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雨六年级作文
自古以来,雨在诗人们的笔下千变万化,时而伤心,时而高兴,还有善解人意的一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写的,赞美了这场雨来得及时,体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哦,怪不得有“及时雨”这一说法,原来,雨也有善解人意的一面呀!
实在无聊了,雨精灵也会干出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正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你瞧,雨中西湖,颗颗小雨珠欢叫,跳进了湖上的小木舟里,在木舟里嬉戏打闹,玩得不亦乐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看,雨精灵多调皮,把芭蕉叶当成琴键,奏出一首首“人间那得几回闻”的曲子。雨在木舟里跳动,在世间万物上跳动,随着它们的跳动,大地变得生机勃勃、光容焕发,嬉戏打闹间,多日的尘土在洗刷中消失了。
雨,有着热心肠,有着一颗顽童的心,还有温柔美丽的外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西湖在细雨中蒙了一层薄纱,若隐若现,透着一种朦胧之美。这正如作者赏雨时的心境,平和,欢喜。写出了雨的美不胜收,可赛过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话跟前一句一样,在蒙蒙细雨之中,景物都隐在一层“薄雾”之中。与前面不同的是作者的心境,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南朝奢华的不满。两相对照,不写出了诗人赏雨时的心境了吗?
雨,是那么善解人意,那么调皮可爱,也是那么楚楚动人,诗中的“雨”比单纯的雨景更是生动。诗里,夹着诗人的心境,以景衬情,寻找这“诗中雨,雨中情”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小时候,奶奶常说这么一句话:“千形万象的是云,清凉潇洒的是雨”,夏日里,我总喜欢一个人独自在家前屋后的山地田野上游荡,试图在云雨的集合处,找到奶奶话中令我神往的云和雨。
走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抬头远望,天空还是蔚蓝的一片。眨眼问,一阵烟雾般的东西划过长空,原本清晰不染的天空变得有些朦胧了,一小块一小块的白片儿不知不觉地布满了天空的一角,“好美的云呀”,像春天的草地上一朵朵白色的野花,像白衣使者的衣裳,像海上扬起的阵阵浪花。渐渐地它的边上有了黄晕,变深,变红,变得五颜六色,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古人对云的形容不过如此,可眼前的一切却不止如此:一会儿象山峰连绵,一会儿象波浪汹涌,一会儿如骏马般疾足健飞,一会儿如河流似的宛转流淌,一会儿……当你还沉迷其中时,天却换了容颜,淡灰一一暗灰——深暗,云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不是白花,不是衣裳,不是浪花,是黑蒙蒙的,是沉甸甸的,是黑布囊裹着油,在慢慢地向外溢出,是“云青青兮欲雨”……雨就要来了。
天没有黑将下来,云朵儿依旧在摆弄着她的身姿,雨却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春雨贵如油”,这般的春雨更令人感受到温柔的好。像烟像雾像白纱帐,雨线儿连着云脚形成一条条直线向下洒落,它还会打着滚儿缓缓地打在身上,让人直打寒颤;它有时排成一队,如羽毛般扑面而来;它轻轻地漂浮在半空中,扭着身躯,不时回头观望着云朵儿,别以为它很散漫,其实它很潇洒……云朵儿靠得越来越近,聚集成一堵黑色的屏障,雨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凶猛。硕大的水珠直打禾苗儿嫩嫩的叶子,在硬硬的地板上溅起了水花,真是“水澹澹兮生烟”,生成的就是那片云朵儿。
转眼间,云在变淡,摆脱了黑魔的笼罩,逐渐散开来,天边出现了一线光亮,雨线挂在空中俨然是一串串的珍珠,放射着光芒。云,显得更加绚丽;雨却还在滴答滴答地下着,在云彩的衬照下更加洒脱。奶奶的话依旧在我耳边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