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农 农业经济学试卷

时间:2019-05-15 09:1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中农 农业经济学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中农 农业经济学试卷》。

第一篇:2012中农 农业经济学试卷

中国农业大学2012年博士考试农业经济学试卷

1、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25分)

2、中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与消费者价格差异较大,分析其原因。(25分)

3、论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减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5分)

4、从某一个主题出发,论述其分析框架。(25分)

第二篇: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注:如果书上和PPT上答案有冲突,则两者都可以。老师说不需要一字不漏背下来,答到要点、意思对即可)

第1章 导论

1.农业贡献包括哪些方面并作简要分析(回答四个要点+适当展开,答案仅供参考)P4

(1)产品贡献。食品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非农产业部门的食品消费主要原于农业部门。农业除了对国民的食品贡献以外,还有对国家工业发展所作出的原料贡献。

(2)要素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3)市场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贡献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农民作为买着。购买服装、家具、日用工业品、耐用消费品等和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农用机械及其他农业投入品。农民对这些工业品的消费扩大了工业品的市场,工业品市场的扩大又会刺激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扩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就业,农村人口不断迁移到城市居住,因此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也会使农业对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农用工业品消费的增加。农民用于工业品的支出代表农民对整个经济发展所作贡献的一个方面。②农民还是一个卖者。作为卖者,农民在市场上出售农产品,把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出售给非农产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农民这种消费活动,不仅提高了农业滋生的市场化程度,而且满足了非农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的市场流通量增加以后,不但可以促进相关运销业的发展,而且是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也有利于农业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

(4)外汇贡献。所谓外汇贡献,是指通过出口农产品,农业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出口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赚取了大量外汇,用农业赚取的外汇购买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武装本国工业,从而促进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2.什么是农业多功能?结合实际谈谈农业多功能表现在那些方面?P8

农业多功能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有形结果和无形结果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农业多功能表现为五个功能:

(1)环境功能:农业的环境保护功能包括农业景观和各种生态问题:水土保持、补充地下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等。

(2)社会功能:由于农业所具有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农业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而且为他们提供了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模式以及农村社区活力,具有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

(3)粮食安全功能:一个国家的农业在粮食安全方面的功能除了提供粮食这一特殊商品的供给外,还具有非商品功能,既保证一定的粮食自给水平、减少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担忧、增加粮食安全的保障感、确保国家宏观战略的实现,对于面临粮食短缺和购买力不足的国家,农业生产具有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确保家庭粮食安全的特殊功能。

(4)经济功能:农业除了与其他部门一样具有提供产品和就业机会等传统经济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经济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提供消遣场所、文化和历史继承、形成农业景观、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村居民学习能力和维持特殊的生态系统等功能。

(5)文化功能:农业具有形成和保持农村独特文化和历史的功能。

第2章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何谓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那两个条件?P23

(1)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着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2)从经济学角度讲,农产品供给的形式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经营者有出售农产品的愿望;二是生产经营者有供应能力。当只有出售农产品的愿望而没有供应农产品的能力,或虽有供应农产品的能力但并没有出售农产品的愿望,都不能形成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2.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1)比较价格的变化;(2)技术变化;(3)投入要素价格;(4)生产者数量;(5)对价格的预期

3.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P38

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Es=(ΔQ/Q)/(ΔP/P)=ΔQ/ΔP*P/Q

4.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P40

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又称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映的灵敏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Ed=(ΔQ/Q)/(ΔP/P)=ΔQ/ΔP*P/Q

5.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P42

(1)农产品的必需程度;(2)农产品替代与互补程度;(3)农产品的用途情况;(4)农产品价格高低及其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6.恩格尔系数的含义与意义

(1)含义: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全部生活消费支出)*100%

(2)意义:

第一,恩格尔系数揭示了居民食品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定量关系。

第二,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第三,恩格尔系数对于研究消费结构(如衣着等)具有重要意义

第3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1.农产品零售市场为什么会向超市连锁配送方向发展?(以下几点+展开)

超市、连锁、配送是农产品商品化生产成熟的标志。

首先,强化了生产经营者的品牌意识;

其次,利于农产品质量得到全程监控;

第三,有利于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第4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

1.农产品期货交易及它的运行特征

(1)期货交易是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由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预先签定买卖合同,而货款的交付与货物的交割则要在约定远期进行的一种贸易形式,属于信用交易范畴。

(2)运行特征:

1.期货交易是一种“买空卖空”的交易行为;

2.期货交易是一种委托性质的交易行为;

3.期货交易是以期货合约自由转让为前提的交易行为;

4.期货交易是在交易所进行的交易行为。

2.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P81

(1)回避市场风险(转移价格风险);(2)发现合理价格;(3)风险投资和资源配置功能;(4)

国际定价;(5)知识更新。

第6章农业土地资源

1.什么是地租?什么是级差地租?

(1)地租: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将土地转给他人使用而获得的收入,它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2)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入到条件较优(包括土地肥沃程度较高或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上,或者生产率不同的各个资本连续投入到同一块土地上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前者叫做级差地租Ⅰ,后者叫做级差地租Ⅱ。

2.土地集约经营有哪几种类型,应如何提高土地的集约经营水平?

(1)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1.劳动集约型;2.技术集约型; 3.资金集约型。

(2)提高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

1. 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 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

4. 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

5. 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3.何谓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简单地说,是指在最适宜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

第7章农业劳动力P165

1.什么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其主要类型有哪些?(P177-)

(1)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

(2)主要类型

(一)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可分为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

(二)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可将剩余劳动力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积累型剩余;

2.结构型剩余; 3.替代型剩余;4.季节型剩余。

2.解释刘易斯模式(基本含义)(P173-)

刘易斯模式:1.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2.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3.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

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

4.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利润。

5.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

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3.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此题论述备选,同学们可自行展开)

(1)加快城市化速度。

(2)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4)健全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转移的有序性和组织化程度。

第11章 农业家庭经营P262

1.什么是农业的家庭经营?

所谓农业家庭经营,就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其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

2.现阶段农户兼业化的原因是什么?

(1)现阶段的农户家庭收入的不足是农户兼业最直接的动因

(2)农业收入的基础作用及保有土地的积极意义是农户兼业的保证

(3)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为农户兼业提供了可能提供了可能

第12章农业合作社

1.农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的涵义?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也称农业合作社,是指农民,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2.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19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通过的合作原则:自愿和开放原则 ;社员民主控制;社员的经济参与;自治和独立;教育、培训和提供信息;合作社要通过协作形成地方性、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组织结构;关心社区发展。

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模式选择?

(1)专业合作社模式;

(2)日本农协模式;

(3)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模式。

第13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

答: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答:生产专业化、企业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

第三篇:农业经济学论文

小农户与大商业资本的不平等交易2011年夏天,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超市的大蒜、生姜和绿豆价格都达到历史新高,在民间出现了“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的顺口溜。媒体广泛议论价格暴涨可能来自中间商的“炒作”。近年来,“中间商”“盘剥”小农户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城市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乡村收入仍然远远滞后于城镇,一般市民都比较倾向于接受媒体的“中间商炒价和盘剥”的观点。本文要问的问题是:实际情况如何?从经济理论角度来说,我们该怎样理解这样的现象?

一、实际情况简述

呈现暴涨暴跌的“恶性怪圈”。2006、2007年达到2.8元I市斤的高峰,后来跌到2008年的低谷,最低到4分I市斤;去年则达到历史最高点6元I市斤,2011年则再次跌到不足1元I市斤。2011年6月,全国最大的大蒜交易基地(山东省金乡县,仅该县便有数十万蒜农〕的批发市场,居然出现了数百辆农用三轮车、小卡车以及上千名销售贩子排队三到五天而卖不出其大蒜的现象。通过调查,发现外地的大批发商居然串通好不出手收购,借此把价钱压低到1.25元I市斤。排队的贩子们从农户收购时所出的价钱是1.35元I市斤;按照这个市价卖给批发商,他们只能亏本.< 部分原因是由于市场供需关系:价格高的后一年便会有 许多农户一窝蜂地把麦田改作蒜田,扩大生产,导致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因此下跌>。

但是,仅凭这样的供求市场关系,不会产生如此大幅度的波动。不正常的是,有的大批发商居然联合起来“炒价”。当地的小中间商反映,去年有十几二十多个大批发商联合大量收购囤积,造成短缺假象,借此抬高价格。小中间商们也因此得利,有的津津乐道,去年以几毛钱买进,二三元卖出,由此获得暴利。即便是在历史最高的6元I市斤价格下,其实农户出售价从来没有超过1.8元I市斤,而当时在金乡市场的交易价高达4元丨市斤,在超市则达到8元I市斤。价格急剧波动现象并不只限于大蒜,在生姜、土豆、蔬菜等市场上也很普遍。

作为大资本公司的经纪人,这些大商业资本对分散的小农户享有垄断或近乎垄断性的权力。对方基本不具备任何讨价还价的实力和条件,收购价格因此基本上由他们说了算。为此,他们从这个中间领域所获得的收益不仅是“管理费”或“手续费”,更多来自压低收购价格,从自己的收购价和转交给大公司的价格间的差价获利。生产小户如果依赖来村收购的(小)中间商的话,其所得价格比较低。农户自己组织运输,即便如此,他们在销售过程中仍然要面对批发市场欠缺储存设备以及低效率等问题。政府所建立的批发市场一般只起到比较有限的作用,基本只提供一个集散空间,并不具备储存设备和信息服务,也不介入批发商与小农户I中间商之间的交易,没有起到促使权力不均衡的双方在交易中的规范化、均衡 化。

现今的批发市场,是由众多不同的政府部门和机关所设置的,上至国营粮食部门和果品蔬菜公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级省市政府,下至乡镇政府、甚至村庄集体。如此的批发市场多缺乏现代化设备,基本只提供交易的露地或棚盖空间。创建单位一般要承受建设用地高昂价格的压力。它们几乎全都以营利企业模式运作,从税收、出租摊位、管理费用等获利。在这样的情况下,批发市场普遍缺乏公益服务意识,不会为购销者提供信息和储存服务。这也是物流和交易过程中损失高的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一个常见的、多被流通领域研究者所引用的数字是,中国生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率约在25%~30^的幅度,而发达国家则在5%以下,主要是因为中国缺乏 先进的储存、冷藏条件。而掌控这些条件的中间 商,对小生产户会拥有强大的 权力。可以见得,对生产户的低收入来说,政府 也负有一定责任。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开始讨论该问题:

众所周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点在“生产〔阶级)关系”中的“剩余价值榨取(剥削〕”。在理论上,一切价值源自生产者的劳动。剩余价值的剥削从封建生产方式转为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经典观点。

但是,必须指出,这一切是以一定的财产关系为前提的。唯有在土地私有前提下,才可能有地租剥削的生产关系;也唯有在土地和资本私有的前提下,才可能有农业雇佣关系。但是,在今天的中国,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土地所有权^理论上属于集体,国家保留征用权〕,因此,遏制了农村租佃关系的扩展(除了亲邻朋友间的流转之外,只有少量的城郊客耕佃农,以及少量的企业公司租赁小农的承包地〕。同时,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下,均分土地使用权,不允许土地买卖,遏制了大资本主义农场的扩展。根据2006年的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农业(全年〕雇工的劳动投人只占全部农业劳动投入的3%,在如此的客观情况下,农村其实几乎没有古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租佃和雇佣“生产关系”。也就是说,基本没有马克思所说的,通过资本主义〔或封建主义〕生 产关系而“剥削”的“剩余价值”。

虽然如此,我们知道,农民一般只获得其产品最终销售给消费者的价格的相对低比例,相当部分的可能利润被别人所占有。而所谓的“别人”既非地主也非产业资本家,并不涉及传统意义的“生产关系”,他们主要是大“中间商”。后者依赖掌控商业资本的强势以及农户的弱势,从流通中的物流、加工和交易环节中获得利益。众所周知,农产品生产后,需要通过产地中间商(的运输和连接,部分产品更需要加工和冷冻储存〕才能进入(遍布全国的4000多个)批发市场。这里,有大规模的批发商和公司,但也有许多小中间商,包括个体农户(贩子〕进行收购。经过他们之后,又要通过市场中间商才能进入到零售商或超市,之后才把产品卖到消费者手上。其流通模式是:生产农户一产地中间商一市场批发商一市场 中间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

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大商业资本举足轻重。大商业资本如果是以“龙头企业”的面貌出现并直接与小农户打交道,那就比较简单地体现本文主题的大商业资本与小农户间的关系。如果是以大批发商的身份出现,通过小商小贩与农户打交道,大商业资本的强势则更多地展示于与小商小贩的关系中(例如上述排队三五天还不能销售大蒜的上千贩子〕。如果是通过经纪商与小农户 打交道的话,其经纪商很可能会对小农户占据垄 断的强势。

我们如果简单用“剩余价值”的概念来理解商业资本与小农户间的关系,也许可以说今天的“剩余价值榨取”形式主要是商业资本通过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大收购与销售价格间的差额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古典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或“剥削”所指的是生产领域中的关系,而不是流通领域中的关系。“商业资本不直接生产剩余价值”,而只通过流通领域获得产业资本在生产领域中所榨取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简单把商业资本视作与产业资本同样性质的榨取“剩余价值”的“资本”会混淆产业和商业资本,引起众多误解。另外,正如有的反驳意见所指出的,“中间商”不仅是大规模的批发商和公司,也包括众多为薄利而疲于奔命的农民工小中 介、贩子。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到政府建设的批 发市场欠缺服务和公益观念的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流通是由成规模的产业资本和成规模的商业资本所组成的,区别于“前资本主义”的“小商品生产”。后者要么由小生产者直接销售,要么由(较小规模的〕“商人资本”所销售。马克思所没有想象到的是中国今天的悖论现实,即由小农户和大商业资本,而不是小农和小商人,也不是大农场和大商业资本,所组成的流通。这是中国今天的农业经济的悖论特点。

由此可见,简单援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其连带的“剩余价值剥削”概念来理解农户与中间商的关系是不可取的。马克思分析框架的重点是生产环节中的产业资本下的“生产关系”,以及由规模化产业资本和规模化商业资本所组成的流通。但今天的中国小农所面对的既不是马克思所分析的产业资本中的“生产关系”,也不是其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流通”。它主要是马克思所没有想象到的小农户与大商业资本间的关系。因此,使用古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来理解中国今天的农业经济,难 免“牛头不对马嘴”。

不平等交易的成本与收益

我们仍然可以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当前的实际是,小农户与大商业资本〔大中间商I企业)之间权力极端不平等的交易。对农民来说,这种交易带有高昂的(可以称作广不平等交易的成本”。中国今天的(国内外)公司十农户的“订单”和“契约”农业,同样美其名曰〔自由平等的)“契约”I“合同”农业,但实质上是不平等的垄断,或近乎垄断对弱势的关系。而对掌握商业资本的(大)中间商和公司来讲,它们获得的是(诸如通过压价的〕不平等交易的“交易收益”。

中国今天的农业生产主体仍然是分散的、人均才两三亩承包地的“小农”,但其市场流通领域中的主体则不简单是小贩子和小中介,而越来越主要是举足轻重的大批发商和大“龙头企业”。这个小农户和大商业资本的悖论共存与结合,可以说是今天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我们与其从不符实际的理论虚构出发,再试图把实际硬塞入其中,不如从实际出发,然后由此得出交易双方间权力悬殊的“不平等交易”的基本事实和概念,由此看到小农户因此而必须付出高昂代价的现实,以及大中间商和大企业公司因此而能够 获得超额收益I利润的现实。这就是当前农户和 商业资本在流通关系中所呈现的基本“规律”或 “逻辑”。目前,我们虽然缺乏系统的统计数据,但如果我们以上的分析一在日益全面、深入的市场化大趋势下,对今天中国大多数的农户来说,最关键的“关系”不是生产关系而是他们在流通领域中与大批发商、大中间商以及大流通公司间的不平等“流通关系”

我们也可以从经济效率角度来理解当今的小生产现实。

在商业公司^小农户的模式下,资本逐利的行为主要呈现为对农业 生产户压低收购价和对消费者提高销售价。其惯用方法是,试图把收购价压低到接近生产户盈亏平衡点,把出售价提高到消费者所能承受的最高度,借以达到最大的商业资本利润。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如此的商业资本也会组织生产,借以更好、更完全地掌控收购和销售额,但其基本经营模式和经济逻辑是商业资本性而不是产业资本性。作为商业资本,它们更倾向于玩弄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压低收购价,并借同样的手段来提高出售价。他们促使交易成本最低化的手段不是高效率的生产和高效率的合同签订与执行,而是垄断性的价格控制,甚或对小农户的欺压。

第四篇:农业经济学题A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

专业名称:农业推广

考试科目:农业经济学(共150分)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农业2.复种指数3.土地报酬递减

4.农业家庭经营5.农业现代化

二、简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什么是农产品需求?它有哪些特点?

2.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有哪些特点?

3.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哪些?

4.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特征和目标。

三、分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2009年底以来,我国部分商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第一个阶段是2010年1、2月份大米(特别是粳米)和蔬菜价格。东北大米价格每公斤上涨了0.8元,蔬菜几乎都翻了一番;第二个阶段是3、4月份中药材,主要是三七和薏仁。三七最贵的时候每公斤660元,但前几年收购价只有几十元,2009年收购价只有为120元;第三阶段是5月初的大蒜和绿豆,最高价格分别达到了17元、10元。

5月底,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工商总局联合派出调研组在吉林、内蒙古进行调查取证工作,具体调查掌握个别商贩进货存货及出货情况,到五月底6月初,短短十几天里,绿豆价格掉头快速下跌,批发价格从每公斤最高的19元,下跌到目前的11、12元,大蒜批发价也从16元多每公斤跌到8元附近。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个阶段一二月份大米(特别是粳米)和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原因是什么?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物价大幅上涨品种与第一阶段的上涨品种有什么异同?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物价大幅上涨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为何政府进行调查商贩进货存货及出货情况后,物价便迅速回落?对政府的本次调查有何评价?

3.类似这样的物价剧烈波动可能会对农业造成哪些影响?

四、论述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1.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论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五篇:农业经济学论文范文

农业产业化特征

1·生产的专业化

2·经营的一体化

3·服务社会化

4·布局区域化

5·管理企业化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产生发展的背景

(一)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1978年后,我国农村进行了经营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取代“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的人民公社制度,土地的经营权归农民所有,农民对土地的的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土地的流转等更为自由,这为土地的集约经营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是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安全得到了保障,也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以市场为向导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使得农业与市场的交易成本变得比较高,单个的农户难以把握市场对农产品质量以及数量的要求,分散的小生产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难以有效的衔接。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

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连续丰收,粮食安全问题的已基本解决,人民的温饱得到了保障。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农业产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

2·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而且很多地区乡镇企业作为农产品的加工工业,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不断探索农业的产业化道路,为农业的产业化起了很好的“龙头“带动作用。

3·新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新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农民为主,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成员地位品等,实行民主管理,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比例返还。

农业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与生产的专业化,许多农户从事专业经营,面向市场,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重要的中坚力量。

(三)在新阶段下我国的社会背景

农民收入虽有较大提高,但与城市的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差距仍在不断扩大;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耕地的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大量的剩余;年轻的农民不再满足于从土地上获取利益,简单的农业耕作难以满足新生代农民的要求,他们中相当一部分除了进入城市或乡镇企业打工外,还不断的接受学习新的生产工艺,进行特色农业种植以及养殖。

农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契机与发展方式,各地不断因地制宜,探寻自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寿光市靠蔬菜产业领跑,靠科学技术助力,靠产业化经营提升。为了使蔬菜成为一个主导产业,寿光市采取了生产、流通、加工、品牌一起抓的办法。生产方面,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由贫困落后的小县城发展为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三·寿光市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一)·自然地理条件

寿光市是山东省潍坊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辖14个镇、街道,975个行政村,总人口102万。

寿光南北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互补性较强,中南部土壤肥沃,人均占有耕地较少,但该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总储量31.15亿m3,年可开采量2.3 亿m3,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是寿光粮食、蔬菜、水果主产区,温室蔬菜大棚就发源于这里。寿光市的自然条件状况比较适合农业发展,农业快速发展下,更为先进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产生。

(二)交通等基础设施

寿光交通发达,是胶东半岛入京、去省城济南的必经之路,济青高速公路,潍高、新海公路横贯东西,昌大、羊临、羊田公路和羊益铁路纵贯南北,其他国道、省道、环城路、县级、乡镇公路四通八达,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公路通车总里程2700km;羊口港是渤海莱州湾天然渔港、也是国家二类开放港口,年吞吐能力为300万t,可直航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较为发达的交通优势使得寿光的农产品更好的接近市场,为寿光蔬菜的面向市场化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三)技术优势

寿光市三元朱村的王乐义通过不断试验,将温室大棚进行了很大的改进。温室大棚的试验成功,实现了寿光蔬菜生产的第一次飞跃,温室蔬菜生产技术也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绿色革命,寿光蔬菜通过绿色通道源源不断的销往全国各地,为丰富全国的菜篮子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重大影响。寿光蔬菜走出了小县城,走向了大城市乃至国际市场。

(四)政府的扶持以及政策支持

1·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村通电话,村村道路硬化工作全面到位。为蔬菜产业更好的发展护航。

2·政府出资修建大型蔬菜交易市场,为农民卖菜提供了保障;大力宣传,积极推广蔬菜种植技术,建立技术站等帮助农民掌握生产技术;政府为农民打开市场,“绿色通道”直达京津等大城市;

3·每年举办蔬菜博览会,加大同国内外市场的交流,掌握市场动态,做好市场定位,推广寿光蔬菜走向世界等等措施。

4·政府宣传指导,让农民意识到传统的种植业以不满足需要,发展新型的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才能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农民的意识得以很大的提升。

四·寿光市产业化的成功经验以及取得的成果

(一)寿光市的产业化发展依靠蔬菜产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进行产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办法。为了促进蔬菜发展成为主导产业,采取生产、流通、加工、品牌一起抓的1·在生产方面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发明推广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2·流通方面先后建立蔬菜批发市场、举办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兴建全国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和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

3·加工方面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瞄准国际市场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积极扩大出口;品牌方面先后认证优质农产品312个,用品牌开拓和占领市场

4·在蔬菜产业链条上发育形成了储藏、包装、运输、加工、流通、出口、服务、科研、会展、旅游等一大批产业,这些产业已成为寿光崛起的重要支撑,成为寿光的标志性

产业

5·市场建设使寿光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6·加工方面,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瞄准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升蔬菜附加值,积极扩大出口,用龙头企业联结和带动农户,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全市80%的农户都已进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

7·品牌方面,先后认证优质农产品312个,培育了“乐义”黄瓜、“王婆”香瓜,“燎原”无公害蔬菜等多个知名品牌。

8·建立了一批高科技示范园,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技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业园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采取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外来公司租赁等形式合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目前,全市各类农业园区已发展到500多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到120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贸易国际化”的发展模式。

(三)·为使寿光实现产业化经营,政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进技术的传播解决了农民技术落后的不足,市场的开拓为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

(四)不同的乡镇都有自己的主打品牌,培植了乐义蔬菜、欧亚特、燎原、农圣庄园等十几个规模化高效种植园区和“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豆瓣生产专业村等587个蔬菜生产专业镇村。区域化专业经营也是寿光市产业化经营的一大特色。

(五)城乡发展方面,产业化不仅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水平的提高,寿光市也不断致力于城乡保障体系建设,尤其是保障农民利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接近百分之百,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积极有效地推广。

而且注重农村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生活。城乡一体化的优势突出,城乡之间不仅在经济收入上差距逐渐缩小,人们的认知水平,生活质量等差距也不断缩小。

五·寿光市产业化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一)·农业生产者整体素质不高,技术观念比较落后,难以有效抵御产业化经营的风险。大多数农民是由普通的传统的农业中直接转化而来,没有经过较为专业的现代产业化经营培训,在经营过程中多数靠自己的不断积累应验和摸索,发展的成本较高而且进步缓慢。

(二)·寿光的蔬菜产业化主要为市场导向型,有时价格难以控制,“谷贱伤农”现象依然存在,农民难以把握市场需求,生产的盲目性问题突出。

(三)蔬菜多为直接销售,深加工链条不够,没有经过加工的直接原材料式的农产品销售,效益比较低下。

(四)大型龙头企业少,难以满足农产品深加工的需要,农产品精深加工比较少,出口创汇少。而且,龙头企业少也导致了难以形成有效地规模经营,市场竞争力大为下降。

(五)蔬菜质量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新品种,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对农产品质量不够重视,传统的生产方式大量存在,例如,大量使用农药花费的现象突出,导致蔬菜质量水平不够,与市场需求的绿色无公害蔬菜要求有一定差距。

(六)·相关的维护农民利益的法规不够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不健全。风雨暴雪等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不够到位,受自然影响较大。农民一遇上自然灾害就无能为力。

(七)·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不高,机械化,信息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亟待发展。虽然也有一部分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园区,但是由于成本过高问题难以全面推广。单家单户的成产模式,农民难以承担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经营方式。

(八)蔬菜温室大棚多为每家每户的模式经营,规避风险的能力比较弱,而且由于蔬菜产业属于耗费劳动力比较多的产业,而且,几乎一年四季都是生产劳动期,所以劳动力不足也成为影响蔬菜产业更好发展的一大问题。

(七)·农民的观念比较落后,对现代化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理念认识不足或者不能接受,更为现代科学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难以推广。

六·寿光市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措施

(一)率。

(二)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宣传推广,特别是对集约型,规模化的宣传推广,改变农民的落后观念,在一定基础上进行集约化经营,以更好的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率。

(三)模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规模产生效益,并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育,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一点已被寿光蔬菜生产的实践充分证明。目前,寿光蔬菜、水产、畜牧、果品、粮食等虽然总体上规模较大,但具体到某一生产单位、生产者,大都存在生产随意、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等问题,这样难免出现生产标准不统一、产品规格、质量参差不齐、加工品规格、质量难以保证的矛盾。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现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鼓励企业建基地、联农户,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模式,基地根据市场情况选择种植品种,向种植户作到统一供种、供药、供肥,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各自为战的状况,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密切企业与农民的合作关系,逐步使农民以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职工

(三)代经营规则,对国家政策灵活掌握,灵活运用,从本地实际出发,熟悉市场的规则与各项国家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政府政策研究机构认真研究市场规律以及有关政策法规。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循市场的规则和国家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落实中央政策。

(四)积极经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科技水平,特别要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运用先进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进而使寿光农业更快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向先进的现代农业转变。实现机械化,科学化和社会化。

2·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就要紧跟国际农业科技步伐,充分发挥各个农业科技研究所,技术研发中心以及科技示范园的带动作用,对农产品的良种培育,蔬菜病虫害防治,先进的培育以及种植技术等进行先进科技指导。

3·利用好国际蔬菜博览会的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个管理经验。

4·利用好计算机网络,建立完善信息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镇、村购买微机,实施“农村上网工程”,配备人员,搞好培训,开展农产品信息查询服务,采用设立网上专卖店等形式,引导他们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销售产品,减少因盲目种植和销路不畅而造成的损失。

(五)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各地的不断发展,国内市场竞争不断加大和恶化,寿光市的蔬菜产业发展的前期优势以难以满足发展需要。而随着加入WTO,为我国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市场的需求大,国际市场的开发前景广阔。寿光市要可以利用其相对优势抢先开发国际大市场。

(六)发挥好自己的优势,优化结构

寿光市相对其他地区来说在蔬菜产业上有更为成熟的技术优势以及经营优势,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蔬菜基地市的建设。扩大蔬菜精品种植面积,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大力发展无土栽培和有机栽培,大幅度提高蔬菜品质。调整好温室、大田;精细、大路;保鲜、生食、加工蔬菜品种的种植结构,在扩大蔬菜出口上多做文章,减轻因国内蔬菜供过于求而产生的竞争压力,为寿光蔬菜创造更大的销售空间。

(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推广先进技术,学习国外经验,为了攻破出口的绿色壁垒,应该做好生态农业的发展力量,运用优势,研究生态方法防治病虫害,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将农药残留控制在较小的额度内。做好无公害生态农业的表率。对基地内从事生产的业户严格管理,做到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制度规范、统一操作规程、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加工销售。

(七)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政府应该鼓励支持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的发展,为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为广大农民提供明确科学的发展道路做好示范。

(八)针对劳动力相对不足的问题

我认为寿光市应该注重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管理,提高单个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以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替代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减少劳动力的数量。

当然,为解决劳动力不足,还可以推广规模化经营,运用合作社等方式进行集约经营,这可以使得业务更为集中,人员和机构得以精简,更好的实现技术设备的更新和利用效率,也可解决单个农户难以进行新的技术设备引进的困难。

(九)完善相关的保障农民利益的政策法规以及社会保险事业

为了降低农民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损失,政府要设立专门的稳定基金或者财政预算,补偿农民的经济损失,这一措施可以保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相关的维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法规也要更为健全和完善,充分保证农民利益不受侵犯,例如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坚持不动摇的基础上设立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保证土地的使用向更为合理的方向移动,当然,政府也要保证农业用地的农用,防止耕地的破坏。

(十一)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市场的影响率与占有率

寿光蔬菜已建立“燎原”“欧亚特”“农圣庄园”等品牌,应借助于蔬菜之乡的名声做大品牌建设,培育更多有特色,强有竞争力的寿光品牌。

(十二)改善环境,发展生态旅游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以其较低投入,较小损害为各地发展所青睐,寿光市可以做好统一规划,加大环境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设施建设,发展好有地方特色的魅力菜乡旅游业。

参考文献:

【1】李秉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

【2】,陈继红,杨淑波《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生与发展研究》,2009·12《中国农垦》

【3】李茂光《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促进寿光农业健康快速发展》2006·11

下载2012中农 农业经济学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中农 农业经济学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经济学论文范文

    家庭经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名称 农村农业经济学 姓名刘金泽 学号21080212 主修经济学摘要: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处于微观基础主导地位,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家庭经营制......

    农业经济学论文

    农业经济学论文 学院:经济与法律学院 专业:金融学 班级:金融112班 姓名:张娜 学号:120113902033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班级:金融112班,姓名:张娜) 摘要:农业保险是指专为......

    农业经济学论文

    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管111班 王梦 2011021432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摘要: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果,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05学年第1学期考试科目:农业经济学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概念题(4*4=16) 1、农业:农业是人类培育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取得产品的社......

    西方经济学试卷

    江苏大学10级工商管理专业《西方经济学》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西方经济学试卷

    西方经济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30) 1、其他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D) A、需求下降B需求增加C需求量下降D需求量增加2、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农业经济学论文2

    农业经济学论文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设想 众所周知的,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土地改革时期,农业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化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四个阶段。当前,......

    农业经济学论文1

    农业经济学论文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措施 众所周知的,农业是我国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土地改革时期(1949-1952),农业合作化时期(1953-1957),人民公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