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科金融学第二次作业
学号:1164107班级:金融姓名:王艺霏专业:金融作业:第一次
商业银行在转型期如何强化风险管理?
这些年,中国银行业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巨变,大家看到,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金融脱媒程度日益加深,以利差收入为中心、以追逐大客户放贷业务的传统盈利方式正在转向以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所推动的新型盈利模式,面对紧迫的经营转型压力,商业银行必然要进行战略调整与转型,通过前瞻性的市场定位和战略规划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而随着经营环境变化、业务结构日益多元化、销售和营销网络管理日益专业化以及金融监管日益国际化,将使银行经营风险的复杂性剧增,不仅对传统银行的风控覆盖面和风控效率提出挑战,也对传统银行的风险管理决策及系统控制方式、管理技术内涵提出严峻挑战。
战略转型期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必须改革被动的风险控制模式,从被动控制转向积极管理、从分散的点线控制转向整合的系统管理,在经营管理体系的系统性结构调整过程中,构建适应流程银行管理需求的专业化风险管理平台,通过风险管理体制创新营造市场竞争优势,积极应对经营转型压力和经营风险复杂化趋势。
根据我们对国际一流商业银行先进经验的研究,同时针对战略转型期的经营风险特征和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薄弱环节所进行的分析,我们提出了重构风险管理架构、建立风险分类管理和层级控制系统的风险管理体制变革方向。
体制变革的核心就是转变传统银行的风险控制模式,引入新型风险管理方式。在经营风险日益复杂化的环境中,要有效地管理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各类风险事件,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围绕具体业务操作或业务管理的风控方式,而要从业务导向转向系统管理导向、转向专业化的流程作业,从简单的、自下而上式的风险控制转向高层级的、自上而下式的风险管理,转向专业化的、过程式的全面风险管理,通过清晰的管理层次和明确的专业控制标准提升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管理水平,通过流程管理和专业化作业实现对特定风险和个体风险的精细管理。
在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中国金融体系格局中,经营中小银行尤其要讲求适宜的经营发展定位和风险管理战略规划,不断探索适应中国社会信用环境、适应本行特 定发展阶段的风险管理方式,这是在规模不对等的竞争环境中,中小银行实现创新发展的战略出发点。
就民生银行而言,自2000年以来,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制衡安排,建立与激励机制对应的风险控制制度和控制环境,为快速发展铺设安全的快车道。包括独立评审制、监控与放款集中、独立稽核制度等风险控制的体制性建设,以及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科技平台建设、推行授信业务尽职实施细则、实施问责制等。总结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主要有三个关键环节:建立适宜的组织制度,培育良好的信贷管理文化,探索风险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这也是在特定的生长环境中,中国股份制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
在中国银行业的现行发展阶段,银行业基本处于粗放经营阶段,数据质量差、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性管理手段的实践应用和实际效果还非常有限。从民生银行的管理实践看,风险控制方式的选择要与国情、行情状况相适应,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进程要借鉴国内外银行的先进经验,但更要权衡时机、基础条件和建设步骤,民生银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筑起一道坚固、有效的风险控制防线,独立的、专业的风险控制体系能够取得较好效果,主要是在组织制度和信贷文化建设上采
取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同时积极构建风险控制的科技平台,管理实践经验可以归结为三点:选择恰当时机、集中有限资源、解决主要症结。
自2002年启动的“独立评审制”已成为民生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有力手段,近两年,民生银行的独立评审也成为许多中小银行积极借鉴学习的风险控制模式。但是,任何工作模式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民生银行去年对公司业务实行集中经营改革后,前台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对评审工作体系的评审效率和评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授信业务在工作体系实行“审”和“贷”两个环节的分离运行,这种制度制衡安排必然会形成独立评审与市场营销的相对对立,而要提高授信业务的整体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内耗,独立评审制就必然要走向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提出了针对授信业务的区域风险特征、行业和产业链特征、产品风险特征的专业化评审发展方向。去年年末,我们开始启动专业化评审改革,今年二季度,在各区域授信评审中心设立了专业评审工作室,实现了区域内的行业专业化评审;针对贸易融资业务专业性和时效性较强的业务特点,上半年我们成立了专业化的贸易融资产品评审中心。鉴于电力、能源、交通、电子、房地产等行业是我行公司业务的主要利润来源,我们将通过更加专业化的行业评审服务进一步支持这些行业的专业化营销服务,目前,已经通过全国性的公开竞聘选拔了一批具有丰富的基层风险管理经验的行业评审专员,针对重点盈利行业的行业评审中心将在近期正式运营。这样,民生银行的授信评审工作体系将形成以区 域、行业、产品为分类维度的专业化评审体系。
贴近市场、提高评审工作效率一直是授信评审工作追求的目标,我们的专业化评审改革方针是指“专业 评审,标准管理,差别授权,责利对应”。专业评审就是要通过区域、行业、产品“三位一体”的专业评审体系不断提升对授信风险的专业判断、风险识别与控制能 力;标准管理就是要建立一整套与市场有效对接的信贷标准,实现标准化的授信审查,使专业评审真正落到实处;差别授权和责利对应是提高评审效率和评审质量的 制度保障,就是要根据授信业务的风险特征和授信岗位的专业水平进行差异化授权。另外,授信岗位的考核也要与服务对象的发展目标协同考核,充分反映岗位价值 和专业化评审的价值内涵。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包括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在内的改革和转型都要综合考虑国情、行情,不仅要看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转型和发展的定位是否扬长避短、是 否是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而且还要看管理层是否有前瞻性,并能正视改革成本,坚定信念。一旦确定实施则要稳步推进,不能患得患失,这是能否抓住发展机遇的 关键。
作为转型期经营管理系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银行风险管理体制战略转型的前期准备始于2004年下半年,建立了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对 跨部门风险管理事务进行统筹管理的风险管理决策机制。同年,总行设立信贷政策中心,成立以行业政策为主的信贷政策专业研究团队,初步建立了控制授信业务系 统性风险、结构性风险的授信系统风险策略分析体系。2005年下半年,配合战略转型和业务调整的进程,风险管理委员会开始转型期风险管理架构的前期准备和 试点改革工作,对转型期的风险管理体系改革方案进行系统规划,并分步实施系统控制框架的建设工作。目前,法人授权分类管理体系、法律合规风险控制体系、新 产品和新业务条线风险评估监察体系的系统管理和集中控制改革已基本完成。
在重构风险管理架构的前期准备基础上,民生银行将在近期全面启动风险 管理体制改革。体制改革将从两个层面上展开:在决策和系统控制层面,由总行
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管理全行风险管理体系,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向分行派驻风险总 监、向总行业务条线部门和专业销售渠道部门派驻风险官,由这些高级风险管理人员分别担任本级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负责本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 政策和管理标准的执行力;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在风险政策制度、系统控制实施、风险计量分析等方面实行全行整体的集中管理。在 操作和执行管理层面,通过执行标准管理及专业化作业体系实现各类风险事件的专业流程管理。专业化的流程作业及管理机构包括两类,一类是专司授信评审、风险 监控、法律合规事务等职责的总行风险管理专业部门,另一类是派驻分行风险总监领导的分行风险管理部、风控专岗,以及派驻风险官领导的部门内设风控机构、风 控专岗。
通过改革,民生银行的风险管理将实现三个突破:在管理决策上,由被动的风险控制转向前瞻性的风险决策管理,提升总体风险和系统风险管 理水平;在管理模式上,打破部门银行和部门管理模式,通过明晰各风控部门和岗位的专业化控制职责,以专业化风险控制流程有效支撑专业化营销网络体系;在操 作和执行环节,确立关键环节独立性和风险控制标准,以集中控制和专业操作提高流程管理执行力,真正落实经营管理目标责任。
第二篇:北京交通大学 2018年 本科《金融学》第一次作业
《金融学概论》第一阶段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货币:货币是商品世界中排他性的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定商品,既然是一般等价物,意味着货币可以测量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大小,并且可以和任何商品交换。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2、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与租住形式称为货币制度;
3、消费信用: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4、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用百分比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
5、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6、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作用的利率。
7、违约风险:是指债权的发行者不能支付利息和到期不能偿还本金的风险。
8、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9、股票市场:是进行各种股票发行和买卖交易的场所。
10、市盈率:是指股票市场价格与每股净收益的比率。
(二)简答题:
1、货币的职能是什么?
答:狭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广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具体地讲,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供应量如何进行层次划分?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供应量采用层次:通货,货币和准货币。
通货即是流通中的现金M0;货币等于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相当于各国通常采用的M1;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之和;
3、信用与金融的关系是什么?
答:1.信用与金融内在联系非常紧密,现代信用的主要对象是货币,金融的对象也是货币;以信用货币为载体的信用关系就是金融;
2.信用与金融内涵不同,外延也不能相互涵盖;信用是借贷行为,表现为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实物和货币借贷是信用的两种形式;而金融是指资金的融通,其形成必定以货币为载体,表现为源于借贷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可以表现为发行股票而形成的所有权关系;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4、国家信用的形式有哪些?
答:国家信用就内债而言,其形式有:公债和国库券; 就外债而言,其形式有:国际债权和政府借款;
5、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用折算若干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单位外币所能换取的本国货币数量越多,说明外币币值越高,本币币值越低。
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基准,用折算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单位本币所能换取的外国货币数量越多,说明本币币值越高,外币币值越低。
(三)论述题:
1、货币制度的演进过程是怎样的?
答: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和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准。主要内容有: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所有这些方面也称为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在理论上,任何商品都可以被选做货币。然而,只有贵金属具有充当比的所有优势。因此,从历史的沿革来看,虽然各国采取的货币制度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货币制度的发展演变是以贵金属本位制为主,而且基本上遵循着银本位制=》金银复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这样一个顺序。
2、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后果各是什么?
答:所谓信用缺失是指,市场上失信行为,造成“信用”的破坏,也称为“信用危机”。信用危机是世界各国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都曾经历的一个阶段。
信用缺失原因:
1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产权形式多元化,不同经济行为主体利益目标多样化,使得原有体制下约束经济利益的规则失去效力,市场经济本身暴露了信用规则的必要性;旧体制规则已被打破,新体制规则处于建设中,尚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原来的经济秩序与道德规范仍对新体制的影响;.2.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信用法律法规不完善,信用监管/服务/管理机构不健全,市场交易缺乏不良信用惩罚机制的必要约束;
信用缺失后果:
1.从微观角度看,阻碍资本形成,使经济行为交易成本增大,交易规模萎缩,甚至导致市场关闭,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2.从宏观角度看,导致社会资源配置失当,国家宏观调控失灵,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经济发展受阻。
第三篇:电大本科 社区管理第二次作业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群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一)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应是基本医疗保险的主要承担者,它可以及时、方便、经济地为参保人员提供服务,合理有效地使用医疗保险基金。(二)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低下。
(三)配套政策问题。如没有解决好社区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接轨的问题。
(四)双向转诊问题。目前双向转诊工作在我国进展困难,各级单位因受到各自对经济利益占有的驱使,导致转往医院的多,而转回社区的少,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双向转诊能上不能下,重形式不重实质,一体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标准、制度和监督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和认识。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充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作用和地位;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的德政民心工程,使人民群众了解、理解、支持和配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要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工作内容、操作规范、服务形式、管理要求等,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走上服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设施标准化的轨道。
二)进一步突出政府行为。完善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 “以医养防、以药养医”是对政府补偿不足的补充,真正使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师成为社区居民的守护人、医保的守门人。作为医院管理者,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大力改善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尽可能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并重点加强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根据医保要求,重新确定自己的功能定位和主攻目标。
(三)进一步完善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要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优胜劣汰、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的内部运行机制。
(四)进一步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分析、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既要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归口管理问题。又要在家庭保健合同、户籍制家庭医生、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服务模式上不断探索发展,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实行不同的服务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家庭照料、临终关怀、安宁护理等。
2、比较英国社区照顾和中国社区服务的异同
两者的相同点:一是两者的社会福利政策基础的发展趋势都有社区福利社会化的相同性;二是两者支持基础的共同性:依靠社区中的社会支持网络;三是两者服务对象的共同性:都乳社会福利对象作为核心。
两者的不同点:一是属性上的差异:英国社区照顾的属性就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初始阶段很明确是社会福利服务,但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区服务就不再是社会福利服务,而是一种商业化服务,再后来包括为下岗职工提供的再就业服务,其实是一种混合着社会政策支持和促进社区市场化就业的混合服务;二是两者的服务对象的差异: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围绕着社会福利对象,以及相关的福利照顾者,不包括一般的社区居民,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则由一开始的社会福利对象扩大到一般的社区居民,最后又包括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缺乏稳定性;三是两者运行机制的差异性:英国的社区照顾虽然也实行一种准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把服务对象当做服务消费者,但主要是由政府作为购买者来支持的,而不是完全的市场化,不是由消费者自己负责掏钱买服务,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强调社会福利社会化时,过分强调了社会部门、社会关系和市场力量的作用,淡化政府的责任,出现一种泛市场化趋势。社区服务机构主要根据市场化服务通过自己创收来维持自己的福利性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
1、搜集资料说明我国社区志愿者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专业:
学号:
姓名: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最早的志愿者产生于社区服务的层次上,并逐步建立起社区志愿者组织,90年代初期,另一支志愿者队伍在共青团系统中形成,并出现了全国性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当前,在中央精神的指引和2008年奥运会的推动下。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迅猛发展。首先是打造了一批如西部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环境保护、海外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志愿者、亚运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等精品项目,既发挥传统志愿服务项目的优势,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志愿服务项目的新领域。与此同时,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也大大提高:志愿服务,从不被理解的“前沿话题”转变为“80后”青年的“生活时尚”;志愿者主体,从系统职工和大学生延展到整个青年群体;志愿服务项目,从临时活动逐渐形成有延续性接力机制的事业,从“人人能为”的普通服务逐渐转变为专业性、技术性越来越强的专业服务;志愿服务领域,从过去单一的社区服务,已经逐步延伸到了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国际交流、为大型赛会服务、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领域;志愿服务区域,由原来的城市社区已经发展到整个城市建设,并逐步向农村蔓延,现在志愿者已经跨出国门,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特别是,西部计划、海外服务计划、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一批优秀项目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
目前,我国的志愿者组织已形成了青年志愿者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以及包括“草根”志愿者组织、国际志愿者组织在内的各种志愿者组织。其中,青年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组织,是我国最为活跃、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两支志愿者队伍。
这种发展趋势,决定着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志愿服务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居民的整体素质、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各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呈现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二)社区志愿服务宣传不到位,部分居民缺乏志愿服务意识
目前,居民对于社区志愿服务的了解还不广泛,也不深刻。社会上片面理解社区志愿服务内涵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对社区志愿服务的宣传不到位,部分居民缺乏社区志愿服务意识。
(三)社区志愿服务制度不健全,志愿服务队伍流动性较大
志愿者服务缺乏科学长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导致志愿服务人员不够稳定,成员流动性较大,服务项目缺乏连续性。由于志愿服务活动的随意性较强,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太少。
(四)资金的短缺成为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障碍
社区志愿服务基本上是一种无偿服务,它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我国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刚刚起步,各方面制度、措施还有待完善,活动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五)社区志愿服务缺乏相应的法制保障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着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称的问题。尤其是在志愿者的权利方面,很多志愿者接受相关教育、培训的机会不多,工作中获得的相应保障太少,使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受到限制,使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动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新时期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社区志愿者组织建设逐步规范。
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建立了比较规范的社区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协会、义工协会等各种形式的志愿者组织纷纷成立,形成了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志愿服务网络。
二是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等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
(1)丰富社区志愿者的注册手段。依托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以及社区综合服务站建立志愿者登记站;发挥管理型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骨干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分布在群众中的个人登记点和服务的核心骨干;推行电话登记和网上登记,设立志愿服务热线电话,并在社区服务网站上开设网上登记窗口。(2)加强对注册志愿者的信息管理。一些地方建立志愿者信息档案,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登记志愿者的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服务领域等,并进行分类管理。
三 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全国有社区志愿者组织8万个,社区志愿者1800万。随着志愿者活动影响面的不断扩大,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自觉行动,而且受到中年人、老年人的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四 社区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基地建设逐步拓展 专业:
学号:
姓名: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失业贫困、收入差距、人口老化、心理危机、青少年犯罪、人际关系淡薄等社会问题不断凸现,并呈现日益复杂多样的特征,随着服务内容的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广泛涉及社区居民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覆盖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各个方面。
五 社区志愿服务的形式不断创新
各地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突出志愿服务特色,创新服务形式。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和社工引领志愿者开展服务的实践优势,积极倡导志愿者爱心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又能克服志愿服务随意性大、缺乏专业训练和资源不足等问题。
第四篇:金融学专业(本科)
金融学
金融学专业(本科)专业介绍
一、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规格:本科(专科起点),两年制三年业余学习,最短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半。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面向操作与管理、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实践型高级专门人才。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掌握金融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各种金融实际工作,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和金融理论基础,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分析、解决金融业务和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学位目标:经济学学士。
二、课程模块设置
本专业共设置6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通识课、实践课。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
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15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5学分。
统设必修课: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英语Ⅱ(1)、(2),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西方经济学(本)。
选修课:学位论文指南,学位外语(金融)。
2.专业基础课
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4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8学分。
统设必修课:现代货币金融学说。
选修课:经济学方法论。
3.专业课
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26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43学分。
统设必修课:保险学概论、公司财务、金融统计分析、金融法规、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金融风险管理、投资学、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选修课:金融工程学、项目评估、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分析。
在专业课一模块中各教学单位可从投资学、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两门课程中选择1门课程,一旦选中按中央电大统设必修课程要求组织教学和考试工作。
4.专业拓展课
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0,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4学分。
选修课:市场营销学。
5.通识课
中央电大设置统一的通识课程平台,所有开放教育专业适用此平台的课程;通识课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为2学分;通识课设置及通识教育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通识课模块课程不得免修免考;已取得电大毕业证书的学
生,若再次注册学习电大相关专业,原修专业已注册过的通识课程,在新修专业中不得再次注册学习(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此类课程将不能实现注册)和申请办理课程免修免考,此模块最低毕业学分通过修读本模块的其他通识课程获得。
6.本专业综合实践包括金融模拟交易和毕业论文,统设必修,共8学分,由北京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组织实施。该环节不得免修。
7.补修课
补修课程是指在注册开放教育本科(专科起点)专业学习的学生中,部分不具备该专业专科学历或不具备学习该专业相关基础知识的学生必须补修的课程。补修课程学分是按规定需要补修的学生必修的学分和毕业审核的必要条件。补修课程统一使用中央电大确定的课程名称,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由中央电大推荐教材、提供相关教学支持服务。本专业(方向)需补修的课程是: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共12学分。
8.本专业学位英语为学位课程,申请学位的学生必修。
9.统设必修课程严格执行统一课程名称、统一课程学分标准、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选修课中的统设服务课程和自开课程,中央电大将尽可能为地方电大提供多方面的教学支持服务。
10.课程实践环节成绩计入课程学习成绩,没有完成课程实践环节的不能取得课程学分。
11.专业规则表中各课程开设学期是根据专业知识结构提供的课程先修、后续关系确定的,供学生选课时参考。开放教育各专业所有统设必修课程首次开设后均实行全年滚动开设。
四、毕业规则
本专业各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依次是:
公共基础课:15学分
专业基础课:4学分
专业课:33学分
专业拓展课:4学分
通识课:2学分
实践课:8学分
专业课一:3学分
补修课:12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1学分(需补修的学生为71+12学分)。本专业各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之和为62学分(需补修的学生为62+12学分),各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之和为45学分。
本专业学位申请的规则是:通过毕业审核且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毕业生,可申请经济学学士学位。
第五篇:本科金融学多选
人民币货币制度的特点是(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人
民币采用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
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具有以下性质(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国
家法定价格标准、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指定发行银行)。
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国无法通过变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要保证美元信用就会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具有以下性质(.汇率制度是以信用货币本位为基
础.以浮动汇率制为主导.无法实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目前我国实行的银行结售汇制的主要内容是(无条件的售汇、有条件的购
汇)。
对信用与货币关系描述正确的是(信用与货币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互相独
立的经济范畴、信用与货币的产生都与私有制相关、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
币供给,信用紧缩则减少货币供给、整个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
之上的)。
对于债券利率的风险结构,描述正确的是(债券违约风险越高,利率越高、债券流动性越好,利率越低)
关于狭义货币的正确表述是(包括现钞和银行活期存款、代表社会直接购
买力)。
以下对商业票据的描述正确的是(.商业票据可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商业票就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以各种形式吸收的外部资金,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较高的风险。因而,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金融风险的增加、削弱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加快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一国金融监管和协调更多地依靠(各国政府的合作、国际性金融组织的作用、国际性行业组织的规则)。中央银行是在解决下列(银行券的发行问题、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最后贷款人问题、金融监管问题)等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其特点可概括为(“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体现在(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贴现.再贷款.购买有价证券.收购黄金外汇)。中央银行帐户上存款准备金的构成是(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银行信用的特点是(、银行信用可以达到巨大规模、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具有相对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贷款人的需求)据的流通转让有一定的范围.商业票据又称商业货币,它包括在广义的信用
货币范畴之内)。
消费信用的形式有(企业以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
构贷款给个人购买消费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个人提供信用卡)。
根据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比较,实际利率呈现三种情况:(名义利率高
于通货膨胀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时,实际利率
为零、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根据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信用形式可以分为(债务
信用.股权信用)。
1994年,我国相继成立了几家政策性银行,它们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
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和高利贷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现代银行的形成途径主要包括(由原高利贷银行转变形成、按股份制形式
设立)。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大陆的金融机构体系已逐步发展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该体系的特点是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中国人民
银行)作为最高金融管理机构,实行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
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目前主要有(总分行制、单一银行制、持股公司
制、连锁银行制)等类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协调国际间货币政策和金融关系、加强货币合作而
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的途径包括(.会员国认缴的份额.资金
运用收取的利息和其他收入.向官方和市场借款.某些成员国的捐赠或认缴的特种基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
保险公司的保险基金运作方式主要是(银行存款、证券投资、发放抵押贷
款)。
按股票所代表的股东权利划分,股票可分为(优先股、普通股)。
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特点有(流动性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且超过银
行存款收益、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回购交易具有明显的优势)。
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应当考虑的因素有(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生命周期、上市公司业绩)。
在货币层次划分中,准货币是指(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证
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在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中,狭义货币量包括(银行活期存款、现金)。
在我国,对利率水平高低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平均利润率上升,利率总
水平提高、物价上涨,利率上升、资金流出国外,利率水平上升)。
在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中,承诺性业务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下列所列
业务中属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中承诺性业务的是(.回购协议、信贷承诺、承兑业务、票据发行便利)。
下列有关证券流通市场的组织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有(场外交易是指在证
券交易所以外进行的交易、证券交易所在二级市场上处于核心地位、场
外交易是二级市场的基础与主体)。
下列金融工具中,没有偿还期的有(永久性债券、股票)。
下列描述属于资本市场特点的是(金融工具期限长、为解决长期投资性资
金的供求需要、资金借贷量大、交易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投机性)。
下列各项中应该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转移项目中的有(外国政府的无
偿援助、私人的侨汇、战争赔款、对国际组织的认缴款)。
下列各项中应该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项目有(服务输出.接收的外国
政府无偿援助)。
下列各项属于资本转移的有(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同固定资产的收
买和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
消的债务、投资捐赠)。
下列关于债务率说法正确的是(指外债余额/外汇收入额、参考标准为100%、衡量一国外债偿还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下列各项中,属于货币政策目标的是(金融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充分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表现为(.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银行信用推动商业信用的完善、两者相互促进、在一定条件下,商业信用可以转化为银行信用)。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存在方式有(库存现金、中央银行帐户上的准备存款)。信用货币包括(.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信用产生的原因是(.私有制的出现、财富占有不均)。现代中央银行享有的国家赋予的特权有(垄断货币发行权.集中存款准备金.指定执行货币政策.管理黄金与外汇)。当代金融业务创新体现在(新技术在金融业中广泛应用、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有(.基础货币的提供.存款货币的创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流通中现金)。关于通货膨胀,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现象、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物价普遍上涨、货币贬值)。自1984年到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之前,我国奉行的是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稳定物价.经济增长)。选取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主要标准是(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世界各国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是(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体系.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健康的发展.保护金融活动各方面特别是存款人利益.维护经济和金融发展)。.对经济货币化程度起支配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金融的作用程度)。发展中国家实现金融深化首先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干预和管制、政府允许利率、汇率机制自由运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