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审工作总结
外审工作总结
为期两天的再次认证工作,终于在4月29日顺利结束了。此次是我第一次参加公司的ISO9001:2000审核工作,为了迎接这次外审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大家都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我也在其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
本来自从张XX走后,公司就指定我接手ISO审核工作。我看了有关的书籍和资料,但是我对于这个东西还是似懂非懂。一些文字性的东西,我有些还是不能理解,也不太能跟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联系起来。虽然我担任了这个责任,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是不能够做好。过了年之后,眼见着新的一次ISO审核工作即将开始,但是我还是一头雾水中。
2月中旬,我和朱丽清一起参加了内审员的培训,两个人在学习中开始对ISO在意识上有了一定的了解。顺利结业之后,在拿起公司的关于ISO的一些资料,再做了认真的研究,发现比一开始的时候懂了不少,渐渐开始有些头绪。
3月份开始,我们这边就开始为4月份的外审做准备。娄研委任为管理者代表,给我们分派了任务。我分到的工作室办公室一块的相关工作,销售部的合同评审,以及销售部和技术服务部的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没有什么头绪,所以工作上遇到了挺多壁,也走了一些弯路。但是回头再仔细去看看,我这次做的工作。要写个总结,其实真的有点难,工作总是那样的琐碎,要总结起来还真不简单。
这次工作我主要整理了办公室的一些文件和记录。主要是人事管理一块,记录从QR-6.2-01到QR-6.2-04。一开始的时候没有仔细的看质量管理手册的内容。虽然把记录补充完整了,但是没有符合质量管理手册的要求,结果返工了。手册中有明文规定,分目标中有关于员工培训的要求。但是没有符合的,就要以手册为标准,这是首要条件。
其次我还整理了销售部的合同评审一块内容,关于合同评审的内容,质量手册中的规定是,5万元以上的合同需要经过评审。从一开始,我就按照这个标准进行了合同的整理。合同从去年7月份到合同评审时,符合代销和自己产品的两种合同整理。整理合同花费了我比较多的时间,总共找出了符合评审要求的13份合同。找出QR-7.2-02产品要求评审表,根据相关内容填写表格,然后找各部门填写意见并签字。
还有一部分时间,我做了顾客满意度调查表。这个调查花费的时间是我这次工作最多的。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调查的对象回的满意度调查不够多,这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所以我根据合同,找了几个客户补充了几个顾客满意度调查表格。最头痛的就是要用不一样的笔迹来填写表格,这个我得到公司的同事的帮助。接着我做了顾客满意度的调查报告的统计,以及后续的顾客满意度的报告总结。后续完善表格,我还进行了一些修改。
另外,我还协助小朱做了实验室文件的编写。做了进货检验标准和产品的半成品检验,以及成品检验标准。其中进货检验标准的编写,我首先是向企业询问是否有企业标准,如果该单位没有指定企业标准,则要寻找行业标准,如果没有行业标准则要寻找国家标准。
评审的那天,我和小朱为一组,接受了外审老师的评审工作。第一次接受评审,面对老师的提问,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但是经过一天半的时间,我觉得是收获甚多,获益匪浅。
通过这次ISO质量管理评审工作,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积累了不少经验。相信下次我可以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协助其他人做好这个工作。
第二篇:质量外审工作总结
质量外审工作总结
2014年X月X日,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高级审核员XX老师对我公司民品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第X次监督审核。通过审核过程中的交流,结合外审发现的问题谈几点感受:
1.建立质量体系并持续改进是公司发展的需要,体系运行是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过程,这一点在公司要形成共识。
2.公司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等规定比较笼统并且缺少约束力和考核,质量职责权限不清,这项工作可以与组织机构调整一并完善。
3.公司各级人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司产品与要求符合性,由于培训不到位,质量意识和相关能力参差不齐,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立各级人员培训办法、培训效果评估、建立上岗证制度。归口部门要切实执行相关要求,务求实效不走形式。
4.外包过程管理是公司的薄弱环节,从外包评审到供方选择、评价,从合同签订到执行,从复验到入库、领出,既有制度上的问题,也有执行上的问题,因此加强外包管理是2015年工作重点之一。归口管理部门要树立“任务外包,责任不外包”的管理理念,严把外包质量关,为技术部门提供过硬的外包产品和服务,技术部门也要大力配合(提供检验文件、配合验收等)。5.生产过程的粗放管理是公司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和成本居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应从工艺文件评审和更改控制、工艺记录完善、生产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管理,重点关注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提高生产和试制过程的受控程度。
6.产品实现的策划、科研生产项目计划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亟待提高,需要掌握方法,勤于实践和总结。
综上所述,公司以此次外审为契机,加强质量体系的宣贯、学习和落地。各级人员都要强化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自身价值。
第三篇:外审简讯
2015简讯
公司顺利通过2015年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监督审核
2016年8月1日至3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三位专家对公司“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了三天的监督审核工作。审核小组依据管理要素,对公司安全部、人资部、党群部、管理部、物资部等5个职能部门以及制作车间进行了全面的审核。
通过审核,专家一致认为:公司2015年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能够满足企业现行管理要求,运行有效。同时指出,公司在管理体系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应在今后定期通过开展自查治理工作,全面梳理公司目前在体系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各部门及项目需及时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对排查出来的隐患积极整改,并建立体系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满足体系管理要求。
通过本次审核,使大家对“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今后体系运行,持续改进,奠定基础。
核稿:马情况撰稿:王小玮 二〇一五年八月八日
第四篇:外审总结
ISO9000外审总结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ISO9000复审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公司的认证工作,在此次工作中我担任引导员的任务,配合认证王老师引领本组需要审核的部门。现将我跟随王老师审核的几个部门工作汇报如下:
1、审核储运部时,物品的送货到达日期要早于出库日期,虽然是抽样几率问题,但是也能够说明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有犯错误、马虎的时候。
2、在审核市场部时,审核老师就市场目标值与售后客户满意度目标值是否一致问题上与市场部负责人进行沟通,就这一问题,市场部负责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和审核考试交流。
3、对售后进行审核时,首先对审核老师对售后的质量体系工作予以肯定,由于售后是一个较特殊的部门,需要大量外来单据使用时,老师建议这些单据可以不进行编号,但一定要注意单据的有效性。
以上问题有些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够仔细,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我们在很细小的地方出现错误,例如时间的先后问题。
针对发生问题的解决措施: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带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些细小之处,因为细节决定成功;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严格按照9000规定来执行,当然我们也要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来完善9000体系,从而达到相互完善、改善的目的,来保证更好的工作质量。
通过此次参加复审工作,也使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例如:每个部门认真对待9000审核工作的态度;还有就是面对问题时与审核老师积极沟通努力解决问题的态度。虽然我对9000体系还不是很熟悉,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按照这个体系文件来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学习中成长。
第五篇:外审总结
外审总结
一、环境、安全问题:
1.环境因素识别应与本部门密切相关,“设计活动”不属于生产中心识别因素。
2.环境因素法律法规评价清单与识别清单要一致。3.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中有许多非真正适用。4.环境、安全目标不明确。
5.危险源清单中不需要的去掉,需要的建立控制措施。
6.向相关方(如电路板加工方、结构件喷漆方等)提出环境、安全要求(形式可为告知函、合同、协议附件等)
7.环境、安全检查中应有安全技术交底,现场环境、安全因素检查(如灭火器、固废处理)应为按月检查。8.应建立能耗管理,对生产用电按时统计。9.设计过程环境因素欠识别。
二、质量问题:
1.工艺文件中有工序号与工序名未对应的情况。2.测试记录
1)老化测试时间只记录了日期,未具体到几点。
2)生产批次、老化批次设置不规范,规范批次号。
3)高低温试验记录未记录产品试验过程设备上的实际温、湿度。试验只有测试记录,无试验记录,建议增加试验记录,增加环境温、湿度、使用设备型号等(可更改记录表单添加试验记录或新增试验记录表单)。应注意测试记录与测试方法一致。3.检验依据应规范化。
4.生产、检验等记录编号应唯一。
5.质量手册中有许多失误,如职责分配表中职责划分有问题,程序文件清单名与实际程序文件名不一致等。
6.外包的结构件、喷漆件特殊过程的确认,应进行控制,自行监督或向外包方索要资料。
7.对软件的控制(包括原程序、介质)不规范,应加强软件的生产操作管理。
8.检验控制关键点,检验标识。
9.软件开发、设计验证等的可追溯性待完善,规范性待提高。10.设计完后发图纸时要进行设计交流、各设计阶段要进行阶段评审。11.设计输入中,各系统解读不完善。
12.采购要对所有材料供方进行评价(承包商肥城建筑未评价)。
三、总结:
后续工作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环境、安全:
1.环境、危险源重新识别、评价,更新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各部门); 2.重新设定环境、安全目标(各部门); 3.向相关方提出环境、安全要求(采购);
4.重新编制环境、安全检查表,对其中重要因素按月进行检查(质管办);
5.建立生产车间用电统计表,从功率耗电设备上考虑节约电源、合理利用,对能耗进行管理(生产)。质量:
1.规范记录表格、统一编号、规范填写(质管办); 2.规范检验标准(质管办);
3.重新修订程序文件、质量手册,做到文件与实际一致,并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程序进行培训学习(质管办); 4.生产过程软件的规范管理(生产);
5.外包的结构件、喷漆件特殊过程的控制(采购)。6.规范设计开发、验证记录形式(技术管理办)。
7.规范设计开发各阶段评审流程、评审记录(技术管理办)。8.采购全面实施对供方的调查、评价。老供方可从资质、历史供货情况评价,新供方组织相关人员现场考察评估。尤其对关键材料评审加严(采购)。
外审(补充)
质量问题:
1.内审报告内容跟上次一样。
2.关键过程检验率100%,但文件中未定义关键过程。3.体系日常检查可由质管办负责,责任部门确认,领导批准。4.校准、检定后的仪器使用前应先确认。5.设计验证无最终记录。
6.设计评审报告中内容与结论不一致。7.文件纸档与电子档受控管理不规范。建议解决方式:
1.明年组织全面实施一次内审。(质管办)
2.质量目标保留以前的“产品检验覆盖率100%”。(质管办)3.规范体系日常检查表,并组织日常检查。(质管办)
4.校准、检定后的仪器使用前先由生产维修部或较专业人员确认,并填写确认记录。(生产)
5.规范设计过程记录格式,记录使用情况管理。(技术管理办)6.文件受控管理。纸档盖“受控”章、给予分发号后下发,并填分发登记表;电子档建议也纸档审批后上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