刻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于是他就多向几个人索取爱,也拆分自己的爱去多交换几份的爱。

时常感叹宇宙太过浩瀚,一旦思考起宇宙来,宇宙的重量就压在心口,让人喘不过气来。面对宇宙,想到的只有逃。越看向宇宙的外延,越发渺小无助,只能往内看,直到只能看见彼此,才觉得内心踏实。因此人一定要有一个伴侣,一个只能看见彼此的伴侣,否则内心就会惶惶不安。

用不断的爱来抵消孤独其实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人不存在不断的爱,也不能得到另一个人不断的爱,也别寄希望多从几个人身上得到爱来填满自己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孤独也并不是只在不爱的状态存在,爱是爱了,该孤独的依然在孤独。

孤独的彻底消解其实是无解。

为了离孤独远一点,自由意志者也会给自己的灵魂带上适当的枷锁。伴侣在广义上来看其实并不特指于某个人,是甘心专注投入的一切。人最终会选择一个伴侣长久的走下去或者也是如此,关系带来束缚,也带来归属,而归属能够消解掉大部分孤独。只是让人产生不了归属的伴侣,会让孤独更甚,那些郁郁寡欢的人,不是被不合适的伴侣吞噬,而是被不合适所带来的孤独感吞噬。

这就又说回来生命不能承受的到底是什么,轻与重,媚俗与反媚俗。

能成为绝对的领域似乎是很少的,孤独彻底的消解是沦为宇宙的尘埃而失去感受孤独的意识能力,可就算成为了宇宙的尘埃也一样会被其他拥有意识的人赋予其孤独。

下载消解设计的界限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消解设计的界限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关系的界限

    劳动关系的界限 在“博客中国”举办的作家联谊会暨《劳动合同法(草案)》论证会上,很多作家对草案提出批评,说草案对劳动关系的定义过于狭窄,不能囊括生活中各种劳动关系,例如时下......

    演讲稿爱无界限

    The speech of Love without Limitations Hello, everyone! Honored to stand here, today I’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some of my opinions on the topic “love without......

    科学发展应该有伦理界限

    辩题:(正方)科学发展应该有伦理界限 (反方)科学发展不应有伦理界限 正方/中山大学 一辩:李成斌法医2001级 二辩:黄 磊电子学系2000级 三辩:马薇薇法学院'99级 四辩:薛 乐中文系'98级......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日常化 各种生活的审美现象,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无所不在的。大众消费文化的兴盛,使审美活动日益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情景:街面上眼花缭乱的各式广告招牌、超级市场里造型精美......

    设计类读书笔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读书报告(读书笔记)学院:艺术学院课题名称:广西南宁市东方外国语学院片区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班级:学生:指导教师:日期:日期:2013年X月X日读书地点......

    《图形设计》读书笔记

    《图形设计》读书笔记 由于对设计类的知识了解的不多,所以利用暑假的时间读了《图形设计》这本教程,其中,对图形的构形方式这一章印象深刻。 首先是引言部分,主要讲述了关于图形......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由唐纳德·A·诺曼著作的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的关键线索--知识不仅存储于人的头脑中,而且还存储于客观世界。 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