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影响(共5则)

时间:2019-05-15 09:3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影响》。

第一篇: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影响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影响

新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已经开始正式实施了,新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强化了刑事诉讼法在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方面的功能;使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得以进一步彰显和落实,进一步为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提供了惩治犯罪的法律武器和必须遵循的规范;维护公民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同时在此新形势下,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在职务犯罪的侦查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一、辩护制度的修改,强化了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对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提出了新问题。

新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第二款规定“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第三十六条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根据最高检最新下发的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的字数由原来的252字现已增加到860字,内容更加详尽,无不体现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1

从反渎职侵权工作查查的范围属于职务犯罪,而职务犯罪本身具有智能型、隐蔽性的特征,痕迹、物证少,通常没有直接的被害人,犯罪行为有职务作为掩护,发现难、取证难、证据固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职务犯罪的证据基本以言词证据定案,而言词证据本身稳定性就差。新刑诉法从律师介入辩护的时间、律师会见程序、法律援助范围、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的申诉、控告权等方面对刑事辩护制度进行了深化和完善,扩大了辩护权。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完善对检察机关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增加了难度。

二、证据制度的完善,案件证明标准的规定,为证据的收集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最常用的手段一般是通过政策攻心、法制教育等手段摧毁犯罪嫌疑人的心底防线,使其交代罪行。根据新刑诉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将政策攻心、法制教育说成是检察机关侦查部门的威胁恐吓,最终使得证据被排除。因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侦查的手段、环境、方式、办案人员的语气语调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

第五十三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

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第五十七条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修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1)扩大了非法证据的范围。(2)强化了检察机关对非法取证行为的监督。(3)增加了对证据合法性的法庭调查。(4)明确了当事人及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权利,但应提供相关的线索和材料。(5)规定了检察机关对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6)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则和标准。

新刑事诉讼法这些内容的对侦查人员在收集证据、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对证据的要求、采取的手段有了严格的要求。

三、强制措施的完善,提升了控制和查处犯罪嫌疑人的水平,也对强制措施的适用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强制措施的运用一直是侦破职务犯罪的重要辅助手段,强制措施条件的细化,也就意味着限制就更大。新刑诉法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传唤、拘传的条件更加细化、更加严格,对犯罪嫌疑人羁押批准的难度加大,对传统的通过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为办案争取时间、辅助案件突破提出了挑战。旧刑事诉讼法规定传唤、据传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修改后传唤、据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据传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此之外对于自侦案件中被拘留犯罪嫌疑人的审查逮

捕决定时间提高为十四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一至三日,比旧法最长时间增加了三天。这些改动对侦查机关查明案件事实、调取证据和作出处理适当放宽了时间限制,有利于检察机关更好的侦查案件,但同时对强制措施的运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四、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的方向

1、反渎职侵权侦查人员必须在收集证据、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对证据的要求、采取的手段要更加严格。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就要增强证据意识,既要充分认识证据的客观性和相关性,更要充分认识证据的合法性。必须依法收集证据。收集证据的主体要合法、方法要合法、程序要合法。不仅不得违法收集言词证据,杜绝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而且也不能违法收集实物证据。同时必须转变倚重口供办案的观念,真正树立重证据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观念,不断弱化口供在证明体系中的作用。

2、要充分运用技术侦查手段。修改后的刑诉法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这是一项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必不可少的侦查手段。随着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职务犯罪日益呈现出技术化、高智能化乃至有组织化,犯罪手段也更加狡诈、隐蔽,犯罪分子反侦查手段不断增强,许多“一对一”的犯罪如徇私枉法,不借助技术侦查手段,在理论上已经无法侦破。修改后的刑诉法将这一措施纳入其中,对查办渎职侵权案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检察机关将借助这一手段,克服侦查取证难,瓦解犯罪嫌疑人订立的攻守同盟,发现和获取新的案件线索及证据。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历程中,反渎职侵权工作侦查人员必须增强人权意识、增强证据意识、增强程序意识;转变倚重口供的观念、转变抵触辩护的观念、转变忽视程序的观念;提高相对透明情况下收集证据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判断证据,创建完整证明体系的能力,提高全面理解、准确掌握和运用法律的能力。

第二篇:新刑事诉讼法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影响

新刑事诉讼法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影响 时间: 2012-11-02 来源: 河南法制报

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检察机关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法律监督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反渎职侵权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新刑事诉讼法从证据制度、辩护制度、侦查措施等方面给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证据制度方面新刑事诉讼法赋予电子数据的证据类型是适用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拓宽了反渎职侵权部门查办高科技职务犯罪适用证据的范围;突出物证的证据地位,在证据适用上强调物证的重要性。查办反渎职侵权犯罪的证据方面多以证人证言为主,物证和书证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在侦查阶段取得的案件事实及证据在审查起诉和审判环节极易被改变,在案件被退回补充侦查时仍然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一些案件证据很难被补充。渎职罪大多属于过失犯罪,在案件的查办过程中,往往需要以大量的证人证言辅以物证、书证来进行间接的证实,才能完成案件对证据的关联性的要求,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改变传统的以口供为主的取证模式,是新刑事诉讼法对反渎职侵权案件侦查工作的新要求。非法证据排除问题新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证据的排除作出了规定,要求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收集物证、书证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否则,将有可能被排除适用。这些规定要求侦查人员为完成实体法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证据要求,必须依据程序法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因此,反渎职侵权部门检察干警必须全面提高、熟练掌握和运用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能力,增强理解和准确适用新刑事诉讼法的能力和水平。

辩护制度方面新法要求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不仅搜集犯罪嫌疑人的有罪证据,还要搜集犯罪嫌疑人的无罪证据,而且,在侦查终结前,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侦查机关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辩护律师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附卷。这说明新法赋予辩护人发挥作用的空间在扩大,无疑对侦查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侦查措施方面新法规定,一次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对于案情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拘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保证其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这一规定,对于规范反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查办,起到了良好规范的作用,他改变了司法实践中办案侦查人员以拘传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弊病,延长了拘传的时间,规范了办案的程序。(南召县检察院李军徐梦)

第三篇: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对反贪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新刑诉法实施近一年来,对于更好的规范反贪案件侦查活动、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反贪实务中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对于案件侦查带来了一些影响和挑战,本文结合当前新刑诉法实施后对职务犯罪侦查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反贪职务犯罪侦查

刑事诉讼法素有“小宪法”之称,是刑事司法支柱性的法律,刑诉法的修改会无可避免地对我们现在刑事司法实践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现有的执法理念、制度机制、执法行为都必须契合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明确指出:把学习贯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刑诉法的实施,将对检察机关反贪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新刑诉法在诸多领域内的新规定,给反贪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使反贪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迫使我们在办理贪污贿赂案件中,必须做到案件质量更高、证据收集更细致全面,不可避免地增大了办理反贪案件的工作量。下面结合反贪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就新刑诉法对反贪工作的影响及其应对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

(一)新刑诉法增加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定

新刑诉法第五十条在严禁刑讯逼供的规定后面,增加“不得强迫

1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意味着侦查机关不能强迫犯罪嫌疑人提供不利于他自己的证据,这就要求侦查人员独立收集证据,不能过于依赖犯罪嫌疑人的配合,对侦查人员长期依赖口供的习惯是个挑战。

(二)关于律师提前介入的问题

新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和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使得反贪部门在侦查过程中要面对的对象不仅仅是犯罪嫌疑人,同时还增加了律师,律师作为法律职业从业者,非常熟悉法律知识与程序,将会给侦查活动带来很大的阻力。律师介入侦查后,将为犯罪嫌疑人分析其所交代事实的法律性质和后果,使得犯罪嫌疑人因畏罪而产生心理波动,因而其供述具有不稳定性;由于利益的驱使,个别素质低下的律师为了挣钱必然会出现违背职业操守,为犯罪嫌疑人提供违法帮助,使得罪嫌疑人拒供、翻供、串供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此外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而旧的刑诉法则是笼统规定侦查阶段受委托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旧的刑诉法是规定“可以会见”,这就意味着有“不可以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实践中律师会见难的问题。而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了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此规定具体、明确、硬性。至此,辩护律师在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方面

便可以说是毫无障碍,增加了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的侦查难度。在押犯罪嫌疑人请来辩护律师的目的是充分维护其自身权益的,从心理学上分析,辩护律师的到来,缓解了审讯的压力,进而增强了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气场,增强了其对抗的意志性,助长了其侥幸心理。

(三)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问题

新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明确确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一规定将会使我们一些侦查人员通过惯用、正当的讯问谋略方法而取得的口供被作为非法证据而予以排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如果对讯问取证方式随意质疑,正常的讯(询)问行为都要求证明取证合法性,在加大办案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办案人员的负担和工作量。

此外,新刑诉法还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写入刑诉法对侦查部门的规范执法,取证能力、程序意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侦查部门不仅要负责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还要收集证据证实自己侦查行为的合法性,所取证据的合法性,保卫侦查活动成果。

(四)关于技术侦查方面的影响

新刑诉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及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并确定了经由技侦手段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由于我们反贪部门查处的重大贪污贿赂案

件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其往往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交际广泛、反侦察能力较强,采用常规手段很难破案。有了这一规定,采取科技手段取得定案的证据,对检察机关加大反贪查案力度、保证办案质量,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但在现在我们的日常侦查工作中,所采用的技术侦查手段很有限,反贪部门现有的技术设备,主要是同步录音录像,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照相机、摄像机等,主要是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现场搜查时起到固定证据,证明侦查行为合法性的作用,对于发现案件线索,搜集证据,突破案件上作用不大。虽然新刑诉法并没有赋予检察机关技术侦察执行权,但在具体实践中,全部寄希望于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显然不太现实,最终很可能还是经过严格审批后,借用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的名义,实际上则由检察机关自己执行。那么秘密录音、秘密摄像、秘密监听、秘密跟踪等核心技术侦查设备的缺乏,以及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侦查人员在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设备服务办案能力上的空白,是制约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有效行使的最大短板。

二、反贪部门应对新刑诉法的建议及对策

(一)做好案件初查工作,转变传统侦查模式

在立案之前,要进一步提高初查的要求,在办案前一定要做好线索的筛选、过滤和评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细致全面的初查,掌握大量充足且程序合法的证据材料,同时要在案件办理之初就有对整个案件证据链条的全面谋划,力争做到在接触犯罪嫌疑人之前将部

分关键性证据依法固定好,这样在接触犯罪嫌疑人以后,手里掌握了一定的子弹,有助于迅速击垮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在侦查过程中,要求转换侦查思路,变“由供到证”的落后侦查模式为“由证到供”的现代侦查模式。在侦查中要尽可能多地调取新刑诉法规定的各种类型的证据,对电子数据等新的证据形式要进一步熟悉、掌握,进而确保面对复杂局面时侦查手段的多样性,用科技手段支撑办案,提高证据收集效率。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技侦手段,有效使用录像、录音、定位等技术,改变传统证据收集模式,实现科技固定铁证的目的,从而拓宽获取证据的渠道。

(二)正确应对律师提前介入带来的影响

针对律师提前介入对侦查活动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应当正确面对这一现实,不要怕和律师打交道,争取在律师接触犯罪嫌疑人之前就把主要证据砸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犯罪嫌疑人的第一次讯问,加大突审和取证强度,争分夺秒的查证重要的犯罪事实,把对应的书证、物证固定好,完善笔录和材料,集思广益,堵好口子,并充分利用录音录像等手段,不给律师任何可趁之机;另一方面,加强与律师的交流和沟通,发现律师有妨碍侦查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他们敲敲警钟,对于个别干扰办案情节严重,且构成犯罪的律师一定要严格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这样从而从心理上对律师产生一种震慑,让律师在代理案件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规范侦查行为,确保程序正当

在新刑诉法实施后,作为侦查人员要改变以往重实体轻程序的侦

查行为,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严格规范办案程序和讯(询)问活动,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要想在嫌疑人、律师以及法院的前面,对于所取得的证据要提前考虑其合法性因素,发现问题要早做准备,绝不给嫌疑人、律师或法院留下任何漏洞。

(四)进一步加大设备投入,充分利用技术侦查手段

在新刑诉法实施以后,我们要转变传统思想,用高科技手段支撑办案,提高证据收集效率。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技侦手段,需进一步加大现代装备投入,积极探索运用电话监听、手机卫星定位、测谎仪器等现代装备进行侦查,改变传统证据收集模式,实现科技固定铁证的目的。并力争建立于建立与公安、银行、工商等部门建立信息查询共享机制,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侦查工作的需要。

随着民主与法制的进一步健全,人权保护的意识不断加强,尤其是新刑诉法的实施,反贪侦查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侦查办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办案意识,不断提高侦查水平和侦查策略,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对待和落实各项侦查工作及措施。

第四篇:反渎职侵权工作存在的问题

反渎职侵权工作存在的问题

及应对对策之我见

旬邑县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唐海瑾

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是检察机关反腐败的一把利刃,是维护法律尊严,保障司法及行政执法公正严明,打击渎职侵权职务犯罪,从而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院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在县院和市院反渎局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2003年以来共立办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7件11人,起诉法院4件5人作了有罪判决,2件5人作了不起诉决定,另外1件1 人因法律解释的修改而转行政机关处理。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但是,随着渎检机构更名设局、新的立案标准的出台,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方式、方法明显改观,加之,线索少而且发现难、案件查处难、依法处理难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和改进反渎职侵权工作,分析工作面临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从事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检察官,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对渎职侵权工作的认识。

一、制约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发展的因素

当前,查办渎职侵权案件困难多、难度大。我认为,影响和制约反渎职侵权工作的突出矛盾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反渎职侵权队伍的素质与担负的重任不相适应。反渎职侵权工作涉及各个行政执法部门和各个行业,查办起来颇为棘手,要求侦查人员必须具备法律知识,兼备其他各个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这个方面来说,反渎职侵权干警的素质应该相对要求更高一些,而我们的现状是反渎职侵权工作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普遍是单一型的法律专业人才,既没有对渎职侵权犯罪有深入细致研究的人员,也没有对渎职侵权犯罪有独特研究的能手,且反渎职侵权队伍人员变动频繁,缺乏连续性和延续性,从而导致对查办渎职侵权案件普遍有畏难情绪,制约了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开展。

二是后勤保障不力是制约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有一大顽症。侦查后勤保障滞后且科技含量低,侦查装备和侦查手段原始落后,侦查设备少,使侦查办案工作难以展开,装备保障与渎职侵权犯罪高发多发的现状存在极大的不适应和特别巨大的反差。

三是渎职侵权案件自身的特点也是制约渎职侵权工作的开展的另一个因素。反渎职侵权工作查处的对象是有职、有权、有势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反侦查能力很强的司法工作人员,从而导致案件线索发现难、案件的查处更难。加之,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渎职侵权犯罪已不再是单一的犯罪,往往与贪污贿赂犯罪及其他犯罪相互交织在一起,并且由过去典型的过失犯罪,转化为现在更普遍的,因功利性而导致的主动性的故意犯罪。这样多种犯罪行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集合型犯罪,其行为更加隐蔽、犯罪线索发现就更难。

二、加强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一)培养复合型的反渎职侵权人才队伍

反渎职侵权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侦查技能性都很强,并涉及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知识的侦查工作,因此必须有一支具有较深渎职侵权犯罪理论功底和丰富侦查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发展。应着力培养反渎职侵权干警的三种能力:

一是努力提高自行发现线索的能力。提高自行发现线索的能力,是当前查办渎职侵权案件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渎职侵权案件从无到有,从被动到主动的根本。如何才能提高发现线索的能力?就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培养:要从新闻报导和社会反响中发现线索;从发生的重大事故中发现线索;从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发现和捕捉信息与线索;从已查办的违法违纪案件中获取线索;从与行政机关的联系中梳理线索;从公安机关查办的案件中追踪案件线索;从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排查案件线索;从明显的社会不公、知法犯法现象的背后挖掘线索。

二是努力提高分析、查办、突破案件的能力。渎职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是有职、有权、有势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其他犯罪主体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高,对犯罪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精通,犯罪手段方法非常隐蔽,反侦查和对抗讯问的能力、规避法律制裁能力强。特别是有行政执法权犯罪嫌疑人,甚至有不少还是司法工作人员,他们熟悉法律和讯问技巧,作案时就有反侦查的准备,在讯问这类犯罪嫌疑人时难度就更大。为此,我们必须着力提高查办、突破案件的能力。通过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总结经验并及时推广、侦查谋略的运用等途径,加强个案研究、剖析不同案件、针对不同对象的个性特点、共性规律以及突破案件的方法、时机,进行实战强化训练,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练兵,重点抓好线索分析、案件初查方向的确定、侦查预审、侦查指挥等方面,不断提高干警心理对抗、节奏的控制、时机的把握、运用证据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改变和优化反渎职侵权侦查队伍。

三是努力提高熟悉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渎职案件的侦查绝大部份是一项“由果寻因”的工作,其特点决定了要想将案件办好,必须做到证据确实充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前提是要熟悉掌握与此相关的法律知识和侦查对象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工作职责等。这就要求侦查人员要熟悉国家机关负有管理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职能部门的机构、职责等基本情况和法律法规、内部工作程序以及渎职犯罪的犯罪构成、行为特征、基本规律、易发环节,从而找到查办案件的突破口和侦查思路。由于渎职侵权犯罪涉及到的行政执法部门多,新增罪名多,而我们对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程序不了解、不熟悉,更缺乏对行政执法机关容易发生犯罪的环节,行政执法人员的犯罪手段、特点进行研究,因此,必须加强学习行政执法、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市场经济、财务制度、税收、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只有对各行政机关的相关知识熟悉了,工作程序了解了,业务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就会留心了,反渎职侵权工作也就能够顺利地开展了。

(二)加强侦查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后勤保障功能 科技强检,是检察机关实现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也是提高检察机关办案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而目前反渎职侵权工作的侦查设备,已很难适应日益复杂的渎职侵权犯罪手段的变化,渎职侵权犯罪行为的高科技化和高隐蔽性从客观上要求反渎职侵权部门相应提高侦查技能,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收集、审查、鉴别证据,保障案件的查处。

一是加大投入科技强检的经费。科技强检,就是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装备武装检察队伍。而现实中,由于各地受地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检察院经费匮乏现象较为普遍。虽然近年来中央要求保障检察经费,但是拨付的仅仅只能保证检察的日常工作需要,科技强检经费不能保证,因此,在实施科技强检中,科技经费保障不足这一问题相当突出。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应结合实际,首先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积极筹措科技强检经费。工作中,要主动把上级检察机关科技强检部署和本院科技强检计划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使科技强检工作得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尽量将科技强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其次要开源节流,将科技强检经费挤出来。主动减少会议、招待等费用开支,节约出部分资金,用于科技投资。第三要坚持实用、必需,厉行节约的原则,科学地安排投入计划,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避免造成科技强检经费的浪费。

二是树立科技强检战略意识,加大科技强检硬件建设。科技强检是一项综合工程,不单是对检察机关办公、办案硬件的改造,更是对传统工作方式、工作程序的改造。应当把科技强检工作当作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在实施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等待、观望、畏难情绪,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使每个人都充分认识到科技强检的真正概念和内涵。

科技强检的目的是为办案服务,除要配备车辆、计算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录音笔、打印机、复印机等各种硬件设施外,还需要配备无线监控设备、微型录像录音设备、侦查专用车、鉴定测试仪等侦查器材,不断改善侦查技术装备。反渎职侵权局 还应当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保证侦查工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健全内外合作机制,形成查办合力

目前,渎职侵权犯罪已突破了地域、部门、时间的界限,犯罪手段日趋隐蔽、复杂,因此,查办渎职侵权犯罪仅依靠反渎职侵权部门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形势,必须加强与各方面联系配合,使反渎职侵权工作由原先的单独作战为全社会协同作战。一是要整合检察资源,加强内部协调配合。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法律监督职能体现在检察机关内设的每个业务部门对刑事案件各个环节的监督。由于程序式的工作特点,使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职责。侦查监督、公诉、控告申诉、民行、监所职能部门在履行自身监督职责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渎职侵权犯罪线索。因此应加强检察机关内部协调配合,形成发现、查处渎职侵权案件的合力。

二是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由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发生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智能性,因此反渎职侵权部门应加强与审计、公安、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安全生产监管以及财政、金融、证券监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行政处罚与刑事追究相衔接的机制,加强渎职侵权犯罪的发现、介入和查处工作,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资源互享,以此来拓展案源,增加发现渎职犯罪的机会,努力推动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协调健康发展。

第五篇:开封县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工作做得好

“四招”破解“四难” 捍卫法律尊严

开封县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工作做得好

11月中旬,开封县某司法机关干部刘某因渎职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在该县产生了很大震动。这是开封县检察院查处的又一起渎职犯罪案。2004年以来,该检察院用“四招”破解“四难”,共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案件27件29人,判决23件25人,捍卫了法律尊严,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先进集体。

主动争取支持,破解“查案难”。渎职侵权案件的涉案人员都有一定的职权,社会关系复杂,查案阻力大。鉴于此,该检察院在查办此类案件时,首先预测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争取支持。今年年初,在查办某乡土地所原所长林某非法批准征地一案时,该检察院及时向县委作了汇报,县委协调有关部门全力配合,使该案在短期内顺利侦结。今年6月,该检察院在查处某部门原科长王某渎职案时,向市检察院作了汇报,得到大力支持,王某被拘留后,又被实施异地羁押,使该案证据得以迅速固定,王某最终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把握“秘、全、快、实”,破解“立案难”。案件初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案件质量的高低。为提高初查工作质量,确保立案准确,该检察院采取了“秘、全、快、实”的办案策略。“秘”就是要求办案人员严守办案纪律,严格保密制度;“全”就是全面收集证据,包括有罪、无罪证据,直接、间接证据;“快”就是迅速制订周详的初查方案,快速出击,抢占先机;“实”就是证据来源要合法、真实有效,确保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充分。今年8月,在办理某乡干部朱某非法拘禁案时,该检察院在接到举报线索后,从制定初查计划、解救被害人,到现场勘查取证、询问证人,仅用10多个小时就将主要证据全部固定,使该案迅速侦结。后朱某被作出有罪判决。

加强侦、捕、诉、技联动,破解“协调难”。针对过去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如需要补充侦查即一退了之的情况,该检察院实施了自侦、批捕、公诉、技术四部门联动机制,每遇重大案件都要组织四部门人员召开案情分析会,集思广益,确保各环节衔接无误。对于需要补查的案件,四部门联合补查,做到审查与补查同步,既增加了补查的针对性,又节省了司法资源。今年3月,某部门干部徇私枉法案移送审查起诉后,需要补充相关证据,四部门迅速联动,兵分两路,通力协作,当天就将证据补查完毕,使该案证据确凿充分,为此案顺利诉讼打下了基础。

健全办案机制,破解“监督难”。为提高案件质量,确保每起案件都办成铁案,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该检察院建立健全了各种办案监督机制,做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自身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办案责任制、错案追究制等使内部监督有据可依;聘请人民监督员对自侦案件定期进行评议,使外部监督有了保证。同时,他们还要求办案人员一案一总结,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了检察官的办案水平,增强了办案能力,确保了案件质量。

下载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影响(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影响(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