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重教学评价
注重教学评价
课堂中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评价内容多元化。这是指评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各方面的评价,它很好地整合了教材内容与争章活动内容。如:教学中,我把学会如何自护自救与在校争当安全小卫士、在家争当安全小主人三者进行整合,让学生明确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2)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是同学、老师、家长,还可以是自己。我根据学生的品德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我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也注重家长的评价。如:教学中,模拟119电话,通过学生评,老师评,最终让学生明确遇事不能慌张,要说清地点、拨号准确。
(3)评价方法多元化。“小警察”找危险,“火眼金睛”找原因,“小诸葛亮”出主意。争当安全小卫士等。创设真实的情境,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品德课教学,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创设丰富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实施多元化评价,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感悟、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
第二篇: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高霞小学362200蔡旋旋
摘要: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让我们的课堂评价真正实现有效,那么我们就必须正确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评价应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各方面发展。
关键词:注重;有效;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不仅仅是专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现在,在我们课堂上经常有这样评价语言:“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优秀!的鼓励性语言。到底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学生无从知道,这种空洞、模糊的评价,除了给学生不真实的感觉之外,根本达不到评价的目的。实际上,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应该是真实而有效的。只要找准评价的切入口,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同感。那么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实现真实而有效呢?
一、注意正确运用课堂评价语言
苏格拉底有一句哲学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它告诉我们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语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憾心灵的音符。所以正确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应当注意:
1.1真挚诚恳、具有激励性
随着“赏识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像“很好”、“非常棒”等评价语言经常挂在教师的嘴边,几乎成了教师的口头禅。不过,这种评价并不是自身情感的真实流露,言不由衷。学生对这样的评价也习以为常,漠然视之,评价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激励作用。所以,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要尽可能地注意语调、表情和言语的相互配合,让学生通过细节来感受教师的真诚。只有充满真诚情感的评价,才会使学生感动,给学生以自信,激励其拼搏向上,让他们真正从心灵深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1.2准确得体,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怎样的评价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高低。目前课堂评价中,有不少教师为了迎合新课革理念,不从学生的表现实际出发,一味地拔高对学生的评价力度。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准确地给予学生评价,切忌盲目批评和廉价的表扬。例如“你能举手回答问题,很不错,很遗憾,答错了,没有关系,听一听别人的回答,相信下一次会回答正确的。”相反的,不要因为学生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时,我们就给予大力的表扬,我想表扬就太过于廉价了。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实事求是且有针对性。那么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准确地作出评价。答案见解独特、富有创新的,就不吝啬表扬;答案错误、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就应该明确地实事求事地指出来,当然也要注意方式上的委婉,让学生知道问题所在。
1.3结合实际,具有层次性
教师在运用评价语言时,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多给予启迪;对中等生,要诚挚地欣赏,激励其斗志,挖掘其潜力;对待学习成绩较差、且又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时刻注意抓住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真诚表扬,让他们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充满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得到了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真诚的评价,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
二、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基础上进行有指向性评价
新课改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强调教育活动中师生互动、理解和交流,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才是有效而真实的。苏零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已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研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激活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有效的评价应建立在师生互动的教学上。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的评定者。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人,课堂上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少了生气和乐趣。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所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师生讲授方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位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比如课堂上当某一名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可以先不做评价,先让其它的学生来评一评,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样多数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到听课中来,学生学习能力及认真倾听的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此外,在平时课外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进行互评,结果效果很好。原因是:学生在互改的过程中能够汲取对方优点、改正自身不足,互比共进,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在某些方面“拙”一点、“懒”一些,让学生“慧”地一点,“勤”一点。学生能做的放手让学生做;学生不能做的,培养学生做。比如,在教学上实行导“生”制,培养一些小助手、小教师;在作业批改上,实行学生互改、教师抽改和全批全改相结合的方式。
四、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评价无非就是为了学生在某种方面获得发展所采取的手段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语言外,还应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时摸摸他的头,学生有独特见解时给他一个欣赏的眼神等。当学生流利且完整地回答完问题时,我们应该顺其自然地毫无吝啬地给予掌声;可是,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们应该送上期待、信任的目光„„另外,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还可以巧用有形鼓励,用象征物对学生作评价,例如,我们可以把雏鹰争章活动与课堂评价互相结合,或者可以把学校开展“文明银行”与课堂教学评价相结合,效果不错。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这样都会无形中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由此看出,注重有效的课堂评价,才能使学生更加自发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实现激励目的,才能使评价评出学生的自信,评出成功。
第三篇: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实现有效教学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实现有效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如: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不会预习;作业不注重认真书写或解题过程不完整,只追求答案的正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概念的理解与挖掘,不舍得花时间对定理进行探究,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在了题目的操练上,导致学生只会在浅层次上进行模仿练习,缺少探究精神,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给予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让学生要学、乐学、会学,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目标。
以往我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都是通过测验的形式给出的,基本是平时测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3:3:4的比例组成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这就导致学生不注重学习过程,只重视考试成绩,于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出现了考前抱佛脚的现象。我在教学中将学生平时成绩的范围扩大化,把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评价计入平时成绩,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注重指导学生有效预习,落实预习过程的评价。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的确,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形成了预习的习惯,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就可能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更深层次的获取技能。预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预习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地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上课。实践证明,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一定集中,收获也比别人大,这就是成功学习的奥妙之一。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看来也许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滴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课前预习,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新知识的重难点和疑点,伸向知识的深处,使学生逐步学会思考和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预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在老师预习方法的指导下,让学生先有目的地学习一下要学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新知识,并找出自己所认为的知识的衔接点、重点、难点、疑点,然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制教具、社会实践、互相研讨交流等手段解疑答问,从中来理解知识、弄清算理。仍有解决不了的,带到课堂上,老师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辅导,解疑答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方法,自学能力会逐渐加强。
当然,预习是建立在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上的。低年级的中学生,例如预备年级,他们的生理特点,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使得他们都有一种“优先意识”,预习了之后,浅显得认为自己全懂了,而且万一在预习途中一知半解,还会产生一些偏差,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是教师的预习要求或预习题目的设计要明
确、有可操作性;其次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自己设计预习问题。
如果学生的预习形成习惯,坚持不懈,我们的教育、教学便能大幅度提高效率、效果。但是,初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自主意识还不是很强,所以,我觉得初中学生的预习还需要老师的指导、监督、评价。
我是这样指导和评价学生预习数学的:
1、预习的指导
首先,在起始阶段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在每节新课结束后的5分钟,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节新课,数学预习的过程一般如下:
(1)阅读课文,学习基本概念、定义、定理,结合例题进行理解。
(2)在理解基本概念、定义、定理的基础上,将课本例题在预习本上尝拭着做一遍。
(3)通过以上两个过程,找出存在的疑难问题,并在预习本上做好记录。
(4)在预习本上将课本后面的随堂练习尝拭着做一遍,不会做的可以空着,留待老师讲完新课时再去完成。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指导的预习方法回家后独立完成预习。
2、预习的检查及评价
每节课的前5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抽查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做出等第评价,在检查与评价过程中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要求,以指导、鼓励为主。对于基础较差,预习方法不得要领的同学,老师要多给予一些个别指导,课堂上根据其掌握程度多给予一些发言的机会,多给予一些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方式如下:
(1)对于基本概念,通过讨论、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
(2)对于例题可以在教授新课时让参与学生分析、讲解,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估该生是否预习或预习的程度如何。
(3)课本上的随堂练习,可以在新课结束后,通过小组交流互评、自评,或由老师统一检查等形式进行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切忌只注重预习的结果而忽略过程,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接受能力是千差万别的,对学生的评价要倾向于态度。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表扬或批评,也可以是书面的等第,或者两种形式兼而有之。
二、注重精心设计回家作业,落实作业过程的评价。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温故而知新”的有效载体,是师生交流的有效平台。学生通过作业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判断、评价能力以及责任感等。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本的阅读批改,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其个性特征,以便更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但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对教育实际问题的讨论最多当数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问题。过重,既体现在作业数量上,也体现在其难度上。作业负担过重,确实对学生产生了直接的身心危害。新课程要求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因此,分层作业势在必行。
我在教学中一般布置三层作业:第一层为基础作业,全班必做;第二层“我能行”作业,学习困难学生可以不做,其他学生都要完成;第三层“试一试”作业,学习优良学生做,其他学生可以不做。作业分层,势必要对学生“分类”,在给学生“分类”时,我采取人性化操作,第一次布置作业,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完成至哪一层,然后,对于选择“层次”不合适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征求意见,看能否升至上一层,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选择。当然,学生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习成绩的变化,“层次”也会发生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基于学生“自愿完成”的分层作业真正起到了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作用,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更加全面和谐的发展。
为了更加激励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作业质量,应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与评价。我对学生作业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书写是否认真。
2、正确率如何。
3、对于有难度的题目有没有动脑筋思考过。作业的批改要规范,我选择等第评价:优秀A、良好B、及格C、不及格D。争取每次作业都能给学生写一句指导性、激励性的评语。作业的评价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学生作业订正的批改与评价,对于作业订正认真、及时地同学要给予鼓励加分,可以根据情况提高初评作业的等第。每次的评价等第都写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打出等第,记录在老师的评价成绩册上。
三、注重学生过程参与,落实课堂学习的过程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科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堂上的热情肯定是比较高涨的,效果也是好的。但是,目前对学科兴趣不大或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还有待于老师去调动。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呢?我尝试了以下途径:
1、在每节课中精心设计几个不同梯度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根据回答情况给予等第评价,评价以指导性、鼓励性为主,激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2、对于回答问题积极,特别是能提出问题的同学,采取奖励加分措施,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一个知识点学完后,紧跟的随堂练习,采取抽查的方式给予评价。
以上评价,每周进行一次总结,对于表现积极的给予表扬,表现落后的课后多交流,多辅导,多关心,让其逐渐树立信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坚持不懈,学生得到的鼓励多了,成绩进步了,对学习自然也就感兴趣了,于是良性循环也就形成了。
总结上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老师要准备以下几本评价成绩册:
1、“预习”评价成绩册。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堂预习提问、抽查;“预习本”小组互评、自评或老师检查(也可抽查)。检查结果以等第形式给出并做好记录。
2、“回家作业”评价成绩册。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每次的回家作业书写、完成及订正情况。每次的评价等第可以写在作业本上,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打出等第,并做好记录。
3、“课堂表现”成绩册。内容包括对课堂提问的回答,课堂上的学习态度,课堂上有没有开动
脑筋大胆质疑等,一般采取抽查的方式在一节课上给部分同学进行评价,写出等第并做好记录。
综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三个环节的评价,在学期结束后,给出一个总体评价,可以以百分制形式给出,学习过程成绩与平时测验成绩按4:6比例计算作为学生的学期平时成绩。
要用好这几本评价成绩册,老师要有耐心、恒心,还要有策略,一定要本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进行评价,在尝试中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更加完善我们的评价机制,使其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
摘要:高中物理的教学评价性学科体系是根据教学体系中的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原则和学习特点等多种因素,有针对性地把高中物理教学体系与形成性评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因此,形成性评价对高中物理教学体系起到重要的指导、改良和完善作用。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高中物理;教学
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来讲,其能够帮助教师直观地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们的知识水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已经出现了相应的转变,所以,教学评估形式及内容也应予以调整。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高中物理教学,其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可以从三方面说起。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高中物理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造成很多学生对该学科丧失了学习兴趣。但形成性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对老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它能够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进而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其次是形成性评价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将形成性评价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发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形成性评价可以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过后能否取得一定的教学目的,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评价来进行验证。形成性评价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所以它能够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对于物理教学,从准备到实施再到结果,形成性评价的作用都很重要,能够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二、依据现有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教学应该是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从教师的视野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讲授教学内容,进行学生素质的评定。高中物理课要想实现有效评价,教师应认真分析学情,教学评价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千万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在评价学生的答案时不可实行成人化的评价,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分析和考量他们的答案质量。对高中生物理的问题答案的评价应该侧重于学习过程、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进步方面,千万不要总是以物理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答案。另外,在评价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凡是能独立思考,有自己见解的答案都要给予适当的褒奖和赞许,切记严厉批评、漠视冷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评价之后还要学生有所领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通过教师的评价来分析自身学习的优缺点,然后进行纠正,在这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适当转让课堂评价的主体权
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应当适当地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在某些问题上尊重学生思考的结果。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创造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独立评价,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创造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时学生会同时遇到许多问题,此时教师不宜急于进行肯定和否定,而应该把评价问题价值、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其自主寻求、自由探索。
在此就以笔者教授“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时的片断进行说明。对于飞机投弹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①飞机所做的是什么运动?②炸弹离开飞机后将做什么样的运动?③炸弹离开飞机后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样的?④地面上弹坑的分布有何规律?⑤要想击中目标,飞机应该怎样投弹?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首先对哪个问题进行探讨?学生:第二个问题,炸弹离开飞机后将做什么样的运动?老师:为什么要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甲:炸弹的运动规律是解决其它问题的前提和保证。(甲一说完,大多数原来举手的同学都把手放下去了,说明大部分学生认可甲的观点。)教师:那好,我们就先分析这个问题吧。
由以上教学片断不难看出,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较多时,教师应该将选择问题、评价问题、研究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评价、选择、归纳分析的过程中逐步解决教学任务,将自主、合作、探究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
四、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评价,往往是将学生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其他的各种模式都是辅助。实际上,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成绩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我们更为侧重的还是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到底提高了多少,改进了多少;提高了什么,改进了什么。课堂教学不仅对认知目标进行评价,还要重视对情感目标的评价。好课的标准不仅局限于学生获得知识,更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为此,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更多地通过学生听课的积极性、精神面貌、学习能力、成绩等多方面相结合来评价。
总之,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形成性评价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它既能促进教师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有效改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又能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补充自身的学习方式、应对策略和情感变动,主动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学形成性评价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的环节,因此,正确、全面、科学地在高中物理教学体系中运用形式性评价,适当采用和融合形式各异的评价方式,建立好形成性评价体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自觉重视自身的学习过程,才能做到教学相长、互为裨益,从而促进高中物理教学评价性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启元.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方法[J].江苏教育研究,2012(28)
[2]李飞.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评价[J].新课程,2013(9)
[3]毕超靖.如何做好数学课堂评价[J].吉林教育,2011(19)
第五篇: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过程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积极、科学、有效的过程评价,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良好的竞争意识,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全面、科学、合理地进行过程评价,真正发挥过程评价的双向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
关键词:过程评价 发展 评价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积极、科学、有效的过程评价,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良好的竞争意识,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全面、科学、合理地进行过程评价,真正发挥过程评价的双向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
新课程评价改革,要切实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模式,应在注重过程评价中,促进学生主体的和谐发展。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的评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评价。在进行评价时,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评价方法对学生来讲具有深刻的意义。
以往的评价,仅凭一张试卷和几次考分就给学生“定位”,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更是“谈分色变”,长此以往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更谈不上所谓的“积极”、“主动”了。所以,针对小学生的 好奇感,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不寻常的见解时可以给一个赞许的微笑;当学生的作业有了大的进步时可以及时在班内表扬,并在作业本上加上一朵小红花;当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合作出色时可以让他们在自己小组的评比榜上加上一面小红旗;当学生知道欣赏别人时可以让他(她)自己在档案袋里贴上红星„„。
逐渐让学生感受到他(她)只要努力,随时随地都会得到别人中肯热情的评价,从而在内心深处扬起继续探索的强烈欲望。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积极稳定的学习行为,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有极大的裨益。当然,学生也会有许多不足。对此可以与之一起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明白错误的危害性,再引导他们自己找出改正错误的方法,然后自己主动地和错误“告别”。对于态度积极的学生,适当时候同样可以奖励一朵小红花作为鼓励。这样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错误与正确的“一步之隔”。可见,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就一定能让每个学生在评价中健康、全面地成长。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可以进行以下一些评价方法来体现过程评价。
1、小组评价,体验过程。
“小组评价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就是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以集体的观念参与活动、参与竞争,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的成绩自己争。评价时,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过程体验,形成高效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十分有利的。
学习时首先结合课程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小组协同活动,并条理清晰 地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小组活动的目标,或是解一道题,或是答一个疑,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讨论,通过讨论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然后在全班交流。
其次根据预定的目标,对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和得到的结论给予及时而又灵活的评价,可以教师评价,可以学生评价,可以组际评价。
再次,让学生进行评价的体验,就是把评价结果反馈给每一个学习小组,成功的小组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合作得到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太成功的小组根据他人的评价建议进一步找出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合作方式,或者请教老师,或者请教成功的小组,或者继续独立探索,争取通过自身努力尽快达到学习目标。这种方法,有肯定也有否定;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快乐也有难过。但无论怎样,都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起来力量大。”
2、肯定评价,重视过程。
“肯定评价法”是指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的好的行为及时地加以肯定。每个学生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努力被肯定、被认可,所以这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学生持续学习动力和发展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评价的形式看,可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琢磨学生的学习心理,并能够抓住教学的全过程,适时地欣赏自己的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地给予学生一些赞赏性的语言。学生会在教师赞赏性的语言中获得更多的鼓励,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更大的进步。对于书面评价,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因人而 异灵活运用。比如听讲认真了,在学生书上端正地写上“棒极了”、“你真行”等。
从评价的媒体看,可采用语言评价和体态评价。体态评价在平常教学中经常被使用:学生答对了题目,教师就走到学生的面前,面带微笑地摸一摸学生的脑袋或者朝他(她)夸张地拍拍手;学生对自我的表现很满意,可以高高地为自己竖起大拇指;小组合作成功了,可以几双小手紧握在一起,开心的说一声:“耶!”
从评价的时效来分,可采用即时评价和长效评价。二者相比,即时评价保持的刺激强度弱一些;长效评价则相对强一些。当学生的方法具有独创性,其见解很独特,对同学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启示性,这时为了使这种刺激效果保持的时间长一点,可以利用集体提议的方式来命名,如“×××方法”、“×××意见”、“×××规律”,并在教室明显的位置张贴,使之得到很大的鼓励,同时也给全体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形之中给大家树立了下一阶段奋斗的榜样,激励大家以此为目标,力争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更多的创新。
3、形象评价,表现过程。
小学生的认知以形象为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可爱的形象尤其敏感、喜爱。“形象评价法”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动活泼的形象,参与每一次的评价活动。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刻,评价效果持续的时间长。例如运用五角星、花朵、红旗、大拇指、小动物(植物)、儿童卡通人物形象等,让学生从获得的形象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在使用这些形象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让学生利用自由挑选的形象来评价自己,以此进一 步增加成功体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此外,还可以及时改变形象展现的方式,以不断提高评价效度,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鼓励学生继续争取新的成绩。例如,利用教室的一面空墙,学生取得某一项成绩时,可以沾上自己喜爱的水粉颜料印上自己的小手印,并附纸说明展示的原因和姓名、日期。墙上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小手印背后蕴涵着学生努力但却生动的故事,一个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还可以在教室里创建一个“优点银行”,把自己学习中的优点或取得的成绩写在形状各异的彩卡上,及时地存入“优点银行”。银行里的卡片可以在同学之间自由交流,使他们在不断的交流中学会欣赏,学会汲取。
4、展示评价,体现过程。
过程评价一定要面向全体,强调全员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室内的一切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想法;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作业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出座位,用各种方式和同伴表达与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这样的展示其实是无声的评价,对学生是莫大的鼓舞。在这样的展示中,既能够全面地展示自我,又能及时吸收他人的长处补充自己的不足,真是“一举两得”。
5、记录袋评价,记录过程。
数学学习成长记录袋一般是有目的地收集、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作品及相关资料,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和综合能力。我们把记录袋分成三大部分:
一、教师、家长、社区的观察记录;
二、学生作品(包括:必选作品、指导作品、自主作品);
三、学生 数学状况、学习能力趋势分析。
成长记录袋既是评价的一种途径,也是评价结果呈现的一种方法,而且是评价中不可替代的资料。它不但显示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显示了学生的持续进步。教师应充分利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记录作用。
新课程评价应该远离甄别与选拔功能,一切以学生的点滴发展为出发点,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过程,关注思考方法的形成过程,关注学习的参与过程,关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过程。并在关注中及时发挥过程评价的激励作用,以此引导学生发扬优点和改变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新课程学生发展评价》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