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设计报告书写框架
课程设计报告书写框架
章节:(建议)
第一章 课题分析(课题主要做什么东西,需要最终的系统达到什么效果)
第二章 总体设计(采用什么框架,用什么面向对象技术,如类、继承、派生、多态等;
可以结合图表来展示)
具体类的设计及说明
类间的关系及接口
消息、事件的流程
第三章 详细设计(程序模块,即类中方法的实现,采用的典型算法构造,画流程图)
第四章 实现与测试(实现截图+结果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总结完成了什么课题,效果达到程度如何。在设计中遇到什么问题,怎么思考,如何解决。在接下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如何运用。)
参考文献
附录(如有必要,可将关键代码置于此处;注意:不要全部粘贴)
第二篇: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说明
课程设计报告包含内容....................2
1.1 目录.............................2
1.2 课程设计任务书.......................2
1.3 中英文摘要........................2
1.4 关键词.........................2
1.5 正文.............................2
1.6 结论.............................3
1.7 致谢.............................3
1.8 参考文献............................3
1.9 表格、图............................4正文中应该考虑的问题.......................5
2.1 迷宫问题的描述.......................5
2.2 迷宫的数据结构.......................5
2.3 寻找迷宫路径的算法思想.....................5
2.4 概要设计............................6
2.5 详细设计............................6
2.6 测试数据及结果分析......................6课程设计报告包含内容
课程设计报告中包含的内容请参照《课程设计报告》封二要求的内容,包括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
1.1 目录
目录按一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
1.2 课程设计任务书
将下发的《课程设计任务书》用B5纸张打印并粘贴。
1.3 中英文摘要
摘要是报告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课程设计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200 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摘要”字样位置居中。
1.4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报告中选取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词或词组。
报告中应列出3~5个关键词,它们应能反映报告的主题内容。撰写要求有英文摘要的论文,还应列出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1.5 正文
正文是报告的核心部分,课程设计的思路、方法、结论都在正文中进行阐
述。由于每个小组采用的方法存在差异,所以对正文中要写的内容不作统一规定。
1.6 结论
结论即结束语,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得出的结果描述。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
可以是设计过程的收获、遇到问题及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思考、在设计过程中对《数据结构》课程的认识等内容。
1.7 致谢
对指导教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设计工作的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捷、实事求是。
1.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是报告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报告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
[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例:
[1]刘国均,陈绍业.图书馆目录.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傅秉义,陈运泰,祁贵中.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447
[3]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中国科学,1973(4):339~357
[4]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研究:[学位论文],北京:数学系统学研究所,1983
[5]Borko H,Bernier C L.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ods.New York:Academic Pr,1978
1.9 表格、图
插图要精选。图序可以连续编序(如 图5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 图
6.8),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
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出。
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
论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如:表15),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表2.5),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
表格的结构应简洁。
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
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正文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以下内容为基本内容,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际情况,对内容先后次序做调整,也可以适当增加内容。
2.1 迷宫问题的描述
可以采用《课程设计任务书》中对于迷宫问题描述的方式,也可以自己重新搜集整理资料来描述。
2.2 迷宫的数据结构
1迷宫采用的数据结构
【例如】采用二维数组来表示迷宫,数组元素为0表示是通路,数组元素为1表示是墙壁(非通路):
此处给出一个实例说明问题,该实例最好是你随后测试的数据 2迷宫入口位置
3迷宫出口位置
4迷宫的构造
迷宫是采用手工输入方式、自动随机产生、文件输入
2.3 寻找迷宫路径的算法思想
此部分内容是对算法核心思想的分析说明。
寻找路径时采用了哪种数据结构(队列、堆栈)。如果采用队列,说明队列的特点,与算法实现之间的关系;如果采用堆栈,说明堆栈的特点,与算法实现之间的关系。
寻找路径的算法思想具体描述。此处为整个设计内容的核心思想,一定要将该处代码详细分析,适当时候可以加流程图或伪代码形式进行算法描述。
2.4 概要设计
确定所需模块及模块间调用关系(也就是用了哪些函数、函数的作用、以及各个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
2.5 详细设计
给出各模块流程图或代码、也可以两者都有。
代码可以打印粘贴,但是一定要有足够的注释,并注意排版(空行、缩进的使用)。
2.6 测试数据及结果分析
此处需要将运行结果截图、打印后粘贴。
测试数据至少需要三组:、没有通路的迷宫
2、有一条通路的迷宫
3、有多条通路的迷宫。
每位同学的测试数据都应该自己设计,不应与其他人雷同,即便是同一组同学,也各自有自己的测试数据。
第三篇: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
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1.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说明书中小标题用黑宋体四号,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行文方式和文体的格局,学生可根据专业特点与写作内容表达需要,灵活掌握。报告中的计量单位、制图、制表、公式、缩略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要有页码,页码居中。
2.课程设计说明书是课程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课程设计说明书应该反映出作者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作者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基本要求:
(1)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
(2)课程设计说明书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数据完整、结论明确;
(3)课程设计结束后,按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次序排版,(如有题目以学生分组的形式完成,要有每个学生承担的任务说明,排在任务书后面);
(4)其他具体要求,指导教师自拟。
第四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要求
1.报告封面
2.目录
3.任务书
4.系统原理介绍(要包含总原理图)
5.单元电路原理介绍
6.芯片及电子元器件介绍(应包含主要元器件、芯片的识别方法、符号图、作用等说明)
7.电路调试及错误检测、排除方法
8.课程设计小结
9.元器件清单
10.课程设计成绩表
备注:1 其中1、3、10项老师会提供标准的电子档模板。用A4纸,可正反面写要求字迹工整,图表规范(必须用尺子画图)报告内容不可大篇幅雷同报告中10项内容的排序即为最后装订顺序
第五篇:课程设计报告的书写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的书写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是对学生写科学论文的能力训练,报告要求不仅要把设计、组装、调试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而且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设计总结报告应包栝以下几点:
一、课程设计程题目
二、摘要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四、设计的系统方案,画出系统框图。
五、详细介绍、说明各部分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六、至少用一页纸画出完整的电路原理图,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七、组装调试的内容。包括:
a)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b)调试电路的方法和技巧。
c)测试的数据和波形并与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d)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八、总结设计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指出课题的核心及实用价值,提
出改进意见和展望。
九、列出系统需要的元器件清单。
十、列出参考文献。
十一、收获、体会。
备注:为了公平、公正的体现同学们的成绩和真实学习情况,本着不放过一个学习好的同学,不放过一个学习不好的同学的原则。课程设计考察同学们综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总结以往课程设计验收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本学期课程设计做一些必要的改动。希望得到好成绩、评奖学金、考研的同学,请随课程设计报告附一份复印件:大学至今为止的所有理工科的学习成绩单。(注意:系辅导员老师、班长或者学委同学的签字有效。)
验收要求:
1、验收电路是否能实现课程设计要求的所有功能,不能完成所有功能则电
路部分考核不及格;电路外观是否美观、实用。(40分)
2、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整洁情况。(40分)
3、模电实验总体表现。(20分)
4、大学期间所有理工类课程的成绩,学习情况。(±10分)
5、讲解设计原理,回答老师提问的情况。(±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