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中更应注重
作文教学中更应注重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浦阳一小
方佩佳
内容提要:在小学作文教学法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作文重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打基础。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优化作文教学环境,解放学生的创新潜能;从作文形式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作文也必须“文道统一”等四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关键词:打破
优化
创新
统一
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当前及未来社会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教育自身能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更是开发我国巨大人力资源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大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习作能力又是学生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存在着重课内、重命题、重指导、重形式、重共性的五重现象,严重阻碍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革除这些弊端,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优化作文教学环境、解放学生的创新潜能。
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品质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创造并非少数天才的专利,而是每个人(包括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打破禁锢学生思维的传统教学模式,优化作文教学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有创新的前提,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解放,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1.开放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
作文教学中应注意顺应儿童的天性,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一方蓝天,一片净土。然后在自己蓝天之下,净土之上长出创造的新苗。要像陶行知先生倡导的那样: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自由的做,尽情地玩。);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自由地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自由地说。);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拥有自由的天地。)学生通过做、看、想、说,才能拥有闪耀个性色彩的作文材料,从而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感真实地写出来。其实,这就是一种创新过程。当然,学生的做、看、听、想、说是认知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没有认识能力,也是难以表达的。因此,必须大力提倡立足课内(学习课本知识)、面向课外(课外阅读),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扩宽学生的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写作水平)。
2.变受命作文为主动作文,诱发创新作文的心境。
传统的作文教学普遍是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指导布局、学生谋篇写作,教师发号施令、学生受命执行。导致学生心态消极处于被动作文境地,学生无奈只好应付作文,严重制约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只有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被激发起来,才能创造学生心态消极处于被动作文境地,学生无奈只好应付作文,严重制约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只有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被激发起来,才能创设学生良好的习作心境。朱作仁教授曾指出:“良好的习作心境会使儿童在充满情趣、动机蓬发、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写作,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健康发展,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都在最佳状态下得到训练。”如学生在学习了《小音乐家杨科》、《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章后,都替课文中的主人公鸣不平,对他们的处境深表同情。因此,教师若设计这样一个题目:《假如杨科(小珊迪、小女孩)在我们班》,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生活又该是怎样的,最后的结局又会怎样?那么,此时此刻的学生就会畅所欲言,联想、想象就会产生,心里潜能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时,教师应抓紧学生要说、想说的心境,提出习作要求,学生就会跃跃欲试,欣然提笔作文。这种契机就是学生创新的火喉,教师应抓住不放,加以诱发。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富有创新意识和富于个性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习作心境,想法设法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把学生从烦恼、忧虑、压抑甚至无动于衷的情感状态中唤醒,并使之形成非吐不快的创造心态。
二、从作文形式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文形式的多种多样,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多角度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①立意的多样化
作文教学中对同一题材,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审视,从而确定不同中心,写出不同创意的作文。如写《新开的商店》,教材内容由图、文构成,图下一段话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家附近”或“上学路上”有没有新开的商店,隐含家乡的变化大,改革开放好的情感。学生能感受到这点而立意写作固然是教材本意,但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多角度立意。可写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优胜劣汰,老店消失,新店出现的;可写新店营业员服务质量好,赢得顾客好评,生意兴隆的;可写店中商品包装(如塑料袋)丢弃商店附近,污染环境,提出文明经商,保护环境方面的;也可写新开商店售假受罚,呼吁保护消费者权益,依法经商方面的。通过这种引导,既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可避免千篇一律。
②选材的多方化
同一命题或中心,可让学生以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材料。如《家给我的××》,学生一见这个题目就非常喜欢,纷纷举手,跃跃欲试,都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写下来。于是,有的说家给了我爱、幸福、欢乐,有的说家给了我希望、力量,也有的说家给了我烦恼、悲哀。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这样的习作,既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大胆地去幻想,不必拘泥于现实生活,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还可采用散文、诗歌等其它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丰富情感。这样的作文,学生有自主权,采用不同文体,各有新意,各施其长。
③体裁的多样化
同一题材或中心,又可用不同体裁来叙写。如写《假如我是×××》,学生可以采用一般记叙的形式写,想象自己是一名教师、宇航员、医生、外星人„„也可以采用童话式的想象作文,把自己想象成动物、植物„„这类作文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让学生开放自己的想象力,大胆的去幻想,不必拘泥于现实生活,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还可采用散文、诗歌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丰富情感。这样的作文,学生有自主权,采用不同文体,各有新意,各施所长。
④表达的不同化
同一内容的作文,可引导学生多形式的表达。如以《我的老师》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文章开头方法训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a.顺序式开头。B.倒叙式开头。C.介绍式开头(介绍老师的外貌)。D.特写式开头。F.抒情式开头。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克服了思维定势,写出的文章也令人耳目一新。
2.进行想象作文,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看图作文、续写作文、科幻作文、假想作文、童话作文、儿童诗等等都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它的特点。当然,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与知识面是否宽广有着直接联系。如《我想发明电脑鼠》,这种电脑鼠能钻入地壳探测地震信息。如果学生没有有关地震的资料和知识,没有一些地壳运动的知识,就不可能写出言之成理的文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多创造时机,让学生去接纳一些课外知识,为张开想象之翅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一个人来说,童年时代最具想象力,采用不同形式的想象作文(如我校进行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童话教学”的尝试已取得不错的成效,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扶持他们自由的天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想象的潜力,挖掘内部的灵性使其更大地生成和发挥,这是作文教学的目的和责任所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个人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就会有独特的创新能力。
三、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先指导写法,再学生作文,过多的强调章法,缺乏个性和新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尤显重要。在作文教学中可采用“先写后导”过程,先让学生在不受任何约束下自由地写,让学生有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如让学生写《畅想未来》,应提前几天让学生画一幅未来的画,要求想象合理。上课时,让学生各自畅谈自己心目中的未来世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写作方法,然后,学生动笔写作,全体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与,急于把自己设计的未来世界给写出来。这样,他们就创造性地写,笔下诞生了一个奇思妙想的五彩缤纷的未来世界,每篇作文都充满了学生的个性特征,马斯洛曾说:“自我实现者较一般人拥有更多的自我意志,更不容易为他人主宰。”最后,教师在学生写的基础上进行“导”。要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绝不能过多地给学生这样、那样的框框,以束缚学生的思路,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做到“立意新、选材新、构思新、表达新”,写出新颖、独特,属于自己的文章。
四、创新作文也必须讲究“文道统一”
作文要创新,这是目前教育界所呼吁的共同课题,但我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作文创新也必须讲究“文道统一”。不能光为了创新,而使得文章失去了主旨,失去了教育的重要任务“育人”。俗话说:“文如其人。”小学作文训练也应该把“育人”作为重要任务。如果学生的思想觉悟不高,缺乏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不可能“抒发真实的、浓厚的情思来。”因此,在改革作文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觉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是绝不可能忽视的。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并将这些新鲜内容组织到作文中去。比如组织学生与“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通信;访问考察南极的科学技术人员;给非洲儿童捐款等。待活动之后再进行作文。这样做,既丰富学生的生活,提供作文的材料,又能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阅读教学要坚持“文道统一”,其实,作文教学也必须遵循“文道统一”这一原则。如,在上课时,教师给孩子们“说戏”,要孩子们根据提供的故事内容排戏。在这过程中,看谁表演得好。故事情节是:在回家的路上,小明把书包挂在一棵树的嫩枝上拍起皮球来。方芳看到这情景,要和小明比力气,小明同意了。方芳取下挂在嫩枝上的书包,移到小明手腕上后也拍起皮球来,还没数到五十,小明已经累得叫爹叫妈了,于是方芳教育小明要爱护树木,小明接受教育,决心要做到一个爱绿护绿的好孩子。
通过这样的训练后,学生的作文情绪高涨,连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学生也写得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趣,言之有理。这种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又在无形之中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性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小学作文重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打基础。学生创新能力的层次各不相同,只要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所想,写出一点新意,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就是创新的体现,应该加以肯定、鼓励和引导。
参考文献:
1、《贾老师教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贾志敏著。
2、《小学语文优质课精彩片段评点》,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周一贯著。
3、《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2011年1、3、5期。
第二篇:领导干部更应注重廉政
领导干部更应注重廉政
廉政是指廉洁从政;勤政就是勤于政事。那么,领导干部应注重廉政还是勤政?我方认为——领导干部更应注重廉政。
首先为官者清廉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的廉洁与否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承,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信念信心,影响着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谐文化建设。江泽民同志也指出领导干部廉政与否关系着我们的党,关系着我们的人民政权,关系着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由此可见廉政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其次廉洁清正是为政和为民谋利的根本。湖北黄冈原副市长操尚银因受贿接受法庭审判时自我辩护的说“我不廉政,但很勤政”。乍一听,操尚银的自我辩护颇有几分道理。他在担任黄冈市交通局长期间黄冈市建起了鄂黄长江大桥,黄冈没出一分钱,节约资金3.4个亿,建成部级文明样板路1条,省级文明路2条,市级文明路8条,建成全国文明示范线1条等一系列的成绩,但是正是在其担任黄冈市交通局局长、副市长期间,无论是工程招投标,还是房地产开发,他都事必躬亲,逐一过问。利用手中的职权在相关工程的分包中收受他人贿赂。累计受贿150万元。贪官就是这样打着“勤政”的招牌,干着是以权谋私的勾当。不以廉政为本的勤政最终必将走向人民的对立面,不以廉政为本的勤政也只不过是官员们为增加自己收入的旗号。
最后廉政是领导干部为政一方的基础,也是确保领导干部综合能力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础。“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保持注重廉政,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污受贿,就会受到惩罚,失去施展能力和才华的平台。唯有提高廉洁自律能力,秉公办事,刚正不阿,才能在干事创业中有好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凝聚力。领导干部应该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时时刻刻不忘廉政,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抛弃各种私心杂念,与一切腐败现象和不廉洁行为彻底决裂,才能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到本职工作上,才能一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
所以,领导干部更应该注重廉政。只有廉政,方能勤政!
谢谢!
第三篇:教育更应注重知识培训
教育更应注重知识培训
知识积累是指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把握以及建立涉及感性知识、理性知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等全面广博的知识体系结构。而人格培训只是对知识选择性吸收和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教育中更应注重知识培训。
第一,从教育工作的实际操作性来看,知识培训更重要。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学习知识的关键期,只有在关键期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所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积累知识是学生的任务,更是他们成长必须承担的任务。知识是全方面、多元的概念,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多元知识所起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而人格培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人出生开始,其父母、家庭、社会都承担着人格培训的职责和任务,并且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成年时就基本定型了,除非遇到重大变故,否则不会应学校教育发生重大改变。在当前社会向信息化、网络化快速转变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在人格培训方面的作用更是日趋弱化,不具备全面培训学生人格的条件,既然如此,在学校教育中就更应注重知识培训,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从学校教育的性质来看,教育对象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美国著名学者比彻曾经说过:“无知是滋生妖魔的温床”。而学生在学校中正处于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自然要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培训。毛泽东能够在领导人民解放事业的过程中,潇洒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科学的判断形势,一次次在的关键时期挽救革命、挽救党,不正是因为他在年青时期广泛猎取知识、积累知识、应用知识的原因吗。学校较其他社会团体、组织的明显区别,正是因为它是传授知识、学习进步的场所。教师的基本职责“传道、授业、解惑”,不也清楚的表明,教育更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训吗?
第三,从知识和人格的逻辑关系来看,知识是塑造人格的基础。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书读百卷明是非,路行万里辨曲直,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何谈人格塑造?只有知识的培训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形成量变到质量变的转化,才能促进人格的升华。所以,知识是基础、关键,人格是目标,是成果。
第四,从社会需要人才的条件来看,掌握知识的程度始终是主要的。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益,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知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可以被直接量化和评判。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参与社会竞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知识培训才是学生在学校中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更应注重的方面。总之,在学校教育中,一定要明确以培训知识为重点,以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为补充,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真正落实到科学发展观把指引的道路上来,真正把我们的教育事业办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成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第四篇:大学生更应注重科学精神
谢谢主席,大家好
开宗明义,科学精神是指由科学性质决定并贯穿于科学生活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包括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等精神,而人文精神则指尊重人的价值,是身为人应该具备的恰当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二者都是需要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注重的方面,而大学生更应该注重哪一方面,要看何者更能使大学生担负起社会对其赋予的责任,基于此,我方认为大学生更应该注重科学精神,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大学生作为现今社会的一种特殊群体,其本身存在不同于普通民众的特质,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所接受的教育、培养,都是为了让其成为术业有专攻的专业型人才。为了成为这样的人才,大学生就需要以正确的科学方法和正确对待知识、学习的态度去学好专业知识,这些都需要依托于大学生的正确的、良好的科学精神。正是因为这种关系大学期间的教育才会在课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培养,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合理的体系。相比于科学精神的培养,第一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不易实现,第二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积淀,并不是有人教了就能学会的事情,因此大学生应该花费更多的精力在科学精神上。
其次,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生产力的。大学生是社会给予厚望的一个群体,他们经历了大学期间的教育之后,就要步入社会,担负起一个主人公的社会责任。只有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研究才能不断获得突破,科学技术才能持续的进步。事实足以证明,无论何时,科学精神都将是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和物质文明进步所必不可少的思维指向。
最后,对于一个人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应该在时间上或某一阶段有所侧重,而是应该从孩童时期的启蒙一直持续到人生的结束,贯穿于其整个人生。从我们刚出生,父母对于我们的教育就开始了,而最先教给我们的是科学知识吗?当然不是,是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不能任性胡为、要听父母的话、尊敬长辈等等。这些难道不是对于一个人人文精神的培养吗?既然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贯穿在一个人的一生的,甚至在人生前期的培养是比后续的培养更重要,那么相比于科学精神,大学期间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就不需要过多的注重了。
还要请对方辩友注意,我方从来不否认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重要的,我方只是认为大学生更应该注重的是科学精神。谢谢
第五篇:农村中学更应注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农村中学更应注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中学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奠基阶段,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为了尽快改变农村教育教学的落后面貌,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场方向性的转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首当其冲地进行探索和总结。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1.1 育人和升学的关系
育人和升学并不是对立的。然而,认真研究升学和“以升学为本”有着原则区别。所谓“以升学为本”,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违背党的教育方针,造成学生片面发展;二是淡化、削弱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片面突出甚至只是突出文化知识教育;三是以升学率作为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1.2 明理和分数的关系
学校教育当然需要分数。然而,重视分数的作用和“以分数为本”有严格区别。“以分数为本”的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把分数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二是以分数作为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标准;三是用分数作为维持正常教学的主要手段。应当看到,在懂与不懂、懂的程度上,分数作为检查的尺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信与不信、信的程度上,分数就难于发挥作用了。在用与不用、用的程度上,分数也只能发挥部分作用。这就是当前思想政治课研究记分改革的一个关节点。
1.3 活学与考试的关系
重视考试与考试为本有原则区别。在思想政治课中,以考试为本的主要表现,一是以考试为中心来组织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二是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考试的“战略”和“策略”,而忽视育人和教改;三是误导学生,将应试作为主要学习目的,而忽视了明理和做人。思想政治课需要有科学的、有效的考试;但是,以考试为本,将思想政治课的存在建筑在考试的基础上,是短视的,不明智的。农村中学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策建议
2.1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深化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比较集中在进行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在中学阶段,学校的道德、法律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品质养成教育,缺乏应有的理论支撑,难以在中学教育基础上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加以提高。应当在课程中同其它必需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2 提高教学实效性,深化教学方法改革。首先社会实践是学生能力的“培育场”。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一个是社会实际,一个是学生的思想实际。要积极组织学生通过走访、社会调查等方式,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世界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在实践中培育并达到由懂转为信和用的预期目的。其次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开放式的教学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为原则的,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一一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会加速其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的提高。第三是变空洞说教为生动活泼、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会碰到诸多问题,企盼能从教学中得到比较满意的解答。如果教师回避这些问题不予解答,就会导致学生思想上的读书无用论。因此,必须改变高谈阔论的空洞说教方式,针对学生的思想疑惑,进行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解答,解除学生的思想疑惑。把政治思想教学当作生动活泼的心灵交融,是增强理论信度和感染力的必备条件。
2.3 深化中学思想政治课考核方法的改革。在考核方法上,应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改变以升学为中心的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教学的实效性和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将学到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
2.4 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在对中学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2.5 提高自身素质,是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的基础。要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政治教师自己的思想认识问题首先要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既要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了解和掌握开放条件下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既要懂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熟悉古今中外的重大事件;既要熟悉思想政治课的大纲、教材,又要切实掌握现代中学生在不同时期思想上的“热点”,知识上的“盲点”,学习上的“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