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初中作文1
星期天的早上,胡老师第一次来我家给我上小提琴课。 吃早饭的时候,我好紧张啊!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忐忑不安地想:这是我第一次在家学小提琴,我会不会因过度紧张而拉不好呢?爷爷奶奶会不会走来走去影响我拉琴呢?一个多月不见胡老师,她会不会对我更加严格要求呢?突然,门被咚咚地敲响了,我的心猛地往上一跳。啊!胡老师来了。她还是像以前那样带着亲切地微笑向我走来,我连忙说:“胡老师好!”她笑得更加灿烂了。我的心跳稍微舒缓了一点。
后来,我和胡老师进了我的小房间。开始拉琴了,胡老师首先检查我的就是《练习曲四》。我慢慢地拉了起来,尽量克服以往拉得快、错得多的缺点,尤其到了容易错的音,我更是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掐下去。但一曲下来,还是有几个错音。胡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叫我重拉。可是,我越是紧张,越是拉错。于是,我对自己说:“我把胡老师当做自己的家一样,不就行了吗?”这一招果然灵验,当胡老师检查我的'音阶时,我已经不紧张了,手腕柔软了,节奏鲜明了,还得到了胡老师的表扬:“思凯比以前进步了,错音没那么多了!”是啊,今天胡老师一点也没有敲我的手,看来,寒假我没有白练琴啊!最后,胡老师又教我拉第三乐章,她先给我做示范。她的琴声是那么优雅,那么令人陶醉,听得我目瞪口呆。
这节课终于上完了,我如释重负,粗粗地吐了一口气。在家里上课,真是不一样啊!
过程初中作文2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只有前进的过程才会令人欣赏,只有前进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丰富的人生,面对着激烈的场面,我们真能停滞不前。
两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红军战士们一面面临着敌军的猛追猛打,一面又面临着严峻的自然环境一路前行。凭靠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英雄乐观主义精神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人民的解放,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红军战士们一个又一个震人心扉的场面一直流传至今,令人赞颂,令人欣赏。
被称为“亚洲飞人”的'刘翔,1983年7月13日出生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栏运动员。每次看到他比赛时,脸上认真的表情,努力的迈开自己的双腿,跨过一个又一个栏,他们为国争光,不服输顽强的体育竞技精神,令人震撼,令人欣赏。他是中国体育田径史上、也是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室内室外世锦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他说到:“我努力的跑,也是弥补祖国短跑跨栏的遗憾了。”即使没有得冠军他依然乐观说到:“已经跑得很好了,下次肯定能拿冠军。”看到他比赛跨栏的过程真令人敬佩。
德莫克利特说:“迎头搏击才能前进,勇气减轻了命运的打击。”是啊,只有前进的过程才会令人欣赏。
过程初中作文3
天气正凉爽,早早的便乘着秋风到了长隆,嗅着淡淡的花香,心情好不自在。
忙里偷闲。轻哼着小曲,散步在花花草草之间,免去了繁重的作业,心情自然舒畅。“过山车之王”称号的垂直过山车直插云霄,有着“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盘旋而上且穿插着同心惯力的十环过山车,望着便令人生畏。“轰隆隆隆”,恰似一阵雷声刺耳,转身便瞅见过山车上尖叫的人儿,他们紧蹙的眉头和刺耳的尖叫令我十分庆幸自己正处于“安全领域”。
一边走一边晃悠,刺激的游戏又不敢玩,幼稚的游戏又太无聊,逛着逛着,太阳已经懒洋洋地爬上了天空,暖和的阳光笼罩着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变得慵懒起来,困意袭来却又清醒的认识到上午的悄然逝去。
烈日炎炎,毒辣的阳光伴着我挑战了所谓的刺激游戏。在排队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临考前的那种紧张感,我努力告诉自己“勇敢点,相信自己”。玩过游戏后,那种急速下降的感觉仍令我心有余悸。我尝试着去挑战各种游戏,一次次握拳、一次次尖叫、一次次大喊……慢慢地,我沉浸在挑战过后的兴奋感中。
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成长的道路上必定充满困难和挑战,只有积极勇敢的去面对,拥有坚韧不拔的信念才能真正的领悟成长,体验成长的快乐!
过程初中作文4
星期一,我们来到了惠州观音阁镇。那里有很多好玩的,比如滚铁环、拔花生,植树等。不过,最让我难忘的是插秧。
来到插秧的稻田边,我激动地换上短裤和拖鞋。听完导游的演讲后,我们便开始下田了。我跟同学分开四处寻找可插的秧苗。等我找到一颗秧苗的时候,我就踏到它面前用我的独门秘诀“狗刨”把它连根拔起。拿着找到的秧苗,我回到田里,为它“刨”一个地方,把秧苗栽下去,可那秧苗软软的,一点都立不起来。水一漾,那秧苗更是东倒西歪。要把秧苗插好,还真不容易。
手里的秧苗插完了,可我还觉得不尽兴。往田边看去,只见阿姨把一块凹凸不平,里面装着很多秧苗的塑料片放在田埂边上。我立马发狂似的'往那奔去。我一把手拿了一大堆秧苗,高兴地回到刚才那个地方。
这时,一个女同学朝我这边走过来,生气地对我说:“卢锡杰,你把泥都溅到我身上了,怎么回事?”“对不起。真的,我不是故意的。”我连声说道。后来我更加小心翼翼地走,生怕又把泥溅到自己或别人身上。
“哔——”时间到了,我们要返程了,张老师叫我们上田了。我想再玩一下,老师就对着我喊:“卢锡杰,时间到了,你赶紧到岸上来吧。”无奈,我只好朝岸边走来。上了岸,我跟着同学一起去洗脚了。
虽然这次下田的时间很短,但是我觉得插秧真是太有趣了。
从教学过程来评价
1、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如何发挥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处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性质的首要因素,新课程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结合,倡导合理灵活利用各种课堂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所以在新课堂中教师教学思想应定位为“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我倡导,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你能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设?”学生可从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强法制建设,兴建生态农业、加强管理和开发,发展旅游业,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多方面来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不少教师对“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在理论上都明白,但实际操作却与初衷相去甚远,在我平常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老师仍然不知不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的身上。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要突出什么重点,要解决什么难点,怎样达成目标,都是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课堂上学生怎么学、怎样读、怎样理解都按照老师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走。有些课堂把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一堂课老师的提问多达二三十个其中有些问题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如此多的提问学生怎么有足够的时间去研读课文,去独立思考和探索,最终教师所提问题变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这样的课不论教师采用了多么先进的教学工具(图片、录相、多媒体),也不管教师采用了怎样新奇的教学手段(听录音、看录相、做表演),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新课堂。因为表面上是学生为中心,实际上仍然是教师为中心,其核心是“传递”和“灌输”。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不仅要在教学思想上“放得开”,而且要在教学行为上“放得下”。如在讲授初三思想思想品德课“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时,教学安排是先复习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然后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列举人口多带来哪些问题,给社会带来哪些压力,再进一步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什么?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得出“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的正确结论。最后结合时事让学生对“美国借人权指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次,师生互动有效。
“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包括教材中的“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课堂上的答问、讨论、填图、作业练习训练等。
有些课看上去学生思维很活跃,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一问齐答,事实上学生像一架预先设计好程序的机器,不动脑筋,不作任何思考。缺乏学生活动的课决非一堂好课。有的课学生的肢体虽然动的多,但学生不是主动的动,而是被动的动,或者是没有思维的乱动,这样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不但要看学生表面的“动”,更要看学生内在的“动”。特别强调的是,这里“动”是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使他们的情感、思想一直处于一种跃跃欲试之中,这种“动”才有实效。例如:讲授“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时,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究竟哪个作用更大?”可以把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讨论,有的同学认为法律的作用更大,有的同学认为道德的作用更大,同学们争执不休、各抒已见,教师不要急于告诉他们自己的观点,可让他们各自回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安排他们进行辩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又张扬了学生鲜明的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